?

“數字化+”背景下中職金融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分析

2024-01-23 21:23江胡祾
福建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數字化金融中職

江胡祾

(福建省福州財政金融職業中專學校,福建福州,350007)

一、引言

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創新改進生產效率,并結合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科技公司的強大市場效應,中國正享受數字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紅利,同時各行各業變革會是大勢所趨。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地位不言而喻。金融與科技的結合迫在眉睫。這對中職學校的師資力量、教學水平、教學方式、教學資源都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教育部門提出將“數字化+”融入中職學校的金融專業改革創新中,這對職業學校既是全新機遇也是新挑戰。

二、“數字化+”背景下金融專業改革的意義

2023 年數字經濟高速發展。金融與科技已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金融正借助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影響未來的金融秩序。這使得現代服務行業務必重新定位和服務再次升級,金融復合型專業人才不僅需要扎實的金融理論知識、專業分析能力、思維廣度與深度,更需要全方位認識新時代下的金融市場、金融服務與產品、金融機構形態等,對數字經濟、金融科技有一定認識。

“數字化+”帶給社會經濟的變化清晰可見,包括各個領域專業化、細分化趨勢更加明顯,人們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瀏覽網頁,獲取知識和信息;線上經濟成為大勢所趨,結合大數據和移動支付,企業營銷和客戶消費更精確;智能辦公浮上水面,縮減勞動力成本,提升企業效益。但與此同時,35 歲重新擇業現象屢見不鮮,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職學校專業課教學的新思考。

中職教育屬于職業教育,是整個職業教育基礎,培養目標應該“盯準”職業,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技術技能人才;課程內容“抓準”職業,根據當地產業特色、職業崗位和產業轉型升級要求制定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咬準”職業,展現職業元素,傳授職業操作能力。產教融合、工學結合是中職教育在時代背景下賦予歷史使命的必然選擇?,F在需要重新審視中職教育金融課堂教學,確保每一位學生在數字經濟浪潮下的職場競爭力,適應崗位要求。特別是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政策扶持,社會對順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的金融復合型人才求賢若渴。而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離不開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因此,中職學校的金融專業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數字經濟時代下,教育部門在專業改革中要確定中職學校改革周期和預期效果,建立健全的監管機制,促進職業學校自主管理能力提高,完善學校的治理結構,引導學校的章程建設,提供教師再學習機會,督促校企深度合作,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與此同時,中職學校金融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是教與學的再次組合。教師教學要從“課堂主角”向“課堂配角”轉向,學生學習要從“被動輸入”向“主動輸入”轉向,教學內容要從“虛擬理論”向“體驗技能”轉向。在“數字化+”大背景下,教師要以就業為導向來評價課程改革的質量,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實際且特定職業的能力目標設置課程標準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原則。同樣,“數字化+”大背景下,學生要合理利用多媒體載體,及時汲取有用的學習資料,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將理論知識進行升華,力爭在仿真模擬實踐中提升實踐能力。畢竟對于學生,職業本領和能力才是進入職場的資本。

尤其在“數字化+”的背景下,中國傳統的教育模式早已不適配現代企業的專業需求,教師一定要與時俱進,不斷自我充電,考取“1+X”技能證書,適應全新商業環境的發展變化,以敏銳的嗅覺接觸現代金融環境,掌握更多現代金融技能,發揮“引企入教”優勢,與企業導師相互取長補短,利用數字化教學設備,避免創新型人才不足的現象。

三、“數字化+”背景下金融專業教育教學中存在的薄弱環節

(一)教學內容滯后

中職學校金融專業的教學教材可選擇性不足,教學內容滯后,編寫教師大多對現代金融業的實際調研缺失,缺少切實企業實踐經歷,或是企業實踐停于表面,不清楚“數字化+”時代環境下專業發展方向,學生無法通過課本對當前金融業有更深的理解和領悟。雖然信息化教學早已進入中職課堂,但中職教師思維固化,對于信息化教學接受程度不一,對信息化教學存在認知的局限,同時受到學校諸多硬件和軟件的制約,無法生動形象地對學生進行講解,無法將更新的行業信息和教學內容,特別是專業相關的實際操作部分,有效傳遞給學生,致使課堂相對沉悶,學生實踐能力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強。

(二)教學模式固化

中職學校金融課堂的教育模式更多是單一課堂教育模式,課堂上教師依舊是主體,學生更多是被動吸收知識點。教學模式沒有完全脫離傳統應試教育,重知識、輕能力,實踐課堂缺失明顯,片面強調以教師為主,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同時,“數字化+”教學應用不足,課堂效率有限,學生無法開拓自己的思維進行實踐活動,實踐能力欠缺,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學生的個性被束縛,思維模式固化,致使學生在今后的就業中不能將所學的知識靈活地運用于工作當中。并且,對中職學校而言,選擇適合的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是很有必要的。中職學生已經在中考中不盡如人意,傳統的聽、說、讀的教學模式已經讓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

(三)人才培養機制失衡

中職學校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失衡明顯。金融作為國家經濟核心,發展變化具有前瞻性,必須符合時代要求。部分金融專業學科設置與市場人才需要脫節,人才培養計劃落后、學生培養方式單一、教師知識視野狹隘、教學硬件落后,教學軟件與工作實際操作存在差距,學生評價標準依舊是傳統的知識點考試而不是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評價標準固化,導致了專業人才培養缺陷被放大。再者,金融科技發展迅速,職業課堂中“數字化+”技術和“數字化+”元素卻融入有限,學生“數字化+”應用能力缺失。這些都與職業教育強調的“用什么,學什么”相違背。

(四)政策導向缺失和資金支持不足

雖然近年來,財政部門和教育部門對中職學校的投入逐年增加。然而,“數字化+”大環境下,金融專業仍然需要大量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才能趕上時代步伐。首先,專業教師需要再深造,摒棄固有思維,學習“數字化+”時代的教學理念和實踐技能,這需要教育部門加大對教師培養的資金投入。其次,不論是產教融合還是校企合作,企業既要帶領專業教師成長,又要帶著學生培訓實踐操作,需要花費人力、物力,因此這些優秀的企業也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財政補貼。再者,中職學校想要吸引優秀的企業工作者進入教學課堂,需要建立適宜的績效獎勵機制,加大政策支持,以此留住優秀企業教師,讓更多一線教師汲取豐富工作經驗。最后,硬件和軟件的適配不是一次性升級,需要相關部門持續關注,讓學校實際教學條件與時代發展、社會需求相適配,這樣畢業生才不會陷入“紙上談兵”的囧境。

(五)專業教師難以勝任實踐性教學任務

中職教育承擔著為區域經濟開發勞動力資源、為社會輸送藍領等實用型人才的重任,這就決定教師隊伍必須要有一定的社會工作實踐能力。但面對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大部分金融教師要么直接從高校畢業就來任教,自身實踐能力非常有限,要么雖然有一定的實際工作經歷,但業務能力不精,離職后未能長期跟蹤行業動態,業務逐漸生疏。同時,很多專業教師平時疲于“應付”上級部門各類考核,或是疲于“應付”繁瑣的班主任工作,再學習時間少之又少,專業素養逐漸退化,更別提符合時代發展。這造成金融教學更多停留在傳統形式,中職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則難以落實。

四、“數字化+”背景下金融專業改革的策略

(一)迎合時代變化,豐富教學內容

“數字化+”背景下,金融行業變化迅速,專業教師一定要保持敏銳的市場嗅覺,保持終身學習的心態,適當調整教材內容。金融教師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教學不能僅局限于書本,還要課后充分學習,甚至實踐,并在課堂加入更多“數字化+”元素和“數字化+”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好比“十四五”規劃的中職金融專業課程“金融科技”,這是符合時代發展的全新學科,卻是大部分教師的“盲區”。廣泛推進金融行業加大對金融科技的投入并推動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各國發展金融科技的重要發展方向。這要求專業教師保持強大的學習能力,及時掌握市場動向,借助互聯網資源向學生介紹市場上出現的各類金融科技和數字貨幣等特點和應用,讓原本教學內容單一的金融課堂能更豐富。同時,現代人才市場更需要的是稅收、計算機、法律等多學科綜合應用的復合型人才。這要求專業教師有更高的知識儲備,才能做到各學科融合。教書不是簡單的“照本宣科”,而是多學科的交叉應用,知識與實踐教學的延伸。這才更符合“數字化+”背景下對人才的定義,所以教學內容勢必要迎合時代變化。

(二)靈活教學模式,豐富評價體系

金融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企業的適配原則,突破傳統專業教學模式的束縛,改革創新,并結合崗位需求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建立完善的專業培養體系,完成教學方式的重構。專業教師要在課堂中讓學生融入課堂教學,與學生之間形成有效的溝通橋梁,把課堂交給學生,特別是實踐技能課,學生“做中學”,教師“做中教”,根據學生教學需求完善課堂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中職學校金融課堂教學模式要靈活多變,中職階段教師應該更重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評價模式多元化,不能再與初中教學一樣以成績為導向?!皵底只?”背景下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多樣的學生評價機制為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了各種可能性。同時合理有效利用“數字化+”時代下的各類硬件與軟件,注重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思維,鼓勵學生個性發展,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中可以具備發散思維,靈活地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工作崗位中,讓教學模式靈活多變,實現人才培養質量上的有效提升。

(三)建立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中職教育辦學的基本模式和最大特色。鼓勵職業學校與用人企業共建產業學院,推進職業教育的課程標準和評價標準務必與企業用人標準相一致,這樣才能造就更多符合社會期盼的高素質人才。以校企共建共享原則,依托企業完成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與示范性虛擬仿真實習實訓基地。中職學校甚至可以將當地銀行、保險等相關金融企業導師請進專業課堂,簽訂畢業生實習機制,共同商量人才培養方案建設,擬定企業用人培養機制,共同培養學生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較強的企業實踐能力,特別是“即插即用”型人才,探索符合當地區域經濟需求的學徒制。在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既要傳授書本知識要點,也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中職學校和實踐企業積極組織學生開展“1+X”技能證書考證,按照上級領導指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拓展學生就業技能,切實對合作企業進行業務考核。同時,金融作為信息密集型行業和現代服務業,畢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是重中之重,學校與企業共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使學生不僅具備完善的專業技能,而且遵守金融的職業道德,能應用專業的知識解決工作崗位中所遇到的問題。

(四)完善政策導向,確保資金支持

“數字化+”背景下,金融行業不再墨守成規,區塊鏈、云計算和大數據打破原先固有的運營模式,銀行各類ATM 服務機逐年升級,保險行業推出智能理賠等新功能,證券行業智能投顧問世。這需要相關部門能提供更多政策導向和資金支持。一是落實國家與省制定的產教融合鼓勵政策,保障各地在財政預算中安排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發展專項資金,落實工信、人社、教育等部門對深度參與職業教育的企業予以獎補,才能讓專業教師“走出去”再升造,提升專業素養,開拓眼界;二是把金融企業優秀人才“引進來”,分享給教師和學生一線金融實踐操作經驗,教會、教懂實踐技巧,并給予高額的專項獎金;三是確保必要的政策導向和資金支持,促使優化、升級教學硬件與軟件,政策導向下給予更多畢業生進入金融企業學習技能和實踐操作的機會,降低企業因畢業生“犯錯”造成的高成本;四是金融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金融教學實訓室與軟件的升級不能一蹴而就,硬件與軟件要定期升級,鼓勵更多公立學校有條件對教學設施進行優化,定期讓更多一線教師學習新的金融技能,讓專業教師的專業技能逐年提升。

(五)注重實踐能力,加強隊伍建設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最大不同就是職業能力的傳授,要求專業教師不但有較高的理論水平,更要注重培養實踐能力。建設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一直都是中職學校的“心病”。上級部門多次下文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福建省教育廳每五年重新予以認定,并且明確執行產教融合,確保專業教師每年參與行業企業實踐工作。建立校企合作資源庫,一是讓專業教師得到企業資源,與時俱進,得以在課堂上將行業前沿內容和技能傳授給學生;二是讓專業教師得到穩定的實踐機會,不斷提升、磨煉專業技能,培養專業技術能力;三是讓專業教師留有足夠的再學習時間,得到實踐企業的支持(金融專業大部分證書必須掛靠企業才能考?。?,認真備考,得到考取省級、國家級甚至世界認可的金融技能證書的機會。建立校企“雙導師”制度,一門專業課由學校教師和企業高級技師共同打造,教學場所不再局限于教室,可以是實訓室,可以是下班后的企業,教材打破原有束縛,教學內容雙向結合,動態調整,學校教師全程跟蹤,一同完成企業技師布置的課后作業,既會是很好的再學習機會,也會是很好的教學體驗。以此推動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教師雙向流動,聯合建立高水平教學團隊,進行跟蹤式結構化教學。

(六)開發網絡平臺,完善線上教學

金融作為經濟學的明珠,更是財富的象征,學生“必將”思維活躍。同時,疫情三年讓大多數學生更傾向于在寬松的網絡環境中學習,對手機、平板、計算機等移動終端應用得心應手。中職金融教師不妨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積極迎合“數字化+”時代特點,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構建“數字化+”與知識傳播的橋梁。學習通、微信公開課、網易公開課等數字化平臺有效搭建起來,學生可以自主控制時間學習,線上復習與預習,對不理解的知識點可以反復聽講并線上查詢資料,教師可以因材施教,建立線上教學與線下自學混合的學習體系,通過平臺建立互動,打破空間局限,充分利用共享資料。通過構建學校名義的網絡平臺,對于學校的師資力量整合,學校的綜合評定,學校的精品課程建設,還有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多媒體技術培養都有利無弊,甚至可以帶動年輕教師快速成長。網絡平臺的建設,教師的積極推廣與利用,學生的積極應用與互動,更符合新時代下的教學模式特色,是學校的好名片,是教師的好幫手!

(七)豐富專業內涵,提升教師素養

在這個經濟格局瞬息萬變的時代,三年前政府還在提房產稅是否應該全面實施,三年后政府已經在各個城市放開限購;三年前政府還在強調“互聯網+”為個人和企業帶來的好處,三年后政府已經把“數字經濟”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放在第一位置。中職金融教師不能固守原先的知識體系,要積極汲取先進的金融、經濟導向,解讀最新的經濟文件,明確經濟階段和國家將要“做什么”。就好比數字貨幣橫空出世,它出現的意義和具體作用要懂得與傳統電子貨幣進行區分,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將最新的金融知識傳授給學生,不再依附落后的課本知識,讓學生做走在時代尖端的金融人,不但學生可以感受到要想學習好金融是一個長期終身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而且老師可以豐富專業內涵,提升專業素養,不斷健全、更新自有知識體系。既然是“教師”,“教師”就有先于學生提前學習的義務,這樣才能備好每一門課,將課堂講得更豐富多彩。

五、結語

綜上所述,“數字化+”背景下的中職學校金融專業改革早已勢在必行,堅持立德樹人,優化類型定位,加快完善現代中職教育體系,旨在有方向地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的人才。中職學校對金融專業課程進行重構、提升專業特色、豐富教學內容、靈活教學模式、建立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教師不斷提升專業內涵,使中職學校順應“數字化+”的金融科技發展,人才培養模式不再落后,學校構建網絡平臺,教育教學理念得以發展,政策扶持力度得以保證,企業技師能愿意走進課堂,職業技能比賽、職業技能證書可以與職業教學融合,各取其長,各補其短,竭盡可能解決金融教學專業改革中出現的問題,促使中職學??沙掷m發展,從多角度完成“數字化+”背景下金融專業教育教學的改革。

猜你喜歡
數字化金融中職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數字化制勝
P2P金融解讀
淺談中職英語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誤了百萬中職生”嗎?
構建中職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