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布什政府對韓國反美主義的認識與應對
——基于美國解密檔案的解讀

2024-01-30 03:04詹德斌
安徽史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光州韓美軍主義

詹德斌 梁 志

(1.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國際關系學系,上海 200336;2.華東師范大學 歷史學系,上海 200241)

針對前述不足,本文擬利用近年來解密的美國政府相關檔案,聚焦于布什政府如何認識和應對韓國的反美主義及其政策效果。選擇布什政府的原因在于,冷戰結束前后是全球反美主義急劇上升的時期,而布什政府正處于這樣的歷史時期。目前公開的一些檔案也展示了布什政府在應對反美主義方面的一些考慮,并且相關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重要的是,“新冷戰”正日益成為政界、學界和輿論界談論的熱點,也正成為一些國家制定政策的出發點。一些民調還顯示出,韓國民眾的對華認知日趨負面,同時卻表現出了強烈的親美傾向。(3)Pew Research Center,“Increasingly Negative Evaluations of China”,October 5,2020.Choe Sang-Hun,“South Koreans Now Dislike China More than They Dislike Japan”, The New York Times,August 20,2021.Laura Silver,“China’s International Image Remains Broadly Negative as Views of the U.S.Rebound”,Pew Research Center,June 30,2021.Richard Q.Turcsanyi and Esther E.Song,“South Koreans Have the World’s Most Negative Views of China.Why? ”The Diplomat, December 24,2022,https://thediplomat.com/2022/12/south-koreans-have-the-worlds-most-negative-views-of-china-why/.在此種背景下,深入研究冷戰結束前后美國如何認識和應對韓國的反美主義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般認為,直到1980年代初期,韓國民眾對美國的看法總體上都比較正面。(4)Balbina Y.Hwang,“Anti-Americanism in Korea: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of the U.S.-Rok alliance”,East Asia, Vol.20(2003),pp.60-73.Gi-Wook Shin,“South Korean Anti-Americanis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Asian Survey,Vol.36,No.8 (August 1996),pp.787-803.例如,1981年實施的一項民意調查要求受訪者說出他們最喜歡的外國是哪一個,60.6%的人選擇了美國,是第二選擇瑞士(9.4%)的六倍多。(5)Cited in Kwon-Sang Park,“Korean Perceptions of America” ,in Reflections on a Century of United States-Korean Relations: Conference Papers,June 1982,eds.Academy of Korean Studies/ The Wilson Center (Lanham,M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1983).1982年韓國主流報紙《東亞日報》實施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當時韓國人最喜歡的國家是美國(61.6%),58.1% 的人認為韓美關系“令人滿意”。(6)See Hahm Pyong Choon,“The Korean Percep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in his Korean Jurisprudence,Politics and Culture (Seoul: Yonsei University Press,1986),pp.488-511.正因如此,當1982年3月18日位于釜山的美國文化院突然遭到縱火并且造成人員傷亡時,韓國舉國對此事件感到震驚?!稏|亞日報》評價稱:“眾所周知,過去世界多地發生出于各種動機的反美示威恐怖事件,但韓國一直被視為反美騷亂的無風地帶?!?7)[韓]社論:《釜山美國文化院遭縱火》,《東亞日報》1982年3月20日,第2版。

然而,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韓國輿論中的親美主義基本上讓位于反美主義。(8)Gi-Wook Shin,“South Korean Anti-Americanis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p.787.據媒體報道和統計,截止1984底還沒有顯著的反美口號出現,但1985年之后突然增加,僅當年4月就發現了46件反美、反核、反對全斗煥總統訪美等印刷品。(9)[韓]曹炳喆:《運動圈學生反美口號進入危險水平》,《京鄉新聞》1985年5月25日,第3版。1985年5月,一群學生占領了位于首爾的美國新聞處大樓數日,要求美國就光州事件期間的行為正式道歉。同年晚些時候,一群學生占領了首爾的美國商會,抗議美國的“市場恐怖主義”,這個口號已成為學生抗議詞匯的一部分。這些反美行動在1986年春天達到頂峰,學生和工人舉行示威游行,要求美軍和核武器撤出韓國,并譴責美國支持韓國軍政府和使朝鮮分裂永久化。示威者與防暴警察在工業城市仁川發生暴力沖突,標志著自1940年代以來韓國反對派首次公開表明自己是反帝國主義者,并強調韓國自1980年以來的主要發展:出現了一個有組織的(雖然主要是地下的)運動,認同第三世界并要求徹底改變韓國社會以及該國與美國和日本的關系。(10)Tim Shorrock,“The Struggle for Democracy in South Korea in the 1980s and the Rise of Anti-Americanism”,Third World Quarterly,Vol.8,No.4(1986),pp.1195-1196.一些激進學生占領或放火燒毀了美國的官方設施,而農民和商業組織抗議美國撬開韓國市場出售美國商品。例如,1988年學生襲擊了首爾的美國新聞處(USIS)大樓和一處軍事住宅區,破壞了美國在光州的文化院。韓國三大報之一的《朝鮮日報》1988年5月25日發表社論稱,直至1987年底還是以反獨裁和民主化為主流的斗爭方向,現在轉變成了反美。(11)[韓]社論:《“反美”的實體》,《朝鮮日報》1988年5月25日,第2版。1984—1989年曾在美國駐韓大使館和駐釜山總領事館擔任領事的凱瑟琳·史蒂文斯 (Kathleen Stevens,后擔任駐韓大使)在美國領事館的設施遭占領和縱火襲擊后不得不住在美軍基地哈亞莉亞(Hayaliya)營地,而不是釜山市中心。1989年10月13日拂曉,當6名攜帶自制炸彈的大學生翻過美國駐首爾大使館圍墻進入館內時,格雷格(Donald Gregg)大使夫婦只好穿著睡衣逃離。(12)[韓]孫濟民:《對經歷過1989年美國大使館縱火事件的格雷格大使的采訪》,《京鄉新聞》2015年3月6日,第4版。

從1980年代中后期開始,韓國報紙上也充斥著有關反美運動的新聞報道。例如,用“反美”作為關鍵詞檢索韓國報紙數據庫(newslibrary.naver.com)發現,四家報紙(《京鄉新聞》《東亞日報》《每日經濟》《朝鮮日報》)1984年刊登的報道中只有111條含有“反美”字樣,而且主要是有關其他國家反美活動的新聞,但1985年增加到283條,1986年621條,1988年712條,1989年859條。美國被韓國媒體描繪成一個“帝國主義國家”,是從民族分裂到威權主義和社會不平等等一系列韓國弊病的最終根源。

韓國學生和工人的反美運動以及媒體的廣泛報道無疑影響著韓國民眾對美國的看法,這可以從同一時期實施的各種民調中看出。韓國現代社會研究所1987年5月26日—6月5日實施的民調顯示,85%的大學生認為朝鮮半島分裂的責任在美國。(13)[韓]統計:《85%大學生認為美國造成南北分裂》,《韓民族新聞》1988年9月16日,第11版。首爾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1988年10月以首爾五所主要大學和釜山大學的700名大學生為對象實施的民調顯示,將1945年進駐的美軍視為“解放軍”的不過1.6%,而視為“占領軍”的達47%,有51%的大學生將其視為日本之后的新統治者,絕大多數人都將朝韓分裂視為美國的責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認為美國在光州事件中沒有直接責任的只有3.6%,67%的大學生認為美國間接支持全斗煥,甚至有28.5%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是該事件背后的操縱者?;谝陨险J識,60.4%的大學生認為駐韓美軍應該撤出,認為需要遏制朝鮮南侵而有必要駐扎的只有1%。(14)[韓]趙憲注:《大學生反美意識根深蒂固》,《東亞日報》1988年11月17日,第14版。68%的受訪者認為美國積極支持韓國的威權主義,只有5.8%的人認為美國為韓國的民主化做出了貢獻,91%的大學生要求收回韓軍作戰指揮權,認為美國既不是敵人也不是朋友的比例為50.6%。(15)[韓]崔由燦:《大學生問卷調查顯示50.6%認為美國既不是敵人也不是朋友》,《韓民族新聞》1988年12月2日,第7版。韓國87%的勞動者認為韓國的根本任務是實現國家統一,73%支持美國撤出核武器。(16)[韓]統計:《87%勞動者贊成統一是根本任務》,《韓民族新聞》1988年8月12日,第6版。

由此可見,1989年1月上臺的布什總統一開始就面臨著棘手的韓國反美主義問題。特別是,布什總統計劃在2月底借出席日本天皇葬禮之機出訪東亞,其中包括韓國,所以美國政府不得不正視這一問題。

在籌備布什總統訪韓、奎爾(James Danforth Quayle III)副總統訪韓,以及盧泰愚總統訪美過程中,美國駐韓大使館、國務院以及情報機構著重分析了韓國國內形勢和韓美關系,其中包括對韓國反美主義的研判。在上述政府機構看來,導致韓國反美主義的原因如下:

(一)“光州事件”的影響。布什訪韓前夕的1989年2月23日,美國國務院情報研究局編寫的《東亞太平洋動態》專門分析了韓國反美主義,斷定“1980年光州事件后反美主義開始在韓國抬頭”。(17)United States of State Bureau of Intelligence and Research,“ROK: Anti-Americanism”,East Asia-Pacific Dynamics,February 23,1989,in DNSA,KO00624.這一論斷也表明,美國并不認為在此之前存在反美主義。美國國務院在給奎爾的簡報中稱,一些韓國人“錯誤地”認為,美國默許了全斗煥在1980年5月“光州反政府民眾起義”中采取軍事行動,進而導致200人死亡?!霸S多韓國人”仍然認為,美國未能阻止或譴責全斗煥的行動。韓國人相信美國心甘情愿地默許全斗煥上臺,因為里根政府上臺后第一個邀請全斗煥進行國事訪問。(18)OVP Memorandum for the Vice President,“Korea Scope Paper”,September 13,1989,in DNSA,KR00650.

(二)美國對韓國民主化的冷漠。在給奎爾的簡報中,國務院援引美國新聞處實施的一項民調稱,“一小部分人”認為,相較于促進韓國民主,美國對維持在韓國的影響力更感興趣。美國認為,盡管韓國在民主化方面取得了進展,但自 1986 年以來人們對美國對韓國民主承諾的懷疑有所增加。(19)United States of State Bureau of Intelligence and Research,“ROK: Anti-Americanism”,East Asia-Pacific Dynamics,February 23,1989,in DNSA,KO00624.美國做出這個判斷的原因之一是,里根政府時期的國務卿舒爾茨1986年5月8日訪韓期間的言論曾令韓國民主勢力極度不滿。韓國民主化運動的兩大“斗士”金大中和金泳三曾在媒體上公開批評舒爾茨的訪問“令韓國人失望”,“(此次訪問)在幫助韓國民主化方面一事無成,并且可能使學生、工人更加反美”。(20)[韓]《兩金稱韓國人對舒爾茨訪韓感到失望》,《東亞日報》1986年5月10日,第1版。當時美國駐韓大使館也向國內匯報了使館政治官員同金大中談話的內容。金大中抱怨舒爾茨的訪韓令人“震驚”和“沮喪”,因為韓國人認為舒爾茨的講話是對全斗煥政府的支持,是打反對派的耳光。美國駐韓大使館評價說,金大中原本期待舒爾茨向首爾傳達“變革之風”的信息,因此對舒爾茨國務卿在此期間重申美國政策深感失望。(21)Telegram from the U.S.Embassy in Seou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Kim Dae Jung on Shultz Visit,Anti-Americanism and Political Prospects”,May 23,1986,in DNSA, KO00545.擁有32名國會議員的反對黨新韓國民主黨(NKDP)也通過美國駐韓大使館致信里根總統,表達對美國對韓國民主化政策的失望。(22)Telegram from the U.S.Embassy in Seou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ROKG Opposition Legislators’ Message to President Reagan”,May 23,1989,in DNSA,KR00137.

(三)美國在經貿上對韓施壓。美國無疑知道經貿問題是造成韓國人反美情緒加劇的原因之一。美國國務院在布什訪韓前的一份簡報中就提到,“韓國人還認為,就在他們經濟開始繁榮的時候,曾經放縱的山姆大叔正在脅迫他們在貿易上做出讓步?!?23)United States of State Bureau of Intelligence and Research,“ROK: Anti-Americanism”,East Asia-Pacific Dynamics,February 23,1989,in DNSA,KO00624.實際上,時任和平民主黨(PPD)黨首的金大中就曾當面告訴訪韓的布什總統說,美國要求韓國農民付出太多的犧牲,這在他們當中制造了不良意愿。金大中稱,反美情緒不僅在韓國年輕人,也在一般民眾中間擴散。統一民主黨(RDP)黨首金泳三也斷定,相當一部分韓國年輕人現在有反美情緒。金泳三說,正在進行中的有關貿易自由化的談判在塑造韓國人對美國的態度方面非常重要。(24)Telegram from the U.S.Embassy in Seou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President’s Meeting with Korean National Assembly Leaders”,February 27,1989,in DNSA,KR00144.金大中批評的是美國迫使韓國開放農業市場,金泳三批評的是美國在貿易上對韓施壓。七個月之后,美國國務院在給副總統的簡報中如實地援引美國新聞處的民調稱,“三分之二的韓國人認為美國在貿易談判中占了韓國的便宜”。(25)OVP Memorandum for the Vice President,“Korea Scope Paper”,September 13,1989,in DNSA,KR00650.這說明國務院希望白宮認識到韓國人在經貿問題上的嚴峻態度。

(四)韓國北方政策的影響。美國駐韓大使館在為布什訪韓做相關準備工作時就意識到反美主義是個“問題”,并在2月8日致國務院的一封電報中專門分析了韓國學生運動情況。電報評價稱,當前學生運動的領導人認為,美國支持韓國的獨裁政府,駐韓美軍是為了自己的地緣政治目的而維持半島分裂,并對韓國施加經濟壓力以榨取韓國大眾。(26)Telegram from the U.S.Embassy in Seou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President Bush’s Visit to Korea: Student Movement Reaction”,February 8,1989,in DNSA,KO00614.布什政府上臺時正值盧泰愚政府開始推進“北方政策”時期,所以美國國務院情報研究局撰寫的《東亞太平洋動態》斷定,盧泰愚推動韓國與社會主義陣營的關系、與朝鮮的對話以及調整美韓軍事關系的承諾也助長了反美氣氛。對在這些方面取得突破的過高期望助長了這樣一種說法,即韓美關系不再像以前那樣重要。(27)United States of State Bureau of Intelligence and Research,“ROK: Anti-Americanism”,East Asia-Pacific Dynamics,February 23,1989,in DNSA,KO00624.國務院在給副總統的簡報中也根據美國新聞處的民調稱,許多韓國人將1945年朝鮮半島分裂歸咎于美國。(28)OVP Memorandum for the Vice President,“Korea Scope Paper”,September 13,1989,in DNSA KR00650.這實際上都是南北關系有所好轉之后,韓國人越來越期待統一造成的。

(五)韓國民主化轉型的影響。美國對韓國反美主義的生成還有一個很表面化的認識,那就是韓國民主化的影響。美國國務院情報研究局1989年2月撰寫的報告稱,“就在幾年前,任何高喊‘美國佬,滾回家’的人都會被當作共產主義者投入監獄。但隨著韓國民主化,反美情緒已蔓延至普通民眾并為社會所接受?!?29)United States of State Bureau of Intelligence and Research,“ROK: Anti-Americanism”,East Asia-Pacific Dynamics,February 23,1989,in DNSA,KO00624.國務院在給副總統的簡報中也判斷說,“1987年自由化之前,韓國人在自由表達對美國的看法時會感到受到限制,他們現在可以直言不諱?!辈贿^,美國同時判斷稱,“大部分(看法)是支持(美國)的,但也有批評和坦率的”。(30)OVP Memorandum for the Vice President,“Korea Scope Paper”,September 13,1989,in DNSA KR00650.美國官方的認知與韓國保守勢力基本上一致。例如,韓國《朝鮮日報》1988年5月28日就曾將韓國民主化運動的邏輯簡化成“民主化=反美=統一”。(31)[韓]韓三熙:《從民主化到反美統一》,《朝鮮日報》1988年5月28日,第2版。

(六)不平等的韓美關系。在美國副總統的亞洲之行(1989年9月19—28日)前,美國國務院9月13日提供了一份有關韓國和日本的簡報。簡報在評價美韓安全關系時稱,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韓國人認為需要美軍,但對于需要多長時間持有不同看法。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激起了人們對駐韓美軍高調存在的“成本”的不滿,包括:錯誤且廣泛地認為指揮關系是讓美國將軍全面控制韓軍;對駐韓美軍占領精選土地的不滿情緒越來越高,包括首爾市中心龍山基地的大規模駐軍;認為依據駐韓美軍地位協定給予美國軍隊不公平優待;擔心美國的存在和“協作精神”演習以及其他大型聯合演習阻礙了南北對話;普遍認為美國核武器的存在帶來了將韓國卷入核戰爭的危險。(32)OVP Memorandum for the Vice President,“Korea Scope Paper”,September 13,1989,in DNSA KR00650.

布什政府對韓國反美主義原因的判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對反美趨勢的研判,而該判斷又對其采取何種對策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美國的判斷可以從短期和中長期兩個階段來看:

(一)短期來看,美國認為布什總統訪問期間會有大規模示威。美國駐韓大使館在1989年2月8日發給國務院的一份電報中分析了韓國學生運動的性質和特點,并據此預測稱,布什總統的訪問為學生運動提供了一個不容錯過的絕佳宣傳機會。學生們可能會發起反對訪問運動,并用它來為反美觀點做宣傳。電報同時預測稱,這種反對運動可能無法在廣大學生中獲得大規模支持,所以示威活動的規模應該會比較小。然而,示威者會向媒體,特別是國際媒體展示其反美活動。盡管如此,學生們可能不會真正嘗試破壞實際的訪問,因為這會引起韓國公眾對學生的強烈抵制,畢竟公眾會對這樣的結果感到尷尬,而且學生領袖們希望保持他們在公眾面前的“單純意圖”。學生們可能會選擇繼續在韓國民眾面前呈現反美的痛苦,而不是在美國電視屏幕上展示“反美主義”。(33)Telegram from the U.S.Embassy in Seou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President Bush’s Visit to Korea: Student Movement Reaction”,February 8,1989,in DNSA,KO00614.美國做出這一判斷是基于如下認識:反美的主體是激進的學生,而大部分公眾并不反美。

在布什總統訪韓前十天(2月17日),美國國務院向駐韓大使館發了一封電報,通報了布什訪韓的準備情況,也匯總了過去十天中發生的幾起反美示威活動。例如,2月16日示威者向光州的美國文化院投擲燃燒彈,砸碎了窗戶玻璃,文化院的外層大廳被燒焦,還造成5名警察受傷。電報稱,這是本月發生的第三起針對光州美國文化院的襲擊事件。電報還稱,駐韓大使館迄今已兩次收到學生團體的來信,抗議布什總統訪韓。電報稱,在與2月13日抗議活動相關的暴力事件之后,成千上萬的農民和學生示威者反對韓國政府的農業政策,并且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反對進口美國農產品。電報稱,“與持不同意見者對抗的擔憂正日益增長?!辈贿^,國務院仍認為,雖然學生們計劃抗議布什總統訪問,但他們知道,美國政府的安全部門會讓他們遠離現場,所以學生們毫無疑問會利用媒體展示示威情況。(34)Telegram from 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U.S.Embassy in Seoul,“Weekly Status Report: Korea,February 17,1989”,February 17,1989,in DNSA,KO00623.在布什訪韓四天前(2月23日),美國國務院情報研究局對形勢的判斷似乎更加悲觀。該局的文件稱,“我們預計會出現針對布什總統訪問的重大抗議活動”,在持不同政見者反對盧泰愚政府的春季攻勢中會出現大量反美信息,因為最近組建的一個激進團體聯盟發動了數起異常暴力的抗議活動。美國還擔心,長期以來美國的設施一直是抗議活動的常規??奎c,但學生激進分子現在可能將目標對準美國個人。(35)United States of State Bureau of Intelligence and Research,“ROK: Anti-Americanism”,East Asia-Pacific Dynamics,February 23,1989,in DNSA,KO00624.不過,布什訪韓結束后美國的評估認為,反對布什的示威沒有當初預期的那么嚴重。這無疑也影響了美國對韓國反美情緒中長期趨勢的判斷。

(二)中長期來看,美國自信韓國的反美主義將會消退。盡管當時韓國的反美主義比較嚴重,但白宮似乎不是非常在意。因為布什總統在傾聽韓國反對派領導人訴說反美主義并要求美國采取措施后就稱,他意識到一些韓國人有反美感情,但傾向于認為大多數韓國人向往美國民主。布什明確表示并不擔心反美主義。他說,美國和韓國一起走過了很長的路,也將一起走得更遠。布什說,美國能夠接受批評,也已經受到了很多批評,來自全世界的批評。布什重申,美國將信守對韓國的承諾,包括守護民主,保護韓國的安全,以及促進人權。布什說,不管是在美國,還是在韓國,外交政策都不會被極端主義分子(Extremists)支配。布什總統說,如果美韓政治領導人能夠坦率交談,韓國和美國的民主就能夠克服美韓關系面臨的挑戰,包括反美主義、貿易不平衡、貿易保護主義。(36)Telegram from the U.S.Embassy in Seou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President’s Meeting with Korean National Assembly Leaders”,February 27,1989,in DNSA,KR00144.

布什總統的看法無疑影響了美國政府對韓國反美主義的判斷。從美國駐韓大使館與國務院的相關電文中可以看出,美國確信韓國反美主義會逐步弱化。理由有:一是民主化之后反美勢力分裂。雖然韓國的學生運動團結一致譴責美國,但因理論、地理和學校等的差異造成了組織上分裂成不同的派系。在1987年6月大規模的“民主”示威活動中,統一的學生運動之所以能將數十萬示威者推上街頭,就是因為示威的主題跨越了派系路線。自那以后,該運動從未能夠召集超過幾千人進行示威。不要說普羅大眾了,僅一般學生群體也對再次舉行像1987年那樣的大規模集會表示冷漠,有時甚至在某些場合對示威者發出噓聲。(37)Telegram from the U.S.Embassy in Seou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President Bush’s Visit to Korea: Student Movement Reaction”,February 8,1989,in DNSA,KO00614.韓國學生在1960年推翻李承晚政權和1987年迫使全斗煥接受總統直選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但從那以后未能成功地為他們的事業爭取到廣泛的公眾支持。(38)OVP Memorandum for the Vice President,“Korea Scope Paper”,September 13,1989,in DNSA,KR00650.

二是韓國的主流輿論仍支持韓美同盟。美國國務院情報研究局1989年2月23日撰寫的《東亞太平洋動態》分析稱,“現在的韓國主流輿論更加支持牢固的美韓關系,除非在貿易問題上出現重大糾紛——大多數韓國人更希望與美國的關系回到更平穩的狀態?!泵绹€發現一個動向,即韓國軍方和盧泰愚總統所在政黨的強硬派對反美情緒的抬頭越來越警覺,這促使盧泰愚降低了調門,轉而強調韓美關系的重要性。另外,隨著南北對話的停滯,大量的韓國媒體發表社論稱,削弱與首爾在危機中唯一可以依賴的朋友的關系是愚蠢的。(39)United States of State Bureau of Intelligence and Research,“ROK: Anti-Americanism”,East Asia-Pacific Dynamics,February 23,1989,in DNSA,KO00624.這一判斷與后來美國自己實施的民調結果基本一致。美國駐韓大使館援引美國新聞處的一項民調稱,總體而言,59%的韓國人喜歡美國,而70%的大學生“不喜歡美國”,即對美國的支持存在代溝。電報稱,韓國人普遍支持美國的軍事存在,甚至在學生中間也是如此。(40)OVP Memorandum for the Vice President,“Korea Scope Paper”,September 13,1989,in DNSA,KR00650.

三是韓國民眾不支持激進反美。美國駐韓大使館1989年2月8日在發給國務院的一份專門分析韓國學生運動的電報中稱,學生領袖們試圖通過使示威更加暴力,并在能取得最大宣傳效果的地方舉行,特別是通過電視來報道其示威場面,以最大限度地擴大示威活動的影響,也有一小部分學生針對政府大樓或美國設施等引人注目的象征性目標公開發動攻擊。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的判斷發生了變化。例如,美國國務院同年9月在給副總統的備忘錄中稱,雖然韓國人尊重學生運動的傳統由來已久,但隨著七名釜山警察在與學生的對抗中喪生,持不同政見的文益煥牧師、激進的女學生林秀卿等連續被曝光非法訪問朝鮮,今年(1989)春天公眾對暴力活動的容忍度明顯下降。備忘錄稱,當前示威活動減少,反美主義很少作為主題出現?,F實中的示威活動沒有電視上顯得那么暴力和更具破壞性,因為它們絕大多數時候是學生和警察之間一種受到控制的儀式(controlled rituals)。警察紀律嚴明、克制而且通常避免被激怒。(41)OVP Memorandum for the Vice President,“Korea Scope Paper”,September 13,1989,in DNSA,KR00650.

在對韓國反美主義的起因和趨勢分析的基礎上,美國政府采取了一些應對措施,其中顯然也包括吸收來自韓國意見領袖的建議。

(一)極力澄清美國與光州事件的關聯。里根政府時期,美國曾多次拒絕發表有關美國與光州事件無關的聲明,因為擔心此舉令全斗煥政府陷入困境。(42)[韓]邊龍植:《美國政府拒絕發表與光州事件無關的聲明》,《朝鮮日報》1986年5月25日,第1版。1988年7月29日,美國駐韓大使館再次向國務院發電報稱,一群持不同政見者接近大使館,要求大使回答美國卷入光州事件問題。大使認為,提供一些回應比拒絕請求要好。大使館還草擬了一份題為《美國與光州》的簡短聲明以撇清與光州悲劇的關系,并計劃8月2日給學生。(43)Telegram from the U.S.Embassy in Seou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Official-Informal”,July 29,1988,in DNSA,KO00591.但之后并未見里根政府做出反應。因此,金大中向到訪的布什總統抱怨說:美國應該理解,反美感情源于美國政府長期支持韓國獨裁政府,并指責美國在解決1980年光州事件方面展現的誠意不足。(44)Telegram from the U.S.Embassy in Seou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President’s Meeting with Korean National Assembly Leaders”,February 27,1989,in DNSA,KR00144.

在韓國反對派的強大壓力下,美國國務院1989年6月20日終于正式發表了《關于美國在光州事件期間的政策和行動的公開聲明》,回應韓國國會設立的“光州民主化運動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的調查。美國國務院稱,該聲明和附錄綜合了美國政府掌握的所有資料,是一份最終版的報告,不會再有增加的內容。(45)[韓]金昌基:《美國國務院正式聲明》,《朝鮮日報》1989年6月22日,第1版。美國明確表示,“我們對進入光州的韓國軍隊沒有控制權,也沒有責任,對當時韓國領導人的影響有限?!?46)OVP Memorandum for the Vice President,“Korea Scope Paper”,September 13,1989,in DNSA,KR00650.美國駐韓大使館和美國國務院在后來的多份文件中自評稱,這份坦率的報告幫助“澄清了韓國民眾的誤解”。(47)OVP Memorandum for the Vice President,“Korea Scope Paper”,September 13,1989,in DNSA,KR00650.國務卿貝克(James Addison Baker III)1989年10月13日在致布什總統的備忘錄中也稱,這份報告“有效地澄清了反美謠言”。(48)Memorandum for the President,“Official Working Visit of President Roh”,October 13,1989,in DNSA,KR00653.

此外,1989年9月27日赴任的新任美國駐韓大使格雷格在上任三個月之后就于1990年1月7—9日前往光州訪問,并與60多名各界人士見面,解釋美國在光州問題上的立場。雖然訪問期間,光州的大學里舉行了各種抵制示威,在野人士拒絕與其會面,但格雷格自評稱,“此行為恢復光州與美國的和解關系播下了種子”。(49)[韓]洪健淳:《與光州和解,美釋放積極信號》,《東亞日報》1990年1月11日,第12版。韓國主流媒體也積極評價其通過公開訪問活動開通與光州對話之路。(50)[韓]洪健淳:《與光州和解,美釋放積極信號》,《東亞日報》1990年1月11日,第12版。兩年后的1992年1月15日,美國駐韓大使館在給國務院的一份電報中匯報了金大中與格雷格的談話。金大中稱贊格雷格赴任不久就前往光州訪問之舉對該地區治愈創傷的進程做出了貢獻。(51)Telegram from the U.S.Embassy in Seou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Opposition Leader Kim Dae Jung on the North-South Nuclear Negotiations,Domestic Politics,Anti-Americanism and Rice”,January 15,1992,in DNSA,KR00193.由此可見,美國在光州問題上的解釋工作對化解反美情緒起到了一定作用。

(二)降低美國的“可見度”。上世紀80年代,韓國反美運動攻擊的主要目標是“美國在韓國存在的象征”,包括美國使領館、新聞處大樓、文化中心和軍事住宅區等。位于首爾市中心的駐韓美軍基地以及駐韓美軍頻繁的犯罪活動導致韓國人相當不滿。于是,美國或主動或被動地采取了一些舉措。首先,部分關閉在韓外交設施。布什總統1989年2月27日訪韓當天美國就曾決定將光州、大邱和釜山的文化院以及釜山領事館臨時關閉一天。美國給出的理由是最大限度地減少示威者滲透這些設施的可能性,因為此時韓國各地的數千名警察正被轉移到首爾,而激進的煽動者更有可能試圖給美國政府和韓國政府制造尷尬。(52)Telegram from the U.S.Embassy in Seou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Closing Mission Facilities in Pusan,Kwangju and Taegu on February 27”,February 24,1989,in DNSA,KO00626.5月9日,美國正式宣布限期關閉光州美國文化院。同月22日,光州市宣布將該設施收歸光州管理。1996年10月和1997年4月,美國又相繼關閉了位于釜山和大邱的美國文化院,釜山領事館也從1999年4月起關閉,并將建筑整體移交給了韓國政府。

其次,駐韓美軍龍山基地搬遷。1989年9月美國國務院在給副總統奎爾的備忘錄中評價稱,由于韓國快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變化,正在改變韓國對美國、美國預算以及貿易/市場的優先事項,緊密的美韓關系正經受壓力。這份備忘錄提及盧泰愚總統曾建議美國降低美軍駐扎的“可見度”(visibility),但當時美國因不了解細節而未置可否。(53)“The Vice President’s Meeting with President Roh”,in DNSA,KR00148.國務院在給奎爾的另一份談話參考文件中建議副總統向韓方表態“同意盧泰愚總統的評估,即我們需要讓駐韓美軍的存在更加低調”。這表明美韓雙方已同意搬遷龍山駐軍。不過,美國當時提出了三個前提條件:(1)韓國政府支付搬遷費用;(2)作戰能力不會下降;(3)重建符合美國標準的新基地。(54)OVP Memorandum for the Vice President,“Korea Scope Paper”,September 13,1989,in DNSA KR00650.奎爾副總統訪韓九個月之后的1990年6月,美韓正式簽署了在1996年之前將位于龍山的駐韓美軍第8軍搬遷至外地的協議。(55)[韓]紐西斯通訊社:《1996年之前完成龍山美軍基地搬遷》,《韓民族新聞》1990年6月26日,第1版。雖然此后駐韓美軍龍山基地的搬遷一再拖延,但達成搬遷協議本身表明了美國的姿態。另外,美國也答應通過談判將駐韓美軍電視網(AFKN)轉移到有線電視或特高頻無線電波(UHF),以此降低韓國人的反感。

(三)推動韓美關系平等化。美國在化解韓國人認為的不平等方面也做出了一定讓步。一是修改《駐韓美軍地位協定》。早在布什總統訪韓時,金泳三就曾當面敦促布什說,“如果美國付出充分的努力去修訂駐韓美軍地位協定并解決其他當前的問題,兩國就可以更好地相互理解?!?56)Telegram from the U.S.Embassy in Seou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President’s Meeting with Korean National Assembly Leaders”,February 27,1989,in DNSA,KR00144.美國副總統奎爾1989年9月訪韓前,美國國務院在給他的簡報中稱,美國正與韓國政府合作,共同回應韓國的擔憂。包括:最近在《駐韓美軍地位協定》審查方面取得良好進展,確立新的實施程序;正在進行的駐韓美軍和韓國國防部的指揮系統研究。(57)OVP Memorandum for the Vice President,“Korea Scope Paper”,September 13,1989,in DNSA KR00650.兩周之后的10月13日,國務卿貝克在致布什總統的備忘錄中就盧泰愚總統訪美和美韓首腦會談事宜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備忘錄稱,韓國的實力增長和安全形勢改善使美國能夠逐漸在韓國防御方面的角色從“領導”轉向“支持”,并重新定義美國的任務。備忘錄稱,這將向韓國人民和朝鮮表明,韓國是其命運的主人,同時又不會降低美國的威懾能力。(58)Memorandum for the President,“Official Working Visit of President Roh”,October 13,1989,in DNSA,KR00653.經過兩年的談判,美韓于1990年12月修訂了《駐韓美軍地位協定》,其中包括大幅擴大韓國政府對駐韓美軍犯罪行使裁判權的范圍。

二是美軍移交平時作戰控制權。盧泰愚總統1990年2月15日在會見訪韓的美國國防部長切尼(Dick Cheney)時首次正式提出韓美兩國慎重討論由韓軍承擔作戰控制權中的平時作戰權問題,而這一權力一直是由美國人擔任的韓美聯合司令部司令行使的。1992年10月舉行的年度安全磋商會議(SCM)中,美韓就1994年底前向韓軍移交平時作戰控制權達成了協議。

(四)滿足韓國的“虛榮心”。隨著韓國的發展,美國越來越意識到積極評價韓國有助于安撫其反美情緒。一方面,稱贊韓國取得的成就。由于美國副總統奎爾訪韓正值韓國成功舉行漢城奧運會一周年,所以美國國務院在給即將訪韓的副總統的一份談話參考文件中建議他開場就贊揚“韓國政治和經濟成就以及舉辦盛大的奧運會給美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59)“Points to Make”,in DNSA,KR00149.在另一份備忘錄中,建議副總統在會見韓國總理姜英勛時借機贊揚韓國經濟和政治成就,包括稱贊韓國舉行的盛大的奧運會給美國人民留下深刻印象。簡報還建議副總統在會見韓國企業家時也這么說,并在會見韓國意見領袖時強調韓國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60)OVP Memorandum for the Vice President,“Korea Scope Paper”,September 13,1989,in DNSA,KR00650.不過,從目前公開的檔案和報道中尚未發現奎爾是否在一系列會談和會見中表達了近似的看法。

另一方面,表達對韓國民主化的支持。為了汲取舒爾茨訪韓的教訓,美國國務院在提供給副總統奎爾的備忘錄中明確稱,副總統此行有兩個目標,其中之一是表達對韓國民主發展的欽佩,但也要表達對近期韓國人權問題的關注。備忘錄建議副總統在韓國做如下表態:“韓美在安全、貿易和更廣泛的民主方面擁有共同利益。美國將韓國視為平等伙伴;堅決支持韓國人民爭取更大程度的政治自由化和充分民主的努力?!酥С猪n國的民主愿望外,美國不扮演其他任何角色。美國支持韓國在人權方面的持續進步?!焙唸蠼ㄗh副總統在會見韓國意見領袖時就反美主義問題表達以下看法:“作為輿論制造者,你們對公眾對美國的看法有很大影響。我們不奢望韓國人對美國的看法與美國人的自我看法相同,但我們確實希望得到公平、平衡的評價?!?61)OVP Memorandum for the Vice President,“Korea Scope Paper”,September 13,1989,in DNSA,KR00650.

布什政府見證了韓國反美主義的消長。韓國反美主義在這一時期的消退有多方面原因,但無疑少不了美國自身的努力。對此,美國政府也有積極評價。國務卿貝克在1989年10月13日致布什總統的備忘錄中開篇就評價說,“韓美關系非常好,反美情緒正在消退?!?62)Memorandum for the President,“Official Working Visit of President Roh”,October 13,1989,in DNSA,KR00653.至布什政府行將結束的1992年5月,國務院韓國處處長卡特曼(Charles Kartman)在給克拉克(William Clark)大使的備忘錄中也評價說,“雖然反美主義還沒有消失,但不再是一個顯著的問題了,即便在光州亦如此?!?63)From Charles Kartman to Ambassador Clark,“Korea Issues”,May 8,1992,in DNSA,KO00743.美國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也與韓國意見領袖的認知一致。金大中1991年12月27日在與駐韓大使格雷格的談話中表示:“韓國的激進運動已經衰落,反美感情已經減弱?!?64)Telegram from the U.S.Embassy in Seoul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Opposition Leader Kim Dae Jung on the North-South Nuclear Negotiations,Domestic Politics,Anti-Americanism and Rice”,January 15,1992,in DNSA,KR00193.由此可見,布什政府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緩和反美情緒的作用。

不過,美國對韓國反美主義根源的認識顯然還不夠深刻,所以采取的措施也不夠徹底。因為美國始終不愿公開承認反美主義就是美國造成的,擔心公開承認這一點可能引起更嚴重的反美主義,進而影響美國在韓國乃至東亞的利益。美國甚至得出一個基本結論:“最近爆發的反美情緒凸顯了韓國人對美韓關系的復雜情緒。韓國激進分子繼續讓美國成為他們國家所有弊病的替罪羊(從1945年的分裂開始)?!?65)United States of State Bureau of Intelligence and Research,“ROK: Anti-Americanism”,East Asia-Pacific Dynamics,February 23,1989,p.12,in DNSA,KO00624.也就是說,美國總體上認為激進分子是反美情緒的主體,而且認為反美主義的根本原因在韓國內部,所以美國主要是期待激進分子減少,或韓國民眾不再支持激進的反美活動。正如卡特曼所分析的那樣:“學生激進分子的減少是(反美主義消退的)一個因素?!?66)From Charles Kartman to Ambassador Clark,“Korea Issues”,May 8,1992,in DNSA,KO00743.正因如此,美國仍繼續在經貿等問題上對韓國施加開放市場的壓力,繼續維持駐韓美軍的治外法權,至今也沒有向韓軍移交戰時作戰控制權,仍在塑造朝鮮為敵人,暗地里阻止朝韓和解統一。

反美情緒顯然不只是所謂“激進分子”才有,而是植根于美韓關系不對稱性,植根于美國的霸權行徑。因為從美軍占領韓國開始,韓國就出現了反美運動。韓日關系正?;陂g,韓國國內也掀起了一場反美浪潮,因為韓國人認為美國在迫使韓國對日讓步。(67)Mobius J.Mark,“The Japan-Korea Normalization Process and Korean Anti-Americanism”,Vol.6,Issue.4 (1966),Asian Survey,pp.241-250.正因如此,只要韓美關系沒有實現平等,美國仍然維持其在韓國的特權并阻止半島統一,潛伏的反美情緒遇到合適的氣候和土壤時又會出現,例如2002年韓國掀起了大規模反美運動,2008年也是如此。

最近幾年,一些國家出現了對華負面認知的情況,東亞近鄰韓國尤為突出。因此,我們也有必要準確地分析原因,并主動采取有效舉措,從而為兩國關系的改善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猜你喜歡
光州韓美軍主義
年味兒
新寫意主義
學禮儀
光州街頭雕塑見聞
近光燈主義
美《國防授權法》修訂案規定駐韓美軍不少于2.2萬
這是一部極簡主義詮釋片
冬日 新碰撞主義
最大郵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