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馬克思世界歷史“周期率”論的整體邏輯

2024-01-26 11:59吳宏政
關鍵詞:異己周期率階級

吳宏政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破解“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這一跳出“歷史周期率”、實現長期執政的規律,可以從馬克思解決世界歷史“周期率”問題的思路中得到唯物史觀原理的支撐。對馬克思關于世界歷史“周期率”問題的理解在新時代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也是豐富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重要內容。對馬克思的世界歷史“周期率”問題的研討,能夠進一步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如何根據時代的新變化,探討解決當今世界歷史周期率問題提供豐富的理論資源。

一、 世界歷史“周期率”的基本原理

馬克思認為,包括資本主義在內的以往全部社會形態,都是一個“特殊階級”取代另一個“特殊階級”的運動,導致的結果是社會形態的更替。這一社會形態的更替沒有改變階級社會的性質,因此都只是人類社會歷史的“周期性地重演的革命動蕩”。(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4頁。其基本原理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

1. 世界歷史的兩大主題

世界歷史“周期率”表達的是階級社會發展的規律,這一規律就是通常所說的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人類社會的全部活動歸根結底追求兩個目標:一個是生產力的提高;另一個是生產關系的正義。生產力不是單獨存在的,生產力總是要在某種生產關系當中存在。即使在階級社會之前,原始社會的氏族和部落中就存在著自然的分工,而分工就是一種生產關系,所以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總是要在某種生產關系中進行。

人類對生產力提高的追求,目的就是從自然中獲取充足的物質生活資料,以保障生存。在生產力較為落后的條件下,物質生活資料匱乏,不能滿足人的生存需要。因此,追求生產力的提高根源于人類求生的自然需要,這是由生物學規律所決定的。要想生存就必須提高生產力以便獲得充足的物質生活資料。這也構成了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一個評價標準,生產力的提高意味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生產力提高成為人類生存活動追求的第一主題。

但是,因為生產力總是在特定的生產關系中存在的,因此就必然形成一種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問題。馬克思對這一關系作出了深刻的研究并構成了唯物史觀的核心原理。所謂生產關系,是指在生產活動中所形成的人與他人、人與勞動產品之間的關系,即通常所說的生產資料歸誰占有的問題。具體包括誰來生產、誰來分配、怎樣分配、分配多少等問題。這些生產關系必須被作為客觀的強制性規則確定下來,這個把生產關系確定下來的主體就是“國家”。對此馬克思指出:“這些始終真正地同共同利益和虛幻的共同利益相對抗的特殊利益所進行的實際斗爭,使得通過國家這種虛幻的‘普遍’利益來進行實際的干涉和約束成為必要?!?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7頁。而這些生產關系的客觀規則的總和就是通過某種“社會制度”所確立起來的“社會形態”。這種確定生產關系的社會制度作為最基本的國家規則,總是涉及一個核心問題即“正義”。柏拉圖在探討“理想國”的時候,邏輯主線就是“我想知道到底什么是正義,什么是不正義”。(3)[古希臘]柏拉圖:《理想國》,郭斌和、張竹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45頁。人們總是會追問他所生活于其中的這種社會制度是否是正義的。因為在誰來生產、誰來管理、誰來分配、怎樣分配的問題上,人作為有理性的存在者必然提出“正義”的問題。因此,追求生產關系的正義,構成了人類生存活動的第二個主題。

2. 世界歷史“周期率”是階級社會特有的運動形態

人類對這兩大主題的追求形成了社會歷史動態的發展過程,這就是馬克思所概括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所導致的社會形態的更替,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這些社會形態盡管有差別,但是在馬克思看來,它們都有一個共性,即它們都是“階級社會”?!皬姆饨ㄉ鐣臏缤鲋挟a生出來的現代資產階級并沒有消滅階級對立。它只是用新的階級、新的壓迫條件、新的斗爭形式代替了舊的?!?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2頁。所以,在這一共性之下,這些社會形態盡管表明了社會歷史的發展和進步,即后來的社會形態要高于此前的社會形態,但是,在本質上都是“階級社會”,它們并沒有實質性地發生變化,因而可以看作是一種“循環往復”,即不過是一個階級代替另一個階級,以此類推循環往復,在這個意義上,可以把“階級社會”的這一循環往復的運動規律概括為“世界歷史周期率”??傊?以往的社會形態更替是螺旋上升過程,既體現了歷史進步,又體現出了循環往復。而“三形態”說的否定之否定卻不能被視為“歷史周期率”,因為作為否定之否定的最后的肯定階段的共產主義是真正的世界歷史的開始,相對于此前的階級社會實現了質的飛躍,因此不再是階級社會的“循環往復”??梢?“歷史周期率”特指階級社會(史前史)以螺旋上升的形式表現的循環往復,而不包括“三形態說”的否定之否定辯證法原理。

3. 世界歷史“周期率”的形成規律

所謂世界歷史“周期率”,本質上就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的結果,其直接表現形式就是社會形態的更替。需要分析的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怎樣發生矛盾并引起社會形態更替的?

人們追求生產力的提高,但總是在某種生產關系中追求,而一直到資本主義私有制,此前的生產關系一直表現為“階級關系”,即在生產和生活資料的占有和分配方面,通過“所有制”把人們劃分為不同的階級,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所有制是對他人勞動力的支配?!?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6頁。在階級社會中,一般來說劃分為兩大階級,即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而在這種階級關系中,統治階級占有生產和生活資料的分配權,而被統治階級則不占有生產資料。也就是說,兩個階級都只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而掌握統治權的階級始終是占據優勢地位的,因而按照自己階級的利益來行使其公共管理權力,這就必然無法實現公平正義。其根本原因在于,統治階級僅僅是一個特殊利益的代表,而不是普遍利益的代表。但是,統治階級總是要把自己的統治“說成”是代表普遍利益的。這種情況特別是發展到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時候達到了極端形態,即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敵對陣營。資本和勞動的分離,形成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階級。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正因為各個人所追求的僅僅是自己的特殊的、對他們來說是同他們的共同利益不相符合的利益,所以他們認為,這種共同利益是‘異己的’和‘不依賴’于他們的,即仍舊是一種特殊的獨特的‘普遍’利益”。(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7頁。

這種階級對立的生產關系破壞了正義,其根本原因是統治階級以普遍利益之名,行自己特殊利益之實,從而維護著虛假的共同體。而被統治階級在這種生產關系中無法繼續從事生產,他們為追求自己創造的物質生活資料,更是為了追求社會生活的“正義”,不得不反抗統治階級,這便出現了階級斗爭。只要統治階級還只是作為一個“特殊階級”而存在,不是真正代表普遍利益而行使他的統治權力,就必然導致被統治的階級聯合起來反抗統治階級,這在歷史上通常是采取暴力革命的形式進行的。通過這種暴力革命推翻原有統治階級后,重新建立一種新的生產關系,并形成新的社會形態。

但是,起初對統治階級的反抗,必然要聯合社會上各個階級階層,從普遍利益出發進行暴力革命。因為,如果不能以普遍利益的代表身份出現,就無法獲得反抗的理由。只有從共同體的普遍利益出發,才符合一個政權的本質。比如,歷史上的革命總是以正義之名完成。然而,由于新的統治階級在獲取新的統治政權以后,很難保持住起初的普遍性目的,因而逐漸又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維護自己“特殊利益”的“特殊階級”,并且仍然要把自己“說成”是代表普遍利益的,于是又會引起新的階級對抗,世界歷史在如此循環往復中實現了社會形態的更替。

綜上,世界歷史“周期率”的基本原理就是,人們總是追求生產力的提高和生產關系的正義。而在已經形成的生產關系中,統治階級總是作為維護自己“特殊利益”的“特殊階級”,這就決定了統治階級使該生產關系違背了正義原則。因此,被統治階級就必須為了獲取屬于自己的物質生活資料和捍衛社會生活的正義,而聯合起來反抗統治階級,并且改變了原有的生產關系,歷史便進入新的社會形態。而新的社會形態并沒有在根本上改變以往的階級關系,因而必然重新陷入階級斗爭,如此循環往復便構成了世界歷史的“周期率”。

二、 世界歷史“周期率”中的“異己力量”

馬克思把人類的自由和解放作為真正的世界歷史的開始,這本質上就是要沖破世界歷史(史前史)“周期率”給人類帶來的生存困境。如果不能沖破世界歷史的“周期率”,一方面,生產力就會不斷地遭到生產關系的破壞,人類便無法獲取充足的物質生活資料。另一方面,這種特殊階級利益的生產關系將把人類限制在被迫的異化勞動當中而沒有正義。人在這種生產關系當中沒有感受到生命的自由,反倒感受到始終受制于這種生產關系,這種生產關系反過來成為了人的“異己力量”,即生產關系支配著人,而不是人支配著生產關系。對此,馬克思也進行了深刻分析。

1. “周期率”中的“異己力量”來自生產關系對人的意愿的強制

人是有意識的存在者,因而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來行動。在馬克思看來,每個人的生存活動必然在特定的生產關系中進行并受制于這一生產關系,但這一生產關系不是按照人們的意愿確立起來的,比如,工人顯然不會自愿接受資本家的剝削。因此馬克思指出:“因為共同活動本身不是自愿地而是自然形成的,所以這種社會力量在這些個人看來就不是他們自身的聯合力量,而是某種異己的、在他們之外的強制力量?!?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8頁。顯然馬克思所謂的“自愿”,是指人根據自己作為有意識的“類本質”,把自己的本質充分實現出來的愿望。這是人的自由的基本規定。因此,“他們自身的聯合力量”就是指自由人的聯合體,即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所指出的:“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53頁。如果不是自由的聯合起來的力量,這種社會生產關系就只能是“異己力量”。

在階級社會中,“分工”的典型就是兩大階級的分工,這種分工導致資產階級占有全部的生產資料和工人創造的產品,而無產階級僅僅占有自己的勞動力和僅僅用來維持勞動力生存的工資。這樣,形成了資本和勞動的分離。馬克思明確指出,人的自由在生產關系中直接表現為“自然形成的分工”,而不是“自愿形成的分工”。關于“自然形成的分工”,馬克思指出:“當分工一出現之后,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動范圍,這個范圍是強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這個范圍:他是一個獵人、漁夫或牧人,或者是一個批判的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資料,他就始終應該是這樣的人?!?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44頁。馬克思于是設想了“自愿形成的分工”:“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7頁。顯然,“周期率”處在“自然形成的分工”狀態,而后者作為“自愿形成的分工”狀態超出了“周期率”,此時它的生產關系就不再是“異己力量”。

從世界歷史角度看,這種“異己力量”便表現為世界市場對人的支配。馬克思指出:“單個人隨著自己的活動擴大為世界歷史性的活動,越來越受到對他們來說是異己力量的支配(他們把這種壓迫想象為所謂世界精神等等的圈套),受到日益擴大的、歸根結底表現為世界市場的力量的支配,這種情況在迄今為止的歷史中當然也是經驗事實?!?1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41頁。

2. “周期率”中的“異己力量”來自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的分裂

生產關系之所以成為“異己力量”顯然有物質利益上的原因。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資本家的特殊利益和工人的特殊利益是不同的,這也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只能倡導“零和博弈”的根本原因。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物質利益要么是你的要么是我的,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共同利益。對此馬克思指出:“只要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間還有分裂,也就是說,只要分工還不是出自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動對人來說就成為一種異己的、同他對立的力量,這種力量壓迫著人,而不是人駕馭著這種力量?!?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7頁。在“周期率”中,特殊利益總是和共同利益處在對立關系中,統治階級把自己的“特殊利益”打扮成“共同利益”,因此實際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共同利益,因為這一共同利益是虛假的,本質上是一個“特殊利益”和另一個“特殊利益”之間的矛盾。在這種矛盾下,作為統治階級的“特殊利益”就必須借助于一個“強制力”才能得到維持,恰恰是這一“強制力”成為“異己力量”。

馬克思認為,只有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在公有制的情況下,特殊利益是以不破壞其他人的特殊利益為前提的,從而保證每個人的特殊利益均得到實現。所謂公有制就是人們對物質生產資料的“普遍占有”,在這種生產關系中,人因為“普遍占有”而揚棄了“私人占有”,進而實現了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的辯證統一。唯當如此,“異己力量”才會消除。但是,此前這種“特殊利益”是借助于虛幻的共同體的國家來得到保障的。

3. “周期率”中的“異己力量”來自虛幻共同體的壓迫

人作為歷史性存在,總是要在特定的生產關系中從事生產、生活和生存活動,在這一關系中必然發生物質利益關系,這是不可避免的。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人們之間一開始就有一種物質的聯系。這種聯系是由需要和生產方式決定的,它和人本身有同樣長久的歷史;這種聯系不斷采取新的形式,因而就表現為‘歷史’,它不需要用任何政治的或宗教的囈語特意把人們維系在一起?!?1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3頁。沖破世界歷史“周期率”不是要人們放棄這種物質利益關系,生產關系是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因此問題不是要消滅生產關系,而是要探索一種新的生產關系,從而實現人的自由和發展。

在“周期率”中,人的“異己力量”是通過“國家”這一虛幻的共同體表現出來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就必須把自己的利益“說成”是普遍利益,上升為一種客觀的強制性力量。這一強制性力量就是“國家”?!罢怯捎谔厥饫婧凸餐嬷g的這種矛盾,共同利益采取國家這種與實際的單個利益和全體利益相脫離的獨立形式,同時采取虛幻的共同體的形式”。(1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6頁。馬克思把國家看作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并致力于消滅這種國家??梢哉f國家就是階級社會的產物。階級統治是以“國家”的形式存在的。所以,世界歷史“周期率”也同樣是以單個民族國家內部以及民族國家之間的斗爭形式存在的。周期率中的“異己力量”極端地表現為暴力革命和戰爭。這些暴力革命和戰爭無疑是人類的災難,克服這種生產關系和建立在其上的虛幻共同體的“國家”帶來的“異己力量”,就成為世界歷史的終極性歸宿。上述“異己力量”表現在一個國家內部的階級斗爭,此時“周期率”表現為政權的更替(在中國表現為王朝的更替,即中國特有的“歷史周期率”),而“異己力量”在民族國家之間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其一是作為殖民地的民族國家反抗殖民統治的斗爭;其二是為了爭奪和瓜分殖民地而進行的民族國家之間的戰爭(如“二戰”)。

綜上所述,世界歷史處在“周期率”運行階段,本質上是人類社會循環往復的階級沖突。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1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1頁。顯然,如果世界歷史不能跳出“周期率”,總是一個“特殊階級”取代另一個“特殊階級”,那么人類社會的沖突將永無休止。而且,在資本主義促成歷史轉變為世界歷史的背景下,這種沖突將會在民族國家之間展開,將會出現一切民族國家對每一個民族國家的戰爭。由此引發了馬克思的終極性構想:必須終止人類社會的階級斗爭狀況,終結世界歷史的“周期率”。這便構成了共產主義的立意。

三、 終結世界歷史“周期率”的主體力量及其規律

世界歷史“周期率”的終結,是世界歷史(史前史)的最終歸宿。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社會才真正開啟了人類的歷史,而此前社會形態的演進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史前史”。而所謂的“歷史周期率”僅僅是史前史的社會進步規律。盡管這一終結是歷史的必然,但卻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還需要有人類自身的實踐行動來推動這一“周期率”的終結進程。這就需要有能夠主動地終結世界歷史“周期率”的主體力量的形成。顯然,無產階級真正代表著全人類的利益,因此能夠作為主體力量而完成世界歷史“周期率”的終結。

1. 大力發展生產力推動人的世界歷史性存在的形成

一方面,世界歷史是人們追求生產力提高的過程,從而為人的生存提供豐富的物質生活資料,擺脫貧困。因此,大力發展生產力能夠為終結世界歷史“周期率”提供物質基礎。前文指出,一方面,追求生產力是世界歷史的第一主題,如果沒有生產力的提高,就無法為進入共產主義提供物質基礎。如果人類始終處在物質財富匱乏的貧困狀態,世界歷史的目的就不會實現。另一方面,追求生產關系的正義是世界歷史的第二主題,也需要借助于各民族國家的普遍交往才是可能的。在普遍交往中,每個個體都從地域性存在進入到了世界歷史性存在,于是才能夠形成世界范圍內共產主義運動的普遍力量。由此馬克思指出:“生產力的這種發展(隨著這種發展,人們的世界歷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時已經是經驗的存在了)之所以是絕對必需的實際前提,還因為如果沒有這種發展,那就只會有貧窮、極端貧困的普遍化”。(1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8頁。

顯然,徹底擺脫世界歷史的“周期率”不是某一個民族國家的努力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每個民族國家都為之努力才有可能。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加強各民族國家的“普遍交往”,進而促進創造歷史的主體力量(普遍階級)的形成。在馬克思看來,只有超越“特殊利益”而形成真正的“共同利益”時,代表人類共同利益的階級才能承擔起終結世界歷史“周期率”的使命。而這一使命歷史性地落在了無產階級身上。因為,只有無產階級才是代表人類共同利益的階級,他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因此是“普遍階級”而非“特殊階級”。這樣,無產階級就自然地成為終結世界歷史“周期率”的主體力量。

從以上論述可知,大力發展生產力為終結世界歷史“周期率”提供了主體力量,亦即普遍階級的形成。由于世界范圍內的無產階級普遍力量的形成,共產主義才會走出地域性而“同時”發生,從而徹底消除世界歷史的“周期率”。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使各個人不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作為“世界歷史性存在”,由此,才能形成普遍的力量反抗既定的社會生產關系。馬克思指出:“無產階級只有在世界歷史意義上才能存在,就像共產主義——它的事業——只有作為‘世界歷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實現一樣。而各個人的世界歷史性存在,也就是與世界歷史直接相聯系的各個人的存在?!?1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9頁。

2. 普遍階級的形成與“兩個必然”規律的支撐

馬克思指出:“歷史上周期性地重演的革命動蕩是否強大到足以摧毀現存一切的基礎;如果還沒有具備這些實行全面變革的物質因素,就是說,一方面還沒有一定的生產力,另一方面還沒有形成不僅反抗舊社會的個別條件,而且反抗舊的‘生活生產’本身、反抗舊社會所依據的‘總和活動’的革命群眾,那么,正如共產主義的歷史所證明的,盡管這種變革的觀念已經表達過千百次,但這對于實際發展沒有任何意義?!?1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44頁。這是馬克思為終結世界歷史“周期率”而作出的最為核心的論述。

馬克思表達了以下含義:第一,“歷史上周期性重演的革命動蕩”,特指前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階級社會的革命,馬克思使用了“周期性”和“重演”兩個概念,足以說明了階級社會中世界歷史的“周期率”。第二,要破除世界歷史“周期率”,不是對原有生產關系作出的局部范圍的破壞,而是要徹底摧毀“現存的一切基礎”,這就意味著這次革命(無產階級革命)的性質絕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革命。第三,除了要保持一定的生產力,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從整體上反抗舊的生產生活的全部條件的“革命群眾”,亦即終結世界歷史周期率的“主體力量”。第四,包括空想社會主義在內的以往全部理論探討都沒有轉變成現實的革命運動,因而沒有為終結世界歷史“周期率”提供現實的主體力量。

除了形成主體力量,還需要找到終結世界歷史“周期率”的客觀規律,如果不能發現這一客觀規律,就無法真實地終結這一“周期率”。西方學者弗蘭西斯·福山曾經提出“歷史終結論”,(19)參見[日]福山:《歷史的終結及最后之人》,黃勝強、許銘原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這一終結是指,資本主義社會形態是人類所能夠達到的最高形態,這本質上是為資本主義社會形態辯護,顯然無法真正終結世界歷史的“周期率”。馬克思則發現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規律,應該說唯物史觀中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的最終歸宿是矛盾的解決,達到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方面的統一,既實現了生產力的提高,同時又創建了正義的生產關系。

所以,唯物史觀既可以被看作是世界歷史“周期率”的規律,同時也是這一“周期率”終結的規律。因為,打破這一“周期率”恰恰是由資本主義這一社會形態自身固有的矛盾所決定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內在矛盾集中通過剩余價值規律體現出來,即剩余價值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不可避免的周期性經濟危機,這一經濟危機表明這一生產關系無法存在下去,必然導致一個“普遍階級”的形成而創建新的生產關系。這就是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論證的“兩個必然”。

3. 世界歷史“周期率”在“類似的運動”中終結

馬克思在分析了從前資產階級革命是如何在封建社會內部孕育而生,以及如何推翻封建社會的問題之后,指出:“現在,我們眼前又進行著類似的運動。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資產階級的所有制關系,這個曾經仿佛用法術創造了如此龐大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現在像一個魔法師一樣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術呼喚出來的魔鬼了?!?2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37頁。馬克思形象地描述了無產階級從資本主義社會中孕育而生,并不斷形成無產階級革命力量的客觀必然性。馬克思在這里特意用“類似的運動”一詞表明,這一過程看起來和以往的階級斗爭一樣,都是通過新階級的產生并通過革命實現社會形態的更替。但是,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類似”這一概念的重大含義就在于:雖然看起來和以往的社會形態更替相同,但發生了本質性變革,即不再是以往的一個“特殊階級”推翻另一個“特殊階級”而建立新的社會形態,而是一個“普遍階級”推翻了世界歷史上最后一個“特殊階級”(資產階級)而建立的新的社會形態,這一社會形態就是共產主義。

終結世界歷史的“周期率”,將帶領人類進入一個新世界,在這一新世界中,從前的舊生產關系對人類造成的“異己力量”將被徹底清除,人類重新恢復了對自己的生產勞動和全部生存方式的掌控,這即是人類的自由和解放。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世界歷史性生存方式的確立。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只有這樣,單個人才能擺脫種種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個世界的生產(也同精神的生產)發生實際聯系,才能獲得利用全球的這種全面的生產(人們的創造)的能力。各個人的全面的依存關系、他們的這種自然形成的世界歷史性的共同活動的最初形式,由于這種共產主義革命而轉化為對下述力量的控制和自覺的駕馭,這些力量本來是由人們的相互作用產生的,但是迄今為止對他們來說都作為完全異己的力量威懾和駕馭著他們?!?2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41—542頁。

擺脫從前階級社會生產關系對人類的支配和奴役,是世界歷史(史前史)的終結。馬克思也把此前的階級社會稱為是“必然王國”,即人類受制于他自己創造的生產關系。而隨著世界歷史“周期率”的消除,人類將進入“自由王國”。在這里,人類將成為生產關系的主人,能夠駕馭自己所創造的生產關系,世界歷史便完成了它的目的?!暗S著基礎即隨著私有制的消滅,隨著對生產實行共產主義的調節以及這種調節所帶來的人們對于自己產品的異己關系的消滅,供求關系的威力也將消失,人們將使交換、生產及他們發生相互關系的方式重新受自己的支配?!?2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9頁。

綜上所述,馬克思為解決世界歷史“周期率”問題指明了方向,這為我們把握當代世界歷史發展規律、回答“世界之問”“人類之問”和“時代之問”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爱斀袷澜缃洕蚧M程加深,國家與國家之間越來越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關系,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不可阻擋?!?23)駱郁廷、張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挑戰與應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年第5期。這就需要世界各國相互協作,遵循馬克思終結世界歷史“周期率”的思路,不斷深化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研究,從而不斷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

猜你喜歡
異己周期率階級
自我革命是黨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
以L-亮氨酸為底物一步法生物合成α-酮異己酸
民主,方能打破“歷史周期率”——毛澤東與“窯洞對”
階級話語與翻譯:以英譯《暴風驟雨》為例(1949~1966)
有時候,陽光很好
“偏離”與“回歸”:京郊土改中的路徑依賴與階級劃分(1949—1950)
荒唐年代“異己”的創傷記憶
被遺忘階級的困頓與救贖——關于影片《鋼的琴》的分析
關于興亡周期率的思考
不要吹滅南科大的燭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