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水技術采納、價值感知對農戶收入的影響

2024-01-30 15:58穆月英
關鍵詞:勞動力節水農戶

董 愷,穆月英

(中國農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083)

運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是提升農戶家庭收入的重要途徑,2023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持產業需求導向,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前沿技術突破。當前我國農業生產的主體仍以小規模經營農戶為主,農戶的收入增長是關系到國家農業產業、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技術的應用不能僅僅停留在技術購買這一層面,而是根據技術的應用及適用領域開展消化、吸收等工作[1]。從微觀看,農戶采納農業生產技術并不僅僅取決于經濟理性,其對技術的價值感知等內部心理動機也是決定技術采納行為以及效果的重要因素[2]。價值感知指的是農戶對技術的可掌握程度、家庭成本收益情況以及環境改善程度等技術的適用性和有用性的價值感知[3]。如果僅僅關注于農戶采納技術的經濟效益,而忽略農戶對農業生產技術的價值感知,有可能忽略了決定農戶采納技術的行為邏輯關鍵因素。在現實技術推廣中,單一個體可能無法完全承擔采納技術的經濟成本,以節水技術為代表的部分農業技術,地區技術推廣需要政府補貼分攤成本,因此農戶技術采納的經濟成本較低,農戶在技術采納之前可能并不充分了解該技術的相關特點。如果技術采納之后農戶無法感知到技術的有效性,由于農戶放棄技術采納的經濟成本較低,可能會發生農戶主動放棄技術的行為,因此有必要對農戶技術采納的價值感知進行分析。另外值得進一步思考的是,當農戶采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之后實際效果如何?又會對農戶的農業收入與非農業收入產生怎樣的影響?本文試圖以節水技術為例,通過微觀視角研究采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農戶,利用內生轉換模型實證分析農戶技術采納與價值感知對農戶收入產生的影響效應和作用機制,以檢驗技術采納是否通過改變價值感知增加農戶的農業與非農收入。

對于農業節水技術的采納,已有研究針對技術采納的驅動因素與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從技術采納的驅動因素來看,農戶個人特征會影響到節水技術的采納,不僅關乎政府行為[4]、農戶的農業生產能力[5]。亦有研究認為節水技術采納會受到社會網絡的影響,具體機制為通過影響推廣服務與信息獲取來實現[6-7]。影響節水技術采納的研究中,有研究集中關注于農戶節水技術采納行為分析,認為農戶節水灌溉技術采納行為主要是受灌溉模式、風險認知、部分耕地特征和農戶特征等因素的共同影響[8]?;谵r戶對技術的認知,有研究分析了技術認知與采用對農戶收入的影響并得出結論,農業畝均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的農戶更愿意采用技術,且技術采納有助于農業畝均收入的增長[9]。有研究探索影響農戶節水抗旱稻技術采納決策和采用時間的因素,結果表明社會網絡、風險偏好對節水抗旱稻技術采納決策與采用時間均有顯著影響,其中社會網絡是正向的,風險偏好是負向的[10]。有研究基于陜西省農戶的實地數據分析農業水貧困指數及其各維度對農戶節水灌溉技術采納決策的影響,認為農業水貧困指數對農戶節水灌溉技術采納決策具有顯著正向影響[11]。

針對節水技術采納的效應,已有研究表明技術的采納會影響到農戶的種植結構乃至家庭收入等方面[12-13]。有研究從水資源稀缺性角度出發,提出高效灌溉技術可實現單位面積糧食生產節水,但是灌溉面積擴張與種植結構變動會導致灌溉水的回彈效應,若不加以限制,節水效應將被新增用水完全抵消[14]。也有研究表明,滴灌等高效灌溉技術的采用雖然可以保證糧食生產灌溉用水效率的提高,但是從整體流域來看,其可能并不能實現節水的目的,主要原因在于節水技術會導致下游回歸水以及地下水補給的減少[15]。針對節水技術產生的收入效應方面,已有研究圍繞節水技術產生的農業收入效應展開了詳細的分析。節水技術的采納可以提高水分生產率[16]、減少灌溉時間以及水量[17-18]。有研究分析干旱風險沖擊下農戶節水灌溉技術采用對貧困發生率和貧困脆弱性的影響,發現干旱沖擊是農戶致貧的關鍵因素,節水灌溉技術顯著降低農戶貧困發生率和貧困脆弱性,減貧效應顯著[19]。有研究關注于農業技術對農戶農業收入的影響,結論表明,當耕地規模越大,技術采納對農戶收入的正向影響越顯著[20]。針對非農收入的研究方面,有研究從勞動力轉移的視角出發,認為本地非農就業可以通過采用農業節水技術進而縮小農戶收入不平等[21]。

綜上所述,節水技術采納會受到農戶特征的影響,同時節水技術的采納也會影響到農戶的農業生產、家庭收入等方面。但是,節水技術采納是通過何種機制對農戶收入產生影響、技術采納對農業與非農收入影響是否存在差異以及農戶對技術感知的不同是否對家庭收入產生影響差異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诖?,本文從微觀視角出發,利用內生轉換模型分析技術采納與價值感知是否同時影響農戶農業與非農收入及其具體機制。

一、理論框架與模型設定

1.理論分析

農戶的收入會受到農戶農業生產決策的影響,利潤最大化是農戶進行農業生產的基本目標,同時為了保持利潤最大化的可持續性,農戶會兼顧農業生產的環境影響,具有生態理性[22]?;诖?,本文認為農戶采納節水技術能夠感知的價值應包括經濟價值(非農收入、政策補貼等)與不可觀測的生態價值,將其設定為u;將除產量變化外的經濟價值與不可觀測的生態價值設定為?u。農戶采納節水技術會增加短期內農戶進行農業生產的可變成本,這包括相關設備的投入、維護等費用,將其設定為?c。在追求利潤最大化決策目標的前提下,農戶采納節水技術的感知價值可表示為:

其中,pi表示農產品價格,qi表示農產品的產量,c為農戶短期內采納節水技術前后進行農業生產的不變成本。

考慮到節水技術在糧食生產中的推廣不僅會影響到農業生產環境、農業收入,也會通過勞動力投入影響非農業收入[21],同時相關研究表明農戶進行生產決策時并不僅僅考慮利潤最大化,農戶進行農業生產的決策方式取決于多個目標決策同時進行[23-24]。根據已有研究提出的多目標效用理論與分析思路[3,25-26],本文將農戶效用函數設定為:

式中,利潤最大化決策目標記為f1(·),風險最小化目標記為f2(·),家庭勞動力投入最小化目標記為f3(·),各決策目標權重為ω1、ω2以及ω3,其絕對值大小反映的是利潤最大化決策、風險最小化目標以及家庭勞動力投入最小化在農戶決策中的相對重要性。

就利潤最大化目標來說,農產品價格、生產成本是影響農業生產、收入的重要因素。將采納節水技術前后的農產品價格設定為p0、p1,采納節水技術前后的產量設定為q0、q1,采納節水技術前后的價值設定為u0、u1。對于糧食作物來說,單個農戶的農產品價格波動較小,因此假定農戶采納節水技術與否農產品價格不變,即p0=p1=p。此時農戶采納技術感知價值的條件為u1≥u0,即:

由公式(3)可知,農戶利潤最大化的決策由農戶采納節水技術前后的產量差異q0、q1,采納技術的生態價值?u以及采納技術的額外成本?c決定,函數表達式可表示為:

對農戶個人而言,農戶可能無法準確觀測采納技術帶來的價值,只能基于自身以及家庭特征感知節水技術的價值。假設農戶土地資源稟賦為g、受教育程度為e以及農戶對于技術的認知程度為d。從現實來看,采納節水技術可直接降低農戶進行糧食生產時灌溉的經濟成本,如果農戶進行農業生產的土地規模越大,農戶采納節水技術獲得潛在價值越高,農戶可能會更傾向于采納節水技術,提高農戶技術價值的感知程度,即?[?u(g)-?c(g)] ?g>0。與此同時,農戶對節水技術的接納能力也會影響節水技術采納的效果,節水技術的采納可能會因技術與當地生產條件不匹配、技術自身效果欠佳導致農戶農業生產上的受損。農戶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農戶學習節水技術的成本越低、采納節水技術的效果更好,可能提高其預期的價值?u或減少其預期技術采納成本?c,即?[?u(e)-?c(e)] ?e>0。如果農戶對于技術的認知程度d在采納前已處在較高水平,更容易增加農戶采納技術的潛在心理預期價值以及降低預期技術采納成本,即?[?u(d)-?c(d)] ?d>0。

由此,可以進一步得出利潤最大化的決策目標表達式。

從風險最小化目標來看,隨著自身知識水平提高,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得到提升,部分農戶對于技術的認知程度d也隨之提高。這會降低農戶對于技術采納的風險預期以及提升技術推廣的實際效果,提高農戶的價值感知程度,即?f2(d) ?d<0?;诩彝趧恿ν度胱钚』繕?,節水技術的采納可以同時減少農業生產中勞動力的需求,縮短農業生產時間,例如噴灌、微灌等節水技術能夠減少灌溉人工投入。因此,農戶對于技術的認知程度d越高,農戶越能感知到節水技術的勞動節省價值,家庭在農業生產中投入的勞動時間以及采納技術的學習時間越少,即?f3(d) ?d<0。

此時,農戶采納節水技術的風險最小化目標與家庭勞動力投入最小化目標的函數可以表示為:

基于此,農戶的效用最大化函數可以表示為:

為了簡化分析,將效用函數線性化為:

此時對g、e求導可以得到:

正如上文所述,?U?g、?U?e的取值均大于0,即隨著土地資源稟賦以及受教育程度的提升,農戶更傾向于采納節水技術,對技術感知價值程度越高。對d求導可得:

由上文可知,?[?u(d)-?c(d)] ?d>0、?f2(d) ?d<0、?f3(d) ?d<0、ω1>0、ω2<0 以及ω3<0。因此?U?d的取值也大于0,即隨著農戶對節水技術的認知程度提升,農戶更傾向于采納節水技術,對技術感知價值程度越高。

從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在三大決策目標下,農戶的自身與家庭特征會影響到節水技術采納與價值感知效果。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由于技術采納之后,采納節水技術的農戶會感知到采納節水技術的潛在環境價值,農戶的糧食生產環境有所改善、糧食生產面臨風險沖擊的應對能力有所提升,此時農戶的家庭農業收入可能提高。與此同時,從家庭勞動力投入最小化目標來看,采納節水技術的農戶非農業收入可能也會受到影響。農戶感知到采納節水技術勞動價值的同時,技術采納可以減少農業生產對勞動力的需求,縮短了農戶的農業生產時間。因此農戶可以投入更多勞動力于非農生產,農戶的家庭非農收入可能提高?;诖?,本文構建技術采納、價值感知和農戶收入相關理論分析框架,如圖1所示。

據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說:

H1:基于利潤最大化目標,農戶的種植規模、家庭勞動力以及戶主受教育水平對節水技術采納并感知環境、勞動價值有著正向影響。

H2:基于風險最小化目標,農戶技術的認知程度對采納節水技術并感知環境、勞動價值有著正向影響。

H3:基于利潤最大化、家庭勞動力投入最小化目標,農戶采納節水技術并感知環境、勞動價值對農戶的家庭農業收入與非農收入有著正向影響。

2.內生轉換模型設定

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構建如下糧食生產條件與農戶收入效應的基本模型:

其中yi表示農戶家庭人均收入,techi表示農戶是否采納節水技術并感知技術價值,xi為農戶個人特征(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勞動力、風險偏好等)、家庭特征(家庭勞動力)、生產特征(耕地面積、兼業生產)等變量。ri為其他控制變量(節水技術認知情況等),μi是隨機擾動項。

由于實際中農戶灌溉技術采用與否的生產決策會受到自身特征、風險厭惡以及生產預期等相關因素的影響,若直接基于外生性假設對已設定的模型進行回歸分析,估計結果極易因估計樣本中存在的“自選擇”問題導致“內生性”的存在[14]??紤]到農戶節水技術采納感知價值組與未感知組之間糧食生產條件存在差異,本研究采用內生轉換模型進行回歸分析,通過對處理組和對照組進行反事實分析,差異化評價節水技術采納價值感知組與未感知組農戶收入的影響效應。其優勢在于可有效解決由不可觀測因素帶來的樣本選擇偏誤。內生轉換模型具體設定如下:

節水技術是否采納并感知價值的行為方程:

其中zi表示影響農戶節水技術是否采納并感知技術價值的解釋變量,具體包括農戶的個人特征、生產特征與家庭特征等,εi為隨機擾動項;同時基于保證內生轉換模型的可識別性,引入農戶節水技術態度變量作為工具變量,即農戶是否認為節水技術容易掌握。一方面,認為節水技術容易掌握的農戶會主動了解節水技術的特點與作用,更加傾向于在生產中主動采納節水技術并感知到技術價值;另一方面,農戶對節水技術的態度主要代表了農戶對于節水技術可掌握程度的評價,只有當農戶認為節水技術容易掌握并且采納節水技術,農戶節水態度才會有可能與農戶收入產生聯系,且如果農戶認為節水技術不易掌握,他們采納節水技術的可能性較低?;谝陨夏P驮O定,將農戶分為感知組(tech=1)與未感知組(tech=0),其農戶收入影響方程可以分為兩個收入效應結果方程:

其中,y1i和y2i分別表示感知組和未感知組農戶的家庭人均收入;基準模型中x的各種解釋變量由x1i和x2i表示;兩組的隨機擾動項分別為μ1i與μ2i。由于分析中可能存在不可觀測因素的影響,導致行為選擇方程與結果方程之間的隨機擾動項可能存在相關性,因此需要通過引入逆米爾斯比率(λ)對模型進行修正。具體步驟為:

首先,采用Probit 模型估計行為選擇方程,將計算得到的逆米爾斯比率(λ1、λ2)以及協方差σ1μ=cov(μ,μ1)和σ2μ=cov(μ,μ2)分別引入收入效應方程,轉化得到如下兩個方程:

其次,采用完全信息極大似然估計(FIML)同時估計式(13)、(16)與(17),即可得到無偏一致估計量并提升有效性[27]。當行為方程與收入效應方程中擾動項的相關系數(ρ1μ、ρ2μ)在統計意義上顯著,則表明農戶采納節水技術并感知技術價值的行為與農戶收入相關,對于樣本的選擇偏差進行糾正是有必要的。

基于以上分析,對節水技術采納感知組與未感知組的家庭人均收入進行反事實分析,即可得到節水技術采納并感知技術價值對農戶家庭人均收入影響的平均處理效應。

感知組的人均收入條件期望值(處理組):

未感知組的人均收入條件期望值(控制組):

處理組和控制組的人均收入反事實條件下的期望值分別為:

處理組的平均處理效應(average treatment effect on the treated , ATT),即感知組農戶家庭人均收入的平均處理效應,可通過公式(19)與公式(21)得到[28]:

同樣地,對照組的平均處理效應(average treatment effect on the untreated,ATU),即未感知組農戶家庭人均收入的平均處理效應,可根據公式(21)與公式(19)得到:

根據計算所得的兩個處理效應,可以分析采納節水技術并是否感知技術價值的收入效應。

二、數據來源與變量選擇

1.數據來源

本文使用的數據來自課題組于2021 年6-7 月在河北、山東和河南三省開展的農戶調研。冀魯豫三省是北方糧食主產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三省糧食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達到了24%,是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本次調研采用分層抽樣與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式對冀魯豫三大糧食主產區展開調研。選擇冀魯豫三大糧食主產區作為調研省份,然后在每個省抽取兩個產糧大縣(區),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在每個縣抽取2~3個行政村,每個行政村抽取15~20戶農戶,共涉及三省6縣21鎮44村。調研采取結構化問卷的方式獲取樣本數據,調查內容涵蓋了糧食種植戶家庭基本情況、成本收益情況、各類節水技術認知與采納情況、水資源認知與利用情況和所在村基本信息等,經過搜集整理之后共獲得符合研究所需的樣本共579份。

農業生產中采用的技術繁多,本文以農業生產技術中的節水技術為例,分析其在推廣運用中的增收效應。節水技術包括滴灌、噴灌等現代技術以及地下管道、渠道防滲等傳統技術。

2.變量定義與描述性統計

參考已有研究[29],本文被解釋變量為農戶家庭農業收入與非農收入,其中在分析技術環境價值感知時,被解釋變量為農戶家庭人均農業收入,農戶家庭農業收入來源以種植業為主;分析技術勞動價值感知時,被解釋變量為農戶家庭人均非農收入,非農收入主要來源為外出務工、非農經營以及財產性收入等。核心解釋變量為農戶采納節水技術并感知技術的價值,根據上述理論分析,將核心變量具體分為技術環境價值感知與技術勞動價值感知,即農戶采納節水技術并感知到技術改善生產環境的潛在價值以及農戶采納節水技術感知技術節省農業生產勞動力的價值。在農戶技術采納決策的相關研究中,常用方式是采用虛擬變量進行量化[30]。本研究中,如果農戶采用滴(噴、微)灌、渠道防滲、地下管道以及集雨設施的一種或多種節水灌溉技術,且自身糧食生產環境(糧食生產用水量、糧食生產土壤質量等)得到改善,則將其納入環境感知組,對變量賦值為1;若未采用技術或采用技術、自身糧食生產環境未得到改善,變量賦值為0;節水技術勞動價值感知指的是農戶采用節水技術且感知到勞動力投入因此減少,對變量賦值為1;反之為0。其他相關變量及定義如表1 所示。

表1 變量選取及含義

分組比較可知,環境價值感知組農戶家庭人均農業收入均值為5937.644 元、未感知組為5801.678 元,說明環境感知組與未感知組家庭人均農業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同理,勞動價值感知組農戶家庭人均非農業收入均值為6242.259 元、未感知組為4803.815 元,說明感知組與未感知組家庭人均非農業收入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解釋變量則包括農戶個人特征(年齡、受教育程度、勞動力、風險厭惡等)、家庭特征(糧食生產勞動力)、生產特征(耕地面積、兼業生產)等,具體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如表2所示。

表2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三、實證分析

實證分析中,本研究首先運用內生轉換模型分析價值感知對農戶家庭人均農業收入的影響效應,在此基礎上構建反事實分析框架,估計價值感知的收入效應。

1.環境價值感知對農戶農業收入的影響效應

表3展示了采納節水技術感知環境價值的決策方程以及采納節水技術感知環境價值對農戶收入影響效應的內生轉換回歸估計結果。ρ1μ結果以及LR 檢驗結果在10%顯著性水平上顯著不為0,可以說明從模型適用性檢驗來看,行為決策方程與影響效應方程之間存在相互關聯性,對樣本選擇偏差進行糾正是有必要的,表明本研究采用內生轉換模型是合適的。

表3 環境價值感知基準模型回歸結果N=579

從行為選擇方程的估計結果來看,可以發現,從選擇方程來看,勞動力投入對采納技術感知環境價值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這與假說H1a一致??赡艿慕忉屖?,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戶中,如果家庭從事糧食生產的勞動力越多,其更加重視糧食生產方式的改變,更加愿意引入新技術改善糧食生產環境,以提高家庭農業收入。節水技術態度對采納技術感知環境價值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符合假說H1b的假設。此外,種植年限、耕地面積對采納技術感知環境價值存在顯著的負向影響??梢哉f明,對于農戶采納節水技術是否感知到環境變化來說,勞動力投入越多、技術認知程度越高、技術推廣學習時間越長,越能發揮其增產作用,種植年限越長、耕地面積越多,越會限制其作用。

從影響效應的估計結果來看,兼業生產對兩組農戶的家庭人均農業收入有著顯著的負向影響,說明從事兼業生產對農業收入存在不利影響;耕地面積對兩組農戶的家庭人均農業收入均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說明糧食生產土地要素投入越多,其家庭農業收入越高??梢哉f明,當前糧食生產與技術采納中,耕地面積、勞動力質與量仍是影響糧食生產與農業收入的重要因素。

2.環境價值感知的農業收入效應

基于反事實分析框架,估計農戶采納節水技術并感知環境價值的收入效應,將結果匯總為表4,同時為更形象地描述收入效應,繪制兩組農戶在事實與反事實情境下的概率密度分布圖,如圖2??梢钥闯?,對數形式下,農戶采納技術并感知環境價值組家庭人均農業收入在現實與反事實狀況下的收入分別為7.983 和7.951,即農戶家庭人均農業收入的平均處理效應ATT為0.032;同理,環境未感知組的平均處理效應ATU為0.418,這與假說H3一致??梢哉f明,如果假設感知組農戶無法感知到環境價值,農業收入會有所降低;假設環境未感知組農戶能夠采納節水技術并感知環境價值,農業收入會因此提高。

表4 環境價值感知的農業收入效應

圖2 環境感知組與未感知組的家庭人均農業收入概率密度

3.勞動價值感知對農戶非農收入的影響效應

基于上文,考慮到采納節水技術采納可能會通過影響勞動力投入,改變農戶的家庭非農收入,本文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表5 展示了采納節水技術感知勞動價值的決策方程以及勞動價值感知對農戶非農收入影響效應的內生轉換模型回歸估計結果。從模型適用性檢驗來看,ρ2μ和LR 檢驗結果在1%顯著性水平上顯著不為0,可以說明行為決策方程與影響效應方程之間存在相互關聯性,對樣本選擇偏差進行糾正是有必要的,表明本研究采用內生轉換模型是合適的。

表5 勞動價值感知基準模型回歸結果N=574

從行為選擇方程的估計結果來看??梢园l現,勞動力投入、受教育程度、技術認知、節水技術態度對采納節水技術感知勞動價值有著顯著的正向作用,耕地面積則有著顯著的負向作用,這與前文基本一致??梢哉f明,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越多、受教育程度越高、技術認知越高、認為節水技術的可掌握程度越高、在采納節水技術之后,減少勞動力投入效應越強。耕地面積則反之。

從影響效應估計結果來看,從勞動價值感知組來看,種植年限、兼業生產對家庭非農業收入有著顯著的正向作用,勞動力投入則有著顯著的負向作用;未感知組中,兼業生產、耕地面積有著顯著的正向作用??梢哉f明,進行兼業生產會顯著提高家庭非農業收入,對于采納節水技術的農戶來說,種植年限越長的農戶,非農業收入越高。對于未采納節水技術的農戶來說,耕地面積越大,非農業收入越高。

4.勞動價值感知的非農收入效應

基于反事實分析框架,估計農戶采納節水技術并感知勞動價值的非農收入效應,將結果匯總為表6,同時為更形象地描述收入效應,繪制兩組農戶在事實與反事實情境下的概率密度分布圖,如圖3。

表6 勞動價值感知的非農收入效應

圖3 勞動感知組與未感知組的家庭人均非農收入概率密度

可以看出,對數形式下,勞動價值感知組農戶家庭人均非農業收入在現實與反事實狀況下的收入分別為5.930 和1.034,即農戶家庭人均農業收入的平均處理效應ATT為4.896;同理,未感知組的平均處理效應ATU為0.570,符合假說H3的分析。這說明,如果假設感知組農戶無法感知到勞動價值,非農收入會顯著降低;假設未感知組農戶采納節水技術并感知到勞動價值,非農收入會顯著提高。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技術采納是提升農戶家庭收入的主要影響因素,先進農業技術的采用會對農戶產生一系列的影響,農業技術的采用不僅關乎農戶的糧食生產能力,還會影響農戶的成本收益乃至家庭收入等方面?;谖⒂^視角,通過對采納節水技術并感知技術價值的農戶進行分析,利用內生轉換模型實證分析技術采納之后的技術價值感知對農戶收入的影響效應和作用機制,以檢驗技術采納產生的農業與非農收入效應。主要結論如下:

(1)農戶勞動力投入、技術的認知程度對農戶采納節水技術感知技術的環境與勞動價值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具體來說,勞動力投入越多、技術認知程度越高、技術推廣學習時間越長,越能發揮技術的增產作用;種植年限越長、耕地面積越多,越會限制其作用。

(2)在能否感知技術采納價值的農戶之間,農戶特征對家庭農業與非農收入的影響存在差異。受教育程度、兼業生產對兩組農戶的家庭人均農業收入均有著顯著的負向影響、耕地面積對兩組農戶的家庭人均農業收入均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種植年限、兼業生產對家庭非農業收入有著顯著的正向作用,勞動力投入則有著顯著的負向作用。

(3)農戶采納節水技術并感知環境、勞動價值有利于農戶家庭農業與非農收入的增長。農戶采納技術并環境、勞動價值感知組家庭人均農業、非農收入在反事實未感知價值狀況下均會出現顯著下降;未感知組農戶家庭收入在反事實感知價值狀況下均會顯著提升。

基于上述研究結論,得出如下的對策建議:第一,將“藏糧于技”“藏糧于水”進行結合,納入農業支持政策。研究表明,北方糧食主產區農業節水技術的推廣有利于保障農戶的種糧收益,因此,在農業支持政策的進一步調整與完善中,應進一步注重主產區糧食生產環境以及相關技術的特點。第二,加大節水技術的推廣并完善后續技術支持服務,提高技術覆蓋率。應通過資金補助、政策宣傳等方式提高節水技術的推廣普及,并在此基礎上做好技術的后續支持服務,推動農戶主動采納節水技術的主觀能動性,讓節水技術更好地發揮農業生產的增益效應。第三,增加農村勞動力的人力資本積累。應根據不同地區農戶個人特征的差異因地制宜增加農村勞動力的人力資本積累。例如,在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地區,借助正規教育提高農戶的受教育水平;在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地區,利用技術推廣培訓以及專業技術指導等方式,提升農戶對節水技術的認知水平,更好地發揮節水技術的增收效應。第四,根據農戶以及家庭不同特征,制定差異化節水技術推廣措施。根據農戶以及家庭不同特征,推動差異化節水技術措施實施落地。應發揮節水技術對于種植規模較大農戶在水資源投入以及農業收入方面的積極影響,以及對于小規模農戶在勞動力投入以及非農收入方面的積極影響。

猜你喜歡
勞動力節水農戶
堅持節水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節水公益廣告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節水公益廣告
2020年河南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81萬人
廣東:實現貧困勞動力未就業動態清零
糧食日 訪農戶
農戶存糧調查
節水妙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