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程開放教育學習者心理特征分析與支持對策
——基于非學術支持服務視角

2024-01-30 10:07馮瀟瀟
山西青年 2023年24期
關鍵詞:遠程學術學習者

馮瀟瀟

山西開放大學人文與經濟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2019 年12 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服務全民終身學習 促進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網絡教育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指出:“完善教學全程管理??茖W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嚴格落實教學計劃,規范教學組織、課程講授、學習支持、實踐教學、課程考核等教學管理環節,切實保障實現人才培養目標。[1]”可見學習支持服務是落實教學過程、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

一、遠程開放教育非學術支持服務研究現狀

學習支持服務是遠程開放教育的重要工作部分,與學習資源并列為遠程教育的兩大支柱模塊。丁興富教授將學習支持服務概括為:是遠程學校及其代表教師等為遠程學生提供的,以師生或學生之間的人際面授和基于技術媒體的雙向通信交流為主的,各種信息、資源、人員和設施支持服務的總和,其目的在于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遠程學習質量與效果[2]。學習支持服務可分為學術支持和非學術支持。學術方面的支持服務就是與學科(課程)內容直接相關的服務措施,而非學術支持服務就是與學科(課程)內容無直接關系,但是仍然與學生的學習有密切聯系,并且對學生完成學業起著幫助作用的服務措施,偏重于情感關懷、學習設施提供、學習技能的培養和管理方面的服務[3]。學術與非學術支持服務并非完全割裂,而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

田萌萌等(2023)通過對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核心期刊文獻的研究發現,在2001-2020 年的二十年間,學術性學習支持服務是研究重點,非學術性學習支持服務的研究不夠廣泛和深入。由此提出“開展多領域交叉的非學術性學習支持服務應用研究”的建議[4]。孫朝霞、陳丹燕(2021)研究了國內1999-2019 年關于學習支持服務的文獻,發現2007 年開始有研究者關注非學術支持服務,而之前一直集中于學術性支持服務研究。[5]但事實上,非學術支持服務,特別是情感支持仍存在著較大的研究缺口,同時實際落實問題也非常突出。

二、遠程開放教育學習者的心理特征

遠程開放教育學習者不同于普通高校全日制學生,他們在年齡認知、文化背景、社會環境、工作壓力、時間精力等多方面均有自身特點,且群體內部也存在較大差異。加之開放教育師生分離的特性,學習者在面臨學習困難和生活困擾時,可能無法及時得到指導和關懷,那么學習行為和效果自然會受到負面事件和情緒的干擾。因此,充分了解學習者的心理特征,有針對性地開展非學術支持服務,尤其是心理支持服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普遍存在學習焦慮等負面心理

杜偉珊等(2018)通過調查280 名開放教育學習者的生活情況和情感心理,結果顯示他們普遍存在抑郁、壓力、自卑、學習焦慮以及心理問題和障礙等。選取人民大學和山東大學網絡學院的開放教育學員進行調查發現,278 名被試中大約有70%的學生存在孤獨感,[6]認為在學習方面沒有得到足夠關注與輔導。熊無昧、劉永權(2017)在對開放教育非學習支持服務的心理要素進行研究時,通過AMOS 結構方程模型做了數據分析,發現遠程開放教育學習者普遍存在焦慮情緒。[7]這些負面情緒來自工作壓力、工學矛盾、專業選擇、技術操作、學習策略、職業發展、考核畢業等各個方面。

(二)社會支持較弱

社會支持是指他人提供給個體的關心和支持,個體擁有的社會支持網絡和支持力度越大,應對環境和問題的能力就越強。從其來源進行分類,社會支持可來源于家庭、朋友以及其他方面。從支持維度進行分類,社會支持可包括認知、情感和行為支持。鄒范林(2010)基于多項調查數據研究發現開放教育學習者處于工作與生活壓力,以及師生、生生分離的狀態下,由于情感支持的缺乏,容易產生焦慮、孤獨與惰性,學習者普遍希望加強交流,滿足精神需求。有時也會出現社會支持明明存在,但當事人因感受程度差異,而產生不同支持效果的情況,這就是領悟社會支持,也是研究者關注的角度之一。當學習者存在學習焦慮時,領悟社會支持對激發并維持學習動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在對上述三個變量的相關性研究中發現,焦慮并不會直接影響到學習動機,但社會支持起到中介作用,如果能得到較好的社會支持,尤其是朋友支持,就能明顯提升學習動機[7]。在進行學習任務時,激勵水平高的學生不容易產生孤獨感,同時受干擾較少,學習也會更加努力,可見社會支持對學習活動的重要性。然而缺乏教師反饋的問題在遠程教育中是普遍存在的[8]。研究發現開放教育學習者在尋求學習技能和學習策略幫助時,常常得不到指導或指導不夠及時有效[6]。學習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適應之后,若學校沒有及時主動地了解學習者情況并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務,就會導致學習者產生孤獨、畏難等消極情緒,從而消極對待學業,甚至輟學[9]。

(三)元認知和學習策略使用能力較弱

元認知是指人對自己的認知過程的認知,是學習者了解、評估和調節自身認知活動的一種能力,實質是對認知活動的知識和認知活動的控制。元認知是一種綜合能力,包含自我認知、學習能力、激勵水平和自我評估等,是解決問題和使用學習策略的內在機制,是保證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郭淑婷(2014)對151 名開放教育學習者進行了自我評估問卷調查,內容包括閱讀、理解、使用信息技術、尋求支持、應對教師反饋的缺乏和準備測試,共六大學習行為。結果發現大多數學習者在完成學習任務和解決問題時存在困難,并且對于教師輔導和支持的缺失,以及因此而出現的問題也缺乏足夠的認知。因開放教育學習者的流失和沉淀頻率較高,有研究發現,基礎知識薄弱,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較弱等是開放教育學習者普遍存在的問題與困難[9]。

(四)存在心理支持服務需求

傅蕾(2016)對開放教育學習者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和社會支持進行調查研究,發現開放教育學生對心理健康服務存在一定需求,在需求服務內容方面,職業、自身管理和人際關系方面的需求較為強烈,且面談和網絡服務是大家較為喜歡的服務途徑。[10]此外,此項需求受到人口學因素的影響,表現為年齡較大、已婚有子女、非城市戶籍和工作年限長的學習者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明顯更高。同時,開放教育學習者的社會支持情況總體較弱,而社會支持越弱,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就越強烈。

三、建議及對策

辛普森、肖俊洪(2013)認為遠程教育的高輟學率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缺陷”,而學生輟學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失去了學習動力,因此“我們必須在某種程度上重新配置資源,把原來投入到教學上的部分資源轉移到主動提供個性化學習動力支持這方面的工作上”[11]?;趯W習者的心理特征,充分激發學習動力,有效提高開放教育學習者的鞏固率和辦學質量。

(一)重視心理支持服務

開放教育有班級概念,卻難以形成班級實體,學習者之間互不相識,更不存在交集,對于學校更是沒有歸屬感和凝聚力,應重視加強師生、生生之間情感交流和人際交往。首先,通過社交網絡來增強互動。開放教育師生互動要規范化,但也應多樣化,迎合學生需求。開放教育學習者大都存在職業發展、家庭經營、子女教育等方面需求,通過微信、QQ 等平臺加強交流,除了專業和課程方面的學習交流,也鼓勵大家進行工作和生活經驗交流,既能增進感情,又能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其次,根據專業培養要求和學習者興趣愛好成立各類學生組織,例如學生之家、俱樂部、在線論壇等,大力開展各類活動、聯誼、競賽、討論、講座等,大家可以發揮興趣愛好,抒發心聲,尋求支持,降低孤獨感和邊緣感,提高積極性和出勤率,形成良好的班級和校園文化氛圍。

(二)注重元認知和使用學習策略能力的培養

開放教育非常重視學習資源建設和教學過程落實,在資源類型和質量方面,以及教學各個環節投入大量精力,但事實上教學質量卻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原因在于對學習者的學習心理特質和規律沒有準確認識,也沒有基于此進行針對性的資源建設、教學實施和教學效果分析,對學習者的適用性較差。因此,做好學習技能和策略指導對于學習者來說非常重要,將心理學知識、元認知知識、學習理論和學習策略以課程教學和支持服務的雙重形式融入教學和學習活動過程中,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對自身能力水平的認識,找到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學會調節情緒和處理更多方面的學習問題。增強學習者互動,廣泛開展學習交流研討,成立學習互助小組,開展合作學習等,做到經驗分享和互助成長。

(三)加強非學術支持服務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

我國遠程開放教育非學術支持服務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還遠遠不夠,尤其是情感支持服務。因此,研究和增強非學術支持服務對開放教育辦學質量提升具有必要性。英國開放大學、日本放松大學、南非大學和美國鳳凰城大學等世界典型開放大學均以學生為中心,提供全面的學習支持服務,當然包括非學術支持服務。例如成立專門的學生工作機構、重視校友交流、建立志愿者制度等,將認知、情感、經濟等各方面因素綜合納入學習支持服務中,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學習支持服務工作機制。我國遠程開放教育有所不同,學習者體量大,且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應扎根本土,積極開展具有本國特色的非學術支持服務理論與實踐探索,不斷更新理念,擴寬思路與模式,在更具成熟性和適用性的理論指導下推動遠程開放教育轉型跨越高質量發展。

(四)大力建設和完善非學術支持服務體系

開放教育應建立規范化、系統化學習支持服務體系。首先,要提供適宜且有效的學習支持服務,充分了解學習者是前提,僅憑入學時提供的個人信息顯然遠遠不夠,應形成常態化調查工作機制,收集了解學生現狀和需求,提供針對性支持服務,尤其是心理支持服務。其次,設置專門機構、崗位和人員,將職責制度化、規范化、具體化,例如學生活動中心、就業發展指導中心、心理健康咨詢中心等,各機構之間建立關聯工作機制,做到信息暢通,相互銜接,主動給學生提供吐露心聲、解決問題的途徑。最后,培育專業的心理支持服務師資團隊。積極開展教師培訓,將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能力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培養仁愛之心,提高教師對學生問題的感知能力與解決能力。但術業有專攻,一名教師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具備很強的專業素質,同時受時間、精力和薪資等限制,教師想要兼顧學習者的各個方面并不現實,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開放教育應培育一支專業的心理支持服務團隊,以專業素養來發現并解決學生的心理需求,加強師生互動,給予學生人文關懷和情感激勵,克服孤獨、畏難、焦慮等消極情緒,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與課程教師和班主任共同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讓每位教師在自己的崗位上專心己任、發揮專長。

綜上所述,非學術支持服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習支持服務質量,其中情感體驗對學習功能和效果具有重要影響,在開放教育承載建設學習型社會和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教育體系目標的驅動下,應重視對學生提供社會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務等精神層面的支持服務。

猜你喜歡
遠程學術學習者
讓人膽寒的“遠程殺手”:彈道導彈
遠程工作狂綜合征
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的學術思考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遠程詐騙
漢語學習自主學習者特征初探
論遠程學習者的歸屬感及其培養
學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