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教育行走中思考

2024-02-19 11:40龍建剛韋英哲
廣東教育·綜合 2024年1期
關鍵詞:廣東教研高質量

龍建剛 韋英哲

歲月無聲,時光不語。

恍然之間,2023漸行漸遠已然是背影依??;而一身新裝的2024正在新一圈年輪的門外靜靜等候那一串鐘聲的響起。

每到關鍵的節點,我們總是會回首過往,展望未來,這是因為我們站在時間的中央,往日不可追,未來猶可期。

盤點本刊2023年的重點報道和策劃,我們堅持用行走丈量南粵大地,用思考詮釋廣東教育。唯有不斷行走才能抵達更真實、更細膩、更強烈的感動,只有深入思考方可傳播更智慧、更專業、更有力的聲音。

2023,我們堅持正面引導。作為廣東省教育廳主管的教育期刊,圍繞廣東教育系統的中心工作鼓與呼,展示南粵教育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謀與劃,既是我們的角色擔當,更是我們的價值所在。比如“‘百千萬工程’,教育在行動”的深入宣傳,既從整體上呈現了省委、省政府對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的宏觀擘畫,又對工程推進的現實路徑和各方舉措進行了系統勾勒;又如“雙名計劃”的系列報道則是以正面的典型彰顯了粵派名師、名校長的示范效用和引領范式;而“對口幫扶”專題則是描繪了廣東教育力量在援疆工作中主動作為的新時代畫卷。

2023,我們始終回應關切。心之所向,行之所至,回應好廣大師生和社會各界對教育熱點的關切,既是我們辦刊的初心所在,也是我們事業發展的使命擔當。為此,我們推出了“教育均衡優質標準化發展”專題報道、“教育評價改革”系列報道,努力講好廣東教育在評價導向和優質均衡這些教育焦點工作上的深入謀劃與積極作為;我們策劃了“高中‘雙新’建設”的大型專題,從宏觀的思路舉措、中觀的區域經驗、微觀的學校亮點,綜合立體呈現普通高中優質特色多樣化發展新格局,從而回應各方對高中教育發展熱點話題的關注。

2023,我們守望專業視野。教育期刊,教育是界定,期刊是屬性;教育是內容,期刊是形式;教育是專業,期刊是視野。所以,要辦好《廣東教育》,我們必須深入把握好教育與期刊二者內在規律的融合互洽,用期刊講好教育故事,用教育美好期刊表達。為此,我們推出了“高質量教研體系”“幼小銜接”“最美閱讀空間”“智慧教育”等報道和專題,一方面將目光下沉,選取全省教育系統中在一些現實問題解決中的典型經驗進行系統提煉;另一方面讓思考更加深刻,用教育期刊的專業視角去厘清思路、梳理經驗、提供參照乃至引領方向。

2023,知在左,行在右,我們在南粵教育廣袤的沃土上一邊執著前行,一邊放飛思想。

2024,初心在懷,使命在肩,我們將以更溫馨的文字、更溫情的表達講述更溫暖的教育故事。

2024,讓我們一起同行,彼此溫暖,共赴美好。

關鍵詞1

百千萬工程,教育在行動

2023年全省教育工作會議強調,全省教育系統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錨定教育強省建設目標任務,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中謀劃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努力開創廣東教育新局面,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保障。

2023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教育行動方案(2023—2027年)》,推動縣域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補齊鄉村教育短板,全面提高縣域教育發展水平,服務實施“百千萬工程”。

2023年8月,廣東省百校聯百縣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行動啟動實施,首批 82 所高校院所與 57 個縣(市、區)結對共建、雙向奔赴;廣東省“雙百行動”鄉村建設規劃高校聯盟、鄉村公共服務高校聯盟、鄉村產業發展高校聯盟先后成立,推動高校院所作為縱向幫扶的重要力量深度參與“百千萬工程”。

2023年1月,廣東省教育廳根據《廣東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試點實施方案》,遴選出13個實驗區和15個示范區,分區域分類別探索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本刊聚焦“‘百千萬工程’,教育在行動”,持續報道各地創建實驗區和示范區的典型經驗。

關鍵詞2

教育均衡優質標準化發展

世行貸款廣東省欠發達地區義務教育均衡優質標準化發展示范項目(以下簡稱“世行貸款項目”)于2018年正式開始實施,是世界銀行在我國實施的第一個義務教育項目。

針對粵東粵西粵北16個項目縣(市、區)城鎮學位供給緊張、特殊群體教育保障不足、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不足以及教師管理保障機制不完善等短板和薄弱環節,世行貸款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學校改擴建、特殊群體教育保障、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教師發展與保障等4大領域。通過與世界銀行開展合作,廣東探索出一條先試先行的義務教育均衡優質標準化發展之路。

本刊推出特別策劃,梳理省級層面扎實推進項目實施的系列舉措以及取得的成效,展示各項目縣(市、區)在基建工程、優質資源“班班通”教學平臺、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培養、特殊群體教育保障、學校對口幫扶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和特色經驗。

關鍵詞3

教育評價改革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強調要完善學校管理和教育評價體系。廣東把教育評價改革作為引領新一輪教育發展的關鍵驅動,奮力打造教育評價改革試點省,為全國教育改革探路先行。

為展示教育評價改革試點省的經驗和做法,廣東省教育廳連續開展教育評價改革主題征文活動。相比2021年“五‘破’五‘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主題征文活動,2023年廣東省教育評價改革主題征文的關注度更高、參與面更廣,參評作品整體水平有較大程度的提升。

本刊分別報道了廣東省教育評價改革試點市東莞、河源推動教育評價改革落地生根的成效和經驗。東莞借助信息化技術賦能評價改革,在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區域教育質量監測、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勞動教育評價、學業質量評價等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形成了一批較先進的經驗做法,營造了濃厚的改革氛圍。河源把教育評價改革作為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總牽引,通過項目培育和督導等舉措,健全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積極開展教育評價實踐,綜合施策、穩步推進,持續推動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4

高質量教研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必然要求構建高質量教研體系,發揮教研體系的支撐、引領、輻射作用。廣東提出用3~5年時間,建成富有廣東特色、國內領先、上下聯動、橫向貫通的新時代教研體系。

建設高質量教研體系,需要區域根據自身教育教學實際進行探索實踐。中山充分發揮教研工作對基礎教育的支撐作用,通過建設教研隊伍、深耕教研內涵、搭建教研平臺,三維構建高質量教研體系,積極提升教研員梯隊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切實提升教研工作實效。

本刊推出中山市構建高質量區域教研體系系列報道,呈現中山以教研體系支撐區域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經驗以及多個省級基礎教育教研基地的教研風采。

關鍵詞5

高中“雙新”建設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普通高中教育,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教育部也印發了《教育部關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推動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變革和全面提高育人質量。

廣東省做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工作,著力建成一批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示范區示范校和新課程新教材培訓基地。同時,實施特色普通高中建設工程,支持普通高中學校立足自身辦學歷史、文化特色和課程資源等優勢,凝煉辦學特色,實現由分層辦學轉向分類發展,形成普通高中優質特色多樣化發展新格局。

2023年第8期,我們多角度梳理呈現普通高中“雙新”建設的廣東實踐:從宏觀看廣東推進建設國內一流示范區示范校的思路舉措,從中觀看廣州、東莞兩個省級示范區的經驗成效,從微觀看廣東廣雅中學、廣州市第二中學、深圳市育才中學和仁化縣仁化中學四所省級示范校的特色亮點。

關鍵詞6

幼小銜接

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有利于兒童實現幼兒園向小學的順利過渡,保障兒童身心健康和終身發展。2021年3月,教育部出臺《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

在國家政策引導,省委、省政府統籌部署下,廣東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幼兒園和小學實現雙向銜接,采取聯合教研、整合多方教育資源等方式開展銜接活動。本刊策劃“幼小銜接,廣東在行動”,從系統推進、地方實踐、典型案例三個層面,展示廣東深化幼小銜接的做法、經驗。

2021年設立“安吉游戲推廣國家級實驗區”,鼓勵各地充分利用地方的自然和文化資源開發玩具和游戲材料,為幼兒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把“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要求扎實地落實在幼兒園的教育實踐中,有力地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廣東緊跟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的步伐,持續開展幼兒游戲研究與探索,先后出臺《廣東省幼兒園一日活動指引》《廣東省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行動方案》等文件。在一系列措施實施后,游戲育人的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我們報道了以游戲推動幼教改革的廣東經驗。

關鍵詞7

智慧教育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推進教育數字化”寫入報告,明確了教育數字化未來發展的行動綱領。邁入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5G與智慧教育的融合,成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

由廣東省教育研究院牽頭開展的“新一代通信與網絡”重大專項“5G+智慧教育”研究工作,通過全過程教學大數據的采集、分析和應用,將傳統經驗性教學向以數據交互、信息評估為主的數字化教育轉變,打造“5G+智慧教育”的廣東樣板。

在深圳,有一所與眾不同的學校,自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深圳市云端學校秉持以“云朵推動云朵,靈魂喚醒靈魂”的辦學理念,探索學校組織制度、智慧教育形態、教師隊伍建設和學習方式變革等方面的創新實踐。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堅持需求導向,在教育數字化新領域、新賽道上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變革。

關鍵詞8

最美閱讀空間

2022 年,首屆全民閱讀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指出,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可以讓人得到思想啟發,樹立崇高理想,涵養浩然之氣。2023年,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引導激勵青少年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

廣東省教育廳高度重視中小學圖書館建設和管理工作,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書香校園”建設系列活動。2022年10月,廣東省教育廳出臺《廣東省中小學閱讀空間建設與管理指南》,進一步推動中小學閱讀空間建設與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和品質化。2020年和2022年,關注空間之美、館藏之美、師生之美、服務之美、活動之美五個維度,全省先后評出68個和85個廣東省中小學“最美閱讀空間”。

我們分兩期集中呈現了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深圳中學、廣州市第二中學、廣鐵一中外國語學校、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小學、深圳市翠北實驗小學、云浮市新興縣新城鎮楓冼小學和中山市特殊教育學校等8個“最美閱讀空間”典型案例。

關鍵詞9

雙名計劃

教育部啟動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2022—2025),從全國遴選了300位教師校長作為培養對象,進行為期三年的連續性系統化培養。其中,有10位培養對象來自廣東。本刊推出系列報道,展現“雙名計劃”培養對象的風采。

一方面,他們不懈努力,實現個人成長。比如來自茂名的張梅,在省、市、區各級賽課和一系列的課題研究中,一步一步從鄉村教師成長為教育部名師培養對象;名師培養對象黃偉祥開展涉及人工智能教育、創客教育等領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參與了16項國家級重點課題、省級重點課題、省級規劃課題。

另一方面,他們借助平臺,發揮引領作用。比如,名師培養對象陳式華通過全省學生社會活動成果交流展示、省優質課比賽、省青年教師能力大賽,以及各種講座、撰寫文章、教研活動和教師交流,努力搭建教師成長的平臺和舞臺;名校長培養對象鄭明祥,統籌建設兩個省、市名校長工作室,做到“五個統一”,即統一目標、統一課程、統一管理、統一行動、統一考核,拔高培養兩級工作室學員,以期達到校長和學校的“雙優”目標。

關鍵詞10

對口援疆是國家戰略,是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都要站在戰略和全局高度認識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對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對口援疆工作機制,共同把新疆的工作做好。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開展對口援疆,是廣東必須肩負起的重大政治責任。按照中央部署開展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自2010年以來,廣東對口支援喀什地區三縣一市和兵團第三師。教育援疆作為對口援疆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重點,全面推進文化潤疆和智力援疆,推動教育援疆工作邁上新臺階。

責任編輯? ? 羅? ? 峰

猜你喜歡
廣東教研高質量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不煲“仔”的廣東煲仔飯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廣東輿情
新型教研——說題的感悟
我們都是卑微者(組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