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館“云展覽”創新發展探析

2024-01-28 12:10董立瑩
廣西教育·D版 2023年12期
關鍵詞:觀展線下文物

董立瑩

(赤峰學院 歷史文化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前言

隨著數字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將線上展覽的體驗帶上了一個新的維度,如開展線上3D 博物館、博物館直播,以及運用5G 技術、VR 技術、3D 建模技術、Ai 人工智能等多種數字技術手段為線上展覽提供技術支撐,豐富“云平臺”的功能,給線上觀展的人們帶來更多有趣的互動體驗。博物館在經歷了信息化、智慧化建設,現在已進入數字化高速發展階段。在進入被稱為“元宇宙元年”的2021 年之后,“云展覽”已經從輔助性方式轉變為常態化活動,成了博物館工作發揮作用的一個新場地[1],并且各大博物館已經將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加快數字化建設列為重要的、戰略性選擇。

一、博物館展覽“云”形式的推出

博物館數字服務是以“為實體展覽服務”為主要定位,在“互聯網+”技術和文化日漸融入的大背景下,各大博物館紛紛采取相應的數字化手段來創新線上展覽的形式,開創了博物館數字化建設的新格局。隨著文博行業數字化快速發展,各大博物館通過一系列云端服務,實現博物館陳列展覽、館藏珍品等內容的數字化和可視化,“云展覽”成了在公眾危機下民眾文化生活的新形式,填補了人民群眾獲取文化信息的空白,也是博物館在此期間保持活力的關鍵?,F階段各個博物館推出的“云展覽”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官方網站全景展覽。進入博物館官方網站,通過網站的索引找到云博物館的入口,由此進入3D 虛擬展廳。這是運用3D 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多種數字技術手段將線下的博物館復刻到計算機系統上,構建一個“云展覽”?!安┪镳^網上展覽平臺”是由國家文物局委托中國文物報社,依托國家文物局政府網站搭建的在線展覽公共平臺[2],自上線之日至今共有158 個展覽,平臺展覽觀看量2.87億次,單個展覽平均觀眾為180 萬人,引發了大量社會關注。

二是微信小程序導覽。通過博物館的微信小程序,實現網上觀展,觀眾可以邊聽講解語音,邊查看文物的3D 圖片。如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進入小程序后可以360 度體驗敦煌洞窟全景,還可以對洞窟里的壁畫、彩塑和碑文等進行全方位觀展?!霸朴味鼗汀毙〕绦蛏暇€僅僅一年的時間,以不斷發展創新數字敦煌,使“云游敦煌”小程序成為文化遺產領域的文物數字化標桿,到目前為止訪問量累計已超過6 千多萬人次。

三是新媒體直播。博物館在各大媒體平臺直播,觀眾可以實時跟隨直播中的講解進行觀展。如2020 年中國八大博物館就將目光聚集在了直播觀展上,以“云春游”為主題相繼開展了線上直播展出文物活動并取得了不小的反響,出現了直播高峰時一天之內吸引一千多萬人在網上圍觀的空前景象。

四是App 呈現。博物館App 可以對文物進行搜索、高清觀賞,還可提供線上云游博物館,讓觀眾足不出戶就可以看到博物館的精選文物。如“故宮展覽”App,打造全景虛擬漫游和VR 虛擬現實體驗的線上展廳,可以看遍宮廷原裝、常設專館、專題特展,使故宮博物院的精品展覽一覽無余,讓觀眾深度體驗傳統藝術與宮廷文化的內涵,“故宮展覽”App 上線到現在已有27 萬次安裝[3]。

“云展覽”是博物館創新發展的一個重要著力點,“云展覽”的迅速發展是數字博物館建設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是博物館多渠道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方式[4],并通過多媒體技術和互動體驗等方式,增強觀眾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是未來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趨勢之一。

二、博物館“云展覽”優勢與不足

博物館的“云展覽”,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拓展了博物館傳播途徑,讓博物館的內涵和形式變得越來越豐富,使得大眾和文物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給觀眾帶來了一種全新觀展體驗?!霸普褂[”有著它獨特的優勢,但也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

(一)突出優勢

一是可以有效彌補線下展覽空間不足。因線下展覽中展柜空間不足的原因,導致無法全方位展示文物,像書籍、古畫無法全部展開,以及瓷器、印章等文物的后面及底部無法全部展示。而在“云展覽”中不會限制文物的展示,展品可以720 度全方位呈現,讓觀眾無死角進行瀏覽。

二是不受時空限制,可永久性展示。博物館采用“云展覽”的形式可以讓觀眾不受任何時間、地域的限制,做到足不出戶就可以隨時隨地觀賞到各大博物館的精品展覽。各大博物館舉辦的線下展覽,對于年齡較大、行動不便、無法安排時間的人來說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展覽一旦錯過了,短時間內很難再舉行一場。與線下展覽相比,“云展覽”不會出現展覽到期需要撤展等情況,而且“云展覽”具有視頻回放功能,觀眾可以反復在線觀看展覽,給觀眾帶來永不落幕的線上文物展。

三是增強與觀眾互動。在線下展覽中,觀眾只是單一地接收信息,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很少。而“云展覽”在觀展過程中通過數字化技術等多重數字科技打造互動小組件,可以讓觀眾及時進行信息反饋與情感交流,對展覽做出評價?!霸普褂[”的有趣互動體驗,使它可以與博物館參觀者聯結更加密切,貼近日常生活;走出實體空間的限制,建立一個博物館與參觀者相互聯結、互動、共同參與的平臺,拉近了文物與觀眾的距離。

四是“云展覽” 正在加速博物館數字化轉型?!霸啤庇尾┪镳^所帶動的全民關注度,為日后如何在創新中加強文物保護和傳承提供了新思路,即通過博物館數字化轉型,將那些年代久遠、極易損毀的藏品可以在“云展覽”數字采集的幫助下,得以重見天日,使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都“活起來”,更好地滿足公眾文化需求。

(二)不足之處

一是體驗感不足。實體展覽是根據文物展品特點結合輔助展品進行布展,讓觀眾產生現場感以及體驗感。而現在“云展覽”的技術水平不夠成熟,讓觀眾在線下展覽中的一些感官體驗,如展廳中的展品布局、音效、燈光氛圍等,很難通過圖像傳遞給觀眾,使觀眾在線上觀展過程中無法進行沉浸式觀展。

二是展覽形式缺少創新。目前“云展覽”存在盲目跟風現象,有的博物館“云展覽”的策展設計有局限,對館內現有文物資源沒有做到充分開發,只單純地將線下展覽內容復刻到線上,或是將大量文物圖片進行堆積羅列,沒有應用到任何數字技術,缺乏設計感。而且很多中小型博物館“云展覽”會出現專業圖片影像分辨率不夠高、畫面粗糙等情況,沒有自己獨特的展覽內容與形式,缺少藝術性和觀賞性。

三是數字化專業人才短缺。博物館數字化建設依靠的是其專業領域的技術人才,但是博物館在此方面的專業人才非常短缺,特別是中小型博物館。因博物館工作人員對專業知識與信息技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夠同時掌握,導致博物館數字化服務不能滿足觀眾的線上觀展需求,使“云展覽”不能盡善盡美地呈現出來。

四是受眾群體受限。數據顯示,博物館“云上展”的參觀者是以青少年群體為主。相比之下那些無法使用互聯網,沒有數字設備,缺乏數字媒介使用技能的群體被隔絕于外,形成博物館信息傳播的“數字弱勢群體”[5]。因“數字弱勢群體”不會操作博物館網頁、微信公眾號、博物館App 等,導致他們的觀展變成了簡單的圖片展覽和影像放映,這不僅降低了觀展興趣,也限制了“云展覽”的受眾群體。

當前,博物館利用“互聯網+”打造“云展覽”對館內文化資源進行大規模開發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盡管“云展覽”這種全新的觀展體驗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但其突出優勢更加明顯。博物館應解決現有問題,抓住新的機遇,直面新的挑戰,不斷創新“云展覽”,使其得到長足發展。

三、博物館“云展覽”如何創新發展

順應數字化的發展潮流轉型與創新是博物館尋求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博物館“云展覽”發展已具備一定基礎,在未來,博物館“云展覽”仍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觀眾對“云展覽”的需求也會逐漸變大。因此博物館要采取有效措施來促進“云展覽”更好的發展。

(一)加強館藏文物資源數字化管理

在館藏文物資源數字化管理中,要完善藏品數字化信息,實現館藏文物信息共享。在這個過程中,博物館首先要加強對館藏文物資源的數據整合,利用數字化技術來協助博物館進行藏品的數字化管理,實現藏品管理的現代化和自動化。其次博物館還要與考古所、高校等研究機構加強聯系,完善文物存儲、修復技能,細化文物數據采錄、檢索、備份流程,對文物的數字資源進行匯總。最后博物館要加強高清攝影、三維建模、立體展出和4D 交流等新型科技手段的運用,逐步形成文物數字化體系,匯集全國各個博物館數據庫所保存的文物數據,擴大博物館文物數據資源庫,從而提升“云展覽”策劃效率,保證“云”展覽制作的進度,同時也為展覽所需的后期深加工提供基礎。如山西博物院在2016年制定了《山西博物院智慧博物館建設方案》。圍繞方案,博物院加大文物數據資源的挖掘、采集與加工,完成了全部藏品的二維影像數據的采集,通過語義網絡技術構建了國內首個文物知識圖譜。2019年,藏品管理系統投入使用,實現了藏品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2021 年,建立了以藏品管理為核心的數字資源管理平臺,平臺集成了五大功能模塊,包括藏品管理、數字資源、業務數據、輔助決策、系統管理。2022 年,山西文化遺產綜合應用平臺面向全省文博系統開放、使用[6]。

(二)創新“云展覽”形式

博物館在創新基礎數字化的發展上追求穩中求進的同時,要對現有形式進行創新,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將目光聚集在新出現的數字技術和社會主流媒介上,以新型數字技術為支撐,采用5G+大數據分析、5G+AR/VR 以及沉浸式體驗等科技手段創新數字化服務形式,推動跨界融合,積極拓展觀展途徑,通過研發專屬App、開展實時直播、增強社交媒體推送等途徑,打破原有的網頁瀏覽的單一形式局限,使“云展覽”的形式不斷發展創新,增強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性,讓文物深層次地融入人民群眾當中去,從而達到更好的展示效果,真正實現“云逛展”。例如2022 年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倡議發起的“手拉手:我們與你同在—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活動,由英國、美國、俄羅斯等16 家博物館聯合參加。在此次活動中第一次使用“5G+8K”技術,通過互聯網及各類新媒體端口,以直播的形式進行展示文物,讓全球的參觀者可以在線上觀看各大博物館的館藏珍品。

(三)以內容為主,拓展宣傳手段

博物館的“云展覽”在發生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期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給觀眾帶來別具一格的展覽形式,短時間內吸引了大批觀眾,但是“云展覽”要想可以長久的留住觀眾,實現可以持續健康發展,就需要注重“云展覽”內容的質量,注重“云展覽”傳播的信息,將質量作為發展立足點。不論何時,觀眾對于高質量文化產品的需求不會改變,只有精彩絕倫的內容才可以吸引到更多觀眾,使博物館的關注度得到提升。像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等頭部博物館自身就有巨大流量,可以依靠自身原有的忠實觀眾在各個新媒體上推出“云展覽”。而中小博物館由于受眾有限,就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構建傳播媒體矩陣,對博物館“云展覽”進行整合營銷,提高自身的曝光度,根據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及觀眾在使用新媒體時的習慣進行靈活變通,讓“云展覽”在新媒體環境下健康傳播,從而擴大“云展覽”的關注度。

(四)加強對專業數字化人才培養

時至今日,數字化已經深入到博物館日常工作各個方面,應用范圍從觀眾服務、陳列展覽、文物的安全保障到藏品管理。這就需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過程中,了解、掌握數字化的相關技術手段,并與博物館的工作融合在一起,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在博物館日常相關工作中,博物館的人員構成需要進行一定的改變,要打破以前固有的工作模式——專人專事。為保證博物館數字化服務的質量,博物館的專業性工作如文物收藏、保管、研究、展示等在完成時,也可以讓數字化領域的人員參與進來,讓專業領域不同的人才在工作中相互學習、交流,加快博物館數字化建設發展進程,并提高博物館數字化建設的效率。

(五)“云展覽”+線下互通發展

博物館可以采用“云展覽”與線下展覽不斷“對流”“相互助力”和“相互補充”的方式,打造一個“線上”“線下”相融合式的展覽體系,持續發掘展覽中文物背后的故事。如河北博物院在“故夢·新生”主題活動直播中,甄選“古中山國”“滿城漢墓”兩大精品展,利用數字化科技手段,通過服裝展示、3D 人物互動與劇場演繹等形式,詮釋歷史故事,增強河北博物院的文化軟實力[7]。

博物館以“云展覽”為途徑對觀眾信息進行整理,并分析觀眾喜好從而得到線下展覽目標觀眾的數據反饋,對線下展覽的內容與形式進行創新,使策劃出來的展覽符合觀眾需求,從而將觀眾吸引到線下參觀展覽。2023 年“5·18 國際博物館日”在江蘇會場“博物知旅”主題活動為公眾搭建“云上博物”線下互動體驗空間,并精選了七個展覽供游客現場體驗。在這個體驗空間中,觀眾做不同的手勢動作與虛擬人動畫同步,體驗以虛擬人物進入展覽,同時又可以在“云上博物”各數字展廳間穿梭逛展[8]。

四、結語

從社會發展趨勢和博物館數字化建設需要來看,“云展覽” 創新發展符合時代形勢需要?!霸普褂[”從推出到現階段的發展,這一過程中雖然由于技術的原因,有一些不足之處,但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大面積普及,政府對其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博物館發展理念的迭代升級,“云展覽”的后續發展將會出現質的變化,呈現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在未來博物館“云腳步”穩健前行,全國博物館各自發揮主體優勢相互交流謀求共同發展,著力豐富“云展覽”的外在形式和精神內涵,為博物館今后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做出貢獻。

猜你喜歡
觀展線下文物
文物的棲息之地
觀展指南針
COZMINE線下集合店
傳統線下與直銷模式孰強孰弱?這家動保企業是這樣看的
從“偶然”的疫情大爆發到“必然”的線下線上教學結合
參觀美術館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3天觀展人數超過50萬人次首屆智博會發布多項重要成果
觀展攻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