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頸腰經筋溫通法治療寒濕痹阻型頸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

2024-02-01 08:26王桂玲毛雪文洪秋陽
針灸臨床雜志 2024年1期
關鍵詞:頸型經筋火針

鄧 越,王桂玲,袁 芳,毛雪文,洪秋陽,白 鵬

1.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北京 100029;2.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北京 101300;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北京 100010

頸型頸椎病近年來發病率驟增,隨著通訊信息設備的普及、更新及現代工作和休閑形式的改變,患病群體趨于低齡化,已成為一種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常見病[1-3]。頸型頸椎病易反復發作、筋骨勞傷日久易向其他型頸椎病發展[4]。疼痛為頸型頸椎病最突出的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3,5],頭頸長期姿勢不良、過度疲勞與居處潮濕寒冷等易造成頸肩部筋膜腔壓力升高,頸椎生物力學平衡破壞及頸椎退行性改變是發病的重要環節[6]。頸型頸椎病是頸椎病的最初階段[7],也是治療的黃金時期[8],現代治療多采用藥物改善循環、營養神經與消炎鎮痛等;毫針、火針、刺絡放血及拔罐等中醫療法運用也較為普遍。毫針療法通絡止痛,溫通法散寒通絡、逐瘀止痛,兩者相合療效顯著,課題組運用頸腰經筋溫通法治療寒濕痹阻型頸型頸椎病,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6月—2022年3月就診于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針灸科門診的寒濕痹阻型頸型頸椎病患者64例。按就診先后順序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本研究已通過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審批號:2020SYKYO2-02)。

對照組年齡23~60歲;病程0.3~24個月。觀察組年齡22~61歲;病程0.5~26個月。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與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頸椎病診治與康復指南2010版》頸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①主訴頸枕部疼痛,可及肩部;②頸部活動因疼痛而受限;③臨床檢查:頸肌緊張僵硬,有壓痛點;④影像學顯示頸椎退行性改變,可見椎間關節不穩[9]。

1.2.2 中醫辨證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0]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1]擬定寒濕痹阻型頸椎病辨證診斷標準:頸部僵硬疼痛,活動不利,可有肩背僵痛,或伴頭沉,惡寒畏風,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稍浮或弦緊。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且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2]評分≥3分;②年齡18~70歲者;③自愿參加、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混合型頸椎病患者,有頸部外傷、骨折病史,癥狀與腫瘤等相關者;②合并有心、腦、肝、腎及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③孕期;④疤痕體質者;⑤正在參加其他臨床試驗的患者。

1.5 脫落與剔除標準

①受試者依從性差且自行退出者;②受試期間使用其他藥物、療法者。

1.6 治療方法

1.6.1 對照組 根據石學敏《針灸學》[13]中頸椎病取穴制定:風池、頸夾脊、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及外關。針刺方法:患者俯臥位,局部常規消毒,選用0.25 mm×25 mm或0.25 mm×40 mm毫針(貴州安迪醫療設備有限公司,黔食藥監械生產許20200003號),風池向下頜方向,針刺10~15 mm;頸夾脊向督脈方向斜刺,12.5~25 mm;天柱直刺10~15 mm;肩井提捏進針,向上斜刺10~15 mm;后溪貼骨刺,7.5~12.5 mm;合谷直刺12.5~20 mm;外關直刺12.5~20 mm;均雙側取穴,平補平瀉。留針25 min,配合局部紅外線照射。

1.6.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予火針溫通:沿督脈、膀胱經循按頸腰部經筋,選取筋結點,即結節、條索處或肌肉、皮膚最繃緊處,頸部、腰部各4處予火針點刺。刺法:針刺部位常規消毒,選直徑0.5 mm的特制鎢錳合金火針(北京科苑達醫療用品有限公司,規格:0.5 mm×30 mm),燒針至紅亮,速刺疾出,視肌肉豐厚程度及筋節點深淺點刺3~7 mm左右,出針后用消毒干棉球重按針眼片刻;火針治療后24 h避免施術部位沾水,囑患者保持局部清潔,避免針孔感染。

1.6.3 健康宣教 兩組均開展用頸衛生的健康宣教:縮短用頸時長,坐姿規范,規律拉伸休息,簡易頸椎操等。

1.6.4 療程 兩組均隔日治療1次,5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1.7 觀察指標

兩組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個療程和治療2個療程行病情評估,并于治療結束后1個月隨訪。

1.7.1 Northwick Park頸痛量表(NPQ) 包括當下頸痛程度,對睡眠干擾情況,手臂不適癥狀,不良感受持續時間,提物,閱讀,社會交流,家務及駕駛車輛等9部分內容,每項評分區間為0、1、2、3和4分,分值越高代表頸痛相關不良感受造成的日常功能障礙越重,以量表最終得分與總分比值的百分比綜合評價頸痛程度[14]。

1.7.2 簡式McGill疼痛量表(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評分 ①疼痛分級指數(Pain rating index,PRI):包括疼痛性質、程度(S)、相關的情感障礙及分級(A);②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③現有疼痛強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計0~5分,分數與疼痛強度正相關。S+A+VAS+PPI即為SF-MPQ得分[15]。

1.7.3 中醫癥候積分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1]擬定中醫癥候積分量表,按照癥狀評估畏寒肢冷、頭昏沉、頭痛、失眠與耳鳴等5項癥狀,每項有無、輕、中和重4級,分別以0分、1分、2分與3分計,各項癥狀得分總和為中醫癥候得分。

1.7.4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1]制定,①臨床痊愈:癥狀體征及伴隨癥狀完全消失,頸項活動如常,疼痛評分為0;②顯效:頸部疼痛、壓痛等不適明顯改善,伴隨癥狀消失或明顯改善,頸項活動不受限,疼痛改善>60%;③有效:頸部疼痛、壓痛等不適部分消失或改善,伴隨癥狀明顯改善,頸項活動有改善,疼痛改善30%~60%;④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疼痛改善<30%。

1.8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愈顯率為87.5%,高于對照組的65.6%,臨床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總有效率均為100%。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NPQ比較

兩組NPQ時間、組間與交互作用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內比較:兩組隨訪時較本組治療兩療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余組內各時間段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治療前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療程、2個療程后及隨訪時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NPQ比較

2.3 兩組McGill比較

2.3.1 兩組PRI、SF-MPQ比較 兩組PRI、SF-MPQ時間、組間、交互作用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內比較:組內各時間段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治療前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療程、2個療程后及隨訪時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PRI、SF-MPQ比較

2.3.2 兩組VAS、PPI比較 治療前,組間VAS、PPI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內比較:治療1個療程、2個療程和隨訪時,兩組VAS、PPI評分較治療前均降低(P<0.05);組間比較:治療1個療程、2個療程和隨訪時,VAS、PPI評分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VAS、PPI比較 [M(IQR)]

2.4 兩組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兩組中醫癥候積分時間、組間、交互作用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內比較:組內各時間段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治療前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及隨訪時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兩組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3 討論

頸型頸椎病在現代中醫學被稱為“項痹”,屬“痹證”范疇,《素問·舉痛論》記載:“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本病多因風寒濕外邪侵襲或久病勞傷、氣血瘀阻導致寒濕和瘀血等病理產物阻滯經絡而發,“不通則痛”“失榮則痛”,病位在頸部肌肉筋膜。

“筋骨失衡,以筋為先”的理論[16]認為,慢性筋骨病損先從經筋開始,進而影響到內源性的靜力平衡系統。頸椎動力平衡系統與肌肉、肌腱與筋膜等相關,針刺之可釋放組織壓力[17]。本研究以賀氏溫通法溫經通絡,減張舒筋,頸腰同治,可有效解除肌肉筋膜緊張、攣縮狀態,早期介入可以幫助機體重塑項背部動力平衡。督脈為“陽脈之?!?風池、頸夾脊與后溪可疏通督脈、少陽經陽氣,振奮“陽化氣”之力,通痹散結止痛;肩井穴又名肩解穴,為足少陽膽經穴,手少陽陽維之會,可疏導水液、通痹止痛;合谷穴擅調氣機,經絡通暢而風寒濕邪自除;外關穴可溫陽益氣、通三焦氣血;天柱穴位于項部斜方肌起始部,其下易生筋結,針之可舒筋止痛。賀氏溫通法源自《黃帝內經》,古稱“焠刺”“燔針”,賀普仁教授認為火針療疾可“開門祛邪”,功效如“撥云而見月”?;疳樦玲樛ń浕罱j、艾灸溫陽散寒和刺絡放血破邪逐瘀功效于一身,可溫通經絡、祛風散寒除濕和固本強筋?!讹L勞臌膈四大證治》言:“筋者,周布四肢百節,聯絡而束縛之”,經筋病變始終貫穿于頸椎病全病程,其病理產物是筋結點[18]。筋結點位可為壓痛點、結節與條索等陽性反應點[19]或皮下迂曲小靜脈,為寒濕、瘀血與痰濁阻于經筋循行部位而產生[20-21]?!鹅`樞·刺節真邪》有相關論述:“此必有橫絡盛加于大經,令之不通,視而瀉之”。頸腰經筋溫通法選取頸腰部督脈、膀胱經筋結點,頸部、腰部各4處予火針點刺,可釋放筋結區域壓力,打破原有的病態平衡,起到減張效果。脊柱弓弦力學系統由頸、胸、腰和骶段四大弓弦力學子系統構成[22],頸、腰部肌肉筋膜相互協調制約,共同維持脊柱的穩定性,頸腰經筋溫通法同時作用于頸段及腰骶段力學子系統,可調整脊柱弓弦力學,調衡腰骶至枕下經筋鏈肌群[23],糾正和恢復脊柱力學整體平衡,是中醫整體辨證、“先安未受邪之地”理念的共同體現。

頸型頸椎病易反復發作及加重,本研究評估治療1個療程、2個療程及隨訪時的NPQ評分,評估頸痛相關不良感受所導致功能障礙的改善程度,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表明頸腰經筋溫通法起效迅速,在改善頸痛相關日常功能障礙方面療效優于常規針刺,長效止痛效果更優,考慮與本療法立足于脊柱整體辨證、可調整脊柱弓弦力學平衡相關。針刺療法可緩解疼痛且對疼痛具有多維度全面調節作用[24-25],對頸型頸椎病患者疼痛-情緒相關腦區fMRI研究[24]發現疼痛涉及“痛覺-情緒-認知”鏈,疼痛與焦慮、低落與悲恐等負面情緒相關[26],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及隨訪時兩組PRI、VAS、PPI及 McGill 疼痛量表總分較治療前均降低(P<0.05),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表明頸腰經筋溫通法止痛效果顯著、起效更迅速且療效持久,在調整疼痛相關的情緒認知方面均具有優勢;治療后及隨訪時兩組畏寒肢冷、頭昏沉、頭痛、失眠與耳鳴等中醫癥候積分較治療前均降低(P<0.05),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表明頸腰經筋溫通法改善頸項頸椎病寒濕痹阻相關的中醫臨床癥狀療效顯著。本研究結果提示,多種療法聯合可以更好地改善神經肌肉功能,增強經絡疏通[27]的作用。

本病易反復發作,用頸衛生健康宣教等預防措施具有重要價值,本研究亦通過優化受試者用頸習慣降低其復發率,提高療效的可持續性。本研究采用毫針與火針點刺相結合的干預方法,操作簡便,刺激精準,可有效釋放筋結區域壓力,散寒通痹、舒筋止痛,通過糾正和恢復脊柱力學整體平衡達到較好療效,患者痛苦小,接受度高,便于臨床普及。本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少,結果可能存在偏倚;隨訪周期較短,未開展遠期療效的追蹤,將在后續研究中進一步完善。

猜你喜歡
頸型經筋火針
“四式一運”治療頸型頸椎病30例
骨痛靈酊聯合TDP治療儀治療頸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
經筋排刺法結合體外沖擊波治療中老年肩周炎的臨床觀察
火針治療慢性濕疹的研究進展
神奇的火針療法
火針經筋點刺配合針刺治療Megie綜合征驗案1則
中醫火針聯合沙利度胺治療結節性癢疹78例臨床觀察
壯醫針刀經筋解結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研究
復方南星止痛膏配合頸椎牽引治療頸型頸椎病36例的臨床探討
巨刺靈骨、大白治療頸型頸椎病急性期4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