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渤海灣毛蚶人工育苗技術研究

2024-02-21 01:50曾海祥敬中華張新峰張凱
河北漁業 2024年1期
關鍵詞:毛蚶渤海灣

曾海祥 敬中華 張新峰 張凱

摘 要:為提高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人工育苗技術,在濱州無棣沿海開展毛蚶人工育苗試驗,摸索出了適合本地區的毛蚶親貝培育、催產孵化、幼體培育和稚貝培育的技術方法。采自濱州海區的毛蚶親貝經過一個月的培育,95%個體性腺發育成熟,經過陰干流水刺激后自然產卵,在水溫25.0~28.0 ℃的條件下,孵化率90%以上,毛蚶幼體18 d左右平均殼長320 μm,進入變態附著期。附著階段采用海泥作為附著基,附著效果好,附著變態率在50%以上,稚貝最適生存鹽度為20‰~35‰。育苗試驗共獲得毛蚶稚貝5 980萬粒。

關鍵詞:渤海灣;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人工育苗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俗稱毛蛤、蚶子, 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具有藥用價值,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貝類。毛蚶為廣溫廣鹽性貝類,在我國南北方沿海均有分布,渤海灣沿岸是我國重要的毛蚶資源分布區,但近些年來毛蚶資源減少,急需開展毛蚶人工育苗和增養殖,恢復毛蚶資源,滿足市場需求。

渤海灣沿岸是毛蚶資源的一個重要分布區域,擁有大量適合毛蚶養殖的池塘和灘涂,需要大量的毛蚶苗種。近些年,有關毛蚶基礎生物學[1-2]、人工育苗[3-6]和養殖[7-9]方面的研究相繼開展,渤海沿岸的各個省市對毛蚶資源修復工作也非常重視,在毛蚶苗種繁育及底播增殖放流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孫同秋等[10-12]在毛蚶苗種繁育及增養殖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在黃河三角洲沿海地區進行推廣了應用。但目前渤海灣地區繁育的毛蚶苗種無法滿足本地區開展增養殖的需求,毛蚶人工育苗存在短板,苗種的規?;a技術仍不成熟,原先的育苗方法需要改進。2022年和2023年6—8月份,在濱州本地育苗場開展了毛蚶育苗試驗,改進了育苗方法,取得了成功,為開展毛蚶人工育苗的規?;a和中間培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親貝 毛蚶親貝采自濱州沿海灘涂,選取毛蚶100 kg,放在無棣沿海育苗場進行親體強化培育。育苗前從毛蚶個體中挑選二齡至三齡,殼長4.0~5.0 cm,個體健康、閉殼肌閉合有力、貝殼無機械損傷的毛蚶作為育苗的親貝。

1.1.2 育苗設施的準備 育苗池為室內水泥池,面積48 m2,池底坡度10%左右,斜向出水口,有進排水、加熱、控光和充氣設施。每個育苗池安裝氣頭30個,按10×3分布,各氣頭均安裝瓷墜,以免氣頭漂浮于水面。單細胞藻類培養包括保種室、一二級培養車間和三級培養車間,二級培養車間使用塑料桶作為培育容器,三級培養車間與育苗車間相同,增加燈光照明裝置。水處理設施包括蓄水池、沉淀池、二級砂濾池和超濾設備。砂濾池使用前進行清洗消毒處理,向砂濾池中加水至砂層上10㎝左右,然后加入消毒劑,浸泡消毒過夜,第二天用新水沖洗砂濾池5至6次。使用后定期清洗,去除砂濾池里的雜質,保證過濾效果,防止砂濾池堵塞。

1.2 育苗方法

1.2.1 親貝培育 毛蚶親貝在育苗車間的水泥池中培育。挑選好的親貝放于塑料筐中養殖,每天檢查親貝情況,及時撿出死亡個體,以免污染水質。每天換水二分之一,同時根據水質情況不定期進行倒池。每天投喂單胞藻,主要包括金藻、角毛藻、扁藻,同時投喂螺旋藻粉和酵母進行營養強化,投喂量根據親貝濾食情況進行調整。

1.2.2 餌料培養 單胞藻營養豐富,生長繁殖快,易培養,是貝類的優質適口餌料。貝類育苗經常使用的藻類有球等鞭金藻、叉鞭金藻、小球藻、牟氏角毛藻、亞心形扁藻。

藻類培養使用三級培養法。一級培養的培養容器為5 000 mL燒瓶,選擇生命力旺盛,無污染的藻液做為藻種進行培養。將藻種上清液緩慢倒入消毒后的玻璃瓶中,然后加入合適濃度的培養液。培養液中應添加硝酸鈉、磷酸二氫鉀、檸檬酸鐵、硅酸鈉、乙二胺四乙酸鈉 (EDTA)、維生素B1、維生素B12等主要營養鹽,根據所擴藻類的不同,添加量做相應調整。

二級培養的培養容器為1 000 L、600 L塑料桶和19 L的礦泉水桶,培養用水為煮過的海水或消毒劑處理過的海水。擴種時先用泵將消毒后的海水打入桶中,然后將藻液加入,最后加入相應營養鹽。接種量為1∶10~1∶20,接種后24 h連續充氣,夜間使用日光燈照射,經3~6 d即可供三級生產性培養使用。

三級培養一般在藻類培養車間的水泥池中進行開放式充氣培養。培養用水需經次氯酸鈉、漂白粉或其他氯制劑的消毒處理。培養方法與二級培養基本相同,接種量根據情況掌握,但不宜低于1∶30。充氣量達到藻液翻騰,一般經3~6 d培養,藻細胞達到一定密度時,即可用于投喂幼體和稚貝等。也可使用光生物反應器進行藻類三級培養,光生物反應器具有較高的光能利用率,能實現微藻的高濃度培養,有的藻類培養密度可以達到每毫升千萬的密度,而且不易污染。

1.2.3 催產與孵化 催產前清洗親貝,用毛刷輕刷親貝殼面浮泥和雜物,再用過濾海水沖洗至殼面潔凈。親貝健康情況下盡量不消毒,避免出現不良反應,對產卵帶來負面影響。清洗后稱重,放入準備好的塑料筐中,每框5 kg左右,準備完畢后進行陰干。陰干后開始催產,每個育苗池放三筐親貝,充氣進行流水刺激,誘導精卵排放。產卵過程中要經常觀察育苗池,及時撈出泡沫。孵化密度不宜過高,過高將影響受精卵的正常發育,推遲擔輪幼蟲發育至D形幼蟲的時間,且易導致D形幼蟲發育畸形等不良情況出現。產卵量已足夠的育苗池要把親貝調整到產卵量少的育苗池,各個育苗池產卵量都足夠后,將親貝移除。

1.2.4 幼體培育 幼體完全發育為D形幼蟲后開始倒池選優。倒池時用300目網袋套到育苗池排水管出口處,用氣線扎緊,網袋主要部分放在塑料大盆中,將另一端吊高一點。剛開始排水時要把排水口用塞子半封閉,以免水流沖擊過大,損失幼體。當網袋中幼體密度達到一定量時,從網袋的另一端將幼體收集起來放入準備好的幼體培育池。育苗池水溫保持在25~28 ℃,鹽度24‰~30‰,每池幼體密度保持在10 ind./mL左右。第一次倒池后開始投喂,每天投喂四次,分別為2:00、8:00、14:00、20:00,日投喂單胞藻數量為1×105 ind./mL。隨著幼體的生長增加投喂量,投喂量要依據水體顏色以及幼體攝食情況進行調整。幼體培育早期主要投喂金藻,中后期增加角毛藻、扁藻,餌料不足時投喂濃縮小球藻。育苗池每天換水20 cm,根據水質情況不定期進行倒池。

1.2.5 稚貝培育 幼體附著變態前在育苗池投放附著基。附著基使用海泥,每池投放海泥5 kg,投放前用燒開的淡水燙一下,待1 h后攪拌均勻,用200目網袋過濾后,均勻潑入池中。幼體全部附著后定期倒池,倒池時需將池底的海泥和附著的苗用水泵沖干凈,用120目網袋接苗,經充分清洗,60目篩網過濾雜質后,投入新準備好的育苗池。倒池間隔時間從前期的4~5 d逐漸延長至10~15 d。稚貝在培育池主要投喂角毛藻和扁藻,每天投喂四次,投喂時間分別為2:00、8:00、14:00、20:00,日投喂單胞藻數量為5×105 ind./mL,后期減少投喂人工培養的單胞藻,增加外塘水中的自然藻類,加大換水量,每天換水100%~150%。

2 試驗結果

2.1 親貝培育情況

親蚶在培育初期,死亡率較高,第一天死亡率5%左右,后續幾天死亡率逐漸降低,養殖15 d以后基本不再出現死亡,親貝進入穩定生長發育階段。培育一個月左右,六月初95%的雌雄個體已經發育成熟,性腺飽滿,覆蓋整個內臟團,劃開性腺后,雌體呈橘紅色,雄體為乳白色。雌體卵子呈橢圓形,淡黃色,略透明,卵徑60~70 μm;雄體精子滴加海水后,游動活潑,活力好。

2.2 幼體和稚貝生長情況

毛蚶幼體和稚貝生長情況如圖1所示,在水溫25.0~28.0 ℃情況下受精卵經過20 h左右的發育進入D形幼蟲期。D形幼蟲初始殼長約80 μm,早期D形幼蟲殼長每天增長10 μm左右,殼頂幼蟲期生長速度加快,18 d后平均殼長320 μm,幼體開始附著變態,出現伸足現象。以海泥做附著基,附著變態率在50%以上,幼體附著后開始出現透明且不規則的次生殼,稚貝形狀也由比較規則的近似橢圓形變得不規則,隨著稚貝生長,毛蚶稚貝貝殼顏色變深,出現放射肋,逐漸變成毛蚶成貝的形狀。稚貝生長速度加快,30 d后毛蚶稚貝平均殼長已達610 μm左右。

2.3 鹽度對稚貝存活的影響

為探討鹽度對毛蚶稚貝存活的影響, 設置7個鹽度梯度(10‰、15‰、20‰、25‰、30‰、35‰和40‰), 每個梯度設3 個重復。通過向自然海水中添加充分曝氣的自來水和海鹽調節鹽度,配制成不同鹽度的海水。試驗時間10 d。試驗結果(圖2)表明,鹽度對毛蚶稚貝的成活率有顯著影響,到試驗結束時,10‰鹽度組全部死亡,15‰鹽度組成活率23%,20‰~35‰鹽度組成活率均在85%以上,40‰鹽度組成活率63%。

2.4 育苗結果

毛蚶育苗試驗共獲得稚貝5 980萬粒,完善了毛蚶育苗的技術環節,達到了環渤海地區毛蚶育苗的領先水平。

3 討論

3.1 毛蚶的親貝培育

剛采捕的毛蚶親貝在暫養培育初期死亡率很高,是毛蚶親貝培育的一個難點,其中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毛蚶的采捕使用的是機械捕撈,毛蚶受傷比較嚴重,很多個體貝殼完整,外表沒有殘缺,但軟體部有損傷,所以受傷嚴重的個體在培育初期陸續死亡,最高死亡率可達到60%以上。所以在采捕親貝的時候一定要采取合適的方式,在條件許可的時候采用人工捕撈的方式,盡量減少對親貝的損傷。

親貝性腺如果發育不好,卵子個體小,大小不均勻,孵化的浮游幼體會出現發育不整齊,大小懸殊,死亡率高,生長速度慢的現象。所以在親貝培育中也要加強投喂管理,盡量做到營養均衡,除了投喂金藻、扁藻等鮮活藻類外,還要投喂螺旋藻粉和酵母進行營養強化,保證親貝性腺發育良好。

3.2 附著基的選擇和投放時間

毛蚶是一種灘涂底棲貝類,略含沙的泥質灘涂是其適宜的棲息環境,毛蚶殼頂幼蟲后期其形態發生一個比較復雜的變化,生活習性也從浮游逐漸轉變為底棲附著生活,此時間段是否具有合適的附著基是其能不能成功轉變為稚貝的關鍵因素。北方的毛蚶育苗在幼體附著變態階段的附著基一般使用聚乙烯網片和棕繩,附著效果一般,后續操作比較麻煩,不利于成貝養殖。根據毛蚶的生活習性并借鑒其他貝類的育苗經驗,這次試驗采用海泥作為附著基,符合毛蚶的自然生活習性,附著效果好,易于操作和后續的養殖,是一個值得推廣的方法。

附著基的投放時間也非常重要,合適的投放時間會提高幼體的附著變態率。本試驗在幼體殼長280 μm以上,10%出現眼點時投放海泥附著基,附著變態率在50%以上,附著效果好。雖然毛蚶浮游幼體在沒有投放附著基的情況下也可以少量在水泥池底部附著,但附著率低,效果不好,及時投放附著基可以顯著提高附著變態率,增加稚貝的數量,所以一定要把握好附著基投放時間。

參考文獻:

[1]楊玉香,梁維波,鄭國富.遼東灣毛蚶繁殖季節研究[J].水產科學,2003(5):21-23.

[2] 沈和定,張飲江,盧華春,等.毛蚶對單胞藻的濾除率、選擇性和消化狀況[J].上海水產大學學報,2006(4):195-200.

[3] 劉愛英,馬云聰,趙光環,等.毛蚶人工育苗技術[J].海洋湖沼通報,2005(1):86-90.

[4] 馬云聰,閆升華,蘇文清,等.毛蚶育苗和養殖實用技術[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5] 蔣宏雷,施祥元,劉偉健.毛蚶人工育苗技術的初步研究[J].現代漁業信息,2006(8):21-23.

[6] 吳湛輝.毛蚶升溫促熟人工育苗試驗[J].河北漁業,2006(6):34-35.

[7] 劉洪文.對蝦與毛蚶池塘混養技術[J].河北漁業,2005(2):22-22.

[8] 金娟,楊秀生,韓建田.萊州灣毛蚶放養密度的研究[J].海水養殖,1995(1):33-36.

[9] 劉洪文,郭增祥,孫慶田.淺海毛蚶養殖試驗[J].河北漁業,2004(3):9.

[10] 孫同秋,鄭小東,王善武,等.渤海南部毛蚶苗種生長季節變化的初步分析[J].水產科技情報,2009,36(4):176-177,181.

[11] 孫同秋,王玉清,崔玥,等.池塘圍網毛蚶苗種中間培育技術[J].齊魯漁業,2008,25(12):41-42.

[12] 孫同秋,任貴如,王洪濱,等.黃河三角洲地區毛蚶高效生態養殖技術[J].齊魯漁業,2010,27(9):23-25.

Study on artificial breeding technology of Scapharca subcrenata in Bohai Bay

ZENG Haixiang,JING Zhonghua,ZHANG Xinfeng,ZHANG Kai

(Binzhou Institue of Ocean Development Research,Binzhou 256616,China)

Abstract:To improve artificial breeding technology of Scapharca subcrenata, an artificial breeding experiment of S. subcrenata was carried out on the coast of Wudi in Binzhou, and suitable technical method was foun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arent shells, hatching, larval cultivation, and juvenile cultivation in this area. After one month of cultivation, about 95% of the parent shells of Scapharca subcrenata from the Binzhou sea area developed mature gonads and naturally laid eggs after being stimulated by air-dried and shady water. At a water temperature of 25.0~28.0 ℃, hatching rate of fertilized egg exceeded 90% , average shell length of the larvae was 320 μm after about 18 days, entering the metamorphosis attachment period. During the attachment stage, sea mud was used as the attachment base, which had a good attachment effect. The attachment deformation rate was above 50%, and the optimal survival salinity for juvenile was 20‰~35‰. A total of 5.98×107 juveniles were obtained in the seedling cultivation experiment.

Key words:Bohai Bay; Scapharca subcrenata; artificial breeding

猜你喜歡
毛蚶渤海灣
天津:渤海灣畔新潮涌
渤海灣連片開發對灣內水沙通量的影響研究
渤海灣省際滾裝船舶零擔貨物運輸現狀及安全管理
殼寬型毛蚶F1代表型性狀相關性研究
水溫、底質對不同規格毛蚶潛砂行為的影響
毛蚶增殖放流技術
對蝦養殖沉淀池養殖毛蚶試驗
2種升溫方式對毛蚶呼吸代謝及免疫相關酶活性的影響
渤海灣盆地渤中凹陷探明全球最大的變質巖凝析氣田
拉格朗日擬序結構分析渤海灣岸線變化對物質輸運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