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口經濟是新時代港口城市的重要增長極

2024-01-27 13:41楊文武
現代商貿工業 2024年3期
關鍵詞:港口城市增長極新時代

楊文武

摘?要:“十四五”時期開始,我國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在新發展階段,土地資源、生態環境資源、綜合交通運輸能力等對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等的約束力將日益突出,港口城市實施港口與產業融合發展戰略、發展港口經濟、優化產業布局勢在必行。港口經濟以其獨特的區位條件和運輸優勢,將成為推動港口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本文簡述了港口經濟的基本特征,初步分析了新發展階段港口城市發展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問題,提出港口經濟將成為新時代港口城市的重要增長極、成為帶動城市經濟持續發展的主動力,希望為港口城市新階段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提供借鑒。

關鍵詞:港口經濟;新時代;港口城市;增長極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3.001

“十四五”時期開始,我國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發展格局,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要求。在新發展階段,土地資源、生態環境資源、綜合交通運輸能力等對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等的約束力將日益突出,優化產業布局、轉變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勢在必行,港口經濟以其獨特的區位條件和運輸優勢,將成為推動港口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1?港口經濟基本特征

港口經濟是指以港口資源及臨港區域為中心,以港口為依托的臨港工業、商貿服務、物流運輸等多種業態融合發展的一種區域經濟。港口經濟呈現以下基本特征。

1.1?港口經濟是以港口資源利用為核心的產業經濟

港口經濟是以港口為核心的一種區域經濟,首先,港口開發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港口的裝卸、倉儲、轉運等相關企業發展需要人力資源支撐,港口企業群體能夠為臨港工業發展提供便利的運輸條件,降低臨港工業企業原材料及產成品的運輸費用,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向港口周邊區域積聚,形成經濟區域;其次,臨港產業發展及其規模擴大能夠為港口發展提供充足的貨源保障,推動著港口吞吐量的增長和服務功能的拓展,促進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綜合通過能力、完善以港口為樞紐的便捷的集疏運網絡,產生強大的外部經濟性,帶動城市經濟發展。

1.2?港口經濟呈現集聚性產業形態

港口是港口城市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是水路與陸路兩種運輸方式的轉換樞紐,是腹地企業生產原材料、產成品和外貿進出口貨物的集散場所,能夠為腹地生產企業提供裝卸、倉儲、貨運代理、運輸、分裝等業務。港口有利于充分利用水運的運力大、能耗低等優勢,可有效降低生產企業的物流成本,從而吸引運輸量規模較大、有重大件運輸需求的重化工業、制造業以及倉儲業、物流業、保險服務業等依托港口布局,形成港口產業集群,各臨港企業間可實現分工、協作、競爭以及共享各類公共資源,以期獲取更大經濟利益。臨港產業集群發展,將促進臨港區域產業鏈的完善與發展,形成規模效益,進而帶動城市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

1.3?港口經濟是開放型經濟

港口作為水運和陸運兩種運輸方式轉換的重要節點,是聯結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樞紐,是加強國內地區間經濟聯系、國內經濟與國際經濟聯系的重要平臺。港口為臨港生產企業生產所需原材料以及產品、技術等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提供了便利條件,可實現物流過程無縫銜接,最大限度地節約物流成本,促進臨港生產企業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的合作與分工,增強臨港生產企業國際競爭力,推動港口城市擴大對外開放水平和區域經濟繁榮與發展。

2?港口城市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

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港口城市需要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局面,將面臨土地資源供給趨緊、生態環境資源承載力超負荷、綜合物流成本逐步攀升等一系列問題的挑戰。

2.1?土地資源供給趨緊

土地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各項事業的主要源泉。一個城市的土地資源需要滿足住宅、交通基礎設施、商業服務設施、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其他城鎮設施等多方面建設需求,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快速發展,各港口城市可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凸顯。依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資料,全國城市建成區面積由1990年的1.25萬平方公里增長至2021年的6.24萬平方公里;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由2017年的209.91萬公頃增長至2021年的249.25萬公頃。2022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面積76.6萬公頃,其中工礦倉儲用地供應面積19.8萬公頃。2022年1月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2022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發展要求。未來各城市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增進民生福祉等還將占用一定數量的土地資源,土地資源對港口城市發展的約束力進一步趨緊,需要引導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化利用,優化土地利用空間布局,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

2.2?生態環境資源承載力超負荷

生態環境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基礎條件,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粗放式發展,消耗了大量的生態環境資源,生態環境變得十分脆弱,酸雨現象時有發生,河道水質趨于惡化,生態環境資源對港口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約束力日益增強。當前,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聯合國列出的13個嚴重貧水國家之一。2023年5月29日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公告,2022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PM2.5平均濃度分別超標25.7%、31.4%,區域性重污染天氣過程時有發生;部分區域汛期污染問題突出,降雨時氨氮、總磷等主要污染物濃度達到劣V類;局部地區生態破壞問題依然突出,生物多樣性呈現下降總趨勢。2022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港口城市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需要嚴格執行“三區三線”政策,加強生態環境的修復與保護,鞏固退耕還林還草、退田還湖還濕地成果,改變生態環境資源承載力超負荷狀態。

2.3?綜合物流成本逐步攀升

企業生產各環節都需要物流作支撐,控制物流成本是提高生產企業利潤的重要環節之一。近年來,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加,至2023年6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4.26億輛,其中重慶、上海等城市超過500萬輛,蘇州、武漢等城市超過400萬輛;同時城市經濟發展、國內外貿易規模擴大、電商物流發展等,將帶來運輸需求總規模的增長,城市交通基礎設施能力不足問題不斷凸顯,道路堵塞時長不斷增加,延長了運輸貨物的在途時間,占用了企業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抬高了生產企業的綜合物流成本。未來港口城市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等,需要有效緩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綜合物流成本逐步攀升的因素制約。

總之,未來港口城市無論是發展經濟、增加就業,還是建設宜居城市,都需要克服土地資源供給趨緊、生態環境資源承載力超負荷、物流成本逐步攀升等問題的制約,港口經濟將成為新時代港口城市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增強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3?港口經濟將成為新時代港口城市的重要增長極

我國進入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條件深刻變化,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既要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發展綜合交通體系,又要深入貫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要求,不能突破18億畝耕地紅線,因此,城市經濟發展必然選擇調整盤活土地存量資源、改變“小集中、大分散”的產業空間格局,推動制造業、商貿物流業和區域服務業等規?;?、集群化發展。港口是水陸聯運的樞紐,有著較為完備的供水、供電、排污、綠化、集疏運交通等配套基礎設施,具備吸引企業集聚、實現規模經濟的基本條件,因此,港口將成為各港口城市發展集約化規?;洕氖紫葏^域,港口經濟將成為港口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3.1?港口經濟是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

港口是所在城市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也是所在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港口的碼頭、集疏運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經營活動,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技術和資本支撐,成為人員流、資金流、技術流、物流等生產要素集中區,能夠為所在城市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創造就業崗位、創造國內生產總值和上繳稅款,直接帶動城市經濟發展。

3.2?港口經濟成為城市規模經濟效益的核心

港口區域具備有效吸引集聚國內外資金、技術、人才和信息等生產要素的有利條件,具備形成臨港制造業、臨港物流業、臨港服務業等產業集聚區的基礎條件,具備在有限空間區域內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規模經濟、產生巨大效益的區位優勢條件。港口以其業務的專門化和關聯性帶動著臨港產業和區域發展,在臨港區域發展產業,可有效降低生產企業的生產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產業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產業臨港集聚將形成規模經濟效益,帶動城市繁榮與發展。

3.3?港口經濟優化城市產業經濟空間布局

港口城市依托港口發展產業經濟,能夠把分散的產業園整合成為規?;呐R港產業集聚區,推動城市產業經濟布局由空間碎片化向規?;夯修D化,實現產業經濟空間集聚,提高單位土地資源經濟效益,轉化部分存量土地資源功能,優化港口城市的居住與產業功能區布局,城市居住區與產業區既相對獨立、又有機結合,促進產業集聚區與城市居住區融合發展,推動城市空間結構優化、提升城市品質,進而克服土地資源不足對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發展格局。

3.4?港口經濟成為城市經濟發展主動力

港口經濟具有開放型經濟屬性,能夠實現最優資源配置和最高經濟效率,能夠加強國內經濟與國際市場有機聯系,能夠成為吸引國內、外投資的高地,發展成為港口城市未來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成為配置資源、優化城市產業布局、調整城市產業結構的主導力量。港口經濟有利于城市的資金、技術、人力資源的集聚,促進區域經濟產業升級,成為有效帶動城市經濟發展的主動力。

4?結語

港口經濟是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帶動港口城市經濟發展的主動力。隨著國家強化資源環境底線約束,各港口城市增加新的工業用地和城市建設用地變得較為困難,為此,港口城市將通過調整分散的、利用率較低的工業用地功能來滿足城市建設需要,同時集中力量發展港口及臨港區域的工業、商業、貿易服務業等臨港產業,形成港口運輸和產業集群融合發展新格局,實現產業經濟集聚和外部經濟效益。未來,港口及其鄰近區域將成為港口城市經濟活動最活躍地區,從而帶動港口城市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洪波等著.港口與產業互動關系實證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1).

[2]施祖麟著.區域經濟發展:理論與實證[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8).

[3]陳文玲,曾少軍等著.循環經濟發展研究——以廣西為例[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11).

[4]馬洪.發揮港口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的作用[J].港口經濟,2004,(1).

猜你喜歡
港口城市增長極新時代
打造『農業硅谷』和區域經濟增長極的創新實踐
把省會城市群打造成強增長極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南部丘陵地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不要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