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情至性”之外的“別有用心”

2024-02-06 04:25余倩雯
學語文 2024年1期
關鍵詞:陳情表

摘要:長久以來,《陳情表》被稱為“至情至性之文”。然而,“陳情”之道,絕非“忠”“孝”二字那么簡單。讀《陳情表》,須了解晉武帝、李密這兩位“言不由衷”的語言大師的博弈,感受“君心”與“臣心”的碰撞,體悟“虛情”與“實意”的微妙,方能洞悉“至情至性”之外的“別有用心”,走出主題單一、認知固化的陳舊藩籬,直抵文本深處。

關鍵詞:《陳情表》;至情至性;君臣博弈

*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協同創新”專項課題《認知負荷理論視域下高中語文深度學習課堂模式的建構研究》(課題批準號:Fjxczx23-145)、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協同創新”專項課題《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初中語文跨學科學習評價研究》(課題批準號:Fjxczx23-336)的階段性成果。

《陳情表》是西晉文學家李密上奏給晉武帝的表文,作于267年。起因是晉武帝多次征召李密,詔書切峻,而李密意欲奉養祖母,只能以表陳情,“辭不赴命”。若我們了解李密上表時的處境,定會不由得替他捏了一把汗。此時的李密乃蜀漢舊臣,身份敏感,陳情的對象又是雄猜之主晉武帝,若不奉召履職,恐有為前朝守節之嫌,極有可能被視為不服統治之異已,招致殺身之禍。上表之難,難于上青天,更何況是抗旨之表!然而,晉武帝批閱此表后立除征召令,贊其“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且“嘉其誠款,賜奴婢二人,下郡縣供養其祖母奉膳”,何也?諸多名家解讀一向將此全然歸功于李密一片“至情至性之語”,認為《陳情表》一文堪稱“孝”之典范,對其贊譽有加。南宋趙與時在《賓退錄》中評論道:“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1];《古文觀止》評價其“歷敘情事,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假飾”[2];清人林云銘在《古文析義》評注:“純是一片至性語,不事雕琢,唯見天真爛漫”[3];北宋歐陽修、釋惠洪的《六一詩話·冷齋夜話》:“李令伯《陳情表》,皆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斧鑿痕”[4]。在教學中,許多教師亦因襲舊說,認為李密言辭諄篤,故將“至情至性”作為《陳情表》解讀的重點。

《陳情表》固然情感誠摯、凄惻婉轉,令人動容,但感動之余,我們還應聽到李密在“委婉言辭”中多處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真實聲音,洞悉至情至性之外的“別有用心”。他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君臣博弈的牌局中打出的一手好牌,才是讓晉武帝放棄征召的根本原因。

一、君主征召,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一回合,晉武帝作為君主,自然有出牌的絕對優先權,他先是出了一張“懷柔牌”,多次征召李密,彰顯用賢之心,以示皇恩浩蕩。從“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幾句可知征召間隔的時間極短,頗具“求賢若渴”之心,且授予的職位待遇也較為優厚,頗有“尊重人才”之意。按照漢制,“郎中”一職僅次于尚書、丞相、侍郎,與李密在蜀漢時的官職對等,而“太子洗馬”一職,系輔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職,亦足見晉武帝的滿滿誠意。但晉武帝的征召確實過于急切,不免令人生疑。從“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便能感受到他已然有些惱怒與不耐煩。為何如此急切呢?這就不得不提及這段歷史了。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司馬昭滅蜀漢,40歲的李密淪為亡國之臣。咸熙二年(265),司馬昭之子司馬炎逼曹奐禪位,定國號晉,改元泰始。泰始三年(267),政局未穩,為減少滅吳的阻力,晉武帝樹起“招安”的大旗,對西蜀舊臣采取懷柔政策,“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撫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加以籠絡,以彰顯晉朝的寬容,更為顛覆固有形象,立起尊賢重士、寬厚仁愛的“人設”。

如此說來,晉武帝籠絡的對象是一眾西蜀賢達,為何只有李密受到如此頻繁、密集、強勢的征召?難道是李密才能過人,非他不可嗎?不然。司馬氏集團取代曹魏,建立晉朝,是通過一系列不正當手段實現的,違背了儒家的“仁義禮信”等道義,不可能鼓吹“忠君”思想,于是,為鞏固統治,推行“以孝治天下”的國策。而李密無疑是“最佳代言人”,他在蜀漢時官至秘書郎,德行超群,不僅在知識分子中間極富影響力,還以“孝”聞名,完美契合了晉朝“以孝治天下”的國策,所以晉武帝屢屢征召。

了解了以上背景,便知李密此番上表“峰回路轉”的幾率何其小,“觸犯圣顏”的風險何其大,“逆鱗有術”的難度何其高!彼時李密已數次拒絕朝廷征召,晉武帝的耐心也在一點一點耗盡。此番上表務必慎之又慎!

二、臣屬拒召,陳情背后有玄機

《文心雕龍·章表》中有這樣的定義:“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盵5]“表”是中國古代臣屬向君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帶有交際性質的應用文體,如孔融的《薦禰衡表》、諸葛亮的《出師表》等,其最大功用就是讓君王接受請求或建議。

李密“陳情”的目的,無非“愿乞終養,辭不赴命”八字。為何李密對出仕晉朝如此抗拒呢?他給出的答案是:拒召全因“祖母供養無主”。祖母于他有撫育之恩,如今祖母生命垂危,萬萬不可廢離,理由十分正當。然而,這其中秘不可宣的,還有李密對晉朝的觀望。畢竟晉朝政權的建立名不正言不順,很難被正統知識分子所認可接受。其次還有對司馬氏集團的忌憚。公元263年,司馬昭處死了和曹氏集團關系密切的嵇康,而向來支持曹氏集團的阮籍,也采取外出不歸、閉門讀書、沉醉不醒的軟對抗方式以明哲保身。在政治環境兇險叢生、形勢不清的境況下,李密亦是步步驚心。此外,更有對自身名節的考量。

在體悟文字表面的“虛情”背后的“實意”之后,我們便能摸清李密出牌的意圖,理解出牌的順序,領會忠孝兩難困境中的拒絕藝術。

(一)悲情牌:訴苦情,博得皇帝同情

李密出的第一張牌是“悲情牌”,為的是博取晉武帝的同情?!百u慘”人人都會,但向皇帝“賣慘”,則是需要藝術與智慧的。我們且看李密如何“賣慘”。

開篇李密便推心置腹,自訴寂寞清貧、孤獨悲愴的慘境:家境貧寒,父親早逝,母親改嫁,自幼體弱多病,孤苦伶仃……更是不惜“自曝家丑”(舅奪母志),何也?一是開篇先言他事,不直面征召拒召的突出矛盾,反而宕開一筆,掩蓋真實目的,使對方放松警惕,這與《諫太宗十思疏》的開篇極為相似;二是引起晉武帝的同情和悲憫,為自己后續的陳情爭取心理空間;三是為下文祖母對自己深似大海的養育之恩作充分鋪墊。

(二)親情牌:陳孝情,道出血脈相連

李密出的第二張牌是“親情牌”,為的是道出自己與祖母的特殊感情,以“孝”拒召。

《晉書》曾記載:“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時年數歲,感戀彌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劉氏,躬自撫養,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后進?!盵6]李密幼失怙持,幸而長于祖母之手;祖母對孫兒的撫養更是憔神悴力,因而祖孫情感甚篤,已然達到“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的境地。如今祖母劉氏被病魔纏身,危在旦夕,正是最需要親人照顧與關愛的時候。而據上文交代,李密的兒子年紀尚小,家中人丁單薄,“既無伯叔,終鮮兄弟”,且無奴仆,作為唯一能侍奉在側的孫兒,李密怎能忍心、違心、放心在此時拋下祖母,前去赴任呢?

人皆有惻隱之心??v是鐵石心腸之人,聽聞此情此景,內心不免都會升起幾分悲憫,更何況是此時此刻急需在大眾面前樹立寬宏仁愛形象的晉武帝呢?

(三)恩情牌:表忠情,感念晉朝恩惠

李密出的第三張牌是“恩情牌”,為的是極力滿足晉武帝的權威欲望與虛榮心,安撫他多疑猜忌的情緒,并借機高調頌揚新朝,積極表態,主動站隊。

李密連續使用“圣朝”“清化”“猶蒙矜育”“寵命優渥”“過蒙拔擢”等詞語,語言密度極大,恭維意味極強,通過歌頌晉武帝的盛名,表達自己對晉朝的崇拜與臣服,變相地承認了晉政權;緊接著,連續使用“微賤”“至微至陋”“本圖宦達,不矜名節”“犬馬怖懼”等語句進行自污、貶低,這還不夠,一句“少仕偽朝”直接劃清了自己與蜀漢的界線,力陳自己并無懷念蜀漢、不事二主的心理。此舉一來以示臣服之心,企求君主的同情,二來稍微消解了晉武帝對晉朝政權正當性的隱憂,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其權威欲望與虛榮心。極盡心智,故作違心之語,可謂妙矣!

這是顯性的“感恩”和“表態”。那么隱性的呢?

若從文本用語處開掘,會發現細微之處有隱情。第一處,李密自稱“臣”多達20余次,甚是反常。李密尚未為臣,卻已稱臣,何也?辨析字形便可得其中真意?!俺肌弊质家娪谏檀坠俏?,字形像一只豎立的眼睛,本義指奴仆,俯首帖耳,不敢正視。李密以臣自稱,且密度極高,以表“俯首稱臣”之意,為的是讓晉武帝放松警惕、放下懷疑。這與《鴻門宴》中劉邦反復以“臣”自稱,向項羽放低姿態、大表忠心有異曲同工之妙。第二處,李密竟完全不避諱“秀才”一詞的使用,此處暗藏玄機。東漢時,為了避諱光武帝劉秀的名字,將“秀才”改為“茂才”。而蜀漢繼承漢正統,李密若堅持為蜀漢守節,理應避諱“秀才”一詞,然而他選擇不避諱,在不經意間向晉武帝傳達了甘愿歸順的心意,表示對晉朝的耿耿忠心。

(四)國策牌:應國情,以子矛攻子盾

李密出的第四張牌是“國策牌”,為的投君所好,平衡微妙關系達到雙贏。

《群書治要》中記載:“孔子曰: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盵7]晉武帝高舉“孝”之大旗,宣稱“以孝治天下”,根本目的還是要以孝勸忠,移孝作忠。而李密的機智恰在于此:晉武帝以孝治國,他以孝拒召,這不正是臣子遵循國策的生動樣本嗎?首先,這一招讓晉武帝無法反駁,誰讓這是立國的綱領呢?其次,這一招投君所好,在“以孝治國”的文化環境中,李密成了“宣揚孝道”的“最佳代言人”,鼓吹孝心,以孝勸忠。而晉武帝所求無非是鞏固統治、籠絡人心,以“孝”的名義成全李密祖孫,照樣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何樂而不為?最后,《陳情表》雖是臣對君上的較為私人化的表文,卻也是一封公開信,有安撫人心之奇效。大眾從《陳情表》中清楚地看到了蜀漢舊臣對晉朝的認可和擁護,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與新朝對立的心理。

(五)忠情牌:據實情,先盡孝后盡忠

李密出的第五張牌是“忠情牌”,為的是以退為進,勾勒藍圖,安撫君主。

李密先打出“悲情牌”“親情牌”“恩情牌”,是以情動人;再打“國策牌”“忠情牌”,是以理服人。如此有理有節,不僅為自己留足了余地,以“晚仕”代替“不仕”,不至于激怒圣上,還在晉武帝面前展示了一道非常淺顯、人人皆懂的數學題:“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還十分“貼心”地替晉武帝找好了“臺階”下——“先盡孝,后盡忠”。

換位思考,若我們是晉武帝,大概會有如下質疑:你屢次拒絕出仕,所為何事?祖母于你,真有那么重要?贍養祖母之事,家中真的無人可代勞?我晉朝多次征召,皇恩浩蕩,你居然不領情,是不是試圖守節,或者不承認我晉政權?至此,我們發現,李密打出的每一張牌,都恰到好處地回應了以上質疑,且絲絲入扣,陳情極哀,其請極卑。不得不說,李密洞察君心、換位思考的能力特別強。他深知晉武帝心中所求,精準領悟到了晉武帝懷柔政策之下的深意,故能行文縝密,無懈可擊。從交際語境寫作的角度來看,這是李密注重“對象意識”“身份意識”“目的意識”的表現?!蛾惽楸怼芬晃?,堪稱應對職場危機的公關文本。

三、君臣博弈,莫為“忠”“孝”遮望眼

在這場君臣博弈中,晉武帝輸了嗎?沒有。晉武帝征召前朝遺臣是為了鞏固政權,而褒獎孝道,則是為籠絡人心。換言之,征召是假,籠絡人心、鞏固政權才是真。晉武帝看重的是李密的身份和光環,而非李密的政治才能。目的已然達成,至于李密是“奉詔奔馳”或是“辭不赴命”,也沒有那么重要了,何不順水推舟,成全李密,賜其奴婢以贍養祖母終老,成就一段佳話?從國家大局來看,不費吹灰之力便能收獲美譽,拉攏人心,何樂而不為呢?

那么李密輸了嗎?也沒有。李密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命運掌握在晉武帝手中,當個人無法抗衡歷史洪流時,便只能獨善其身。晉武帝需要政權上的認可和擁護,需要舊臣對新朝俯首稱臣,需要彰顯其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形象……積極地配合這場政治演出,才能換取個人的生存空間。對李密而言,盡孝只是借口,拒召才是本質。

晉武帝能放能收,李密有理有節,君臣二人在這場公開的牌局上心照不宣,各得其所。

現在,你能體悟《陳情表》一文在“至情至性”之外的“別有用心”了嗎?

參考文獻:

[1]趙與時.賓退錄[M].北京:中華書局,2021:153.

[2]吳楚才,吳調侯.古文觀止[M].轉引自《解題匯評古文觀止》,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375.

[3]朱一清.古文觀止鑒賞集評·第三卷[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7:8.

[4]歐陽修,釋惠洪著.黃進德批注.六一詩話·冷齋夜話[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52.

[5]劉勰.文心雕龍[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269.

[6]房玄齡,等.晉書·阮籍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4: 900.

[7]魏征.群書治要[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21:269.

(作者:余倩雯,福建省廈門市第三中學教師)

[責編:芮瑞;校對:夏家順]

猜你喜歡
陳情表
雙贏的智慧——《陳情表》個性解讀
讀李密的《陳情表》想到的“孝”
以《陳情表》為例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陳情表》何以能打動晉武帝
《陳情表》新讀
《陳情表》中人物稱謂探究
論《陳情表》的“反復”
《陳情表》的說理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