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i場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

2024-01-26 12:01吉瑩利
新疆農墾科技 2023年6期
關鍵詞:去勢初乳哺乳

吉瑩利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畜牧獸醫工作總站,新疆 烏魯木齊 830021)

從出生至長到30 kg左右的豬稱為仔豬。仔豬出生后最關鍵的生長發育階段就是仔豬的哺乳期,胎兒從母豬子宮內環境轉移到外界環境中,體溫調節、消化機能、營養代謝、免疫等方面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仔豬從完全依賴母豬轉變為慢慢依靠自己獲得生存。仔豬的飼養管理是豬生產過程中最為重要的階段,仔豬的哺乳期更是重中之中,哺乳期通常為21~28 d。哺乳仔豬精細和科學的飼養管理直接影響其成活能力、健康水平和后期的生產性能,從而影響到豬場的生產效益。

1 仔豬的生理特點

1.1 體溫調節能力弱

新生仔豬體內能量儲備有限,體溫調節機能尚未健全,對環境溫度變化極為敏感。新生仔豬體型小,被毛稀疏且皮下脂肪含量少,散熱快,因而對低溫環境中自身體溫調控能力很弱。仔豬的體溫調節能力通常在9日齡后開始逐漸提高,20日齡時才能接近完善[1]。

1.2 消化機能不健全

仔豬的消化器官胚胎期就已經形成,但結構和功能還尚未完善。仔豬的胃容積小,消化酶系統不完善,出生時胃內僅有凝乳酶,缺少胃蛋白酶。由于胃底腺不發達,缺乏游離的鹽酸,不能激活胃蛋白酶,因此消化蛋白質能力不足。

1.3 生長發育迅速,營養需求高

仔豬生長迅速,代謝旺盛,對蛋白質、鈣、磷等營養物質的需求要比成年豬高許多。仔豬對營養物質的數量和質量都有很高的要求,攝入營養物質不足會嚴重阻礙仔豬的生長發育。

1.4 免疫系統不健全,抗病力弱

由于胎盤屏障的原因,初生仔豬缺乏先天免疫,自身不能產生抗體,必須依靠吃初乳從母體中獲得母源抗體,獲得被動保護[2]。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最重要的防御因子,故必須讓仔豬在出生后盡快吃上充足的初乳,以獲得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增強抗病力。仔豬未及時獲取足夠的初乳是仔豬腹瀉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仔豬的飼養管理

2.1 保溫和防壓

哺乳仔豬體溫調節能力不足,對低溫環境較為敏感。為了防止新生仔豬體溫異常降低,通常會在仔豬窩頂安裝紅外保溫燈,并在仔豬出生前就提前打開,以確保能夠在仔豬出生時給仔豬有效保溫。仔豬躺臥區必須鋪橡膠墊,并在上面撒上干燥粉,保持躺臥區干燥。寒冷的冬季要注意涼風侵襲,靠近豬舍百葉窗和門口的仔豬要做好防寒措施。為給仔豬持續提供溫暖適宜的環境,需要每天檢查保溫燈。隨著仔豬日齡的增加,體溫調節能力逐漸增強,根據飼養要求逐漸降溫。哺乳仔豬適宜溫度為26~32 ℃,24 h內溫度控制在32 ℃,以后逐步降低溫度,斷奶前保證溫度在25~26 ℃,可根據仔豬的扎堆情況來調整保溫燈溫度。夏季使用150 W保溫燈,冬季使用175 W保溫燈。豬舍濕度為60%~70%。

哺乳仔豬死亡的一大原因就是被母豬壓死。因此產房一定要設置防壓杠,根據產子情況將防壓杠調整到最佳狀態,并保證其能夠正常使用。對于剛出生的仔豬要特別注意,在產房內的一切生產工作都要盡可能保持安靜,降低對母豬和仔豬的影響。仔豬出生一周內要定時在舍內巡查,使受壓仔豬能夠得到及時救助,在對母豬進行飼喂后一定要等母豬都臥下后才能離開圈舍。

2.2 及時進食初乳

初乳指的是母豬分娩后24 h之內的乳汁,其中含有豐富的能量物質及抗體蛋白。新生仔豬自身儲存的能量非常少,且不能產生抗體。因此要確保仔豬出生后10 min內即能喝到初乳,24 h內攝取約200 g的初乳,以獲得充足的母源抗體。新生仔豬喝足初乳可以有效的減少仔豬腹瀉、降低斷奶前死亡率、提高斷奶體重及均勻度。

仔細觀察并檢查仔豬是否獲得充足的初乳。如果仔豬腹部堅實,躺在乳房旁邊不吮乳,就可將吃飽初乳的小豬移至保溫燈下。固定乳頭以仔豬自選為主,必要時需人工干預輔助仔豬。要特別關注相對較為弱小的仔豬,可以將其一直留在母豬靠前的乳頭旁,使其充分攝取初乳。如若需要幫助,應人工輔助吮乳,必要時可采取分批哺乳。

簡而言之,道不可言說,要從無和有這對既相同又相異的范疇中去領悟道。道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它是宇宙萬物之奧妙的總原則。

2.3 適時寄養

寄養對確保母豬撫養盡可能多的仔豬,保證仔豬獲得充足的母乳,提高仔豬斷奶成活率、均勻度和斷奶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出現母豬產仔數多于或少于有效乳頭數、母豬產后無乳或拒絕哺乳、母豬產后突然死亡等情況,就要對仔豬采取寄養。通常仔豬的寄養分為兩次:(1)出生后12~24 h內的交叉寄養。通常在仔豬基本固定好乳頭之前進行寄養,被寄養前一定要保證仔豬吃到足量的初乳。挑選窩中最為強健的仔豬進行寄養,優先寄給初產母豬和哺乳性能良好、母性較好的低胎次母豬(二胎或三胎),初產母豬優先寄養較大的仔豬以刺激母豬乳房發育。(2)出生后3~14 d內的落后仔豬的寄養。確定需要寄養的饑餓仔豬和頭數,選擇母性好、體況好、泌乳能力強的低胎齡母豬,將母豬自身所產仔豬進行早期斷奶,借助還在泌乳期的母豬哺乳其他仔豬,以確保所有的仔豬都有乳頭獲得母乳?;疾∽胸i暫不寄養。母豬無乳或突然死亡,需要寄出全部仔豬。

寄養時應保持安靜,減少對母豬和仔豬的應激。寄養后,要進行24 h監控,確保仔豬能順利開始生長。仔豬寄養盡可能進行一次,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兩次,盡量讓最多的仔豬留在自己母親的身邊。每頭母豬必須哺乳8頭以上仔豬,初產母豬需要保證每個有效乳頭均有仔豬。這樣利于促進初產母豬的乳頭發育,否則再發情時很有可能難以覺察。寄進和寄出的仔豬必須進行標記和記錄,做到親子關系明確可追溯。

2.4 新生仔豬的處理

仔豬處理包括剪牙(僅在必要時)、打耳號、去勢、斷尾,以及補鐵、疫苗接種、保健等。仔豬的處理至關重要,要提高工作效率,縮短時長,盡最大可能減小仔豬應激。若仔豬過于弱小、腹瀉、患病等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推遲。仔豬出生后2~3 d內還需要確保提供安靜平和的環境。

2.4.1 剪牙

初生仔豬有四對非常尖銳的犬齒,為了防止仔豬搶奶互斗、咬傷面部,同時避免咬痛或咬傷母豬乳頭,在仔豬出生后12~24 h將犬牙磨圓,較弱的仔豬盡可能做到隔天磨牙。磨牙時一定要注意只是將犬牙牙尖磨圓,不要傷到牙本質。專用仔豬磨牙器將仔豬犬齒磨圓后,用刷子或清潔片將仔豬口腔內牙粉清理干凈[3]。目前由于母豬營養充足,很多養殖場都不對仔豬進行剪牙處理。

2.4.2 打耳號

打耳號是為了給仔豬個體編號,記錄仔豬的來源、血緣關系以及掌握仔豬出生及各個階段的生長發育狀況和母豬本身生產能力,也是為了保護系譜的準確性和保持品種的純度。打耳號需在24 h內仔豬寄養前完成。很多養殖場對用作后備種豬的仔豬逐頭打耳號,對商品育肥豬的仔豬按窩逐頭打耳號,每窩1個號。

2.4.3 去勢

成熟的、未去勢的公豬肉有“公豬異味”,經過烹調會產生讓消費者無法接受的怪味,所以去勢成為養殖過程中的必要環節,通常在仔豬7日齡完成。去勢的整個過程要佩戴一次性手套,保證一窩一手套。手術刀消毒,操作時要注意防止割傷自己。去勢時左手握住小豬后腿,四指握住仔豬后腿跗關節上方,將拇指頂住睪丸的下邊,使皮膚繃緊;從睪丸下部1/3處,沿睪丸縱軸方向切開皮膚和鞘膜;切口大小為睪丸的2/3,避免切破睪丸,將其擠出;之后向外將精索全部拉出;最后用無刺激的碘伏消毒。去勢前準備2把手術刀和若干刀片,2個瓶子分別裝水和消毒液。水和消毒液要適時更換,去勢時交替消毒使用,保證消毒效果,刀片不夠鋒利時要及時更換。要在仔豬可能接觸到的地方都撒上干粉消毒劑,防止感染。弱小仔豬及患病仔豬暫緩去勢。

2.4.4 斷尾

為了避免仔豬轉入保育舍、育肥舍以后出現咬尾現象,通常在仔豬出生3 d內對其進行斷尾。電烙鐵要提前充分預熱,用于斷尾創面熱燙消毒止血。如果出血,最好對創面進行消毒,以免發生感染。仔豬斷尾后尾巴長度不超過總長度的1/3(約2.5 cm),以小母豬蓋住陰戶,小公豬到睪丸上緣為宜。

2.4.5 補鐵

初生仔豬體內儲藏和從母乳中獲得的鐵含量不足以滿足其生長發育所需,一般只能維持3~7 d,必需從外界獲得足量的鐵。仔豬補鐵可提高造血功能,改善營養和代謝,有效預防貧血、腹瀉、下痢等多種情況發生。通常在仔豬出生3 d內人工注射足量的鐵,10 d后對發白的仔豬進行補注,防止缺鐵性貧血影響仔豬的正常生長發育。選擇右旋糖酐鐵,150 mg/頭注射仔豬頸部,用醫用酒精消毒,針頭以90°角扎入,注射結束迅速拔出針頭,觀察注射部位如有出血和漏藥需進行補注。

2.4.6 保健和免疫

為了預防仔豬腹瀉,會在補鐵時和斷奶前注射頭孢噻呋。根據當地和豬場內傳染病的流行情況和豬場血清學檢測結果,適時做好豬偽狂犬疫苗(3日齡內滴鼻)、支原體肺炎滅活苗(斷奶前)、圓環病毒疫苗(斷奶前)、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活疫苗(斷奶前)、豬瘟兔化弱毒疫苗(21日齡內)等疫苗的接種,增強仔豬的免疫力。

2.5 仔豬補水和補料

2.5.1 補水

仔豬代謝旺盛,乳汁中的水不能滿足仔豬生長的需求,一般仔豬在7日齡開始補水。使用仔豬專用自動飲水器,保障仔豬獲得清潔充足的飲水。

2.5.2 補料

哺乳仔豬生長發育快,對營養的需求很大,特別是能量。及時的補料對仔豬來說,一方面是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營養需求,另一方面提前教槽可以刺激仔豬的胃腸發育,激活小腸酶活性,提高仔豬斷奶后適應飼料的能力,減少斷奶應激,提高斷奶重。教槽位置應在母豬頭部無水嘴的那一側,避開水、熱源和排糞區。教槽時需注意料槽必須清潔、干燥;少量勤添,保證教槽料新鮮。補料后,如發現料槽有污染,影響教槽料品質時,需及時清理干凈。

仔豬出生后7~10 d開始教槽。仔豬的采食量很少,甚至不采食,此階段讓仔豬熟悉飼料的味道是教槽成功的關鍵。開始時加入少量教槽料,讓仔豬逐漸熟悉其味道。仔豬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會通過鼻拱、啃咬的方式去探索[4]??梢园严镜那嗝顾仄孔踊虿讳P鋼鏈條放在料盤中,瓶子上撒少量教槽料(料量為5根手指并攏所捏住的料量),仔豬在玩耍青霉素瓶子或不銹鋼鏈條時舔食教槽料。10~15 d仔豬會進行少量采食,此時應每天定時少量多次補充教槽料,補充次數即母豬飼喂次數。母豬采食時給仔豬補充教槽料更有利于仔豬的采食。仔豬斷奶前3~5 d,母豬的奶水量不能完全滿足仔豬的營養需求,此時仔豬也逐漸熟悉了飼料的味道。每頭仔豬每天可以采食15~20 g,但依然要少量多次,一般每天投喂6~8次,每次以1~2 h內吃完為宜。仔豬喜愛甜食和濕拌料,開始補料前三天飼喂干料,并在料槽固定柱上噴上紅糖水,之后飼喂濕拌料時,用紅糖給仔豬拌料,可增加仔豬的采食量[5]。

3 巡檢

豬舍環境控制對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至關重要,每天需要檢查環控系統保證正常工作,并通過仔豬的行為表現作為溫度是否合適的標準。同時,每天對仔豬進行健康檢查是預防疾病發生和避免豬只死亡的關鍵。由于仔豬出生后免疫系統不健全且調節體溫的能力差,給仔豬的健康帶來了很大的威脅,所以產房的仔豬豬只健康檢查變得尤為重要。健康的仔豬躺著時姿勢正常、能正常吮吸乳頭、毛皮光滑、沒有腹瀉及皮膚疾??;站立時行走自如、糞便正常;眼神明亮,對周圍新鮮事物感興趣。如果發現仔豬異常應做上標記并及時記錄,以便后續安排治療。

4 結語

對哺乳仔豬實行科學的飼養管理,可實現規?;B豬場仔豬數量和質量的最大化,是保證仔豬健康狀況和良好的生長性能,并獲取良好經濟效益的關鍵??茖W飼養管理的關鍵在人,完善的飼養管理技術只有通過人操作才能達到目的。因此,技術員和飼養員在上崗前需要進行系統的飼養管理技術培訓,上崗后需要分配專人幫帶盡快熟悉上手。定期對員工進行理論和技能培訓,建立績效考核獎勵機制,培養員工的責任心,提升員工的積極性,從而實現科學的飼養管理,為哺乳仔豬的健康生長提供堅實的保障。

猜你喜歡
去勢初乳哺乳
基于品管圈的多學科聯合干預策略在早產兒初乳喂養中的應用
會哺乳的樹
用初乳進行口腔免疫護理對早產極低出生體重兒的影響
早期初乳口腔內滴注對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喂養管理的影響
哺乳仔豬大腸桿菌病的SM2療法
犢牛飼喂初乳好處多
去勢與不去勢對公犢牛生產性能的影響
一起哺乳仔豬豬瘟腹瀉的診治
大畜去勢經驗談
擁有動物去勢液 財富終身伴隨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