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吾縣肉牛產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24-01-26 18:11克衛爾阿不都熱合瞞
黑龍江動物繁殖 2023年6期
關鍵詞:飼草料肉牛畜牧業

克衛爾·阿不都熱合瞞

(伊吾縣畜牧工作服務中心,新疆 伊吾 839300)

伊吾縣是一個以農牧業為主的少人口縣,縣域大部分鄉鎮是農牧業鄉鎮,牧業收入約占人均純收入的44%。肉牛產業作為伊吾縣畜牧業發展的主導產業,在農牧民生產生活和增收致富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伊吾縣持續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31號)優化調整畜牧業結構,推進畜牧產業由數量型逐漸向質量型轉變,增加農牧民收入,促進鄉村振興。文章總結了伊吾縣肉牛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發展對策,以期為伊吾縣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1 伊吾縣肉牛產業發展現狀

1.1 自然條件飼草料保障情況

伊吾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部,天山北麓東段,東北部與蒙古國交界,西部與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相鄰,南部與哈密市隔山相望,為溫帶大陸性荒漠性氣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熱,氣候干旱。伊吾縣總面積19 519 km2,耕地面積9.2萬畝(1 畝≈667 m2)、農作物播種面積5.94萬畝,2022年種植小麥1.6萬畝,種植青貯玉米面積0.07萬畝,無復播,秸稈等農副產品資源6 700 t。伊吾縣境內共有草場837.5萬畝,可利用草場794萬畝。根據伊吾縣氣候、地形和植物群落的特點,草原類型主要為平原荒漠草原、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化荒漠草原、山地草原、高寒草原、山地草甸草原、低地草甸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等,其荒漠化草地資源豐富,駱駝刺、梭梭、紅柳、甘草、麻黃、蘆葦、駝絨藜、苦艾、羅布麻等牧草品種豐富,但草質差、載畜量低。

1.2 肉牛養殖基本情況

伊吾縣牛存欄2.37萬頭。其中2個牧業鄉鎮存欄1.48萬頭,半農半牧3個鄉鎮存欄0.55萬頭,2個農業鄉鎮(含1個牧業搬遷點)存欄0.34萬頭,牲畜主要集中在牧區和半農半牧區。牛的主要品種為本地哈薩克牛、西門塔爾雜交牛、新疆褐牛雜交牛。羅生金[1]對哈密市肉牛養殖現狀的調查結果表明,牧區和半農半牧區飼養的肉牛品種有本地哈薩克牛、新疆褐牛及其雜交后代、西門塔爾雜交牛、安格斯雜交牛,農區主要飼養西門塔爾高代雜種牛、荷斯坦牛,舍飼養殖場則以飼養西門塔爾牛、新疆褐牛、荷斯坦牛為主。

1.3 品種改良取得實效

伊吾縣通過哈密市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資金和縣級畜牧業資金支持,在縣、鄉兩級設立品種改良冷配點,確保繁育員鄉鎮全覆蓋,每年開展冷配技能培訓,持續開展大畜品種改良,伊吾縣政府持續開展黃牛冷配技術服務補貼,配種員每完成受孕一頭牛補貼100元;對從縣域外引進18~24月齡新疆褐牛、西門塔爾牛、安格斯牛等種公牛的養殖戶補貼10 000元/頭;從縣域外引進18月齡以上良種妊娠母牛每頭補貼5 000元/頭;每去勢一頭土種公牛給牧戶補貼500元。目前全縣本地牛改良率達85%。以新疆褐牛、西門塔爾為主推品種發展良種肉牛,優化品種結構,及時淘汰老弱病畜、產乳量低的母畜,組建適齡母牛核心群,采用“短期優飼”方式集中飼喂,開展適齡母牛集中冷配,母牛受胎率達到85%以上。

1.4 規模養殖逐步形成

伊吾縣積極促進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型,一是加大肉牛養殖場建設,對新建牛棚圈建設面積達200 m2以上的配備儲糞池,單獨配套儲糞池30 m2以上或集中配套儲糞池200 m2以上的合作社或養殖戶補貼300元/m2;二是開展集約化、規?;a。鼓勵牧民成立或加入養殖合作社,引導農牧民發展規?;?、集約化肉牛養殖,推進規模經營、種養結合養殖形式,降低飼養成本,提升經濟效益。三是采取多種養殖方式。采取圈養或合理利用放牧和圈養相結合模式飼養。在前山鄉、鹽池鎮、吐葫蘆鄉采用以養殖合作社為引領的適度規模養殖模式;淖毛湖鎮以西門塔爾、安格斯為主要品種推行舍飼圈養模式。四是推行糞污綜合利用,推進畜牧業綠色健康發展。2020年以來伊吾縣實施了畜禽糞污綜合利用項目,為各鄉鎮購置車輛用于畜禽糞污綜合利用,并在各養殖小區新建畜禽糞污收集池。目前,全縣各鄉鎮的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已達到85%?,F有正常運營的規?;B殖場7家,均配備畜禽糞污回收池,配套率達100%。

1.5 動物疫病防控扎實有效

1.5.1 扎實開展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

伊吾縣每年初開展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培訓,制定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方案,春秋兩季開展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工作,做到應免盡免。張軍等[2]針對伊吾縣2019—2021年牛羊口蹄疫免疫抗體效價監測結果表明,牛、羊口蹄疫A型、O型抗體水平平均合格率在90%以上,秋季抗體合格率顯著高于春季,免疫效果理想,確保無重大疫病發生。

1.5.2 嚴格落實布病檢疫凈化

伊吾縣屬于家畜布病防治二類地區。2017年全面啟動牛羊布病檢疫凈化工作,用虎紅平板凝集試驗初篩,復檢采用試管凝集試驗確診。張軍等[3]對伊吾縣2017—2021年牛羊布病血清學監測結果表明,牛平均陽性率為0.74%,春季陽性率比秋季高0.33%,散養戶高于規模場。2018年實施人為干預的凈化措施后,牛羊布病平均陽性率由2017年的1.27%下降至2021年的0.60%,人為干預的檢疫凈化措施成效明顯,流行率顯著降低,流行范圍逐漸縮小。雖然布病檢疫凈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未達到預期控制標準,尤其是春季,仍存在發病風險。

2 存在的問題

2.1 基層專業技術力量短缺

隨著畜牧業的飛速發展,養殖規?;?、標準化程度越來越高,養殖戶對養殖場的選址、設計、飼養管理、品種選擇等方面的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部分鄉鎮領導對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認識不足,對品種改良工作重視不夠,推廣“良種、良舍、良法、良料”的意識不強,牲畜良種覆蓋率不高;基層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能力不足,大部分精力用于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和布病檢測等關注度較高的工作,知識陳舊,缺乏實踐經驗豐富的人才。

2.2 飼草料資源匱乏,養殖成本高

近年來,伊吾縣可利用天然草場近三分之一實施禁牧管理,天然飼草資源嚴重不足,傳統放牧養殖逐步向舍飼畜牧業轉型,但舍飼養殖需要大量的飼草料支撐。受資源條件的限制,縣域內缺少人工飼草料基地,尤其水價改革后用水成本提高,人工種植牧草的成本也大幅提高,飼草料主要依靠從外地調運,加之苜蓿、豆粕、玉米等飼草飼料價格逐年攀升,飼養成本提高,舍飼養殖發展緩慢。

2.3 飼養管理科學化水平低,轉型升級緩慢

伊吾縣肉牛養殖以草原畜牧業為主,牧民長期以來依水草而居,形成的養殖成本低、勞動投入低的傳統天然草場放牧觀念根深蒂固,先進技術應用意愿不強,科技投入不足。經濟雜交改良的牛犢比土種牛犢經濟效益高,但養殖和勞務投入成本高,對飼養管理要求高,牧民更傾向于將土種母牛當作繁育工具,優良牛犢不用于育肥和留種而直接出售,導致牧區肉牛持續改良效果不佳。飼養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牲畜的產肉、產乳等生產性能[4]。多數農牧民仍采用以放牧散養為主的方式,飼養管理粗放,普遍存在“有啥喂啥”的養殖理念。草料單一致使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攝入不足,尤其是鈣、鐵、鋅、硒、錳、磷等微量元素嚴重缺乏,導致適齡母牛膘情差、長期不發情、隱性發情、發情不規律、發情期延遲等現象普遍存在。妊娠母牛飼喂不科學,妊娠后期營養不足,導致犢牛初生重不達標,免疫力低下,易發生肺炎、腹瀉等疾病,嚴重的可使犢牛生產發育遲緩或死亡,影響肉牛養殖的經濟效益。

2.4 標準化程度不高,設施及技術配套不到位

大部分養殖場建設起點底,養殖場規?;潭炔粔?在建設標準、布局設計、防疫設施、糞污處理配套設施等方面都未達標;養殖戶自我管理和環境保護意識不足,冬季清理圈糞不及時,暖季堆積在圈舍或農田附近,易產生硫化氫和氨氣等有害氣體,孳生病毒、細菌等病原微生物,傳播疾病,嚴重威脅職業人群及牲畜健康;同時畜禽糞污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元素,易對地下水資源和土壤造成污染[5],在影響畜牧業優質、高效、生態發展的同時,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伊吾縣畜牧業轉型升級。

3 對策與建議

3.1 加大隊伍建設,提升畜牧服務技術能力

圍繞畜牧業發展的需要,需加強基層畜牧獸醫專業技術隊伍建設。配強、配足鄉鎮專業育種及獸醫人員,吸納村級防疫員加入畜牧獸醫專業隊伍,適當提高人員待遇,壯大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隊伍。成立市、縣、鄉三級專家服務團隊,采用“請經驗豐富的專家進來、送專業技術人員出去”培訓的方式,多渠道開展畜牧科技培訓,幫助技術人員更新知識,了解肉牛的生理特性和養殖方法,系統掌握選種選配、飼養管理、飼料配制、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知識,提高技術服務能力和質量,提升肉牛養殖水平和效益。

3.2 著力發展飼草料加工,夯實畜牧產業基礎

注重飼草料基地建設,引進優良品種,種植優質牧草,穩定苜蓿、青貯玉米、燕麥草、甜高粱等優質飼草料種植面積。春季抓好飼草料種植,秋季抓好青貯儲備,切實加大農作物秸稈轉化,因地制宜推進畜牧業結構調整,優化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合理布局,以農養牧,種養結合,以牧促農,農牧結合,大力推廣飼草和優質牧草高效飼喂技術,提高農作物秸稈及飼草料的利用率,對種植的哈密瓜尾瓜、殘次瓜進行瓜干涼制,制成非常規飼料。保護天然草原,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確保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3.3 持續開展良種引進,應用綜合配套飼養管理技術

改良牛育肥增重快、出欄時間短,飼養一頭改良牛的經濟效益遠超土種牛??赏ㄟ^引進良種公牛和人工授精的方式逐步提高全縣各鄉鎮牛的良種率,使改良牛替代土種牛,提高牧民養殖牛的收益。引導牧民減少小畜存欄,改為飼養牛等大畜,尤其是優良品種和改良牛,提高畜產品產量和品質。羅生金[1]對哈密市引進比利時蘭牛凍精雜交改良本地母牛效果的研究顯示,西本三元雜交公、母犢牛初生重和日增重均高于本地牛,雜交優勢明顯。據測算,在農區散養情況下公、母犢牛初生重分別達到47,42 kg、日增重分別為1.2,1.1 kg;在全舍飼情況下,公、母犢牛初生重分別達到50,46 kg,日增重分別為1.5,1.2 kg。說明配套應用精細化的飼養管理技術可大幅提高肉牛的生長性能;雜交牛對本地自然條件和飼養條件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在雜種優勢的作用下肉牛的產肉性能大幅提高。

3.4 發展標準化、集約化養殖,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

逐漸調整和優化畜牧業產業布局和結構,引導牧民以“放牧+舍飼”的方式發展畜牧養殖,即在牧草資源豐富的夏季以放牧方式為主,在草料匱乏的冬春季節以舍飼為主,鼓勵農牧民從外地采購飼草料,保障牲畜安全越冬。同時鼓勵牧民成立或加入養殖合作社,逐步引導牧民發展規?;?、集約化養殖,配套“四良一規范”養殖模式,即“良舍”,解決冬季寒冷、夏季酷暑的問題;“良種”篩選優良的雜交組合,良種母牛登記、補貼,解決母牛外流的問題;“良料”推廣“三貯一化”,精粗搭配,科學配制,飼料精細加工;“良法”合理搭配精飼料,堅持母牛補飼,推廣母犢分離,淘汰老、弱、病、殘牛;“規范性防疫”,即做好防疫、監測、檢測工作。推廣牲畜標準化規?;B殖技術,降低飼養成本,提高飼養管理和畜牧養殖標準化生產水平。充分利用政策優勢,積極優化調整養殖結構,加大良種肉牛養殖規模,推廣耐粗飼、適應性強、生產率高、肉質好的品種。積極推進品牌建設,構建現代畜牧體系,從根本上激活產業發展活力,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和增長方式轉變,提升畜牧業發展水平。

3.5 壓實動物疫病防控責任,為畜牧養殖保駕護航

一是按照“應免盡免、不留空檔”的要求,堅持不懈地抓好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工作,扎實做好飼養環節、流通環節的檢疫監管工作;二是開展常態化消毒、滅鼠、殺蟲等工作,對環境、圈舍定期消毒,嚴防傳染病的發生;三是從非疫區調運牲畜,嚴格落實隔離檢疫等措施;四是持續加大屠宰點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打擊私屠亂宰現象,進一步規范肉類市場秩序,確保人民群眾吃上優質安全的畜產品;五是建立高效應用信息平臺,提升畜禽疫病預警預報效率,建立疫病診斷與防治專家庫,提高畜牧業抗風險能力,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

3.6 加大科技引領與政策扶持,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

一是結合伊吾縣政府已出臺惠農政策,縣鄉村齊抓共管,畜牧技術部門牽頭落實,加大宣傳引導和資金投入,搶抓促進農民增收的政策機遇,在項目、資金、人才、土地、水資源等方面重點扶持,調動科技人員工作積極性。二是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利用現代化技術,培育優良畜禽品種。三是開發優質高效飼料資源,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養殖成本,推廣健康養殖技術,改善畜產品品質,提高生產水平。四是加大優質畜禽品種選育和動物疫病綜合防治等養殖技術科普宣傳與技術指導,增強畜牧業勞動者素質和能力。五是拓寬畜牧業投資、融資渠道,降低貸款門檻,健全和完善產業發展機制,促進畜牧業提質增效。

猜你喜歡
飼草料肉牛畜牧業
考慮飼草料質量的家庭牧場水土草畜平衡計算方法與應用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映像畜牧業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1-11-26
畜牧業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業
映像畜牧業
飼草料產業體系構建的瓶頸與突破
淺談發展飼草料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