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年1—6 月非洲腦膜炎疫情風險評估

2024-01-28 13:13賈嬌嬌宋悅謙通信作者
口岸衛生控制 2023年6期
關鍵詞:奈瑟腦膜炎血清型

韓 輝,伍 波,賈嬌嬌,宋悅謙(通信作者)

(中國海關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北京 100026)

腦膜炎是一種由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感染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死率高,可導致殘疾、癲癇、聽力和視力喪失、認知障礙等多種后遺癥。腦膜炎在全球范圍內均有散發或流行,是一項嚴重的公共衛生挑戰。據估計,2016 年全球約有282.1 萬人發病,其中31.8 萬人死亡[2],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負擔。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26 個國家的腦膜炎疾病負擔高,被稱為“腦膜炎帶”,每年1—6 月高發,發病率高達100~1000/10萬[3]。鑒于目前正處于腦膜炎高發期,我國與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的交往日益密切,人員和貿易往來正逐步恢復,在此情況下,評估非洲腦膜炎病例輸入我國的風險,為口岸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指導。

1 評估方法和資料來源

1.1 評估方法

收集腦膜炎疾病特征信息,結合非洲“腦膜炎帶”各國腦膜炎發病和死亡數據、病原學監測結果、疫苗接種等資料,定性評估腦膜炎病例輸入我國的風險以及輸入后進一步引起本土傳播的風險,提出口岸疫情防控措施建議。

1.2 資料來源

腦膜炎疾病特征信息來自世界衛生組織(WHO)等權威組織機構和學術文獻,腦膜炎發病和死亡數據、病原學監測結果、疫苗接種等資料來自WHO 和各國衛生部門網站。

2 評估依據

2.1 疾病特征

引起腦膜炎的病原體以細菌最為常見,主要的致病菌為腦膜炎奈瑟菌、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和B 群鏈球菌。病毒(如腸道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真菌(隱球菌)和寄生蟲(阿米巴)也是腦膜炎的重要病因[4]。腦膜炎奈瑟菌在全球范圍內均有分布,每年約造成50 萬人發病和5 萬人死亡,病死率高達10%~20%[5],包括13 個血清群,其中A、B、C、X、Y、W135 是主要流行的致病菌群[6],不同國家和地區流行的優勢菌群有所不同(圖1)。肺炎鏈球菌有90 多個血清型,但僅少數型別可引起腦膜炎。流感嗜血桿菌有6 個血清型(a 型、b 型、c 型、d 型、e 型和f 型),引起腦膜炎的主要為b 型。本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或者口腔分泌物接觸傳播,大型集會活動、學校和難民營等環境發病率高。B 群鏈球菌通常存在于人體腸道或陰道中,可能會在分娩前后引起母嬰傳播?;颊吆徒】禂y帶者是主要的傳染源。研究發現,約10% 的人群為腦膜炎奈瑟菌攜帶者,攜帶時間可持續5~9 個月[7-8]。意大利的一項研究對來自非洲的難民開展了腦膜炎奈瑟菌監測,發現約5.1% 的難民為攜帶者[9],提示需關注健康帶菌者通過國際旅行造成跨境傳播的風險。

腦膜炎可影響所有年齡段人群,但5 歲以下的嬰幼兒和免疫力低下者死亡的風險高。接種疫苗是預防腦膜炎的有效手段。目前已有預防部分血清群或血清型腦膜炎奈瑟菌、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感染的疫苗[10],但疫苗在全球的接種情況有待改善,特別是在疾病負擔高的中、低收入國家。目前尚無用于預防B 群鏈球菌感染的疫苗。針對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腦膜炎病例,及時給與抗生素治療是治療的關鍵。但抗生素的濫用可能導致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的形成,目前已有腦膜炎奈瑟菌對環丙沙星[11]和氯霉素[12]等藥物耐藥的報道。

2.2 2023 年非洲腦膜炎疫情概況

2023 年第1~25 周(截至6 月25 日),非洲“腦膜炎帶”累計報告了13039 例腦膜炎病例,其中829 例死亡(病死率:6.4%),累計發病數和死亡數較2022 年同期分別上升15.3% 和42.0%[13]?!澳X膜炎帶”的26個國家中有23 個(88.5%)國家報告了病例,埃塞俄比亞、幾內亞比紹和盧旺達未報告病例。剛果民主共和國(3355 例,247 例死亡)、尼日利亞(2808 例,214 例死亡)和尼日爾(2110 例,129 例死亡)合計報告了63.4%的發病和71.2%的死亡病例(圖2A 和2B)。各國腦膜炎病例的病死率有所差異(范圍:0.0%~31.7%),其中,安哥拉(76/240,31.7%)和科特迪瓦(7/63,11.1%)的病死率超過了10.0%,另外有8 個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尼日利亞、尼日爾、喀麥隆、加納、烏干達、乍得和肯尼亞)的病死率超過5.0%。第1~16 周,腦膜炎疫情整體呈現波動上升趨勢,新增病例數在第16 周(4 月17—23 日)達到峰值(814 例),此后疫情逐步趨緩,第25 周新增病例數(94 例)較峰值下降了88.5%。新增死亡病例數在第13 周(3 月27 日—4 月2 日)達到峰值(64 例)(圖2C)。

報告腦膜炎病例的國家中,13 個國家采集了病例的腦脊液樣本進行病原學檢測。其中,20.5%(978/4776)的樣本檢出致病病原體,主要為:腦膜炎奈瑟菌(60.4%)、肺炎鏈球菌(33.3%)和流感嗜血桿菌(3.9%)。檢出的腦膜炎奈瑟菌以C 群(90.5%)為主,檢出少量的W 群(7.8%)和X 群(1.5%)。有11個(84.6%)國家同時檢出2 種及以上的病原體,且檢出病原體的構成情況有所差異,其中:尼日爾(C群、W 群、Y 群)、剛果民主共和國(C 群、W 群)和烏干達(C 群、W 群)檢出的病原體主要為腦膜炎奈瑟菌;貝寧、布基納法索、中非共和國、科特迪瓦、加納、馬里和多哥檢出的病原體主要為肺炎鏈球菌(圖2D)。各國腦膜炎病例病死率的差異可能與流行的病原體不同有關。

2.3 非洲國家腦膜炎相關疫苗接種情況

2010 年起,非洲各國開始大規模接種一款新研制成功的A 群腦膜炎奈瑟菌結合疫苗,迄今已有24個高風險國家的3.5 億余人接種了該疫苗[14],部分國家已將該疫苗納入了常規免疫計劃,為1~29 歲年齡段人群接種。非洲區域由A 群腦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腦膜炎病例在2010 年之前占總發病和死亡人數的90%,在引入A 群腦膜炎奈瑟菌結合疫苗后發病率明顯下降,2017 年以來未報告由A 群腦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病例,但由其他血清群感染引起的腦膜炎疫情仍在不斷發生。此外,非洲分別已有91% 和83% 的國家引入了b 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結合疫苗[15]。

3 評估結果

3.1 腦膜炎病例輸入我國的可能性評估

腦膜炎病例輸入我國的可能性主要考慮以下因素:

(1)非洲區域目前仍處于腦膜炎高發期,2023年上半年腦膜炎發病和死亡數高于2022 年同期水平??紤]到部分國家疾病監測、實驗室檢測、病例管理和治療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實際發病和死亡人數可能被低估,未得到及時診治的病例可能引起疫情進一步傳播。非洲區域還同時存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霍亂和瘧疾等傳染病流行,加重各國醫療衛生機構負擔,影響了腦膜炎疫情防控工作。

(2)非洲多國雖然已經引入了預防腦膜炎奈瑟菌、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感染的疫苗,但部分國家和地區疫苗覆蓋率仍較低,并且這些細菌有多種血清群或血清型,疫苗無法同時預防不同血清群或血清型細菌感染。此外,受武裝沖突、自然災害和傳染病疫情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疫苗接種服務受到影響。因此,腦膜炎疫情在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擴散蔓延的可能性高。

(3)我國與非洲國家人員、貿易往來頻繁,是非洲最大貿易伙伴國,在非經商和勞務的人員數量龐大,與多國有直航航班往來。據統計,2023 年往返中非之間的人員數量較2022 年大幅增長。因此,腦膜炎病例輸入我國的風險客觀存在。其中,有典型癥狀者在入境我國時能夠被及時發現和處置,但處于潛伏期的病例和帶菌者無法被及時發現,輸入我國后可能進一步引起本土傳播。

(4)腦膜炎奈瑟菌疫苗雖然已納入我國免疫規劃,但只針對A 群和C 群。雖然已有四價(A 群、C群、W135 群和Y 群)疫苗獲批,但尚未廣泛使用。肺炎鏈球菌疫苗和流感嗜血桿菌疫苗尚未納入我國免疫規劃,由個人自行選擇接種。因此,我國人群不具備對多種血清群或血清型病原體免疫的能力。鑒于非洲區域同時檢出了多種病原體,病例輸入后可在不具備免疫力的人群中引起傳播。經評估認為,腦膜炎病例輸入我國的可能性較高。

3.2 腦膜炎病例輸入我國后果的嚴重性評估

腦膜炎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傳染性強,可在人口密集的場所迅速傳播,嚴重危害人群健康。腦膜炎病例的病死率高,一旦發病,即使得到早期診斷和治療,仍有5%~10.0% 的患者死亡,且通常伴有嚴重的后遺癥。在非洲“腦膜炎帶”有部分病例檢出了肺炎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性腦膜炎的病死率通常更高,可達36%~66%,治療時間長且更容易出現嚴重后遺癥。此外,腦膜炎病因復雜,臨床癥狀可因病原體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診斷難度較大,容易誤診或因無法檢出致病病原體而延誤治療,增加了死亡和后遺癥發生的風險。經評估認為,腦膜炎病例輸入我國后果的嚴重性為高。

綜合考慮腦膜炎病例輸入我國的可能性和后果的嚴重性,認為腦膜炎病例輸入我國的風險高,輸入后可能進一步引起本土聚集性疫情。

4 口岸疫情防控措施建議

4.1 加強疾病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

密切監測腦膜炎疫情發展態勢,包括病原體血清群或血清型的分布和演變,特別是致病性強的血清群或血清型病原體的傳播、分布、進化和抗生素耐藥性等情況。加強疫情形勢分析和趨勢研判,早期發現腦膜炎病例異常發生、聚集或增加的苗頭,及時預警。同時加強與衛生健康、民航和商務等部門的信息通報和共享,動態評估腦膜炎病例輸入我國的風險,科學制定口岸防控措施。

4.2 加強高風險入境人員衛生檢疫

加強對來自高風險國家和地區入境人員的健康申報、體溫監測和醫學巡查等檢疫措施。一旦發現有頸項強直、頭痛和嘔吐等腦膜刺激征的入境人員,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與溯源,追蹤密切接觸者,實施隔離、轉運等措施。做好病例及密切接觸者生物樣本采集和病原學檢測工作,開展分子分型鑒定和全基因組測序分析,以發現致病性強的血清群或血清型病原體輸入,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據。

4.3 加強技能培訓和檢測技術儲備

做好應急處置的人員和技術儲備。加強對口岸一線衛生檢疫人員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其病例識別、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處置、生物樣本采集和實驗室檢測、個人防護等方面的能力。針對境外主要流行的血清群或血清型病原體,尤其是尚未輸入我國且缺乏診斷方法的血清群或血清型,研究建立快速鑒定方法,儲備檢測試劑,確保一旦發現疫情,口岸能夠迅速高效地進行處置。

4.4 加強國際旅行者健康宣傳教育

提高國際旅行者自我防護意識對防止傳染病輸入至關重要??诎缎杓訌妼τ懈腥灸X膜炎風險國際旅行者的健康宣教,提高其防病意識,促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歸國入境時積極申報健康狀況并配合口岸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等工作。接種疫苗是預防腦膜炎最有效的手段,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需做好疫苗儲備,根據疫情流行國家和地區病原體的種類與分型為國際旅行者接種疫苗。

猜你喜歡
奈瑟腦膜炎血清型
慢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離奈瑟菌的cppB 與pJD1 基因檢測
恒河猴奈瑟菌引起膝關節感染1例
二代測序協助診斷AIDS合并馬爾尼菲籃狀菌腦膜炎1例
微黃奈瑟菌引起急性尿路感染合并菌血癥1例
IL-33在隱球菌腦膜炎患者外周血單個核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通遼地區牛肉與牛肉制品沙門氏菌血清型調查
廣東地區水禽大腸桿菌血清型鑒定
愛的賭約
肺炎鏈球菌血清型鑒定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
人感染豬鏈球菌腦膜炎誤診結核性腦膜炎一例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