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知學視閾下的燃燈文俗字考探

2024-02-03 09:54
內江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燃燈俗字形體

馬 歡

(河南理工大學 文法學院, 河南 焦作 454003)

漢字作為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產物,其不同的構造方法體現出人們不同的認知和思維,俗字亦是如此。燃燈活動作為敦煌地區的民俗活動之一,流行于唐代,在敦煌地區極為興盛,上至官員下至民眾都積極參加。在道教、佛教以及一些民俗節日中都有燃燈活動的身影,可以說燃燈活動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當地民眾的精神世界,它是佛、道思想與當地民風民俗緊密結合的產物。作為記述燃燈活動的燃燈文①,其數量多、題材廣且形式多樣。又因為敦煌文獻多年封存于地下,較完整地保留了唐、五代時期的語言面貌,從中可窺見大量流行于當時社會各階層的俗字。這些俗字形體結構的演變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真實映射了敦煌民眾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征。本文以敦煌燃燈文中的俗字為語例,運用認知學相關理論,探究俗字產生背后人類認知模式的作用和影響,考證敦煌文獻中的疑難俗字,以期深入把握敦煌俗字現象,進一步了解當時敦煌地區的用字特點。

一、俗字中的認知原理

王玉新在《漢字認知研究》中提出漢字雖然是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但其形體結構有重要的認知價值,應當將其從漢語研究中分離出來,使之作為一個獨立系統[1]10。產生于燃燈文中的俗字的形體結構蘊含著豐富的認知信息。

(一)俗字與知覺

知覺就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各個部分和屬性的整體反映?!盵2]77俗字作為一種書寫符號,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個視覺符號系統,認讀俗字自然屬于視知覺領域。

1.俗字的知覺特性

“人的知覺過程是一個有組織、有規律的心理活動過程,表現為知覺整體性、知覺選擇性、知覺理解性和知覺恒常性特性,它們保證了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知?!盵2]81除包含物體大小、顏色、形狀的恒常性外,知覺的其他三個特性也影響著俗字的形成。

(1)知覺整體性與俗字識讀

“知覺整體性是指人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觀事物的多種屬性整合為一個整體加以識別的過程?!盵2]81即在知覺一個對象時,人們只要感知了它的個別屬性或主要特征,就可以根據以往的知識經驗,把它當作一個整體進行反應。在書寫漢字時,抄寫者對原來的字形減少一筆或增加一筆,或將其筆畫變異,或調換部件位置,都不影響文字的識讀,因為人的知覺仍能將其感知為一個完整的圖形,從而識讀它們。這正是知覺整體性的體現。例:

①S.5638②卷:雖昇欲綱之內,而攀()正覺之書。

按:“攀”減省了“爻”,屬于減筆俗字。這并不影響文字的整體結構,識讀也不困難。

按:“果”字下面的撇捺,變為了兩點,屬于筆畫變異。這并未影響文字的整體結構,依舊能夠識別。

③P.2237卷:知苦法才日富給孤,珠寶盈家,天服時嚴,滿月齊朗(朖)。

按:“朗”字改變了兩個部件的位置。因為漢字的部件沒有發生變化,只是調換了位置,所以識別較容易。

按:“輝”由左右結構變為了半包圍結構,字形整體結構沒有受到影響,可以識讀。

(2)知覺選擇性與俗字簡化

“知覺選擇性是指人根據當前的需要,將客觀刺激物有選擇地作為知覺對象進行加工的過程?!盵2]81即在知覺時,人們對事物各個部分的反應是不均衡的,人們會有選擇性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使其集中到重要的部分。這個理論應用在被知覺的俗字上,就意味著人們在書寫時會濃縮、簡易漢字形體中的某一部分或者刪減形符、聲符、偏旁等,從而突出自己注意力集中的部分,這一部分往往是該字的關鍵性部件。

按:“開”就是門打開了,“開”既表音,又是構意的一部分。俗字形將“門”簡化,“開”保持不變,其構意沒有發生變化,構形反而更簡約。

按:“藥”的俗字形中間部分繁雜,在知覺時,人們有意去繁趨簡,將其進行縮減,上下較簡易的兩部分不變,既保留了字形基本輪廓,又使得字形更加簡易。

按:“瞻”的俗字形,將聲符“詹”換為更為簡易的“占”,形符不變,讀音不變,形體更簡約。

(3)知覺理解性與俗字范疇

“知覺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感知的事物進行加工處理,并用語詞加以概括且賦予其意義的加工過程?!盵2]83即人在感知某一事物時,往往會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對感知對象進行加工處理。具有不同知識經驗的人,對同一知覺對象會進行不一樣的加工處理。在俗字形體演變過程中,人的知識經驗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一些漢字由于隸書和筆勢化其所屬范疇很難從字形上表現出來,這時,人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對其形體進行改造,從而使其類屬明顯,表意清晰。

⑧S.5638卷:未免三途(塗)之栻,常漂四漻之流。

按:“途”本指道路,“塗”本指泥土。敦煌文獻中多以“塗”為“途”,一方面是因為“土”和“途”語音相似,另一方面,“途”和“土”意義也相關。

⑨P.3765卷:然後四生之類,括包塵沙(砂)。

按:“砂”字變“氵”為“石”,意在突出“沙”的意義類屬為“石”部,更符合人們的認知習慣。

按:“采”上部的“爫”本表示手,但經過隸變已經看不出來了,俗字增加義符“扌”提示字義。

2.俗字中的格式塔知覺組織原理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人的知覺具有主動性和組織性,并總是盡可能地用簡單的方式去‘整體’地認識外界事物?!盵2]79此外,還提出人之所以能夠將一些分散的部分自然地看成一個知覺整體,這是由格式塔知覺組織原則決定的。燃燈文俗字中體現出鮮明的格式塔知覺組織原則。

(1)相似原則與部件替換

“物理屬性相似的客體,例如形狀、大小、顏色和亮度等方面相似的客體容易被知覺為一個整體?!盵2]80在俗字形體演變過程中,一些形體和部件因相似,會被視為一個整體,從而產生歸并與替換。

按:“兟”與“夫夫”因其形體相似,大家在使用過程中則將二者視為一個整體,所以產生了替代。

按:在古籍中“巾”和“忄”因為毛筆形體相似,所以使用時產生了替代。比如“怗”,《說文解字》無,本是“貼”的訛變,因“巾”“忄”不別,才有了“怗”;如“香”其下的“日”與“田”形體相似,書寫時產生替代。

按:“頹”和“頺”因字形相似,所以使用時產生替代。

燃燈文中類似情況還有:顂賴、刼劫、皂皃、兌免、扌方、镸長、煦照、訢、辝辭、耳力助、菿對、閞關裏、請諸、礻勿初、靈、霸、場、隙、剎、卽、致、延等23組。

(2)接近原則與俗字類化

所謂接近原則是指,“視野中的接近,即空間位置相近的客體容易被知覺為一個整體”[2]80。在俗字演變過程中,一些筆畫和構件因為距離較近從而黏合在一起。接近原則在燃燈文俗字中主要表現為俗字的類化?!邦惢鬃质侵溉藗冊跁鴮憰r,因受上下文、內外等處參照字符或心理暗示等因素的影響,給沒有偏旁的字加上偏旁,或者改換偏旁與上下文保持一致?!盵3]類化俗字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一是受上下文影響而類化。

按:“敦”在燃燈文中常以詞組“敦煌”的形式出現,“敦”受到鄰近“煌”字的類化影響,便產生了“”這一俗字形。

按:“消”受到前文“煙”的類化影響,變“氵”為“火”。

按:“暗”受前文“黑”的類化影響,增加了“灬”。

按:“微”受到前文“嶺”的類化影響,右邊部分改為了上下結構,意在突出“山”部。

二是文字內部互相影響而類化。

按:“明”左邊受到“月”的影響而同化為“朋”。

按:“膝”右邊上部受到下部的影響而同化。

以上兩種類化情況都可以運用接近原則解釋,因為上下文和字體內部都是接近的,所以有成為一個整體的傾向。曾良認為,有一類俗字是“受占優勢的字或偏旁影響”[4]19而產生。燃燈文中有以下幾例。

按:因為“齊”的俗字本作“斉”,但是因為“斉”下部偏旁少見,又形似“耳”,故類化成“斊”。

按:漢字中幾乎沒有用“再”字作偏旁的,但有很多用“爯”字作為構件的漢字,如“稱”“偁”,因此“再”受到這些字的影響類化為“爯”。

(3)連續原則與筆畫連寫

連續原則是指“具有連續性或共同運動方向等特點的客體,容易被知覺為一個整體”[2]81。即認知主體會將不連續的事物認知為連續的整體。這個理論應用在俗字上就表現為,在書寫時,抄寫者為了書寫的簡便或由于慣性,有些筆畫在該停的地方沒有停而是繼續延伸下去,構建了一個連續性的認知對象,從而改變了漢字字形。

按:“氵”在現代書寫中也經常會連筆寫,形似“讠”。

按:燃燈文抄寫者在寫“母”時,把最后一筆連了起來。

按:“焉”則是將“灬”連成一筆,節省了筆畫。

(4)閉合性原則與部件閉合

“將刺激物中的特征聚合成形,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或形狀的傾向成為閉合原則?!盵2]81認知主體在感知一個對象時會將不完整、非閉合的部分填補完整,從而將其感知為一個整體。閉合原則在漢字上表現為部件的閉合和字形整體結構向中心聚攏兩方面,從而使漢字整體呈現出一個閉合狀態。

按:“因”內部是一個非閉合的空間,在閉合心理的作用下,變為了“囙”,形成了一個閉合區域。

按:“己”和“巳”二者形體本就相似,用“巳”代替“己”,漢字就從半封閉字形變為了全封閉字形。

按:“設”上部的“幾”閉合為“口”。

結合以上的分析可知,在俗字形體演變過程中格式塔知覺組織原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相似原則和連續性原則組織下的俗字數量較多,這就證明俗字形體變化并未改變漢字大致的輪廓和形體,只是對其部件進行改造,大家可以根據字形之間的相似性去識別和使用俗字。除此之外,需要強調兩點:首先,每個組織原則在俗字形體上發揮的作用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作用于筆畫,有的作用于部件,還有的作用于整字;其次,有些俗字的產生涉及多個組織原則,如“假”一方面受到閉合的影響,上部的“”變為“口”,一方面, “”又因為和“”形體相似而產生替換。

(二)俗字與思維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和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語實現的、能揭示事物本質特征及內部規律的高級認知過程?!盵2]138事物之間存在著一種客觀的規律性的聯系,通過對這些客觀規律進行總結,從而幫助人們在已熟知的事物之間建立起聯系,并借助已熟知的事物和規律繼續探索新事物、認識新世界。

1.類比思維與俗字類推

推理是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其中類比推理又是推理的一種形式。文字的類推指的是“人們利用常用文字相通、相混的規律進行偏旁相換”[4]26。

按:在古籍中,為了將“土”和“士”的俗字“土”區分開,經常寫作“圡”,因此很多具有“土”部件的漢字都發生了類推。類似情況還有塞、壟。

2.轉喻思維與偏旁替換

傳統語言學將轉喻看作是一種修辭,轉喻其實也是一種認知模式,指在“相接近或相關聯的不同認知域中,一個突顯事物替代另一事物,如部分代整體、容器與其功能或內容之間的替代關系”[5]116,在漢字形體上表現為偏旁的替換。俗字之間偏旁的替換一方面是為了再分類,使其類屬明確或者因形體相似而產生替換;另一方面是由于偏旁的意義相關而產生替代,意義相關的偏旁屬于同一領域,具有相同特征,在人們的認知中是可以相互替換的,這就是轉喻思維的體現。

按:“足”和“辶”表示與行走有關,屬于同一范疇,且“足”的形體與行走的聯系更為明顯,所以用易于感知的“足”代替“辶”。

按:“目”是看的工具,“見”是看到的結果,這屬于工具與結果的轉喻。

按:“殳”是小木棒,“攵”表示輕輕敲打,這屬于工具與動作之間的轉喻。

二、俗字成因的認知分析

注意是認知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它通常被認為是人的心理活動或意識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5]55。注意又可以分為內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二者跟俗字的產生密切相關。

(一)內源性注意

“由當前任務引起的注意主要是自上而下的目標驅動過程”[5]59,即內源性注意。內源性注意是指注意和行為的支配都以認知主體的意愿和目標為依據。俗字的產生就和抄寫者的個人心理密不可分。

1.求簡便易寫

縱觀漢字形體演變歷史,漢字演變的總趨勢是簡化,俗字的趨簡性更為明顯,大多數俗字的字形都比正字簡單。在書寫過程中,人們勢必會為提高書寫效率對字形進行簡化。由此,追求簡便易寫便成了俗字產生的原因之一。人們為了達到書寫便捷的目的,往往通過減省部分形體、類推、類化或借用相似字形等方式對漢字進行簡化。如扌才、済濟、等、定等字。這類俗字在燃燈文中數量較多。

2.求表意明確

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有見形知義的特點。但在字形演變過程中,受隸定、楷化等因素影響,一些漢字的表意性已經衰減,意義類屬也不甚明確。所以在書寫時,人們往往通過增加、更換部件或者新造會意字等方式來增強漢字的表意性,使漢字意義類屬明確,俗字也由此應運而生。如“體”“躰”,“體”從字形上已經看不出其本義是身體,于是人們另造了一個會意字“躰”,表意更明顯;還有“塗”“途”“木架”“架”等。簡省和繁化看似是兩條完全相悖的發展路徑,但二者始終貫穿在漢字發展史中,并不矛盾,只是目的不同。如果說簡省是為了追求字形淺近以便書寫,那么增繁則是為了加強表意以便理解。

(二)外源性注意

“由外界信息引起的注意則主要是自下而上的刺激驅動的過程”[5]59,即外源性注意。外源性注意是指由個體因外部信息刺激而引起的注意,也屬于被動注意。俗字的產生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著密切聯系。

1.俗字的產生與民族文化有關

漢字與文化相互影響、相輔相成。一方面,漢字是文化的載體,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因為漢字傳承千年,綿延至今;另一方面,文化又不斷地向漢字滲透,使漢字形體結構真實記錄了漢民族的信仰和風俗習慣。因此,人們會有意識地對漢字進行改造,使其字形能更直接地表現出某種信仰或認知。如:P.2058卷中的“光”俗字作“”,中華民族對“火”的崇拜由來已久,如《說文解字》:“光,從火在人上,光明意也?!盵6]210但因其字形演變,隸書“光”的形體已經看不出“火”的蹤跡。加之,燃燈活動在敦煌地區是一項很重要的民俗活動,人們通過燃燈活動來祈?;蛘叩磕钔鲮`等,這一活動無論是上層階級還是下層民眾都很重視,甚至還得到了官方的支持。S.6417卷、P.3269卷、S.4625卷和P.2237卷中分別記錄了瓜沙行政長官曹議金、曹元深、曹元忠作為齋主,以及鄉邑的官員和紳士燃燈祈福的事情。所以,敦煌民眾有意識地使用“”,表達出當時當地的一種信仰和文化特色。

2.文字規范化程度低

俗字是流行于民間的文字。燃燈文等敦煌寫本“大多出于經釋子、信眾社人及士子學郎等文化水平不高的下層民眾之手”[7]70。因此,敦煌寫本有著鮮明的底層文化與民間文化的特征。加之,當時該地區的文化規范化程度較低,在記錄時,可能會不經意地用上不規范的文字。而且抄寫者在書寫時也不會顧及形體的繁簡,有時反而會使用更為繁雜的字來代替正字,所以敦煌文獻中的俗字數量龐大且情況復雜。如莊、雒洛、蔭、發。歸根到底,這都是當時書無定體、字無規范導致的敦煌文獻中的俗字泛濫。

三、基于認知學理論的燃燈文疑難俗字例考

由于敦煌俗字數量龐大且形體繁雜,一些敦煌俗字更因文本模糊或字跡潦草而難以辨識。因此,在敦煌疑難俗字的辨識過程中,可以在利用字典或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結合認知學視角來綜合分析,各種方法和材料相互佐證、校驗,為考辨敦煌文獻中的疑難俗字提供一種新思路。同時,還可以推理俗字形演變的過程,對俗字典進行補正和修訂。

按:“宀”和“穴”屬于同一范疇,根據轉喻思維和相似原則,二者可以互換。加之,“(宏)”的“厷”與“(衣)”的草書形體相近,書寫時容易混淆,所以“”又進一步演變為“”?!抖鼗退鬃值洹返谝话嫖词沾俗中?第二版已收入?!稄V韻》:“宏,戶萌切?!盵9]32《康熙字典》:“,羊計切?!盵10]1762“宏”與“”讀音不同,很顯然“宏”的俗字“”與“”是同形字。

四、結語

本文主要從知覺和思維兩個角度分析了燃燈文俗字的演變和形成,探析俗字演變的認知成因,并結合認知學理論考辨疑難俗字。俗字在演變和形成過程中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包括簡化、類化、部件替換、筆畫連寫、類推和偏旁替換等,這些演變與抄寫者知覺的選擇性、相似原則、接近原則、連續原則以及類比、類推思維等密切相關。同時,在抄寫者求書寫簡便和表意明確的主觀意愿和外部環境、文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俗字應運而生。事實證明,人的認知與俗字的演變和形成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在考辨俗字時,可以將傳統的方法與認知學理論結合起來,使俗字考辨的結果更加可靠。

注釋:

① 本文結合黃征、吳偉《敦煌愿文集》中校錄的16篇燃燈文和筆者在英藏敦煌文獻和法藏敦煌文獻中找到的7篇燃燈文,對其俗字進行認知分析。

② 本文中的S、P表示文獻出處與簡稱。S即倫敦大英圖書館藏書;P即巴黎國家圖書館藏品。后面的數字即文獻所在卷號。文中不再一一注出。

猜你喜歡
燃燈俗字形體
中醫古籍“疒”部俗字考辨舉隅
想讓孩子飛出大山——關于“燃燈”校長張桂梅的作文素材
佛典疑難俗字補考
八月節令殊勝之燃燈佛 此法本來無所得 多生受記有燃燈
《日用俗字》詞語考釋九則
新出北朝墓志俗字例釋
九月節令果實之石榴 燃燈疑夜火 轄珠勝早梅
西夏文形體研究述略
雞霉形體
西部放歌八之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