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操作孔電視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療效觀察

2024-01-24 10:59章靜嫻聶云飛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24年1期
關鍵詞:胸腔鏡根治術標志物

嚴 琳,趙 倩,曹 彬,章靜嫻,聶云飛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非小細胞肺癌( NSCLC)早期無明顯癥狀,確診時已發展到早中期[1]。傳統開胸術創傷大、并發癥多[2]。微創術逐漸應用于NSCLC治療中,目前多采用胸腔鏡下肺癌根治術治療,其創傷小、恢復快[3]。胸腔鏡肺癌根治術一般是三孔法,包括主操作、觀察和副操作孔,但副操作孔對肌層損傷大,且空間狹窄,可加重對機體的損傷,增加疼痛感[4]。研究發現,三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治療后存在感覺障礙、背部切口疼痛等問題[5]。目前隨著胸腔鏡技術的發展,手術過程逐步縮減為單操作孔電視胸腔鏡(VATS)手術,其是在三孔術式上進行改進,保留了主操作孔和觀察孔,可減少對肌肉和神經的損傷,減輕疼痛,且切口美觀[6]。但該手術方法在臨床中詳細報道較少,故本研究進一步分析該術式對NSCLC圍術期指標、疼痛程度、肺功能、炎性因子、腫瘤標志物及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2(VEGFR2)、胸苷激酶1(TK1)水平和并發癥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45例NSCLC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原發性肺癌診療規范》[7]診斷,并經術后病理學確診。②具備手術指征,年齡25~78歲,TNM分期:Ⅰ~Ⅱ期;③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②既往具有開胸手術史;③術前接受過化療、免疫或靶向治療;④術中腔鏡手術中轉開胸。按手術方式分為對照組(三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n=115)和觀察組(單操作孔VATS肺癌根治術,n=130)。對照組男62例、女53例,年齡25~78歲[(55.87±7.16)歲];體質量指數(BMI)19~24 kg/m2[(22.78±1.70)kg/m2];病灶直徑3~7 cm[(4.32±0.48)cm];TNM分期:Ⅰ期47例,Ⅱ期68例;腺癌81例,鱗癌34例。觀察組男72例、女58例,年齡26~77歲[(56.49±7.22)歲];BMI 19~24 kg/m2[(23.14±1.77)kg/m2];病灶直徑3~7 cm[(4.09±0.52)cm];TNM分期:Ⅰ期52例,Ⅱ期78例;腺癌92例,鱗癌3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方法患者全麻,取側臥位。對照組采用三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腋前線和腋中、后線7、8肋間為操作、觀察、操作孔。胸腔鏡確定病灶,操作孔置入手術器械,游離、切除病變,清掃淋巴結,留置引流管。觀察組采用單操作孔VATS肺癌根治術:腋中線7肋間為觀察孔,置入Trocar、胸腔鏡,4~5肋間隙切口為操作孔。打開縱膈胸膜并游離肺靜脈、動脈、支氣管,切割器切斷,取出病灶組織,清除肺門和縱隔系統性淋巴結,檢查有無創面出血,沖洗胸腔,留置引流管,縫合切口,術閉。

1.3 觀察指標①記錄術中出血量、手術和引流時間及淋巴清掃數。②VAS評分[8]:總分10分,無痛及輕、中、重度疼痛分別為0分、<3分、4~6分和7~10分。③肺功能:肺功能儀測定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氣流量(PEF)。④ELISA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β(IL-1β)。⑤腫瘤標志物及VEGFR2、TK1水平:術前及術后7d采用ELISA檢測糖類抗原5(CA50)、癌胚抗原(CEA)、細胞角質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VEGFR2、TK1水平。⑥觀察并記錄兩組并發癥。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不同時間點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觀察組出血量較對照組少(P<0.05),兩組其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

2.2 兩組VAS評分比較觀察組術后各時間點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VAS評分比較 (分)

2.3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術前兩組肺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個月兩組肺功能指標均較術前升高,且觀察組肺功能指標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2.4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術前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 d兩組炎性因子水平均較術前降低,且觀察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2.5 兩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術前兩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兩組腫瘤標志物水平均較術前降低,且觀察組各腫瘤標志物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2.6 兩組VEGFR2、TK1水平比較術前兩組VEGFR2、TK1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兩組VEGFR2、TK1水平均較術前降低,且觀察組VEGFR2、TK1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兩組VEGFR2、TK1水平比較

2.7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7。

表7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3 討論

近年來,NSCLC發病率逐漸上升,其發病隱匿、侵襲性高[9]。傳統開胸術創傷大、并發癥較多,且術中易損傷神經、疼痛感強烈,不利于患者恢復。隨著微創理念與技術的革新,胸腔鏡術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恢復快、切口小及位置隱蔽等優點,逐漸應用于NSCLC治療中,臨床以三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較為常見,但其副操作孔位于肋間隙,并經闊肌,血供豐富,易損傷神經,術后可致感覺、運動障礙,加重疼痛[10,11]。近年來單操作孔VATS肺癌根治術逐漸應用于治療NSCLC中,減少了副操作孔切口,且切口長度短,減少了切口引起的滲血、滲液,促進了了胸腔引流,能有效緩解術后疼痛;且操作孔處肌肉群少、肋間隙寬,出血量少,可避免肌肉和神經組織受損情況,促進術后恢復[12,13]。

蒲睿智等[14]等研究顯示,單操作孔VATS肺癌根治術中由于操作器械和輔助器械均從同一位置放入,導致操作過程中容易彼此受到影響,在調整時延長手術時間可延長手術時間。與本研究結論不一致,與例數少有關。且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說明單操作孔VATS肺癌根治術可減少出血量;同時觀察組術后12、24、48及72 h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單操作孔VATS肺癌根治術可降低術后疼痛,究其原因:三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切口數較多,可加大對肋間神經刺激和擠壓的損傷,因此疼痛程度較高,而單操作孔VATS肺癌根治術切口少且短,創傷小,故可降低疼痛。且研究發現,術后1個月,觀察組肺功能高于對照組,說明單操作孔VATS肺癌根治術對肺功能損傷更小,有利于患者肺功能恢復,這是由于單操作孔VATS肺癌根治術切口少,可減少對肺部的損傷,有利于肺功能恢復。研究表明,手術可損傷機體,引起炎癥反應[15]。TNF-α、CRP、IL-6、IL-1β為常見炎癥因子,可反應組織損傷程度[16]。本研究顯示,術后3 d,觀察組TNF-α、CRP、IL-6、IL-1β較對照組低,說明單操作孔VATS肺癌根治術可抑制炎癥因子,這是由于單操作孔VATS肺癌根治術創傷小,急性期炎癥反應也相應有所減輕。而CA50、CEA、CYFRA21-1是腫瘤標記物,可反映腫瘤治療情況。研究顯示,術后7 d,觀察組腫瘤標志物低于對照組,與沈榮強等[17]研究相符,說明單操作孔VATS肺癌根治術可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腫瘤發生、生長依賴于新生血管,VEGF是血管新生的啟動劑子,而VEGFR-2在VEGF和血管內皮生成中起主導作用[18];而TK1是DNA合成的嘧啶補救途徑激酶,可反映腫瘤細胞增殖速率[19,20]。本研究發現,術后7 d,觀察組VEGFR2、TK1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單操作孔VATS肺癌根治術可抑制新血管生成,延緩腫瘤增長、轉移。此外,兩組并發癥率無差異,提示兩種術式安全性均高。

綜上,單操作孔VATS肺癌根治術可改善NSCLC患者肺功能,降低炎性因子、腫瘤標志物和VEGFR2、TK1水平,下一步將隨訪遠期療效,旨在為臨床提供充足論證。

猜你喜歡
胸腔鏡根治術標志物
近端胃切除雙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術用于胃上部癌根治術的療效
前列腺癌根治術和術后輔助治療
胸腔鏡胸腺切除術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H形吻合在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
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中轉開胸的臨床研究
膿毒癥早期診斷標志物的回顧及研究進展
冠狀動脈疾病的生物學標志物
腫瘤標志物在消化系統腫瘤早期診斷中的應用
MR-proANP:一種新型心力衰竭診斷標志物
胸腔鏡下T4交感神經干切斷術治療手汗癥80例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