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定位、融合和優化探索

2024-01-29 02:42
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思政大學生

梁 悅

(阿壩師范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四川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623002)

高校作為重要的人才培育基地,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必須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各類課程要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要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為高校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近年來,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并在社會層面上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因此開展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是迫在眉睫。在這一背景下,高校有效有序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適度融合課程思政,將有助于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減少因大學生心理問題而引發的惡性社會事件,充分發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育人功能、引導功能等。

學術界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一直存有爭議。部分研究者認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應該以思政教育為主,心理健康教育為輔,心理健康教育理應從屬于思政教育[1]。另一部分研究者認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作為一門單獨的課程而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相互獨立,不存在交叉、隸屬關系[2]。還有部分研究者認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相互聯系,二者內在統一,該觀點既沒有過分強調思政教育的本位作用,也沒有過度強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獨立作用,而是嘗試讓二者進行深度融合,共同作用于學生[3]。因此本研究將基于第三種觀點,探索思政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定位、融合和優化路徑,旨在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終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1 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定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課程思政建設應當明確定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進行課程思政建設,可以有效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現源頭治療,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學化、時效性、效率化、專業化的提升。

1.1 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育心”轉向“育人”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普及和宣傳,以心理治療和心理咨詢,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將注意力放到“育心”工作中。思政教育則更為關注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關注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發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形成和達到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為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奠定心智基礎[4]。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思政建設有助于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有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從“育心”轉向“育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可以在培育大學生形成健康心理狀態的同時,兼顧培育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價值追求、政治信仰等,使大學生身心統一,言行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符,使大學生能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的綜合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學生道德品質的養成也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推進,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準備狀態,提升心理抗壓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從而提升心理韌性水平。因此,課程思政視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轉變工作方向,積極主動地從“育心”轉向“育人”。

1.2 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部分”轉向“整體”

傳統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側重于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療,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并且無法對全體學生的綜合心理水平和綜合身心素質進行全面把控和整體教育,這些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來存在的短板。課程思政建設的前瞻性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培養學生的公共道德觀念,引導學生的社會價值取向,改善原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滯后性,有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部分”轉向“整體”。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思政建設可以彌補心理健康教育的短板,可以通過對全體學生進行政治思想品德、價值觀念等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追求和道德規范,而道德品質一經形成,輕易不會發生改變,相對而言是更穩定的,更能對個體日后的生活、學習、工作、心理、生活等產生積極影響。因此,課程思政建設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整體發展,而不是僅僅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1.3 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表層”轉向“深層”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幫助高校教育工作實現更深層次的變革,可以帶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僅僅關注表層心理問題轉向“標”“本”兼顧。課程思政建設背景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推動學生心理問題的源頭治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政治素養和社會素養。如通過思政教育,高校大學生可以從更深層次思考人生意義,從而有助于其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保持頑強拼搏的人生動力。思政教育還能夠幫助學生建構自我概念和實現自我認知,強化對自我的思考和了解,從而發現自身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需求,并及時予以解決,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表層”轉向“深層”。思政教育作為一門隱蔽性課程,其教育目標具有潛在性和間接性,教育過程需要多維教育和教育客體的自我認知轉化,因此課程思政建設定位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高校教育工作的深層化[5]。課程思政建設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有助于高校深化教育內涵,促進個人與集體價值的統一,促進個人身心健康發展和社會發展相統一,從而促進社會的良性健康發展。

1.4 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階段”轉向“全程”

傳統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關注階段教育,重視學生對不同階段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專業素養的提升,而課程思政視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遵循全程教育的教育原則,關注學生終身發展[6]。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思政建設對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實現從“階段”轉向“全程”是不可或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更多的是進行一種生活態度、人生哲學和行為方式的價值滲透和意識形態滲透,旨在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此外,相較于單獨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思政建設更強調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增強自我管理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思政建設有助于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持續性和持久性提升,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階段”轉向“全程”。

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基礎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質上是相同的,都具有教育性、引導性、功能性等教育目的。二者都堅持著一貫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治學原則,因此教育目標一致。二者在教學平臺和教育手段上也都具有相似性,都充分依托課程教學的主渠道。二者在教育內容上具有互補性,將二者融合教育,可以促進高校人才的全面發展。二者在教學方法上還具有共同性,都堅持教師為主學生為輔、教學相長師生互補教育原則。

2.1 教育目標具有一致性,堅持社會主義辦學和治學

教育目的具有一致性指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旨在引導高校大學生掌握必備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幫助大學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高校思政教育旨在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大學生的終身發展。因此,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發展。在教育理念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都堅持社會主義辦學和治學目標,都堅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育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二者的最終目標具有內在統一性,都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對青年學子的價值引領[7]。

2.2 教育手段具有相似性,堅持課堂教學的主要渠道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政教育都有課堂教學這一渠道,因此要充分依托課堂教學。無論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還是思政教育,都需要開設相關的理論課程,可依托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進行知識普及和宣傳,以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借助課堂教學這一渠道,對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和有組織地進行思想政治觀念、道德品質規范等方面的教育,培養高校學生成為遵守社會道德規范的良好公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則需要依托課堂教學幫助學生獲得知識、技能和自我認知水平的提升,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8]。因此,強調課堂教學是主要的教育渠道,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綜合素質。

2.3 教育內容具有互補性,堅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教育內容具有互補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重學生心理素養的提升,而思政教育主要注重學生德育發展,二者相互補充,共同促進學生德才兼備、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傳授心理健康知識和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授和心理調適技能的培養,幫助學生了解自我和他人的行為特點和思維方式,提升個人的情感管理、溝通、應變等的能力,從而促進個人全面發展。而在思政教育中,教育內容主要是關于國家和社會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和道德范例。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思政建設中,心理健康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從而使其對社會作出積極的貢獻??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在教育內容上具有互補性,都致力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兩者的教育內容和具體教育方法上存在不同,但都在大學生的成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4 教學方法具有共同性,堅持教學相長師生互補

教學方法具有共同性,是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都堅持“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原則,落實人本教育,且都高度重視學生主體性,力求使學生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可以推動高校教學方法的變革。原有的教學方法具有單一主體性,教學過程由教師主導,學生被動參與。在課程思政建設視角下,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被放大,因此課程思政建設推動了高校教學方法的變革,使其發展為教學相長的平等的教學過程,突出教學過程的交互性,尊重學生的主體表達。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和現代化教學理念的轉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都創新了教育教學方法,采用了多元化和特色化的教學方式,例如研討會、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心理測試、學術討論、學術探究、演講等,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創新思考能力[9]。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實現知識更新和觀念升級,可以顯著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在教學方法上具有共同性,都堅持教學相長師生互補的原則,力求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 課程思政建設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優化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優化是一個復雜性和長期性的工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思政建設要深入推進,首先要強化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加強隊伍建設,深挖思政內容,完善評價監督機制,多舉措并行,帶動高校教師主動思政、積極思政、高質量思政。

3.1 推行課程思政,強化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

高校需要積極推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思政建設,要主動強化全校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首先,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高校要堅定不移地推行課程思政建設,必須強化高校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心理育人和思政育人要同向同行,要理念先行,在精神層面達成共建意識,要齊心協力,共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因此課程思政建設必須要做實、做細,高校管理者要注重引導每位教學組織者樹立思政教育意識,要堅決杜絕“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心理學價值中立”的錯誤思想,筑牢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其次,高校要積極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和宣傳技術,在全校范圍內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相關宣傳,要依托豐富的教學載體和媒體宣傳推廣能力,堅定課程思政建設的決心和信心,營造課程思政建設必需的校園環境,以促進全校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理解、認同、配合,力求將課程思政建設做到實處。最后,高校要努力確保每項教學組織安排和教學活動都肩負起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確保全校教師自覺承擔起立德樹人的教育職責,切實做到課程思政建設全方位覆蓋,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部教育過程[10]。通過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能強化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扎實穩步地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3.2 加強隊伍建設,優化教師的思政教學水平

課程思政建設視角下,優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心理健康教師的思政教學水平。課程思政的成效,思政元素的應用,關鍵在教師。首先,要提升心理健康教師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要確保實現政治觀念、政治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學生的耳和心,就要教師切實承擔起知識的傳播重擔[11]。因此,高校要積極鼓勵心理健康教師參加學術會議、政治理論研修等學術交流活動,以提升教師的課程思政水平和技能。高校心理健康教師要主動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和心理狀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態,掌握思政教育的規律,將思政教育的核心原則和關鍵要求內化于心,并結合學生需求、思政教學特征、心理健康教育特征,設計出適合學生的課程,通過思政教育引導學生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12]。其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結合線上線下的各種資源,豐富課堂活動,組織不同專題的教學活動,借助心理情境的創設、心理健康月、心理咨詢室等各種途徑,不斷積累實踐經驗,在鍛煉自身處理心理危機與心理問題能力的基礎上,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13]。最后,高校要積極打造思政教育教師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溝通橋梁,組織思政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共上一堂課,共同進行教學教研活動。課程思政建設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優化,需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3.3 深挖思政內容,優化教育工作的教學內容和質量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思政建設要積極主動地融入思政元素,確保課程思政建設的深入推進。教師要將思政元素精準提煉,貫穿于心理健康教育各個方面,并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14]。心理健康教師要創新課堂教學形式,通過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有機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在“大學生心理健康導論”中可以融入全民健康相關案例分析;在“大學生自我意識與培養”相關教學內容中,可以有機融入中國文化中關于社會認知和自我認知的部分,用唯物史觀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認知,幫助大學生建立自尊自信、平和理性、積極向上的品質,引導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5];在“大學生人格發展”相關模塊,可以融入中國人格的相關思政元素;在大學生學業、情緒、人際交往、生命教育等不同單元中,可以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精神、中國態度、民族精神等內容。同時教師還可依托心理治療手段,溫潤學生心靈的同時提升道德品質。例如,可以采用曼陀羅心理繪畫治療,來幫助個體整合無意識和意識之間的沖突,領悟生命價值感和明確人生方向,促進個體完整人格的塑造[16]。心理健康教師通過系列舉措深挖思政元素,提高教育效果,深化學生對教育過程的理解和認知,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個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17]。課程思政建設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優化,需要深挖思政內容,加強思政教育,把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心理健康教師還需優化教學內容和質量,深入了解學生需求和實際情況,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學效果。這樣才能有效推進心理健康教育,促進我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3.4 多元評價監督,優化教育工作的實施進展和深度

高校課程思政改革的成效和深度與高校的評價監督體系密不可分。高校順應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要求和思政教育發展要求,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改革舉措,并應當制定與之配套可行的多元評價監督體系。首先,高校要建立課程思政建設的教育評價過程,對教師工作進行多維度考察和多維度評價,如可以采用“文本評價、教學說課、學生評價”三位一體的教育評價體系,加強對課程思政建設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質量滿意度的意見收集,并根據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課程思政建設的執行方案。其次,高校要針對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積極性,采取必要的激勵制度,將課程思政建設納入職稱評定考核辦法內,鼓勵教師進行的課程思政建設的學術研究,針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進行的課程思政建設的科學研究和取得的科研成果,進行不同程度的獎賞。課程思政建設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優化,需要進行多元評價監督,加強對教育實施效果的評估和考核,以全面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質量,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4 結語

為了堅持價值引領、思想引導、行為導向,順應時代發展和改革發展,高校應主動加強意識形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思政建設有助于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因此,高校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對高校、社會、國家都是至關重要、舉足輕重的。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思政大學生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