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島的13個瞬間:一場被遺忘40年的現代化戰爭(四)

2024-02-01 16:09三土
輕兵器 2024年1期
關鍵詞:阿軍瞄準鏡狙擊步槍

三土

導彈大亂斗

馬島戰爭不同于此前各場大規模沖突的一個突出特征,就是導彈這種劃時代的新式武器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包括空對空、地對空、空對艦、艦對空、岸對艦、地對地等各種應用場景,并取得大量戰果。參戰雙方都裝備多種當時的先進導彈,“飛魚”反艦導彈甚至因此一戰成名。

英軍使用的導彈基本上都是本國研制生產的,少數為法、德、美等盟國產品。其中種類較多的是艦載/機載的反艦、防空導彈,如“海賊鷗”短程反艦導彈艦載型和機載型,用于攻擊水面中小型目標;“海標槍”艦載防空導彈,用于攔截中遠程、中高程的空中目標,并可打擊水面目標;“海狼”艦載防空導彈,用于近程防空;此外,還有老式的“海貓”近程艦載防空導彈,曾是世界上第一款艦載點防御導彈系統,英軍此前已經裝備20年;“鷂”“海鷂”戰斗機裝備美國提供的最新型“響尾蛇”空對空導彈,可從任意角度發射,從而在與阿根廷“幻影”戰斗機的纏斗中占盡優勢。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所裝備的,除部署在各登陸點灘頭陣地的“輕劍”近程防空導彈系統,以及單兵攜行、雙人發射的“吹管”便攜式防空導彈之外,還有德、法聯合研制的“米蘭”輕型反坦克導彈,雖然它從未遇上過阿軍的裝甲車,但在摧毀阿軍的固定工事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

阿根廷“幻影”戰斗機超低空掠過錨泊地的英軍艦船,伺機投下炸彈,這種進攻方式讓英國人十分頭痛

英國軍艦發射“海貓”近程艦載防空導彈

攜帶法國AS-12反艦導彈的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黃蜂”武裝直升機

英軍部署在俯瞰登陸點的山丘上的“輕劍”防空導彈系統

阿軍使用的導彈種類較少,但來源復雜,而且均為進口產品。其中名氣最大的是法國制造的“飛魚”反艦導彈,包括機載型和車載型,除“謝菲爾德”號和“大西洋運輸者”號之外,它的戰果還包括“格拉摩根”號,“格拉摩根”號在以艦炮支援陸戰隊攻擊阿軍岸上陣地時,被阿軍的車載型“飛魚”導彈擊傷,致13人陣亡。阿軍用來防守雷達站等重要地面目標的,則是此前向英國購買的“虎貓”近程防空導彈,它是“海貓”防空導彈的陸基版,在戰爭期間曾多次發射,但未能擊中目標,只是將英軍飛機驅離作戰空域。

真正取得戰果的是阿軍裝備的“羅蘭2”防空導彈。這種由德、法兩國聯合研制的近程防低空導彈系統,主要用來打擊航速小于1.28馬赫、距離在500~6300m之間的低空、超低空飛機和直升機,以掩護部隊行進或守衛雷達站、機場等重點設施?!傲_蘭”相對輕便、靈活,有10余個國家先后裝備,美國的歐洲快速反應部隊也采購了該型導彈?!傲_蘭2”防空導彈也是阿軍部署在斯坦利周邊防空部隊手中效能最高的武器。這些部隊從5月1日起就投入防空作戰,多次擊傷英軍戰機,有效保護了斯坦利和機場附近的軍事設施。在導彈和高炮的威脅下,英軍飛機不得不保持一個相對安全的飛行高度。6月1日,1架飛臨斯坦利上空的“海鷂”戰斗機突破這一限制,但被“羅蘭2”導彈的操作手盯上了,初始發射是目視控制的,導彈升空后,又很快切換到雷達跟蹤狀態,結果這架“海鷂”被直接命中。飛行員彈射后落入海中,被英軍直升機救回。這也是斯坦利周邊防空導彈部隊擊落的唯一一架英軍飛機。

阿軍使用的“飛魚”導彈岸基發射車,每輛可攜帶2枚盛裝在發射箱內的導彈

被遺棄的阿軍“虎貓”近程防空導彈

阿軍地面部隊裝備的便攜式防空導彈,是和對手一模一樣的“吹管”,而且是從英國購進的?!按倒堋庇?960年代后期開始設計,1973年正式裝備英國陸軍,當時在每個裝甲師內編入1個導彈連,裝備24套發射裝置?!按倒堋彪m然號稱“便攜式”,但實際上比美、蘇的同類產品更笨重,整個系統由發射筒、導彈、瞄準控制裝置組成,戰斗總質量21.5kg。其中,可重復使用的發射筒質量11kg、長1.4m,形狀前粗后細,加上外包裝筒,攜行時看上去像背個大號“酒瓶”。導彈彈徑76mm,最大速度1.5馬赫,有效射程4800m,作戰高度50~1800m?!按倒堋辈捎眉t外制導方式,具有敵我識別能力,既可肩扛發射,也可通過其他作戰平臺發射;既能對付低空低速空中目標,也能打擊小型艦艇和地面車輛。改進版“吹管”采用半自動無線電制導方式,命中精度進一步提高,有效射程增加到6000m。但它屬于第一代便攜式防空導彈,操作比較復雜,命中率只有40%左右,因此馬島戰爭結束后很快被第二代便攜式導彈“標槍”取代。

不過,雙方的“吹管”導彈在馬島都取得了戰果。5月21日,英國皇家空軍2架“鷂”式戰斗機,在特種空勤團觀察哨指導下,空襲肯特山以北阿軍的一個直升機機場,使用集束炸彈和機炮,擊毀“支奴干”1架,擊傷“美洲豹”和“休伊”各1架。返程途經霍華德港時,阿軍發射的1枚“吹管”導彈擊中其中1架“鷂”式,使其當即墜海,飛行員受重傷,彈射后被阿軍俘虜。

阿軍裝備的“羅蘭2”防空導彈在防空作戰中取得8發6中的戰績。圖為被擊落的英軍戰機

阿軍武庫中的另一款便攜式防空導彈是由蘇聯研制的SA-7B導彈,5月底才從利比亞運來。SA-7最早于1968年服役,利比亞提供的是新式的改進型SA-7B,后者在導引頭上增加紅外濾波器和弱紅外輻射跟蹤裝置,提高了紅外探測器的靈敏度,增強了抗誘餌和紅外信號干擾能力,使得截獲目標的距離增加40%以上,同時增加敵我識別裝置,目標捕捉、測定和導引頭控制全部實現自動化,具備復雜環境下的快速反應能力。此外,其改用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使得最大速度達到2馬赫,有效射程增至4200m,最大射高增至2300m。SA-7B全長只有1.44m,總質量15kg,既可單兵肩射,也能車載發射,總體性能優于“吹管”。為了感謝利比亞的援助,卡爾加里親自挑選幾匹駿馬,空運給卡扎菲。

但這批SA-7B導彈卻未在防空中發揮太大作用。運抵之初,便將其中10枚白送給了英國人。本文第三部分提到過廓爾喀營在古斯格林俘虜的一批阿軍人員。以海梅·烏加特中尉為首的導彈操作手,帶著10枚SA-7B導彈,從狐貍灣乘坐直升機來到古斯格林附近一個名為蛋港屋的地方。按照原計劃,他們將分為若干小組,由直升機分送到達爾文港及周邊各個據點,相機用這些導彈打擊在海峽附近活動的英軍飛機,以支援在當地防守的陸軍分隊。但不知為何,投送之后上級就似乎忘了他們的存在,再也沒有直升機來過,直到5月30日被打掃戰場的英軍發現。

進入6月以后,斯坦利周邊特別是幾處山頭陣地上的阿守軍已經全部配發了SA-7B導彈,但仍未取得什么戰果,這主要因為配發時間太短,士兵們不熟悉操作要領。駐守兩姐妹山的1名負責防空作戰的阿軍炮兵軍官在日記中記載了他們若干次使用這種導彈的情況:6月5日,2架英國皇家空軍“鷂”式戰斗機在附近活動,守軍發射導彈,但因為“人為失誤”沒能有效瞄準,讓敵機逃脫。6月9日,換人發射1枚導彈,結果沒有順利升空,導彈落在離阿軍陣地10m遠的地方。6月10日,又有2架“鷂”式前來挑釁,再次發動攻擊,結果還是未能擊中。這名軍官寫道:“負責發射導彈的中士背負著極大的心理壓力,因此根本無法有效作戰。很顯然,在這種情形下,人的心理會發生很大變化。但我盼著第二天‘鷂’式能再送上門來,看看能不能干掉一架。我希望當我們不得不放手一搏時,不至于輸得太難看……”

準備乘坐“美洲豹”SA330L直升機出發的阿軍小分隊,攜帶的是“吹管”防空導彈,外觀看起來很像一個大號“酒瓶”

YOx+nps/McmD5ILvqMLUUR0hJb31/cJudEtJRQy6xlo=阿軍小組準備發射“吹管”防空導彈。該型導彈的發射筒前粗后細,較粗的部分里容納有瞄準及控制裝置

英軍在貨輪改裝的補給船上部署“吹管”防空導彈作為近程防空火力

不過,到這個時候,英軍飛機的出動頻率已經明顯減少,取代空襲的是艦炮和野戰炮兵的密集轟擊。艦炮大多在夜晚開火,準頭有限,影響還不是太明顯,但英軍通過直升機向前線吊運來的105mm輕型榴彈炮,在白天也可以開展精確炮擊,這對阿軍來說威脅要大得多。盡管SA-7B導彈還有一部分庫存,但對于龜縮在工事內被動挨打的阿軍來說,已經沒什么用了,它們最后都成為英軍的戰利品。

王牌對王牌

早在大部隊登陸之前,英軍已經派出特別空勤團、特別舟艇部隊等特種作戰單位,提前通過直升機機降、傘降等手段潛入馬島內陸,在荒無人煙之處建立起一批巡邏基地和觀測哨,偵察阿軍布防情況,并在夜間以小組形式,帶著紅外夜視儀等專業裝備悄悄進入阿軍防區,開辟進攻道路,標定雷區、火力點、指揮所等重要目標,并從事切斷阿軍通信線路等破壞工作。在正式向斯坦利外圍防線發起進攻前,這種偵察滲透行動的規模越來越大,參與單位也越來越多。而阿軍方面,也因為擔心英軍的小規模滲透行動,從5月27日起,從國內相繼調來2支具有較高訓練和裝備水平的特種部隊,即受過機降訓練的第602突擊隊以及負責反恐和危機事件處理的第601憲兵特勤中隊,部署到肯特山防線一帶,從事反偵察反滲透行動。

一個經典戰例是,5月31日,在肯特山附近一個名為馬羅屋的地方,爆發了一場小規模的雙方精英部隊之間的激烈戰斗。

5月21日,英軍第3突擊旅曾向預定作戰區域派出若干偵察小組,其中1個4人小組在布爾山高處建立起1個潛伏觀察哨。5月29日,該觀察哨報告,說他們發現2架阿軍的UH-1“休伊”直升機在距離哨點約400m外的馬羅屋附近,投下一支大約16人的巡邏隊,以馬羅屋為基地在周邊活動。因為該區域是英軍預定的直升機機降著陸區,而且在榴彈炮的射程之外,第3突擊旅打算派出其配屬的山地/極地作戰單位(Mountain and Arctic Warfare Cadre,M&AWC)D中隊的一部分,前往驅逐阿根廷人。

準備發射“吹管”防空導彈的英軍,腳下的龐然大物是其外包裝筒

戰爭結束后,阿軍交出的“吹管”防空導彈被堆放在斯坦利的街頭

英軍山地/極地作戰單位的成員均是在挪威受過專門訓練的皇家海軍陸戰隊員,富有在極寒條件下進行山地作戰的經驗,而且裝備也更加精良。例如他們使用的步槍,就有和特別空勤團、特別舟艇部隊一樣的由美國提供的M16系列,包括柯爾特公司最早獲得生產權時生產的柯爾特601和602,以平滑的彈匣座以及槍身表面涂有偽裝色的油漆為特征。但特別空勤團、特別舟艇部隊幾乎全部使用M16,而山地/極地作戰單位仍保留相當一部分L1A1步槍。

阿根廷人也注意到了由M16所興起的小口徑化浪潮,1976年5月,陸軍總參謀部研究技術部就向多明戈-馬特輕武器廠下達發射5.56×45mm槍彈的新型突擊步槍的設計指標,用以取代原有的FM FAL系列。后者在綜合FAL、AK-47和伯萊塔AR-70優點的基礎上,于1977年2月拿出了原型槍,2年后完成50支預生產型。但測試和改進工作進展緩慢,直至馬島戰爭結束后才開始部隊試裝,再次改進后的產品即FARA 83步槍。因此,在馬島戰爭期間,小口徑突擊步槍對于阿軍來說仍然是一種陌生的全新武器。

英軍繳獲的部分由利比亞提供的蘇制SA-7B防空導彈

D中隊的裝備中還包括英國自行研制的L42A1栓動狙擊步槍,不過這是陸軍、陸戰隊通用的裝備。英國在狙擊步槍發展方面相對后知后覺,直到1960年代末,在役的仍是二戰期間的7.7mm No.4 Mk.1(T)狙擊步槍。從1970年起,在將No.4系列改裝為7.62mm L39A1軍用比賽步槍的成功基礎上,恩菲爾德兵工廠陸續對庫存的No.4 Mk.1(T)更換重型槍管、彈匣、拋殼挺和前護手,并在機匣左側加裝瞄準鏡架,改裝后全槍長1181mm,槍管長699mm,全槍質量4.53kg。這款武器后來被命名為L42A1狙擊步槍,總共改裝了不到1200支。

L42A1性能可靠、精度良好,但它必竟是改進而成,存在先天缺陷,而且配用的瞄準鏡放大倍率只有3倍,整體性能已經落后于時代,因此在1986年被本國的AW狙擊步槍取代,服役時間只有25年。不過,山地/極地作戰單位使用的L42A1額外裝備微光夜視瞄準鏡,它們能夠幫助射手在暗夜條件下更好地發現和瞄準目標。其中一部分是從美國進口的AN/PVS-2瞄準鏡,又稱“星光”瞄準鏡,支持4倍率放大,一部分是英國GEC傳感器公司研制的SS20 Mk.2瞄準鏡,放大倍率3.75倍。不過因早期技術水平有限,此類瞄準鏡體形和分量都相當可觀,AN/PVS-2質量接近3.2kg,SS20 Mk.2也接近2.8kg,加上L42A1步槍,總質量至少在7kg以上,因此主要用于固定陣地狙擊。

描繪英國特種作戰單位成員潛入馬島進行偵察活動的繪畫作品,注意他的武器是表面漆有偽裝色的M16步槍

英軍部分特種空勤團成員在作戰時會臨時配屬給皇家海軍陸戰隊,在他們中間是1名被俘的阿根廷人

阿軍同樣裝備有狙擊步槍,只不過種類復雜得多。其中,年代最久遠的是7.65mm口徑M1909毛瑟步槍,是20世紀之初的產品。不過,該槍本身是德國原產,配用的是荷蘭奈丁斯科公司生產的卡爾·蔡司瞄準鏡,工藝精良,在300m內精度很好,主要由陸軍和訓練單位使用。而最先進的是從美國購買的M14 NM步槍,裝備阿軍特種部隊及陸戰隊部分單位。該槍由M14自動步槍改進而成,本用于國家射擊比賽(National Match,NM),只能半自動射擊,槍管經過專門挑選,并配有萊瑟伍德3~9倍ART瞄準鏡,具有很高的射擊精度。該槍在1959年M14投產的同時,就在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進行生產,TRW集團也制造這種步槍,一度在射擊比賽中非常流行。以該槍為基礎,最終在1969年發展出M21狙擊步槍,成為美國陸、海軍及海軍陸戰隊的通用武器。阿根廷也進口少量AN/PVS-2微光夜視瞄準鏡,裝配在M14 NM狙擊步槍上。此外,阿軍還挑選出一部分精度較好的FM FAL步槍,裝上瞄準鏡,當作精確射擊步槍使用,作為專用狙擊步槍的補充。

英軍山地/極地作戰單位成員不僅技能、體能出眾,而且富有極寒條件下的山地作戰經驗

按照計劃,英軍在5月31日清晨發起襲擊。D中隊的18名成員,在羅德·博斯維爾上尉率領下,乘坐1架“海王”直升機,連夜奔襲45km,降落在距離馬羅屋約1000m的無人地帶,然后悄悄包圍目標房屋。英軍率先開火,這所已經廢棄的牧羊人居住的簡易小屋很快就被打得千瘡百孔。但阿根廷人頑強抵抗,他們以石質屋基為掩護,不斷從窗戶及門廊等處向外射擊。不久,馬羅屋在交火中被點著,燃起熊熊大火,剩下的阿軍士兵被迫從屋中沖出,撤到約150m外的干涸河床內,利用地形繼續抵抗。D中隊緊追不放,再次將其包圍。此時,由弗雷澤·哈多中尉指揮的另1支英軍巡邏隊也趕到戰場,其成員同樣來自山地/極地作戰單位,不過他們已無用武之地,因為這股阿軍士兵因彈藥耗盡已經投降。

英國特種作戰單位成員經常使用的一款早期型M16步槍——柯爾特601

L42A1狙擊步槍(下)及其原型No.4 Mk.1(T)狙擊步槍(上)對比

美國生產的AN/PVS-2“星光”瞄準鏡

事后查明,在馬羅屋與D中隊對戰的是何塞·維瑟斯上尉指揮的阿根廷第602突擊隊第1分隊一部,共17人,其中5人當場陣亡,被俘的12人中有7名傷員,埃內斯托·埃斯皮諾薩中尉、馬特奧·賽伯特中士2人戰后被阿方授予英勇勛章。這支阿軍小部隊注定在劫難逃,如果他們沒有投降,而是突破重圍,并按照預定撤退路線撤到山上,就會一頭撞上哈多中尉的巡邏隊,結果仍免不了全軍覆滅。D中隊方面,則有特里·多伊爾中士、洛奇·斯通中士及史蒂夫·格羅夫斯下士3人重傷。據估計,大約有40名阿軍特種部隊成員參與肯特山周邊的作戰行動,其中至少11人喪生。除第602突擊隊的5人外,還有6人是在前一天即5月30日陣亡的,當天上午11:00,英軍特種空勤團使用美制“毒刺”FIM-92防空導彈,擊落1架阿軍運送第601憲兵特勤中隊成員的“美洲豹”直升機,造成6人死亡、8人受傷。英方特種部隊參戰人數不明,其損失主要是7人負傷,另有特別舟艇部隊的1名中士陣亡。

裝備L42A1狙擊步槍的英軍陸戰隊狙擊手,槍上安裝有AN/PVS-2“星光”瞄準鏡

圖中阿軍狙擊手使用的是安裝有瞄準鏡的FM FAL步槍

阿軍狙擊手最先進的裝備是從美國購買的M14 NM步槍,該槍由M14自動步槍改進而成,具有很高的射擊精度

英軍特種部隊的積極作為,為大部隊的后續進攻掃清了道路。負責斯坦利外圍地面作戰指揮的朱利安·湯普森準將事后回顧:“有人提出無需對肯特山周邊地區進行偵察,幸運的是我沒有同意,如果D中隊沒有先行介入,第42突擊隊將在黑夜中機降在陌生的著陸區,面對嚴陣以待的阿根廷特種部隊,倘若真是如此,沉重的人員傷亡與直升機的損失將無可避免?!?/p>

1982年6月,戰事結束后,英軍特種空勤團D中隊指揮官塞德里克·德爾維斯(左)重返佩布爾島,背后是其當時率隊潛入阿軍機場炸毀的6架“普卡拉”攻擊機之一

雙方特種部隊在作戰時都廣泛使用直升機作為運載工具

被燒毀的馬羅屋殘骸,遠處即是阿軍特種部隊最后據守的干河床

不過,盡管斯坦利周邊亂石密布的山地很適合狙擊手隱蔽行動,但英軍偵察小組報告中提到的“成群的阿軍狙擊手”并未在隨后的戰斗中有太大作為,據說唯一因對方狙擊手造成損失的例子是羅伯特·勞倫斯中尉,他被1顆彈頭射中頭部,導致半身癱瘓達2年之久。究其原因,最主要的還是戰斗形式的變化,英軍在馬島地面戰斗中習慣于利用火力優勢,多采用夜間強攻戰術,力求速戰速決,不會長時間在某一區域內活動,攻防雙方多是近距離交火,甚至是貼身混戰,阿軍狙擊手難以找到機會。在這種情況下,以覆蓋面目標為主的高射速自動武器顯然比精確對付點目標的狙擊步槍更具威脅性。同理,英軍狙擊手也沒有條件仔細尋找躲藏在工事內的阿軍目標,即使是先進的“星光”瞄準鏡,也經常因爆炸閃光和槍口焰而“致盲”失去作用,導致在整個作戰期間難有建樹。(待續)

編輯/曾振宇

猜你喜歡
阿軍瞄準鏡狙擊步槍
假如沒有瞄準鏡
機械圖鑒——TAC-50狙擊步槍
槍械圖鑒——VKS狙擊步槍
缺只角
俄羅斯推出首款重機槍用紅點瞄準鏡
紅點瞄準鏡PK全總瞄準鏡
午夜,校園響起“魔鈴”聲
生命之外
脈沖星跡XP38熱成像瞄準鏡
丹麥SAI公司CSR—50非自動狙擊步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