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競技體能動作矩陣的建構

2024-01-24 11:09鄭念軍
山東體育科技 2023年6期
關鍵詞:體能訓練競技專項

鄭念軍

(1.山東省體育科學研究中心,山東 濟南 250102;2.國家體育總局 模擬訓練與訓練技術創新重點實驗室,山東 濟南 250102)

在競技體育領域,體能訓練一直是發展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核心訓練內容,也是運動訓練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1]。特別是自21世紀以來,體能訓練在我國競技體育領域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在理論研究和訓練實踐過程中,有關體能訓練的研究論文和方法手段更是“井噴式”涌現[2]。自北京奧運周期以來,來自國外一些身體訓練、功能訓練的理念和方法手段,開始滲入我國競技體能訓練理論體系[3],這些新的訓練理念或方法手段,對完善和豐富我國競技體能訓練理論和練習手段頗有益處。但是,在沒有充分理解和把握競技體能原有概念及其理論基礎的情況下,隨性直譯相關術語,盲目借用相關方法,一定程度上也造成我國競技運動體能訓練的認知混亂和實踐盲從[4]。

近年來,在各類運動項目高水平競技運動訓練和世界比賽中,人們運用現代動作科學方法,對人體姿勢、肌肉收縮方式和身體動作所施行的及時和精準的控制,有效指導了競技體能訓練過程,并日益引起廣大教練員、運動員和科研人員的高度關注[5]。大量事實證明,在科學化運動訓練過程中,人們對于動作科學前沿理論知識和方法手段的掌握,也構成了當今各運動專項運動員采用功能性訓練、核心力量訓練、瑞士球訓練、振動訓練、糾正性訓練等現代競技體能訓練方法的理論支撐和應用基礎[6]。因此,盡早對國內外動作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開展深入研究,對于教練員、運動員及科研人員更新訓練理念、提升理論認識以及掌握現代體能訓練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本研究在系統總結和分析近年來國內外在該領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多年訓練實踐經驗,從競技運動的需求出發,對競技體能及其訓練進行了重新認識和思考?;趯θ梭w動作結構和運動功能的深入研究,初步建立了競技體能動作矩陣,試圖進一步探尋動作之間的結構關系和邏輯關聯,期許在競技體能訓練過程中,為廣大教練員、運動員提供必要的訓練指導和方法策略,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1 競技體能:定義、疆界和職責

1.1 競技體能的定義

“體能”一詞來源于為提高運動成績、發展運動員身體素質的競技性體能訓練[7],最早出現在我國1984年版的《體育詞典》上,指出體能主要是由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和靈敏組成的基本活動能力?!哆\動訓練學》(田麥久,2000年)把體能定義為“運動員機體的基本運動能力,包括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其中,突出發展身體素質是競技體育體能訓練的主要內容。隨著“競技能力”“項群訓練”等概念的提出,競技體育開始逐漸強調體能訓練[4],“競技體能”一詞也頻繁出現在相關研究文獻中。競技體能是指運動員在競技比賽中為取得優異運動成績所具備的身體能力和運動素質,是完成高水平競技所需的力量、速度、耐力(能量代謝)、靈敏及協調等綜合的運動素質,是運動員競技能力(心體智)的重要組成要素,并與運動員身體形態與機能特征密切相關。依據其與專項特征的關系,競技體能主要分為基礎體能(一般體能)和專項體能,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運動員競技水平的提高。

1.2 競技體能的疆界和職責

在競技體育中,競技體能是運動員發揮技戰術水平、適應高強度競技環境以及保持穩定表現的基礎。一直以來,以競技體能為主要內容、以發展身體素質為主要目的是競技體育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核心。隨著“健身健美”“運動康復”相關理念和方法手段逐漸納入體能訓練領域,“體能”已逐漸擴大為包括健身體(適)能、康復體能及競技體能3種語境下的廣義體能概念[4]。健身體(適)能和康復體能從邏輯關系上屬于一般/基礎體能訓練,其訓練效應離競技需求尚有一定距離,但其相關新穎、豐富的訓練方法手段為競技體育運動員身體能力提升和健康促進提供了有效支撐(見圖1)。因此,現代競技體能雖然注重訓練的專項性和極限負荷性,但已吸收并借鑒了康復和健身等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

圖1 體能及其下位概念關系[4]

傳統競技體能訓練從運動訓練學角度又分為基礎體能訓練和專項體能訓練,但隨著比賽密度的加大、運動傷病的增加,更加強調動作質量、靈活性、穩定性的功能性運動逐漸引入到競技體能訓練領域,共同豐富并完善了現代體能訓練理論體系。人體運動功能、基礎體能和專項體能是現代競技體能訓練的主要內容體系,三者相互促進,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運動員競技比賽的運動表現(見圖2)。

圖2 競技體能發展“金字塔”結構模型

人體運動功能是所有體能訓練的基礎,需要提前練習并予以強化,待身體靈活、穩定、平衡、對稱、協調及控制等功能得到提升和鞏固后,才能進行第二層級的基礎體能訓練?;A體能是專項體能訓練的基礎和保障,基礎體能不牢,專項體能就缺乏持續提升和發展潛力。專項體能是基礎體能的進一步轉化和提升[8],其訓練方法手段更具功能性和專項性,從而更為有效地提升運動表現。

基于對競技體能訓練內容體系的認識和理解,本研究提出了“以康復體能為切入點,以基礎體能為根本,以功能訓練為主線,以運動表現為目標”的競技體能訓練理念,四者相互支撐、互為借鑒,共同提高運動員競技能力,這也是現階段競技體能訓練的主要職責。

2 現代競技體能訓練的關鍵理念—注重“動作”

現代競技體能訓練是指在競技體育視域下,結合運動員專項特征和個體特點,為運動員傷病預防、運動康復、機能強化與運動功能促進,以及進一步提高技戰術表現、心理穩定與專項競技能力的整合運用而構成的現代體能訓練方式、理論及實踐體系[9]。但長期以來,我國傳統體能訓練過程中存在過分強調大負荷、高強度訓練,較少關注身體姿勢、肌力平衡、損傷預防或動作模式錯誤等問題,極易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而基于對運動員運動壽命的高度重視,在提高競技能力的同時盡可能預防和避免運動損傷是當代競技運動訓練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北京奧運周期,隨著世界高水平體能和康復團隊的引進,“功能動作(functional movement)”的訓練有效解決了重點運動員體能和運動損傷恢復問題[10],這也使得研究者對現代體能訓練、運動恢復、動作質量和動作控制等概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體會。

2.1 “動作”是現代體能訓練的主要載體

在體能訓練過程中,雖然骨骼肌的發力與運動都有對應的神經予以支配,但不同肌肉組合收縮的外在表現就是動作,比如,上肢力量的提高由臥推、臥拉等動作予以發展;下肢彈跳能力由深蹲、跳躍等各種動作進行練習。訓練動作能夠有效提升肌肉力量,但只注重肌肉練習卻很難提升競技表現,動作模式、動作方法和手段是所有訓練的基石?,F代競技體能訓練經過體能要素、功能訓練和運動表現三個階段的發展,越發重視從身體運動功能出發重新審視體能,既從重視力量、耐力等素質訓練到重視動作功率和運動效率訓練,從重視肌肉訓練專項到重視動作訓練表現,更加強調通過動作模式的不斷進階訓練去提高運動員神經系統的動員速度和控制效率[11]。競技就是動作[12],動作才是現代體能訓練的主要載體,動作質量的提高更是關乎競技能力提升的高度。

2.2 “動作庫”的不斷完善是現代動作體系的重要體現

當前,“動作”訓練已經形成一個系統,對動作的強調與重視不僅停留在專項技術動作范疇,而且已經擴展到訓練過程中各個練習手段的精細化設計與安排上,使得以往被忽視或難以把握的訓練動作更加符合力學、生理學、專項特點及運動員個體需求[13]?,F代動作體系按照動作部位、完成方式、訓練形式/模式、訓練手段及器材不同,訓練方式多種多樣,動作方法也是琳瑯滿目。因此,隨著訓練理論的不斷深化和相應器材的不斷更新與引進,各類“動作庫”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我國相關新媒體、健身房、體育培訓機構,甚至是專業運動隊中。

“動作庫”是指按照基本動作要素及訓練動機和目標的需求,將復雜的人體動作體系解構成基本的動作單元,并將相關基本動作和典型動作收集、分類和編排,針對性實施并強化訓練的動作組合。如,JC·Santana在《功能性訓練》一書中,將95個高效實用的訓練動作,按照功能、方式和器材類別構建了“自重”“彈力帶和拉力器”“啞鈴和壺鈴”“藥球”“穩定球”“靈敏和穩定”及“傳統力量”等7項功能練習動作庫[14]。國內眾多網站、公眾號更是不斷呈現如“泡沫軸動作合集”“拉伸動作合集”“懸吊訓練”“瑜伽訓練動作”“核心訓練”“體態糾正”“燃脂訓練”“臀部訓練”“運動損傷”“下肢單側力量”“跳躍動作組合”“腳步靈敏”等眾多動作合集和“體能動作庫”??梢哉f,不同類型動作庫的不斷建立和完善,對認識和把控訓練具有非常好的指導意義,一定程度上為現代競技體能訓練提供了基礎支撐,也是動作訓練體系不斷應用、普及和發展的重要體現。

但客觀地說,目前人們對動作庫的編排和建構還不夠完善,各動作庫之間相對孤立,缺少內在邏輯關系,在具體應用過程中缺乏對動作的整體認識和鏈式傳遞過程。動作訓練是專門的也是相對的,動作訓練的核心是訓練動作的整體性和功能性,而不是孤立局部的動作形式或組合,因此,不斷升級和完善動作庫,盡快突破單一或同類動作限制,就成為現代競技體能動作訓練的主要任務與目標之一。

3 人體動作結構和運動功能的基礎—動作矩陣

3.1 動作矩陣的定義

矩陣(Matrix)是指縱橫排列的二維數據表格,最早來自于方程組的系數及常數所構成的方陣。而動作矩陣是指在人體動作產生與控制過程中,人體基本動作要素的有序整合結構、動作之間的適宜匹配模式和交互作用,以及協同表現的最佳功能狀態[6]。

關于對動作矩陣的規律認識,可以用元素周期表做比喻:動作猶如“化學元素”,把“動作元素”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橫豎排列起來,橫向以動作部位為“周期”,從左到右,按照局部—整體—專項的發展方向,逐漸提高動作的功能性和競技性;豎向以動作方式為“一族”,特性相近的“動作元素”排列在同一族中,由上而下,動作功能或難度逐漸遞增。各動作在矩陣中的位置不僅反映了自身動作類別,也體現了各動作的遞變規律和動作之間的邏輯關系,更是指明了競技體能動作訓練的發展方向。

動作矩陣涵蓋了動作模式、動作程序、動作控制、動作拓展、動力鏈等訓練理念,猶如建立了各個動作有序關聯的“行進導圖”,決定了人體漸進完成各種姿勢、部位和方式逐步升級的一般和專門動作模式,這也成為正確理解人體動作結構和運動功能的重要基礎。

3.2 動作矩陣的理論依據

深刻理解和把握四大支柱運動、人體基本運動形式和競技動作技能能力模型等理論和概念,是科學建立和不斷優化動作矩陣的理論和方法學根據。

3.2.1 四大支柱運動

美國著名功能性訓練專家胡安·卡洛斯·桑塔納(J.C. Santana)指出,所有運動方式都可歸結為站立和移動、水平改變、推和拉以及旋轉四種運動模式,這就是人體的四大支柱運動(見圖3)。四大支柱模型組成了人體所需的基本運動形式,運動中最主要的四個動作類別,也完美表明了與人體部位的對應關系:站立和位移對應下肢;水平改變(重心變化)對應下肢和軀干屈曲/伸展;推和拉對應上肢;旋轉(方向改變)對應軀干。四大支柱運動的理念,不僅是正確認識和分析競技項目運動方式的有效手段,更規定了人體各個部位和基本動作模式的結構關系,為初步構建競技體能動作矩陣提供了理論支撐。

圖3 四大支柱運動與人體部位的對應[14]

3.2.2 人體基本運動形式

在《運動生物力學》(陸愛云,2010年)研究理論中,從人體解剖、功能特點和運動項目的需求出發,把人體運動的基本形式劃分為上肢、下肢和全身三種基本運動形式(見圖4)。其中上肢分為推、拉和鞭打動作;下肢分為緩沖、蹬伸和鞭打動作;全身分為肢體擺動、軀干扭轉和相向運動。從人體基本運動形式的定義出發,動作按照參與部位可以劃分為上肢動作、下肢動作和全身動作,從完成方式可以劃分為推、拉和旋轉等方式。人體運動基本形式進一步強調了肢體部位及其對應的動作形式,為進一步理解和設計競技體能動作訓練模式提供了有益參考。

圖4 人體基本運動形式[15]

3.2.3 競技動作技能能力模型

競技動作技能能力模型(athletic motor skill competencies,AMSC)是為完成運動項目的專項技能需求所形成的動作模式。其動作類別主要分為上肢推和拉(投擲、推開、抓住物體)、下肢位移和重心變化(加速、減速、跳躍、落地)及軀干旋轉和穩定[16](見圖5)。競技動作技能能力所列出的動作形式,既是基礎動作技能的組成部分,也是很多專項動作技能的組成部分,它是競技動作技能訓練的核心所在,不僅有助于提高運動表現和降低受傷概率,更為不斷優化和完善競技體能動作矩陣整體結構提供了有益借鑒。

圖5 競技動作技能能力模型[16]

3.3 動作矩陣視角下的體能訓練

動作矩陣視角下的動作科學理念和框架體系為體能訓練提供了新的思路。體能是以動作為載體的一種身體運動能力,從動作矩陣的定義出發,在進行體能訓練實踐過程中,應根據動作功能以及與專項需求的緊密程度,充分考慮不同動作之間的結構關聯和邏輯關系,準確選擇動作方式和訓練流程,以最優訓練方案或策略完成某一訓練任務。

從縱向發展來看,應優先發展基本動作,強調完成動作質量的重要性,然后再考慮動作的難度和重復次數,通過進階和退階,為高質量完成動作提供有效路徑和方法。從橫向發展來看,人體運動能力的提高是從局部到整體、一般到專項的過程,在實際訓練過程中,也應從具體部位的基礎動作開始,逐漸過渡到全身性的傳導訓練,循序漸近,不斷提高訓練的功能性和專項化。

需要指出的是,在競技體能訓練過程中,有些體能教練在執教過程中,將過多的精力放在動作細節上,過度糾結于動作完成的標準和細節;還有些體能教練將訓練的重點放在基礎體能的提升上,往往忽視了體能訓練的方向,即不斷提高運動員全身協調發力的能力以及完成專項動作的能力。

4 競技體能動作矩陣的設計與展示

4.1 競技體能動作矩陣的設計

事物結構決定其功能,系統結構則決定其體系功能[13]。從動作矩陣的觀點出發,競技體能動作矩陣就是運動員動作訓練的信息控制系統,如同電腦程序,規定了體能訓練中某個動作的各個細節,如訓練階段、完成方式、動作結構、發力方向、進退階順序和時機等,它直接規定了競技體能訓練的基本動作模式和在人體各個部位的執行過程。

4.1.1 矩陣整體結構

競技體能動作矩陣主要包括基本動作、全身傳導發力動作和專項動作三個部分。其中基本動作包括上肢、下肢和軀干3種動作形式;全身傳導發力包括站立藥球系列、跳躍、移動及奧林匹克舉等動作形式;專項動作按項群分類,目前動作還未設計,該部分主要由專項教練制定,但體能教練也需要熟悉和掌握(見圖6)。

圖6 競技體能動作矩陣結構圖

為便于對動作標記,更好地梳理各動作之間的邏輯關系,以數字“1、2、3”作為一級編號,其中“1”表示基本動作,“2”表示全身傳導動作,“3”表示專項動作。

根據數字標題等級排列方法,在基礎動作中,二級編號“1.1、1.2、1.3”代表動作部位,三級編號主要代表動作方式;在全身傳導發力動作中,二級編號“2.1、2.2…”代表動作類型,三級編號主要代表動作方向。以“1基本動作”舉例,主要包括“1.1上肢”“1.2下肢”和“1.3軀干”三個部位動作,而“1.1上肢”又劃分為“1.1.1推”和“1.1.2拉”兩種動作方式。以此類推,其他動作均可按照以上格式予以標記說明(見圖7)。

圖7 競技體能動作矩陣全景圖

4.1.2 動作在矩陣中的位置:位階

位階(Rank)是指在某個系統或組織中所處的等級或地位。就動作矩陣而言,位階主要是指單個動作在矩陣中的位置,如“引體向上”動作,它就位于“1基本動作→1.1上肢部位→1.1.2拉動作→1.1.2.2垂直方向(閉鏈)”矩陣位置,向上是“助力引體向上”,向下是“負重引體向上”(見圖8)。動作位階在矩陣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位階的高低主要根據動作的難度和功能性來確定,位階高的動作表示難度更大、功能性更強,位階低的動作表示難度較小或功能性較低。在動作執行過程中,如何精準定位和調節動作位階、難度、功能性等“動作參量”的把握與控制是關鍵。

圖8 “引體向上”動作位階示意圖

4.1.3 矩陣的方向:進階和退階

競技體能訓練的方向一定是沿著“基礎(局部)—全身—專項”的路徑前進,動作訓練也必定向功能性、專項性的方向發展,因此,競技體能動作矩陣具有鮮明的動作順序及進退階標準和要求。

原則上每項練習都是從基本動作開始,由局部到整體,逐漸提高全身協調傳導發力的能力。前者的動作質量決定了后者的動作效率,如果基本動作完成質量不好就需要向下退階,選擇功能性較差、難度相對較低的簡單動作予以練習;如果動作質量完成較高并達到訓練效果就需要向上進階,選擇功能性更強、難度更大的動作進行訓練。

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主要通過3個變量的難度增加不斷進階。一是依據身體姿勢的變化,按照“仰臥位—四點支撐—高跪位—單膝跪位—弓箭步—站立位—單腿支撐”的動作姿勢,不斷提高動作訓練的功能性;二是根據阻力變化,由“助力+自重”“自重”逐漸過渡到對抗“外部阻力”的訓練;三是結合訓練器材的變化。目前體能訓練的器材相對豐富,比如杠鈴、啞鈴、壺鈴、滑片、彈力帶、牛角包、藥球、TRX、穩定球等,通過多種訓練器材、手段/方式的組合,進一步提高訓練難度。

需要說明的是,競技體能的發展并非僅是從局部到整體,從基礎體能到專項體能這樣簡單的線性發展過程,基礎體能向專項體能的轉化是非線性的、復雜的過程?;緞幼饔柧殨r可以加入全身、專項動作練習內容,專項動作訓練時也可以有基本和全身動作練習手段,在具體訓練實踐中,不能有固定、機械思維,應根據項目特點和訓練需求,巧妙設計和實施不同位階的動作組合,盡可能安全、有效、可持續地提高訓練質量和效果。

4.2 競技體能動作矩陣的展示

4.2.1 基本動作

(1)上肢

上肢部分主要展示了推、拉動作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基本訓練形式。根據肢體近端、遠端固定的不同,又細化分為開鏈和閉鏈運動。在每組動作序列中均設置了基本動作,即該序列最基本的動作能力。例如水平推開鏈基本動作是杠鈴臥推、閉鏈基本動作是俯臥撐,垂直推開鏈基本動作是站姿杠鈴實力推、閉鏈基本動作是雙杠雙臂屈伸。本研究推薦每項練習以基本動作開始,逐漸過渡到站立及全身傳導發力動作(見圖9),如果基本動作不能高質量完成,就要選擇位階低的動作,進行退階練習。

圖9 上肢基本動作展示圖

訓練路徑舉例:以“1.1.1.1水平推”閉鏈動作為例,首先從基本動作俯臥撐開始,如果能以較高動作質量,完成一定次數和組數的訓練,就向上進階到難度更大的負重俯臥撐,負重俯臥撐達到動作要求,就再次進階到功能性更強的TRX俯臥撐-爆發性俯臥撐,直至進入全身傳導發力或專項動作練習;如果基本動作完成質量和效果不達標,那就向下退階到難度較小的雙手墊高俯臥撐,如果還達不到要求,就退階到難度最小的跪姿俯臥撐,待動作質量和能力提高后,再逐步向上進階。

(2)下肢

下肢主要包括推和拉兩種動作模式,其中推主要表現為下肢蹬伸,拉主要表現為下肢折疊。在下肢推(蹬伸)動作模式中,按照功能特點,又劃分為膝主導、髖主導和足踝剛性3種模式,其中,膝主導主要包括雙腿蹲、分腿蹲、后腳抬高蹲、單腿蹲等動作形式,從雙腿蹲逐漸過渡到單腿蹲是主要進階方式;髖主導主要包括臀橋和硬拉動作形式;在下肢拉(折疊)動作模式中,根據運動解剖學特點,主要進行的是腘繩肌的動作練習,練習形式主要包括臀橋和硬拉兩種。在具體動作安排上,圍繞下肢基本動作能力,按照“助力—自重—負重”“雙腿—分腿—后腳抬高—單腿”“局部—整體”等阻力和姿勢的進退階標準,不斷提高下肢基礎動作能力,并向全身傳導發力的方向逐步進階(見圖10)。

圖10 下肢基本動作展示圖

訓練路徑舉例:以“1.2.1.1膝主導”雙腿蹲動作為例,首先從基本動作杠鈴后蹲開始,如果運動員在練習過程中存在動作模式不正確、動作質量不高等問題,就建議該隊員退階訓練,可以從阻力相對較小的高腳杯深蹲或自重雙腿蹲開始,糾正動作模式,完善動作質量后,再回到杠鈴深蹲練習,以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如果杠鈴深蹲動作質量和訓練效果達到要求,可以進階到分腿蹲練習形式,進一步提高下肢的功能性。

(3)軀干

軀干的主要作用是穩定和傳導,所有訓練的最終方向,都是要通過軀干的穩定/傳導能力,把上肢、下肢、軀干有效銜接起來,最終實現全身協調發力能力的提高。穩定按照功能可以劃分為抗伸展、抗屈曲、抗側屈和抗旋轉4種形式,其中抗伸展主要訓練的是腹肌,以基本動作仰臥位的懸空靜力支撐開始,逐漸進階到站立位的卷腹練習;抗屈曲主要練習的是背肌,由俯臥位的懸空靜力支撐逐漸進階到全身傳導的站立后拋球訓練;抗側屈主要練習的是腹內外斜肌等腰側肌肉,基本動作是左右側臥位支撐,能力提高后,通過增加不穩定因素或者四肢運動等形式,由側臥位逐漸過渡到站立位,不斷提高功能性;抗旋轉訓練是軀干穩定能力的高階動作,本研究推薦以仰臥位的死蟲子練習開始,待軀干動作控制能力提升后,逐步進階到高跪姿、單跪姿及站姿上劈/下拉動作,不斷提高軀干抗旋轉能力,向全身傳導發力遞進(見圖11)。

圖11 軀干基本動作展示圖

4.2.2 全身傳導動作

全身傳導發力是所有基本動作訓練的下一目標和方向。目前全身傳導動作訓練主要包括:藥球(站姿為主)、跳躍(雙腿跳/交替跳/單腿跳)、移動(水平方向)和奧林匹克舉(垂直方向)等4種訓練模式。其中以站姿為主的藥球訓練,主要分為線性和旋轉兩種方向,通過前推、上拋、下砸、側拋或對角線拋球等動作予以訓練;跳躍分為雙腿跳、交替跳或單腿跳等基本形式,具體訓練實踐中,可以進行水平方向的向前跳、左右跳或Z字跳,以及垂直方向的雙腿跳高或單腿跳高;水平方向的移動練習主要由直線移動、多方向移動和相關鏈接動作移動組成,左右方向的滑步、切步和前后方向的啟動、加速、最大速度保持、減速及后退跑等動作可以有效提高運動員直線移動能力,順步、連續交叉步和后撤步可以有效提高運動員多方向移動能力;奧林匹克舉是目前公認的最基礎也最有效的全身傳導發力動作訓練模式,經典動作是抓舉和挺舉,但相對來說,這類動作技術要求較高,需要在專業體能教練指導下予以訓練(見圖12)。

圖12 全身傳導發力動作展示圖

4.2.3 專項動作

專項動作的選擇和調控與競技專項的訓練和比賽特點密切相關。如對抗性運動項目(摔跤、柔道等)需要根據實戰環境和瞬息多變的情況,靈活組織不同動作組合,準確選擇相應動作控制和調節模式;非對抗性運動項目(競走、跳遠等)動作模式相對單一,往往采用一種或同種動作控制與調節模式。再比如以快速和高度時間準確性動作為主導的項目(如拳擊、擊劍等),動作要求必須具備快速變化與控制的特點;以慢速和高度空間準確性動作為主導的項目(如射箭、射擊等),需要重點考慮動作力量、路線和角度等動作參量。因此,專項動作矩陣的設計應充分考慮項群訓練特點,需要專項教練員深入總結和把控,體能教練也應予以輔助,并對專項動作矩陣的動作設計理念、結構關聯和動作實施與調節程序熟練掌握。

5 結 語

競技體能動作矩陣為重新認識體能及訓練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進一步厘清了競技體能訓練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從基本動作、全身傳導動作和專項動作訓練轉換的路徑和方法。與此同時,通過動作矩陣,不同動作也找到了它們之間的結構關系和邏輯關聯,通過進階或退階,為高質量完成動作提供了有效途徑。

誠然,本研究對競技體能動作矩陣的建構,只是基于現階段的理解和認識。動作矩陣不是固有不變的,它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它只是一個參考或是一種思路,每一位體能教練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項目特點,創造自己的動作矩陣或動作體系,不斷優化和升級競技體能動作矩陣。

鳴 謝:感謝Santana J C為大家奉獻了經典著作《功能性訓練》,其創造性的訓練理論和實踐方案為我們構建競技體能動作矩陣提供了強大理論基礎和體系支撐;感謝Michael·Boyle,將“功能訓練”引進傳統體能訓練體系,從他多部著作、論文及訓練視頻中汲取了大量先進理念與知識;感謝袁守龍博士、王雄博士、張啟凌、張丹玥、孔令皓博士,其對當代世界前沿功能訓練、身體訓練及抗阻訓練等研究成果的大力推介,為我們深入認識和理解競技體能動作科學規律提供了很大幫助;感謝張英波教授對動作矩陣和動作模式訓練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以及為構建競技體能動作矩陣進行的前期探索。

猜你喜歡
體能訓練競技專項
消防員體能訓練與應用
“七選五”閱讀專項訓練
青少年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方法
競技精神
對體能訓練認識的理性回歸
花與競技少女
“專項巡視”,打虎上山再出發
競技體育
新兵體能訓練的傷病防護
同臺競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