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STP1和ERCC1基因多態性與食管癌患者放療敏感性及預后的關系

2024-02-13 12:26李強虎
關鍵詞:突變型雜合多態性

李強虎,辛 勇

(1.徐州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4;2.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6)

臨床治療中,通過科學、足量的放療能夠有效控制食管癌進展[1],但并非所有食管癌患者均對放療敏感,部分患者因對放療耐受而造成治療失敗,其影響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特征、腫瘤本身、放射劑量效應關系等[2]。隨著近年來基因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通過基因檢測預測食管癌患者對放療的敏感性,并制定個體化放療方案。相關研究[3]顯示,DNA損傷修復能力與放療敏感性密切相關,DNA損傷修復相關基因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其單核苷酸多態性(SNP)能夠改變DNA修復蛋白功能,進而影響損傷修復能力。谷胱甘肽硫轉移酶P1基因(GSTP1)、切除修復交叉互補基因1(ERCC1)在核苷酸修復中發揮重要作用[4]。為此,本研究主要探討GSTP1和ERCC1基因多態性與食管癌患者放療敏感性及預后的關系。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4月—2020年2月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200例。其中,男144例,女56例;年齡61~75歲,平均(66.31±5.08)歲。根據放療結束后的療效將患者分為放療敏感組(完全緩解、部分緩解)、放療不敏感組(穩定、進展)。本研究經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入選標準:經內鏡檢查和病理檢查確診為食管癌;無放療禁忌證,接受多西他賽單藥化療和同期放療;完成3 a隨訪研究。

排除標準:有重要器官功能異?;虬┘毎h處轉移的患者;接受過手術治療、放療、化療的患者。

1.2 方 法

1.2.1 治療方案

食管癌患者放療方案:采取適形放射治療,總劑量為原發腫瘤靶區60 Gy,2 Gy/次,1次/d,5次/周,30次為1個療程。放療第1天開始同期進行化療,化療方案:多西他賽40 mg,1次/周,6次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

1.2.2 療效評價

患者放療1個療程后,參照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判斷食管癌患者的療效,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進展。其中,完全緩解:靶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緩解:靶病灶最大徑與治療前相比減少30%及以上;穩定:處于部分緩解和進展之間的狀態;進展:靶病灶最大徑與治療前相比增加20%及以上,或出現新發腫瘤病灶。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納入放療敏感組,穩定、進展納入放療不敏感組。治療后對患者進行3 a隨訪,利用電話、門診復查、住院復查等方式進行,記錄患者生存情況。

1.2.3 GSTP1和ERCC1基因型檢測

采集患者外周靜脈血4 mL,放入EDTA抗凝管中4 ℃保存待測,使用Qiagen全血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獲得基因組DNA。PCR擴增引物由上海士鋒生物有限公司合成。GSTP1上游引物:5′-AAAGTCCCCTCTTTAAAC CGC-3′,下游引物:5′-CTGACTGATGGAGTACTTGTT-3′;ERCC1上游引物:5′-CCGTCATTAGGCGGTCGGAA-3′,下游引物:5′-CTCATGTAGTGGTCGTC GTAG-3′。PCR反應體系20 μL,包括dNTP Master Mix 6 μL、上游引物1 μL、下游引物1 μL、DNA模板3 μL、雙蒸餾水9 μL。擴增條件:94 ℃預變性1 min,95 ℃變性40 s,60 ℃復性1 min,共45個循環,72 ℃延伸5 min。檢測儀器自帶軟件收集熒光信號并分析得出SNP分型,同時將標本送至基因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直接測序。

1.2.4 MBP-1、PTEN、Cyclin D1、PLCE1基因表達檢測

取適量的患者食管癌組織,加入RIPA蛋白裂解液充分研磨,將組織懸液以12 000 r/min 4 ℃恒溫離心15 min,收集上清液;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髓磷脂堿性蛋白1(MBP-1)、磷酸酶張力蛋白同源物(PTEN)、G1/S-特異性周期蛋白-D1(Cyclin D1)、磷脂酶Cε1(PLCE1)基因蛋白濃度。

1.3 統計學分析

2 結 果

2.1 不同性別、病理類型的食管癌患者GSTP1和ERCC1基因多態性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200例食管癌患者中GSTP1基因攜帶野生型GG 115例,雜合型GA 61例,突變型AA 24例。ERCC1基因攜帶野生型CC 86例,雜合型CT 99例,突變型TT 15例。GSTP1和ERCC1基因SNP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GSTP1和ERCC1基因各位點的基因型分布在不同性別、病理類型的食管癌患者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病理類型的食管癌患者GSTP1和ERCC1基因多態性分析Tab.1 Analysis of GSTP1 and ERCC1 gene polymorphisms in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s and pathological types

2.2 GSTP1和ERCC1基因型與食管癌患者放療后療效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200例食管癌患者經放療后敏感(完全緩解、部分緩解)119例納入放療敏感組,不敏感(穩定、進展)81例納入放療不敏感組。GSTP1基因攜帶雜合型GA和突變型AA的食管癌患者放療后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的比例明顯高于野生型GG的患者,穩定、進展的比例明顯低于野生型GG的患者(P<0.001)。ERCC1基因攜帶野生型CC的食管癌患者放療后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的比例明顯高于攜帶雜合型CT和突變型TT的患者,穩定、進展的比例明顯低于攜帶雜合型CT和突變型TT的患者(P<0.001)。見表2。

表2 GSTP1和ERCC1基因型與食管癌患者放療后療效分析Tab.2 GSTP1 and ERCC1 genotypes and efficacy of radiotherapy in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2.3 GSTP1和ERCC1基因型與食管癌患者放療后生存時間的關系

本研究結果顯示,GSTP1基因攜帶雜合型GA和突變型AA的食管癌患者放療后1 a生存率、2 a生存率、3 a生存率均明顯高于野生型GG的患者(P<0.05);ERCC1基因攜帶野生型CC的食管癌患者放療后1 a生存率、2 a生存率、3 a生存率均明顯高于攜帶雜合型CT和突變型TT的患者(P<0.05)。見表3。

表3 GSTP1和ERCC1基因型與食管癌患者放療后生存時間的關系Tab.3 GSTP1 and ERCC1 genotypes and survival time after radiotherapy in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2.4 不同放療敏感性的食管癌組織中增殖、凋亡相關基因表達

本研究結果顯示,放療不敏感組食管癌患者凋亡相關基因MBP-1、PTEN表達水平明顯低于放療敏感組食管癌患者,增殖相關基因Cyclin D1、PLCE1表達水平明顯高于放療敏感組食管癌患者(P<0.05)。見表4。

表4 不同放療敏感性的食管癌組織中增殖、凋亡相關基因表達Tab.4 Expression of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related genes in esophageal cancer tissues with different radiosensitivity

2.5 GSTP1和ERCC1基因型與食管癌組織中增殖、凋亡相關基因表達水平的關系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GSTP1基因攜帶雜合型GA和突變型AA的食管癌患者凋亡相關基因MBP-1、PTEN表達水平明顯高于野生型GG的患者,增殖相關基因Cyclin D1、PLCE1表達水平明顯低于野生型GG的患者(P<0.001)。ERCC1基因攜帶野生型CC的食管癌患者凋亡相關基因MBP-1、PTEN表達水平明顯高于攜帶雜合型CT和突變型TT的患者,增殖相關基因Cyclin D1、PLCE1表達水平明顯低于攜帶雜合型CT和突變型TT的患者(P<0.05)。見表5。

表5 GSTP1和ERCC1基因型與食管癌組織中增殖、凋亡相關基因的關系分析Tab.5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GSTP1 and ERCC1 genotypes and expression levels of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related genes in esophageal cancer tissue

3 討 論

放射生物學效應主要是通過DNA改變來實現的,當人體細胞在X線作用下會發生單鏈或雙鏈斷裂,其中雙鏈斷裂主要發生在對側互補堿基對或間隔區堿基對[5]。DNA雙鏈斷裂是目前公認的電離輻射所致染色體損傷,主要修復方式為切除修復[6]。近年來研究[7]顯示,惡性腫瘤患者放療的療效差異可能與DNA損傷修復水平有關。在惡性腫瘤患者分次放療中,射線能夠對DNA造成累積性損傷,該損傷過程在多種DNA底物及修復酶的作用下持續被修復,當患者對放療中射線所致DNA損傷修復能力較強時,表現為放療敏感性低[8]。GSTP1是從哺乳動物中分離得到的影響細胞對電離輻射敏感性的基因,參與DNA的修復過程,其編碼蛋白無直接催化活性,但能夠在堿基切除修復過程中發揮蛋白支架作用,與DNA連接酶作用后參與電離輻射所致的DNA修復和堿基損傷過程[9]。相關研究[10]顯示,GSTP1基因G28152A位點多態性能夠降低GSTP1基因的堿基切除活性,影響腫瘤細胞對放射性的敏感性。本研究對GSTP1基因G28152A位點多態性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攜帶雜合型GA和突變型AA的食管癌患者放療后完全緩解的比例明顯高于野生型GG的患者,放化療后1 a生存率、2 a生存率、3 a生存率均明顯高于野生型GG的患者。提示食管癌患者中GSTP1基因攜帶雜合型GA和突變型AA的放療效果更好,生存率處于較高水平;檢測GSTP1基因SNP可作為食管癌患者放療敏感性的預測指標之一。

ERCC1編碼一種高度保守的單鏈DNA內切酶,其表達產物與相應的DNA切除修復酶通過互補基因相互結合而生成XPF-ERCC1核酸酶復合體,作為特異性核酸內切酶,發揮損傷識別、切除DNA 5′端的雙重作用[11]。ERCC1基因C118T位點核苷酸C向T改變,會造成密碼子中AAC排列轉變為AAT,雖然上述兩種核苷酸排列均編碼天門冬氨酸,但SNP會改進基因轉錄[12]。相關研究[13]顯示,卵巢癌細胞中ERCC1基因第121位密碼子由C變異為T,造成ERCC1蛋白表達下調。目前,關于ERCC1基因多態性與食管癌放療療效的相關研究較少,為此,本研究對ERCC1基因C118T位點多態性進行檢測,結果顯示:ERCC1基因攜帶野生型CC的食管癌患者放療后完全緩解的比例明顯高于攜帶雜合型CT和突變型TT的患者,放療后1 a生存率、2 a生存率、3 a生存率均明顯高于攜帶雜合型CT和突變型TT的患者。提示食管癌患者中ERCC1基因攜帶野生型CC的放療效果更好,生存率處于較高水平;檢測ERCC1基因SNP也可作為食管癌患者放療敏感性的預測指標。

放療能夠促進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凋亡、增殖相關基因的表達也會發生相應改變[14]。食管癌病情發展過程中MBP-1、PTEN屬于凋亡相關基因,Cyclin D1、PLCE1屬于增殖相關基因[15]。其中MBP-1作為c-myc啟動子結合蛋白,可抑制其生物學活性,誘導細胞凋亡[16];PTEN負調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抑制該信號通路介導的細胞生長[17]。Cyclin D1屬于細胞周期家族成員,具有高度保守性,其可通過調控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來促進細胞增殖[18]。PLCE1可通過誘導抑癌基因p53活化來促進腫瘤細胞增殖[19]。本研究結果顯示,放療不敏感組食管癌患者凋亡相關基因MBP-1、PTEN表達水平明顯低于放療敏感組食管癌患者,增殖相關基因Cyclin D1、PLCE1表達水平明顯高于放療敏感組食管癌患者,提示MBP-1、PTEN、Cyclin D1、PLCE1表達水平與食管癌放療敏感性密切相關。進一步分析顯示,GSTP1基因攜帶雜合型GA和突變型AA的食管癌患者凋亡相關基因MBP-1、PTEN表達水平明顯高于野生型GG的患者,增殖相關基因Cyclin D1、PLCE1表達水平明顯低于野生型GG的患者。ERCC1基因攜帶野生型CC的食管癌患者凋亡相關基因MBP-1、PTEN表達水平明顯高于攜帶雜合型CT和突變型TT的患者,增殖相關基因Cyclin D1、PLCE1表達水平明顯低于攜帶雜合型CT和突變型TT的患者。說明GSTP1基因攜帶雜合型GA和突變型AA,ERCC1基因攜帶野生型CC可能通過上調凋亡相關基因MBP-1、PTEN表達,下調增殖相關基因Cyclin D1、PLCE1表達來發揮抑制食管癌病情發展的作用,具有較高的放療敏感性。

綜上所述,食管癌患者GSTP1和ERCC1基因SNP可作為放療敏感性的預測指標,其中GSTP1基因攜帶雜合型GA和突變型AA,ERCC1基因攜帶野生型CC的患者放療預后較好,可能與上調凋亡相關基因MBP-1、PTEN表達,下調增殖相關基因Cyclin D1、PLCE1表達有關。

猜你喜歡
突變型雜合多態性
單核苷酸多態性與中醫證候相關性研究進展
甘藍型油菜隱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統不育系材料選育中常見的育性分離及基因型判斷
放療與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的研究進展▲
從翻譯到文化雜合——“譯創”理論的虛涵數意
馬鈴薯cpDNA/mtDNA多態性的多重PCR檢測
GlobalFiler~? PCR擴增試劑盒驗證及其STR遺傳多態性
腎臟腫瘤中突變型p53和CD44v6基因產物的表達分析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非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分子靶治療有效1病例報道及相關文獻復習
CYP3A4*1G基因多態性及功能的初步探討
雄激素可調節的腎臟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靶向雜合啟動子的優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