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同理論視域下湖南礦山活化利用模式研究

2024-01-26 13:50尚曉麗雷海倩肖芷竣陳中琪
國土資源導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協同理論模式湖南

尚曉麗 雷海倩 肖芷竣 陳中琪

引用格式:尚曉麗,雷海倩,肖芷竣,等.協同理論視域下湖南礦山活化利用模式研究[J].國土資源導刊,2023,20(04):72-78.

Reference format:Shang Xiaoli, Lei Haiqian, Xiao Zhijun,et al.Research on the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model of mines in Hunan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theory[J].Land & Resources Herald,2023,20(04):72-78X.

摘 要:礦山活化利用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和踐行“兩山”理論的重要抓手。為了解湖南礦山活化利用情況,以湖南省具有代表性的郴州市臨武縣癩子嶺礦區、婁底冷水江市錫礦山礦區、湘潭市譚家山煤礦、寧鄉市煤炭壩鎮竹山塘礦區為研究地,采用實地調研的方法,對湖南礦山活化利用模式進行現狀分析與問題診斷,調查結論為:礦山活化利用政策不完善、技術創新不足、資金扶持力度較弱、礦山生態修復與活化利用模式單一?;诖?,提出湖南礦山活化利用模式創新建議。

關鍵詞:協同理論;礦山;活化利用;模式;湖南

中圖分類號:X171.4?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672-5603(2023)01-72-07

Research on the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Model of Mines in Hunan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Theory

Shang Xiaoli1, Lei Haiqian2, Xiao Zhijun2, Chen Zhongqi2

(1.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Changsha Hunan 410208;

2.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04)

Abstract: The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ines is a vital aspec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a significant approach to implementing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nnovative, coordinated, green, open, and shared"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as well as practicing the "Two Mountains" theor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mining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Hunan Province, representative areas such as Laoziling mining area in Linwu county, Chenzhou prefecture, Xikuang mining area in Lengshuijiang city ,Loudi prefecture, Tanjiashan coal mine in Xiangtan prefecture, and Zhushantang mining area in Meitanba town, Ningxiang city, Changsha prefecture were taken as research areas. Field research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agnose problems of mining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models in Hunan province. The survey conclusion was that mining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policies are not perfec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insufficient, the financial support is weak, and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model of mines is single. Based on this, innovative suggestions for the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mode of Hunan mines are proposed.

Keywords: collaborative theory; mines;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model; Hunan

0引言

礦山活化利用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和踐行“兩山”理論的重要抓手[1]。2019年12月,我國發布了《自然資源部關于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的意見》,旨在通過市場化運作和科學治理,吸引社會投資,加快礦山生態修復與活化利用進程。2022年6月,新出臺的《關于2022年支持定點幫扶縣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意見》也強調,自然資源部將指導并支持定點幫扶縣進行生態保護修復。

到2022年底,湖南已完成了7 023座礦山的生態修復,修復面積達到了35.58萬畝。2023年湖南省再次成功申報國家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獲得中央財政3億元支持。礦山生態修復是活化利用的基礎,活化利用是生態修復的目的。雖然湖南省礦山生態修復已取得顯著成效,但礦山活化利用方面還存在顯著不足,如政策不完善、意識不強、方式單一、規模有限、政府監管不利等[2]。

目前,我國對礦山活化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礦山生態修復方面,在政策理念[3-4]、模式與路徑[5-6]、關鍵技術[7]、成效評估[8-9]、利益相關者[10]等方面開展的研究較多。而針對礦山活化利用模式方面的研究還比較薄弱,主要是探討礦業遺產保護與礦山具體礦石物質的活化利用。劉宇等(2017)結合城市更新理論,探討如何通過保護利用礦業遺產, 深入挖掘礦業遺產中所蘊含的綜合價值, 使其在城市更新進程中發揮巨大作用,并提出礦業遺產活化利用的具體策略。很多學者探討了煤矸石的活化利用技術(賈魯濤,2019;劉信平,2020;姚蘇琴,2021;魯勝虎,2023;柏少軍,2023),一種礦山酸性廢水利用的新方法:活化高堿石灰溶液中被抑制黃銅礦的浮選。綜上,學者們對礦山生態修復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多,為本研究提供基礎。但關于礦山活化利用模式方面的具體研究還不多,而礦山的活化利用是綠色礦山可持續性建設的基石,因此亟需加強礦山活化利用模式方面的研究。

1 理論基礎

“協同理論”是用來描述復雜系統中的因素相互作用間變化規律的一套系統理論。該理論認為, 不同系統間因素的性質完全不同, 但他們從無序轉變到有序過程機制可能類似, 甚至可能遵循著相同的規律[11]?!皡f同理論”運用到礦山活化利用研究上主要是依賴于其中的支配原理和自組織原理, 具體是指礦山活化利用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系統的,對其產生的影響作用不同,要把握多因素間的聯系和差異, 使多方協調、共同治理。

2 研究設計

2.1 調研地概況

湖南是全國礦產資源豐富的省份之一,但因過度開采導致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為改善此狀況,省自然資源廳推動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成功改善了礦山的生態環境。本文以湖南省具有代表性的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試點工程郴州市臨武縣癩子嶺礦區、婁底冷水江市錫礦山礦區、湘潭市譚家山煤礦、寧鄉市煤炭壩鎮竹山塘礦區(表1)為研究地開展項目研究。

2.2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實地調研法,項目研究人員直接在生態修復礦區進行實地觀察、采訪、錄音和照片收集等,獲取第一手研究資料,并與地方政府及相關單位深入探討礦區環境修復與活化利用的現狀。同時,向游客和村民發放了223份問卷,收回210份有效問卷。通過對數據的統計和分析,了解到居民和游客的需求,并據此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3 湖南礦山活化利用模式現狀分析與問題診斷

3.1 湖南礦山活化利用模式現狀分析

截至2022年底,湖南省已成功建立115家綠色礦山,其中65家獲得國家級認定。同時,已確定2021—2022年有323家礦山轉型為綠色礦山。此外,完成了1 551個調查單元的梳理和成果編制,全面檢查了1 044個調查單元,其進度和質量位于全國前列。從資源利用方式角度來看,一

些地方形成了“生態修復+教育科普”模式,通過充分挖掘礦山自身的“存量資源”價值,將礦山地質遺跡和礦業開采活動遺跡打造成獨特的科普教育基地,例如寧鄉竹山塘工業遺址公園。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不少地方形成了“生態修復+產業”模式,依托治理修復后的優勢資源,引入種植、旅游、體育、康養等產業,通過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的雙向融合,不斷展現生態產品的經濟和社會價值,例如郴州市臨武縣癩子嶺三十六灣礦區。從“雙碳”戰略目標的角度來看,一些地區探索了“生態修復+光伏發電”模式,將新能源開發與生態修復治理有機結合,通過“板上發電、板下種植、板間養殖、治沙改土、水資源綜合利用”等循環發展模式,開展光伏區種植、養殖、灌溉、治沙、礦區的生態治理及水土保持,例如婁底市冷水江錫礦山。

截至2022年底,湖南省未治理歷史遺留礦山面積達10 919 hm2,歷史遺留礦山的生態修復和活化利用任務依然艱巨,礦山活化利用方面亟需加強力度。部分礦區雖然實現生態修復和產業轉型,但總體收入不高,不敵生態修復和景區投入,不能自負盈虧。如婁底冷水江錫礦山礦區,打造了一個集生態修復、礦業文化、地質研學和紅色教育為一體的工礦旅游綜合體驗區,但自我營收較低,不能實現自我運轉。

3.2 湖南礦山活化利用模式問題診斷

3.2.1礦山活化利用政策不完善

一些政策方案中的修復目標和績效指標設置欠合理,對生態屬性認識不足,將礦山活化利用意識不足,缺乏相關政策支持。此外,礦山企業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的,對于礦山生態修復責任的履行多以礦山生態修復最低標準為參考,對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平衡性欠考慮。

調研發現,礦區從業人員對礦山生態修復與活化利用政策的了解程度較低。只有17%的人了解相關政策,65%的人從未學習過,剩下的18%對政策了解不全。目前圍繞礦山活化利用的相關政策沒有滿足系統謀劃、科學實施、客觀評價的要求,尚未加強制度、標準與學科建設;制定《生態修復技術規范》并未納入國家標準體系,涵蓋礦山生態修復與活化利用的調查評價、空間規劃、資金概算、工程建設、驗收、評價考核等工程實施并不理想;涵蓋生態修復保護與活化利用工作所涉及各學科領域的技術規范與標準研究,并未系統、規范地開展[6]。

13.2.2礦山活化利用技術創新不足

調研發現,湖南省各大礦山中有80%存在歷史遺留的環境問題,其中26%為水污染、32%為大氣污染、29%為土壤重金屬污染,還有13%的礦區存在山體滑坡和塌陷問題。這些問題導致礦區景觀異質性增強、穩定性被破壞、生態過程受到影響,易引起地表塌陷和地下水位變化,進而產生地表移動盆地、地裂縫、塌陷坑、季節性積水等現象。此外,還加速了農田土壤鹽漬化,導致生態修復要求較高的技術水平。

湖南省礦山生態修復主要依賴有限的政府投資,社會投資較少。由于新技術使用成本較高,所以目前礦山生態修復主要采用傳統的復綠和填埋技術。礦山生態破壞區域如譚家山井工礦采煤沉陷地缺乏綜合治理,煤沉陷地的邊采邊復技術需在地面未穩沉時施工,導致工程驗收時地面會不平整,無法滿足傳統驗收要求,因此施工企業和地方政府不愿采用。調研顯示,30%的礦山企業和政府支持使用生態修復新技術,55%難以接受新技術,而15%持中立態度。

3.2.3礦山活化利用資金扶持力度弱

目前湖南省在礦山活化利用方面面臨著巨大的資金缺口,尚未明確開展國家山、水、林、田、湖、草修復保護試點工作的資金走向和配給方式。湖南礦區生態修復與活化利用資金來源方面,政府扶持激勵占43%,企業自籌占46%,其他專項資金占11%。多數第三方企業以市場利益為導向,不愿意投入短期看不到利益的項目。而礦山生態修復與活化利用是一個系統工程,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短期內資金回收難度大,因此獲得社會資本投資的機會較小。

調研顯示,湖南省礦區從業人員和居民中,86%支持將礦山轉為旅游景點,反映出人們對礦山旅游的高度興趣(圖1)。然而,礦山生態修復和活化利用工程面臨資金短缺、社會資本投入不足及修復后利用效果差等問題,導致礦山活化利用項目工期長、資源利用率低。

3.2.4礦山活化利用模式單一

綠色礦山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礦山活化利用就是建設礦山的循環經濟體[7]。目前,湖南省礦山的活化利用模式較為單一,缺少多元、綜合的資源化產業鏈開發。衡陽市常寧水口山鉛鋅煤礦區、湘潭市譚家山煤礦區、婁底市冷水江銻煤礦區、郴州市臨武縣泡金山礦區在生態修復方面只是進行了簡單的復綠、護坡,在活化利用方面薄弱,洞庭湖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工程和婁底冷水江市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兼顧生態系統類型的多樣性,但在活化利用方面工作不足??偟膩碚f,湖南省礦山活化利用沒有將礦山與科普教育、休閑旅游進行深度融合,與生態農業融合不夠充分,由于部分礦區的過度開采,導致農田大面積無法耕種等環境問題,在生態修復中沒有注重打造建設多產業綜合利用的農業生產格局。

4湖南礦山活化利用模式創新建議

4.1湖南礦山活化利用模式基本框架

根據《湖南省“十四五”自然資源發展規劃》(2021),湖南將加大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力度,同時將探索礦山與公園、科普、休閑、生態園區、特色文化小鎮、美麗鄉村等的融合發展,以提升礦山綜合治理和利用水平,推動湖南生態文明建設。

礦山活化利用的目標是實現生態產品價值,即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通過結合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12]。礦山生態修復所創造或增強的土地、生態、物質、空間和文化資源為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質條件、空間條件和人文環境。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能夠充分利用礦山資源。生態產業化可以根據地方特色,利用礦山生態修復形成的各種資源,如土壤資源,發展生態農業,或者利用修復后的生態環境,打造休閑娛樂場所。產業生態化則是對礦山開采遺留下的資源,如礦洞、礦坑、建筑設施等,引進科技手段,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對礦山廢棄資源的再利用、產業鏈的延伸以及產業內部的轉型升級。因此,我們將這些模式概括為“三種模式”:廢棄資源的再利用、指標權屬的交易以及產業的融合發展。這“三種模式”涵蓋了固廢資源的再利用,伴生資源的再利用,地票交易,碳匯交易,權益流轉,以及“礦山生態修復+”生態農業,休閑旅游,文化教育等方面。而“三條路徑”則是通過資源的全產業鏈,技術的全創新鏈,生態的全價值鏈三個層面,探索湖南礦山生態修復與活化利用融合模式的創新方向,并最終構建具體的創新策略(圖2)。

4.2 湖南省礦山生態修復與活化利用融合模式探析

4.2.1廢棄資源利用模式

固廢資源利用是將礦山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進行回填、再利用或轉化,以實現生態和經濟價值最大化。這可以包括將廢棄物用于建材、公路建設、化肥生產等方面,從而減少環境破壞、降低成本和碳排放。例如,在岳陽市華容縣蛋子山礦區和郴州市桂陽縣荷葉—太清礦區,通過合理利用礦山土石料和煤矸石,實現了生態修復并獲得經濟收益。

伴生資源利用指開采同一礦體中的其他有用礦物或元素,其單獨價值不高,但與主礦共采時具有潛在價值。通過綜合利用伴生資源,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減少廢棄物排放,同時保護環境。如攀西稀土礦中的共生礦物,可以開展分離提取和高純化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實現稀土和伴生資源的協同開發利用。

湖南省在固廢資源、伴生資源利用方面還有提升空間,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利用途徑的拓展,廢棄資源利用將成為促進礦業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廢棄資源利用能減緩資源浪費和環境負擔,并可實現短期資金回收。然而,廢棄礦產資源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一旦耗盡將不復存在,因此在使用時應謹慎考慮利弊。

4.2.2指標權屬交易模式

與礦山修復相關的指標權屬交易包括地票交易、權益流轉和碳匯交易等形式。地票交易是地方政府通過招標、競拍、掛牌等方式將礦山生態修復后的土地使用權或生態產品經營權與投資者進行綁定并出讓。權益流轉是通過資源產權交易、股權投資、租賃、托管等方式實現公共性生態產品或經營性生態產品價值的增值。碳匯交易是將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商品進行交易,買方通過支付一定金額獲得相應數量的二氧化碳

排放權。在國家“雙碳”目標的背景下,礦山修復所形成的碳減排量和增匯量將成為碳匯交易的重要方面。

湖南省面臨大量礦山的生態修復任務,但由于財政資金有限,進展緩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湖南省出臺了《湖南省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實施辦法》。該辦法明確了市場化參與的方式,包括自主投資、與政府合作、公益參與三種方式。通過修復土地所產生的相關指標收益來支持社會投資主體參與生態修復。同時,鼓勵社會投資主體利用市場化機制爭取綠色信貸支持。

礦山指標權屬交易模式既能帶來資源配置的優化和經濟效益,也伴隨著環境、社會和法律等方面的風險和挑戰,如可能導致一些企業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視環保、一些大企業壟斷礦山指標權屬等問題,需要政府和市場參與者共同努力,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政策和措施,以確保交易的公平性、透明性和可持續性。

4.2.3產業導入發展模式

礦山生態修復與新型產業融合發展是將礦山修復與產業開發相結合,促進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不同地區根據自身資源、地理位置和經濟狀況等因素,構建了各自獨特的產業開發模式,推動了礦山產業的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國內外礦山生態修復與新型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包括生態農業、休閑旅游、文化教育、康養醫療、體育運動和低碳循環等領域。通過國內外經典案例研究發現,產業導入發展模式具體的模式選擇與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條件、礦區周邊的自然人文景觀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密切相關。

礦山生態修復與新型產業融合發展是一種具有巨大潛力的發展模式,能夠實現環境和社會經濟的雙贏。然而,面臨初始投資高、技術門檻高、投入時間較長、與地方利益相沖突等問題,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需共同努力,制定長期礦山生態修復與新型產業融合發展規劃。

4.3 湖南礦山活化利用模式創新建議

4.3.1完善礦山活化利用相關政策

為提升礦山的活化利用效果,應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實現全面規劃、科學實施和客觀評估,并加強制度、標準及學科體系的建設。2022年3月,國家自然資源部發布了《礦山生態修復技術規范 第 1 部分:通則》,需要在此基礎上制訂《礦山活化利用規范》并納入國家標準體系,《礦山活化利用規范》包括礦山活化利用的標準與規范,涵蓋調查評價、空間規劃到資金預算、工程施工及后續驗收考核等環節。湖南省需根據國家標準,在《湖南省綠色礦山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3年)》的基礎上,制定地方礦山活化利用行動標準,結合地方特色形成規范,從而指導規范礦山活化利用實踐。

4.3.2加強技術創新,提升礦山活化利用效率

一是加大科研投入,推動礦山活化利用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加強產學研合作,實現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的緊密結合。設立專門的礦山活化利用研究基金,鼓勵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共同投入,形成多元化的科研投入機制。二是加強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如礦山廢棄地復墾、生態監測與預警、污染治理等技術,提升礦山生態修復的技術水平和實施效果。對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創新技術,如生態修復技術(土壤改良劑、植被恢復技術和生態工程技術)、綠色采礦技術(無廢棄礦山技術、閉路循環采礦和礦山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等)、地下空間開發(廢棄礦井和礦坑轉化為地下倉庫、數據中心、科研實驗室或其他商業設施)、地熱能開發(清潔能源開發等)、建筑材料生產(尾礦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設太陽能或風能發電設施)等應給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推動其盡快實現產業化。三是推進礦山活化利用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結合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創造獨特的礦山體驗。并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手段,提高礦山活化利用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4.3.3以生態全價值鏈為核心,豐富礦山活化利用模式

(1)提升礦山科研價值,促進“科研+旅游”聯動發展

利用礦山獨特的地質地貌資源,開展“科研+旅游”的相關活動,包括科研成果的旅游化和旅游產品的科研化。如通過礦山公園、地質探險等方式,讓游客直觀了解礦山科研的價值和意義。開發以科研為主題的旅游活動,比如科研體驗營、地質考察團等,讓游客在旅游的同時參與到真實的科研活動中。湖南冷水江錫礦山依據其特有的地質遺跡及多年來對珍稀的銻煤礦資源的勘探與研究,每年吸引著國內外多所地質、礦業類大學及科研院所學者來此進行實地科研調查。獨特斷裂層地貌使其具有巨大的科研價值,未來可將科研考察日?;?,積極開展礦產、地質科學考察監測研究,建立科研實訓基地,邀請專家學者進入礦山開展全方位的科學考察、研究工作,提升錫礦山的科研價值。

(2)強化礦山環境教育價值,構建“教育+旅游”發展模式

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建設是展現礦山環境教育價值的有效途徑。設計結合礦山知識、地質學、生態保護等多學科的教育內容,通過故事化、游戲化的方式向游客輸出。并制定適合不同年齡層和教育背景的教育計劃,確保各類游客都能從中獲得知識。通過展示礦業開采歷史與礦山環境修復技術,讓游客在游覽過程中學習工業文明發展進程,感悟環境變遷與人類生活的息息相關。近年來,礦山地質博物館及礦山公園已成為湖南省部分中學課外研學實踐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因此應該重視礦山公園科普教育、環境教育價值的發揮。打造主題化研學內容,以礦業知識或礦山環境變遷為主題,開辟研學旅游新方向,讓礦山公園成為科普教育的“第二課堂”,充分發揮礦山公園獨特的環境教育價值和育人功能。

(3)挖掘礦山歷史文化價值,探索“文化+旅游”深入融合

充分利用礦山的歷史文化、遺留設備、采礦遺跡等資源,并結合本地文化特色,建設文化產業園、文化活動中心、科教基地和地質博物館等。既保護了礦山的歷史遺跡,又為游客提供了文化體驗和教育機會。例如,湖南省冷水江錫礦山充分挖掘礦區的資源稟賦,將碎片化分布的“羊牯嶺碉堡”、“采礦演示場”、“中共第一個工礦企業黨支部誕生地”、“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錫礦山展覽館”等豐富的旅游資源串聯起來。合理開發礦山遺跡、溶蝕地貌、構造巖體等地質資源,探索出了“生態觀光+礦業文化+地質研學+紅色教育”的新模式。

(4)注重休閑游憩價值,打造“生態+文旅”創新樣本

礦山旅游區是集教育性、文化性、稀有性、美學性、游覽性于一體的綜合性休閑游憩場所。重點開發工業旅游,完善和提升湖南省礦山旅游區內部體系設施建設水平,推動礦山文化旅游景區、礦山博物館、礦產文化園建設。通過建設生態景觀公園、礦山主題公園等方式,以特色休閑游憩為主導,將自然景觀與礦業文化資源相結合,打造“生態+文旅”的品牌形象;做好旅游開發與礦業生產的協調,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完善外部交通設施,提高礦山可達性;配套公共休憩空間和購物場所,形成特色旅游線路。將礦山休閑游憩發展同區域經濟建設、鄉村振興及生態環境建設等相融合,積極推進湖南省礦山旅游品牌打造,搭建“礦山文旅平臺”,整合資源,突出特色,為實現湖南旅游強省建設和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關于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的指導意見[R].國土資源部,2023

[2]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R].自然資源部,2017.

[3]田其云,張明君.“雙碳”目標下礦山修復規劃制度的創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2,32(12):41-51.

[4]孫曉玲,余振國,陳晶.以成效評價引導礦山生態修復理念提升[J].中國礦業,2020,29(10):66-72.

[5]李海東,胡國長,燕守廣.礦區生態修復目標與模式研究[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22,38(08):963-971.

[6]高艷妮,王世曦,楊春艷,等.基于礦山生態修復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主要模式與路徑[J].環境科學研究,2022,35(12):2777-2784.

[7]朱曉勇,胡國長.花崗巖露天關閉礦山生態修復技術應用[J].地質與勘探, 2022,58(1):168-175.

[8]岳永勝,羅志遠,姬霖.礦山生態修復監測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J].測繪通報, 2022(12):136-140.

[9]閆石,孟祥芳,馬妍,等.礦山生態修復成效評估[J].潔凈煤技術,2023,29(S2):593-599.

[10]韋寶璽,孫曉玲.礦山生態修復的利益相關者分析及共同參與建議[J].中國礦業,2020,29(8):47-54.

[11]朱志剛.協同理論簡介[J].系統工程,1990,03:72.

[12]高艷妮,王世曦.基于礦山生態修復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主要模式與路徑[J].環境科學研究,2022,35(12):2776-2784.

猜你喜歡
協同理論模式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三線建設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重慶市鐵水聯運協同研究
基于協同理論的高校大學生學風建設路徑研究
基于協同理論的中小企業新三板上市促進機制研究
永續債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中學數學創造性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研究
多方合作協同育人模式下的技能型人才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