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高素質師資隊伍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2024-01-26 13:56馬莉
中國教師 2024年1期
關鍵詞:教師隊伍建設課程改革

馬莉

【摘 要】 教師和課堂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和抓手。學校實行“一校一策”,踐行課程改革必須注重師資隊伍的建設和課堂教學的實效。遵義五中舉辦教學活動節,通過青年教師匯報課、骨干教師示范課、實驗教師實驗課、教研活動現場賽、學生名字默寫賽、聽課感悟評比賽等推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形成學校文化,實現課程教學改革本土化;提升教師隊伍素養,助力課改走好“最后一公里”;體現生本理念,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教師隊伍建設 課程改革 教學活動節

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教師作為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行動的執行者、課堂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陣地,是課程改革的靈魂和抓手。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貴州省遵義市第五中學(以下簡稱“遵義五中”)不斷踐行改革、探究方法,力圖找到一條符合本校師生實際的課堂教學改革之路,讓課程改革落地開花,收獲實效。

一、教學活動節開展的背景及意義

2023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學校發展要堅持因地制宜“一地一計”、因校制宜“一校一策”,穩步深化課程改革。文件的出臺有利于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有利于激發教育與時代的互動,有利于形成規范與創新的張力,有利于促進愿景向實景的過渡,從而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有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重中之重。學校需要通過關注教師素養提升、提供專業素養提升平臺,拓寬教師培訓渠道、提供教科研活動開展經費保障等多重手段打造高質量師資隊伍,滿足學生成長需求,讓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真正植根于課堂教學實踐的土壤中。

二、教學活動節實踐環節

為提升校本教研的實效性,加強教師間的溝通,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改革研究,推動全體教師思想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進一步提高,遵義五中舉辦了以“夯實教研基礎,建設之美課堂”為主題的第一屆教學活動節。整個教學活動節大體分為六項活動,活動制訂了詳細的方案,包括實施流程及課堂觀察量表等,全面涵蓋高考和非高考學科、不同年齡層的教師和不同層次的班級,覆蓋面廣,活動參與度高,師生參與熱情高漲。

1. 青年教師匯報課

教學活動節選取執教高考學科、教齡1年以上且年齡35歲及以下的青年教師作為參賽對象。教師可根據教學進度自行確定上課內容。學校制訂評價標準和課堂教學評價量表,供聽課教師評分,并根據評分和學科參賽人數設置一、二、三等獎。

2. 骨干教師示范課

教學活動節旨在加強教師間的交流和互動,發揮骨干教師的帶頭作用,通過示范課引領課程改革的方向。教學活動節要求高考學科各教研組推薦1名35歲以上優秀教師、非高考學科各教研組推薦1名優秀教師(不受年齡限制)進行授課,各教研組利用教研活動時段觀摩學習、研討。學校為授課教師頒發校級優秀示范課證書。

3. 實驗教師實驗課

教學活動節指定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四學科的實驗教學內容,要求四個實驗室各推薦1名教師參賽,學校組織中層干部組成大眾評審團,按照《遵義市第五中學第一屆教學活動節課堂教學評價量表》打分,根據得分評出一、二等獎各1名。

4. 教研活動現場賽

高考學科各教研組推選1個備課組參加比賽,現場開展“3+X”教研活動。高考學科各學科備課組組長、教研組組長、校級干部組成大眾評審團,按照《遵義市第五中學“3+X”教研活動評價量表》打分,根據得分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

5. 學生名字默寫賽

為體現“以生為本”的辦學理念,加強師生情感交流和彼此尊重,教學活動節設置學生名字默寫大賽,要求35歲及以下執教高考學科的教師集中默寫1個班級學生的姓名,由課程教學中心核對打分,按照最終得分進行排名,設一等獎10名、二等獎15名、三等獎20名。

6. 聽課感悟評比賽

聽課評課是教師的基本功之一,青年教師在觀摩的同時還應該圍繞聽課內容,就自身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及對教材的深度解讀進行評課。教學活動節要求近三年參加工作的教師將評課內容撰寫成感悟,參加評比。由各教研組組長、中層干部、校級干部組成評審組評價打分,根據得分評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8名。

三、教學活動節實踐成果

1. 形成學校文化,實現課程教學改革本土化

學校文化為課程實施提供保障,是課程實施的指揮棒和風向標。這就要求學校積極延展課程實施的環境基底,營造創新驅動型的校園文化環境,通過建立學校、教師、學生聯動的常態和長效機制,讓課堂教學方式變革成為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主要途徑,從根本上轉變育人方式,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遵義五中擺脫以往“教育—教學”的思維框架,用“課程—教學”的思維范式,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系統建設課程實施的專業制度,幫助教師形成有效教學的專業技術,為教師的專業發展之路創造積極的文化環境,幫助教師樹立“教師即研究者”的專業理念,最終引領學校課程走向專業化。獨特的學校文化既可以滿足學校師生發展的需求,又可以推動課程教學改革的高效落實。教學活動節是遵義五中打造“之美”特色課堂的重要一環,形成地方特色課程探索的嘗試,加強了學校高考學科和非高考學科教研團隊的科研能力,提升了教師課堂教學、評課議課等各方面的專業素養,引導教師在實踐中落實教學改革,在反思中推進教學改革,在特色課程打造中形成自身教學改革范式。

2. 提升教師隊伍素養,助力課改走好“最后一公里”

課堂教學作為課程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其方式的變革一直是實施新課程與教學的主要抓手,也是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教師又是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行動科學化的執行者,因此,要走好這“最后一公里”,教師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素養的提升是重中之重。教師要通過對話、討論與反思,對知識體系進行補充、修正以及具體化,從而形成固化的教學方案及個體化的教學經驗,并經由內化形成新的知識網絡,實現課程創新。遵義五中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基于校情的教學改革實踐模式,強調教師通過開展教學上課、說課、評課等活動持續推進教學方式變革。

教學活動節的開展形成了完整的教學評價量表、活動實施細則,同時參賽教師在重啟發、互動、探究的教學模式下,建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富有個性、多元立體的課堂教學方法。骨干教師和參賽教師的課堂錄像可以作為課程改革的第一手資料,供其他學校教研教改參考。同時,遵義五中積極探索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強調教師、學生與課程改革三要素互動推進,推動學校成為課堂教學方式變革的實驗校、示范校。

3. 體現生本理念,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在未來世界里需要面對復雜的生活情境和問題,必須依靠綜合應用資源、知識、經驗和能力來應對,基礎教育注重的不再是狹隘的學科知識和解題能力的培養,而是要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倡跨領域、跨專業、跨學科,探索包括大概念、大主題、大觀念、大單元、大項目、大任務、大問題在內的“大組織者”組織教學。課程實施要始終遵循生本原則,以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為著力點,將課堂改革、課堂教學的目標定位于學生體驗知識的發現過程,并努力引導學生在發現中體悟知識的意義。同時,課程實施要轉變教師觀念,引導教師摒棄對學習結果的執著,與文本開展“深層互動”,與學生進行“深度對話”,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育人特色。

教學活動節關注教師的能力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廣泛地考慮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涵蓋的各方面,關注了學生全面發展的實踐環節,通過實驗教學活動,鼓勵師生形成做中學、用中學、研中學、創中學的課程教學和學習理念,強化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推動學校育人方式的變革,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既包括學校依據校情的實踐探索,又包括廣大教師課堂教學的創造性生成。這要求學校和教師堅持學生立場,以生為本,將課程改革的理念落實在課堂上,形成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新氣象,讓改革收獲實效,讓學生收獲成長。遵義五中根據自身辦學歷史、辦學理念以及師生實際,因校制宜,把課程改革的理念、原則要求轉化為具體的育人實踐活動,高質量落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舉措,形成獨具特色的師資隊伍建設范式,構建體現學校辦學特色的育人體系,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形成了良好的教學改革文化。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第五中學)

責任編輯:胡玉敏

猜你喜歡
教師隊伍建設課程改革
淺談如何加強“雙語”教學與雙語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
百色市中職學?!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調查報告
高校校內創業實訓基地建設
應用型高?!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分析
教師文化建設是實現學校內涵式發展的根本保障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新時期基礎醫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思路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