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片區村級國土空間規劃研究
——以桂林市文市片區為例

2024-01-27 06:46蔣婷婷毛蔣興
關鍵詞:空間規劃片區村莊

蔣婷婷,毛蔣興

(南寧師范大學 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1)

0 引 言

片區村級國土空間規劃是鄉村連片地區開展國土開發保護活動、整合利用國土空間資源的體系保障,單一村莊破除空間局限促使地域協同發展是創新性舉措亦是未來發展趨勢[1]。先后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文件及各省市村莊規劃編制技術導則的出臺對片區村級國土空間規劃起指導約束作用,同時表明鄉村地區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外可由鄉鎮政府組織按需編制單個村的村莊規劃或以幾個毗鄰的行政村為單元共同編制“多規合一”的簡易型實用性村莊規劃,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目前,國土空間規劃作為熱點研究課題,相關學術研究偏重國土空間規劃“五級三類”體系的發展歷程[2]、概念內涵[3]、治理體系[4]等方面,實踐層面以村域尺度的片區村級國土空間規劃研究稍顯不足,亟待探索豐富已有成果。

傳統村莊規劃實踐多以“單一村莊”尺度規劃,規劃管理呈現“多方治村”局面,行政干預上傳下壓,建設模式照搬城市,難以進行村域整體保護與發展利用,出現資源浪費、單一村莊發展受限等問題[5,6]。由此探索以地域相鄰的多村莊劃分為鄉村發展單元,構建統籌空間布局、產業發展、資源配置全域全要素的片區村莊規劃編制新思路,體現國土空間規劃戰略性與系統性[7]。當前,學者們開始積極開展片區村級國土空間規劃的探索。蔣偉等[1]在四川全面推行以片區為單位編制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破除行政區劃界限的阻礙劃分若干鄉村片區,整體協調優化鄉村發展要素,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李肖亮[8]從宏觀規劃、空間設計、建設指引3層面優化鄉村連片振興地區的整體布局結構、空間風貌特色體系與重要節點空間設計,實現跨域地區的有效治理。片區村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持續推進,但對于理論層面與實踐路徑探索仍有空缺,亟需關注片區村莊以強帶弱、共謀發展的需求,有待加強理論研究與規劃實踐[9]。

基于此,文章梳理傳統村莊規劃的發展困境與特點,探索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片區村莊發展新路徑。以發展水平、資源條件、人文風情相似且村域毗鄰的典型片區村莊代表-桂林文市片區村莊(以下簡稱文市片區)為例,借助“問題導向-需求切入”式實地調研,從區域統籌發展視角進行差異化資源配置、精準化用地建設、特色化風貌營造的實證研究,以期為相關片區村級國土空間規劃提供有益參考。

1 傳統村莊規劃發展的現實困境

村莊規劃在編制內容、村莊發展以及實施管理等方面都現顯出發展困境。從編制內容看,傳統村莊規劃重“村域”尺度而輕“區域”統籌,重物質空間建設而輕經濟整體規劃;從村莊發展看,“單打獨斗”式村莊引發出產業同質化、要素配置難統籌、土地利用低效等易見問題;從實施管理看,村莊規劃的編制落地涉及多元主體訴求,利益分配失衡,增加協調管理難度。單一村莊行政面積小但涵蓋空間與非空間要素眾多,內容牽涉甚廣,剖析其所處困境以協調其內外關系是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下重要命題之一。

1.1 土地破碎利用低效,村莊發展亟待優化

村莊內土地資源被利益所蠶食,呈現復雜且利用率低特征,令人隱憂鄉村生態基底的發展。在城市快速擴張與市場需求導向下,城市過渡區域的生態、農業空間逐漸被侵占成為建設空間,土地屬性由自然向經濟發生轉變。因而未曾編制村莊規劃的鄉村發展散亂,用地開發缺乏監管出現違規建設、小產權房、侵占基本農田建設等問題,土地碎片化與禁建空間被侵蝕現象愈發嚴重。再者,村莊內部普遍存在人均建設用地指標過高,其中戶均宅基地大多超150m2/戶,不利于村莊未來增量空間的發展。此外,青壯年勞動力村民選擇進城務工,致使村莊閑置土地眾多,產業用地呈現小散亂分布、農用地荒廢以及科教文衛用地利用率低,整體村莊建設用地有待高效發展,激活村莊活力?;趪量臻g規劃背景,村莊規劃要嚴格落實上位規劃中對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與城鎮開發邊界的剛性管控,在守住底線的基礎上存量盤活珍貴的村莊土地資源。

1.2 產業非農趨勢顯著,整體發展缺乏動力

隨之時代發展傳統農業顯現出生產力水平低、產值少、創新性不足等問題,非農走勢愈演愈烈。農業是中國鄉村的首要根基地位不可撼動,而城市勞動力流、物質流、資金流等各類要素日益滲透入鄉村,鄉村不再為“城市工業、農村農業”的單一產業結構,強調以經濟產業發展和城鄉高品質建設為抓手來化解城鄉分治的二元經濟結構現狀?!班l村旅游”“回歸鄉野”等話題成為熱點,是鄉村經濟復蘇的契機也致使“村村跟風,千村一面”、產業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與“一村一品”發展初心相違背。以上現實因素的疊加使村莊的產業呈“一產弱化,二產發展,三產興起”發展態勢。同時迸發些許問題,其一鄉村農業收益低下促使村內勞動力持續外流,農業處于荒蕪狀態;其二工業方面以小型工廠的粗加工為主,未成規模體系;其三鄉村旅游業主要盲目追崇流行,發展模式單一且缺乏創新特色??傮w上看,村莊非農化趨勢明顯,“單村獨斗”僅依靠內部資源難成規模,“1+1>2”優勢難以發揮,有待村莊連片發展,提高鄉村產業經濟效能,增強鄉村吸引力。

1.3 鄉城流動指向明顯,人口結構矛盾凸顯

村莊于鄉-城間的人口流動造成鄉村人口結構失衡、服務要素城鄉分配不均、凸顯人口老齡化嚴重、人口呈“離鄉趨城”分布等問題。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結果顯示,2020年流動人口為3.76億人,由鄉村向城鎮的流動人口就高達2.50億人,鄉-城流動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流動的66.5%。表明鄉城流動人口總量高比重大,是流動人口的構成主體且流動方向明顯。地理區位優勢、優質公共服務設施、就業機會是推動鄉村人口往城市流動的重要原因。其中城鄉服務要素配置差距顯現,城市占擁優質教育、醫療等資源,導致服務要素不均等化下的鄉村人口加速流向城市,空心村愈增同時城市負擔愈重。在城鄉“虹吸效應”的拉距作用下,青壯年人口進城務工,致使留守兒童與老人滯留農村改變原有社會結構,加速鄉村主體老弱化進程。隨之經濟社會的發展,村民經濟收入與消費水平的提高、便利的高品質生活等吸引因素促使其選擇購房居住于城市,由此產生的鄉村人口外遷、村內宅基地閑置、勞動力流失與服務要素建設落后會誘發村莊的老齡化與空心化現象加劇。

1.4 景觀風貌亦城亦鄉,鄉土文化缺失沒落

村莊受到城市文化的影響,景觀風貌兼具城市與鄉村雙重屬性,歷史文脈與文化資源的傳承稍顯利用不足。村莊憑借鄉村生態景觀資源的稟賦優勢,承擔農業生產的重要職能也是城市的生態屏障兼休閑游憩空間。伴隨城鎮化發展進程,現今村莊景觀風貌演變為自然與人工景觀的城鄉并存景象。其中,城市擴張促使村莊非物質空間遭受沖擊和破壞,一方面體現在城郊邊緣區與村莊內部新建建筑景觀風貌的亦城亦鄉典型特征上,另一方面為村莊歷史文化受城市主流意識影響被淹沒了精神內核。由于缺乏統一規劃與建設引導,城市建筑與村莊建筑形態混雜交織、景觀風貌雜然無序以及村民因自主意識強導致建筑風格自由化發展,景觀結構整體呈現復雜多樣化特征。村莊遺存歷史風韻印記被科技時代發展所吞噬摒棄,為迎合城市需求喜好而遺失原有村莊底蘊,最終與城市沒有異同。綜上,規劃者與村民往往會忽視村莊特有的人文風貌、歷史民俗的存在,由此而來村莊特色逐步喪失,鄉土文化被沖擊弱化,重拾營造鄉村景觀刻不容緩。

2 片區村莊規劃發展對策與思路

在對癥單一村莊規劃的痛點基礎上逐漸轉向破除行政邊界壁壘探索連片村莊的發展。片區村級國土空間規劃作為國家空間管治手段延伸至廣袤鄉村地區的最遠“觸角”,具有重要引領作用。文章提出片區村莊規劃發展思路,嘗試從宏觀層面進行整體把控、規劃層面片區統籌與設計層面建設指引。宏觀層面重點強化傳導上位規劃的剛性管控內容,盤活連片土地資源;規劃層面以問題為導向從實際需求切入,高效統籌片區村莊服務要素,鼓勵村莊集群整合式發展;設計層面強化片區毗鄰村莊共性文化特征的紐帶關系,興盛村莊歷史文化(圖1)。

圖1 片區村莊規劃發展思路示意

2.1 堅守村莊底線:統籌協調各類空間

片區村級國土空間規劃落實國家的宏觀管控要求,體現其約束性與引領性。在生態文明發展理念下對新時期的村莊規劃有明確指示,禁止往昔村莊建設以犧牲生態環境、侵占耕地的發展范式;破除行政邊界限制,梳理整合各類用地,統籌安排村莊之間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實現土地精細化調配。建議片區村級國土空間規劃制定發展導則、明確剛性指標要求、安排配套設施建設時序來統籌協調片區村莊的生態、生活與生產空間發展。首先,片區村莊必須予以傳導落實國家下達的核心約束性內容。嚴格按照三區三線的剛性管控確保鄉村生活、生態與生產功能是第一要義;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以優化三生系統、提升三生價值為重要內容;根據村域發展需求優化三生空間布局與制定管制規則是發展根本。其次,盤整現有片區村莊土地資源并通過村莊增減掛鉤、整治復墾項目來實現片區存量空間的集約優化并統籌使用建設指標。梳理所得片區村莊建設用地指標一方面用以滿足新增宅基地、產業用地、基礎設施與留白用地等服務未來建設需求,另一方面可通過集體經營性土地入市,釋放土地價值最大化。

2.2 振興村莊產業:煥發創新造血能力

片區村級國土空間規劃謀劃產業發展藍圖,體現其戰略性與協同性。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歷經“鄉土中國”到“城鄉中國”轉變,產業是重要經濟推動力,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關鍵在于產業振興。梳理片區村莊資源稟賦,挖潛其特色與價值,培育新功能,做到各村產業錯位分工,以強帶弱合力發展。片區村莊要從“重農業,興文旅”發展思路聚焦產業提質提能,構建三產融合新格局。(1)需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加強農業強國建設,保護農業空間并承擔好糧倉的責任;(2)片區村莊聯動起來做強特色產業,聚焦市場,依托優勢精準定位拓展延伸產業鏈為部分村民提供勞動就業機會;(3)激活村莊產業內在潛力,明確主導產業、產業發展重點、產品研發,各村差異化引導構建起片區村莊三產融合產業體系。與之同時,舍棄舊老產業發展模式,探索創新是振興村莊產業的重要途徑??山梃b農戶+合作社+互聯網、專業公司合作運營等成功經驗進行實踐,吸納引進精干人才并善于運用新媒體、互聯網等媒介對鄉村產業進行宣傳以提高村莊造血能力。產業融合與發展模式創新的并駕齊驅才是村莊產業活血煥新的出路。

2.1 激發村莊活力:共建共享資源要素

片區村級國土空間規劃統籌要素配置,體現其公平性與效率性?;谄瑓^村莊人口變化態勢的考量,實現公共服務普惠共享、統籌城鄉交通與市政設施等對破除城鄉二元壁壘賦予了重大現實意義。片區村莊要素配置按照“生活+生產”型設施分為“片區級+行政村級+自然村(屯)級”三層級進行規劃布局,提供合理高效的設施配置模式。參照《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鄉村社區生活圈相關要求,優化落實鄉村的基礎保障型、品質提升型與特色引導型服務要素的空間布局。生活型設施方面,片區村莊以統籌協調的發展思路強化其連接服務效能,有序引導規模大、輻射范圍廣、服務等級高的設施集中配置于區位、交通條件較好的地點共享;各行政村增補基礎保障型服務要素宜綜合設置,滿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自然(村)屯方面結合實際需求適當配置健身廣場織補形成體系。生產型設施方面,以整體協同的布局思路打通片區村莊道路聯系連接細化各村路網,集中與分散方式規劃市政設施配置,加快城鄉共融的發展步伐。由此營造“共享共建、共榮共進、城鄉互補”的一種新型城鄉關系,引導城鄉人口的有序流動。

2.4 傳承村莊文化:重塑營建鄉土風貌

片區村級國土空間規劃傳承鄉土文化、塑造特色風貌,體現其系統性與社會性。文化是村莊繁盛的重要軟實力支撐,鄉村風貌表征地域文化,兩者互生互促,發揮文化賦能作用來助力村莊全面振興。挖潛片區村莊的同根同源文化、人文民俗稟賦等,構筑片區村莊保護體系。規劃統籌塑造鄉村風貌,從建筑風貌與景觀環境對片區村莊進行引導,通過村村聯動基于山水田林自然風光打造連片本土建筑景象情景,以景村相融來塑造地域特色。片區村莊以“重拾文化自信+促進文化傳承+創新治理模式”實施路徑來留住鄉愁,延續文化。首先增強村民的文化認同感、培養文化自信,使其成為鄉村文化的參與者與弘揚者,加強村村間文化精神紐帶關聯度,重構以農耕文化為本的鄉土本色消解文化焦慮。其次傳承文化保護村莊歷史文化脈絡,借助村景融合粉飾村莊,借百年古樹,傳統民居來寄托鄉愁以文化潤鄉。最后創新“村村共建共享,村民共謀共管”管理模式,完善片區村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保障村民的文化權益享有權。打造兼具特色與鄉情的公共文化旅游活動空間、培育文化傳承人、鼓勵多方參與文化鄉建等集聚片區村莊合力活化傳承鄉村文化與營建風貌。實現物質與精神的相統一的共同富裕目標。

3 桂林文市片區村莊規劃實踐

桂林文市片區村莊地處文市鎮西北部,距灌陽縣城35km,同時位于灌陽縣北部經濟區靠近發展軸和縣域中心,交通與經濟區位良好。片區由西就村、瑤上村、聯合村與達溪村4個行政村(含26個自然屯)組成,共計3318戶9688人,土地利用總面積為2928.84hm2,其中農用地2463.32hm2,建設用地357.17hm2,生態用地108.35hm2。

4個村毗鄰資源基礎相似,因發展水平不均存在著不同困境。西就村近城享受城市服務但鄉村建設用地存量有限;瑤上村第二產業基礎良好但面臨轉型升級問題;聯合村地多人稀存在土地利用方式粗放效率不高問題;達溪村歷史資源豐富但未得以充分挖掘與保護。文市片區建設總體有待全面提升,在道路交通、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環境風貌方面尚存短板。以上文構建的片區村莊規劃發展對策與思路對桂林文市片區村莊進行全盤統籌與規劃引導實踐,從而對其他片區村莊提供一定的實踐經驗。

3.1 宏觀層面:落實剛性管控,協同片區各類空間優化

片區村級國土空間規劃秉持底線管理思維對各類空間進行管控優化。文市片區以2022年10月14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下文批準的廣西“三區三線”劃定成果作為依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5.53hm2,永久基本農田面積303.62hm2與城鎮開發邊界面積246.93hm2的傳達指標。并用“增效益、提質量、促發展”的要求優化片區村莊三生空間。生態空間以提高區域生態效益為目標,嚴格管控水域污染、礦山開采等污染活動;生活空間以提升人居環境質量為目標,提高居民的生活舒適度和幸福感,打造便捷繁榮的生活圈和服務圈;生產空間以促進片區產業發展質量為目標,重視以農為本,以旅提質,最終構建多空間嵌合、多產業聯動的三生空間(圖2)。以4個村為單位盤整低效零散的建設用地集聚發展,以區域協同發展視角平衡各村利益關系與滿足實際需求,通過建設指標統籌與存量空間轉型有序推動文市片區鄉村建設用地高效集約利用,保障新產業新業態落地。此外,應對文市片區發展建設需求,預留不超新增建設用地的5%留白指標增加規劃彈性。

圖2 文市片區三區三線傳導圖

3.2 規劃層面:引導片區規劃,落實村莊訴求統籌要素

規劃層面統籌片區村莊各要素,銜接上位規劃和相關規劃落實村民之訴求。結合實地調研和發展研判,對文市片區提出總體定位,精準挖掘各村莊特色細化至4個村定位。按照“片區聯動、分區施策、功能互補”原則,對交通組織、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配套方面進行規劃引導與總體布局并差異合理化謀尋4個村適宜的發展路徑。

3.2.1 探尋最適定位共謀發展

片區村莊的整體發展定位基于基礎分析在縣域鎮村體系規劃指導下進行清晰定位,指引發展方向。文市片區圍繞“石、山、水、田、居、古村”六要素打造一個集康養旅居、運動體驗、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文市新片區,總體定位為“百年石業風華,山水鄉居勝境”(圖3)。其中充分發揮達溪村的傳統村落文化資源,以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歷史建筑為基礎,展現古村風貌,建立特色旅游品牌,打造成為:文旅融合的休閑驛站。聯合村以做強現代農業為目標,突出綠色桃李品牌,積極發展生態種養和規?;緩?圍繞“農業+休閑旅游”發展田園旅游,打造成為:農旅融合的田園歸處?,幧洗逡陨鷳B引領,綠色發展為核心,重點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石材產業,并整治修復礦山生態功能,開發村莊特色旅游資源,打造為:工旅融合的綠色展廳。發揮西就村石林康養優勢,以生態環境為基礎,以康養產業為重點,打造集有機農業、鄉村旅游、養老養生和健康運動為一體的康旅融合的樂享空間。

圖3 文市片區總體發展定位構思圖

3.2.2 促進三產融合實現聯動

片區村莊積極探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路徑,形成產業合力共謀發展。文市片區產業發展按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旅則旅”要求,依托其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提煉出“古韻、歸田、營石、康養”四大主題的農工旅產業分區:傳統村落旅游區、休閑農旅融合區、工業旅游提升區與石林康養度假區。目標是打造成灌陽田園康養文旅綜合體、灌陽綠色石材循環產業新高地與文市現代農業示范片區。在文市鎮“大旅游圈”中突破村界限制串聯形成四條“村居游、綠道游、農趣游、文旅游”的片區旅游線路,如圖4所示。其中達溪村著重發展古村落旅游業,在村莊發展中走“原生村”路線,呈現繁華的古道生活、古樸的鄉村生活。聯合村著重發展現代農業,以“夏種稻、冬植菜花、特色水果”為切入點,以農帶旅延伸農業產業鏈,增加村民就業崗位?,幧洗逯匕l展石材產業與旅游業,推進綠色石材產業轉型升級,利用礦山資源、特色養殖和農業資源等發展提升旅游業。西就村著重發展康養旅游業,依托石林景區與鎮區人文特征,培育集生態綠化、研學教育、休閑游憩功能為一體的文市頤養樂園。

圖4 文市片區產業空間布局圖

圖5 文市片區道路交通規劃圖圖6 文市片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

3.2.2 提高服務水平滿足所需

遵循城鄉近遠期發展需求,構建片區村莊差異配置、高效公平的設施體系。文市片區道路交通系統實施“分流、串聯、織補”策略。G357國道作為主要對外交通串聯四村,文市繞城線連接G357國道承擔一定對外交通分流作用;組團間連接道路通過新增道路串聯G357國道形成向四村輻射的魚骨狀道路網,提高居民的出行能力;村內主干道與組團間道路連接,通過新增、拓寬道路方式形成村域“次干道織補主干道、支路銜接次干道”完整道路網。

文市片區公共服務設施采用“片區-村屯服務要素全域輻射”配置,綜合對片區及村屯按照標準進行全方面覆蓋規劃配置。采取“保留、提升、新增”等方式,推動資源整合滿足多層次需求。例如教育設施按就近、就便原則上學,保留現狀2處幼兒園、3處小學,擴展輻射范圍;利用醫療設施資源集中優勢,進一步完善醫院綜合服務體系建設,保留現狀5處衛生室并優化其服務功能;文體設施需補齊、優化配置農村文體陣地,按類型等級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鼓勵基層群眾參與健身。為構建安全韌性的市政配套體系,保障人民幸福安居和產業蓬勃發展,文市片區按照“補短、提質、共享”的配套方式來探索高效集約、漸進更新、統籌配置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滿足各村與自然屯的日常需求。

3.3 設計層面:改善人居環境,營造風貌特色追溯文脈

片區村莊通過風貌引導、營建歷史文化空間、保護非物質文化來溯文尋脈。在文市片區設計層面上,以“整體協調、凸顯差異、塑造特色”為出發點達到改善人居環境的目的。首先,風貌引導從重要節點、景觀軸線、建筑風貌等方面“由點連線及面”對片區進行總體特色與個性化設計,分類施策提出指引方向發展建議,使文市片區既展現桂北特色又做到整體風貌協調。然后,營建文市片區桂北風韻的魅力歷史文化空間,劃定傳統村落保護紫線范圍共3.27hm2,完善歷史文化遺存保護“124+67+1”體系,包含124顆古樹名木保護、67處歷史古建筑與1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最后,保護、繼承和發揚片區所傳達的桂林非物質文化,例如表現桂文化民俗風情的喪葬文化、祝壽文化與舞樂文化,忌鳥節、土地節、治地節等節俗風俗。豐富多彩的村莊文化遺存是我們追溯文脈的印記,保護與傳繼是后人子孫擔負的重任。亟需活化利用好文化資源恢復往昔歷史環境風貌,科學合理地發展旅游事業的同時注重歷史文化信息的悉心留存,以推動文市片區的文化建設和社會綜合發展。

4 結論與討論

4.1 結論

隨之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的縱深推進,片區村莊作為重要融合的實踐區域,開創鄉村建設發展新格局的同時也時刻迎接時代新挑戰。通過回答傳統村莊現實困境引發對片區村莊發展的思考,以片區村莊發展對策與思路應對桂林文市片區村莊的片區村級國土空間規劃實踐。主要結論:

(1)片區村級國土空間規劃為鄉村地區提供統籌協同的片區發展思路。轉變傳統村莊規劃“單村獨斗”思維,應對現存困境以“多村聯動,資源共享”漸進式片區村莊發展為導向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高質量高水平治理。

(2)基于片區村級國土空間規劃提出片區村莊規劃發展對策與路徑。本研究嘗試從空間統籌,產業振興、要素共享、文化營建四方面進行總體管控、分類引導,形成片區村莊規劃建設重要藍圖。

(3)探索片區村級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多村聯動”形式的實例應用。以桂林文市片區村莊規劃為例,明確片區發展價值導向前提下,從“宏觀整體把控-規劃片區統籌-設計建設指引”三大層面優化片區村莊的規劃實施。

4.2 討 論

基于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的大背景之下,廣袤鄉村空間發展是當今重要命題,而村莊規劃則是鄉村空間治理規劃的核心抓手。文章立足傳統村莊規劃實踐在用地、產業、人口和風貌方面顯現出的困境,提出連片村莊發展思路以探索片區村級國土空間規劃的實施路徑,推動鄉村振興工作有效開展。以桂林文市片區村莊連片發展為例具有典型意義,居民點被山林田地割裂且規模不一致使單獨村莊蓄力不足、同質化嚴重削弱了村莊發展的競爭力,通過全域統籌、共建共享促進片區高效發展??傮w來看,探索出一條城郊融合型鄉村地區振興之路,為其他相似地區提供了寶貴實踐經驗,與之反映出的片區村級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機制與規劃方法仍待完善與探討,需進一步優化研究思考并加強宏觀理論指導,著力于片區村級國土空間規劃展開深入廣泛的實踐調查研究。

猜你喜歡
空間規劃片區村莊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城市地下空間規劃的再認識
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思考
我的小村莊
片區綜合開發的投資模式探討
村莊,你好
展望臨港新片區金融改革與創新
青島新片區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區地圖
空間規劃的海外經驗探討
我國空間規劃體系建設思考與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