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類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路徑探究與實踐
——以“貨幣銀行學”課程為例

2024-01-26 05:39肖珣姚麗玫焦可君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育人思政金融

肖珣,姚麗玫,焦可君

(1.九江職業技術學院,江西九江 332005;2.九江開放大學,江西九江 332000)

自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以來,全國各高校都開展了不同形式的課程思政建設。2020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了課程思政的建設要求和實施路徑,開啟了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新格局。近年來,關于課程思政的相關研究逐漸深入,從初始圍繞課程思政背景、基本內涵,逐步拓展到具體專業課程思政元素挖掘、教學設計與實施、育人成效評價,再到教師課程思政教學勝任力等方面,實現了理論研究向實踐落地的飛躍〔2〕。不少職業教育專業課程陸續獲評國家級、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涌現了一批職業教育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但由于不同專業、不同課程之間的差異性,課程思政教學實踐在方法和手段上尚未形成范式,直接影響了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的深入推進和輻射效應。同一專業的不同課程之間具有相似性、邏輯性和銜接性,通過提煉范式,更有利于將前一階段課程思政的經驗與成果有效運用于下一階段課程思政教育實踐中,進而擴大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輻射效應〔3〕。本文以“貨幣銀行學”課程思政建設改革為例,以期為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優質資源更大范圍共建共享,營造課程思政建設的良好氛圍,潛移默化地傳遞積極的價值取向。

一、“貨幣銀行學”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貨幣銀行學”課程是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外延寬泛,內涵豐富,作為引導學生進入金融學殿堂的入門課,為其它專業課學習搭建了理論框架,對于培養學生的金融思維、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至關重要。通過“貨幣銀行學”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輻射其它專業課程,構建“大金融”型課程思政建設體系,有助于實現優質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共建共享,潛移默化地傳遞積極價值取向,拓寬課程外延,豐富專業內涵,增強教學趣味性,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切實擔負起金融報國、金融為民的使命與責任。

二、“貨幣銀行學”課程思政總體設計

圖1 “貨幣銀行學”課程思政“四個三”模式

為適應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的要求,“貨幣銀行學”課程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組建由專業課教師為主,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為輔的課程思政“混編式”師資團隊,以獨具特色的“中國金融故事”為切入點建構課程思政教學主線,構建“思政三層次、育人三課堂、課堂三步走、考核三全式”的“四個三”模式(見圖1),即通過提煉故事中蘊含的“四個自信”、家國情懷、國際視野、法治意識、改革創新、風險意識、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等思政元素,構建宏觀政治認同、中觀職業素養、微觀道德修養三層次的課程思政元素體系。在具體教學實施過程中,以第一課堂專業知識教學為核心、第二課堂思辨培養與學科文化浸潤與第三課堂社會實踐為外延拓展,建立“三課堂”的協同聯動機制,形成“理論學習-能力訓練-社會實踐-指導理論”的學生綜合能力成長體系。課堂中采用“三步教學法”,充分整合各類信息資源進行案例導入、課堂解惑、故事升華,適時融入“中國案例”,分析“中國模式”,總結“中國經驗”,并開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考核,真正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有機統一。

三、“貨幣銀行學”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一)以學生為中心,確立育人目標

課程教學團隊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基于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立足學科定位,從實現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目標出發,確立課程思政育人目標?!柏泿陪y行學”課程圍繞國家金融強國戰略,通過對用人企業、其它高職院校、畢業生及在校學生等進行廣泛調研論證,結合中華千年貨幣文化、新中國金融改革創新歷程、學科專業使命、學科發展趨勢等特點,確定以“堅定理想信念,提升職業能力,強化使命擔當,踐行金融報國”為本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財富觀;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中國金融文化、中國金融改革發展歷程與金融領域的國家戰略、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強化學生的誠信教育和風險意識;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踐、關注現實金融問題,培育學生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職業素養,激發學生勇于擔當,主動作為,逐夢芳華,立金融報國之志,圓金融強國之夢,真正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有機統一。

(二)剖析教學內容,深掘思政元素

課程團隊通過課堂觀察、問卷調查、育人經驗等方式了解新時代下金融專業學生的個性特點、價值需求與認知規律,結合課程知識體系將本課程教學內容劃分為貨幣與貨幣制度、信用與利息、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宏觀管理、國際金融六個模塊,以每個模塊的知識內容為中心,以中國金融實踐為線索,收集整理與之相關的“中國金融故事”,通過提煉這些獨具特色的中國金融故事所蘊含的各種思政元素,從而構建宏觀政治認同、中觀職業素養、微觀道德修養三層次的課程思政體系。為了使中國金融故事與教學知識點的無縫銜接,團隊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一體化設計(見表1)。

表1 “貨幣銀行學”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設計表

(三)收集思政素材,建立教學資源庫

課程團隊以“中國金融故事”為思政素材主線,共整理了100多個中國改革實踐中持續積累的金融故事,有紅色銀行、中國貨幣文化、亞投行、利率市場化改革、人民幣國際化、中國金融人物故事等,收集視頻、動畫、文檔等資源,建成了能彰顯中國特色的課程思政素材資源庫,闡釋金融學的基本原理、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也為詮釋中國金融的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提供思政素材。例如,整理中國貝幣、銅錢、黃金、白銀、紙幣、數字人民幣的故事,從物質、制度、思想三個層面,講解貨幣材質類型的變化,造型形制的文化內涵,引導學生感受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文化,領略到歷代貨幣文化的魅力,感悟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變遷;講述國王下棋的故事來詮釋復利的威力;解讀習近平總書記誠信觀來詮釋信用的重要性;真實講述革命根據地(解放區)時期紅色銀行、紅色貨幣、紅色股票的歷史,重溫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如何運用金融智慧守護黨的“錢袋子”的系列紅色金融故事。通過鮮為人知的故事讓學生回望激蕩人心的革命年代,感受烈火淬金的革命精神,傳承紅色文化基因的同時,堅定道路自信,提升政治認同;通過中國銀行業、保險業真實抗疫故事來詮釋金融機構的普惠為民、責任擔當;介紹新中國最早上市的“飛樂音響”股票故事來詮釋中國資本市場的蹣跚起步;梳理中國數字人民幣、利率市場化、“雙支柱”宏觀調控、成功治理通貨膨脹的故事來詮釋中國金融改革與創新的成就;選取人民幣國際化故事來闡述人民幣世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

(四)“三課堂”聯動育人,助力學生綜合成長

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整合“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線上、線下”各種教學資源,建立了“三課堂”聯動機制,形成“理論學習-能力訓練-社會實踐-指導理論”的學生綜合能力成長體系。

第一課堂以專業知識教學為核心,側重知識與能力的培養。一是充分利用在智慧樹平臺上自建的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金融學基礎”和課程思政資源庫助力思政教育,搭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平臺,豐富課堂內容,調動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課前通過布置任務、推送微課視頻等,引導學生預習,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維度。二是推介主流財經新聞媒體,引導學生關注最新的中國金融政策或熱點事件,學會用金融原理解釋分析現象,透過現象看本質。課中采用“三步教學法”,即案例導入、課堂解惑、故事升華。用最新的金融時事熱點案例導入主題,培養學生的財經新聞“嗅覺”和金融思維方式。三是通過頭腦風暴、投票、問卷、游戲等方式翻轉課堂,邀請企業導師進課堂答疑解惑,闡述金融實踐背后的理論知識,提升分析金融問題的能力。四是講述獨具特色的中國金融故事,結合思政內涵,引導學生探究金融故事背后的價值觀和職業素養,潤物無聲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五是通過作業、測驗、實踐活動等形式檢驗課堂育人成效。

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平臺拓展思政與強化思政的作用,多維度地開發課程思政教育空間。一是側重于思辨能力培養與學科文化浸潤,開展財經文化大講堂,介紹中國從貝幣到紙幣的形態演變及其文化內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引導學生傳承歷史文化,感知誠信文化、風險文化、創新文化等金融文化的精髓,堅定文化自信。二是邀請校內外專家開展了反詐騙專題講座,增強學生風險意識,提升識騙、防騙能力。三是開展誠信教育主題班會,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人格品質和職業道德。四是組織點鈔、銀行柜臺業務辦理等技能大賽,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第三課堂社會實踐側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愛國情懷和團隊合作精神。一是師生共同編制《新型網絡金融詐騙案例》,并深入社區、鄉村進行宣傳。二是組織學生前往烈士陵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緬懷革命先輩,領悟革命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學生的四個自信。三是組建“青雅金融保險支農幫扶隊”開展社會實踐調研活動,反詐知識、理財知識宣傳,宣講紅色金融故事,引導學生參與社會、理解社會、服務社會,并在實踐中懂勞動、會勞動、愛勞動。四是組織前往合作金融機構實習,提升崗位技能水平。通過“三課堂”聯動,學生在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親身體驗,使良好的品德不斷地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素質,形成“理論學習-能力訓練-社會實踐-指導理論”的綜合能力成長體系。

圖2 “貨幣銀行學”課程思政“三全”考核體系

(五)多元多維考核,評價育人成效

專業教師、企業導師、輔導員、班主任等多元主體從不同視角,采用比較法、訪談法、問卷調查、量規數據分析等方式進行育人成效考核與評價。同時,不同主體結合“三課堂”活動來設置考核主體、考核項目、考核內容、具體考核點及其占比(見圖2),通過定性定量相結合、課內課外相結合、書面口頭相結合、過程結果相結合的方式考查課程目標達成度,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考核體系,準確、真實、客觀、全面反映課程思政示范課的實施效果,并以此來不斷持續優化改進,形成課程思政示范課長效育人機制。

四、反思與改進

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4〕,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需要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方法、課程考核等全過程之中。當前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面臨的最大難題則是準確、客觀評價課程思政育人效果,盡管在“貨幣銀行學”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中初步探索實施了“三全”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評價學生思想行為與專業知識技能的協同,但課程思政考核評價仍然缺乏科學標準。與專業課程知識技能掌握和運用的考核相比,課程思政育人效果評價更應側重于考查學生是否能將正確的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而達到“知行合一”。今后課程教學團隊應以課程思政效果評價為重點,構建成果導向的評價指標體系,不斷調整優化教學策略,真正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同頻共振,充分發揮“貨幣銀行學”課程對其他金融類課程思政教學的輻射效應,促進金融類課程思政持續推進與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育人思政金融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P2P金融解讀
金融扶貧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