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國至北魏時期平城東部“天門關道”考

2024-01-23 11:49曹臣明崔長春
云岡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應縣大嶺阜平縣

曹臣明,崔長春

(大同博物館,山西 大同 037009)

十六國至北魏時期,平城東部的“天門關道”是代北地區穿越太行山通往中山地區的一條險道,不同于“飛狐陘”和唐河河谷(即“蒲陰陘”)兩條較平坦的大通道。這一時期,“天門關道”伴隨著兩次重大的歷史事件而出現,它與慕容垂和明元帝跨越太行山有關。對于它的位置,撲朔迷離。雖有學者解釋,但卻與當初歷史的戰略意圖不符,其次缺少佐證材料?;诖?,本文結合史料、地理位置等擬對其位置進行進一步探討。

一、“天門關”與“恒嶺”“青嶺”關系的歷史記載

“天門關”一詞出現在十六國時期后燕慕容垂率軍北上出擊拓跋珪以及北魏明元帝從平城出征中原的兩次歷史事件中。如《資治通鑒》記載東晉太元二十一年(396 年)“三月庚子,燕王垂留范陽王德守中山,引兵密發,逾青嶺,經天門,鑿山通道,出魏不意,直指云中?!盵1](卷108 三十《晉紀》,P3426)《晉書》中也有相似內容:“(慕容垂)遣(慕容)寶與(慕容)農出天門,……”[2](卷123《慕容垂載記》,P3089)而《魏書》則記載了另一件事:北魏明元帝于泰常七年(422 年),“車駕南巡,自出天門關,逾恒嶺”。[3](卷3《太宗紀》,P62)其中提到了經“天門關”前后,須經“青嶺”“恒嶺”,那么了解和確定“青嶺”“恒嶺”所指的山區范圍,成為準確確定“天門關”位置的關鍵。

胡三省注《資治通鑒》中認為:“青嶺蓋即廣昌嶺(今河北淶源縣南“五回嶺”),在代郡廣昌縣南,所謂五回道也。其南層崖刺天,積石之峻,壁立直上,蓋即天門也?!盵1](卷108《晉紀三十》,P3426)今河北省來源縣南有“五回嶺”,歷史上又稱“廣昌嶺”。前田正名先生據此也認為:泰常年間太宗南巡出天門關,所說的天門關即天門,恒嶺即廣昌嶺。前后為同一條線。[4](P179-181)

但是“天門”很可能不在廣昌嶺方向。因為廣昌嶺雖高,但是跨越之后,還必須要經過飛狐陘或靈丘北端的山區道路、出口關隘等,距離目的地還很遠,是繞遠道而行,起不到“出其不意”的戰略效果。其次,推測“天門關”在“廣昌嶺”這一結論的論證,缺乏更多的材料佐證。

從慕容垂行軍的起始地點來看,是從冀中平原中山翻越太行山,經代北地區,最終到達云中(即漢代云中郡);從明元帝南巡起始點來看,是從平城(代北地區)翻越太行山區,到達冀中平原中山一帶。結合兩次歷史事件記載的起始點,發現其行程都需要翻越今天晉、冀之間的太行山脈。魏晉時期的《述征記》將今山西省南緣、東緣的山脈統稱為太行山,這一稱呼沿用至今。但是這一帶的太行山脈中具體小的地域中的山嶺當時如何稱呼?涉及那些范圍?需要尋找史料記載。

以上兩次出行,記載“出(或經)天門”,都要翻越“青嶺”或“恒嶺”。北魏初道武帝滅后燕,修“直道”,開鑿“恒嶺”,返回北方。如《魏書》記載天興元年(398 年)正月,“車駕將北還,發卒萬人治直道,自望都鐵關鑿恒嶺至代五百余里?!囻{發自中山(今定州,定縣),至于望都堯山(今河北省順平縣壇山)……車駕次于恒山之陽(今河北省阜平縣北大茂山的東面)?!盵3](卷2《太祖紀》,P31-32)從記載及現有地理條件分析,推測這次行程是從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望都北堯山(今河北省順平縣西面的壇山)出發,開鑿“恒嶺”沿唐河河谷(舊蒲陰陘)干道向西北而行,途經了恒山之陽(今阜平北大茂山東面),最后經過今靈丘盆地和北面的山區,從廣靈縣“直峪”到達傳統的“代”地。所經路線即為所謂的“直道”。①關于北魏道武帝時期開鑿“直道”詳細考證,筆者將另在《北魏平城時期代北與中山地區之間的通道及變化》一文中敘述。

那么“恒嶺”的位置和范圍包括哪些地方?這是問題的關鍵。從道武帝北歸的記載可知,“恒嶺”可能指位于當時的恒山(今大茂山)南今望都、唐縣北面的東西向延伸的低矮山嶺。又從前面北魏明元帝出天門、逾恒嶺的記載中可知,“恒嶺”的西端范圍可能還向西延續到阜平縣北部、西部一帶,與太行山主脈交接的山嶺范圍(圖1)?!扒鄮X”雖然沒有其它史料記載,但與“恒嶺”有某些重疊的部分。

圖1 十六國北魏時期天門關道位置示意圖

如果推測“天門關道”在阜平縣西部方向,則較為捷近,有利于慕容垂戰略上的方向意圖。

二、“天門關道”與“大嶺”的關系

另一條有關“大嶺”與“天門關”關系的史料記載,可以說明北魏時期定州范圍內,常山郡、巨鹿郡的西面,中山郡的西面都與“天門關道”“大嶺”有關。

如北魏太宗時派遣大臣安同完成一項開通“大嶺”通道,連通“天門關”——即開通“天門關道”的工程?!巴瑬|出井陘,至巨鹿,發眾四戶一人,欲治大嶺山,通天門關”。[3](卷30《安同傳》,P713)我們從中可知道天門關道是與“大嶺山”的位置相聯系的。

按文中記載“大嶺山”“天門關”道也應當與巨鹿郡不遠。實際情況如何?據《魏書·地形志上》記載定州領郡五,其中的巨鹿郡(郡治在今河北省晉州市)北面為中山郡(治所在今定州市);又據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北魏時期定州圖(圖2)[5](P50-51)顯示,巨鹿郡西面為常山郡(郡治在今正定)。如果將這次工程計劃與明元帝翻越太行山“出天門關”道行程的因果關系聯起來,則“天門關道”很可能即在巨鹿郡和常山郡西面的平山縣,或其西北中山郡中的今阜平一帶,因為這里才可以翻越險峻的太行山。

圖2 北朝定州(太和二十一年,497年)

平山縣一帶,沿滹沱河谷可到達山西五臺縣。目前平山縣西部營里鄉東有“大嶺村”,孟家莊鄉北有“大嶺溝村”,以此推測平山縣、阜平縣西部一帶山嶺,與北魏時期的“大嶺山”或有聯系,十六國慕容垂時期可能又被稱為“青嶺”。由于穿越平山縣到達代北地區還需經過句注關等關隘,并不能達到“出其不意”效果,所以推測“天門關道”的位置更可能在偏北的阜平縣西側一帶。

阜平縣一帶北部、西部山嶺,因為與當時的恒山(主峰為今阜平北大茂山)相連,在北魏太宗時很可能也稱為“恒嶺”,所以“逾恒嶺”是較合理的。今阜平縣西有吳王口、龍泉關兩條險要的山間通道口,穿越曲折綿長的太行山區小路,分別經山西省繁峙縣或五臺-繁峙縣兩路可以到達應縣一帶的代北大同盆地。

依據北魏安同在巨鹿郡征調民夫的記載,進一步推測北魏太宗時期,可能曾經出現一個調集巨鹿郡民夫以及就近調集中山、常山二郡更多民夫,開通大嶺山(也稱青嶺或恒嶺西端)天門關道的計劃,其目的是連通中山與代北兩地。

三、“天門關”西部與“桑干川”的相關史料

天門關的西部是可以到達代北地區、距離平城很近的地方。

《魏書》中記載“天門關”的地方有兩處:一處為當時的代郡(今陽高縣一帶)。如《魏書·靈征志下》:“太祖天興三年四月,有木連理,生于代郡天門關之路左?!盵3](卷112下,P2958)但是這一位置與慕容垂“從中山直指云中”的行軍路線相去甚遠。

另一處“天門關”位于“桑干川”附近的位置。但首先需要確定“桑干川”的位置。

《魏書·太祖紀》記載,皇始元年(396 年)“三月,慕容垂來寇桑乾川”,[3](卷2《太祖紀》,P27)《資治通鑒》卷108,記載在同樣的時間發生了同樣一件事:慕容垂“引兵密發,逾青嶺,經天門,鑿山通道,出魏不意,直指云中?!背醪脚袛唷疤扉T關”距離“桑干川”非常近。這可能是慕容垂翻越天門關之后到達代北地區的第一個地方,然后才能出其不意地攻下平城。

從《魏書·莫含傳》中可以看到西晉十六國時期的“桑乾川”在今山西省應縣、山陰縣南部一帶的桑干河兩岸平川。如《魏書·莫含傳》記載:西晉時期,莫含為雁門繁畤人,穆帝(拓跋猗盧)成為代王后,向西晉劉琨求得莫含作為輔佐之臣。當時劉琨遷馬邑、樓煩、陰館、繁畤、崞五縣之民于句注陘之南,獨留莫含家未動。記載其故宅在“桑乾川”南,世稱莫含壁(又稱莫回城),[3](卷23《莫含傳》,P603-604)可見西晉時雁門郡繁畤縣與“桑干川”聯系緊密。從《水經注· 水》中也可了解到,漢代、西晉時期的繁畤縣治(十六國至北魏時期設“繁畤宮”),故址位置大約在今應縣縣城東,所轄范圍可能包括今山陰縣南部。北魏平城時期已廢棄,又在附近西面的桑乾水枝津(即支流,約為今黃水河中下游)南岸置了桑乾郡、桑乾縣①漢代西晉桑乾縣城在今河北省陽原縣東、蔚縣北面桑干河( 水)與壺流河(祁夷水)交界口西南岸邊,即陽原縣辛堡鄉西沙莊村黃土城遺址。北魏平城時期曾在山西省應縣、山陰縣南一帶設置桑乾郡、縣。;而《魏書·地形志》中不見,是因為北魏末東魏初桑乾郡、縣又廢棄,于其地附近設置了繁畤郡。據第二、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顯示,漢代、西晉繁畤縣古城遺址在今應縣東鎮子梁鄉城下莊村東北;山陰縣桑干河南岸有故驛村城址,《雁北文物考察團報告》也提到此城,有漢代、北朝遺物,對于探討“莫含壁”有一定參考價值。

以上分析可以判斷,西晉十六國時期的“桑乾川”位于漢代西晉的繁畤縣、北魏平城時期的桑乾郡、縣一帶,即今應縣、山陰縣南部一帶。則“天門關道”也應該位于應縣南面的山谷通道之中。今應縣南山有山谷“大石口”(圖3),可以作為“天門關”重要的探討對象。

圖3 天門關——應縣南大石口

由于后燕慕容垂時的行軍路線是從東向西,“逾青嶺,經天門”;而明元帝時的行進路線是從西向東南,“自出天門關,逾恒嶺”,表明“天門關”在青嶺(或恒嶺西端)西北面,所涉及“青嶺”(即大嶺)等山的局部范圍是指今阜平縣至繁峙縣之間的太行山區,所以“天門關”應該是指太行山西面今繁峙縣至應縣之間的晉北恒山山脈的山間谷口——應縣南“大石口”。 北宋名將楊業曾建議從此道出擊遼兵,近現代有“大同-應縣-繁峙-阜平”的長途汽車通過?!疤扉T關道”則是從此通往阜平的道路。因山勢險峻,山谷狹窄,道路崎嶇而漫長,不便通行,從而成為十六國至北魏時期平城東部著名的一條險道。

猜你喜歡
應縣大嶺阜平縣
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 打造多元解紛新格局——阜平縣人民法院訴源治理工作紀實
襪子也瘋狂
——河北省阜平縣龍泉關學校襪子娃娃社團活動
河北省阜平縣脫貧成效及經驗淺析
河北省赤城縣伙房—大嶺堡一帶石墨礦地質特征及成因分析
遼金歷史與考古(2018年0期)2018-03-21
臨海西郊大嶺石窟元代造像題名記所見人物考——兼商榷大嶺石窟造像的始建年代
冰雪大嶺——昆侖
冰雪大嶺一昆侖
阜平縣栗園莊金(銀)礦化帶地質特征及成因淺析
從應縣木塔秘藏看遼代西京地區雕版印刷業的興盛原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