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模擬博物館”項目:讓深度學習真實而自然地發生

2024-01-26 13:56謝金土?倪建東
中國教師 2024年1期
關鍵詞:關鍵能力綜合實踐活動深度學習

謝金土?倪建東

【摘 要】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淺層體驗和淺表化學習的現象仍較為普遍,具體表現為學習過程淺嘗輒止,缺少思維深度;學習方法簡單重復,沒有螺旋上升;學習成果束之高閣,無法構建意義?!皟和M博物館”讓學生在持續探究中鏈接核心概念,在豐富活動中實現思維進階,在項目實施中指向關鍵能力,是開展深度學習的綜合實踐活動項目。

【關鍵詞】兒童模擬博物館 深度學習 思維 關鍵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

自2017年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以來,各地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方式、組織方式和評價方式等進行了深入的實踐和探索。但以下問題仍普遍存在:一是學習過程淺嘗輒止,缺少思維深度。不少活動只注重流程,表面上熱熱鬧鬧,到了要走向深入的時候就戛然而止,草草收場,阻止了學生走向深度學習的腳步。二是學習方法簡單重復,沒有螺旋上升。很多活動既沒有對學科的統整和運用,又沒有幫助學生構建解決問題的經驗。高年級仍在重復低、中年級的活動主題,方法上、內容上、關鍵能力上都沒有體現層級上升。三是學習成果束之高閣,無法構建意義。一些學習成果往往隨著活動結束而被丟棄,教師沒有認識到學習成果對于學生的自我反思與表達、同伴交流與對話、主題深化探究與體驗的重要意義。教師、同伴的評價都顯得“證據不足”,憑印象進行評價的不在少數。

筆者認為,深度學習視域下的綜合實踐活動,應該是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1]?!皟和M博物館”(以下簡稱“模博”)正是解決以上問題并指向深度學習的綜合實踐活動項目?!澳2表椖渴侵附處熞I學生聚焦某個(種)事物或現象,開展深度考察探究,把收集、設計、制作的成果在一定場所布置成“主題展館”的學習項目。它融合了考察探究、設計制作、社會服務、職業體驗等多種活動方式,涉及研究性學習、服務學習、設計學習、融合學習、表現學習、跨學科學習等多種學習機制。

一、深度關聯:在“模博”項目的持續探究中鏈接核心概念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靈魂。在“模博”項目中,無論是設計制作還是服務學習、職業體驗,都需要以深入探究為基礎。在研究性學習中,課程要與學生學科學習深度鏈接,掌握學科的核心知識。

學習的本質是建立聯結,“模博”項目中學生需要運用、遷移學科知識和技能,在真實情境中分析和解決真實問題,從而使學科知識和“模博”項目相互鏈接,生活經驗和“模博”項目相互作用[2]。

1. 聚焦式關聯:以“模博”主題為焦點,進行縱深挖掘和探究

學生在“模博”項目的考察探究階段圍繞博物主題,聚焦探究問題,進行觀察、調查、訪談、實驗、嘗試、發現、查詢、收集、考察、提問、論證、討論、參觀等多種形式的探究,在此基礎上,進行縱深挖掘,以重新認識和定位學科學習的意義與價值。

以“蝴蝶博物館”項目為例,學生聚焦蝴蝶的生命周期,開展了“觀察蝴蝶”“蝴蝶種類”“蝴蝶之最”“蝴蝶標本制作”等探究,隨著活動的深入,又開展了“蝴蝶寫生”“蝴蝶攝影”“蝴蝶飼育”“蝴蝶與仿生”等涉及蝴蝶與自然、蝴蝶與人類、蝴蝶美學等領域的探索。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調用和關聯了數學學科(如統計與分類)、語文學科(如觀察日記)、科學學科(如蝴蝶的生命周期)、藝術學科(如蝴蝶寫生)的知識和技能。

2. 輻射式關聯:以“模博”主題為原點,進行深度拓展和發散

“模博”項目的目的是通過一個個主題統整活動,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這是長周期的活動,學生能夠圍繞主題,進行深度拓展和發散,從而生成豐富的、多元的、個性化的活動內容。

以“連環畫博物館”為例,項目不僅有“連環畫的藝術形式”“連環畫的內容種類”“連環畫的歷史”“連環畫藏家”等從一開始就計劃的內容,也有在原有活動內容的基礎上發散生成、持續拓展的內容,如“連環畫的修復”“影視連環畫的設計與制作”“數字連環畫的制作”“連環畫漂流”“連環畫義賣”等。像“數字連環畫的制作”,就是“連環畫的修復”活動的延伸。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能已經不足以順利開展活動,于是他們自主學習使用相機、掃描儀等電子設備,將紙質連環畫以圖片的形式錄入計算機,并用相關軟件制作成電子書。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二、深度設計:在“模博”項目的豐富活動中實現思維進階

深度思維、深度參與區別于淺層理解和淺表體驗,所以,“模博”項目更需要在活動設計中關注思維含量和思維進階。

1. 考察探究活動發展發散思維和成果思維

“模博”項目之所以吸引學生,是因為“博物”把與主題相關的資料、成果、物品以合適的形式加以呈現。這就需要運用思維導圖、曼陀羅思考法等思維工具,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發散思維,從而呈現更多的博物線索和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

從考察探究活動的開始,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有成果思維?!俺晒辈皇恰敖Y果”,是有質量的產品、作品。學生需要從一開始就清楚地知道通過自己的探究,最終呈現怎樣的“成果”。所以,活動結果的創意與表達、展示與分享都將影響學生的探究過程。

如“多肉博物館”(“多肉”指“多肉植物”,下同)項目的主題起始階段,師生圍繞主題,設想了“認識多肉”“種植多肉”“養護多肉”“展示多肉”系列活動,前面的活動都在為最終的“展示多肉”做準備。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發散思維、成果思維得到充分發展(見圖1)。

圖1 “多肉博物館”思維導圖

2. 設計制作活動提升問題思維和技術思維

在“模博”項目中,學生需要把研究性學習中的過程資料和研究結果通過設計和制作加以呈現。而“模博”項目無論是活動內容,還是活動方式、活動場景,都是完全開放的,學生遇到的問題真實而具體,學生需要擁有創造性思維去解決問題,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法,并將其付諸實踐。

技術思維,就是學生在設計制作中嘗試從多個角度進行分解,圍繞構想收集技術信息和資源,不斷引入材料、方法進行重組和改造。

如在“連環畫博物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遇到“土豆做圖書章太軟,刻字太難”“沒有擴音設備,聽不到聲音”“紙質連環畫流動較困難”等問題,他們通過“用橡皮代替土豆”“自制擴音器”“將紙質書制作成電子書”等方式進行改進,運用技術思維很好地解決了實際問題。

3. 布館展示活動培養系統思維和工程思維

在“模博”項目中,學生經歷的活動雖然豐富,但如果缺少系統思維和工程思維,學生往往會為活動而活動,搞不清楚活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所以,學生需要具有在信息整合的基礎上進行決策的系統思維。

而在收集展品、制作展品、布置展館的“物化”過程中,如果沒有工序、程序、預算等工程思維,學生也往往會面臨返工、推倒重來的局面。

如在“漁俗博物館”項目中,選址、經費預算、物品征集、展館設計等需要學生具有全局意識,能整體思考。拿“選址”來說,是利用學校的魚池做基礎,進行開放式展覽好,還是在室內從一張白紙開始重新建設好?學生在考慮成本、展覽內容等因素之后最終選擇了前者。

布館展示階段,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直接影響效率。學生把“建漁俗博物館”這個大項目分解成具體的執行任務,分別列出時間和進程,不同時間做不同的事情,同一個時間做不同的事情,最終形成一個工程甘特圖。教師引導學生養成系統思維和工程思維,學生在一次一次的活動中自然就提升了思維品質。

4. 評價分享活動進階批判思維和逆向思維

在評價階段,教師要幫助學生對活動進程和活動成果進行分析和評估,并從中得出有價值的結論?!澳2表椖刻峁┝嗽S多互動和思考的機會,在成果展示階段,通過“成果答辯”的形式,讓他人質疑批判,幫助自身不斷得到思維進階。

在總結階段,學生常常會分享活動過程中的困境與對策,如活動進程遇阻無法深入、活動方法不適用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和方向出發展開逆向思維,尋找非傳統的解決方法,往往能夠打破常規思維的束縛,找到新的解決方案。

如在“指紋博物館”項目的評價階段,每個小組都要互相留言、點贊,互相表揚和認同當然很重要,但是,互相“挑刺”、接受答辯同樣可以發展思維、借鑒反思從而提升自我。學生找出“指紋介紹太枯燥”“指紋畫體驗太花時間,會導致擁擠”“指紋產品只能看無法操作”等種種問題,迫使各小組逆向思考,從一開始成果預設時就要充分考慮最后的展覽形式。用“指紋畫點睛”代替原先的“指紋畫”,減少了參觀者排隊等候的時間;用“指紋偵探”優化指紋類型介紹以吸引參觀者。這樣以思維引領,通過質疑、追問、答辯等形式,使學生深入反思、厘清思路,從而改進自己的作品,學生的思維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三、深度實踐:在“模博”項目的實施進程中指向關鍵能力

“模博”具有明顯的“項目”屬性,即以“核心概念”為鏈接,引導學生深度理解;以“驅動性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以“認知策略”為支架,引導學生合理建構;以“學習任務”為驅動,引導學生積極體驗;以最終的“模擬博物館”為“產品”,引領學生公開成果;以“全程評價”為推力,引導學生及時反思項目學習特征[3]。示例見表1。

學生在“模博”項目的學習過程中,從信息收集、信息提取到設計規劃、布展接待、崗位演練,實現了思維從低階到高階的遞升。這樣的深度學習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從而減緩“興趣衰減”,讓項目實踐持續深入。

1. 項目流程指向關鍵要素

“模博”項目的主要流程為:確立博物主題→深入探究發現→設計布置展館→對外開放服務,各流程指向的關鍵要素見表2。

2. 項目實施凸顯關鍵能力

深度學習意味著深入觀察、深入實踐、深刻反思、深度合作。教師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四個維度的目標,即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進行分解,結合“模博”項目特點,通過兩種實踐路徑凸顯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合作能力、組織規劃能力、管理能力等關鍵能力。

(1)基于問題解決的探究性實踐路徑

探究性實踐路徑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以學生提出的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為驅動思維的導火索,深入分析、梳理課程資源,引發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設計一系列活動,解決問題,最終呈現研究成果(見圖2)。在實施過程中,尤其關注問題的提煉和表述、整理和歸類、知識的整合和應用等關鍵能力。

(2)基于任務驅動的操作性實踐路徑

任務驅動是指教師在傾聽和觀察的基礎上,向學生提出感興趣的任務,從而驅動學生的內在探究動機,通過一個個學習任務把學生逐漸引向深入(見圖3)。在實施過程中,尤其關注信息識別與提取、程序和改進等關鍵能力[4]。

圖3 基于任務驅動的操作性實踐路徑

關鍵能力的提升如何觀測呢?以“連環畫博物館”為例,項目通過“達標表現”較好地反映出來(見表3)。

在幾年的實踐中,學生呈現了多種樣態的“模擬博物館”:教室主題墻式,如“女兒紅博物館”項目、“橋梁博物館”項目、“襪子博物館”項目;專用教室(場地)式,如“剪紙博物館”項目、“童裝博物館”項目、“中草藥博物館”項目;流動展覽式,如“連環畫博物館”項目、“玩具博物館”項目、“傳統游戲博物館”項目;校園走廊式,如“金眸子微電影博物館”項目、“苔蘚博物館”項目;線上虛擬式,如“臭豆腐博物館”項目等。

“兒童模擬博物館”項目通過沉浸式、交互式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對周邊事物的興趣和學習熱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個真實的學習情境,不僅幫助學生提升思維能力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關鍵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履職盡職、敢于擔當的品質,“深度學習”在“模博”項目中真實而自然地發生。

參考文獻

[1] 王小英,劉思源.幼兒深度學習的基本特質與邏輯架構[J].學前教育研究,2020(1):3-10.

[2] 朱立明,馮用軍,馬云鵬.論深度學習的教學邏輯[J].教育科學,2019,35(3):14-20.

[3] 李金梅.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項目學習:理念、優勢與改進[J].教育學術月刊,2021(2):85-90.

[4] 萬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關鍵能力的培養與表現性評價[J].課程·教材·教法,2014(2):19-24.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年度課題“‘兒童模擬博物館’項目開發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3SC20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1.浙江省紹興市教育教學研究院;2.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瀝海街道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趙繼瑩

猜你喜歡
關鍵能力綜合實踐活動深度學習
教師學科素養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探究
MOOC與翻轉課堂融合的深度學習場域建構
論技工院校軟件高技能人才關鍵能力的培養
大數據技術在反恐怖主義中的應用展望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數學學習呈現多元化
深度學習算法應用于巖石圖像處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積網絡的人臉年齡分析算法與實現
簡約表達:優化作文的關鍵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