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經》悲秋意識探析

2024-02-03 09:54
內江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悲秋悲情小雅

趙 泳 鑫

(昆明學院 人文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見秋而悲是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文化體驗,表現在詩詞文賦中,形成了獨特的悲秋文學。學界普遍認為,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為千古悲秋之祖。但錢鍾書、王立等學者認為,最早將愁緒憂思同春與秋自然物候聯姻的,當推《詩經》[1]。所以,《詩經》中的悲秋意識,值得深入探究。

然而,有關《詩經》悲秋意識的研究并不多,有些研究在分析悲秋作品時追溯到了《詩經》,但多為概述,很少有研究者具體探討《詩經》的悲秋意識。例如,郭曉婷的《唐前傷春悲秋詩歌研究》分析了傷春悲秋詩歌在情緒體驗和表達方式上的發展變化,其中也列舉了《詩經》中的篇章來論述先秦時期傷春悲秋詩歌的特點及發展變化,但對《詩經》悲秋作品的分析既不全面,也不深入。

經過對《詩經》作品全面地考察和分析,輯出涉秋作品共37篇(見后文《〈詩經〉涉秋作品及其內蘊情感舉隅》)。雖然,其中部分作品并不都與悲情相聯系,但是,由于“傳統農耕生活習俗和觀念習養并賦予秋以強烈的時間意識和生死意味,形成了古代作者以秋為悲,以悲為美的情感定勢”[2],所以,《詩經》中的涉秋作品與悲情的聯系更為多見,也更為突出,形成了我國最早的悲秋作品。

一、春種秋收,情生于俗

中國農耕文明使人們的情感與農事活動、季節變化有著密切的聯系。譬如,“秋之事”自然引發“秋之情”,秋事與悲情相聯系,這在《詩經》中已經出現。

(一)秋日懷歸

秋日懷歸是悲秋意識的重要體現,秋、鄉、愁的聯結和農事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岸呦膹]”是伴隨季節變化和農事活動形成的生活習慣?!夺亠L·七月》記載了周人“冬窟夏廬”的情景:“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睘榱吮阌趧趧?夏歷二月動身到田廬去居住?!笆麦叭胛掖蚕隆?“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3]257-259,十月份莊稼收完,又搬回窟室中居住?!缎⊙拧ば拍仙健分幸灿小爸刑镉袕],疆場有瓜”[3]416之句?!睹娬x》曰:“古者宅在都邑,田于外野,農時則出而就田,須有廬舍,故言‘中田’,謂農人于田中做廬,以便其田事。于田中種谷,于畔上種瓜,亦所以便地也?!盵4]313春夏,人們居住在田間,便于耕作勞動;秋冬,人們又搬回室中,闔家團聚,尊親敬老,結婚祭祀?!八麄儼沿S收的喜悅、家族的和樂在祭祖祭天的儀式中盡情地表達出來,并祈求來年有更多的收獲?!盵5]誠如《商頌·烈祖》所寫:“自天降康,豐年穰穰。來假來饗,降福無疆。顧予烝嘗,湯孫之將?!盵3]656因此,當人們在秋冬之際仍然在外,不能闔家團聚、尊親敬老、結婚祭祀時,便產生了秋日懷歸的悲秋意識?!夺亠L·東山》《小雅·小明》《小雅·黃鳥》《王風·黍離》《小雅·小宛》《唐風·鴇羽》《小雅·出車》等七篇詩作,就流露出悲秋懷歸、念舊之情。

趙敏俐認為,《東山》是中國歷史上現存最早的秋日懷歸之作[5]。詩中主人公久役歸來,于秋雨中見“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獨宿,亦在車下”“果臝之實,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戶。町畽鹿場,熠耀宵行”[3]266的場景。他既渴望早日歸鄉,又有種種擔心,心中充滿凄迷、悲涼之感?!缎∶鳌芬宰允隹谖潜磉_了久役思歸及思念友人的情感。詩曰:“昔我往矣,日月方奧。曷云其還?政事愈蹙?!痹娭兄魅斯珵檎滤?不得歸鄉?!皻q聿云莫,采蕭獲菽。心之憂矣,自詒伊戚?!笨吹教镩g秋收的場景,感慨一年將盡,心中愈發憂愁?!柏M不懷歸?畏此反復?!盵3]406難道不想歸鄉嗎?只怕會遭受災禍?!饵S鳥》中,詩中主人公通過譴責黃鳥“無啄我粟”“無啄我粱”“無啄我黍”[3]337-338,表達自己不被善待的處境,從而抒發流亡他鄉、思念故土的悲傷之情?!妒螂x》第三章以“彼黍離離,彼稷之實”的秋實之景起興,寫“行邁靡靡,中心如噎”[3]116-117的悲慟之情?!睹娫?毛詩序》說:“《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盵6]152

《東山》《小明》《黃鳥》《黍離》都寫到在秋收時節產生了懷歸念舊之情。一方面,這與春種秋收、冬窟夏廬的農耕生活密不可分;另一方面,誠如周吉本所說“春秋的更替意味著時間、生命的代序”,秋季蘊含“肅殺萬物,斷滅生命的觀念”[2],蕭瑟秋日,更易觸發悲傷之情。尚永亮也說:“秋天成了印證人生、社會、時代、故國的對象,而人生、社會、時代、故國的種種特質又都融入秋景之中,并借蕭瑟荒涼的各種意象暗示出來?!盵7]

(二)秋日憶情

古代有秋冬之際婚嫁的習俗?!犊鬃蛹艺Z·本命》曰:“冰泮而農業起,昏禮殺于此?!盵8]318若錯過秋季,婚事會被延誤。因此,秋季便與婚事嫁娶、男女相思產生了聯系?!对娊洝分械南嚓P篇目有《衛風·氓》《邶風·匏有苦葉》《召南·摽有梅》《王風·采葛》四篇。

《氓》中,當小伙子來找姑娘商量婚事時,姑娘說:“將子無怒,秋以為期?!盵3]102-103秋日成婚是當時的婚俗?!稉坑忻贰穼懥艘晃淮夼痈袊@青春流逝、自己遲遲未嫁的憂愁?!皳坑忻?其實七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摽有梅,頃筐塈之”[3]31,梅子逐漸掉落,秋日來臨,適婚之期迫近,而自己遲遲未嫁?!掇擞锌嗳~》描寫了一位等候情人的女子,“匏有苦葉,濟有深涉”[3]56?!稗恕?類葫蘆,古代婚嫁時會將匏一分為二瓢,用以盛酒,屆時新婚夫婦共同飲下,然后將瓢合在一起,寓意二人從此結為一體,謂之“合巹”之禮[9]57?!翱唷?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讀為“枯”[10]162。秋日,葫蘆成熟,禮器可備,當是成婚之時。詩又說:“雝雝鳴雁,旭日始旦?!盵3]56古代婚禮用雁,取大雁準時、忠貞的特點來祝福新婚夫婦。秋日大雁南飛,預示著冬天即將來臨?!八刀鴭D功成,嫁娶者行焉?!盵8]236因此,當這位等候情人的女子看到匏葉枯黃、聽到大雁的鳴叫時,自然聯想到自己的婚事,感到時間緊迫,發出“士如歸妻,迨冰未泮”[3]56的呼喚?!恫筛稹分?主人公直接以“秋”表相思之切,“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3]127。

二、情以物遷,詞以情發

物感是人類獨特的心理現象?!抖Y記·樂記》云:“凡音之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盵11]424“物”既指外在于人的自然存在,也指人為創造之物。它是人類生存的環境、前提,也是人類生活的保障、條件,即所謂天地萬物?!案小笔侵干?、生活于天地之間的人,在活動中引發的感觸、感覺、感思等一系列情緒、情感、哲思等心理反應。人在天地萬物間,因感而動、因感而思、因感而生情。情生則形于動靜、發于聲音,或吟、或歌、或舞。如此,則有詩、有樂、有舞。人們見物起情,尤以春、秋兩季為甚。劉勰《文心雕龍·物色》云:“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盵12]319《淮南子·繆稱訓》曰:“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盵13]375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從客觀外物來看,春、秋最大的特征是“變”?!豆茏印费浴按赫?陽氣始上,故萬物生……秋者,陰氣始上,故萬物衰”[14]326,故“春與秋的對比性變化,是作者偏重寫春與秋物候上的原因”[15]。秋季的物候變化還意味著時間的流逝、生命的衰微,易觸發悲情。瞿明剛指出:“在中國天人合一觀念下,秋是一個和西方、西風、日暮、衰老等對應的季節,而這些因素都指向生命的滅亡,也就指向人的負面情感?!盵16]另一方面,從主觀情感出發,情感往往積蓄于心,因察物色之動,更容易傾瀉而出。

《詩經》中有大量的悲秋意象,如“秋蟲”“落葉”“枯草”“歸雁”“秋霜”等,“那些原始詩歌中的物象、意象深深埋藏在中國古人的集體無意識之中,當人們在現實中遇到某一情況時,這些原始意象便極容易被激活,形成一種強烈的情感活動”[17]。

(一)秋蟲觸情

《七月》描繪了周人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其中第五章寫以昆蟲判斷時令、安排生活:“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盵3]258-259古人曰:“斯螽、莎雞,得暑而股羽振動,蟋蟀得寒而漸,以附近于人。寒暑變遷,昆蟲猶隨之以出入,而況于人乎?!盵18]612-613沈英英等也認為“昆蟲對于時序變遷的感悟,是周人農業生產的指導,引導著先民對于季節的判斷”[19]?!镀咴隆分粚懥饲锵x的指示作用,而《草蟲》《出車》《蟋蟀》則寫到見秋蟲起悲情。

《草蟲》《出車》都以“喓喓草蟲,趯趯阜螽”起興,引發“未見君子,憂心忡忡”[3]22-23,298的傷感情緒。關于“草蟲”和“阜螽”,毛晉《陸氏詩書廣要》說:“草蟲,常羊也,大小長短如黃也。奇音,青色,好在茅草中。鄭注云:‘阜螽,草蟲也。亦謂之蚱蜢?!墩x》曰:‘《出車》,《箋》云,草蟲鳴晚秋之時?!盵20]80可見,此處描寫的是因季節變化而產生的物候之變?!恫菹x》是一首思婦詩,朱熹《詩集傳》說:“南國被文王之化,諸侯大夫行役在外,其妻獨居,感時物之變,而思其君子如此?!盵21]11《出車》是一位凱旋士兵的回憶詩,士兵見秋蟲而憂心南仲子和國防安危。雖然這兩首詩歌主題各異,但因秋蟲而引發內心愁緒的情感體驗卻是相同的?!扼啊分?主人公見“蟋蟀在堂”,知深秋已至,繼而感嘆“歲聿其莫”“歲聿其逝”[3]191,從而生發出對生命價值的感悟。雖然詩作的情感最終歸結于豁達、樂觀,但感時傷逝之情也是顯而易見的。

(二)落木撩情

落葉枯草,亦是引起悲秋之感的物候?!对娊洝分袑懙铰淙~枯草的有《鄭風·萚兮》《小雅·菀柳》《小雅·谷風》《小雅·四月》《衛風·氓》《小雅·何草不黃》六篇。

《萚兮》:“萚兮萚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萚兮萚兮,風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盵3]146-147“萚”即枯葉,《說文解字》曰:“草木凡皮葉落陊地為萚?!盵22]184《七月》有“八月其獲,十月隕萚”句。秋季落葉紛飛,感物思人,女子深情呼喚“叔兮伯兮”?!遁伊肥且皇自勾淘?“菀”通“苑”,枯萎的意思[3]450。作者無辜受迫害而背井離鄉,看到枯萎的柳葉,觸發了內心的痛苦。他忠心耿耿,為國家進言獻策,只因大王喜怒無常、難以捉摸的性格,他承受了“后予極焉”“后予邁焉”“居以兇矜”[3]449-450的痛苦。詩以“有菀者柳”[3]449-450起興,作者的憤懣、不平、悲哀盡在其中?!豆蕊L》是一首棄婦詩,詩中女主人公見“無草不死,無木不萎”的蕭條景象,悲嘆自己不幸的遭遇,怨恨丈夫“忘我大德,思我小怨”[3]390?!端脑隆肥且皇自V說行役之苦和憂世之情的詩,詩中主人公見“秋日凄凄,百卉具腓”的場景,發出 “亂離瘼矣,爰其適歸”[3]398-399的人生悲嘆。秋景之凄,人生之苦,相互呼應。

《氓》《何草不黃》直接以枯葉喻人?!睹ァ贰吧V湟?其黃而隕”[3]103-104,枯黃的桑葉隨風而落,既象征青春的流逝,又象征不幸的婚姻生活?!逗尾莶稽S》以“何草不黃”“何草不玄”[3]467起興,詩中的主人公將自己的命運與草木相比,從而審視自己的人生價值。草木凋零是物之本性,但是人非為行役而存在,為何將人命視為草芥?可見,“秋天即將帶來歲暮,秋風蕭瑟,草木凋零,最易觸動男子‘人生一世,草生一秋’的感慨”,從而“他鄉羈旅、老病孤獨的種種情懷紛至沓來,盡呈筆端”[23]。

(三)歸雁寄情

鴻雁是悲秋文學中的典型意象。雁是候鳥,其隨季節遷徙的習性與漂泊在外的游子有相似之處,故人們常以雁作喻,抒發自己的懷歸、羈旅、思念之情?!对娊洝分薪柩銈髑榈钠坑小囤L·匏有苦葉》《豳風·九罭》《小雅·鴻雁》三篇。

《匏有苦葉》中,女子渴望早日出嫁,見“雝雝鳴雁”[3]56的場景,對情人的思念更甚?!毒帕N》和《鴻雁》以大雁的習性來喻人?!毒帕N》是一首主人留客的詩?!傍欙w遵渚,公歸無所,於女信處”、“鴻飛遵陸,公歸不復,於女信宿”[3]272,詩中主人公將客人比作遷徙途中的大雁,而自己會給客人提供落腳的地方?!而櫻恪芬浴傍櫻阌陲w,肅肅其羽毛”“鴻雁于飛,集于中澤”“鴻雁于飛,哀鳴嗷嗷”[3]327-328,比喻奔走在外的人。關于此詩的主題,有兩種說法,朱熹《詩集傳》說“流民以鴻雁哀鳴自比而作此歌也”[21]136,認為該詩是流民自敘悲苦的詩;方玉潤《詩經原始》則說“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費盡辛苦,民不能知,頗有煩言,感而作此”[24]348,認為該詩是周王派遣使臣救濟流民之作。無論主題如何,詩中主人公以雁翅沙沙響、雁落湖中央、雁鳴哀凄凄來比喻人的奔波、忙碌、辛苦。一方面以遷徙之雁喻離鄉之人,一方面以雁鳴表達人的悲苦之情?!而櫻恪分?人們慣以“哀鴻”稱流民。

后世的詠雁之作不一定是承襲《詩經》而來,但是,當人字形的雁群飛過蒼穹,發出陣陣鳴叫時,人們體會到的是相似的情感,即思鄉懷親之情、羈旅愁懷之嘆、書信音信之意。所以,大雁成為悲秋文學中常見的意象之一,既是不約而同又是約定俗成。

(四)秋霜應情

霜是秋天的標志性物候?!夺屆枳C》說:“霜者,喪也。其氣慘毒,物皆喪也?!盵25]13霜是極能體現秋之衰颯的物候,故能見霜而知秋意、起悲情?!对娊洝分袑懙剿脑姽踩?分別是《魏風·葛履》《小雅·大東》《秦風·蒹葭》。

《葛履》和《大東》都反映了階級對立的情況,“古代詩歌中的霜意象不僅僅代表著惡劣的自然環境,而且常常是惡劣的社會環境的象征”[26]。在描寫下層人民時,詩歌以“糾糾葛屨,可以履霜”[3]178來形容勞動者的疾苦。一方面,草鞋與秋霜形成強烈的對比,反映下層人民受凍的現實;另一方面,作者以“履霜”交代了勞動時間。梁德林認為,霜是一年中秋天的象征,又是一天中清晨的代表[26],反映了下層人民整日辛勞的狀況。下層人民的悲苦、上層貴族的蠻橫、整個社會的敗壞,與白霜遍野的秋季相照應,形成悲涼凄楚的氛圍。同樣寫到秋霜的還有《蒹葭》,首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3]217即描繪了蘆葦蒼蒼、白露茫茫、秋水臨江的蒼茫景色。詩中主人公通過描寫白露的變化,為整首詩歌蒙上一層濃濃的秋意。

三首詩歌都以霜寫秋,《葛履》《大東》是以霜襯托人民的疾苦,《蒹葭》更多是以霜渲染秋意,雖因創作主體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主題與特點,但人們心中的悲情同是感于秋霜、發于秋霜。

三、人生寂寥,悲情自發

學界多以宋玉《九辯》為千古言秋之祖,不認同《詩經》涉秋作品是悲秋文學的開端,認為《詩經》涉秋作品缺少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如郭曉婷認為,《詩經》中的秋景、秋物,只能被稱為“物象”,因為作者的情感與起興之物關聯性不強,直至《楚辭》才能以“意象”稱之,物、景、情相互融合、交相輝映、共為一體,而《詩經》“尚未學會用審美的眼光看風景”[1]。錢鍾書、王立等學者雖然認為《詩經》是最早將悲與秋之物候相聯系的作品,但也提出其中的情感與物候之間的聯系缺少渾融之感,僅處于簡單的感發階段。但實際上,《詩經》中有篇目以秋抒發悲情,作品中已形成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可以稱之為成熟的悲秋作品。這類作品有四篇,分別是《王風·采葛》《小雅·小旻》《小雅·四月》和《秦風·蒹葭》,其中最為典型的是《蒹葭》。

《采葛》是一首思念戀人的詩。詩歌每一章分別以“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歲兮”[3]127-128結尾,通過時間遞進的方式表現男子越來越深的思念,疊章中只換幾字,便把這種牽腸掛肚的情感表達出來。特別是第二章,一年中有四季,作者偏以“三秋”指代一日不見的痛苦,“因為秋天草木搖落,秋風蕭瑟,易生離別情緒,引發感慨之情,與全詩意境相吻合”[27]144-145。

《小旻》是一首怨刺詩。朱熹《詩集傳》說:“大夫以王惑于邪謀不能斷以從善,而作此詩?!盵21]456“旻天疾威,敷於下土?!盵3]368《爾雅·釋天》“秋為旻天”,郭璞注“旻。猶愍也,愍萬物凋落”[28]178。詩歌直接以嘆秋開篇,霍旭東評“突兀起句”[9]357,足見心之急、情之切。國家機器在黑暗的政治運作下早已岌岌可危,與萬物凋零的秋日一起形成肅殺的氛圍,從而更加突出作者內心無法掩飾的驚懼?!端脑隆凡粌H僅嘆秋,更是將豐富的情感與秋景交織,從而產生更加撼動人心的力量。詩第二章寫到:“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亂離瘼矣,爰其適歸?!盵3]398-399曹光甫評曰:“脈絡清晰、層次井然,在寫法上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景和情能絲絲入扣,融為一體,把告哀的主旨表現得真摯深沉?!盵9]383

《采葛》《小旻》《四月》中,秋不是唯一的背景,而《蒹葭》則完全以秋為背景,將凄清、蒼茫、遼闊的清秋之景與凄迷、恍惚、執著的伊人之思融合,形成朦朧的意境之美?!拜筝缟n蒼,白露為霜”[3]217即為全詩奠定了深秋的大背景。露珠成霜,天氣轉寒,秋日已深。詩中主人公徘徊于此,是因為“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為了伊人,他“溯洄從之”“溯游從之”,無奈“道阻且長”,茂密的蘆葦和蜿蜒的河流阻擋了他的視線和腳步。但他沒有放棄,直到蘆葦葉上的露水逐漸消散,東曦既駕,伊人的身影隱隱約約、若即若離,“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3]217-218。詩作采用重章疊句的藝術手法,一方面,使詩歌富有音韻美,另一方面,寫出時間的流逝和詩中主人公的行蹤,表現情感的變化。詩歌圍繞“尋找”展開,不知所蹤但心之所往,故尋找本身具有迷茫感。又因所尋為意中人,感情更使人魂牽夢繞。而意中人又與蒼茫秋色融為一體,恍恍惚惚難以辨認,更添憂傷之意。如此,人、情、景相互交織,在凄清、蒼茫、遼闊的清秋之景中,展現凄迷、恍惚、執著的伊人之思,使人不僅感到揪心的思念、莫名的憂愁,也為這種真摯的深情、無望的期待所感動。的確,《蒹葭》“已經達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諧的藝術境界,對后世詩歌意境的創作有直接的啟發”[29]66。

綜上所述,《采葛》《小旻》《四月》《蒹葭》直接寫秋、嘆秋,以秋為背景,為詩歌營造了蒼涼的氛圍,詩中主人公將心中的哀傷、思念等悲情借秋景映襯、渲染、表達出來,可以說是成熟的悲秋作品。

四、結語

總體而言,《詩經》中“秋”與“悲”的感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因秋事生秋情。農耕生活賦予秋天獨特的意義,觸發羈旅懷鄉之緒、相思懷人之苦以及年華流逝之悲。其二是感秋物抒秋情。情以物遷,辭以情發,秋日里的物候、景色變化撩人情思,秋風無情人有情,由此展開對生命的詠嘆。其三是于秋景中生發共鳴。人生寂寥,感秋而發,秋景悲情,渾然一體。

悲秋意識來源于人們對天地自然、勞動生產、人事倫理、生命價值的獨特認知及感受。雖然,《詩經》中的物象與情感之間還沒有形成特定的聯系,秋景也不一定都生發悲情,但是通過上文分析可知,春種秋收、冬窟夏廬的季節性農事活動和秋收團聚、敬老尊親、結婚祭祀的生活,已經形成了秋日思歸憶情、秋日懷家念親、秋日流離傷悲的特定文化心理。

猜你喜歡
悲秋悲情小雅
作家現在時·徐小雅
調暢情志 遠離悲秋
悲情英雄
Micronodular thymic tumor with lymphoid str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Grammar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小雅山房
從琵琶曲《思春》到粵樂《悲秋》的樂調考證與傳播變化
悲秋
悲情中亦有壯懷——重讀《項脊軒志》有感
陳水扁“悲情奔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