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實踐邏輯與創新機制研究

2024-01-27 03:28高會武張小龍李建軍慕明康張俊麗
現代商貿工業 2024年1期
關鍵詞:實踐邏輯創新機制

高會武 張小龍 李建軍 慕明康 張俊麗

摘?要:在國有企業中,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之間的關系可以用“驅動”來表述,猶如一匹駿馬與馬車之間的聯系,黨建工作所蘊含的動力就像是駿馬的驅動力,能夠帶領馬車向前馳騁。只有黨建工作具備優質屬性,才能為既定生產經營模式灌輸新的改革升級意識,提升生產經營的目標精準度、過程規范度、結果有效性以及后續發展的動力。

關鍵詞:國有企業黨建;實踐邏輯;創新機制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1.027

國有企業的黨建模式更重視遵循對“條線”上“垂直”管理原則,即“通過明確行業系統主管單位,抓住黨建主體責任”“制定黨建工作指導意見和工作標準等”“抓好系統內相關單位黨建工作”、將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工作從細節層面無縫銜接,在生產經營領域重大事項決策、重大干部上任、重大項目投資決策、大額資金使用等方面要充分發揮黨建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就是要促使國有企業各級黨組織在政治素質提升、思想覺悟增強、組織效能提高、作風廉潔規范、紀律嚴明規范等方面加強建設,同時在制度設計中不斷完善,形成一個高質量的黨建管理服務體系。

1?國有企業黨建驅動生產經營的問題導向

國有企業黨建源于計劃經濟時期的單位制,其在整合資源、促進生產、維護穩定等方面長期發揮著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單位制黨建運轉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政治強制手段,把黨的組織系統緊密地嵌入到單位組織系統之中,并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手段,來呈現出“黨是領導一切”的形象。這樣,可以按照黨和政府的指令,凝聚單位的資源和人員,提高社會生產力并促進社會的團結有序。從某種程度上說,國有企業黨建至今遵循著單位制黨建的底層邏輯,“黨領導一切”始終是矢志不渝堅守的核心原則。但改革開放后,“領導”這個詞語的意義發生了顯著轉變,彰顯了時代的變遷和重心的轉移。不再是指向計劃經濟時代的“組織”,而是更多地承擔著“引領”責任的意義。也就是說,我們黨已經完成了依托政治強制力組織社會的使命,在改革開放后的相當長時間,我們的重大任務是如何引領社會,具有重要的挑戰性和意義。田先紅指出:“隨著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民生質量的明顯改善、公民意識的整體覺醒,執政黨已經不再將社會捆綁起來、也不再對社會進行高度整合”。這種變化導致傳統模式下黨單向度對社會的嚴密控制變得不再合時宜了。在黨的核心領導地位得到保障的制度和實踐原則的引領下,黨對于處理與社會關系問題的關注重點在于加強和提升其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的基礎上,同時充分授予社會組織和個人自主性。這種處理方式,既是對自身基本原則的堅定維護,又充滿著靈活而又精準的變通策略,正是黨的領導能力和智慧的集中體現。

目前,學術界主要有5種不同的解釋,探究國有企業黨建對生產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積極作用,“政治聯系企業”的“文明正當”范式,“政黨參與治理”的“中國特色”范式,“制度環境變化”的“制度供給”范式,“政黨入企”的“雙向賦能”解釋范式,“管理權移出黨委”的“職能發揮”范式。國有企業的黨建與生產經營息息相關,這是一個早已為人熟知的道理。上述解釋范式較完備地回答了國有企業黨建驅動生產經營的必要性及技術細節等問題,但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建驅動國有企業生產經營的關注力度還遠遠不夠,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討與研究。

2?國有企業黨建驅動生產經營的七種運轉機制及其剖析

黨的建設是促進國有企業良性運營的強有力支撐,這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偉大目標的必由之路。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離不開黨建,其驅動力來源于七大運轉機制。其中,領導機制采用“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方式;決策機制實行“黨委研究、而后決定”的流程;人事機制通過“培養選拔、組織考察”來選拔人才;管理機制注重“聯系職工、領導群團”的配合;動員機制鼓勵“培養人才、爭先創優”的競爭意識;育人機制注重“政治先行、理論武裝”;監督機制嚴格要求“從嚴治黨、精準執紀”。這七種機制相互配合,共同構筑了國有企業的強大戰斗力。

第一,“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領導機制。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通過規范的法定程序,融入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發揮黨的組織優勢,貢獻黨的智慧和力量;與此同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黨員負責人也按照黨章黨規設定的程序,強化黨的領導、落實黨的方針政策,推進公司發展和政治建設。所謂“交叉任職”就是具有“一肩挑”素質的人既擔任黨組織負責人又擔任董事長,并對董事長和總經理進行分開任職,以此處理國有企業黨組織與法人治理之間的關系。相對于早期推行的集中化領導制度,這一新制度是應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企業家才能和權力監管的迫切要求,并在法人治理結構上增加制度性安排以保障企業穩健經營。在新制度的構建中,我們不僅考慮到企業的經濟效益,更注重企業在社會責任和公平競爭方面的作用,來提高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在兩個“一以貫之”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這種制度實際上是在黨委的領導下對現代公司進行有效治理的制度。這是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積極推進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和公司治理兩個制度的協同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第二,“黨委醞釀、集體決定”的決策機制。在重要事項的黨委(黨組)會議上,必先在團隊成員中或更進一步的主要領導人之間展開溝通,以便達成共識后,再在會議上表決,形成集體決策的合法結果。完整的黨內的決策程序需要經過“會前醞釀”和“會議決定”這兩個相互關聯的步驟,形成了一個完整高效的決策流程,可以使黨內的決策更加準確、明晰。國有企業在處理重要的生產經營事項時,必須經過黨委(黨組)慎重研究討論。這些決定不僅關乎企業的未來發展,也影響著行業的整體形勢。企業在考慮是否采取這些措施時,需深入思考和認真權衡,這方面的重大事也應由企業黨組織集體參與研究,探討適宜的決策方案以保證決策科學可行。企業需要不斷地設置和調整組織架構,制定和修改重要規章制度,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這樣的舉措,就像是給企業添上了新的翅膀,讓其擁有更強大的適應能力和飛行能力。只有適應變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為了明確國有企業內部治理架構的職責,國有企業黨委(黨組)需依據企業實際情況擬定研究議題清單,以便明晰黨委(黨組)與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等其他治理主體的權責。

第三,“黨管干部、制度發力”的人事機制。通過黨管干部,黨組織可以更好地掌握干部隊伍,確保干部的政治素質和擔當精神得到提升。國有企業的黨建工作質量,其關鍵評價指標之一就是是否切實踐行黨管干部原則。這一原則的執行,直接關系到企業領導層的政治素質和廉潔自律程度,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和形象。國有企業的黨建是推動生產經營水平的關鍵因素之一,有效落實選賢任能辦法是其中一項基礎性的考核標準。一方面,國有企業的黨組織需要嚴格規范一系列程序,例如動議提名、組織考察、討論決定等,以確保選配合適的、具有一定素質的企業領導干部,比如治企有方、廉潔奉公、對黨忠誠等特點的人員。同時要保證黨在干部人事工作中的領導權和對管理權。另一方面,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寶貴資源,國有企業黨組織要實施和完善人才強企戰略,重視人才的作用,優化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重點關注處在企業經營管理和特殊領域緊缺、擁有專業技術和高技能的人才的工作。還要繼承和弘揚企業家精神,營造鼓勵創新創業、積極作為的良好社會氛圍。比如,我們需要根據干部的年齡、知識、工作經驗和職位層級的不同,進一步完善干部教育的規范文件,打造科學化的教育制度,促進干部的全面發展和能力提升等。這樣才能選出真正合適的干部,并且能夠適應當前政治和經濟形勢的發展。

第四,“聯系職工、領導群團”的管理機制。在以往黨委負責制及黨委領導下的廠長經理負責制時期,生產經營權力分屬黨委會、職工代表大會和工會等“老三會”。然而在國有企業改制之后,生產經營權力日益向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新三會”集中?!袄先龝毙枰獙ふ腋鼮楹线m的機制融入“新三會”中發揮作用,并不是將“老三會”徹底撇開來,如若沒有“老三會”,“新三會”就會摧毀國有企業的社會主義性質?,F實較好的做法是,黨組織、職代會和工會應派出代表,經法定程序入主董事會和監事會,與其他成員共同決策重要事項,實現參與治理的目標。同時重大決策前,若有涉及重要干部問題,董事會必須謹慎聽取黨委意見。最后,在任何涉及職工利益的事項上,必須先征求職代會和工會的意見才能作出決定。我們需要探索出一種有效方式,使得職工能夠有效參與管理。通過推進廠務公開、業務公開,可以確保職工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得到有效保障,從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群建,充分發揮群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推動職工們在企業改革發展和生產經營建功立業的旗幟下緊密團結,為職工群眾解決難題,辦好實事,更加關注職工的權益。

第五,“培養人才、爭先創優”的動員機制。以黨建驅動生產經營,首先是要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重用人才,將最優秀的人才吸納到黨的隊伍中來,并且開展各種形式的爭先創優活動,把人才真正動員到科技創新、技術研發、生產攻堅的一線。一方面為了確保黨員發展工作的有效推進,以達到黨建與企業發展相融合的目標,必須綜合考慮發展黨員的數量、結構層次,必須遵循發展黨員有利于提高企業生產質量和發揮積極帶頭作用的原則。堅持突出政治標準考核,積極教育和吸納處在企業生產經營前沿的青年職工、知識分子成為黨員。要發展不同工種、不同部門的人才加入黨組織、成為黨員,為企業的生產經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另一方面,企業開展黨組織活動要與生產經營緊密結合,應采取多種形式,如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崗、黨員服務隊等,鍛煉廣大黨員的擔當精神和責任意識,激發廣大黨員在企業發展的困難期、關鍵期和上升期積極承擔重任,培育廣大黨員在生產經營、創新創業、提高效益和服務群眾等方面成為先鋒示范人才。

第六,“政治先行、理論武裝”的育人機制。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肩負著重要的育人責任,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黨員干部職工,才能更好促進生產經營工作的提質增效。以黨的政治建設為首是國有企業黨組織的首要任務,黨員干部要肩負起黨的政治建設的要任。這就需要企業黨組織切實貫徹黨中央的戰略部署,聚集推動企業生產經營發展,積極主動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同時企業黨組織必須堅守政治站位、增強政治引領、防范政治風險。其次,企業黨員干部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學習黨的指導理論,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入到每個車間、每個班組,用理論武裝黨員干部和其他全體企業員工,通過政治教育和帶頭行動引領職工群眾緊跟黨的步伐。最后,企業黨組織須大力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積極開展復興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可采取集中教育和經常性教育相結合的方式、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黨的宗旨教育等,同時引導黨員干部和企業員工認真學習“四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第七,“從嚴治黨、精準執紀”的監督機制。首先,要落實黨內監督責任,建立健全黨內監督制度機制,從源頭上確保黨內管理的嚴謹性;為了全面監督黨內各項工作,我們需要加強日常管理和監督力度,借助內設紀檢組織、黨委工作機構、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力量,共同實現全方位的監督。其次,我們必須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的責任,強化政治監督,深入掌握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嚴格監督決策的實施和執行。企業的黨建必須堅決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具體實施要求,毫不妥協地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浪費之風。加強對權力、資金、資源、資產高度集中的部門和單位的監管。對于違反規定的侵吞、揮霍國有資產以及利益輸送等問題,態度必須嚴肅,嚴加懲處。如果出現嚴重問題,應及時向上級黨組織報告。最后,必須利用企業的監事會、審計、法律和財務等監督機構,推動各種監督之間的無縫連接和協調,形成強大的監督聯合力量,提高監督效能,堅決查處和預防腐敗現象的出現。

參考文獻

[1]黃俊堯.整合、驅動與覆蓋:城市基層黨建的格局重塑及實踐邏輯[J].黨政研究,2019,(4):2531.

[2]唐文玉.從單位制黨建到區域化黨建——區域化黨建的生成邏輯與理論內涵[J].浙江社會科學,2014(4):4754+156.

[3]陳明明.在革命與現代化之間——關于黨治國家的一個觀察與討論[J].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120.

[4]林尚立.兩種社會建構:中國共產黨與非政府組織[J].中國非營利評論,2007(1):114.

[5]田先紅.政黨如何引領社會——后單位時代的基層黨組織與社會之間關系分析[J].開放時代,2020,(2):118144.

[6]蔣大興.政治/政黨與企業——政治權力參與資源分配的文明結構[J].當代法學,2018(1):1131.

[7]王元芳.中國國有企業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有效性研究——基于政治干預行為的視角[J].南開大學,2013.

[8]龔睿.政黨權力視閾下的國企黨建生成邏輯與路徑轉型[J].理論與改革,2017(6):148157.

[9]姚靖.政黨入企:國家與社會雙向賦能的中國實踐[J].黨政研究,2021(4):5866.

[10]林尚立.階級、所有制與政黨:國有企業黨建的政治學分析[J].天津社會科學,2010(1):5358+82.

[1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印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N].人民日報,2015914(1).

[12]發揮企業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N].人民日報,20161012(1).

猜你喜歡
實踐邏輯創新機制
高職院校信息化人才培養問題研究
文化傳承視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發展的實踐邏輯
體育與旅游產業融合的創新機制研究
構建高校黨管人才創新機制
我國信訪制度缺陷與創新機制研究
社區黨建教育平臺如何搭建
政府雇員制歷史與理論邏輯
縣級電視臺法制欄目的困境與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