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績效管理生成性課程資源建設路徑分析

2024-01-27 22:03劉燕君
現代商貿工業 2024年2期
關鍵詞:線上教學績效管理混合式教學

劉燕君

摘?要: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線上加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未來將成為主流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如何開發和利用學習資源成為重要研究主題。鑒于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互補性,本文從課程資源角度,結合績效管理課程活動,來探究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生成性課程資源如何動態生成。本文對生成性課程資源的內涵、特征和意義,混合式教學對學習方式的改變進行梳理后,具體闡述了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績效管理課程生成性資源的建設路徑。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線上教學;生成性課程資源;績效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2.062

0?引言

近20年來,我國高校逐步開始進行線上教學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如2013年開啟慕課,2014年翻轉課堂等方式開始推廣。2016年,教育部下發的《教育部關于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知道意見》文件中提出“推動校際校內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的要求,但一線教師普遍缺乏線上教學的經驗,對線上教學的方式方法也不太了解,線上教學較大程度上停留在學術研究層面,仍有諸多教學實操問題亟待探討。隨著我國數字化轉型進程的加快,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教育變得更加靈活和個性化,教育者開始思考應如何利用數字化技術開展教學創新活動,如何發揮“線上”加“線下”混合式教學活動的積極效應。

混合式教學能夠把網絡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將成為未來高校課程實施的一種主流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對多種學習理論和教學方法進行融合,能較大程度上幫助學習者利用好線上教學視頻和傳統課堂教學內容等,有助于改善傳統教學過程中因過分使用教授導致的問題,尤其適用于強調實踐導向的商科課程。在績效管理課程教學實踐中發現,雖然網絡課程資源豐富,但對相關資源篩選力度不夠,課程資源也不具有針對性?,F代信息技術的引入促進商業競爭的加劇,企業商業模式和用工模式等發生巨大轉變,績效管理作為一門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核心課程應與組織實踐和變革緊密結合,教師應及時向學生展示最為前沿的管理舉措,而傳統教學模式和課程資源等較難給予支撐,對學生學習的時效性有所影響。因此,探究在混合教學模式下結合績效管理課程教師和學生活動建設動態課程資源變得尤為重要。

課程資源作為課程的來源,對課程活動的整個歷程有重要影響。根據在教學過程中的出現狀態,課程資源可被劃分為預設性課程資源和生成性課程資源。預設性課程資源大多從教的角度出發,依照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對學習資源進行結構化預設,忽視了學習者動態學習過程的影響,而通過混合式教學能夠建立一種更為開放的課程形態,教師允許學習者對已有的預設資源進行修正和補充,彌補預設性課程資源的不足。學習者通過教學活動與資源交互、與同伴協作,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加深,能促進生成性課程資源的建設。因此,本文將首先闡述生成性課程資源的內涵、特征和意義,其次介紹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發展和在該模式下學生的學習過程,最后講述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績效管理生成性課程資源的建設路徑。

1?生成性課程資源的內涵、特征和意義

1.1?生成性課程資源的內涵和特征

葉瀾首次明確提出“生成性資源”概念,具體指“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積極性、注意力、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合作能力與質量、發表的意見、建議、觀點、提問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從課程來源來看,生成性課程資源是相對于預設性課程資源而言,通?!邦A設”是“生成”的前提,而“生成”更能夠滿足課程需要;從課程產生機制來講,在課程活動中,教師、學生、學習材料和周邊環境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課程資源在這些動態變化中生成;從形態上來看,生成性課程資源不像傳統課程資源以單分子元素呈現,而是在各種因素交融的關系中,通常會以新情況或新事件的形式表現。

安國琴基于學界達成的共識,將生成性課程資源界定為“在課程實現中,生命主體之間、生命主體與非生命主體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動態生成的,服務于課程的場域,表現為偶發事件、思維的碰撞、情景的交融、共鳴的氛圍等”。生成性課程資源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1)動態性,生成性課程資源存在于教學活動中,是教師與學習者對某一問題或材料相互交流、積極思考和深入討論后產生的結果,是教育主體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后建構的產物;(2)主體依附性,教育活動的主體作為生成性課程資源的建構者,他們的能動性、認知、觀念和思維等可為課程資源的生成提供條件,而且課程參與者也會賦予生成性課程資源存在的意義;(3)即效性,教師積極引導學習者投入教學活動中,啟發學習者的思維,不斷優化課堂或教學活動,采取恰如其分的“即時行動”,這將有助于生成性課程資源的形成,促使教學效果的提升。

1.2?生成性課程資源建設的意義

1.2.1?有利于促進學生知識建構能力的提升

近年來,“體驗式學習模式”“生成性學習模式”和“合作式學習模式”等已成為開發生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學習模式,對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有重要影響。在這些新型學習模式下,學習者不再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對學到的知識進行建構。生成性課程資源的建設過程有助于學生解決新問題,將獲得的新知識或新理解整合到其已有的認知圖式,促進學生知識建構能力的提升。此外,在生成性教學情境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認可,進而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有所提高。

1.2.2?有利于促進教師教學方式的改革

生成性課程資源的建設對教師的理論知識、教學技能和專業素養等有更高要求,這不僅給教師創造機遇還給他們帶來挑戰。從教學目標來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以生成目標為主,以預設目標為輔,立足于學習者生命發展,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從教學過程來看,生成性課程資源產生于教育主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教師需要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規劃和精心安排,全身心投入課程教學中,創設出有利于資源生成的教學情境;從教學評價來看,教師對學習者的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應對目標偏離的學生進行及時糾正,引導他們有針對性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生成有意義的課程資源,促使教學結果變得多元化。

1.2.3?有利于提升課程資源的品質

隨著教學活動開放性的增加,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強調教育主體的參與性。生成性課程資源不再是以往用于課程開發和實施的靜態的、客觀性素材,而是在課程活動中動態生成,作為一種教育主體參與建設的資源,是通過教師、學習者和材料等相互作用生成的有價值的新型課程資源。而且,生成性課程資源與預設性課程資源并不是對立關系,而是辯證統一,即科學的預設是課程資源生成的前提,生成也可以更好地幫助教師和學生學習預設性課程資源。因此,生成性課程資源并不是要取代傳統的預設性課程資源,而是與課程實踐活動形成更好的契合,最終提升課程資源的品質。

2?混合式教學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課程學習形式發生變化,教師逐漸掌握并能夠熟練使用線上教學工具,對在線教學的態度和認識也有所改變,同意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線教學的特有價值得到大部分高校教師的認可,預示著混合式教學成為未來主流的教學模式。從教學方式組合來看,混合式教學指線上和線下教學模式的結合,或傳統學習與網絡在線學習的結合。但也有學者認為混合式教學不僅僅是“線上”和“線下”兩種教學方式的簡單結合,而是包含教學空間、時間、方式和評價四個方面的混合,即混合式教學是一種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整個教學流程進行混合的教學模式。盡管在線教學對學習效果、進度和師生共情等有不利影響,數字鴻溝以及網絡安全等問題也不可避免,但我們仍然不能忽視線上教學的優勢,然而在數字化時代更應認識到開展在線教學活動的必要性以及加快線上和線下混合式教學發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數字化教育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信息化和智能化設施、教學方式、教學流程、教學內容以及評價體系方面都應該有所完善。尤其是,混合式教學下學習內容不局限于教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興趣和以往的教學效果,將學生的學習內容從教材擴展到緊跟時事的內容,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旌鲜浇虒W打破了高校線下教學的條件限制,讓學生有更多自主選擇,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此外,在線上和線下教學融合的過程中,把教師單一講授的教學轉變為情境創設、“學生預習+教師引導”、合作學習以及多方面檢驗和反饋等包含多個環節的新型教學流程,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教師的課程安排更富有彈性,這也將進一步促進更多課程資源的生成。

3?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生成性課程資源的建設路徑

本文結合績效管理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活動,提出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生成性課程資源的建設路徑,如圖1所示。在課程開始前,除師生都有的教材外,教師通常會給學生提供一些預設資源,如課程教學大綱、學習知識點和探究任務單等。在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課程資源的生成和應用過程主要包括5個階段:彈性預設,生成目標;課堂講授,自主學習;協作任務,生成資源;展示交流,共享資源;評價反思,更新優化。在每一階段,教師和學生都有相應的課程活動,依托于這些活動課程資源得以生成。

3.1?彈性預設,目標生成

在課程前,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和規劃預先確定教學目標,即對學習者學習后獲得的知識和技能進行預設,但由于學生的表現與教學目標不可能完全對應,教師在確定初始教學目標時應彈性預設,以建立具有開放性的教學目標為主。在后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以預設教學目標為導向,發布相對應的學習資源,主要以中國大學慕課(MOOC)資源為主,篩選出MOOC視頻的知識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使學生理解課程要求、思考學習任務,進而生成適合學生的學習目標,這些學習目標將為他們指明方向,對整個課程起到督導和制約作用。此外,教師也應準備上課需要的課件、練習題和案例資料等并精心進行課堂設計,認真準備各項教學活動的安排。

3.2?課堂講授,自主學習

教師在線下課堂發布自主學習任務,闡明學習任務的具體要求,通過使用課件等多媒體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并有針對性地對課程重點、難點進行講解,比如對績效管理和績效考核,標準和指標等概念進行對比分析,對績效管理工具的發展背景、適用條件及優缺點等結合商業案例,讓學生對績效管理的實操有清晰的認識。教師還需要對學生課前提出的績效管理問題進行著重講解,為他們創設討論情境,引導他們將先前已積累的舊知識與課堂中學習到的新知識建立起聯系,并重新構建相關的知識體系。此外,教師利用?“云班課”平臺設置一些圍繞績效考核與績效管理的實操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并結合線下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進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解決方案,而且引導學生積極和同學交流,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的發散學習思維。

3.3?協作任務,生成資源

資源生成和知識建構的關鍵在于師生、生生之間的探究互動,個體與群體、環境互動后產生新的理解、觀點和問題解決方式等。學生采用線上協作的形式完成課后任務,可以避免教師因傳統課堂后時間安排較難在固定時間給小組布置任務的問題,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習者自我反思意識和批判性思維。協作過程中,小組內員工應分工明確,防止出現“搭便車”以及因分工不明確而導致學習不公的現象。在完成任務之前,每個學生應獨立思考,帶著自己的觀點或想法參與交流并可從同伴中獲得靈感,補充自己想法的不足,對小組任務達成共識,最終完成任務。在學生協作階段,教師應進行監督引導,發現學生思考方向有所偏離,要及時進行糾正和引導,而且教師也要給學習者不定期地提供反饋和評價,幫助他們完善自己已生成的學習資源。教師在這個階段需要注意學習者的知識掌握和任務完成情況,在后面的學習中能更有針對性地給學生提供講解。

3.4?展示交流,共享資源

在線下績效管理課堂上,教師安排各學習小組匯報和分享他們就某一企業績效管理問題的調研成果,每組學生展示后,教師應給予學生針對性評價并提供相應改進意見,促使學生進一步完善和思考,引導其將所學習的內容內化并用于指導解決績效管理實操問題,課堂上其他組學生也可對匯報內容提出質疑并展開合作探究。教師要注意自己的反饋和評價方式,不僅要對學生取得進展和調研發現給予積極肯定,還要留意學生對績效管理理論知識理解有誤之處。學生理解不清或錯誤很可能是一個較為關鍵的生成點,比如對績效管理工具平衡計分卡的理解和使用等,教師通過向學生反問或引導等引起學生反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課下搜索閱讀更多平衡計分卡相關的資料并理解相關的實操要點,為后續深入學習提供更多動態生成的績效管理課程資源。

3.5?評價反思,更新優化

隨著學生學習逐漸深入,動態生成的績效管理課程資源也需要更新迭代,對生成性課程資源不斷進行評價、篩選和優化,為在線課程學習資源提供質量保障。教師可通過線上評價的方式對學習者進行評定,從他們多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鼓勵學生不斷生成新的課程資源。學習者從日常交流協作的過程中對其同伴的學習情況有所了解,因此可對自己或其他組同學進行評價,有利于學生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完善自己。最后,資源的評價、優化貫穿于績效管理課程資源生成和應用的每個階段,鼓勵學生在資源評價和篩選方面發揮作用,不僅能更有針對性地開發和利用課程,還能讓課程資源變得更為有效。

經過以上課程資源生成和應用的5個階段后,生成的課程資源包括績效管理課程的學習目標清單、問題探究材料、教師生成優質資源、課堂展示匯報資料(PPT、視頻等)和師生反思建議材料等,這些生成性課程資源可轉換為下一輪的預設性課程資源,通過資源的生成和應用促使生成性課程資源的建設進行迭代循環,促進績效管理課程資源的不斷優化,進而幫助學生真正實現自主學習,建構出自己的知識體系,清晰認識績效管理工具的實操要點,也為學生職業學習奠定基礎。

4?結語

數字化發展促使“混合式教學”模式成為新趨勢,在這種新型教學模式下課程資源的動態生成尤為重要。本文基于績效管理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活動,提出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績效管理課程生成性資源的建設路徑,促使課程資源的不斷完善,這不僅可以提升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實操能力,還充分發揮線下加線上教學方式的協同效應,提升績效管理課程教學活動的質量,促進新商科背景下教師教學方式的改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EB/OL].(201607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607/t20160718_272133.html.

[2]賴楓鵬,李治平,孟雅,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高校教學中的發展探討[J].中國地質教育,2021,30(1):5659.

[3]余勝泉,萬海鵬,崔京菁,等.基于學習元平臺的生成性課程設計與實施[J].中國電化教育,2015,(6):716.

[4]葉瀾.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新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10):2430.

[5]安國琴.生成性課程資源的內涵、特點與價值[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3,(3):7477.

[6]鄭宏,謝作栩,王婧,等.后疫情時代高校教師在線教學態度的調查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38(7):5464.

[7]何克抗.從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4,(3):16.

[8]張錦,杜尚榮.混合式教學的內涵、價值訴求及實施路徑[J].教學與管理,2020,(9):1113.

[9]張倩,馬秀鵬.后疫情時期高?;旌鲜浇虒W模式的構建與建議[J].江蘇高教,2021,(2):9397.

猜你喜歡
線上教學績效管理混合式教學
線上教學發展狀況與虛擬社群維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內設計基礎課程混合式教學探討
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和實踐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研究
淺論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職思政課評價體系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