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靜日長境高遠

2024-02-19 06:15□秋
老年教育 2024年1期
關鍵詞:性靈人物畫筆墨

□秋 霖

故園春又新

中國畫之人物、山水、花鳥畫成科,古之久矣。雖說畫理相通,實則很難兼顧,古今皆能者,實屬鳳毛麟角,可見三者雖理同卻有別。中國文化崇尚生命與氣象,在與自然的關照中感悟生命意義,在與生命的體驗中尋求精神超越。中國畫在漫長的歷史演進和豐富的文化意蘊中,以傳神、寫意、尚韻、品味為根本特征,寫“心目界之所有”而形成其藝術的獨特光彩。因此,對于自然精神和生命意義的追求是中國畫藝術始終的命題。一片山水、一枝花、一個形象,一定是畫家心靈、人格和境界的寫照。人物畫在唐代及以前一直處于畫壇的主體地位,宋以后發展有所緩慢,寫意人物畫尤甚。在此期間,盡管文人畫的高度發展使花鳥、山水超越了人物畫而達到空前繁榮,但文人畫的藝術高度和精神標桿,為人物畫以后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寄情山水、歸隱田園,是歷代文人筆下最為常見的主題,也是多數文人在自然關照中寄托精神、尋求生命意義的主要方式。唐代李商隱有詩云:“欲問飛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鄙倪^程是短暫的,轉瞬即逝,似飛鳥過目……也許唯有藝術的方式才能夠留住這生命的光華和美妙。故園何嘗不是生命理想的歸所,又何嘗不是藝術家自我精神家園的向往和營造。

田園鄉情題材是我長期以來始終不變的描寫對象,期間也不斷有筆墨語言和繪畫形式的交替變化,但對素樸恬淡、空靈超脫的審美表現一直是我作品中筆墨精神的體現。生命在跌宕起伏中可顯悲壯與宏大,也會在涓涓細流中體現美好和永恒。我更傾向于對這一美好情景和動人細節的關注與表達,平凡的勞作與收獲、哺乳與育英、放牧與暮歸……始終是我畫面中常見的情景。在這里,我可以感受到勞作中日復一日的平凡與頑強,體會到代代永恒的愛的繁衍中生命與自然的祥和。這其間許許多多的歡樂、痛苦與得失,如同涓涓細流中的泥沙一般,早已在歲月的沖刷中融為美麗的浪花,激蕩著動人的旋律。

我徜徉在自己的畫作中,努力于筆墨中尋求苦澀中的甘潤、激昂中的平和、飄零中的安頓……因此,苦澀躍動的線條、溫潤古樸的墨韻、明麗清雅的色彩,成為我當前畫面主要的審美元素。在這執著的永往中,使我得以性靈的頓悟。古畫語曰:墨非蒙養不靈,筆非生活不神。這里不僅道明了生活與藝術的亙古不變之理,也進一步強調了中國畫是一門十分注重性靈感悟的藝術。

銳意求新、同道求異,是每個中國畫家共同的追求。中國畫的嬗變如同化蛹成蝶,是一個充滿煎熬和寂寞的過程,是一種厚積薄發后的精神超越,是性靈頓悟后的又一生命體驗。所謂傳統,不正是由美術史上無數個藝術家個性的創造匯集而成,有著豐富深蘊和獨到意味的藝術范式嗎?因此,個性化的嬗變性、創作體裁的穩定性和筆墨語言的純化性,是個性風格實踐與探索的至關要素。其間不乏排他性和階段性的特點。在當下多元化的人物畫發展格局中,兼容并蓄,博采眾長,彰顯傳統之精華依然是最為積極的修為。

“技進乎道”是中國畫家筆墨實踐探求的終始目標。正如石濤所言,“嘔血十斗,不如嚙雪一團”。當然,這是一個在山靜日長的孤寂中,尋求靈性頓悟、超越自我、感受生命永恒的過程,是中國畫藝術至境的追求。

侗家四時添錦繡

朝霞染秀色

猜你喜歡
性靈人物畫筆墨
筆墨童年
博雅文學社:抒性靈之真情,寫人生之華章
雜說書家之性靈
陸儼少人物畫譜(九)
陸儼少人物畫譜(二)
馬海方的重彩寫意人物畫
關注性情 求新求變——淺論袁枚的“性靈說”
關于寫意人物畫的斷想
為練筆墨才寫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