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教育現代化視域下職普融通的使命、困境與出路*

2024-02-05 13:32胡瑞徐傳雲
當代職業教育 2024年1期
關鍵詞:資歷專升本融通

胡瑞 徐傳雲

(華中農業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0)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中國式現代化”宏偉目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1]。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遵循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要義與本質要求,同時也遵循教育發展的社會客觀規律,具有教育自身獨有的特征,對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具有全局性和先導性的作用?!皩崿F中國夢,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2]。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是追求實現更廣泛的教育公平的教育現代化,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3]。職普融通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開拓性工程。明晰中國式教育現代化賦予職普融通的新使命,正確認識目前面臨的現實困境并提出優化策略,對于實現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有效融通,助力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征程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國式教育現代化賦予職普融通的新使命

推動職普融通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和建設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從深化黨的全面領導,實現更廣泛的教育公平,形成各級各類教育協同創新發展格局等方面,賦予了職普融通新的使命。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確保教育政策的科學設計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最本質的特征,也是職普融通得以有力推進的根本保證。一方面,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職普融通永葆科學性與先進性的根本保證。2018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4]。教育系統各級黨委通過掌握世界教育發展情況,分析國內教育發展實情,對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院校辦學情況進行研判,完善決策程序,增強政策制定中的法治意識與思維,確保職普融通政策反映職業教育發展客觀規律,推進職普融通的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依法決策。另一方面,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職普融通政策貫徹落實的本質要求。歷史證明,確保重大教育問題需充分經過黨組織集體研究與討論,是我國教育政策落實和發展的重要保障。黨委領導下的教育主管部門通過研究制定正確的職普融通方針政策,引導全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科學健康發展。各級地方黨委結合區域發展實際情況,出臺與本地區相適應的職普融通實施細則,深入落實區域職普融通發展政策。因此,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確保職普融通科學設計,有效、穩定和持續實施的根本保證。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促進教育普惠公平

教育公平是“公平正義”在教育領域的直接反映,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基礎,也是人民最關心、最期盼的教育訴求之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要求教育工作始終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切實利益問題,滿足人民對美好教育生活的向往。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5]。因此,職普融通要始終以人民為中心,促進人民共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成果。一方面,要持續擴大職普融通的教育資源供給,保障教育機會公平。當前,我國職業教育資源供給與需求仍然存在失衡。截至2022 年,我國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為4 655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59.6%[6]。隨著職業教育辦學規模的持續增加,職業教育學生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持續遞增,這就要求職普融通應持續擴大惠及面,幫助更多學生打通向上求學的通道,使不同教育體系的學生都能享有各級各類教育服務。另一方面,職普融通應力求實現“人的現代化”,促進教育結果公平。人是現代化的主體,人的現代化也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最終目的。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明確提出“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共產主義的基本原則”[7]?!叭说淖杂啥姘l展”是實現“人的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實現人的現代化對職業教育的要求,表現為更加注重對學生職業技能與學術能力的有機結合的培養,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并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職普融通是打破兩大教育體系流動壁壘,促進職業技能素養與人文素養相融合,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制度保障。因此,職普融通在中國式教育現代化視域下,應自覺發揮政策“中介橋梁”作用,打破職業教育“內循環”、職教學生身份固化的困境,從而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系統,為每個具有學習意愿的個體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的教育服務,促進個體全面發展。

(三)堅持協調發展,推動現代教育體系建設

“協調”是正確處理教育系統內外部關系的基本原則,“教育協調發展”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8]。因此,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統性、協調性、整體性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首先,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同發展是教育協調發展的基本要義。當前,以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迫切要求職業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化解人才供給與人才需求之間的矛盾,打通“學校世界”與“工作世界”的溝通渠道。職普融通對于構建職業教育、普通教育協同育人的局面,形成教育合力,打造職普縱向貫通與橫向融通,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次,職業教育體系和普通教育體系的協調發展,是構建高質量教育發展格局的核心要求?!皡f調發展”具有指導職普融通實施的方法論意義。目前,我國職普融通實施的影響因素與機制較為復雜,因此應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結合教育發展特點,區分職普融通實施的重難點,協調重點攻關任務與常態化任務之間的關系,同時明確階段性任務落實要求,協調各教育要素之間的關系。此外,職普協調發展也是優化教育區域布局結構,實現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根本要求。支撐教育協調發展的基礎是形成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的教育結構[9],以政策為抓手有效打破職業院校與普通本科院校之間的限制,進而緩解城鄉、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現狀。

二、中國式教育現代化視域下職普融通的現實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職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普通教育提質培優成效顯著,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礎,但職普融通仍面臨著諸多現實困境。

(一)社會認可度不高,職普融通觀念之困

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離不開正確的現代教育理念。但由于我國職業教育專業結構的適應性、布局結構的協調性、層次結構的合理性存在問題[10],使得社會對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存疑,主要表現為“重普輕職”的教育觀念和“學而優則仕”的職業認知。一是將職業教育視為普通教育的托底。從中考分流來看,每年有50%左右的學生進入職業教育體系,學業成績靠后的學生被動進入職業教育視作“退而求其次”的無奈之選;未能考入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學習,受社會偏見影響被視為“學而不優者”。二是“重普輕職”觀念演變為“重知輕能”的認知。人民智庫《公眾對職業教育的認知與評價調查報告》顯示,“有50.54%的受訪者認為接受職業教育會導致文化積累不夠,未來個人綜合競爭力喪失”[11],這無形中將“職業教育與文化素質不高”關聯起來?!坝?4.26%的受訪者認為,職業教育會導致就業不理想,只能選擇較低層次的崗位”[12],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寧愿選擇“復讀”也不愿意就讀職業院校的現象,這些傳統的社會偏見制約了職業教育社會吸引力的提升,導致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不高。

(二)配套政策亟須完善,職普融通渠道過窄

科學的教育發展規劃及政策是中國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鮮明特征[13]。黨和政府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科學規劃,確保中國式現代化能夠長足建設和協調發展。由于部分配套政策不完善,導致職普融通推進力不夠。一是,職普融通渠道單一。自1999 年正式實施“專升本”政策以來,“專升本”考試就成為高等職業教育學生進入普通本科學習的主要渠道。雖然,“專升本”考試為高職院校學生打通了教育向上流動的空間。2021年高職??飘厴I生人數達到了398萬人[14],其中約有153.18萬人報考“專升本”考試,約占2021屆高職畢業生總人數的38.48%[15]。然而,據麥可思研究院《2022 年中國高職生就業報告》顯示,2021 屆高職畢業生通過“專升本”通道進入本科就讀的人數僅有67.38萬人,仍有超過80萬的考生落榜,實際就讀人數僅占當年高職畢業生人數的19.3%[16]。招錄人數少與報考學生需求大之間的矛盾逐年顯現,“充分選擇”與“有限機會”之間的現實沖突導致近年來出現了“專升本”考試“高考化”的趨勢[17]。二是職普融通未能實現“單列指標”,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當前,我國高職院??梢酝ㄟ^單列計劃招生制度在高考前完成單獨錄取,但在職普轉段過程中,普通本科院校并無“單列指標”進行招生。同時,由于高職院校學生學業基礎相對薄弱,普通本科院校對招收這部分學生的意愿不強,不利于職普融通的實現。由于轉段過程中缺少“單列指標”,導致有升學意愿的高職學生只能再度回流到高考制度中,參加成人高考,但并不具備優勢。三是“多元學制”成效甚微,學生自主選擇空間有限。多元學制是職業教育升入普通本科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包括“3+2”學制、“3+4”學制等。相比于“專升本”考試,多元化學制僅需高職學生在完成職業教育階段學業后,通過對口高校的考核后即可進入本科就讀,是對“專升本”考試的有效補充,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專升本”考試招錄有限的問題。但在職普轉段的過程中,學生只能升入對口高校的某幾個固定專業進行學習,自主選擇學校和專業的空間較小,不能較好滿足學生需求,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教育不公平,也違背了中國式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公平的內涵本質。

(三)運行機制不協調,職普融通動力不足

職普融通政策作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改革的任務之一,有賴于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教育機構等的全力配合與執行。但目前存在職責劃分不明確的問題。職普融通政策的落實牽涉多個主體,包括國家主管部門、地方政府、本科院校和職業院校等多方合力。地方政府應是教育政策落實的責任主體,但由于職普融通所涉及的主體較多,地方政府在部分政策的落實過程中難免會面臨超出其事權和資源統籌能力的政策執行困境,容易導致政策執行偏差。自2010 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18]以來,全國各地積極響應,如由職業高級中學舉辦的“職普融通班”、綜合高級中學等。以上試點涵蓋了招生、學制、考核評價等主要方面,相應的配套保障政策也較為完善,但在范圍上以“中等職業教育與高中階段教育融通”為主??傮w來看,各省市開展的試點改革缺乏針對高等教育階段的科學化政策設計和措施舉措。此外省域間政策協調不暢。當前職普融通政策由各省依據本省內實際發展情況制定并施行,省域間政策難以聯動和有效對接。一是各省政策制度存在隱性掣肘。以“職普融通班”為例,部分省市的“職普融通班”將生源限制為本市學生,妨礙了區域間學生流動與教育資源的共享。此外,各省“專升本”考試生源也限制為本省內,由于各省教育發展情況不平衡,也限制了學生對學校與專業的選擇范圍。二是缺乏省域間有效的政策協調機制。學分銀行和資歷框架制度是職普融通的重要一環,多數省份當前對于學習成果的認定與轉換僅適用于省域內的學生,尚無明確政策支持跨省份的學習成果認定與轉換,限制了學生未來發展的地域空間,同時阻礙了不同省份之間的職普資源優化配置,也不利于未來我國國家資歷框架的整體搭建。

(四)就業渠道不暢通,職業教育反哺現代化建設受阻

畢業生就業質量是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反映,高質量就業是各級各類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但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就業矛盾仍然突出,存在經濟結構與勞動力結構不匹配,工作崗位與勞動者文化技術水平不適應的問題。首先,高職畢業生進入體制內崗位的選擇受限。以2023 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為例,考試共招錄17 655個職位,而其中可供高職畢業生報考的崗位僅162個,占所有報考崗位的0.92%[19]。面向高職畢業生的崗位偏少,加大了高職畢業生進入體制內工作的難度。再者,“同工不同酬”現象長期存在。多數用人單位對于相同職位但學歷不同的崗位人員,實行差別起薪工資制。據2022年6月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高職生就業報告》顯示,2021 屆高職畢業生平均月收入為4 505元,比同屆本科畢業生平均月收入低1 328元,僅相當于同屆本科畢業生薪資的77.2%[20]。

三、中國式教育現代化視域下職普融通的未來進路

中國式教育現代化要求各級各類教育體系互融互通,形成多維共進的辦學格局,促進不同區域的均衡發展。新時期職普融通應充分發揮央地聯動治理優勢,要持續加大政策調研與試點改革,全面推進職普融通,為實現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奠定良好基礎。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樹立職普融通管理體系的堅強核心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21],也是實現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題中之義。完善職普融通管理體制首先要用好黨的領導這一重要法寶,以高質量黨建工作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確保職普融通工作擁有堅強的領導核心,充分將黨的正確意志集中反映到教育領域。

中國式現代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22]。中國式教育現代化視域下推動職普融通深入實施,應充分把握和準確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首先,各級黨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門以及社會組織,應自覺學習中國式現代化這一理論成果,用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進行武裝頭腦和指導實踐,促進職普融通的推進工作,堅持穩中求進,統籌協調職普融通工作。其次,依托各級黨委組織設立職普融通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形成從中央到地方的三級管理體制。一是在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與各省教育主管部門設立“職普融通領導小組”,分別由教育部、省教育廳主管職業教育的領導擔任組長,負責統籌推進職普融通政策落實;二是地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參照設立“職普貫融通工作專班”,負責地方職普融通的具體推進工作,明確政策落實的責任主體,即要明確省級教育主管部門應承擔本省職普融通的領導責任;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將職普融通政策的落實合理規劃,明確共性目標、重點任務、職能任務、負面清單;中等教育階段應由所屬市教育主管部門負責職普融通領導工作,由所在區(縣)負責職普融通具體推進工作;落實職普融通工作中職業院校辦學自主權,允許學校在規定指標內自主設立職普融通工作機構、自主選聘融通師資以及自主開設職普融通相關專業等。

(二)優化頂層設計,提升政策制度服務職業教育現代化的能力

頂層設計體現出自上而下的全局性部署和戰略性謀劃,具有最高的權威性、決策的整體性和實踐的操作性[23]。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建設高度依賴科學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頂層設計。2013 年,黨的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文件中指出將“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作為改革開放的重要經驗[24],也為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進程提供頂層設計優化的新思路。因此,職普融通中應從完善現有政策設計和開發新的政策工具入手,為職普融通助推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建設保駕護航。

一是基于現有“專升本”考試承載能力,應繼續適度擴大“專升本”考試錄取比例。鑒于當前高職畢業生“專升本”意愿持續增強,各省份應在現有“專升本”招生比例的基礎上,繼續提高5%~8%。以河南省為例,河南省2022年專升本考試報考人數達到22 萬人左右,位居全國第一,同年專升本實際招生8.89 萬人,占高職畢業生總數的32.35%,若提高5%~8%后有望再接納1~2 萬高職畢業生就讀本科院校[25]。再以錄取率最低的貴州省為例,2022 年“專升本”僅招錄1.52 萬人,實際錄取人數僅占當年高職畢業生人數的5.6%,若繼續提高5%~8%,預計在原有基礎上可多接納1.2~2.2 萬人[26]。適度擴大“專升本”考試錄取比例將有效促進職普融通,擴大教育資源供給,以應對學生龐大的升學需求。

二是建立職普融通招生指標單列制度。從政策層面促進職普融通落地,要建立職普融通招生指標單列制度。首先,依據各省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實際情況確定指標總量。在教育部確定單列指標總量基礎上,為進一步滿足日益增長的升學需求,各省應加快出臺《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工作補充辦法》,探索建立“職普融通指標單列制度”,以此補充和完善現有專升本招生計劃,使之成為獨立于“專升本”考試以外的招生計劃。各省“指標單列”計劃應控制在5%左右。依據各省市公布的教育統計年鑒測算,若實現5%的指標單列計劃,黑龍江省可以增加約0.57 萬人[27],山東省可增加約1.2 萬人進入普通本科院校[28]。其次,在職普融通單列指標分配上,應按照高校的辦學定位、專業設置、區域分布合理分配指標。一方面,單列指標應向職業本科院校、職業技術大學和應用型本科院校傾斜。另一方面,其他類型高校應圍繞教育部《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重點布局的八大領域專業設置情況分配指標,包括服務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服務現代服務業重點領域、服務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升、服務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服務國家治理能力提升、服務新業態、新職業等重點領域專業[29]。同時,指標分配應適度傾向于中西部地區,有助于促進我國不同區域人力資本均衡發展。

三是大力發展職業本科教育。職業本科教育是對我國職業教育的本科層次的補充,對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是實現職普融通的重要渠道,應持續擴大職業本科教育規模,提高職普融通承載力。一方面,允許“雙高計劃”高職院校重點專業試點舉辦職業本科教育,拓寬重點專業學生升學渠道;另一方面,為擴大職業本科教育計劃,同時滿足各省職普融通師資需求,各省應支持1~2所職業院校轉設為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專門培養職業教育師資;或允許部分有辦學條件的高校分專業開設職業技術師范本科專業。例如,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在人工智能、自動化等領域均設有師范類專業,培養了大量專業的職業技能師資。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激發教育普惠公平的內生動力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邏輯起點和價值追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首要是深入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把“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作為人民滿意的基礎性要素,提升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與幸福感。當前,我國職普融通主要依賴“專升本”考試作為學生上升渠道,但“專升本”考試所能提供的優質教育資源有限,因此應通過持續探索多元化的職普融通渠道,增加有學歷提升需求學生的選擇空間,不斷優化教育資源的區域配置,提升教育資源利用效率,平衡區域教育發展水平差異。

一是探索“推薦制”與“申請制”并行的招生選拔改革試點。促進不同稟賦學生共同享有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基本要求。因此,建立基于學業成績基礎上的“推薦制”與“申請制”并行的招生選拔制度改革試點;省級教育主管部門要推動錄取高校探索“推薦制”“申請制”等招生制度改革?!巴扑]制”應通過學生所在院校向對口本科院校推薦學業優秀且有專升本意愿的學生參加專業考試,錄取成績可由畢業考核成績和報考的本科院校專業考試成績共同組成?!吧暾堉啤睉蓪W生報考院校參考學生職業教育階段學業綜合表現,同時參照學生職業技能表現并計入總成績,經過報考院校面試后,選拔學業突出者,免筆試升入本科院校就讀。

二是探索推薦“雙高計劃”高職院校優秀學生免試進入普通本科院校就讀改革試點,實施流程(見圖1)。首先,應由教育部下達“雙高計劃”院校推免生指標額度,明確推免生篩選標準和考核原則。其次,各省份在教育部“雙高計劃”院校推免生選拔標準與考核原則上,確認省內各院校推免指標,進一步明確推免生選拔標準,明確不僅要注重學業素養和思想政治道德,同時應重點考查其職業技能素養?!半p高計劃”院校應依據教育部與省教育行政部門推免生指導意見,依據學生在校成績與職業資格素養,選拔優秀學生獲得推免資格。同時,報考單位可依據校本特色組織必要的考核,并最終確認錄取名單。最后,在推免指標分配上,遵循區域和行業差異化原則。對于中西部高校和農林類、石油類、地質類等“六大類院?!笨梢蕴岣咧笜吮戎?,促進中西部職普融通快速發展。

圖1 “雙高院?!蓖泼馍贫葘嵤┝鞒?/p>

(四)夯實協同基礎,完善職普融通保障機制的建設

人、才、物是實現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基礎[30]。在保障財政性教育經費對職普融通持續供給的同時,應以“構建區域協同保障格局”為基礎,通過以建設國家資歷框架為著力點,整合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同時完善中央地方經費協同分擔機制,并建立政策督導機制,完善職普融通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加快國家資歷框架建設,構建區域協同融通制度保障體系。國家資歷框架是實現職業資格與學歷證書之間等價互認,促進各級各類教育有效融會貫通,助力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為破除職普融通跨省流動受限的區域壁壘,應加快國家資歷框架建設,從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兩個維度,將知識、技能、能力、學習量和學習起點作為五個關鍵要素[31]。推進區域協調,打破學習成果互認困難、學生升學范圍受限的障礙。(1)設立國家資歷框架建設委員會。當前我國資歷框架建設以各省試點為主要抓手,區域協調困難。新成立的國家資歷框架委員會要吸納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行業組織、優質企業、高等院校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多方謀劃。(2)完善國家資歷框架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學習成果數字化?!皩W分銀行”與“1+X 證書”制度高度依賴數字技術的應用。據此,應在政府主導下,采用“政府+企業”共建數字平臺的模式,促進資歷框架數字技術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國家資歷框架委員會可依托現有的“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實現網絡課程與國家資歷學分的有機融合,打造國家資歷框架“數字中樞”;另一方面,應通過政府外包的形式,將數字平臺的維護與升級轉包給社會信譽良好的數字科技企業,充分發揮科技企業技術創新和市場感知度的優勢。(3)統一現有各省資歷框架等級劃分標準。由于當前各省資歷框架建設實際情況復雜,短期內整合各省資歷框架存在困難。而資歷等級作為構建國家資歷框架的三大“硬性要素”之一,可作為整合各省資歷框架的重要抓手。國家開放大學學分銀行是我國目前學習成果納入范圍最廣,對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以及非正式學習成果認證較為規范的資歷體系。據此,應參照國家開放大學資歷6級等級劃分,針對現有各省資歷框架6~8 級的劃分現狀,將資歷等級統一為6級標準,減少資歷劃分層級過多帶來的認證繁復的問題,進而打通國家層面資歷框架整合的關鍵性制度設計。(4)分批次逐步探索國家資歷框架建設??蓛炏柔槍Σ糠职l展較為成熟的行業率先試點資歷框架建設,打通這部分行業職業資格與學歷證書等價轉換的渠道,使部分專業的學生先“流動”起來。例如,新能源、電子商務等領域作為我國優勢行業可以率先進行試點工作,再逐步推廣至其他領域,惠及更多學生。(5)鼓勵有條件的省份開展資歷框架合作。由于短期內搭建完成國家資歷框架,實現全國范圍內職業資格與學歷證書互認較為困難。因此,應由部分省份率先探索更大區域范圍的資歷框架合作試點,實現更廣泛的職普融通。據此,我國可按照制造業和行業分布動態完善省域資歷框架合作機制。例如,以川陜兩省為主的西部地區作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主要聚集地,可以率先試點電子信息資歷框架構建與合作,打破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電子信息相關專業學生跨區域流動的壁壘。

二是夯實職普融通經費保障機制,完善中央地方經費協同分擔機制。當前,職業教育經費多元支持體系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地方財政普遍面臨緊平衡、高負債、集中付息期等多重壓力,職業教育財政性投入增長乏力[32]。因此,各省應確保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逐步向職業教育傾斜,在此基礎上,一方面是鞏固中央與地方兩級職普融通經費分擔機制。中央財政應以“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等形式下撥給省級政府,明確職普融通的省級主體財權,對于不同經濟發展狀況的省份采取不同比例下放資金,充分發揮中央財政“指揮棒”的宏觀調控作用。省級政府應保障職普融通經費長效穩定撥款,防范化解當前諸多職業院校出現的債務風險,確保職普融通順利施行。另一方面是建立“基本保障經費+專項經費+績效獎勵”的職普融通財政撥款制度?!盎颈U辖涃M”是用于完善和提升職業院?;巨k學條件的經費,包括校舍建設與維護、實踐基地建設、教師工資等基礎設施建設;“專項經費”是指完全用于職普融通工作的專門性經費,包括職普融通生均經費、職普融通課程開發等;“績效獎勵”是為促進職業院校、職業本科院校、普通本科院校職普融通辦學積極性,依據事前制定的考核標準對相關院校進行表彰獎勵的經費。

三是加強各級教育職能部門協同督導職能,提高政策實效性。教育政策是黨的意志在教育領域的集中反映,為確保教育政策實施方向的正確性,應由教育部職教司負責督查各省職普融通政策實施情況;由省教育主管部門負責督查地市職普融通政策實施情況。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制定職普融通考核辦法,完善“問責—激勵”制度??己宿k法應由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和社會評價兩部分組成,通過專項督查、年度調研及核查等形式開展,保障職普融通始終堅持正確前進方向,進而推動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資歷專升本融通
資歷框架與學分銀行在高職人才培養中的作用研究
山西省2019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現代漢語
為子女升學攢資歷
2017年-2018年專升本院校錄取分數線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大學語文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專升本考生體格檢查表
包羅融通的藝術探索家
論教讀與學寫的生活化融通
融通生物借直銷上市?
圓滿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濃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