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融入知農愛農教育的施教策略

2024-01-31 15:11劉歆立王怡爽龐永鋒
農村農業農民·B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學語文文化自信

劉歆立 王怡爽 龐永鋒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這為增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高校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養大學生知農愛農、強農興農的擔當和使命,將文化自信融入大學生知農愛農教育,是農業高校實現“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重要前提。培育文化自信是推動新農科建設、增強大學生知農愛農教育內驅力的必然要求,也為加強大學生知農愛農教育提供了新的實現途徑和著力點。大學語文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上好大學語文課,對增強大學生知農愛農的內驅動力有著極強的實踐價值。

關鍵詞:文化自信;大學語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中提到,“我國高等農林教育大有可為”,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大學語文是發揚農業文化的重要陣地,上好大學語文課、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農業元素,對于大學生傳承農業文化有著重要意義。立足于文化自信的特定視角和大學語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實際,對文化自信融入知農愛農教育的意義和策略進行具體探討。

一、知農愛農教育的重要意義

進入新時代,我國農業在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上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越來越多的高校學子在畢業后投身農業生產一線,用自己的學識為農業發展作貢獻。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急需一批德才兼備的高水平涉農人才,這是時代賦予涉農高校的重要使命。作為新時代的涉農人才,不僅要扎實練好基本功,更要肩負起傳承農業文化的重要責任。然而,在長期的農業理論學習和生產實踐中,部分大學生學農不懂農的問題一定程度存在。因此,加強大學生知農愛農教育比較迫切。

我國自古重視農業生產,不僅重視積累農業生產經驗,形成較為完善的農學體系,而且將農業生產經營和自然、社會、哲學思想相聯系,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本思想。我國最早的農本思想記錄于《尚書·洪范》中:“洪范八政,食為政首?!焙髞碓凇豆茏印分?,農本思想被更加全面地進行了論證,認為農業不僅在經濟上是國富民足的根本,而且在政治上是長治久安的根本。北魏農學家賈思勰提出“凡人家營田,須量己力”,這是農業的“量力而行”思想,對大學生有著一定的教育意義。

事實上,古人立德樹人涉及的農業思想包含著中華民族厚重的精神文化底蘊,是傳統社會穩定存在的重要元素,也是厚植新時代農業學子知農愛農情懷的價值基因。需要指出的是,古人立德樹人很重要的方式是“以文化人”這種傳統知識文化教育中的心性教育。因此,依托大學語文課堂這個重要載體來加強知農愛農教育,不斷挖掘、提煉中華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優秀人格品質,不僅能夠培養出對國家、社會有用,堪當新時代重任的棟梁之材,而且能夠讓大學生在仰慕古代士人傲然卓立的君子風度中進一步提升人生境界。

二、大學語文增強文化自信的知農愛農教育價值

目前,大學語文教材以中國古典文學為主要內容,這些中國古典文學集中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有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是傳統道德教育內容與方法的直觀呈現,也是當下多元文化情境下堅守傳統美德和更好立德樹人的有效載體。對這些經典篇目進行梳理分析后發現,這些經典篇目大都包含著豐富多樣的情理融合的文化元素,具有強大的歷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

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優秀典籍則是涵養優秀品質的源泉,也是我國在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與思想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大學語文選取的名篇名段無疑是其中的精粹,而且在編排過程中也有意將這些內容進行了有機串聯。例如,從考古結果看,新石器初期,我國就已經開展種植活動,距今已有一萬多年。在夏代,人們彰顯出對農業的極大依賴。在商代,人們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定居,游牧的生產方式逐漸被農業取代。從《詩經》《左傳》等民族史詩中可以看出他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辛及對土地的依戀。艱苦的生產方式使得商人更加珍惜和重視農業,我國傳統重農精神開始萌芽,并在此基礎上孕育出農業文化。周人的重農精神不僅載于史冊,如《史記》中“公劉雖在戎狄之間,復修后稷之業,務耕種,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資,居者有蓄積。民賴其慶,百姓懷之,多徙而保歸焉。周道之興自此始,故詩人歌樂思其德”,而且還以文學的形式加以表達,使之代代相承??梢哉f,中國古代文學一直受根深蒂固的農業文化的巨大影響,并形成了帶有泥土氣息的中國特色。

大學語文教材中的很多經典篇目更是古代圣賢運用文學手段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優秀范例。農耕文化的核心是農業生產有規律、有數量,一畝之地的收成有限定,體現了平和、自足的特點。在中國人的世界觀中,似乎有命運在掌控著人的生老病死、貧富窮達。因此,人們在面對困難和不公時會順應命運的安排,“知其不可為而安之若命”,不再無謂地抗爭與犧牲,這也使人類生存的悲劇感逐漸淡化。這種態度也反映在文學中,形成了一種中和沖淡的風格,要求創作雅正無邪,文質彬彬,“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主文而譎諫”,婉而多諷,要有所節制與保留??偠灾?,農業文化指導下的文學是人與自然完全融合的產物,要求人的情感抒發有所保留與節制,意識到自己也是社會性存在物。天人境界與中和之美看似矛盾卻又統一于與自然處于若即若離的關系,讓人既在大自然中找到永恒的歸屬感,又不會在對自然的沉醉中喪失個性、泯滅自我。這對當代大學生的精神境界和思想理念具有極強的洗滌作用。顏之推《顏氏家訓·涉務》中提到:“古人欲知稼穡之艱難,斯蓋貴谷務本之道也?!边@種以理服人的行文方式讓學生如醍醐灌頂且終生難忘。在詩詞中,《山居秋暝》一詩描繪了一幅秋日薄暮山雨初霽的景色:“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痹娙藢⒆约旱母邼嵡閼押蛯硐氲淖非笕谌朐娗楫嬕獾挠旰罅珠g。整首詩給人的感覺清新舒適,寧靜和諧。在大聲誦讀這些千年佳作時,大學生油然而生熱愛祖國的情愫、獻身鄉村振興的激情。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大學語文思政育人與以文化人方式的特點。這些在農業文明滋養下的經典篇目,很容易使大學生對其中的思想內涵、文筆風格、美學價值等產生興趣,從而感受古人的情懷,樹立文化自信。

三、大學語文教學與大學生知農愛農教育的有機融合策略

農業高校教育肩負著培養農業高素質人才、傳承知農愛農信念的重要任務,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探究大學語文與傳統文化和知農愛農教育的有機融合,使師生堅定“四個自信”勢在必行。

(一)優化大學語文課程安排

當前,不少農業高校還沒有意識到知農愛農教育的重要性,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更加關注升學率和就業率。為了將優秀農業文化更好地融入教學中,應倡導高校樹立“終身語文”的學習理念,重視大學語文對傳承農業文化的重要功能,在教學中增加大學語文的課時并將其作為全校必修課程,和學生的學業考核掛鉤。

(二)提升教師專業素質

隨著時代的發展,經典文學作品在幾千年的傳承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內容失之偏頗,這就需要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將傳承農業文化貫穿到高校語文的各個環節。在大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提升專業素質,不但要重視教材內容的選取,還要具備極強的判斷力和篩查力,在備課及授課的過程中嚴謹務實,有意識地在教學中逐步滲透優秀的農業文化,準確地向學生傳遞經典本身的文化含義。傳統文化不僅僅是文學本身,還包含著飲食、服飾、醫學、民俗、建筑等內容,因此,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加強對其他領域文化的了解。此外,教師也可在課堂之外培養一支能吃苦、肯探索、熱愛鉆研農業文化的學習隊伍,利用實踐形式剖析優秀農業文化的精髓,以點帶面,加強農業文化在大學語文學習中的滲透。

(三)加強研讀文學經典篇章

大量閱讀經典篇章一直是學好語文的關鍵方法,因此,教師應該在授課中有意識地向學生推薦經典農學作品,并組織學生對其中的經典片段進行研讀。例如,古代小說包含著小說人物所處時代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審美理想等,在《紅樓夢》中,作者將農業文化完美地融入小說中,比如寫到冷香丸的制作需收集四季時令鮮花,在不同的節氣采集與節氣相對應的物質將之調勻埋于樹下。藥方看似簡單,實則集齊不易,怕是要耗費三五年,單從字面上幾乎察覺不到時間的變化。這種追求與世間萬物的和諧親近、對自然界生命節奏的自覺認同,將農業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但不同學生因知識儲備或是興趣點的不同,對名著的理解也存在差異,容易固執己見、出現學習矛盾。為了規避這種問題,教師可以將理解能力相似、表達習慣相近的學生放在一個小組里,為他們打造一種和諧流暢的研讀環境。學生在友好平和、相互啟發的氛圍中研討經典篇章帶來的思考,閱讀收獲自然會不斷增加,將篇目中蘊含的農業文化融入教學課堂的效果也就更加理想。

(四)探索“X+大學語文+文化自信”的模式,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

因時而行,因事而化。大學語文教學方式的創新要向改革要活力,更要像改革創新那樣有活力,創新并且完善農業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斷增強大學生們對優秀農業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和榮譽感,堅定文化自信。例如,農業生產中的文物是農業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璀璨的文化和厚重的歷史??梢岳梦奈?、建筑等實物打造“沉浸式”課堂,引導學生探索其背后的故事,挖掘其蘊含的歷史文明,提升學習趣味性。例如,故宮蘊含著深厚的歷史、美學、文化價值,重點挖掘它的思政元素,可以提供不少有力的文物證明。在講到文化自信時,北京的先農壇就可以作為實際案例來講解古代對農業的重視,它是明清兩代皇家祭祀先農神和舉行親耕典禮的地方,本身承載的歷史厚重感為優秀農業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有力支撐?!肮蕦m+傳統文化+文化自信”的多維立體模式,對實現農業文化與文化自信的同向同行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最終形成一種強大的育人“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蔽覀円朴趶闹腥A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利用大學語文這個平臺,加強培育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牢牢把握農業文化蘊含的價值基因,善于挖掘并弘揚農業文化的時代價值,穩固文化自信的根基。大學語文培育文化自信的方式也應與時俱進,用新定位讓農業文化在新時代發揮自身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侯曉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探析[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44-47.

[2]高穎婷,徐一凡.高校大學語文課程思政協同路徑探析[J].新疆開放大學學報,2022,26(3):28-32.

[3]施靜.“課程思政”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語文教育之探討[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30(1):50-52.

[4]林柳生.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大學語文課程的新使命[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5(6):43-45+60.

[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黨建,2022(11):4-28.

[6]習近平.習近平給全國涉農高校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N].中國教育報,2019-09-07(001).

[7]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J].理論視野,2013(03):5-8.

猜你喜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學語文文化自信
大學語文創新教學初探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大學語文
大學語文教學模式探析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大學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