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轉型視野下教師數字素養測評:發展動向、場景建構與實踐建議

2024-02-19 18:00朱龍張潔吳欣熙林依喬招紫慧付道明
電化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教師

朱龍 張潔 吳欣熙 林依喬 招紫慧 付道明

[摘? ?要] 提升教師數字素養是深化教育數字轉型,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測評具有導向、激勵和調整的功能,是發展教師數字素養的重要環節。伴隨化、常態化、大規模的測評新需求以及智能化、自適應、情境化的測評新技術相互作用,教師數字素養測評范式從基于結果測評邁向伴隨式測評、測評目標從篩選甄別邁向教評融合、測評手段從自陳式問卷邁向智能測評、測評內容從簡單知能邁向問題解決能力、測評數據從單一數據邁向多模態數據?;凇凹夹g賦能、場景融合、過程伴隨”的理念,文章建構了四類教師數字素養測評場景:人機對話支持的數字化意識與責任測評場景、適應性評測技術支持的數字技術知識測評場景、虛擬現實支持的數字技術技能測評場景、數據驅動的數字化應用與專業發展測評場景。最后,從標準引領、應用驅動、數字認證、技術賦能、賦智增能五個方面提出教師數字素養測評實踐建議,以期提升教師數字素養,助力教育數字轉型。

[關鍵詞] 數字轉型; 教師; 教師數字素養; 發展動向; 測評場景

[中圖分類號] G434? ? ? ? ? ? [文獻標志碼] A

[作者簡介] 朱龍(1988—),男,湖北黃岡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信息化教學創新、智能教師教育研究。E-mail:walkerzhu1009@163.com。付道明為通訊作者,E-mail:fudaoming@gei.edu.cn。

一、問題的提出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推進教育數字化”作出全方位的戰略部署[1]。教師數字素養是推動教育數字化的關鍵軟實力、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支撐。世界各國、地區、組織機構通過制定戰略[2]、發布標準[3]、研發測評工具[4]、開展教師培訓[5]等舉措,大力發展教師數字素養,力圖把握教育數字化的主動權。2022年12月,我國教育部發布《教師數字素養標準》,為教師素養培養和評價指明了方向。測評具有導向、激勵和調整的功能[6],是提升教師數字素養的關鍵環節。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自適應技術、VR/AR等技術正推動教師數字素養測評邁向智能化和情境化,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新需求正呼喚伴隨化和常態化的數字素養測評。實踐中,教師數字素養測評存在測評范式落后、數據類型單一、測評脫離情境、測評反饋滯后、測評效用不佳等問題。如何基于教師數字素養發展新需求和人工智能新技術創新教師數字素養測評成為學界關注的焦點。本研究在教育數字轉型背景下,結合教師數字素養測評范式、理念、手段、內容、數據,梳理教師數字素養測評發展動向,嘗試構建教師數字素養測評場景,并總結測評實踐建議,以期為教師數字素養測評提供參考,助力教師數字素養提升。

二、數字轉型視野下教師數字素養測評發展動向

持續提升教師數字素養,對建設數字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具有重要意義[7]。作為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重要環節,教師數字素養測評正孕育著新動向。如圖1所示,伴隨化、常態化、大規模的教師數字素養測評新需求,智能化、自適應、情境化的數字素養測評新技術,二者相互作用加速推動教師數字素養測評范式、目標、手段、內容、數據發生變革,教師數字素養測評正呈現一幅新圖景。

(一)測評范式遷移:從基于結果測評邁向伴隨式測評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要系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實現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的有機結合”[8]。教師數字素養評價也不例外。一方面,數字素養測評的現實需求呼喚新的測評范式。教師數字素養具有復雜性、迭代性和發展性特征,傳統單次、單一維度的標準化測評難以測量教師在數字化教育教學時所應具備的復雜技能和情感態度[9]。另一面,數字技術賦能數字素養測評范式遷移。大數據、學習分析、行為捕捉等技術為教師數字素養伴隨式測評提供了可能。在現實需求和數字技術的雙重作用下,數字素養測評范式正從結果導向測評邁向伴隨式測評。

伴隨式測評具有數據導向、追蹤教學全過程、提供實時反饋、面向學生全面發展的特征[6]。從提升教師數字素養的角度來看,伴隨式測評具有三方面的優勢:第一,伴隨式測評有助于精準分析“關于數字素養,教師掌握了什么”,即數字素養基礎。第二,伴隨式測評有助于動態掌握“關于數字素養,教師正在關注什么”,即數字素養關注點。第三,伴隨式測評有助于個性化診斷“關于數字素養,教師將要學習什么”,即數字素養發展需求?;谏鲜鋈矫鏀祿?,繪制教師畫像,精準把握其數字素養已有基礎、當前水平以及發展需求,可以極大地推動測評結果精準化、助力評價內容個性化、實現評價反饋及時化。

(二)測評目標更新:從篩選甄別邁向教評融合

服務于工業時代以篩選為目的、唯分數的傳統教育評價已無法適應新的目標要求[9]。傳統教師測評理念認為,測評的目的在于甄別和選拔,常用于篩選和甄別在某方面具有顯著特征的教師。但從廣義層面來看,這一做法忽略了測評的診斷、反饋和促進的功能,不利于大規模、常態化推進教師個體和群體素養提升。人工智能與教育相互賦能[10],以及新時代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的深切期許,正推動教師數字素養測評理念從“分等定級”邁向“教評融合”。所謂教評融合,即教學與測評相融合,在教學中測評,在測評中教學,教學和測評不再是傳統的線性關系,而是一種類似DNA雙螺旋結構關系,二者在教育教學場域下相互支撐、協同發生,教評互促。

基于“教評融合”理念開展數字素養測評,具有三方面優勢:首先,有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教師可以基于測評數據,了解自身數字技術教學應用的不足,進而改進教學,提升教學效果。其次,有助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測評數據能真實反映教師教學現狀,教師可利用測評數據開展自我診斷、自我反思、自我調整,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及自身素養的提升。最后,有助于推動測評常態化。測評的結果反饋給教師,能為教師調整教學提供支撐;教學過程為測評自動累計評價數據,為測評提供數據源。由此,建立一條正向反饋的循環路徑,以評促教、以教促評,實現測評與教學深度融合。

(三)測評手段升級:從自陳式問卷邁向智能測評

自陳式問卷因具有易操作、成本低、推廣性強等特點,成為教師數字素養測評的常用手段。自陳式測評側重于從主觀角度測量教師抽象數字技術知識,忽略了數字素養應用場景,不能真正反映教師應用數字技術解決教學問題時的意識、能力和責任。此外,自陳式測評往往會因為存在社會贊許性效應,從而導致測評結果與實際能力之間存在一定偏差[11]。

以自動化、交互式、智能化為特征的智能測評關注教師在情境中的知能表現,這一點有助于解決自陳式測評情境缺失的問題并消除贊許效應[12]。智能測評將教師數字素養評價與情境相關聯,在教學活動中采集過程性數據,為客觀、全面地開展教師數字素養評價提供了基礎性的支撐[13]。智能測評不僅可以基于過程性數據對教師的數字技術應用能力進行診斷和分析,還可以動態分析教師在學習數字技能過程中的變化,或實時評估教師的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的運用情況,并對教師的數字技術掌握情況進行預測[14],針對性地推送學習資源。例如,在智慧教學環境中,基于云計算與大數據服務,采集、存儲動態生成性數據,利用人機交互可視化分析方法對教師教學行為等數據進行分析解釋[15],形成教師數字素養畫像,從而全面評估教師數字素養。

(四)測評內容轉向:從簡單知能邁向問題解決能力

傳統教師數字素養測評多注重結構化的知能測評,通常以知識題項和簡單技能的測評為主,多關注靜態、低階和孤立知識或技能[16],測評內容忽略了教師在真實場景中運用知識、技能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測評結果無法真實反映教師在使用數字技術解決問題時的復雜表現,更無法為教師數字素養發展提供針對性的反饋。

隨著教育數字轉型對教師數字素養要求的不斷提升,傳統測評已無法滿足教師數字素養的發展需求,測評內容從關注簡單的知能邁向復雜問題解決。在智能環境下,通過構建虛擬教學情境或模擬真實教學情景[17],實現對教師利用數字技術解決真實問題能力的測評。多元的測評內容使智能測評能夠從教師備課、教學、反思各個環節,結合教師掌握數字技術知識的程度、使用數字技術解決問題的實際情況,對教師所處數字素養維度進行評定。智能測評結果能給予教師精準評價和改進意見,幫助教師全方位審視自身的不足,不斷提升自身數字素養。此外,教師也可根據測評內容分析數據,調整教學策略,使教學設計更貼合學習者個性化學習需求,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五)測評數據升維:從單一數據邁向多模態數據

傳統教師素養測評手段和方法過于依賴主觀判斷[18],數據類型較為單一,不能全面反映教師數字素養情況。智能技術的發展為伴隨式數據采集提供了重要支撐[19],為數字化教學中行為數據、情感數據、心理特征數據等多模態數據的采集提供了可能。

從不同維度采集到的同一個描述對象的數據稱為多模態數據[20],多模態數據已被證明在研究維度、信效度、價值性等方面都優于單一靜態數據[21]。借助智能技術手段進行多模態數據采集,能更全面真實地反映教師數字素養。運用眼動儀采集教師運用數字技術工具時的眼動數據,如眼睛注視頻次、眼睛注視時間、瞳孔直徑變化,從而挖掘教師數字技術應用的偏好、特點、熟練程度等?;谀X電設備采集教師在回答數字化意識、數字社會責任相關問題時的腦電數據,從大腦內部獲取教師關于數字技術應用的倫理態度?;谥腔蹖W習平臺采集教師在線教學行為數據,如登錄數據、教學活動數據、資源應用數據等,綜合評估教師數字設備、資源、平臺應用能力?;贏I課堂分析系統,采集課前、課中、課后教學數據,全面評估教師數字化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學業評價技能?;谥悄芗夹g收集教師數字素養多模態數據,能全面和準確反映數字素養,有助于提高評價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三、數字轉型視野下教師數字素養測評場景建構

數字轉型視野下,教師數字素養測評正朝著精準、個性、智能方向發展,如何設計教師數字素養測評場景,推動數字素養測評落地是本研究接下來要回答的問題。以情境學習理論、基于證據的測評(OED)、項目反應理論、自適應學習理論為指導,基于“技術賦能、場景融合、過程伴隨”的理念,采用人機對話、自適應測評、情境模擬、數據挖掘四種方式評估教師數字素養。教師數字素養測評場景建構,如圖2所示。其中,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采用人機對話評估教師數字化意識和數字社會責任;基于自適應技術構建自適應試題庫,評估教師數字技術知識;運用虛擬現實工具模擬數字技術教學應用環境,通過收集測評者行為、生理等數據評估教師數字技術技能;基于在線教育教學平臺,挖掘教師在備、教、測、評、研過程中的數據,從而評估教師數字化應用、專業發展情況。

(一)場景一:人機對話支持的數字化意識與責任測評

采用人機對話進行教師數字化意識與責任測評。相較于傳統自陳式問卷測評,人機會話測評具有科學性、時效性、經濟性的優勢[22],能更為全面、準確地了解教師對數字技術應用的態度?;谌藱C對話進行教師數字化意識和數字社會責任的測評,主要分為五個環節:第一,場景與問題設計。依據數字化意識、數字社會責任標準,結合數字技術應用情境,設定對話場景和問題,其中問題包括客觀問題與主觀問題,確保設定的問題能夠充分了解被測評者的數字化意識、數字社會責任。第二,建立人機對話系統。根據設定好的場景和問題,建立機器人對話系統,包括機器人的語言模型和回答內容。第三,開展人機對話。機器人隨機拋出問題,被測評者回答問題,闡明自己對數字技術應用的認識、數字技術應用意愿和態度等。第四,對話評分評價。根據被測評者的回答,通過抽取發言關鍵詞,獲取語義信息,對被測評者的數字化意識和數字社會責任進行評分和評價。第五,分析測評結果。根據評分和評價結果,對被測評者的數字化意愿和數字社會責任進行分析,為后續的決策和改進提供參考。

(二)場景二:適應性評測技術支持的數字技術知識測評

適應性測評技術是一種根據被測者的能力和水平動態調整測試內容和難度的測評方法。它旨在根據被測者的表現和回答情況,自動調整測試的難度,以便更準確地評估被測者的能力水平[23]?;谶m應性評測技術進行教師數字技術知識測評,包含以下環節:第一,確定測評目標。明確自適應測評的目標是了解教師對常見數字技術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認識、理解情況。第二,設計測試題庫。根據測評目標,設計數字技術知識測試題庫,試題包括數字技術內涵、使用數字技術解決問題的方法、常見數字技術工具類型等,試題還應包含不同類型的題目、難度等級、知識點等內容。第三,確定自適應算法。根據測試題庫和測評目標,確定自適應算法,包括基于規則的算法、基于模型的算法、基于概率的算法等。第四,構建測試流程。根據自適應算法和測試題庫,構建測試流程,包括初始題目的選擇、后續題目的選擇、時間限制等。第五,實施測評。根據設計的測試流程,實施自適應測評,并記錄被測者的回答得分情況。第六,分析測評結果。根據自適應算法和測試題庫,分析被測者的數字技術知識測評結果,提供相應的反饋和建議。第七,優化測試題庫。根據測評結果和分析結果,對數字技術知識題庫進行優化和改進,提高測評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三)場景三:虛擬現實支持的數字技術技能測評

傳統數字技術技能測評多采用作品評估方式,通過作品得分判定技能水平高低。這一做法效率高、易操作,但忽略了數字技能應用的情境,并不能全面、客觀地反映技能水平。借鑒汽車模擬駕考,基于虛擬現實技術構建數字技能應用情境,借助行為記錄、表情捕捉等手段獲取數字技術技能應用過程性數據,能實現伴隨式、無感評估教師數字技術技能。數字技術技能測評場景包括:第一,根據測評目標,設計涵蓋硬件設備場景(用以模擬解決數字設備硬件問題)、軟件操作場景(用以模擬運用工具解決教學問題)。第二,開發VR/AR模擬軟件。根據情境模擬場景,開發相應的VR/AR模擬軟件,包括3D模型、場景搭建、交互設計等。第三,設計測評任務。根據VR/AR模擬軟件和測評目標,設計資源選擇策略任務以及數字技術資源使用方法等任務。第四,開展模擬測評。被測者通過VR/AR設備進入模擬場景完成測評任務,同時記錄被測者的行為數據、腦電數據、眼動數據等。第五,分析測評結果。根據被測者的表現和反應進行分析和評估,提供相應的反饋和建議。

(四)場景四:數據驅動的數字化應用與專業發展測評

教師數字化應用與專業發展體現在日常的“備、教、測、評、研”的過程中。因此,采用伴隨式數據驅動的方法采集教師數字化應用和專業發展數據能更為全面、科學地反映其素養水平。根據吳砥等提出的教師數字素養過程性測評方法[24],基于伴隨式數據驅動的教師數字化應用與專業發展測評應包含以下步驟:第一,確定教師數字化應用與專業發展測評框架。其中,數字化應用包括數字化教學設計、數字化教學實施、數字化學業評價、數字化協同育人,專業發展包括數字化學習與研修、數字化教學研究與創新。第二,確定體現教師數字素養的過程性數據類型。過程性數據類型包括個人管理數據、資源管理數據、應用管理數據、教學管理數據、學情分析數據、網絡研修數據、家?;訑祿叻N類型。第三,根據測評框架,從豐富性、多樣性、有用性和時效性四個維度,建立數據映射方法。其中,豐富性表示數據的數量分布特征,多樣性表示數據類型分布特征、有用性表示數據使用和認可分布特征、時效性表示數據波動特征。第四,動態確定子維度最優測評算法,建立智能測評模型。第五,基于教師網絡學習空間,采集“備、教、測、評、研”過程中體現教師數字化應用與專業發展的過程性數據,根據測評模型計算數字素養,并結合各模塊得分情況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反饋和調整建議。

四、數字轉型視野下教師數字素養測評實踐建議

(一)標準引領:細化數字素養標準,構建分層分類的評價體系

基于數字素養標準,構建面向利益相關者(教師、管理者、技術人員等)、不同能力教師(新手、熟手、專家)的分層分類的數字素養評價體系[25],既有助于推動不同技術條件、應用場景、發展需求的教師數字素養測評,助力數字轉型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又能針對性地為教師應用數字技術賦能教學設計、資源開發、信息創造、評價改革提供指引[26]。例如:歐盟《數字素養框架》從六個維度描述教師數字素養,分別是能使用數字技術開展教學實踐的新手(Newcomer, A1)和探索者(Explorer, A2);能對數字化教學進行反思、擴展和建構的綜合者(Integrator, B1)和專家(Expert, B2);評判分析和發展數字化教學實踐的領導者(Leader, C1)和開拓者(Pioneer, C2)[4]。該框架以數字技術應用水平為線索,清晰描述不同教師應具備的能力素養。教育管理部門可以此為參考,推進分層分類的教師素養測評;教師可以此為指引,制定個性化的數字素養發展路徑。在分層分類的基礎上,還應將數字素養體系與教學場景(如教學設計、活動組織、教師研修等)相融合,助力“以評促教、以評促用”。例如,澳大利亞教育、技能和就業部根據場景不同,將數字素養技能劃分為個人和社區、工作場所和就業、教育和培訓三個領域,并列舉真實生活中的示例活動,以指導相關級別的學習和評估任務,推動在真實的場景中測評和發展數字素養[27]。

(二)應用驅動:深化智慧教育平臺應用,支撐數字素養大規模測評

變革測評方式,充分利用新技術開展教師研修伴隨式數據采集與過程性評價,提高測評助學的精準性,這些成為智能時代教師素養測評的基本要求。2022年3月,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上線,提供面向教學、學習、研修、管理四大領域以及九大應用場景的服務[28]。2023年5月,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提出,“建好用好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引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效常態化應用”[29]。作為面向全國教師的服務平臺,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可成為教師優化教學設計、改革教學方法、解決教學問題、變革教學模式的重要抓手[30]。本研究認為,這是采集教師數字素養數據的重要切入口之一。教師利用智慧教育平臺開展課前備課、教學設計、活動組織、研修研訓等活動,必然會在平臺中留下大量的過程性數據,動態實時采集課堂內外、線上線下、學習與生活多來源數據[31],有助于全面、動態評價教師數字素養,以及教師數字素養大規模測評。例如,課前,教師基于智能教學助手開展備課,通過收集備課過程性數據,包括時長、教案數據(教案數量、獲取次數、分享次數等)、課件數據(課件數量、獲取次數、分享次數等)、集體備課次數、評論他人教案/課件次數等,并據此繪制數字素養畫像,基于上述數據分析給出發展建議,實現數字技術素養與技能測評深度融合。

(三)數字認證:開展數字素養微認證,助力精細化測評與個性化發展

教師數字素養具有復雜性、實踐性和發展性的特征,如何精細化測評與個性化提升是學界關注的焦點。近年來,以實踐成果為導向的微認證得到關注,成為教師技能認證的重要方式。微認證(Micro-credential)是基于信息技術的數字認證方式,是一種面向成人專業能力的認證方式,倡導對獨立、具體、明確的專業能力進行評估,同時依據實踐成果對能力進行認證考核[32]。微認證具有能力導向、面向需求、滿足個性、方便分享等特點[33],契合了教師能力培養的目標與需求,是促進教師個性化學習的方式并具備變革教師專業發展的潛力[34]。

開展數字素養微認證,將數字素養分解為若干微小而具體的能力條目,基于微技能的“堆?!笔皆u價從而實現對復雜技能的綜合評價。例如:在數字化技能維度,將其細化為數字化設備操作能力、數字資源制作能力、學業數據分析能力等,教師通過提交體現上述三方面能力的圖片、視頻、文案等多元教學成果,申請認證某一項技能,最終得到可驗證、可改進的數字徽章[35],以此評估教師數字化技能素養。實踐中,可將微認證系統嵌入教師網絡空間,采集網絡教學空間中體現教師數字素養的教學成果資料(如教案、課件、資源等),據此開展數字素養微認證,并提供針對性的數字素養提升課程和資源,以此推動數字素養持續提升。

(四)技術賦能:加快研發自評工具,推進教師數字素養常態化測評

數字素養自評工具可為數字素養自我診斷、“數字鴻溝”預測[36]以及數字素養提升提供依據。歐洲統計局、法國、丹麥和歐盟分別開發DSI(Digital Skills Indicator)、PIX、Digital Competence Wheel以及Check-In四類數字素養測評工具,前三種工具面向大眾數字素養測評,后一種面向教師數字素養測評[37]。

加快研發自評工具,推進大規模測評有三方面的優勢:第一,深化教師數字素養增值性評價。由于教師個體、技術環境、教學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教師所具備或需要掌握的數字素養有所不同。測評重點應關注教師的發展、提升情況,而非簡單采用統一的標準去選拔和甄別教師。研發數字素養自評工具,開展基于“關注進步與努力”的發展性評價視角的數字素養測評,有助于深化教師數字素養增值性評價,推動教師在測評中實現數字素養提升、發展與進化。第二,推動教師數字素養培訓精準化。將測評工具和測評機會下放,必定會有更多的教師參與到數字素養自評中,也必定會產生大量測評數據。上述數據來自一線教師,能客觀、準確反映教師數字素養現狀、問題與需求,教育管理部門可結合測評數據制定精準化的教師數字素養培訓方案,有針對性地提升教師數字素養。第三,助推區域教師數字素養監測常態化。在區域層面開展數字素養自評,既解決了數字素養測評難度大的問題,又能為區域教師數字素養監測提供源源不斷的數據。

(五)賦智增能:建立跟蹤評價和反饋機制,推動數字素養持續提升

發揮測評的導向功能,推動教師數字素養可持續提升是開展測評的主要目的。為實現這一點,建立智能技術支撐的跟蹤評價和反饋機制,將有助于為教師賦智增能,推動數字素養可持續提升。第一,建立教師個體和群體數字素養電子檔案。數字素養具有長期性、迭代性和復雜性的特征,基于智慧教學平臺構建數字素養發展電子檔案袋,匯聚數字素養發展的持續性證據,形成數字素養證據鏈,能更加客觀、公正、規范地評價教師數字素養,助力實現職前與職后、個體與群體、教師與學生數字素養一體化、協同化發展。第二,基于大數據,繪制教師數字素養畫像。通過持續性的數據采集和分析,繪制區域教師群體和個體數字畫像,精準描繪教師數字素養特征,為精準研修研訓提供支持。同時,教育主管部門應定期向學校、教師反饋畫像情況,為教師群體、個體數字素養發展提供參考和建議。第三,建立“高?!萄袡C構—中小學—企業”專家為主體的數字素養專家組,在理念引領、案例實操、實踐應用、技術資源四個方面為教師提供智力咨詢,助力教師數字素養全面提升。

五、結? ?語

教育數字轉型背景下,教師數字素養發展的新需求和人工智能新技術推動了教師數字素養測評范式、目標、手段、內容和數據發生變革,教師數字素養測評朝著智能化、精準化和伴隨化的方向發展。如何把握這一趨勢,推進教師數字素養測評與提升仍有待進一步深入探索和實踐。為此,未來研究將致力于推動實現本研究所建構的測評場景,在備課、教學、研修、家校育人等場景中開展教師數字素養測評實證研究,為教師數字素養提升貢獻新思路和新方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 (2022-10-16)[2023-11-13]. https://www.12371.cn/2022/10/25/ARTI1666705047474465.shtml.

[2] European Commission. 2030 digital compass:the european way for the digital decade[R]. Brussels: European Commission, 2021.

[3] FERRARI A. Digital competence in practice:an analysis of frameworks[M]. Luxembourg: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12.

[4] 閆廣芬,劉麗.教師數字素養及其培育路徑研究——基于歐盟七個教師數字素養框架的比較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22,44(3):10-18.

[5] UNESCO. The ICT 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teachers[EB/OL].(2011-10-23)[2023-11-13]. https://www.iite.unesco.org/files/conference2010/Selinger_ICT%20CFT.pdf.

[6] 王小根,單必英.基于動態學習數據流的“伴隨式評價”框架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2):60-67.

[7] 吳砥,桂徐君,周馳,等.教師數字素養:內涵、標準與評價[J].電化教育研究,2023,44(8):108-114,128.

[8] 中共中央 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EB/OL].(2020-10-13)[2023-11-13]. 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9] 徐瑾劼,申昕.重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評價生態——基于教育評價智能化發展的全球觀察[J].開放教育研究,2023,29(3):40-46.

[10] 鹿星南,高雪薇.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評價改革:發展態勢、風險檢視與消解對策[J].中國教育學刊, 2023, 358(2):48-54.

[11] BARGER S D. The marlowe-crowne affair: short forms, psychometric structure, and social desirability[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2002,79(2):286-305.

[12] 楊麗萍,辛濤.人工智能推動教育測評范式變革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考試,2022(10):13-21.

[13] 王懷波,柴喚友,郭利明,等.智能技術賦能學生綜合素養評價:框架設計與實施路徑[J].中國電化教育,2022,427(8):16-23.

[14] 駱方,田雪濤,屠焯然,姜力銘.教育評價新趨向:智能化測評研究綜述[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1,33(5):42-52.

[15] 王冬青,韓后,邱美玲,凌海燕.基于情境感知的智慧課堂動態生成性數據采集方法與模型[J].電化教育研究,2018,39(5):26-32.

[16] 鄭勤華,陳麗,柴喚友,等.基于信息技術的表現性評價:內涵、作用點與發展路向[J].中國電化教育,2023,434(3):55-61.

[17] ACREE L. Seven lessons learned from lmplementing micro-credentials[EB/OL](2016-03-21)[2023-11-13]. http://www.fi.ncsu.edu/wp-content/uploads/2016/02/microcredentials,pdf?utmsource=fi&utmmedium=flinks&utm campaign=none.

[18] 吳砥,周馳,陳敏.“互聯網+”時代教師信息素養評價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0(1):56-63,108.

[19] 劉邦奇,喻彥琨,袁婷婷.智能技術賦能過程評價:目標、路徑與典型場景[J].現代教育技術,2022,32(5):14-23.

[20] 任澤裕,王振超,柯尊旺,等.多模態數據融合綜述[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21,57(18):49-64.

[21] HUANG Y, DU C, XUE Z, et al. What makes multi-modal learning better than single(provably)[J].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2021,40(2):34-40.

[22] 申林,劉建洲.人機對話測評的理論、方法及其問題——談信息時代的人才測評[J].學術論壇,2003(2):137-141.

[23] 賈積有,張譽月,劉懷亞,等.智能評測和輔導系統助力學生評價改革和減負增效[J].電化教育研究,2023,44(6):74-80,89.

[24] 吳砥,陳敏,李亞婷,等.一種基于過程性數據的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測評方法及系統:202211276056[P].2023-08-03.

[25] 孔令帥,王楠楠.如何發展教師數字素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路徑與啟示[J].中國遠程教育,2023,43(6):56-63.

[26] 劉文開.教師數字素養的現實價值與提升路徑[J].教育評論,2023,285(3):115-118.

[27] 翟俊卿,石明慧.提升數字技能:澳大利亞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新動向[J].職業技術教育, 2021,42(19):73-79.

[28] 黃璐璐.教師如何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訪西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院長郭炯[N].中國教育報,2022-09-07(4).

[29]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EB/OL].(2023-05-26)[2023-11-13]. 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306/content_6884779.htm.

[30] 屈薇.提升教師數字素養 助推智慧教育內涵式發展[N].中國教師報,2023-04-19(11).

[31] 柴喚友,陳麗,鄭勤華,等.技術賦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進展、挑戰與路向[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3,35(3):40-46,54.

[32] 魏非,閆寒冰,李樹培,等.基于教育設計研究的微認證體系構建——以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例[J].開放教育研究,2019,25(2):97-104.

[33] 杜巖巖,黃慶雙.何以提升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基于X省和Y省中小學教師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21,201(4):62-69.

[34] PRIEST N. Digital badging and micro-credentialing[EB /OL].(2016-06-10)[2023-11-13]. https://bostonbeyond.org/wp-content/up-loads /2016/06/Digital_Badging_Paper_NMEF.pdf.

[35] 高惠蓉.基于微認證的英語師范生教學技能混合式教學探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23(1):62-69.

[36] 李曉靜,胡柔嘉.我國中小學生數字技能測評框架構建與證實[J].中國電化教育,2020(7):112-118.

[37] 高欣峰,於冰雙.國際數字素養評價與認證分析——以歐洲4個典型工具為例[J].成人教育,2022,42(10):86-93.

Assessment of Teachers' Digital Literacy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Trends, Scenario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Suggestions

ZHU Long,? ZHANG Jie,? WU Xinxi,? LIN Yiqiao,? ZHAO Zihui,? FU Daoming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03)

[Abstract] Improving teachers' digital literac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deepe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and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ssessment has the functions of guidance, incentive and adjustment, and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developing teachers' digital literacy. With the new needs of accompanying, normalized and large-scale assessment and the interac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of intelligent, adaptive and contextualized assessment, the assessment paradigm of teachers' digital literacy has changed from outcome-based assessment to accompanying assessment, the assessment goal has changed from screening to teaching-assessment integration, the assessment method has changed from self-reporting questionnaire to intelligent assessment, the assessment content has changed from simple knowledge to problem-solving ability, and the assessment data has changed from single data to multi-modal data.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echnology empowerment, scenario integration, and process accompaniment", this paper constructs four types of digital literacy assessment scenarios for teachers: the assessment scenario of digital consciousness and responsibility supported by human-machine dialogue, the assessment scenario of digital technology knowledge supported by adaptive assessment technology, the assessment scenario of digital technology skills supported by virtual reality, and the assessment scenario of data-driven digital appli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inally,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assessing teachers' digital literacy are proposed from five aspects: standard guidance, application drive, digital certification, technology empowerment, and intellectual augment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ers' digital literacy and promot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Keyword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eacher; Teachers' Digital Literacy; Development Trends; Assessment Scenario

猜你喜歡
教師
最美教師
大山里的教師
盡責教師
教師備課“十要”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如何破解“教師的煩惱”
教師贊
不能容忍這樣的教師
談教師的有效講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