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升高職畢業生創業活躍度?——基于大學職能的實證分析

2024-01-29 05:27張艷姿
創新與創業教育 2023年6期
關鍵詞:職能院校高職

張艷姿

如何提升高職畢業生創業活躍度?——基于大學職能的實證分析

張艷姿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工部,浙江溫州,325003)

創業帶動就業是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采用長三角地區215所高職院校的樣本數據,綜合運用主成分回歸分析等方法進行實證研究,結果發現:植入創新創業基因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對高職畢業生創業活躍度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其中教學帶來的影響最大,科研帶來的影響最小,而不同類型(是否“雙高計劃”)和省份的高職院校在職能履行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由此提出三點建議:教學科研同步發展,推動高職院??平倘诤?;社會服務加速發展,促進高職院校向創業型院校轉型;區域高校協同發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創業教育;創業活躍度;高職教育;大學職能

一、引言

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然而隨著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擴大,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社會對高學歷的偏好更導致其總體就業質量偏低[1]。與此同時,數字技術的興起催生越來越多的基于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網絡創業[2],但高職生的創業熱情仍不高?!?020年中國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顯示,全國2019屆高職畢業生自主創業率為2.02%,經濟活躍的浙江省也僅為4.95%,與歐美發達國家高校20%~30%的創業率有較大差距[3]。創業是更高形式的就業,國務院于2015年、2018年先后發布了《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著力促進全社會創新創業。2022年2月,為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深入實施創業帶動就業示范行動力促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的通知》。在此背景下,如何深化創業教育改革、促進高職生畢業后采取創業行動,是擺在高職院校面前的重要課題。

國外高校創業教育經過70余年的發展,教育模式由單一的聚焦模式發展為磁石模式、輻射模式、混合模式并存,教育理念從培養“創辦企業”的創業型人才,到培養學生創業意識、思維和能力。但創業教育研究尚不成熟[4],有學者通過文獻計量技術研究發現,前期研究聚焦于創業教育重要性及其教學過程與方法,后期則關注創業學習、創業意向等,涉及“高等教育”主題的研究仍處于弱發展階段或邊緣地帶[5]。已有研究從創業型大學視角鼓勵大學將創新創業基因植入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積極采取知識與技術轉移、創建企業等市場行為,并為學生創業提供教育、培訓、政策與機會[6]。但鮮有學者從學校層面實證研究大學職能對創業教育效果的影響機制。畢業生創業活躍度(創業率)是衡量創業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標,基于此,本研究綜合運用主成分回歸分析等方法探討高職院校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是否以及如何影響畢業生創業活躍度,并提出相應的提升策略。

二、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一) 文獻綜述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大學的職能發生了演變:從紐曼時代的“教學”單一職能演變到洪堡時代的“教學”與“科研”雙重職能,再到威斯康星時代的“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重職能。在中國,1991年施行的《高等教育法》從頂層設計明確了大學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三項基本職能。此三者并非簡單疊加,而是相互滲透、結合,并產生了新的內涵。由此學者提出了“社會改造說”“社會批判說”“引領社會說”“守望社會良知說”“社會階層再生產說”等新職能觀[7]。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增加了文化創新與國際交流合作兩項重要使命,為第四職能的探索提供了一條路徑,但大學職能的基本格局尚未改變[8]。因此,本研究所探討的依然是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三項基本職能。

政府和企業都希望大學能夠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9],肩負起除教學和研究兩大傳統任務之外的“第三項使命”——社會服務[10],其實質是以知識為依托,與市場、社會進行交流、互動,換取自身發展所需要的人才、經費、設備等資源。因此,教學和科研職能與社會服務職能并非矛盾的存在,而是相互支撐的關系:教學和科研是開展社會服務的基礎,社會服務則能引領教學和科研走向卓越[11]。在此背景下,大學正努力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通過提供高質量服務來回應社會關切,以教學為主要職能、研究能力相對薄弱的大學也在積極探索科技成果商業化[12],且實踐證明,不少一般水平的大學通過社會服務走出了底層邊緣位置。國內高職院校雖然處于高等教育金字塔底端,但對基本職能定位已有共識,且職業教育的類型屬性要求緊密對接社會需求,深化產教融合,因此,高職院校在發展社會服務方面表現出很強的生命力。如以“創”立校的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探索了“教學—科研—創業”一站式人才培養模式,并促進了三者聯動發展[13],畢業生創業率近幾年維持在12%左右。若高職院校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中植入創新創業基因并服務于學生發展,則能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促進更多人創業。

(二) 研究假設

國外創業教育已然從管理機制、師資力量、課程設置、創業實踐等方面與專業教育進行了融合[14],國內李家華和盧旭東[15]、黃兆信[16]、王占仁[17]等學者亦提出將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專業教育向學生提供基礎理論知識,但能力的養成需要實踐,而創業教育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專業教育中融入創業教育,能夠培養學生適應21世紀的關鍵素養,如批判性思維、創造力、領導力及人際交往能力等,推動學生將創新思維、意識和能力轉化為社會實踐[18],促進學生畢業后成為企業家或內部創業者。據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H1:教學正向影響畢業生創業活躍度。

欲使學生在急劇變化、不確定的環境中競爭取勝,需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參與科研活動恰是培養此種能力的有效教學形式[19]。同時,教師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及產業轉型要求而開展技術應用與開發,并將科研資源轉化為教學內容,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最新技術及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20]。國外創業教育經驗成熟的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高校的實踐表明,科教融合的促進作用更加明顯,畢業生通過知識和技術轉移實現創業的比例更高。據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H2:科研正向影響畢業生創業活躍度。

社會服務是從教學和科研職能延伸出來的。大學不僅通過傳統的學術活動生產新知識,還通過打造具有商業潛力的研究基地、建立知識產權成果保護及轉移機制等方式將學術和創業相融合,與行業和社會進行知識交流[21],同時進行內部創業[22]。這為學生創業提供了一個有利環境,學生在濃厚的創業氛圍中更愿意采取創業行動。據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H3:社會服務正向影響畢業生創業活躍度。

三、研究設計與實證分析

(一) 研究對象

長江三角洲地區(以下簡稱“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活躍、開放程度高及創新能力強的區域,區域內高職院校數量、招生規模居全國前列,社會服務職能起步較早,創新創業發展較迅速且具有代表性。因此,本研究以長三角地區高職院校為對象,并采用現代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網(原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公布的高等職業教育2021質量年度報告數據(其相關報表統計數據截止日期為2020年8月31日)。該報告自2012年開始定期發布,為保證質量和可靠性,要求各高校提供由法定代表人簽字及加蓋單位公章的“內容真實性責任聲明”。據統計,2020年全國共有高職高專院校1 468所,其中長三角地區235所,231所上傳了2021年質量年度報告。剔除無創業率、數據嚴重缺失和極端值的樣本,本研究得到有效樣本215份,包括“雙高計劃”高職院校(以下簡稱“雙高?!?39所,普通高職院校(以下簡稱“普通?!?176所,樣本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N=215)

(二) 描述性統計和相關分析

創業活躍度一般是用創業公司數量來定義的[9],本研究從高職院校質量年度報告“學生發展”附表中選擇“2020年自主創業比例”來衡量畢業生創業活躍度。同時,根據文獻綜述,分別從“教育教學”和“科研和社會服務”附表中選取可能影響畢業生創業活躍度的指標,并使用SPSS 25.0對各指標與結果變量進行前期相關分析,從而篩選出相關性較好的變量為自變量,描述性統計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見表2和表3。

表2 描述性統計

表3 相關分析

注:**表示<0.01。

(三) 主成分回歸分析

回歸分析可以探索教學、科研、社會服務與畢業生創業活躍度之間的關系,為避免自變量之間因共線性導致的個別參數不顯著或參數正負值無法作出合理解釋的情況,本研究采取主成分回歸分析法。從表3中可以看出,各自變量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相關系數為0.231~0.745),在回歸分析中可能會發生線性重合問題,因此,需要通過主成分分析將原有自變量組成新的變量(主成分),再進行回歸分析。

1. 主成分分析

Hotelling首次提出主成分分析,在盡量減少信息損失的前提下利用降維把多個指標轉化為較少的綜合指標,即互不相關的主成分。由于各預測變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值,因此,在分析過程中將缺失值替換為平均值(下同),結果顯示:值為0.840,Bartlett檢驗顯著性為0.000,表明適宜做主成分分析。結合理論假設,采用“因子固定數量=3”的方法提取主成分,并將因子得分保存為變量,總方差解釋達到80.349%(見表4),這說明這3個主成分能夠較好地反映原來指標的信息,進一步計算可得出貢獻率分別為32.306%、30.378%、17.665%。根據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見表5)將主成分1、主成分2、主成分3分別命名為“教學(1)”“科研(2)”和“社會服務(3)”。

表4 總方差解釋

表5 旋轉后的成分矩陣

根據成分得分系數矩陣(見表6),可得到3個主成分的表達式為:

改革開放初期,北京地區的印刷設備仍停留在鉛排鉛印、土自動、單色膠印機和少量國產雙色膠印機的水平上。隨著歷史的發展和進步,企業不斷重視和加大了對現代化機械設備的引進,以高端為引領向智能化高精尖方向發展。數字印刷得到了出版和印刷企業的青睞,逐步得到了推廣和應用。截至2017年底,北京印刷業擁有直接制版機378臺,單幅和雙幅四色商輪49臺,單幅和雙幅四色報輪68臺,對開四色單張膠印機656臺(是1979年的82倍),生產型數字印刷機574臺,四色以上柔版印刷機76臺,四色以上凹版印刷機31臺,無線膠訂生產線244條,精裝書籍生產線46條。

1=0.4011+0.4552+0.4723?0.0934?

0.0765?0.1646?0.1127

2=0.0091?0.0812?0.3263+0.5904?

0.2595+0.3336+0.5057

3=?0.2221?0.1052+0.2593?0.3184+

0.9765+0.2216?0.1457

表6 成分得分系數矩陣

2. 回歸分析

在上述基礎上,以畢業生創業活躍度()即“2020年自主創業比例”為因變量,“教學(1)”“科研(2)”和“社會服務(3)”為自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得到畢業生創業活躍度的最終計量結果(見表7)。從各個指標看,其結果較為理想:方差膨脹因子()均為1,有效避免了多重共線性問題。三個自變量與因變量的多元相關系數()為0.471,決定系數(2)為0.222,即三個自變量共可解釋因變量22.2%的變異量,而調整后的2也達到0.211,表示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力較高。并且方程的統計量為20.063,顯著性值為0.000,說明自變量回歸系數不為0,所建立的回歸模型具有統計學意義。模型的標準化回歸方程為:

畢業生創業活躍度=0.365×教學+

0.170×科研+ 0.244×社會服務+常量

表7 主成分回歸分析結果

注:因變量為畢業生創業活躍度。

將3個主成分表達式代入,則得到新的回歸模型:

畢業生創業活躍度≈0.093 7271+0.126 6852+

0.180 0563?0.011 2374+0.166 3745+

0.050 6746+0.009 5907+常量

四、討論

(1) 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與畢業生創業活躍度顯著正相關,且教學的影響最大,科研的影響最小。這與高職“教學—社會服務—科研”的梯次重心較為符合[23]。長期以來,高職院校以教學為核心,培養了大量技術技能人才,然而,科研與社會服務職能的履行卻有待彰顯,特別是科研工作起步晚,受人才和條件的制約,實力有限,難以承擔前沿的、基礎性的重大研究課題,有的高職院校甚至還在思考要不要從事科學研究的問題[24]。如表2所示,長三角地區高職院??v向科研經費到款額為0~3 975萬元(=274,= 507),技術服務到款額為0~11 137萬元(=801,=1 618),技術交易到款額為0~3 806萬元(= 336,=754)。這說明高職院??蒲袑嵙傮w較弱,且學校間差距極大。這就造成高職院??平倘诤厦媾R諸多困難,高職生科研參與程度不高,從而導致科研之于人才培養的功能弱化,對畢業生創業活躍度的影響相對較小。此外,從上述數據亦能看出,高職院校橫向技術服務強,縱向科研弱。這可能是高職院校行政級別較普通本科高校低,能爭取到的基礎設施、設備、經費、團隊等資源相對較少,故將科研方向轉為面向生產一線的技術服務項目[25]??茖W研究是高校辦學的基礎,是育人的重要手段,高職院校有必要重視科研職能,以科研管理改革為切入口推進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26]。

(2) 不同省(市)高職院校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盡管長三角地區正在努力推進教育一體化建設,但通過方差分析發現,各省(市)間的高職院校三大職能建設仍存在顯著差異。

就教學(1、2、3)而言,浙江省和江蘇省間各項指標值沒有顯著差異,且均顯著高于上海市和安徽省,而上海市和安徽省間除“雙師素質專任教師比例”指標值外,其他指標值也未見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這說明浙江省和江蘇省這兩大職業教育強省名副其實,創業教育投入顯著高于上海市和安徽省。教師是教學的核心,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更是職業教育及創業教育發展的關鍵。然而安徽省的雙師素質專任教師比例顯著低于其他三省(市)(見表8),有36所(占比53.7%)高職院校低于平均值,最低僅為3.53%,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所提出的到2022年雙師素質專任教師比例超過50%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而浙江省雙師素質專任教師比例超過80%的學校占比已高達85.7%,處于領先地位。企業兼職教師是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夠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緩解“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難問題。按照“兼職教師等非專任教師數按每學年授課160學時為1名教師計算”[27],結合質量年度報告中的“專任教師總數”指標,可計算得出平均每所高職院校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之比最高為安徽省(10.4∶1),其次依次為上海市(8.6∶1)、江蘇省(4.4∶1)、浙江省(3.1∶1)??梢?,安徽省、上海市在雙師素質教師、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表8 不同省(市)高職院校之間的差異比較(M±SD)

注:*表示<0.05,**表示<0.01,***表示<0.001。

就科研(4、6、7)而言,浙江省和江蘇省的橫向科研經費到款額(技術服務到款額和技術交易到款額)沒有顯著差異,且兩者均顯著高于上海市和安徽省,而上海市和安徽省間沒有顯著差異。這與高職院??蒲卸ㄎ粸槊嫦蛐袠I和企業開展應用型研究有關,地區經濟活力越強,科研服務需求越大。但研究也發現,各省(市)間的縱向科研經費到款額無顯著差異。一方面,縱向科研項目來源于各級政府機構,而各省(市)經費總量相對穩定,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科研定位、行政級別、師資力量等因素導致縱向科研成效不彰,故區域間可能較難產生顯著差異。

(3) 不同類型高職院校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經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雙高校的7項指標值均顯著高于普通校,特別是科研和社會服務方面遙遙領先,其技術服務到款額、縱向科研經費到款額、技術交易到款額及技術服務產生的經濟效益分別是普通校的5.7、4.9、8.3、10.2倍(見表9)?!半p高計劃”遴選扶優扶強,堅持質量為先,該項目的落地意味著高職教育進入提質增效新時期,社會對高職院校的定位發展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相統一,更有學者指出高職院校由服務社會發展逐漸轉向支撐和引領社會發展[30]。如長三角地區38所雙高校技術服務產生的經濟效益為60.8億元,是158所普通校的2.45倍,服務效益顯著,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這種職能定位與創業型大學的職能定位幾乎一致,是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奮斗目標和必然走向,然而也應看到,條件和資源不足導致高職院校間差距較大,制約其發揮多重功能。

表9 不同類型高職院校之間的差異比較

注:**表示<0.01,***表示<0.001。

五、結論與建議

(一) 結論

通過對長三角地區215所高職院校的分析發現,植入創新創業基因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對高職畢業生創業活躍度具有顯著的積極作用,作用由大到小依次為教學、社會服務和科研,與高職院校職能定位梯次重心較為符合。然而,高職院??蒲袑嵙傮w偏弱,且不同類型和區域的高職院校在三大職能履行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雙高校顯著優于普通校,江蘇省和浙江省顯著優于上海市和安徽省,僅在縱向科研方面,各省(市)未見顯著差異。此外,安徽省的雙師素質專任教師比例顯著低于其他省(市),與國家發展目標存在較大差距。

(二) 建議

1. 教學科研同步發展,推動高職院??平倘诤?/p>

早在19世紀,德國高等教育學家洪堡就提出教學、科研相統一培養學生的原則。創業型人才培養質量直接關系到畢業生創業活躍度,作為擁有理論與實踐雙重能力的高級人才,其培養更需教學與科研的融合推進:一是抓住教師這個教學關鍵因素,健全職前職中培訓、研修與實踐制度,提高專任教師的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同時引進企業、行業兼職教師,通過良好的薪酬福利、培訓等政策促進兼職教師授課常態化、專業化,打造結構合理、實力強勁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二是提高科研創新意識,營造科研氛圍。加強頂層設計,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推動有組織的科研,通過學術研討、培訓輔導等多種方式培養教師的科研能力,并鼓勵教師面向企業開展改進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的應用性研究和技術服務。三是推動貫徹“科教融合”教改理念,以高水平科研支撐高質量人才培養,既要將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也要組織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思維和能力。

2. 社會服務加速發展,促進高職院校向創業型學校轉型

不論是教學育人,還是科學研究,都體現出高?;顒拥哪繕耸菫樯鐣誟31]。加快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發展,需發揮教學、科研基本職能之于社會的服務作用,以行業化為基礎,技術化為內涵,地方化為落腳點,構建企業、高校和政府組成的社會服務“三螺旋”結構[32]。建立校企研發中心、實驗室等跨組織、扁平化的社會服務平臺,積極參與技術轉移、企業創建等市場活動,面向社會開展繼續教育,打造服務品牌,持續提升服務成效和服務影響力,從而促進高職院校從服務社會發展逐漸轉向支撐和引領社會發展。推動有條件的學校向更高范式的創業型學校轉型,最終營造濃厚的創業氛圍,激發更多的學生創業。

3. 區域高校協同發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協同發展可實現人才鏈、教育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相融合,培養適應地方發展趨勢的創新創業型人才。一方面,推動長三角地區高等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其一,亟需加快安徽省高職院校三大職能的發展,優先抓好教學,其中最關鍵的是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其二,上海市經濟實力強,可結合自身功能和產業特點等實際情況探索差異化高職教育,提升高職教育綜合實力,服務社會。其三,推動江蘇省、浙江省教師及科技等資源合理流動與開放共享,以強帶弱,促進長三角地區教育質量整體提升。另一方面,雙高校當好“領頭雁”,引領普通校共同發展。雙高校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方面的投入與產出及創業型人才培養成效均顯著高于普通校。因此,需要雙高校加強自我建設,并提煉所形成的可復制的改革經驗和模式供普通校借鑒。

[1] 楊建新. 變革創新: 引領推動新時代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J]. 江蘇高教, 2021(1): 116?120.

[2] GELDEREN M V, WIKLUND J, MCMULLEN J S.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future: A delphi study of ETP and JBV editorial board member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21, 45(5): 1239?1275.

[3] 曹科巖, 尤玉鈿, 馬可心, 等. 大學生創業意向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 高教探索, 2020, 201(1): 117?122.

[4] MWASALWIBA E 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 review of its objectives,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act indicators[J]. Education + Training, 2010, 52(1): 20?47.

[5] APARICIO G, ITURRALDE T, MASEDA A. Conceptual structure and perspectives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search: A bibliometric review[J]. European Research on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Economics, 2019, 25(3): 105?113.

[6] GALV?O A, FERREIRA J J, MARQUES C.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s facilitator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2018, 25(1): 17?40.

[7] 闞莉. 文化傳承與創新: 大學“第四職能”的理性分析[J]. 現代教育管理, 2014(11): 11?15.

[8] 史秋衡, 季玟希. 我國大學職能內涵嬗變的多維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 2021, 42(4): 21?26.

[9] LIU S, SIJDE P. Towards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2.0: Reaffirm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accountability[J]. Sustainability, 2021, 13(6): 3073.

[10] CUNNINGHAM J A, MENTER M. Transformative change in higher education: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and high-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J].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2020, 28(3): 1?22.

[11] 王建華. 為何及如何創建創新創業型大學[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21, 39(12): 99?106.

[12] 彭宜新, 鄒珊剛. 從研究到創業——大學職能的演變[J].自然辯證法研究, 2003(4): 44?48.

[13] 王建新. 高職院?!敖虒W—科研—創業”一站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以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產品造型專業為例[J]. 中國高教研究, 2014(5): 89?92.

[14] 黃兆信, 黃揚杰. 復雜系統視角下高等學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J]. 教育研究, 2022, 43(8): 110?120.

[15] 李家華, 盧旭東. 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J]. 中國高等教育, 2010(12): 9?11.

[16] 黃兆信, 王志強. 論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J]. 教育研究, 2013, 34(12): 59?67.

[17] 王占仁.“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的體系架構與理論價值[J]. 教育研究, 2015, 36(5): 56?63.

[18] 趙國靖, 龍澤海, 黃兆信. 專創融合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12 596份教師樣本的實證分析[J]. 浙江社會科學, 2022(7): 142?151, 161.

[19] 鄒曉東, 韓旭, 姚威. 科教融合: 高校辦學新常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1): 43?50.

[20] 丁金昌. 科教結合是高職院??沙掷m發展的有效路徑[J]. 中國高教研究, 2013(3): 88?90.

[21] KALAR B, ANTONCIC B.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academic activities and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transfer in four European countries[J]. Technovation, 2015, 36/37: 1?11.

[22] ETZKOWITZ H.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Vision and metrics[J]. Industry and Higher Education, 2016, 30(2): 83?97.

[23] 孫毅穎. 對高職院??蒲袉栴}爭論引發的思考[J]. 中國高教研究, 2012(12): 92?95.

[24] 馬陸亭, 宋曉欣. 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的模式改革[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 40(2): 70?77.

[25] 郝天聰, 石偉平. 高職院校的科研錦標賽: 表現形式、形成機制及改革建議[J]. 高等教育研究, 2020, 41(11): 66?72.

[26] 薛成龍, 盧彩晨, 李端淼.“十二五”期間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回顧與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評估報告》的分析[J]. 中國高教研究, 2016(2): 20?28, 73.

[27]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的通知[EB/OL]. (2008?04?03) [2022?07?19]. http:// 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0804/ t20080403_110098.html.

[28] 吳一鳴. 擴招推動下高職教育類型發展的動力與路徑[J]. 教育發展研究, 2020, 40(Z1): 83?89.

[29] 王兵, 趙惠莉. 省域統籌視角下江蘇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研究[J]. 江蘇高教, 2016(3): 22?26.

[30] 潘海生, 周柯, 王佳昕. “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戰略定位與建設邏輯[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1): 142?147.

[31] 梁祖強. 高校社會服務職能演變與中國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職能定位[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7(18): 62?66.

[32] 胡正明. 高職院校社會服務“三螺旋”模式研究[J]. 教育發展研究, 2017, 37(11): 49?54.

How to improve the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college functions

ZHANG Yanzi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Zhejiang Industry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Wenzhou 325003, China)

Business startups promoting employmen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This empirical study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sample data of 215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sing principle component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s with the gen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with teaching being the greatest impact and research the least. Furthermore, types (double high-level or not) and provinc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re fou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unction performance. The study summarizes and proposes three suggestions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o entrepreneurial colleges by expanding social services;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through regional cooper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function

2022?11?20;

2023?01?30

浙江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課題“數字創業教育對高職生創業能力的作用機制及策略研究”(ZQ2023071);溫州市基礎性科研項目“數智創業教育對高職生創業意向的影響及對策研究——以溫州高校為例”(R20220082);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黨建與思政專項課題“數字化教學環境對高職生創業意向的作用機制研究”(SZ202208)

張艷姿,女,浙江瑞安人,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工部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創新創業教育,聯系郵箱:yanzicheung@foxmail.com

G717

A

1674-893X(2023)06?0071?09

[編輯:何彩章]

猜你喜歡
職能院校高職
職能與功能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價格認定:職能轉變在路上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淺談會計職能是否應該進行拓展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