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醫學大學生對生殖健康知識與態度的調查研究*

2024-01-27 01:28趙艷芳郝靈筠蔡慧蘭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醫學類性生活生殖

黃 璐,吳 辰 ,施 玲 ,趙艷芳 ,郝靈筠 ,蔡慧蘭**

(1.湖北科技學院,湖北 咸寧 437100 ;2.咸寧市中心醫院產科;3.湖北科技學院附屬第二醫院;4.十堰市鄖陽區茶店中心衛生院)

女性生殖健康是婦女自身健康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影響到未來孩子健康教育觀的形成,甚至關系到整個民族的身心素質和價值觀形成。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對青少年的性啟蒙教育尚未有效普及,隨著社會經濟的開放和發展,人們對于婚前發生性行為接受程度慢慢增高[1],加上生殖健康知識缺乏,未婚人群婚前性生活、意外妊娠、性傳播疾病發生率及人工流產率均在上升[2-4]。在校大學生作為未婚人群的特殊群體,一旦發生意外妊娠、性傳播疾病等,自身和家庭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生理和心理的傷害[5-6],因而大學生生殖健康教育的提升迫切需要得到全社會的關注。本研究旨在調查已初步學習醫學知識的高校不同性別的醫學類大學生對生殖健康知識的了解、態度、行為和需求,為進一步了解非醫學專業高校大學生對生殖健康知識的認識程度提供參考,提高男大學生對女大學生的保護以及女大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為高校大學生生殖健康知識的普及,降低人工流產率提供切實可行的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樣法,選取了本區域某高校醫學部不同專業在校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以不同專業(包括臨床醫學本/???、眼耳鼻喉、藥學、預防醫學、影像)班級為單位,共8個班級,發放調查問卷578份,回收有效問卷57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9.3%。其中,男大學生242名(42.2%),女大學生332名(57.8%),18~20歲105名(18.3%),21~23歲359名(62.5%),24~26歲110名(19.2%)。

1.2 調查工具和方法

參考相關文獻[7-8],自行設計《高校大學生生殖健康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一般情況、生殖健康(避孕)知識及相關態度、行為和需求等。利用學校平臺,以班級為單位,向受訪同學闡明調查意義及填寫方法,并承諾保護學生個人隱私,告知答案無關對錯,僅作為研究之用。同學們通過“調查問卷app”掃描二維碼獲取問卷內容,匿名自填問卷的方法進行資料收集,要求學生獨立、客觀、匿名填寫,填寫完畢后提交問卷,研究者從網絡上獲取調查信息。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 3.1錄入數據,用SPSS 26.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包括一般統計描述,率的計算,計數資料獲得差異性分析運用χ2檢驗,Fisher精確概率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高校醫學大學生的性啟蒙教育情況

高校不同性別醫學大學生在接受性啟蒙教育、性啟蒙的獲得方式、對婚前性行為的接受程度上均有差異,男、女大學生接受過性啟蒙教育的比例分別為42.1%,61.7%(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性啟蒙的獲得方式包括家人、學校、網絡和其他方式,女大學生主要通過學校教育,男大學生主要通過網絡等途徑獲取性知識。女大學生較男生更加介意婚前性行為的發生,比例分別為68.1%、33.1%(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高校醫學類不同性別大學生的一般情況分析

2.2 高校醫學大學生對生殖健康知識的了解情況

男大學生交異性朋友且有性生活的比例均高于女大學生,男生與女生有異性朋友的比例分別為57.4%、37.7%(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男、女生有性生活的比例分別為34.7%、18.7%(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女大學生對宮頸癌的了解程度較男大學生高(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大學生對避孕知識的獲取途徑主要為網絡(醫院或學??破?,男大學生為34.4%(41.6%),女大學生為32.3%(44.2%),家人告知的比例偏低,男、女分別為11.5%、12.9%。女大學生在避孕的主動性上要優于男大學生(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但在實際性生活中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不同性別大學生對避孕知識的了解,避孕方式的優缺點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

表2 高校醫學不同性別大學生對生殖健康知識和態度的分析

表3 高校醫學不同性別大學生對避孕知識的了解情況分析

2.3 高校醫學大學生對意外妊娠的態度

一旦發生了意外妊娠,男女大學生通常會傾向于告訴父母,一起協商解決。其中男、女大學生選擇繼續妊娠的比例分別僅為15.3%、12.4%(P<0.05),無統計學差異,大部分都選擇終止妊娠,見表4。

表4 高校醫學不同性別大學生對意外妊娠的態度分析

2.4 高校醫學大學生對人工流產的知識和態度認知情況

高校大學生對人工流產的知識了解缺乏,認為人流是避孕方式的男、女大學生比例分別為14.9%、5.7%(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女大學生對人流并發癥了解的程度較男大學生好,對人流機構的選擇,男大學生更傾向于選擇私立機構,男、女比例分別為6.2%、0.3%(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5。

表5 高校醫學不同性別大學生對人工流產知識和態度的分析

2.5 高校醫學大學生對生殖健康知識的需求

高校男、女大學生對獲取日常避孕知識、意外妊娠后獲得專業幫助的需求沒差異,實際獲取過避孕知識培訓的比例較低,分別為31.4%、34.9%(P>0.05),沒有統計學差異,可能與沒有專業的培訓機構,以及涉及到個人隱私有關,男大學生對參加公開的性知識講座表現得較女大學生介意,比例分別為28.1%、13.9%(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但是男、女大學生對參加“一對一”生殖健康知識輔導表現得非常積極,比例分別為73.6%、80.1%(P>0.05),沒有統計學差異,因此選擇合適的保護大學生隱私的培訓方式顯得尤為重要,見表6。

表6 高校醫學不同性別大學生對獲取避孕知識態度的分析

3 討 論

2021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數據顯示,育齡女性人工流產數高達8 962 421例[9]。一項針對國內女性避孕現狀的研究顯示,2009年至2017年有性生活的女性采取避孕措施比例逐年下降[10-11],未婚人群因相關生殖健康教育和避孕知識的缺乏,采取避孕措施或者采取正確的避孕措施比例更低[12-13]。在校女大學生包括醫學類女大學生是未婚女性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她們對人工流產可能引發的生殖健康問題及避孕方式認知均存在不足,女大學生意外懷孕后,盲目選擇人工流產,可能出現子宮大出血、感染、繼發性不孕等人工流產并發癥[14-15],對身心造成嚴重的影響。

該研究顯示,醫學類男大學生對于異性朋友、性生活的需求明顯高于女生,男生與女生有異性朋友的比例分別為57.4%、37.7%(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有性生活的比例分別為34.7%、18.7%(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雖然性觀念不斷開放,女生對于婚前性生活接受程度仍較男性低,比例分別為68.1%、33.1%(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女生接受性啟蒙教育較男生好,比例分別為61.7%、42.1%(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盡管醫學類大學生較非醫學類大學生擁有更多機會接觸和學習醫學知識,但是對于專業的生殖醫學知識的了解以及避孕的依從性仍然偏低,女大學生在性生活中主動采取避孕的主觀性上較男性依從性好,對人流不是避孕方式、人流并發癥以及人流需要選擇正規醫療機構方面,較男性更加成熟。調查數據表明,男、女生對于生殖健康知識的需求很高,比例分別為62.4%、66.0%(P>0.05),沒有統計學差異,大學生注重保護個人隱私,對公開的性知識講座較排斥,但是非常愿意參加“一對一”的專業輔導,男、女生的比例分別為73.6%、80.1%(P>0.05),沒有統計學差異。一旦發生意外妊娠,大部分同學都會傾向于告訴父母,男、女生選擇繼續妊娠的比例僅為15.3%、12.4%(P>0.05),無統計學差異,這提示我們可以鼓勵親人參與,積極宣傳避孕知識。因此,我們需要對男、女生同時進行生殖健康知識的教育,特別是男大學生,重點宣傳性傳播疾病,正確避孕方法,人工流產術并發癥,充分考慮到同學們的隱私,學校應積極培養專業人員,成立“一對一”專業輔導機構,提高生殖健康知識的普及率。

一般觀念認為,醫學類大學生比非醫學類大學生會更加關注自身的生殖健康問題,但在此研究中,我們發現醫學類大學生對生殖健康知識知曉率低,獲得避孕知識的主要途徑是網絡和(醫院)學??破?提示非醫學類高校大學生對生殖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可能更低。大學生對于“性知識”的需求很高,我們可以通過 “互聯網+”平臺定期發布生殖健康知識,同時增設專業性強的“一對一”的輔導機構,提高避孕知識的普及率,降低意外妊娠引起的人工流產發生率。本研究僅選擇醫學院校大學生5個專業作為研究對象,存在抽樣偏倚,且樣本量有限,尚需增加樣本量,納入更多的高校大學生,為提高生殖健康知識的普及率以及降低人工流產率提供一些新思路。

猜你喜歡
醫學類性生活生殖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來到了
性生活有“ 八 忌 ”
讓生殖健康咨詢師走近你我身邊
生殖健康的春天來到了
醫學類新聞的撰寫原則與技巧
醫學類論文中數字的用法
美滿性生活的秘訣
對醫學類高職高專開設高等數學必要性的認識
幾個月沒有夫妻生活正常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