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質夫《水龍吟》楊花詞異文考辨

2024-02-03 09:54
內江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水龍吟詞選楊花

盧 爭 艷

(南開大學 文學院, 天津 300100)

宋代詞人章質夫,無詩詞集行世,《全宋詞》輯錄其詞作兩首,其中《水龍吟》詠楊花一首為人所熟知。蘇軾《與章質夫》曾稱贊“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詞”[1]241,并有詞次韻和之。后來論者多就兩作的藝術水平比較高下,東坡才高名盛,自然占據壓倒性地位,而章詞也因此得以依附蘇詞廣泛流傳。各家詞論、詞選紛紛論及此詞,最早收錄章詞全文的《艇齋詩話》就是在點評蘇詞后附帶抄錄了章詞全文[2]309。但章詞在傳播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幾處異文,其中一處差異較大,自上片第三句起,或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或作“輕飛點畫青林,誰道全無才思”。明清以來這處異文雖已引起眾多關注,但迄今似仍難定案。今人選錄此詞,多以前者為正,后者為異①。本文試圖從文獻、訓詁及詞律等角度再作辨析。

一、“成語”或“不成語”:明清詞學家的不同解讀

明代有兩部詞選對章質夫楊花詞的這處異文做過批注。一為卓人月編選、徐士俊參評的《古今詞統》,正文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誰道全無才思”,眉批云:“俗本失去‘誰道’二襯字,不成語?!盵3]524另一部為沈際飛評點本《草堂詩余正集》,句中夾有小字注釋“輕飛亂舞(一本缺‘亂舞’二字)點畫青林(一本此處有‘誰道’二字)全無才思”[4]。

清代以來,針對卓評和沈注,已有學者作過批駁。萬樹《詞律》于《水龍吟》一調下有長篇議論:

“點畫”句下原是“全無才思”四字,時刻添“誰道”二字于其上,可恨可恨。此調每段內各有四字六句,前后相同?!叭珶o才思”正對后段“才圓卻碎”,何得多此二字。杜撰害古極矣,何異于弋陽腔將舊曲添字乎?沈氏猶謂一本有“誰道”二字,《詞統》乃云俗本失去二襯字不成語,吾不知有何不成語。此原用“楊花榆莢無才思”舊詩句也,何反謂之不成語?且妄加二字又如何成語乎?況因此二字,忽添出一個襯字來,則自十數字之調起,至二百幾十字,皆可曰襯矣。且反謂前后相同者曰俗本,是凡作此句用四字者,俱可謂之俗耶?真可駭異也。[5]373

民國詞學家陳匪石在其《宋詞舉》中說:“章質夫原作,有于前遍第五句作六字者,曰‘誰道全無才思’,其為衍文,萬氏已辨之?!盵6]141顯然,他贊同萬樹的看法,也認為“誰道”二字是衍文。

卓人月見到的版本有兩種,一種有“誰道”二字,另一種則無。他將沒有“誰道”的版本稱為不合理的“俗本”,理由是如果缺少此二字,這一句詞的意義不通順,影響對整首詞的閱讀和理解。但由于添上“誰道”二字,此句變成十四字,上下片不對稱,且與《水龍吟》一調格律不符,卓人月在權宜之下稱之為“襯字”?!豆沤裨~統》中多次提到襯字的說法,是將戲曲批評中的術語移用于詞,每當出現同調而字數不同、句式不同的現象時,便用襯字的概念解釋。沈際飛評點本《草堂詩余》則只將所見的異文情況列出,并未作出取舍,體現出沈氏較嚴謹專業的校詞態度。

萬樹對卓、沈二人的反駁,論據有二。第一,“誰道”二字不符合格律,詞中也不存在襯字的現象。萬氏《詞律》基于對詞調的全面整理,得出同一詞調有不同體,堅決反對詞有襯字一說。而從格律的角度看,此處應作十二字而非十四字,故將“誰道”二字判為衍文。第二,刪去“誰道”并不影響對詞意的理解?!豆沤裨~統》稱缺少“誰道”便上下文語義不連貫、“不成語”?!对~律》駁道“有何不成語”,并指出“全無才思”是對“楊花榆莢無才思”詩句的直接化用。分歧產生的原因在于二者對這句詞的內涵作出了截然相反的解讀。

章質夫《水龍吟》是傳統的詠物詞,極寫楊花之柔美情韻,將它比作亂瓊碎玉、香球白雪,點綴襯托佳人欲睡還起的情思,借以寄托閨中女子的春愁和哀怨。詩詞傳統中多將飄蕩無根的楊花視作輕薄無行的象征,章詞正是為楊花作翻案文章,多處描摹楊花輕盈飛舞的動人情態。正如《紅樓夢》中薛寶釵所言:“柳絮原是一件輕薄無根無絆的東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說好了,才不落套?!盵7]972那么“全無才思”在此處是否齟齬,是否需要加上“誰道”這一反問語氣才符合詞作的主旨呢?

《詞律》指出,“全無才思”的語典出自韓愈的《游城南》“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8]479。細細分析,這首簡單的絕句包含了豐富的內涵,字面上看僅僅是寫城南的暮春風光,但它的象征意義卻可以從多角度予以闡釋。一方面,“無才思”可以理解為韓愈對楊花榆莢持嘲諷譏刺的態度,謂其只知道漫天飛舞,既乏才情,也無思致?!霸娙耸窃诮杳鑼懢拔?諷刺那般趨炎附勢或隨波逐流之輩?!盵9]韓愈還有詩句如“榆莢只能隨柳絮,等閑繚亂走空園”[8]485,也是對楊花榆莢持貶斥的態度,可以作為旁證。另一方面,有人認為楊花榆莢是作者的自比,詩中“才思”可以理解為機心和算計,“無才思”體現了不同于流俗、不屑于跟萬紫千紅爭奇斗艷的品格?!绊n愈表面上是在貶楊花,實際上卻暗寓自己的形象,稱許它潔白、灑脫和不事奔競?!盵10]581在這種語境下,楊花搖身一變,成為了正面形象,“無才思”的內涵也發生了反轉,變成了持守清高的贊揚之詞。此外,還有人將這首詩與韓孟詩派奇僻瘦硬的詩風相聯系[11]217,認為韓愈明知楊花榆莢情韻不美、格調不高,卻以丑為美,贊美它敢于展現自我的勇氣,是在詩中寄寓自己的文學主張。

這首詩至少存在三種解讀,章詞的“全無才思”也有正面與負面兩種可能性,既可以解釋為缺乏才情思致,也可以解釋為不同流俗、沒有心機。卓人月認為這句詞必須要有“誰道”這一反問詞才能使上下文相連貫,而萬樹認為不需要“誰道”也通順流暢,多此二字反而畫蛇添足。原詩意義的含混模糊給語典的解釋帶來了困難,章質夫究竟如何理解、運用韓愈的詩,后人已經很難判斷。因此,僅憑對詞意的解讀還無法確定哪個異文更合理,需要從版本的角度進一步考索詞作的傳播路徑和流變過程,才能盡可能恢復文本的面貌。

二、“亂舞”憑空出現:顧從敬對文本的增補

宋代有三家詞選收錄了章質夫的《水龍吟》,分別是《唐宋諸賢絕妙詞選》《草堂詩余》和《全芳備祖》?,F存最早文獻是日本宮內廳書陵部所藏宋刻本《全芳備祖》,該本此句作“輕飛點盡青林誰道全無才思”[12]592。據此可知“誰道”二字并非明人所增,萬樹定其為衍文,當是因為沒有寓目此本,故據格律而發此論。其次是《草堂詩余》,現存元至正十一年(1351)刻雙璧陳氏刊本《增修箋注妙選群英草堂詩余》與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遵正書堂刊本《增修箋注妙選群英草堂詩余》,二本同出宋刻本,較完整地保存了宋本面貌,此句均作“輕飛點畫青林全無才思”[13],[14]454,僅十字,推測在刊刻時脫漏二字?!短扑沃T賢絕妙詞選》宋本不存,今存較早佳本為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秦隅刻本,此處作“輕飛點畫青林誰道全無才思”[15]。三家詞選的早期版本中,這句詞差異不大,僅“點盡”與“點畫”之別,《草堂詩余》比另外兩家脫漏二字??傊?此時尚未出現含有“亂舞”二字的版本。經梳理后發現,這一異文直到明代中期才首次出現。

明刻《草堂詩余》版本極多,大多為書坊刻本,質量參差不齊。正是在《草堂詩余》輾轉翻刻的過程中,章質夫《水龍吟》的文本羼入了“亂舞”二字,并在后世廣泛流傳。下文擬對明代現存主要版本中的此句異文情況展開梳理。

《草堂詩余》時代較早的版本除了元至正本、明洪武遵正書堂刊本以外,還有明成化十六年(1480)劉氏日新書堂本《增修箋注妙選群英草堂詩余》和明嘉靖十七年(1538)閔沙陳鐘秀刊本《精選名賢詞話草堂詩余》。在這四個版本中,此處皆作“輕飛點畫青林全無才思”[16-17]十字。直到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顧從敬刊刻的《類編草堂詩余》問世,這句詞才從十字變為十二字,即“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18]。顧刻本序中稱其為家藏宋刻本,實際上是在洪武遵正書堂本的基礎上改編而成,體例由分類編排改為分調編排,詞調依小令、中調、長調的形式編次,并增補詞作76首。有理由推測,顧從敬在改編修訂時,發現洪武本此處僅十字,上下片不對稱,與《水龍吟》格律不符,也與蘇東坡和作不匹配,便在“輕飛”后補入“亂舞”二字,使其與下片一致,顯得更加整齊通順,符合常識。

顧刻本產生之后,《草堂詩余》的翻刻有兩種。一種是依舊沿襲洪武本翻刻者,如嘉靖末年安肅荊聚刻本《增修箋注妙選群英草堂詩余》,此句仍作十字“輕飛點畫青林全無才思”[19]。另一種數量更多、占比更大的是將顧刻本作為底本進行增刪、改編而翻刻的版本,這些版本依編排方式又可分兩類。

第一類是仿照顧本分調編排的方式,如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楊金刊《草堂詩余》②,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南城翁少麓??额愡x箋釋草堂詩余》,明萬歷間閔暎璧刻朱墨套印本《評點草堂詩余》,明末毛晉汲古閣刊《詞苑英華》本《草堂詩余》等。第二類是將顧刻本的分調編排重新改回分類編排的版本,如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書林鄭世豪宗文書堂刊《新刻注釋草堂詩余評林》,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胡桂芳重輯、黃作霖等刻《類編草堂詩余》,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書林自新齋余文杰刊《新刻題評名賢詞話草堂詩余》等。以上所列舉各版,不管以哪種方式編排,該句都沿襲顧刻本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其中書林鄭世豪刊本“畫”字作“盡”字[20]。唯一的例外是明末翁少麓印本《鐫古香岑批點草堂詩余》,有沈際飛箋注“輕飛亂舞(一本缺‘亂舞’二字)點畫青林(一本此處有‘誰道’二字)全無才思”[4]??梢?在顧從敬刊刻《類編草堂詩余》以后,以顧刻為底本的《草堂詩余》系列都沿襲了這處改動。

《類編草堂詩余》在明代流傳廣、影響大,以至于《草堂詩余》系列以外的其他古籍中,這句詞的面貌也以顧刻本產生的時間點為分界,判然分為兩截。顧刻《類編草堂詩余》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此前收錄章質夫《水龍吟》詞的有單宇所撰《菊坡叢話》和周瑛所撰《詞學筌蹄》?!毒掌聟苍挕访鞒苫瘫局写司渥鳌拜p飛點畫青林誰道全無才思”[21],而《詞學筌蹄》改編自舊刻《草堂詩余》,此處作“輕飛點畫青林全無才思”[22]395,二書皆不見“亂舞”二字。產生于顧刻本之后的詞選有《花草稡編》,明萬歷十一年(1583)陳耀文自刻本中,此句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23],和顧刻本相同。萬歷年間的大型叢書《山堂肆考》中,此句亦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24]。明末卓人月編選、徐士俊參評的《古今詞統》里,此句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誰道全無才思”[3]524,多出兩字,是兩種異文雜糅的結果。

通過對明代詞籍的梳理,可以確定“亂舞”這句異文的出現,正是以顧從敬刊刻《類編草堂詩余》為關鍵時間點。在顧刻本問世之前,章質夫《水龍吟》詞中從未見此二字;而自顧刻本羼入“亂舞”二字,后來的各種詞籍大都沿襲其誤。清代多家著錄此詞的典籍如《詞綜》《詞苑叢談》《御選歷代詩余》《廣群芳譜》《蓼園詞選》《續詞選》《詞綜偶評》等皆用“輕飛亂舞”,僅有少數詞選、詞譜如《閩詞鈔》《白香詞譜箋》用“輕飛點畫青林誰道全無才思”,這種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從上述內容可知,該句來歷可疑,極有可能是明人妄增。

明代刻書素有妄改之譏,多有隨意增刪的現象。洪武遵正書堂本《草堂詩余》是書坊刊刻,校審不精,有多處出現脫漏字句的情況。顧從敬在此基礎上改編刊刻,對多首詞有字句增補。除《水龍吟》以外,還有《應天長》(條風布暖)一首,洪武本缺首句,顧刻本補“條風布暖霏霧弄晴池臺遍滿春色正是夜堂無月”二十字?!赌钆珛伞?插天翠柳)一首,洪武本作“冷瀟瀟發”,顧刻本作“冷浸瀟瀟發”,補“浸”字?!顿R新郎》(睡覺啼鶯曉)一首,洪武本作“參差樹”,顧刻本作“參差禁樹”,補“禁”字??梢婎櫴嫌幸庾R地對脫漏字句之處進行增補,使詞作符合字數要求,以改善讀者的閱讀體驗,使作品更好地在市場上流通。

再看格律。增補“亂舞”二字之后,此處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字數與下片一致。但遍查宋詞《水龍吟》調三百余首,凡此處作三個四字句者,第二句的第二字皆作平、第四字皆作仄,無一例外。而“點畫青林”則恰恰相反,顯然違律。萬樹《詞律》亦云:“章質夫于‘獻愁供恨’句作‘點畫青林’,平仄相反,此句與后‘香球無數’同,不宜兩樣,諸家無之,不可從?!盵5]373可見顧氏在增補時只注意到了字數和詞意,而忽視了詞律的規范。

三、考異:“點盡”還是“點畫”

其一,日藏宋刻本《全芳備祖》是記錄此詞的現存最早文獻,不但年代更接近寫作時間,而且沒有經歷輾轉翻刻,出現訛誤的概率相對較小,這一材料不應被忽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該本此處用的是“盡”而非“盡”,與“畫”字差異明顯,很可能就是有意與“畫”字作區別。

其二,“點”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為“小黑也。從黑,占聲”。段玉裁注云:“今俗所謂點涴是也?;蜃麋??!盵25]488然則“點”既可以用作名詞,即小黑點;也可以用作動詞,即打上小(黑)點。而“點盡”與“點畫”雖僅一字之差,但語法結構與意蘊內涵大有區別?!包c盡”是一個動語+補語結構的詞組,“盡”補充說明“點”的程度和范圍。同樣的例子有黃庭堅的《醉落魄》“不管輕霜,點盡鬢邊綠”[26]297,辛棄疾《鷓鴣天》“點盡蒼苔色欲空,竹籬茅舍要詩翁”[27]483,孫緒《楊師文驄馬行春圖》“原頭昨夜沐微雨,落紅點盡蒼苔英”[28]679,袁枚《楓橋有懷》“雪花點盡楓橋路,中有情人憶昨宵”[29]361,周煌《奉題皇十一子所藏塞花圖》“天公也自工渲染,點盡霜華與露華”[30]317,陳衍《蝶戀花》“一夜東風,點盡梅花白”[31]398。上述詩詞中,“點盡”的主語是風、霜、雨、露、雪、落花,皆是細密紛飛、洋洋灑灑之物,完全地鋪滿、覆蓋了點染的對象,如人的鬢發、蒼苔、梅花等等,章質夫詞所描寫的楊花點盡青林的景象恰與這一特征吻合。

“點畫”的意義和用法則大不相同?!包c畫”是一個并列詞組,可以視作兩個動詞,指點與畫的動作;也可視作兩個名詞,指書法、繪畫的筆畫,或代指書畫作品。無論是作動詞還是名詞,都多用于化妝、書法、繪畫等語境。如沈約《織女贈牽牛詩》:“用持施點畫,不照離居人?!盵32]1645竇冀《懷素上人草書歌》:“龍虎慚因點畫生,雷霆卻避鋒铓疾?!盵33]2134陸龜蒙《奉和襲美吳中言情見寄次韻》:“徒愛右軍遺點畫,閑披左氏得膏肓?!盵34]1151梅堯臣《同蔡君謨江鄰幾觀宋中道書畫》:“行草楷正大小異,點畫勁宛精神殊?!盵35]590蘇軾《石蒼舒醉墨堂》:“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盵36]236鄭元祐《溫日觀畫葡萄》:“枝枝葉葉點畫間,醉瞠白眼看青天?!盵37]24孔尚任《鄭谷口隸書歌》:“惝恍拱揖漢代賢,夢中傳授點畫畢?!盵38]159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不難發現,“點盡”與前代“短短桃花臨水岸,輕輕柳絮點人衣”[39]1506的用法一脈相承,“點”的含義是點綴、沾染。而“點畫”的意義則更加具體,更多地用在書法、繪畫方面,“點”的意思是用筆加點、描繪、勾勒,或指用筆所描繪的內容,必須與“持筆”這一行為相聯系。明代有人承襲了用“點畫”形容楊花的說法,俞彥《千秋歲引·詠楊花》“做勢漫天,憑空布陌。點畫青林好顏色”[40]752?!包c畫青林”后接“好顏色”,也是“點畫”這一與繪畫相關的語義帶來的自然聯想。除此一例外,前后并無人將“點畫”用于自然風景的點綴這一含義中。

也有人將此句的“點畫”理解為繪畫中的一種特殊技法?!兑嬷菝嬩洝吩?“其畫蟬蝶草蟲,謂之點畫?!盵41]73楊花不能執筆,“點畫青林”自然是一種擬人手法,不過從這一繪畫專業術語的解釋來看,應是零零星星、面積很小的點綴。而章質夫詞所描繪的是一幅暮春時節楊花漫天飛舞,飄飄揚揚掛滿樹梢的場景,全詞極寫柳絮之多?!袄C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隨風賦形的楊花不是寥寥數點,而是鋪天蓋地,是“一團團逐對成逑”[7]971,故用“點盡”更貼切,也更緊扣出處“惟解漫天作雪飛”之“漫天”。

四、結語

綜上所述,章詞此處文本應作“輕飛點盡青林誰道全無才思”。那么這十二字又該如何標點?若按詞意,當是“輕飛點盡青林,誰道全無才思”。但是詞的停頓本來是配合樂律的,所以詞的標點應該依據音樂節奏。今人因為詞已不歌而讀,故而常常按詞意斷句,其實不妥。宋代詞樂雖然失傳,但是排比宋人詞作,仍然可見規矩??肌度卧~》中《水龍吟》調共三百一十二首,僅有四首此處不作四字句,且全篇格式與章詞差異很大,不足為據。又檢各家詞譜《水龍吟》調,《詞律》列三體,皆作四字三句?!稓J定詞譜》列二十五體,而特別說明:“此調前后段第三句至第八句例作四字句?!盵42]537所以按照格律,此處應斷為三個四字句,即“輕飛點盡,青林誰道,全無才思”?;蛑^如此標點有破句之弊,其實所謂以散文句法入詞者往往如此,不足為怪。故章氏《水龍吟》全詞應從《全芳備祖》本標點如下: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點盡,青林誰道,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霑瓊綴。繡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吹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

注釋:

① 今人著作在正文或注釋中選錄章質夫《水龍吟》全詞者,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的有:胡云翼著《宋詞選》,于培杰等注譯《蘇東坡詞選》,陳邇冬選注《蘇軾詞選》,彭玉平著《唐宋詞舉要》,王宗堂等著《蘇軾詞編年校注》,唐圭璋等編《唐宋詞鑒賞辭典》,唐玲玲等箋注《東坡樂府編年箋注》,龍榆生校箋《東坡樂府箋》等等。作“輕飛點畫青林,誰道全無才思”的有:唐圭璋編《全宋詞》,孫云谷編《歷代名家詠花詞全集》,黃瑞云選編《詞苑英華》,李之亮注析《蘇軾詞選》,劉石評注《蘇軾詞選》,譚新紅等編著《唐宋詞絕唱》等等。

② 此書為分調編排,同時又將調名分類排列。據凌天松著《明編詞總集叢刻述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61頁:“此本以調名相近者相連,同調系于一處。乃用遵正書堂舊本形式,借鑒顧刻分調本體例內容,整合二者而加以增選?!?/p>

猜你喜歡
水龍吟詞選楊花
蘇軾與《水龍吟》——蘇軾《水龍吟》(露寒煙冷蒹葭老)解析
風很大
《詞綜》范式的追摹與轉變
——以乾隆時期《清綺軒詞選》《晴雪雅詞》《自怡軒詞選》為中心
愛情抄底
楊花柳絮
艾文化名書家畫題展詞選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監利方言親屬稱謂詞選釋
謊役
水龍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