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鄉愁文化基因解碼的鄉村文旅融合路徑研究

2024-01-23 12:31明,李玲,時,譚
關鍵詞:層級鄉愁旅游

李 星 明,李 笑 玲,時 朋 飛 ,譚 輝 麗

(1.華中師范大學 地理過程分析與模擬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 武漢 430079;2.西南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重慶 400715)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提出,新型城鎮化要堅持“看得見山,望得到水,記得住鄉愁”的理念[1],充分肯定了鄉愁文化在城鎮化和鄉村振興中的重要性。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的組建,“文旅融合”在政府機構層面得到彰顯。政府機構的保障。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基于鄉愁體驗的鄉村旅游快速發展。鄉愁文化融入鄉村旅游發展,不僅有利于打破鄉村旅游的發展瓶頸,實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發展愿景,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在旅游業發展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同時對于留住鄉愁,延續鄉村文脈,助推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外關于鄉愁研究起步較早,研究主題集中于鄉愁的情感構成[2-4]、觸發機制[5]等;國內鄉愁研究則集中于鄉愁的文化表達[6-7]、保護開發[8-9]、組成要素[10]與資源價值[11]等。這些研究多是從廣義的文化概念出發,結合鄉愁的時空特點,通過描述性總結和邏輯推演對鄉愁的概念內涵進行分析;整體上看,鄉愁的系統研究及其多層次多維度解析尚顯不足。在學科交叉思潮背景下,生物學科的“基因”提取方法逐漸應用在其他領域,從文化現象中提取“基因”成為新的研究主題。文化基因的研究首先應用于傳統聚落和城市空間形態的變化與發展[12],后又逐漸擴展到文化現象這一研究主題[13-15],從鄉愁文化現象中提取文化基因,成為解析鄉愁文化內涵的有效路徑。

隨著旅游活動的興起,鄉愁與旅游之間的聯系逐漸成為學術界的研究熱點。國外學者集中于懷舊旅游的動機[16-17]、旅游體驗[18]等領域;國內則圍繞鄉愁的旅游價值[11]、旅游效應[19]和旅游發展策略[20]等方面進行研究。近年來,在“互聯網+旅游”的發展趨勢下,網絡大數據成為旅游研究的重要資料來源,如王新歌等學者通過對古徽州文化旅游區的網絡游記進行分析,辨識出地方鄉愁的文化要素[10]。然而既有的研究多從旅游發展和旅游者的視角出發,探討鄉愁文化,對于準確解析鄉愁文化的內涵存在一定局限性。本質上講,鄉愁文化是基于本土居民的集體記憶而衍生的特殊地域文化,基于旅游者而非本土居民來研究鄉愁文化,勢必導致鄉愁文化內涵的扭曲和文化真實性的弱化。因此,基于鄉村居民的視覺系統研究鄉愁文化的內涵,并構建鄉愁文化基因圖譜,根據基因圖譜進行鄉村旅游開發,這是保護、傳承與活化鄉愁文化的必然邏輯。本文在收集和篩選研究資料時,不局限用戶的地域,選取以鄉村居民或擁有過過去居住于鄉村地區的社會群體往居民身份的社會群體對其故鄉鄉村生活“回憶錄”文本數據,以親歷者的視角去記錄最貼近鄉村真實現狀的鄉愁感受,借鑒生物學基因遺傳信息提取思維,借助扎根理論等研究方法解析鄉愁文化基因的構成,并深入探究鄉愁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具體路徑。

一、數據來源和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與處理

鄉愁是以個體為單位的一種主觀情感,鄉愁文化的形成受到當地民俗風情、鄉土人物、飲食風俗、民居建筑、山水地貌等各個方面的影響。為最大范圍搜集居民認知中的鄉愁文化現象,本文選擇時下用戶多、受眾廣的網絡社交平臺,設置相關問題并收集用戶回帖,以此獲取關于鄉愁文化的文本資料。

經比較,貼吧、豆瓣和知乎三個平臺的用戶評論內容詳實完整,且大多以第一人稱對個人經歷進行描寫,表述真實,利于篩選和抓取核心內容。確定以“鄉愁”“何為鄉愁?”“你的鄉愁是什么?”等為關鍵問題,從上述三大平臺收集相關問題的用戶回帖,獲取用戶對鄉愁的綜合認知,初步收集344份用戶回帖。為保證文本內容準確高效,對所獲取的文本進行篩選,最終確定了122份研究樣本(表1)。篩選主要遵循3個原則:①選取以第一人稱進行鄉愁敘事的用戶回帖,以保證資料真實性和有效性;②回帖內容主要表達對所經歷的鄉村生活的懷念;③內容側重描述具象化的鄉愁文化元素,而非長篇情感宣泄。篩選完成后對文本資料進行規范處理。

表1 貼吧、豆瓣、知乎社交平臺用戶回帖最終采納篇數

(二)鄉愁文化基因的提取方法

1.逆轉錄提取法

基因是遺傳物質的最小功能單位,具有穩定性和可變性。所謂“文化基因”,是指在“傳統文化”中孕育而成、可以承繼發展“文化傳統”的最小文化因子,是過去、現在和未來時空中傳承、傳播文化的基本功能單位[21]。在生物基因工程中,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RNA,再由RNA傳遞給蛋白質。而逆轉錄提取法是在已知蛋白質的情況下,以RNA為模板,反求出包含穩定遺傳信息的DNA。借鑒生物基因提取法,鄉愁文化基因提取的逆轉錄過程實質上就是以鄉愁文化現象為基本表征單元,從中梳理提煉概念性、代表性更強的鄉愁文化元素,并進一步提取具有穩定歷史傳承性的文化內核,即鄉愁文化基因(圖1)。

圖1 鄉愁文化基因提取利用過程

2.詞頻分析

運用由澳洲QSR公司推出的Nvivo 10軟件對網絡文本數據進行詞頻分析。Nvivo作為國際上主流的質性分析工具,主要與扎根理論相結合進行分析,對于需要處理大量原始資料的質性研究而言,輔助軟件的運用可以大大縮短研究周期[22]。運用Nvivo 10對文本資料進行詞頻分析,可獲得有意義的高頻鄉愁文化現象及其頻數。

3.扎根理論

扎根理論由Glaser和Strauss在20世紀60年代共同提出,提倡從經驗材料出發“自下而上”地構建理論[23]。扎根理論通過對系統收集的質性數據進行分析,以提煉、抽象出反映社會現象的概念,具有靈活性、適應性、深度性的特點[24]。扎根理論的分析過程主要分為3個步驟:第一,開放式編碼,即分析收集到的原始資料并將其初步概念化;第二步是主軸編碼,將初步概念化的資料進一步抽象化,得到一些更為凝練的范疇;第三,選擇性編碼,將第二步得到的范疇進一步歸納,提煉出主范疇,并得到主范疇中的核心范疇。本文依照扎根理論的架構程序,首先將收集到的文本資料初步概念化為鄉愁文化現象,接著進一步抽象為概括性更高的鄉愁文化元素,最后將第二步得到的鄉愁文化元素歸納提煉為鄉愁文化基因,從而完成鄉愁文化基因的譜系構建。

4.共現分析和社會網絡分析

本文通過共現分析與社會網絡分析確定鄉愁文化元素的內部結構關系,對應地劃分出鄉愁文化基因等級層次。共現分析最早由Callon等提出,即當兩個關鍵詞共同出現在同一文獻中時,表明這兩個詞之間有一定的內在關系,并且共現的頻次越高,說明兩者的關系越緊密[25]。社會網絡分析方法(SNA)是社會學領域里比較成熟的一個方法,能夠把個體之間的關系與宏觀結構結合起來,并對其進行量化分析以揭示各成員之間深層次的關系[26]。從社會網絡分析的視角來看,鄉愁文化元素即為關系網絡中的節點,共現現象由節點與節點之間的聯系體現[27]。本文借助社會網絡分析軟件Ucinet 6.560,將鄉愁文化元素的內在聯系進行可視化,分析節點之間深層次的關聯,直觀、客觀地分析鄉愁文化元素的內部關系,進而推理出鄉愁文化基因的層次結構。

二、結果與分析

(一)建立鄉愁文化現象數據庫

運用Nvivo 10軟件,對所獲取的122個研究樣本進行詞頻分析,提取出用戶關于鄉愁認知的111個詞頻,分別對應不同的鄉愁文化現象,類似于生物基因工程中的蛋白質。以此構建鄉愁文化現象數據庫作為鄉愁文化基因研究的基礎數據(表2)。

表2 基于扎根理論的鄉愁文化現象梳理及其詞頻統計

(二)鄉愁文化基因譜系構建

以篩選出的111個鄉愁文化現象為基礎,根據各文化現象之間的邏輯關系,將文化屬性較為統一或相似的鄉愁文化現象進行分類,最終歸納總結形成28個鄉愁文化元素(表3),鄉愁文化元素中攜帶著特定的文化特征,具備生物基因中RNA的功能和特性。

表3 基于扎根理論的鄉愁文化元素提取及其頻數統計

將得出的28個鄉愁文化元素放回原始資料,通過反復比較,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進一步濃縮和提煉,得到具有傳承能力和穩定特性的文化基因,完成由元素向基因轉換的逆轉錄過程。最終根據28個意義廣泛的鄉愁文化元素凝練得出8個鄉愁文化基因:家庭牽絆、鄉村生活、自然景觀、建筑風貌、文化記憶、勞作場景、地方節慶、傳統技藝(表4),構建鄉愁文化的基因譜系(圖2)。

表4 基于扎根理論的鄉愁文化基因凝練及其頻數統計

圖2 基于扎根理論的鄉愁文化基因譜系圖

其中,家庭牽絆基因是鄉愁文化的核心內容,人們在提及鄉愁時,表達出對家人的深切思念,如“鄉愁就是思念至親的家人”。鄉村生活基因是人們對鄉愁的深入感知,包含故鄉美食、鄰里友誼、鄉間娛樂活動等多個方面,如“非要說鄉愁的話,那就是襄陽牛肉面!每個襄陽人出門一周,必定想念襄陽的牛肉面、牛雜面、牛油面、豆腐面,還有黃酒”“鄉愁是一種舒服的在家感覺,那里的圍墻圍出了一個個小家庭,卻圍不住鄰居的往來,紅白喜事就是全村的悲喜”。自然景觀基因和建筑風貌基因作為鄉愁文化載體,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我的鄉愁是村東流淌的小河,它是一條家與外面的分界線,跨越后就是我們孩子的遠足”“鄉愁就是老家那間破舊的小屋,我實際的戀家就是那樣,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除此之外,文化記憶基因、勞作場景基因、地方節慶基因、傳統技藝基因都在不同方面深化了人們對于鄉愁文化的認知,如家鄉方言、裊裊炊煙、節日“趕會”、制作“竹排”等。

(三)鄉愁文化基因層級劃分

運用Uncinet 軟件,分析鄉愁文化元素之間的共現關系和社會網絡關系,形成以28個圓形節點為中心的540條線形結構網絡,得出鄉愁文化元素之間的共現關系及鄉愁文化元素在社會網絡關系中的重要程度[28],進而完成對鄉愁文化基因的層級劃分。表5 呈現了基于重要程度由高到低而劃分的4個層級。

在第一層級中,“家庭成員”和“故鄉食物”兩大鄉愁文化元素的點度中心度明顯高于其他元素,是鄉愁文化元素結構網絡的兩大中心。其中“家庭成員”中心度最高,是結構網絡中最重要的元素。中國人重倫理血緣、且受儒家思想影響深刻,家族觀念強,強調“百善孝為先”,離鄉后會格外思念故鄉親人,因此,思念家人是最根本的鄉愁文化元素?!肮枢l食物”是結構網絡的次中心?!懊褚允碁樘臁?食物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補給,從原料到烹飪,無不帶有強烈的地方特色。此外,“家庭成員”和“故鄉食物”兩大元素之間的共現關系最為緊密,人們的日常飲食多是由身邊親人制作,因此,家庭成員和故鄉食物是鄉愁文化的核心元素。第二層級共計8類鄉愁文化元素,分別是鄰里友誼、鄉間街道、故鄉房屋、山體景觀、水體景觀、故鄉聲音、綠植風光、自然生物景觀,與第一層級的鄉愁文化元素關系較為緊密,但元素之間的共現關系相對較弱,明顯低于上一層級。第三層級共計7類鄉愁文化元素:勞作場景、勞作工具、鄉間娛樂活動、地方方言、節慶場景、傳統風俗、家鄉地名,與第一層級的鄉愁文化元素關系較弱,元素之間的共現關系亦較弱。其余11類元素屬于第四層級,與其他層級關系最弱,元素之間沒有或僅存較弱的共現關系(表5)。

表5 鄉愁文化元素的層級劃分

鄉愁文化元素是提取鄉愁文化基因的基礎,鄉愁文化元素的層級劃分是明晰鄉愁文化基因結構的直接依據。各類鄉愁文化基因均由不同重要程度的鄉愁文化元素凝練得出,其中詞頻占比最大的鄉愁文化元素為相應基因的主導元素,其余頻次較低的為次要元素,并依據鄉愁文化基因主導元素所在層級,對八大鄉愁文化基因進行再次劃分。如家庭牽絆基因中詞頻占比最大的鄉愁文化元素是家庭成員,且該元素屬第一層級鄉愁文化元素結構(表5),因此將家庭牽絆基因分至第一層級,從而逐一完成鄉愁文化基因四大層級結構的劃分(表6)。

表6 鄉愁文化基因的層級結構

三、鄉愁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路徑

旅游規劃與發展的宗旨是滿足旅游者的精神文化需要[29],鄉村旅游的興起源于游客的鄉愁體驗需求[30],因此將鄉愁文化基因融入鄉村旅游發展中是滿足鄉村旅游者精神需要的必然途徑。根據鄉愁文化的八大基因及其四大層級結構,結合較多學者對景觀基因的分類[31-33],將八大基因最終分為四類:主體基因、附著基因、混合基因與變異基因,運用四類基因指導鄉村旅游開發的旅游主題定位、旅游景觀設計等核心內容,以實現鄉愁文化與鄉村旅游的融合發展(圖3)。

圖3 基于鄉愁文化基因圖譜的文旅融合發展路徑

(一)主體基因與旅游主題定位

家庭牽絆基因、鄉村生活基因位于鄉愁文化基因結構的第一層級,說明二者是決定鄉愁文化存續的核心與本質基因,即為鄉愁文化的主體基因。因此,可根據鄉村家庭成員及其相關事件、鄉村生產與生活特色進行鄉村旅游主題定位,確保鄉村旅游圍繞鄉愁文化主體基因方向發展。全面梳理鄉村家庭代表性人物與有價值的歷史事件,研究鄉村地區的特色產業、生活習慣、民風民俗等,凝練具有鄉村生產與生活特色的文化主題,并基于文化主題進行旅游功能分區、旅游項目設計與景觀營造等,使家庭牽絆基因、鄉村生活基因在旅游發展中得到充分表達。

(二)附著基因與旅游景觀設計

自然景觀基因、建筑風貌基因位于鄉愁文化基因結構的第二層級,是家庭、生活所依附的物質環境,真實反映了鄉村地域的人地關系和景觀特征,是鄉愁文化的附著基因。因此,鄉村旅游景觀設計要遵循鄉村自然肌理,保持村落山水林田湖草良好的生態系統,借助旅游景觀設計突顯鄉村地域獨特的建筑風貌基因。例如:維系自然河道的原貌,保留承載鄉村記憶的老樹,基于原本的鄉野田徑進行道路建設等;鄉村建筑和街巷格局的改造應保留地域獨特的傳統建筑格局和文化元素(宗祠、弄堂、高臺階、紋雕等),促進自然景觀基因的保護、建筑風貌基因的傳承與鄉村旅游景觀設計相協調。

(三)混合基因與旅游文化空間

勞作場景基因、文化記憶基因、地方節慶基因位于鄉愁文化基因結構的第三層級,三類鄉愁文化基因形成于當地人們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是主體基因與附著基因衍生出的各具特色的文化事項,綜合記錄和反映了地域特色信息,因此將以上三類鄉愁文化基因定義為混合基因。旅游活動介入鄉村原住民的生產生活后,與鄉村的建筑、山水、街道、歷史、交通甚至當地人的生活起居方式等共同組成了一個具有特色文化的旅游空間,其內涵和表現形式包含物質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資源、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歷史文化、建筑文化、飲食文化及民俗藝術文化等內容,該文化空間是游客與在地文化最直接、最全面接觸的場域。因此,打造鄉村旅游文化空間可通過文化體驗、文化創意、節事活動策劃等方式,將混合基因蘊藏的鄉愁味道充分釋放。如將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勞動號子、傳說故事、節日儀式等),通過勞作體驗、實景劇創、節慶表演等方式與村民合作進行再開發,重構在田間地頭躬耕播種的傳統鄉村勞作場景,從而豐富游客的文化體驗,促進鄉村文脈的延續。

(四)變異基因與旅游文創產品

傳統技藝基因位于鄉愁文化基因結構的第四層級,是在一定的社會技術工藝條件下,由鄉愁文化其他基因派生形成,并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與創新的手工技藝。傳統技藝可隨社會工藝、材質等的發展而演變,因此,將傳統技藝基因定義為變異基因。變異基因決定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特色文創產品是變異基因的重要表達方式。因此,可廣泛梳理民間技藝,如編織、面塑、糖畫、雕刻等,結合傳統技法和現代技術設計制造文創商品,經過歷史傳承的民間技藝可提升鄉村旅游產品的文化附加值,從而延長鄉村旅游產業鏈。此外,借助各類新媒體進行文創產品的宣傳和推廣,打造鄉村獨特的文化IP,也是實現鄉愁文化傳承延續的重要手段。

四、結論與討論

(一)結論

解析鄉愁文化基因,構建鄉愁文化與鄉村旅游的融合發展模式是留存和傳續鄉村文化的有效途徑。本文對文獻進行梳理總結,提出了提取鄉愁文化基因的理論路徑;運用扎根理論方法對收集到的網絡文本資料進行分析,構建了鄉愁文化基因體系;基于基因解碼和軟件分析結果凝練了鄉愁文化基因及其層級結構,最后提出了鄉愁文化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路徑。具體結論如下:①鄉愁文化基因體系包含八大基因,依據詞頻從高到低,依次為家庭牽絆、鄉村生活、自然景觀、建筑風貌、勞作場景、文化記憶、地方節慶、傳統技藝。②鄉愁文化基因分為四大層級結構:第一層級為“家庭牽絆、鄉村生活”;第二層級為“自然景觀、建筑風貌”;第三層級為“勞作場景、文化記憶、地方節慶”;第四層級為“傳統技藝”。根據鄉愁文化層級結構、重要性以及文化基因的功能,將鄉愁文化八大基因劃分為四類:主體基因、附著基因、混合基因、變異基因。③基于鄉愁文化四類基因提出了實現鄉愁文化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路徑:依據鄉愁文化的主體基因凝練旅游發展主題,由附著基因指導旅游景觀設計,將混合基因融入旅游文化空間建設,應用變異基因指導文創產品開發。

(二)討論

文章從本土居民或居民身份視角對鄉愁文化基因的概念、內涵進行解析,構建了鄉愁文化基因體系,強化了鄉愁文化內涵研究的理論基礎。同時,創造性地提出了基于“鄉愁文化”“鄉愁文化基因圖譜”的文旅融合發展路徑,是對“文化基因”和“文旅融合”的理論深化和拓展研究,更為解決當前鄉村地區文化的衰落與消亡,鄉村旅游發展中文化空洞、泛化與雷同等現實困境提供理論指導。鄉愁是一種動態變化的復雜情感,游客復雜的生活背景會對鄉愁情感產生影響,不同社會生活背景的居民,其鄉愁表現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較長的時間尺度下,分析游客或居民背景與其鄉愁表現之間的聯系,以及鄉愁發展演化的動態歷程,是未來的研究重點。本文尚存在以下研究的不足:由于行文之時受疫情影響,所選取的數據僅來源于網絡,缺乏對不接觸社交網絡但同樣擁有濃厚鄉愁情思的群體進行訪談與調研。此外,受限于平臺機制,樣本的人口特征資料無法獲取。在未來的研究中將對以上不足進行改進與完善。

猜你喜歡
層級鄉愁旅游
永遠的鄉愁
鄉愁
軍工企業不同層級知識管理研究實踐
基于軍事力量層級劃分的軍力對比評估
九月的鄉愁
旅游
回頭一望是鄉愁
任務期內多層級不完全修復件的可用度評估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