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里斯班為何會贏?:奧運會主辦地遴選的規則修訂、制勝之道與鏡鑒啟示

2024-01-28 10:21王潤斌王海燕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布里斯班申奧國際奧委會

王潤斌,王海燕

(福建師范大學 體育科學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7)

按照《奧林匹克憲章》的規定,國際奧委會(IOC)的使命是在全世界推廣奧林匹克主義,并領導奧林匹克運動,確保奧運會的周期性交付。隨著世界范圍內經濟政治格局的態勢變化與全球性公共問題的多發,大型體育賽事遇冷的窘境開始顯現。在“改變或被改變”的戰略抉擇中,國際奧委會發布了《奧林匹克2020 議程》等一系列改革路線圖,將奧運會的可持續發展視為改革的統攝性主題,并于2019 年對奧運會主辦地遴選規則進行了重大調整。2021 年7 月21 日,國際奧委會第138 次全會在日本東京舉行,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當選為2032 年奧運會主辦地,成為國際奧委會首次依據新規則遴選的主辦地,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標志性意義。探究奧運會主辦地遴選規則的變化,剖析布里斯班贏得奧運會主辦權的關鍵因素,可洞悉奧運會申辦的基本規律和制勝之道,從而為中國再次成功申辦奧運會提供鏡鑒啟示。

1 從競爭到對話:奧運會主辦地遴選規則的重大修訂

1.1 奧運會主辦城市遴選的規則及影響

現代奧運會復興初期,國際奧委會將其生存視為第一要務,并沒有完整建立主辦城市的遴選規則,而是以一種指定、輪流的松散方式舉辦。顧拜旦的精英自治與國際化思想發揮主導作用,他不希望奧運會委身于歐羅巴大陸,而應該走向五大洲,讓全世界的青少年運動員沐浴在五環圣火的光輝之中?!邦櫚莸┑南敕ㄊ?,奧運會應該通過在全球各地流轉從而具有‘流動性’(ambulatory)。他相信,這樣一來,奧運會將保持國際特色,并向全世界傳播奧林匹克主義的價值觀?!盵1]從奧運會主辦城市遴選的規則變遷看,在1975 年之前,奧運會主辦城市直接從申辦城市(applicant cities)中產生。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申辦態勢,國際奧委會于1975 年提出了候選城市(candidate cities)的概念,增加了遴選環節與難度?!?999 年候選流程正式進入遴選舉辦城市工作中,從此遴選舉辦城市的工作不僅需要城市進行申辦,還需要等待候選城市參與評估?!盵2]隨著2014 年《奧林匹克2020 議程》的頒布,國際奧委會一改以往申辦城市自愿申請的規則,引入了“邀請階段”,有重點地與潛在候選城市進行溝通。無論如何,在2019 年奧運會主辦地遴選新程序實施之前,在委托代理的機制下,以競爭性投標的方式產生奧運會主辦城市已經成為通用規則。

結合《奧林匹克憲章》的相關規定,Humphrey 等[3]將委托代理理論(principal-agent theory)引入原有的奧運會申辦規則探究中(圖1),認為國際奧委會擁有奧運會的一切權利,屬于集體委托人(CP),其授權國際奧委會執委會作為被委派的集體代理人(DCA)遴選主辦城市,而潛在的諸多申辦城市(生產性代理人,PA)為了獲得主辦權而產生競爭關系,最終目的是交付奧運會(games delivery)。作為競爭性的投標機制,原有的奧運會主辦權遴選規則容易產生“過度承諾”后的債務風險,即申辦城市為了獲得主辦權而不惜提高談判籌碼,屢屢出現的奧運會超支問題就是明證。針對委托代理關系的固有缺陷,有學者[4]認為:“非對稱信息的委托代理關系會導致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和道德風險(moral hazard)問題?!鼻罢咧傅氖?,申辦城市對于自身城市的資源稟賦與辦賽能力是已知的,而國際奧委會并不掌握完全信息,一旦城市獲得主辦權就出現了權利反轉,主辦城市逐漸掌握主動權。例如,2004 年的雅典與2016 年的里約,場館建設均存在工期滯后等現象,但是國際奧委會已經失去了議價能力,不可能再另尋“接盤俠”。后者指的是,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掌握著遴選奧運會主辦城市的實際權力,對申辦競爭態勢的信息掌握不完整,容易導致受委托的代理人利用信息不對稱來謀取私利,讓并非申辦實力最強的城市最終如愿,如東京2020 年奧運會暴露出來的申辦丑聞即為佐證。

圖1 基于委托代理關系的奧運會主辦地遴選機制[3]Figure 1 Olympic hosts selection mechanism based on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1.2 新規則的變革性修訂及其著力點

以《奧林匹克2020 議程》和《奧林匹克2020 議程:奧運會新規范》2 個重要改革文本為基礎,國際奧委會于2019 年對奧運會主辦城市的遴選規則進行了重大修訂:成立一個包含國際奧委會成員代表、運動員代表、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代表、國家奧委會代表和國際殘奧委員會代表在內的工作組,商討奧運會申辦的規則修訂事宜。在與國際奧委會執委會磋商后,工作組的建議已于2019 年6 月提交至國際奧委會第134 次全會并獲得批準,相關建議全部體現在全會修訂的《奧林匹克憲章》(2019 年6 月版)之中。國際奧委會執委會于2019 年10 月正式啟動了行動計劃,從而為未來主辦地遴選創造一種新的、精簡的方式,以增加雙邊層面的靈活性和合作關系(圖2)。

圖2 國際奧委會新修訂的奧運會申辦規則(2019 年至今)[5]Figure 2 The IOC's revised new approach to electing future hosts (2019-present)

新規則有如下4 個方面的重要變化:①從申辦時間看,奧運會主辦地的遴選打破了原來提前9 年申辦、提前7 年產生奧運會主辦城市的慣例,實現了申辦程序的時間彈性;②從申辦空間看,奧運會主辦城市(host city)被修改為奧運會主辦地[host(s)],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一屆奧運會、一個主辦城市的慣例,為奧運會的跨城市、跨區域甚至是跨國申辦掃除了規則障礙;③從申辦組織看,國際奧委會將新成立2 個固定的委員會“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主辦地遴選委員會”負責遴選主辦地,一改以往在國際奧委會執委會領導下臨時組建評估委員會的慣例;④從申辦機制看,新規則通過對話遴選主辦地,一改以往競爭性投標的方式。

如圖2 所示,國際奧委會分別設立了持續性對話(continuous dialogue)與針對性對話(targeted dialogue)2 個階段。在持續性對話階段,未來主辦地遴選委員會在各自國家奧委會的支持下,與有關各方就未來的奧運會主辦意向進行對話。這些對話不局限于特定屆次(non-edition)。在整個對話過程中,委員會不斷監測和分析項目,提供可行性評估,以作為向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提供建議和意見的基礎。針對性對話階段旨在探討舉辦某一特定屆次的奧運會的提議,由國際奧委會執委會邀請一個或多個首選主辦地[preferred host(s)]進行詳細討論,以完善他們的申辦提案??傊?,“國際奧委會更加注重申辦過程的彈性、靈活性,可以根據外在環境條件及內在組織管理的變化,更加靈活地協商奧運會的主辦方式、主辦方構成及主辦城市確定的時間?!盵6]

對奧運會申辦規則的變革性修訂體現了國際奧委會對奧運會等大型體育賽事遭遇困境的積極回應,其關鍵點是從“競爭性投標”改革為“協商性對話”,原有的委托代理關系被弱化,在減少奧運會申辦成本的同時,削弱了國際奧委會對主辦地遴選絕對權力的壟斷,使得奧運會申辦方可以更好地從本城市、本地區的愿景、遺產與規劃的視角衡量奧運會的杠桿作用,而不是一味地滿足國際奧委會的辦賽標準。當然,新規則的最大好處在于減少了“過多的申辦失敗者”(巴赫語),畢竟奧運會主辦地是稀缺資源,原有的競爭性投標會讓申辦、辦賽標準升高,甚至出現“過度承諾”的不良效應。

2 布里斯班贏在何處?:奧運會申辦的制勝之道

2.1 布里斯班獲勝的歷程回顧

布里斯班申辦奧運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82 年,當屆市政府對布里斯班舉辦奧運會的可能性展開了論證,接著參與1992 年奧運會的申辦競標。1986 年10 月17 日,國際奧委會第91 次全會選舉產生1992 年奧運會主辦城市,布里斯班遺憾地“止步”于第3 輪,而西班牙的巴塞羅那贏得主辦權。隨后,布里斯班繼任市長Sallyanne Atkinson 嘗試申辦1996 年奧運會,但澳大利亞奧委會選擇墨爾本與美國的亞特蘭大等城市競爭,導致布里斯班最終落選。

2015 年,布里斯班所在的東南昆士蘭地區市長議會(Council of Mayors,SEQ)產生了通過主辦奧運會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區域經濟發展、提升國際影響力的動議。2019 年6 月,國際奧委會對奧運會主辦地遴選規則進行革命性修訂,澳大利亞各方對此進行了迅速且積極的響應,于2019 年8 月就成立了由聯邦政府、昆士蘭州政府、布里斯班市代表組成的澳大利亞申奧領導小組(Olympic Candidature Leadership Group,OCLG),正式啟動申奧工作。2020 年,因深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以下簡稱“疫情”)影響,澳大利亞于當年3 月決定暫停與國際奧委會未來主辦地遴選委員會的對話,在疫情防控局勢好轉情況下,于當年12 月重啟申辦進程。2021 年2 月,國際奧委會執委會聽取了奧運會未來主辦地遴選委員會的報告,同意將布里斯班作為“首選主辦地”,與之展開“針對性對話”。2021 年4 月,布里斯班提交了多達94 頁的申辦問卷,全面、自信地展示了申辦實力與申辦意愿。2021 年6 月,國際奧委會未來主辦地遴選委員會向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提交了報告,正式推選布里斯班作為2032 年奧運會主辦城市。2021 年7 月,國際奧委會第138 次全會投票決選布里斯班為2032 年奧運會主辦城市。

國際奧委會未來主辦地遴選委員會于2021 年2 月向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提交《國際奧委會可行性評估報告》,將評估標準分為戰略性與技術性2 個維度,前者從奧林匹克運動價值增值與申辦國家地區戰略規劃相契合的戰略角度審視主辦奧運會的綜合效益,后者從如何確保世界上規模及影響力最大的綜合性體育賽事順利交付的技術視角加以評估。本文以此為基準,并參考《申辦調查問卷》《針對性對話階段報告》《主辦城市合同》《主辦城市運行要求》等權威文本,對布里斯班獲勝的因素予以重新厘定。

2.2 布里斯班獲勝的戰略因素

2.2.1 清晰的愿景與遺產戰略

作為大型事件(mega events)或巨型項目(mega projects)的典型代表,奧運會因為超支的通病及對當地經濟社會拉動效應不顯著而不斷被學者詬病,也遭遇申辦城市態度冷淡的尷尬境地。Flyvbjerg 等[7]的研究成果表明:自1960 年以來,每屆奧運會都超過了預算,平均超支率達到172%,在所有大型項目超支現象中位列最高水平。 Zimbalist[8]采用短期和長期經濟影響的客觀數據證明:“除了1984 年洛杉磯奧運會和1992 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等少數例外,絕大多數主辦城市在奧運會上的經濟所失都要遠大于所得?!睘閼獙ι鲜鎏魬?,國際奧委會在《奧林匹克2020 議程》《奧林匹克2020+5 議程》等改革文本中均將奧運會申辦籌辦與主辦地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契合度視為“黃金評價標準”,甚至在《遺產戰略方針》中將“遺產視為愿景的結果”,主張從申辦開始就將奧運會納入主辦地的戰略規劃,從而發揮奧運會長時段、全方位、正能量的杠桿效應。

在申奧前期,布里斯班政府、東南昆士蘭地區市長議會、昆士蘭州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對奧運會能否為地區發展帶來積極影響進行了全面評估與量化測算。2016 年,東南昆士蘭地區市長議會組織撰寫了申奧的預可行性分析報告,用翔實的數據證明了主辦奧運會與東南昆士蘭地區的未來發展和目標之間存在明顯的聯系。2019—2021年,多個部門或組織對申辦2032 年奧運會進行了可行性評估、對奧運會可能帶來的經濟社會影響進行了初步核算,整體上的結論都是積極的,也為布里斯班2032 奧運會的愿景呈現與遺產戰略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表1)。其中,澳大利亞旅游、創新與體育部委托國際知名會計師公司畢馬威(KPMG)的報告[9]顯示:布里斯班奧運會將帶來包括奧運會前10 年、奧運會賽事和奧運會后10 年共計20 年的影響。在此期間,昆士蘭(州)和澳大利亞(國)的可量化經濟和社會效益總和分別高達81 億美元和176.1 億美元,奧運會還將產生社區福利、健康益處、志愿者成長等諸多額外社會效益。因此,布里斯班奧組委明確指出:“布里斯班2032 年奧運會的愿景與昆士蘭州和澳大利亞的長期區域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相吻合,同時也與《奧林匹克2020 議程》和《奧林匹克2020+5 議程》中設定的奧林匹克運動目標相一致?!盵10]

表1 布里斯班奧運會申辦可行性評估與經濟社會影響系列報告Table 1 A series of reports on the feasibility assessment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of the Brisbane Olympic bid

2.2.2 堅定的政府與公眾支持

作為公私合營(PPP)模式典型代表的大型體育事件,奧運會的主辦需要多方利益主體共同參與。其中,強有力的政府與公眾支持是國際奧委會遴選主辦城市的重要標準。按照《奧林匹克憲章》的規定,在申辦奧運會前期,申辦地所在政府必須向國際奧委會提交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書,以承諾并保證該國及其公共當局將遵守和尊重憲章。為了確保奧運會主辦的平穩順利進行,國際奧委會在選出主辦地后立即與主辦地和有關國家(地區)奧委會、奧運會組委會簽訂《奧運會主辦合同》,就各方籌辦奧運會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加以約束。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由眾議院多數黨或政黨聯盟組成,執政黨領袖任總理,總理和內閣是澳大利亞議會權力的中心?!白鳛楝F代國家中最具效能的實體,政黨制度控制著澳大利亞社會,左右著澳大利亞的政局?!盵11]2021 年6 月,國際奧委會未來主辦地遴選委員會發布的《針對性對話階段報告》數據顯示,無論是執政黨聯盟黨(LNP)還是在野黨工黨(LP)都對主辦2032 年奧運會表達了堅定支持意見:“穩定的兩黨輪流執政的政治背景均支持奧運會,將其視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催化劑?!盵12]此外,賽會治理模式也能夠體現出政府對工作的支持,基于澳大利亞之前成功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經驗,由奧運會組委會負責奧運會的整體管理、組織和融資,將成立奧林匹克協調機構(OCA),負責協調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在辦奧時的關系,推進奧運會籌辦相關事務并監督奧運遺產的交付。三級政府將分工協作,致力于為奧運會組委會無償提供奧運會所需的支持服務,以確保奧運會的成功舉辦。

Hiller 等[13]指出:“在傳統意義上,主辦奧運會被視為一個自上而下的決定,很少有公眾參與,而公眾輿論支持在評估申辦奧運會方面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弊鳛楣矝Q策的典型代表,申辦主辦奧運會事關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福利權等多項權利,歷史上曾多次出現因公眾輿論反對而擱淺或易址的奧運會。按照慣例,在奧運會主辦地遴選過程中,國際奧委會會對申辦奧運會的公眾支持率進行民意調查。2021 年2 月,國際奧委會未來主辦地遴選委員會發布了陽獅體育公司(Publicis Sport & Entertainment Opinion Poll)在澳大利亞境內做的民意調查報告。該報告顯示,大約2/3 的澳大利亞人、昆士蘭人和布里斯班人對在布里斯班和東南昆士蘭地區舉辦奧運會充滿熱情(圖3)。來自主辦地國內的調查數據顯示出更廣泛的支持率,2019 年6 月,澳大利亞旅游與交通部門委托尼爾森公司進行的全國民意調查結果顯示,70%的澳大利亞人支持辦奧。2019 年5 月,YouGov Galaxy 通過信函調查的結果顯示,昆士蘭州居民對舉辦2032 年奧運會的總體支持率達到65%,高于2018 年10 月的56%。2019年4 月,東南昆士蘭地區市長議會委托ReachTel 的民意調查顯示,本地區的支持率達到72%。

圖3 澳大利亞公眾對布里斯班舉辦奧運會的支持率Figure 3 Support rate from the Australian public on Brisbane hosting the Olympic Games

2.2.3 穩固的經濟與社會基礎

現代奧運會的超大規模使得具有較強經濟實力和較為穩定社會局面的國家更容易博得國際奧委會的青睞。也正是基于可能存在的經濟挑戰,國際奧委會更加傾向選擇GDP 處于世界前列的國家承辦奧運會。易劍東[14]指出:自1980 年冬奧會以來,夏奧會和冬奧會已舉辦23 屆,已經確定舉辦城市但尚未舉辦的有4 屆,主辦國在申辦年的GDP 排名總體上居于世界前15 名的有23 屆,這在一定意義上說明夏奧會與冬奧會主要是經濟實力較強國家愿意也可以承接和承受的。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較為發達的現代化國家,其傳統產業為農牧業、采礦業,工業化程度較高,其中,制造業和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服務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主導產業。澳大利亞加入了多個國際經濟貿易組織,扮演著極為重要和活躍的經濟貿易大國角色。從重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表2)看,澳大利亞的經濟社會發展呈現蓬勃向上、實力強勁的局面,在GDP 總規模、全球創新指數、信息化指數、人類發展指數、可持續發展分值、法律規制指數、性別平等等領域均居于世界領先行列。昆士蘭州2019 年的GDP 總值為3 570.44 億澳元,在澳大利亞位居第三,僅次于新南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州。布里斯班是亞太地區GDP 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知名的旅游城市,在礦業、銀行、保險、交通、信息技術、房地產和食品等領域均具有產業優勢。

表2 澳大利亞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2020 年)[15]Table 2 Ke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dicators of Australia (2020)

強大的經濟社會發展動能為順利交付奧運會奠定堅實基礎。盡管受制于疫情的影響,但得益于澳大利亞穩固的政治經濟社會基礎,布里斯班奧運會的前期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澳大利亞各方組建了強大的領導團隊,動員了廣泛的社區參與,為奧運會的策劃和籌備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22 年,在距離布里斯班奧運會倒計時10 周年之際,澳大利亞提出了新的10 年時間表,加速推動奧運會的各項籌辦工作?!鞍拇罄麃?、昆士蘭州政府以及東南昆士蘭地區市長議會等賽會交付合作伙伴已經在規劃所需的場地升級,這將為昆士蘭州的子孫后代提供遺產?!盵16]澳大利亞政府對布里斯班奧運會的舉辦給予了積極的財政支持,在奧運會組委會框架之外,政府投資成為申辦和舉辦奧運會時建設配套基礎設施的重要財政來源。在接下來的時間,澳大利亞政府和昆士蘭州政府將聯合出資71 億澳元(約合49 億美元)用于建設新的體育場館和翻新現有場館。除了體育場館的建設之外,昆士蘭州還將投入重金改善當地交通系統,分別投資54 億澳元和12 億澳元修建跨河鐵路和布里斯班地鐵,屆時將為奧運會提供交通服務。

2.2.4 周全的可持續發展方案

體育與可持續關系的建立是20 世紀中后期興起的議題,羅馬俱樂部及其增長的極限理論將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上全球治理議程,而大型體育賽事既是可持續問題的催生者,也可以為解決綠色發展提供重要的平臺。因此,Hendriks 等[17]認為:“可持續的體育和賽事應該在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維度之間找到平衡?!弊鳛椤秺W林匹克2020 議程》三大支柱之一,可持續發展是國際奧委會的一項關鍵優先事項。一方面,為了響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 2030)的具體要求,推動奧運會在2030 年徹底成為氣候積極的大型賽事,“國際奧委會將在可持續性方面采取更為積極的立場并發揮帶頭作用,以確??沙掷m性體現在奧運會規劃和舉辦工作的方方面面”[18],包括但不限于基礎設施和自然遺址、采購和資源管理、能動性、勞動力和氣候。另一方面,國際奧委會依據《主辦地合同》強化主辦地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使籌辦奧運會成為主辦城市和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催化劑。

Samuel 等[19]的研究表明,雖然每屆奧運會都不同,但綠色遺產的關鍵決定因素包括申辦過程中環境承諾的廣度和深度,將可持續性嵌入組委會的愿景、使命和品牌,以及奧運會組織的各個方面,并將知識從一屆奧運會轉移到下一屆奧運會,允許新的主辦城市加強綠色遺產。國際奧委會在《申辦問卷》中將“可持續性”作為6 個重要問題領域之一加以強調,并詳細列出了5 個問題。對照國際奧委會的辦賽要求,布里斯班2032 年奧運會提出了非常堅實的以政策為基礎的可持續治理方案、利益相關者戰略、可持續管理體系與方案、水資源管理方案等,并與城市、地區和國家的長期發展規劃相吻合(表3)。

表3 《申辦問卷》“可持續性”部分的問題及回答[20]57-72Table 3 Questions and responses in the "Sustainability" section of the Future Host Questionnaire

2.3 布里斯班獲勝的技術因素

2.3.1 科學的場館規劃設計

規模適中、功能得當、布局合理的場館是奧運會成功舉辦的基石?!皥鲳^建設的順利推進,不僅能夠為成功辦賽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且有利于賽后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盵21]但是,奧運場館建設所耗費的巨額資金與場館華而不實難以有效利用的現狀使奧運場館的規劃建設陷入困境,涌現出“要面包不要馬戲團(Bread not Circuses)”“抵制奧運會(No Olympics)”等抗議團體。為此,國際奧委會在一系列改革措施中重點對場館規劃建設問題提出了優化建議。如《奧林匹克2020 議程》第二條建議“從關鍵機會和風險方面對申辦城市進行評估”指出:國際奧委會將考慮申辦中的以下積極因素—現有設施的最大化利用,臨時和可拆卸場館的使用,無須增加固定場館或增加固定場館有正當理由。2019 年國際奧委會對遴選主辦地規則的修訂也體現出從單一城市承辦到跨城市、多區域共同承辦,從而減少場館建設與成本投資壓力的改革思路。

布里斯班并非以單一城市的方式申辦2023 年奧運會,而是整合了東南昆士蘭地區乃至昆士蘭州的資源共同申辦。在2017 年出臺的《東南昆士蘭地區發展規劃》[South East Queensland(SEQ)Regional Plan]、2019 年頒布的《東南昆士蘭地區城市規劃》(The SEQ City Deal)中,均將奧運場館的規劃建設作為未來20 年的區域愿景加以規劃。在申辦2032 年奧運會時,澳大利亞各方積極響應《奧林匹克2020 議程》的改革倡議,認真領會奧運會主辦地遴選新規則的精神,將場館規劃建設融入區域發展規劃,提出了一個“多中心、分布式”的場館規劃模式。就競賽場館而言,現有的28 個奧運會大項將分布在37 個場館舉行。其中:布里斯班作為辦賽的核心區域,分布21 個場館;黃金海岸地區分布7 個場館,距離布里斯班65 km;陽光海岸地區分布4 個場館,距離布里斯班85 km。除了競賽場館外,奧運村的建設也圍繞賽事主要區域進行多中心化的處理,主新聞中心(MPC)與國際廣播中心(IBC)的選址也考慮到便利性與節約性。

除了場館規劃的多中心布局,減少主申辦城市的建設成本壓力與城市運行管理壓力之外,布里斯班2032 年奧運會的場館類型也多以現有場館和臨時場館為主,在37 個競賽場館中,31 個場館為現有場館或臨時場館,占全部競賽場館總數的84%。其中,15 個現有場館已經達到奧運辦賽標準,11 個現有場館稍加改造就能達到奧運會比賽的技術標準。規劃的新建場館只有6 個,占總數的16%。見圖4。為了確保場館的規劃與建設既能控制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又能滿足奧運會的辦賽標準,布里斯班2032 年奧運會申辦方邀請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在針對性對話階段提供關于競賽項目經驗及其各自提議的場地規劃反饋,并與夏季奧運會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協會(ASOIF)多次討論了場館規劃和競賽項目的契合度事宜。從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和各自項目運動員代表的反饋看,對比賽場地的規劃布局、建設標準、賽場體驗的反饋是非常積極的。

圖4 布里斯班2032 年奧運會競賽場館類型Figure 4 Types of venues for the Brisbane 2032 Olympic Games

2.3.2 穩妥的財務預算方案

“財務狀況對于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至關重要?!盵22]奧運會的財務狀況包括因舉辦奧運會而獲得的各種收入與各種支出兩部分。國際奧委會奧林匹克研究中心資助德國奧林匹克專家Holger Preuss 的相關研究表明,應充分考慮奧運會舉辦的復雜性,其中多主體性的投入方與收益方各自的經濟賬要分開計算,而且要考慮奧運會帶來的無形收益:“有關這個議題的討論不能無視大型賽事帶來的無形收益?!盵23]此外,考慮到奧運會作為一種公共決策行為,除了計算賽事本身的收入支出關系,也要考慮舉辦奧運會的機會成本,即奧運會是否為諸多公共資源可能用途中的最優選項、奧運會是否為諸多公共決策行為中的最佳選擇。顯然,并不存在一種計算奧運會福利影響(成本/支出)的完美方法。

當然,國際奧委會并沒有回避奧運會超大規?;瘞淼呐e辦成本攀升問題,在一系列改革方案中,逐漸強化了對奧運會財務風險的控制。例如,《奧林匹克2020 議程:奧運會新規范》[24]明確指出:“要特別關注預算方法,以更好地反映各種類型的預算,包括奧運會業務預算和體育基礎設施(如場館)或其他一般基礎設施(如道路)的發展預算。國際奧委會將與奧運會組織者密切合作,早在候選進程時就為所有實體(國家、州/市政府和奧組委)建立明確的財務和運營責任矩陣?!眹H奧委會尤其強調把基礎設施投資與賽會運行支出項目加以區分?!栋拇罄麃喡摪钫A算報告3:聯邦財務關系(2021—2022)》的數據顯示,澳大利亞政府為申辦布里斯班2032 年奧運會列出了1 000 萬美元的專項預算,將其納入全國健康事業的預算單元?!栋拇罄麃喡摪钫A算報告1:財務戰略與展望(2021—2022)》指出:澳大利亞政府已承諾為奧運會配套的關鍵基礎設施提供50%的建設資金。澳大利亞聯邦政府還向國際奧委會提供了一系列服務保證,支持布里斯班主辦奧運會,并免費向奧運會組委會提供服務。在賽會運行部分,奧組委的預算方案更容易清晰地反映出奧運會的“經濟賬”(表4):布里斯班奧組委的預算總額約為37.7 億美元(2021 年),收入與支出體現了平衡性,其中IOC 的資助、TOP 贊助商的收入及國內贊助等相對固定和可預見的收入奠定了收入的基礎;奧組委的預算完全基于市場化、社會化的運作方式,不需要政府的公共投入,相關支出項也符合賽事交付的必要條件,特別是設置了約6.18 億美元的雜項開支,以應付賽事舉辦過程中的財務風險??傊?,組委會預算充分體現了國際奧委會有關財務預算的新要求。

表4 布里斯班奧組委預算收入及支出情況[20]89-91Table 4 Budget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of the Brisbane Organizing Committee

2.3.3 強大的賽事交付能力

舉辦奧運會是一項體量龐大、結構復雜的巨型工程,其核心是賽事交付,即通過奧運會相關業務口的工作,向奧運會利益相關方尤其是運動員、媒體和觀眾提供良好賽事參與體驗的過程?!皣H奧委會將所有業務口歸為6 個重點領域,即‘產品與體驗、客戶服務、場館和基礎設施、賽事服務、治理、商務和參與’?!盵25]國際奧委會在《奧林匹克2020 議程》《奧林匹克2020議程:奧運會新規范》中就賽事交付流程及工作進行了具體的改革,即減少成本、降低復雜性、降低風險、減少浪費,增加靈活性、加強合作、提高效率、強調可持續性,最終使得奧運會能夠“可承受、可收益、可持續”(affordable、beneficial、sustainable)[26]。

布里斯班2032 年奧運會的申辦方通過《申辦問卷》及實際行動向國際奧委會展現了強大的賽事交付能力。在“產品與體驗”方面,澳大利亞有著強大的奧運傳統,參加了所有夏季奧運會和幾乎所有的殘奧會和冬奧會;在組織和舉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自2010 年以來,澳大利亞主辦過28 個夏季奧運會項目中16 個項目的世界錦標賽、世界杯賽事和綜合性賽事。在“客戶服務”方面,布里斯班市和昆士蘭地區有著成熟的旅游業和良好的國際聲譽,能夠為利益相關者群體提供高質量服務。在“場館和基礎設施”方面,以能源管理為例,布里斯班和昆士蘭州的公用電力事業網絡發展良好,大約20%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2030 年將達到50%。在“賽事服務”方面,以安保為例,昆士蘭和澳大利亞整體上處于低風險地區;布里斯班2032 年奧運會制定了安全和風險防范戰略,在活動組織者、相關州(地方)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之間分配安全責任。在“治理”方面,以城市交通為例,2018 年英聯邦運動會已證明昆士蘭地區有著良好和成熟的道路、公共交通和交通管理基礎設施,能夠充分滿足舉辦奧運會的要求。在“商務和參與”方面,澳大利亞有著較好的大型賽事商業開發的經驗和賽事開發公司及人力資源儲備,現有的國內贊助商計劃及票務開發計劃將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

3 奧運會如何再來中國?:布里斯班獲勝的鏡鑒啟示

北京2008 年奧運會的舉辦圓了中國的世紀奧運夢想,隨著北京2022 年冬奧會的勝利閉幕,北京實現了獨一無二的“雙奧之城”壯舉。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要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發揮奧林匹克促進人類和平發展的重要作用,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盵27]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邁進的征程中,如何再次邀請奧運會來到中國,是一個值得期盼和展望的美好愿景,也是一個值得分析和研判的學術命題。布里斯班作為奧運會主辦地遴選新規則下誕生的首屆奧運會主辦地,其申辦歷程、獲勝之道值得借鑒與參考。

3.1 掌握規則,注意申奧改革動向

從申辦模式看,奧運會主辦地遴選新規則實際上是建立在詢價基礎上的“單一來源采購”,即通過與不同興趣方的接觸產生“首選舉辦地”,一改之前的多城市“競爭性投標”模式。在布里斯班申奧過程中,同時還有多個興趣方與國際奧委會進行持續性對話,但是在沒有任何中斷對話的前提下,國際奧委會已經將布里斯班視為首選主辦地。因此,有研究報告[28]對此提出批評:“參與調查的城市強調,與傳統的招標過程相比,對話過程的缺點是在時間和決策方面缺乏透明度以及權利持有人(IOC)對這一新過程的信息水平?!睋Q一個角度把握新規則的特征,可以發現新規則賦予了國際奧委會未來主辦地遴選委員會巨大的自由裁量權,實質上是“以犧牲公平的方式換取效率”,這說明“酒香還怕巷子深”,公開大方且積極主動地與國際奧委會溝通、表達申辦意愿是占領先機的關鍵。

從布里斯班的具體申奧歷程看,其成功離不開澳大利亞奧委會主席同時又是國際奧委會副主席John Coates 的作用,正是他領導的工作組制定了奧運會主辦地遴選的新規則。因此,中國未來的申奧工作要做到:首先,發揮現有中國籍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委員等掌握話語權人士的樞紐作用,提前領會國際奧委會特別是高層領導人對未來申辦地、申辦規則的考量與傾向。其次,加強與未來主辦地遴選委員會的溝通、斡旋工作。我國的李玲蔚位列遴選委員會委員名單,可以充分利用關鍵人物的雙重作用,搶占申辦工作的先機。再次,積極研讀奧運會主辦地遴選新規則,了解《奧林匹克2020+5 議程》等新的改革文本,熟悉國際奧委會治理改革的新動向。最后,注意現有規則遭遇的阻力,能夠在申辦過程中實時調整申辦策略,應對競爭對手的壓力。

3.2 把握重點,明確申辦制勝因素

獲得奧運會主辦權的制勝因素多種多樣。有學者[29]立足新規則認為申辦制勝的關鍵在于:密切關注國際奧委會改革的新動向、掌握奧運會申辦規則的內涵與精髓、汲取往屆申辦城市的經驗教訓、站在為所在地區和奧林匹克運動留下寶貴遺產的立足點。國際奧委會在《2021 年度報告》[30]中也專門就布里斯班獲得主辦權的因素進行了總結:“持續的運動激情、合理的場館規劃、堅定的社會支持、持續且寶貴的遺產、與本地長遠規劃的契合、清晰的賽會愿景、有力的可持續承諾、均衡的財政方案?!边@種總結既是對國際奧委會申奧規則新動向的把握,也指明了未來申奧城市及地區努力的方向與評估的標準。

從布里斯班獲得國際奧委會青睞的原因看,基礎性與關鍵性的工作在于城市、地區、國家是否具備舉辦奧運會的戰略愿景、辦賽基礎與社會支持,這是決定申辦成功與否的“硬實力”。中國的潛在申辦者首先要對奧運會主辦地遴選的制勝因素進行綜合考量,對照各項標準,尤其要補齊短板。其次,要注重申辦籌辦奧運會的經濟社會成本與收益比例關系,嚴格控制申辦成本、籌辦預算,保持中國特色的同時遵循國際奧委會嚴控辦賽成本的改革指向。再次,要積極防范、善于化解國際社會不良的政治風險與輿論風險,減少個別西方國家與人權組織利用中國申奧制造沖突矛盾。最后,要積極承辦綜合性、區域性、單項性國際體育賽事,積累豐富的賽事經驗,形成穩固的辦賽模式,打下堅實的辦賽聲望基礎。

3.3 因地制宜,精選申奧城市(群)

從近幾屆奧運會舉辦地的經濟水平看,均屬于世界GDP 排名靠前的國家和城市。舉辦城市和國家的最終選擇與國際奧委會對申辦主辦奧運會的改革趨勢是一致的,經濟實力強大、政府治理有序、社會文化清朗、基礎設施良好的城市和地區更符合國際奧委會對奧運會主辦地的要求。國際奧委會在《奧林匹克2020 議程》和《申辦問卷》等文本中均強調了申辦城市、地區與奧運會的戰略契合(strategic alignment):一方面,奧運會要成為城市地區甚至國家長期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而不是形成額外的經濟社會負擔;另一方面,主辦城市、地區的辦賽活動構成了奧林匹克遺產中獨一無二的體驗,有利于奧林匹克品牌價值的增值和奧林匹克價值觀的弘揚。

中國對下一次申奧城市和地區的選擇也應與當前奧運會舉辦地遴選的標準和最終結果保持一致。以成熟發達的城市或城市群為申奧單元,倡導跨地區、跨省份聯合辦奧理應成為不二選擇。巴赫于2023 年5 月的中國之行中造訪了北京、曲阜、杭州、上海等城市,其中上海市領導表示:“期待加強同國際奧委會的交往合作,加快建設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并在國際奧委會的指導下,引進更多國際頂級賽事,集聚更多國際體育組織,積極參與國際體育交流合作,為促進國際奧林匹克事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盵31]巴赫則表達了對國際奧委會與上海市合作的期許。當然,考慮到中國有諸多城市(群)具備申奧的能力與意愿,從內部的申奧動向看,允許多個城市(群)表達競爭訴求,以申奧工作作為地方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助推器,以辦奧標準作為體育事業產業發展的目標方向。最終能否代表中國申奧,還需要相關城市(群)與中國奧委會、國家體育總局進行深入溝通,并最終得到中央政府的批準,才能展開與國際奧委會未來主辦地遴選委員會的持續性對話。

3.4 因時而動,把握申奧時間節點

國際奧委會奧運會主辦地遴選新規則的首要變化是修訂了原來提前7 年產生奧運會主辦城市的規定,由未來主辦地遴選委員會重新按照“持續性對話”與“針對性對話”2 個階段動態地籌劃奧運會主辦地遴選事宜。在申辦過程中,布里斯班對“大洋洲近30 多年來首次舉辦的奧運會”加以宣傳,從而在時間與地緣交織的申辦格局中贏得了先機。從奧運會舉辦的長時段、大周期看,奧運會主辦城市遴選具有一定的洲際流動特點,不會囿于特定的城市與大洲,這符合顧拜旦倡導的民主化與國際化趨勢,也符合奧林匹克運動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的宏偉愿景。由此判斷,除非再次發生申辦遇冷的困局,有意愿的申辦方要充分考慮前面若干屆奧運會主辦地所處的大洲和地區。

因此,中國下一次申奧時機的把握也必須考慮國際奧委會對相關屆次奧運會主辦地遴選的時間節奏。2023 年5 月5—9 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造訪中國,其間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有關中國下一次舉辦奧運盛會還要等多久的采訪時,巴赫說:“來自中國的申辦總是最受歡迎的,但現在(夏季)奧運會的主辦地已經確定到了2032 年這一屆,所以中國還有時間來考慮何時提出下一次申辦,而這最近將是2036 年奧運會?!盵32]如果僅以國際奧委會遴選程序為基準,并結合奧運會主辦的洲際流動性加以考量,中國下一次的申奧目標可以初步選擇2036 年夏季奧運會。國際奧委會將于2024 年7 月23—24 日召開的第142 次全會上決選2030 年冬季奧運會主辦地。預計該屆全會結束后,符合條件的中國申辦方(有辦賽能力、意愿且得到中央政府批準)可以啟動與國際奧委會的持續性對話工作。由于新規則約定持續性對話是無須承諾、不限屆次的,那么相關申辦方可以在與國際奧委會的接觸中進行更加長遠和彈性的謀劃。特別是2025 年巴赫主席任期屆滿、國際奧委會新主席人選產生后,應及時進行溝通聯絡,了解新主席的領導風格、改革思路,適時地表達申奧愿望,展現為奧林匹克運動發展作出新貢獻的態度與能力。

4 結束語

2019 年推出的奧運會主辦地遴選新規則與《奧林匹克2020 議程》《奧林匹克2020+5 議程》都是在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的主導與推動下完成的,體現了奧林匹克運動的整體性變革方向。國際奧委會在最新版《奧運會主辦地遴選手冊》中強調:“新規則反映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優先事項—靈活性及情境化;使奧運會與長期的經濟社會發展計劃保持一致;跟上一個快速變化的世界;能夠對發展和機會作出快速反應;將可持續性和遺產列為奧運會的核心,以滿足社區的需求?!盵33]布里斯班成功獲得2032 年奧運會主辦權的案例是對奧林匹克改革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在奧運會的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中國是奧林匹克事務的積極參與者、國際奧委會可靠的合作伙伴、奧林匹克運動的堅定支持者,在奧運會申辦遇冷和申辦規則改革的背景下,可以前瞻性地考量再次申辦奧運會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期望通過舉辦奧運會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奧林匹克運動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與中國力量。

作者貢獻聲明:

王潤斌:搭建論文整體框架,撰寫論文;

王海燕:查詢論文資料,校對論文。

猜你喜歡
布里斯班申奧國際奧委會
曾擔任過12年國際奧委會主席的雅克·羅格逝世,享年79歲
感受2032年奧運主辦城市
9月份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港煤炭出口量同比下降38.72%
兩屆奧運主辦權同時揭曉
范揚國際奧委會體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范揚國際奧委會體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日本出現首起申奧標志侵權案
布里斯班加速G20峰會部署打造完美商務旅游目的地
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與重慶企業全面合作
柏林要申奧激起一片質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