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挑戰與對策
——基于金融市場開放視角

2024-01-26 09:44陳嘉樂楊棟旭
北方經貿 2024年1期
關鍵詞:金融市場國際化貨幣

陳嘉樂,楊棟旭

(河北經貿大學,石家莊 050061)

一、引言

2009 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的出臺,標志著中國正式開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隨后的十余年間,人民幣國際化在波折反復中穩步前進,人民幣的各項國際貨幣職能都得到了長足發展。2018 年,中美貿易摩擦爆發后,迫于美方壓力,中國于2020 年4 月1 日全面開放金融市場。全面開放金融市場,國際資本跨境流動將迎來更好的宏觀環境,人民幣國際化也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當然也會面臨一些新的挑戰。因此,探究金融市場全面開放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問題,對于中國進一步深化金融市場體制改革,穩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二、中國金融市場全面開放下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

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認可度和接受度不斷增強,是中國十余年間不斷推行人民幣國際化的初步成果,但是我們仍應正視當前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本文將從國際支付貨幣、世界儲備貨幣以及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三個方面,分析中國金融市場全面開放下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

(一)人民幣在國際支付貨幣中的現狀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是一個連接全球數千家金融機構的高安全性網絡,金融機構使用它來發送安全信息和支付指令。由于SWIFT 的安全、規范、高效,目前幾乎所有開辦國際業務的銀行都加入了這個系統,各國貨幣在全球的使用量有直接的展現。中國金融市場全面開放的時間為2020年,故本文截取2020 年前后人民幣在SWIFT 中的國際支付份額的月度數據進行分析(如圖1 所示)。

圖1 2020 年1 月-2023 年1 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中的份額

圖2 2020 年第二季度世界貨幣儲備情況

圖3 2022 年第二季度世界貨幣儲備情況

根據SWIFT 統計數據,人民幣占國際支付的比重總體呈現增長的態勢。2019 年,人民幣占比國際支付貨幣的比重大多數月份在2.00%以下,國際支付貨幣活躍地位可以穩定在第五位或第六位。2020年1 月至2021 年11 月期間,人民幣占比國際支付貨幣的比重從1.65%逐漸增加,圍繞2.00%上下波動;2021 年12 月至2023 年1 月期間,占比不斷攀升,并在2022 年1 月達到峰值3.20%,一度超越日元,排到第四位。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2022 年1 月1 日正式生效,帶來貿易投資的迅速增長,帶動了人民幣用于國際支付的比重。在這之后,人民幣占國際支付貨幣的比重迅速回落穩定至2.00%以上,但在2023年1 月的統計中人民幣占比國際貨幣為1.91%,近一年內首次“破2”,出現新低。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當時國家處于疫情管控放開的初始階段,經濟、金融會出現一定的波動,導致人民幣國際支付比重降低;另一方面,人民幣可能繞開SWIFT 支付,通過自身建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進行結算,導致人民幣國際支付比重降低。另外,從世界各國支付貨幣排名的角度來看,人民幣基本可以保持在世界第五大支付地位,排名前四的分別是美元、歐元、英鎊、日元。雖然人民幣在支付貨幣上進步較大,但仍和上述主流支付貨幣的比重相距甚遠。

(二)人民幣在世界儲備貨幣中的現狀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人民幣在世界范圍內探明的官方外匯儲備中所占比例由2020 年第二季度的2.05%提高到2022 年第二度的2.88%,目前是世界上第五大國際儲備貨幣。近年來,雖然人民幣在世界外匯儲備的比重不斷上升,然而相較于主要的國際貨幣(如美元、歐元占比之和約80%),人民幣的國際化水平依舊較低。因此,人民幣的國際化之路依然是漫長而艱巨的。

另外,根據我國央行發布的《2022 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顯示,在維持現有特別提款權(SDR)籃子貨幣構成不變的前提下,IMF 將人民幣在SDR 中權重由10.92%上調至12.28%,將美元權重由41.73%上調至43.38%,同時將歐元、日元和英鎊權重分別下調,人民幣權重仍保持第三位,此次審查是2016年人民幣成為SDR 籃子貨幣以來的首次審查。由于采用SDR 進行兌換時,是根據籃子里每個貨幣的比例,加權算出SDR 和美元的匯率。所以,此次上調人民幣在籃子中的比重也說明了世界各國對中國貿易地位和人民幣國際化的認可。

(三)人民幣在CIPS 中的現狀

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基礎設施,是穩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核心技術支撐。在CIPS 誕生之前,跨境人民幣清算主要通過清算行模式與代理行模式(如圖4 所示)。上述兩種模式的清算流程為:第一,境外企業委托境外銀行向境內企業付款;第二,境外企業通過SWIFT報文通知境外人民幣清算銀行或境內代理行借記其人民幣清算賬戶;第三,境外人民幣清算銀行或境內代理行收到報文后通過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系統劃撥資金至境內銀行;第四,境外銀行收到資金后向境內企業完成付款。由于清算行、代理行模式有自身的局限性,加之人民幣業務規模不斷擴大,中國人民銀行于2012 年初建立CIPS。CIPS 與前者相比的優勢(如圖5 所示),在于可以完成實時全額結算和定時凈額結算,滿足參與者的差異化需求。

圖4 清算行/代理行模式下境外企業向境內企業付款流程圖

圖5 CIPS 模式下境外企業向境內企業付款流程圖

圖6 2015-2022 年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收付情況

隨著俄烏沖突的爆發,美英歐加等經濟體在禁止俄羅斯主要金融機構使用SWIFT 系統方面達成一致,這也給我國加快建設CIPS 帶來警示。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2015 年至2022 年期間,CIPS系統累計處理人民幣支付業務從8.67 萬筆增長至440.04 萬筆,金額從0.48 萬億元增長至90.7 萬億元。2022 年較上一年總業務量與金額同比分別增長31.69%和13.94%,業務量穩步增長。截至2022 年10 月末,CIPS 系統共有參與者1 353 家,其中直接參與者77 家,間接參與者1 276 家,覆蓋全球107 個國家和地區,CIPS 使用率及覆蓋率正持續提升。其中直接參與者可以通過CIPS 辦理人民幣清算,而間接參與者經由CIPS 清算的交易全部需要通過SWIFT系統。所以我國在跨境支付結算方面不能完全脫離SWIFT 通信系統,CIPS 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三、中國金融市場全面開放下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

(一)促進人民幣資金跨境流動便利

金融市場全面開放以后,將極大地增加外商在華投資的便利性。根據凱恩斯投資乘數理論,某一行業的一項投資,不但可以提高該行業的收益,并將對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產生連鎖反應,由此提高了對其他行業的投入和收益,最終實現國民收入的倍增,同時人民幣的流動性也大大增加。

首先,全面開放金融市場促進人民幣金融資產的跨境流動便利,可以推進更高水平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我國金融市場開放持續推進,帶來人民幣資產對全球投資者保持較高的吸引力,可以增強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其次,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是促進其跨境流動便利??缇沉鲃釉鰪姷娜嗣駧沤鹑谫Y產便于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投資,豐富可投資的資產種類,便利境外投資者特別是央行類機構更多配置人民幣資產。再次,促進人民幣金融資產的跨境流動便利,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市場基礎。發達的金融市場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必要的環境和平臺。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必然要在發達的金融市場上行使其交換及支付的職能,若缺少完善的金融市場,人民幣國際化將缺少推進的基礎。最后,促進人民幣金融資產的跨境流動便利,是人民幣發揮國際貨幣職能的良好契機。金融市場規模的擴大、效率的提高,將使更多人民幣結算和融資通過金融市場進行,從而提升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

(二)倒逼金融基礎設施發展

一方面,金融市場全面開放將促使以CIPS 為代表的人民幣業務相關金融基礎設施進一步發展。首先,金融市場開放使人民幣相關業務量急劇上升,如果相關金融基礎設施不能協同發展將造成人民幣業務受阻,阻礙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其次,在某些金融業務上,中國給予外資全面國民待遇,這就意味著中國的金融機構不再只是同國內競爭,還需要面對一眾有實力的國外金融機構。所以中國相關金融基礎設施只有靠自身不斷發展,才能避免被淘汰。最后,外資帶來較為先進的金融管理技術與經驗,可以通過技術外溢效應被中國相關金融機構有效習得,提高在金融業務上的競爭力。

另一方面,金融市場全面開放將促使以數字人民幣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建設發展。首先,金融市場開放可以增加區塊鏈在其領域的發展和應用,數字貨幣、區塊鏈技術與支付,與金融有天然的契合性。這將極有利于跨境結算的效率提高和安全性保障,從而更好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其次,金融市場開放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為了提高人民幣運用效率,中國會將一部分的市場重心轉移到發展數字人民幣上。且央行數字貨幣有央行背書,幣值穩定;不依賴銀行賬戶,十分方便。最后,金融市場開放有助于數字人民幣在世界范圍內推廣,中國數字人民幣走出去的速度會更快。如中伊兩國石油貿易用人民幣和數字人民幣結算,新誕生石油人民幣體系,可以為產油國進行石油交易時再提供一個石油貨幣的選擇,從而為那些有繞開石油美元需求的投資者提供方便,讓更多國家接受石油人民幣體系。

(三)提高人民幣國際儲備地位

一方面,中國金融市場全面開放使全球其他國家的人民幣外匯儲備增加,從而提高人民幣國際儲備地位。從官方儲備來看,別國會根據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對外匯儲備資產進行風險管理,進一步優化國家外匯儲備資產的結構。金融市場開放有利于各國對于人民幣預期收益的增加,并且隨著各國持有人民幣的意愿增加,會對人民幣外匯儲備的增加起到正相關的作用。從私人儲備來看,金融市場開放不斷深化,人民幣資產對全球投資者保持較高的吸引力。截至2022 年末,境外主體持有境內人民幣資產余額為9.6 萬億元。這將有利于各投資主體增加人民幣的儲備,從而提高人民幣國際儲備地位。

另一方面,金融市場全面開放使人民幣在特別提款權(SDR)的比重增加,從而提高人民幣國際儲備地位。第一,在2015 年人民幣正式加入SDR,成為“籃子”里的第五種貨幣。而申請納入SDR 需要符合貨幣“自由使用”和貨幣在貿易中有較高權重兩個條件。我國為實現前者,不斷改革和開放金融市場達到IMF 審查的要求,IMF 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人民幣儲備規模達到3 223.8 億美元,占比2.88%,較2016 年第四季度剛加入SDR 時提高了1.81 個百分點。第二,中國國債三個月基準收益率納入特別提款權利率(SDRi)籃子,并且中國債券市場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產品較為豐富、收益相對較高、風險較低,目前境外央行是國內債券市場最重要的境外投資力量。通過金融市場開放,中國可以進一步擴大債券市場,促使SDRi 上升,從而提高人民幣國際地位。

四、中國金融市場全面開放下人民幣國際化的挑戰

(一)人民幣匯率波動性增大

金融市場全面開放會增加潛在的金融風險,導致人民幣匯率波動性增大。首先,金融市場開放后增加了資本流動,如果金融市場深度與廣度不足,可能影響一國金融的穩定,從而影響到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其次,金融市場開放需要面對國際游資的沖擊,需要做好游資沖擊后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準備。如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索羅斯抓住泰銖匯率波動做空了市場,導致泰國的經濟在而后二十年較難有起色。再次,金融市場的開放可能會使中國貨幣獨立性的政策進行沖擊。中國在三元悖論中選擇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的穩定性,若損害其一也會對匯率造成影響。最后,人民幣儲備貨幣地位提高,可能面臨特里芬兩難境地導致幣值不穩。

由于中國金融市場發展時間較短,因此,政府對金融機構和股市的監管仍存在著許多薄弱環節,金融市場發展水平不高,貨幣政策也缺乏公開性。目前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水平遠遠不具備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所應有的保值、增值和變現便利等內在要求。

(二)國際貨幣競爭更加激烈

金融市場全面開放之后,人民幣在國際貨幣的競爭上將更加激烈。第一,中國金融市場全面開放后,可能有更多的國家選擇直接跳過美元等強勢國際貨幣用本幣結算,這會引發美國的刻意打壓。如白宮發言人“皮埃爾”表示,這種行為是對美國公民權利的侵犯,因此,美國將會對那些拒絕在結算中使用美元的國家實施制裁。第二,金融市場開放一旦未達預期或出現恐慌,投資者持有人民幣的信心受到打擊,投資者可能會選擇美元、瑞士法郎、日元成為主要避險貨幣。如2008 年金融海嘯,2010 年歐洲債務危機、美國債務上限危機,2015 年8 月人民幣貶值等,上述避險貨幣的匯率強勢拉升,充分發揮避險屬性。第三,金融市場的開放有利于數字貨幣的進入,不單單是傳統紙質貨幣,越來越多國家在開發數字貨幣,未來在國際貨幣中的競爭勢必加劇。如歐盟推出數字鏈,加快數字歐元建設,旨在未來五年內提升歐元國際化程度。加之目前外匯市場并未完全開放,人民幣不能完全自由兌換,進而造成人民幣在國際貨幣的競爭上更加激烈。

貨幣競爭不可避免,在美元、歐元地位進一步加強的時代,人民幣如何能占據一席之地變得尤為困難,“去美元化”的實現更加依靠人民幣投入競爭中。在全面開放金融市場的背景下,需要投入更多的要素與頭部貨幣進行競爭,從而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三)金融監管難度增加

金融市場開放水平要與監管能力相適應,全面放開金融市場易造成監管難度增加。第一,中國金融市場是被迫提前放開,并未完全做好準備,在金融體系方面可能存在一些漏洞,這會給金融監管增加一定的難度。而且,金融市場開放的初期,相關的法律亟待完善,或許不能限制某些非法投機活動。第二,外資帶來的某些復雜金融產品增加了消費者的識別難度,造成信息不對稱。雖然看起來似乎無明顯違法違規且風險防控適當,但是這類產品存在諸多隱患,最終也會增加監管的難度和不確定性。第三,在數字經濟時代易產生新的金融風險?,F以區塊鏈貨幣的監管為例,其監管難度主要來源于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由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要求公開個人信息,意味著不需要實名認證,給違法犯罪者有了可乘之機,危害金融體系的穩定,造成監管困難。另一方面,高效率增加風險傳播速度以及沒有統一的監管體系和標準,金融監管難以發揮其作用。

五、中國金融市場全面開放下人民幣國際化的對策與建議

(一)學習借鑒世界主要貨幣國際化的經驗

中國應學習世界主要國際化貨幣國家,從美元、歐元、日元的國際化歷程汲取經驗。美元成功的經驗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啟示在于,人民幣國際化正處于“物質擴張”階段,技術水平和金融實力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大阻力。中國目前應該以鞏固“物質擴張”基礎為首要目標,避免對美元霸權的正面挑戰,為提高科技與金融競爭力創造有利的國際政治環境,從而為人民幣國際化實現彎道超越奠定基礎。歐元國際化的經驗為人民幣提供了一種依靠區域貨幣合作走向國際貨幣體系的有益的范式參考。為此,中國應充分利用當前東亞許多國家和地區主動謀求區域貨幣合作的契機,積極參與和推動東亞貨幣合作進程。我國應倡導“東亞共識”,加強與日本在該領域的合作,致力于其制度化體系的建設。以此為人民而開辟出一條依靠區域化走向國際化的有效路徑。日元成功的經驗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啟示在于,應把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作為優先目標,再考慮擴大人民幣在國際交易中的運用;應建設國內高度發達的金融市場,使之成為擴大人民幣國際交易的基礎條件之一;應保持人民幣價值穩定和匯率穩定,使之成為國際投資者偏好的國際資產。

(二)提升經濟實力促進合作

國家間的合作能否促成,是否愿意用人民幣進行結算,最終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這個國家綜合經濟實力。首先,著名經濟學家羅伯特·蒙代爾說,關鍵貨幣來自最強大的經濟實力,有其歷史傳統這一事實。我國需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加速金融體系改革,健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等,讓人民幣逐漸走向世界。并且一國貨幣對世界經濟活動的參與度高低及其自身穩定與否決定著它能否被國際社會普遍接受。作為一種國際貨幣,它的幣值一定是比較穩定的,唯有發行國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經濟狀況平穩,才有幣值穩定的依據。這樣可以加強國外對人民幣的持有能力,對國際貨幣充滿信心。其次,中國人民銀行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各國央行的國際合作。相互擴大本幣互換規模,必要時提供一定的援助貸款,構建在貨幣領域良好的雙邊和多邊關系。同時加強與各國政府合作。例如,2023 年3 月30 日,巴西宣布不再使用美元作為中間貨幣,直接以本幣而非美元進行雙邊貿易交易。再次,在人民幣國際化的瓶頸期需要借助一定的政治手段,在國際上積極尋求合作。如美元在20 世紀70 年代推進貨幣國際化的關鍵時期,以政治談判的手段向沙特施壓,通過“石油美元”協議,進而確立了美元的國際地位。最后,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趨勢初顯。這背后實質上是中西方的利益訴求、文化根源和價值觀念的不同。中國應繼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現出良好的大國形象。

(三)完善金融市場體系

中國金融市場全面開放會帶來一系列的金融風險,為了更好地支持人民幣國際化,我國需要不斷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第一,健全相關法律措施。要強化人民幣國際流通監管等功能,需要政府出臺一套有效的法案與措施,借此加強人民幣與全球資本流動接軌,加強大型金融機構監管體系建設,必須建立全球真正統一授信制度。第二,構建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體系。政府需要積極排除金融隱患,加強金融監管,避免資本過度流動給外匯市場帶來影響與擾動。同時,為推動金融市場監管體制改革,應加強政府的監管創新,合理配置監管資源,進一步改革其分業監管的傳統模式,賦予有關部門必要的統籌協調手段,加強對短期投機性資本的風險防范。第三,結合實際情況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歷程是個漫長而又動態發展過程,不能畢其功于一役,要從中國的現狀出發,與世界經濟整體環境相結合,積極采取措施,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等。同時,資本的跨國流動會增強各國的利率聯動性,波動的傳導效應會增大,匯率風險難以避免。因而,推進匯率制度改革是深化金融開放的前提條件,只有進一步完善外匯管理機制,才能更有效地穩定匯率、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在此過程當中,還應該清醒地看到,人民幣國際化有可能存在著種種風險,早做準備、防范風險,讓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健康發展,最終對世界經濟良好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猜你喜歡
金融市場國際化貨幣
金融市場:寒意蔓延【精讀】
聚焦港口國際化
假如金融市場崩潰,會發生什么? 精讀
一國貨幣上的面孔能告訴我們什么?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古代的貨幣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古代的貨幣
直銷企業國際化并不難
Copula模型選擇及在金融市場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