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的耦合協調及互動關系

2024-02-21 02:00王曼曼
技術與創新管理 2024年1期
關鍵詞:協調度互動關系耦合度

摘 要:綠色低碳創新是我國新時代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實現“雙碳”戰略目標的重要驅動力。利用我國25個制造業2011—2020年的行業面板數據,構建了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互動發展的耦合與協調模型,測算了二者互動發展的耦合度和協調度,進而構建了Pvar模型,利用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研究了綠色低碳創新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沖擊下綠色低碳創新產出的動態變化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產出下綠色低碳創新投入的動態變化。研究發現:現階段我國制造業中絕大多數行業位于高度耦合階段,但處于嚴重失調狀態;綠色低碳創新投入和產出存在長期的協整關系;長期內人力和物力投入對綠色低碳創新產出為正向影響,財力投入則為負向,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產出均顯著負向影響綠色低碳創新投入。

關鍵詞:綠色低碳創新投入;綠色低碳創新產出;協調度;耦合度;互動關系

中圖分類號:F 2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312(2024)01-0009-10

Research on the Coupling and Interaction of Green Low-carbon

Innovation Input and Output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ANG Manm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Zhengzhou 450002,China)

Abstract:Green low-carbon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carry out new development concepts,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the “double carbon” strategic goals in the new era.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25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from 2011 to 2020,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model of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green low-carbon innovation input and output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constructed,and the coupling degree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are calculated,and then the pvar model is constructed.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are used to study the dynamic change of green low-carbon innovation output under the impact of human,material and financial input and the dynamic change of green low-carbon innovation input under the output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At present,most of our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re in the highly coupled stage,but in the serious imbalance state;There is a long-term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of green and low-carbon innovation.In the long run,the input of human and material resources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output of green low-carbon innovation,while the input of financial resources has a negative impact.Both the output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input of green low-carbon innovation.

Key words:green low-carbon innovation input;green low-carbon innovation output;degree of coordination;coupling degree;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我國是全球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制造大國,且我國的制造業兼具產業關聯度高、技術與資金密集度高和吸納就業能力強等特征,長期以來都是國民經濟的支柱[1]。然而,其以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為主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導致環境污染嚴重、資源約束趨緊和生態系統退化等嚴峻問題卻不容忽視[2]?;诖?,我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逐漸從增加要素投入、加大投資向依靠技術進步和實施綠色低碳創新轉變[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鑒于現階段我國制造業亟需突破“路徑依賴”“低端鎖定”等困局,研究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內在機理既是推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保障。綠色低碳創新資源投入與產出作為整個綠色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行業創新格局的形成兩個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的耦合協調發展不僅關系到新時代經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也為世界各國新競爭局勢的開啟提供動力來源。因此,文章根植于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背景,探究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資源投入與產出的耦合協調發展水平,統籌考慮綠色低碳創新不同投入和不同產出之間的互動關系,從而為平衡制造業行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協調發展,探索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行業綠色低碳創新可持續發展路徑提供理論參考與實踐借鑒。

1 文獻綜述創新投入與產出的關系研究長期備受學術界關注,現有研究大都通過實證方法考察二者之間的作用關系。例如,KIM等[4]調查了1997—2007年韓國百強企業的二階學習過程,實證結果表明,創新投入與探索性創新產出不相關。XIE H等[5]基于中國工業企業2006—2015的面板數據,實證考察得出,增加工業企業研發活動的內部支出和研發人員數量有利于提高中國工業用地全要素綠色利用效率。MANZANEQUEA等[6]基于2006—2010年期間1 027家西班牙制造企業的樣本數據,分析了家族管理對不同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之間關系的影響,并得出家族管理不利于研發費用轉化為技術創新成果。盧方元等[7]實證驗證了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投入與產出間的長期均衡關系。李邃等[8]將長江經濟帶區域創新系統作為研究對象,認為創新投入與產出是顯著相關的。黃斌[9]基于航空航天器制造業的面板數據,實證發現創新投入和產出間有高度相關性,卻沒有格蘭杰因果關系。王豐龍等[10]以工業企業為例,實證考察得出政府科技財政支出并不能顯著地影響對當地企業創新產出。李玉龍等[11]研究了長三角縣域創新投入與產出的的綜合水平、脫鉤狀態及相對效率,結果表明縣域創新投入與產出的綜合水平呈“金字塔”型結構,存在明顯脫鉤現象。綜上所述,關于創新投入與產出的關系研究已經具備豐厚的理論奠基,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學術界現階段較多集中在對創新投入與產出互動的定性關系以及二者之間的單向定量關系研究,且主要將二者視作獨立發展但又相互影響的系統,基于耦合協調角度關注二者互動狀態的定量研究則較為少見。

2)現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對靜態技術創新投入和產出的測度和評價上,從動態視角研究技術創新投入與產出的互動影響比較缺乏。

3)大多數研究只是從整體上分析技術創新投入和產出的關系,忽略了技術創新各投入和產出的異質性,研究內容針對性不足。

我國尚處于向制造業強國跨越助力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的重要時期。

因此,采用制造業行業面板數據,從系統耦合互動的視角,探討我國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的耦合度和協調度,運用面板數據向量自回歸模型,探討我國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人才、物質、資金投入沖擊下綠色低碳創新產出的動態變化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產出下綠色低碳創新投入的動態變化,從而揭示我國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互動關系的“黑箱”,以期對我國制造業發展實踐提供啟示。

2 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耦合互動的模型

2.1 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耦合協調度模型

耦合是指多個系統相互依存表現出來的動態關聯狀態[12]。如果將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綠色低碳創新產出視為兩個獨立的子系統,那么這兩個子系統之間的關聯互動狀態就可以被稱作“綠色低碳創新投入—綠色低碳創新產出”耦合。通過定量測度“綠色低碳創新投入—綠色低碳創新產出”系統的耦合協調狀況,以及描述出該系統的互動關系和動態變化。一方面,本研究可以針對性地描繪出“綠色低碳創新投入—綠色低碳創新產出”系統內部交互耦合演變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本研究為挖掘二者耦合系統的影響因素提供理論借鑒。圖1描繪了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耦合協調關系。

2.1.1 確定功效函數

uij表示變量Xij對系統的功效貢獻值,或者說是指標達到目標的滿意程度。uij的取值介于0和1之間,區間兩端分別代表最不滿意和最滿意。文中關于標準化的功效系數uij的計算方式見式(1)。其中,Xij(i=1,2;j=1,2,…,n)表征i系統j指標的序參量;αij,βij各自表征系統穩定狀態時臨界序參量的上限值和下限值。此外,綠色低碳創新子系統內各個序參量對“綠色低碳創新投入—綠色低碳創新產出”系統的“總貢獻”即綜合序參量ui,其依據集成方法來實現,借鑒舒小林等[13]的研究采用線性加權法計算,見式(2)。λij表征Xij對應的權重,一般采用熵權法測算。

2.1.2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的耦合度模型

耦合度模型由物理學中容量耦合系數模型的延伸所得[14],當存在多系統交互時,耦合度測算方式詳見式(3),并由此進一步獲取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2個子系統的耦合度測算模型,見式(4)。

Cm={(u1,u2,…,um)}/∏[(ui+uj)]}1/m(3)

C={(u1×u2)/[(u1+u2)×(u1+u2)]}1/2(4)

系統耦合度值C∈(0,1),當C=1和C=0時,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綠色低碳創新產出系統的耦合度分別為峰值和谷值,意味著兩個子系統分別處于良性共振耦合和無關狀態。

2.1.3 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的耦合協調度模型

耦合度意味著耦合作用的強弱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單一的耦合度指標用于反映整體系統的協同發展程度,而不能用于比較研究各細分行業子系統的耦合作用[15],為評判不同行業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交互耦合的協調程度,進一步構建了耦合協調度模型,如下

D=(C×T)1/2

T=au1+bu2(5)

式中,C為耦合關聯度;D為耦合協調度;T為綜合調和指數,反映子系統間的整體協同效應;a,b為待定系數。

通過前面的分析,本文用耦合關聯度C和耦合協調度D分別來表示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之間的耦合相關程度和協調程度,等級分類借鑒徐曄等[16]的研究,見表1。

2.2 面板向量自回歸模型

PVAR模型,又被稱作Panel-VAR,用于面板數據分析,能夠反映變量間相互作用的雙向動態關系,該模型將各研究變量及其對應的滯后項分別被當作內生變量和外生變量[17-18],結合本文研究內容,為反映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的互動關系,設定二者的PVAR模型如下

式中,xit=[GIOit,RDPit,RDTit,RDMit],yit=[GIIit,SBOit,EBOit],GIOit為綠色低碳創新產出;RDPit為人才投入;RDTit為物力投入;RDMit為財力投入;GIIit為綠色低碳創新投入;SBOit為經濟效益產出;EBOit為環境效益產出;mj,nj是系數矩陣;xit-j,yit-j為xit,yit的j階滯后項;αi,λi為個體效應;βt,γt為時間效應;μit,δit為擾動項;i為制造業各行業;t為年份。

2.3 指標選取和數據來源

2.3.1 耦合度模型評價指標耦合度模型評價指標囊括綠色低碳創新投入和產出指標。學術界針對綠色低碳創新投入產出指標體系的研究頗豐,在投入指標層面,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通常被納入創新投入的基礎性要素,故文章從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3個維度表征綠色低碳創新投入[19]。其中,選取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R&D人員和研發機構人員反映人力方面的投入,選取儀器和設備支出和能源消耗量反映物力方面的投入,選取R&D經費支出、引進技術經費、技術改造和購買國內技術經費反映財力方面的投入。而在產出指標層面,與傳統創新單方面強調經濟效益產出相比較,綠色低碳創新產出還關注環境效益產出,故文章從經濟效益產出和環境效益產出兩個維度表征綠色低碳創新產出。其中,選取專利申請數、有效發明專利數、新產品銷售收入和工業總產值反映經濟效益產出,選取碳排放強度和工業三廢(工業廢氣排放量、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和工業廢水排放量)反映環境效益產出。各項指標的詳細信息見表2。

2.3.2 面板PVAR模型變量綠色低碳創新是指為了在生產全流程中實現節能降耗和碳減排等目標,在工藝、產品和管理活動等多方面實施的“減排、降污、節能和增效”的創新行為[20]。結合文章研究內容,為探究綠色低碳創新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沖擊下綠色低碳創新產出的動態變化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產出下綠色低碳創新投入的動態變化,選取序參量綠色低碳創新投入(GII)、綠色低碳創新產出(GIO),一級指標人才投入(RDP)、物力投入(RDT)、財力投入(RDM)、經濟效益產出(SBO)、環境效益產出(EBO)作為面板PVAR模型變量?;跀祿傻眯院椭笜梭w系構建原則,選取了2011—2020年25個制造業細分行業相對應的面板數據,并采用線性插值法補充缺失值,各項二級指標的權重值和數據來源詳見表2。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制造業碳排放強度是指單位產值的制造業碳排放量,參照IPCC提出的CO2排放量測算方法[21],限于篇幅,相關計算過程不再贅述,詳見徐建中等[22]的研究成果。

3 實證分析

3.1 我國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耦合協調度時序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從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系統的耦合關聯度C來看,我國制造業分行業中家具制造業為低度耦合狀態,且耦合關聯度是最低的,C13、C16、C18、C19、C20、C23、C24和C28為中度耦合狀態,其他行業處于高度耦合階段??偟膩碚f,我國制造業中有76%的行業現階段處于高度耦合階段,行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和綠色低碳創新產出的發展呈螺旋式上升態勢,帶動行業綠色低碳創新快速發展。從耦合協調度D來看,只有C37、C38和C39的耦合系統為良好協調狀態,其他行業的耦合系統均處于嚴重失調或輕度失調的階段,嚴重阻礙了行業綠色低碳創新和產業升級進程。整體來看,我國制造業中有88%的行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發展失調。究其原因,我國制造業主要依賴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三高”特點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方式,其在提升制造業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導致極大的環境效益產出,給自身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23-24]。例如: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煙草制品業、紡織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業、木材加工業、家具制造業、造紙及紙制品業、印刷業、文教體育用品制品業等行業屬于重污染行業,高能耗、高排放、低效能問題突出,且產品附加值小、技術含量低,很可能存在資源冗余、產出不足的問題,綠色低碳創新投入產出效率較低[25],故這些行業的耦合協調度相對較低。此外,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和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處于良好協調的良性發展階段,這些行業隸屬于裝備制造業,具有技術密集、資金密集、高附加值、較大的成長空間和較強的帶動作用等顯著特點,產能利用率較高[26],故這些行業的耦合協調度相對較高,可以繼續通過加大綠色創新投入、加強綠色技術研發和加快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從而加速我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

3.2我國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的互動關系研究

3.2.1 平穩性檢驗、協整檢驗和滯后階數選擇

在應用PVAR模型之前,分別采取檢驗異同單位根的Fisher-ADF檢驗和LLC檢驗來驗證變量間的平穩性,此外,還同時采用Fisher ADF、Fisher PP兩種檢驗確保檢驗結果的穩健性。檢驗結果詳見表4,結果證明列示的7個變量皆為一階單整。

進而,表5中模型(1)和模型(2)的面板協整檢驗結果顯示出各變量間存在協整關系,且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故選取PVAR模型來研究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之間的互動關系的合理的。估計結果的準確性也易受滯后階數影響,按照AIC、BIC、HQIC準則,根據滯后階數檢驗結果,本文選取滯后二階的PVAR模型更為適用(見表6)。

3.2.2 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的互動效應分析

估計之前,依次采用組內均值差分法和前向均值差分法分別消除時間效應和個體效應。估計結果表7中列示了最優滯后期為2期時所對應的各變量間的數值關系,其中括號里為經過White異方差調整過的t統計量。

由表7可知,2個模型的AR(1)統計量的p<0.1且AR(2)統計量的p>0.1,即隨機擾動項不存在二階序列相關。此外,Sargan統計量的p>01,意味著工具變量不存在過度識別問題,表明模型所選取的工具變量有效和模型設定是合理的。由模型(1)的估計結果可知: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人力投入和物力投入滯后項對綠色低碳創新產出分別有-0.154和0.129的顯著影響,而財力投入滯后項對綠色低碳創新產出的影響為-0.010但不顯著。顯然,物力投入對綠色低碳創新產出的貢獻力度最大,且值得注意的是,現階段增加人力和財力投入并不能有效促進創新產出。綠色低碳創新產出滯后項對物力投入和財力投入存在顯著的抑制作用,對人力投入的影響為正但不顯著。由模型(2)的估計結果可知: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經濟效益產出和環境效益產出滯后項對綠色低碳創新投入分別有-0.125和0.036的顯著影響,綠色低碳創新投入滯后項對經濟效益產出和環境效益產出分別有-0.193和0.091的顯著影響。兩個模型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和產出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受自身滯后項顯著影響,說明綠色低碳創新投入和產出存在一定的慣性。為進一步觀測綠色低碳創新投入和產出之間的動態互動效應,繪制了能夠展現變量之間互動狀態的脈沖響應函數圖(見圖2和圖3),圖中的橫縱坐標軸各自代表滯后期數及脈沖響應值;紅黑實線各自表征脈沖響應函數曲線及95%的置信區間[23]。

1)不同投入沖擊下我國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產出的動態變化。人力投入的影響一直為正且影響程度最大,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對綠色低碳創新產出的影響呈現先升后降趨勢,于第1期達到峰值,且從第2期保持單線式固定幅度。物力投入的正向沖擊對綠色低碳創新產出的影響波動幅度不大,來自財力投入的正向沖擊對綠色低碳創新產出的影響為負,且沖擊程度達到一定閾值后趨于穩定。究其原因,人力投入和物力投入是制造業開展綠色低碳創新的基礎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有助于制造企業開展創新活動。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研究結果表明我國制造業財力投入與綠色創新低碳產出負相關,這與預期不一致,而理論上財力投入越多越有利于企業開展綠色低碳創新。很大原因在于制造業企業的資金管理能力較差,導致資金利用率低、資金風險管理能力不足和資金配置不合理[27-28]。因此,制造業企業應著力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和優化資金配置,以幫助制造企業能夠穩健應付市場變化和經營風險。

2)不同產出沖擊下我國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的動態變化。經濟效益產出對綠色低碳創新投入的沖擊處于波動狀態,在初期反應為0,在第1期有正的影響,繼而于第2期轉為負向,且這種負向沖擊穩健提升。這種趨勢意味著短期內綠色低碳創新投入會接收到來自經濟效益產出的正向反饋,而長期內隨著經濟效益產出增大到某個閾值,這種正向反饋會逐漸演變為負向反饋。與之相比,來自環境效益產出的沖擊同樣在初期反應為0,但隨后迅速下降為負,且這種負向沖擊程度伴隨著時間的延續持續增大。究其原因,一方面,短期內制造業企業的經濟效益產出越好,表明企業在綠色低碳創新過程中各種生產要素的利用方面就越節約和高效,進而對綠色低碳創新投入產生正向反饋,企業會保持原始的創新資源投入比例。然而,伴隨著時間的延續,由于面臨技術、人才和資金瓶頸,制造業企業持續穩健的發展態勢遇到障礙,經濟效益增長也遇到門檻,故此時綠色低碳創新產出對投入的反饋由初始的正向轉為負向[29]。另一方面,環境效益產出為逆指標,制造業企業的環境效益產出越高,表明污染物排放量、生態破壞的程度、環境的不穩定性和能耗強度越大,綠色低碳創新投入的效果越差[30-31],故環境效益產出對綠色低碳創新投入沖擊持續為負。

為了進一步分析來自模型(6)中GIO、RDP、RDT和RDM對GIO以及模型(7)中GII、SBO和EBO對GII的結構沖擊的重要程度,借助方差分解法把受各隨機擾動影響的變量的較為重要的信息提取出來。由方差分析結果(表8),模型(6)中,GIO、RDP、RDT和RDM對GIO均有一定的影響,GIO沖擊對自身的預測方差貢獻度是先減少后增加的,而RDP、RDT和RDM對GIO的預測方差貢獻度呈現先增后減的趨勢,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對綠色低碳創新產出的貢獻度峰值分別達到109%、13.3%和24.8%,相較而言,來自財力投入的貢獻度處于長期穩定狀態。綜上,在綠色低碳創新的過程中,制造業企業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地分配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切忌片面強調經費投入,忽視R&D人員和生產設備等相關的投入。模型(7)中,GII沖擊對自身的預測方差貢獻度是遞減的,SBO沖擊對GII的預測方差貢獻度是先增后減的,而EBO沖擊對GII的預測方差貢獻度保持持續遞增態勢??傮w上,綠色低碳創新投入和產出之間的相互影響是不對稱的,綠色低碳創新投入和產出對自身的沖擊值貢獻最大,說明綠色低碳創新系統呈現出顯著的正反饋效應,而貢獻度卻轉向下降趨勢發展。

4 結論和啟示

文章基于我國制造業行業面板數據,通過構建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互動發展的耦合與協調模型,測算了二者互動發展的耦合度和協調度,在此基礎上構建了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的pvar模型,利用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進一步分析了綠色低碳創新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沖擊下綠色低碳創新產出的動態變化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產出下綠色低碳創新投入的動態變化。所得結論如下:①現階段我國制造業中絕大多數行業位于高度耦合階段,但處于嚴重失調狀態;②綠色低碳創新投入和產出之間存在著長期的協整關系;③長期內人力和物力投入對綠色低碳創新產出為正向影響,財力投入則為負向,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產出均顯著負向影響綠色低碳創新投入;④未來6期內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存在雙向動態作用關系。

結合實證結果,中國制造業綠色低碳創新投入與產出存在雙向作用關系,結合本文結論更能為合理配置創新資源,優化創新產出和綠色低碳創新機制提供政策借鑒,據此提出如下建議。

1)針對制造業中處于嚴重失調的行業,現階段應將重心放在管理方法及效率的改善上,投入視角應著力優化要素投入結構、減少資源冗余和合理化資源配置,產出視角應平衡經濟效益產出和環境效益產出之間的關系,如強化制造企業的綠色環保意識,加強環保投入,從而降低污染排放量,助推這些行業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2)綠色低碳創新投入和產出之間存在長期的雙向動態作用關系,制造業企業應將重心放在提高綠色低碳創新的投入產出效率上。人力投入方面,制造業各行業應持續探索耦合的躍遷模式,制造企業應加大高水平人力資本投入,同時避免研發人員冗余重疊問題,及時歸并及調整管理組織機構。財力投入方面,政府應鼓勵企業增加綠色環保投入,加強自主研發投入力度。目前,我國制造企業綠色技術自主研發水平較低,綠色低碳技術的研發制約于卡脖子技術,研發基礎設施也不夠完善,更傾向于通過技術引進直接應用或模仿創新國外企業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導致與歐美等國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物力投入方面,淘汰或改造落后的低效率的“三高”生產設備,引導制造企業研發符合環保標準的綠色低碳技術、綠色低碳工藝和綠色低碳產品等,動員制造企業進行綠色低碳轉型與采取綠色低碳生產模式,直至制造企業自發以綠色低碳生產為經營理念,從而推進制造企業實現高質量的綠色低碳創新產出。此外,政府應該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及外部動力驅動產學研合作,借助新基建政策契機,推動地方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建設,如借助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支撐實現區域聯合共建共享數字化基礎設施,鼓勵制造業行業企業參與高校產學研合作教育和高校學者主動參與企業的經濟活動,引導各方研發人才、知識和成果的共享,為制造業企業打造綠色低碳創新成果商品化和產業化的平臺,以此來提升制造業行業整體規模經濟效益,加速創新成果轉化,提高行業綠色低碳創新效率。

3)長期內不同類型行業的綠色低碳創新投入和產出之間存在異質性。對于勞動密集型的行業,要著力提高技術水平和勞動力素質,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和吸收,實現生產要素更高水平的合理配置。對于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的行業,要加大自主研發投入,以提升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的差異化和競爭力。同時要注意研發投入的有效分配,避免無效投入對經濟效益產生負面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文鴻,朱正軍,史本廣.裝備制造業須調整轉型創新升級[J].宏觀經濟管理,2012(05):34-36.

[2]徐建中,王曼曼.綠色技術創新、環境規制與能源強度——基于中國制造業的實證分析[J].科學學研究,2018,34(04):744-753.

[3]曹聰麗,陳憲.服務業集聚與城市技術進步[J].科學學研究,2017,35(02):230-239.

[4]KIM H,PARK N K,LEE J.How does the second-order learning process mode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inputs and outputs of large Korean firms?[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4,31(01):69-103.

[5]XIE H,CHEN Q,LU F,et al.Spatial-temporal dispariti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otal-factor green use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land in China[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207:1047-1058.

[6]MANZANEQUEA M,DIEGUEZ-SOTOB J,GARRIDO-MORENOC A.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puts,outputs and family management:Evidence from Spanish manufacturing firms[J].Innovation:Organization & Management,2018,20(04):299-325.

[7]盧方元,李小鴿.基于SVAR模型的自主創新投入產出動態效應分析——以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為例[J].科研管理,2014,35(01):25-32.

[8]李邃,萬秉燭.長江經濟帶區域創新系統投入與產出效率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7(23):141-144.

[9]黃斌.中國高技術產業創新投入與產出關系研究——以航空航天器制造業為例[J].科研管理,2017,38(02):59-67.

[10]王豐龍,曾剛,周燦,等.中國地方政府科技財政支出對企業創新產出的影響研究——來自工業企業數據庫的證據[J].地理科學,2017,37(11):1632-1639.

[11]李玉龍,崔梓涵.長三角縣域創新投入與產出脫鉤關系及效率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21,35(02):31-38.

[12]張勇,蒲勇健,陳立泰.城鎮化與服務業集聚——基于系統耦合互動的觀點[J].中國工業經濟,2013(06):57-69.

[13]舒小林,高應蓓,張元霞,等.旅游產業與生態文明城市耦合關系及協調發展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25(03):82-90.

[14]武宵旭,任保平,葛鵬飛.黃河流域技術創新與綠色發展的耦合協調關系[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2,32(08):20-28.

[15]徐玉蓮,王玉冬,林艷.區域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耦合協調度評價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32(12):116-122.

[16]徐曄,陶長琪,丁暉.區域產業創新與產業升級耦合的實證研究——以珠三角地區為例[J].科研管理,2015,36(04):109-117.

[17]HOLTZ-EAKIN D,NEWEYW,ROSENH.Estimating vector autoregressions with panel data[J].Econometrica,1988,56(19):1371-1395.

[18]LKEPOHL H.New introduction to multiple time series analysis[M].Berlin:Springer,2005.

[19]赫連志巍,宋曉明.基于突變級數法的高技術產業升級能力評價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3,34(04):98-103.

[20]梁文群,秦天如,梁鵬.中國區域綠色低碳創新效率的分類測度與比較[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9,33(11):9-16.

[21]EGGLESTON S. Estimation of emissions from CO2 capture and storage:The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 ventories[R].Prepared by the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Program,2006.

[22]徐建中,王曼曼,貫君.動態內生視角下能源消費碳排放與綠色創新效率的機理研究——基于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實證分析[J].管理評論,2019,31(09):81-93.

[23]肖振紅,李炎.高專利密集度制造業綠色創新路徑演化分析——知識產權保護強度視角[J].管理評論,2022,34(11):88-98.

[24]高小玲,陸文月.新基建、產業集聚與綠色技術創新——基于制造企業數據的實證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23,35(04):19-33.

[25]金環,于立宏,徐遠彬.綠色產業政策與制造業綠色技術創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2,32(06):136-146.

[26]夏媛.綠色供應鏈管理與綠色創新的關系研究[J].技術與創新管理,2020,41(02):148-153+166.

[27]解學梅,韓宇航.本土制造業企業如何在綠色創新中實現"華麗轉型"?——基于注意力基礎觀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2,38(03):76-106.

[28]王旭,褚旭.制造業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同群效應研究——基于多層次情境的參照作用[J].南開管理評論,2022,25(02):68-81.

[29]楊雨婷,韓軍輝.減稅激勵對重污染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J].技術與創新管理,2023,44(04):416-423.

[30]孫國鋒,潘珊珊,徐瑾.制造業投入數字化對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基于靜態和動態的空間杜賓模型研究[J].中國軟科學,2022(10):30-40.

[31]莊貴陽,王思博,陳寅嵐.穩經濟目標下的綠色低碳轉型邏輯[J].改革,2023(05):18-28.

猜你喜歡
協調度互動關系耦合度
中國北方蒸散-降水耦合度時空變化與水熱因子的關系
雙速感應電機繞組耦合度研究
遼寧省經濟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性分析
江蘇省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與經濟社會發展協調評價
石油石化企業資產結構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
淮安市人口城鎮化與土地城鎮化的協調關系研究
我國傳統政治文化與協商民主制度的互動關系探析
安徽省產業集群與城鎮化的互動關系
長江經濟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評價
基于耦合度分析的家禽孵化過程模糊解耦控制系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