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博翼:《限隔山海:16-17世紀南海東北隅海陸秩序》

2024-01-26 04:49陳奉林
海交史研究 2023年3期
關鍵詞:秩序海洋

陳奉林

最近幾十年是海洋史研究的大發展時代,可以說是海洋史研究出現了空前繁榮,不僅推出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大部頭著作,而且在每個分支領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展,成為當前海洋史研究景象熱之一角,反映了中國學者積極參與社會變革與使命擔當精神,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應當及時總結與梳理。我最近讀到陳博翼博士撰寫的《限隔山海:16-17世紀南海東北隅海陸秩序》(下稱《秩序》),從多方面展現了16-17世紀南海海陸秩序變遷的基本過程與歷史全貌,可視為一部具有扎實基礎與實在學力的著作。作者在“緒論”中說:“本書要探討的即是這個區域在近代早期的聯動及一些相應的變化。這種陸海相交地區、重要水道和水域接合部歷史意義的探討,從全球的、國家的和地方的層面解析均有可觀之處,充分顯示了區域史內在聯系屬性演繹的魅力?!?第1頁)我認為,書中表現出來的全球史與區域史分析方法,使作者有條件成為當前三大體系建設的實踐者與探索者,為新時期國內文化建設貢獻了新篇。通過研讀,我感到該著有自己寫作方法上的一些顯著特色。

首先,提取和關注了東亞史上的一些重大問題。東方歷史遠比歐洲歷史更加復雜和多樣,歷史上許多有益經驗值得進一步思考與總結,不斷引起長期跋涉于這一領域探索者們的極大興趣。在《秩序》中,作者提取的幾乎都是東方海洋史研究中有價值的問題,如西方人的東來與東方傳統海洋秩序的碰撞,??艿漠a生、發展與主要成份,東西方貿易關系,社會變遷與海洋秩序等等。在今天看來,有必要重新思考這些問題,新的海洋史研究必須從重新認識過去開始,把一些重大問題討論清楚,不然就無法推進海洋史研究。關于歷史上存在的??軉栴},作者指出:“近代早期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活躍的海盜和商人通常是同一類人,即多為沿海本地人。這些‘非法’或‘守法’的活躍人群以及大多數平民,都以海盜或商人的身份(或者說在這兩類標簽之間來回移動)獲利、遭劫及爭斗。到亞洲的西歐人和中國官員一樣也不時給這些人貼上‘海盜’和‘商人’的標簽,取決于不同階段相互間的關系?!?第11-12頁)顯然,與以前傳統的觀點相比,這樣的評論落落大方,更符合歷史的實際情況。??軉栴}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問題,真正的??苁怯械?,但大部分所謂的“??堋蓖窃谡5膶ν赓Q易受阻的條件下,海民以扭曲的形式表現出的特殊的海上交往方式。

對于東南沿海存在的倭寇問題,作者作了細致的分析,看到這一問題產生的復雜歷史條件,不同時期有不同表現。作者考察國內外形勢發展帶來的影響,“16-17世紀之間中國社會發生著深刻的變革,瀕臨南海的生活和秩序不斷被影響和改變,居住于此間人群的各種活動因此被賦予不同的解釋,動亂和貿易這種一體兩面的過程被分開,人群被標簽系常態?!?第41頁)正是由于這樣的形勢,使得歷史上的倭寇問題變得更加復雜。作者詳細考察歷史上倭寇問題的來龍去脈,從多方面尋找產生的根源,從眾多的研究成果中比較總結,進行艱辛的理論抽象。通過考察,大膽地提出倭寇、倭賊、???、海賊、海盜都是同一類人,活動和貿易中為一體兩面,反映的是濱海人群日常生活實態的結論。這樣考察,深入細致,反映了當時海上生活的實際情況。這個看法的提出,對于認識長期以來有爭議的倭寇問題頗有幫助。這種探索的熱情與新開辟的認識理路,無疑是推陳出新的貢獻。

學術研究是在不斷地總結前人、繼承前人和突破前人的基礎上向前邁進的,具有總結歷史經驗、開啟后來的社會功能。海洋史研究也是如此。在紛繁復雜的歷史材料中理出頭緒,重新發現價值,揭示中國海洋文明發展的基本脈絡,提出引人深思的結論,顯然是極有價值的工作,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秩序》一書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作者指出:“曾經活躍的海上活動人群本來應當是‘民’,陸地上的人群也如此。動亂和貿易只是人群的不同面向,不管對他們的稱謂是否改變,人群一直還是那些人群?!?這個過程也正是社會變化的過程,充滿了各種常態和非常態?!弊髡咧馐窍胝f明,“人群從未變化,歷史卻變化書寫”。(第66頁)這是《秩序》作者與眾不同的觀察之處。也有學者指出:“海盜活動的產生和發展是當時經濟社會矛盾運行的反映,并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發展?!?1)胡細華、葉芳編:《中國古代海洋發展簡述》,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20年,第89頁。

其次,關注了歐洲人東來及其帶來的挑戰。以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荷蘭人為嚆矢,歐洲人陸續來到東方,對既有的海洋秩序進行了沖擊。雖然說早期的沖擊不同于近代以后堅船利炮時代的沖擊,但它的影響亦不可忽視。1511年馬六甲王國被葡萄牙人所滅,這是東西方關系中的大事,可視為東方近代外交史的開端?!捌咸蜒廊苏鞣R六甲王國后,歐洲人紛紛東來,聯翩而至,從事商業貿易掠奪與競爭,控制交通線,使東方的財富源源流向西方,沖擊東方傳統的國際秩序與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成的土壤,開啟了大航海時代東西方文明交流與沖突的復雜過程?!?2)陳奉林:《從東方外交史的角度看馬六甲王國淪陷的影響》,載《太平洋學報》2018年第11期。此后,歐洲人聯翩來到東南亞和中華帝國的周圍,東方社會發展又多了一層復雜因素?!吨刃颉返难酃庀喈旈_闊,看到西班牙、荷蘭的商業擴張,指出:“西班牙與荷蘭兩個歐洲強權在南海東北隅尤其是17世紀以后更加活躍,因此它們成為邊界碰撞的主要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跨界人群的生態?!?第21頁)作者從多方面分析殖民者東來的詳細過程以及東西方矛盾的根源所在與影響,全景式地展現了當時海洋秩序全貌。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人的東來,是受到了中世紀末期宗教擴張的狂熱與對東方財富渴望的驅動,來到東方從事殖民掠奪活動的,與后來成熟的殖民主義國家英國、美國不同,在東方基本上沒做什么“建設性”的工作,殖民掠奪的目的與動機十分明顯?!吨刃颉纷髡咚浴拔靼嘌婪坡少e殖民地確立了一個南海東北隅秩序模式,而荷蘭人進入該區表現為與??芨偁幒献髂J健?第29頁),是有充分史實根據的。

《秩序》對西方人的東來給予了極大關注,幾個重要章節涉及這個問題。無論選題、取材范圍、材料的使用以及分析與敘述的關系都有許多新意,構建了自己在此問題上的看法。在該書中可以看到,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人來到東方時,它們也不得不受到東方傳統政治、經濟秩序的限制,活動范圍相當有限,或被局限在某個小島上,或被劃定在某個特定的區域,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后才逐漸做大、做強,最終改變了東方傳統的貿易關系格局。它們對東方既定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有一個加入與適應的過程,作者指出:“西班牙人入華,必然要借助原有的航線、在已知的港口登陸和離開”“外國人進入大陸還是不容易的”。(第107頁)這里再清楚不過地表明了東方國家傳統貿易體制力量的強大,西人是無法與東方國家抗衡的。認識到這一點極為重要,也是作者細致觀察所得。

東西方社會實行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貿易交往原則,東方商人按照東方市場原則進行互利交易,誠實不欺,互通有無,建立的是朝貢貿易體制;西方奉行的是殖民主義武力劫掠的原則,因此每到一處都要施加軍事行動,構筑城寨,駐兵把守,保護本國商人。歐洲的宗教經過馬丁·路德改革之后,神圣的宗教被世俗化了,發財致富被看成是上帝的使命,無休止地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潤的活動本身就是目的,而不再是罪惡。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早期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傳教士、商人、殖民官吏到東方來都冠以傳播“福音”的宗教外衣,或發展教徒、擴大教區,或聚斂財富,迷惑了當地人的思想,實際上他們充當了白人大規模入侵前的先鋒。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荷蘭人進入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實施武力劫奪,竭力驅逐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勢力,以及爆發多次荷西戰爭。(第127頁)對東方市場與勢力范圍的無休止的爭奪必然引起沖突以至戰爭。從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在東方的關系看,和平是相對的、暫時的,爭奪則是絕對的、長期的,以“修昔底德陷阱”這個命題看待近代以來歐洲國家的復雜關系,是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的。

第三,結合全球史和海洋史新視野,突破了以往大航海時代以來西方殖民主義擴張與東方消極回應的傳統觀點,建立了自己的理論分析框架?!吨刃颉放c眾不同之處在于,以區域的和全球的分析視角看待中國人大膽地走出國門,參與西太平洋貿易網建設,與西方殖民主義者競爭問題,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觀點。中國人走出國門從事海上商業活動是何等的艱難,作者對此做出了艱辛的探索,取得了令同行刮目的成就。在該書中可以看到這樣的觀點,海洋文明史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先民東南沿海地區的海上活動創造了東方歷史,留下了太多的經驗與教訓。長期以來,國外學者過多地強調了阿拉伯人在東亞海域貿易中的作用,而對中國商人和華人的作用估計偏低,甚至認為自8世紀至16世紀歐洲人來東亞之前,執東亞海域貿易之牛耳者是阿拉伯人。以今天的視角來看,這樣的觀點顯然是不正確的、不客觀的。通過研讀《秩序》,讀者易于接受這樣的觀點,即大量的中國商人與各國商人一道共同參與了西太平洋貿易網的建設,并非僅僅是阿拉伯商人之功。該書以具體的史實,展現了中國海商不僅把中國傳統的商品輸送到國外市場,同時也把國外的科技、思想、文化、宗教引進到國內來,堂而皇之地走進沿海城市的通都大邑,從沿海向內地擴展,甚至深入窮鄉僻壤。這些觀察都是作者深入思考所得,有他自己的理解與判斷。東西方海陸交往帶來了社會變遷,作者給予了足夠的關注。

第四,材料充實且有新理,觀點材料縱橫貫通,是該書顯著特點。為撰寫這部著作,作者使用了大量的中、英、日文材料,這些材料包括明清中國、西班牙、荷蘭等各方檔案、官方記錄、方志、私人日記、游記、信札、碑刻和族譜等田野調查資料和近代學者研究。這些材料比較全面,是研究中國古代南海華商問題繞不過去的,整體支撐了全書的框架。作者從多方面攝取材料,并對這些材料做出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加工整理,使分析與論述盡可能地接近歷史的真實。這顯然是難能可貴的,現在需要更多的這樣的著作。一部著作的成功不僅是材料與觀點的統一,也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也是歷史與現實的統一,顯然作者已經做到了這一點。

該書材料充實的特征已經得到充分的展現,做到了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增加了學術史論的可信度。歷史研究的一個基本任務在于弄清真相,反映客觀實際,把握本質與規律,不為表象所迷惑。歷史的表象容易看到,而本質與規律往往又不易把握。通過梳理大量的歷史材料,作者看到“中國的寇盜源于該期王朝深刻的社會變革,西方殖民勢力進入該區加劇了這一問題的復雜性。從傳統王朝的角度考慮,流動的‘化外之民’帶來的挑戰要比外部的挑戰更大,內外挑戰勢力若聯合則非常危險”。(第165頁)這樣的觀點非從大量的材料中獲得不可,不可能是書齋里隨意性的空發言論。作者還使用西班牙、荷蘭的檔案材料,透視出明末到清初的百余年間,福建沿海的主要貿易港興衰的情況。

《秩序》是一部具有實實在在學力的著作,書中表現出來的貴實證、輕虛談的樸實學風是十分可貴的。本書從中國古代海洋發展史的高度出發,使用全球的和區域的視角,整體關注了近代早期中國南海地區的海陸秩序及相應的發展變化,這種理論上的構建不僅對于把握中國海洋史發展具有積極意義,而且對于構建今天的海洋經濟學、海洋政治學、海洋軍事學和海洋安全學也多有啟發意義。區域研究是近年興起的一種嶄新范式,已經引起學者們的熱情關注,推出了一些相關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學術研究的活躍與進步。區域研究的推進,不僅是研究范式的改變,更是歷史觀的進步,與世界經濟全球化與區域化發展保持了同步。(3)陳奉林:《在探索中拓展學術發展的路徑--讀吳小安教授著<區域與國別之間>》,載《青海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2期。海洋不僅給人們提供舟楫之利、衣食之源,更關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崛起。作者以更高遠的目標自期:“對環南海區域認識和了解的不斷深化,自然也為日后撰寫綜合性更高的環南海區域歷史做了相應的準備?!?4)陳博翼:《限隔山海:16-17世紀南海東北隅海陸秩序》,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9年,第246頁。在中國和平發展、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時刻,應該把海洋史研究繼續推向前進。

猜你喜歡
秩序海洋
打擊惡意搶注商標 讓市場競爭更有秩序
出發,去看看未來的海洋
秩序與自由
秩序
愛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發
孤獨與秩序
《海洋之歌》
遏制違約頻發 重建藥采秩序
亂也是一種秩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