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力提升棉紡織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2024-02-23 02:18董奎勇
紡織器材 2024年1期
關鍵詞:棉紡織產業鏈供應鏈

董奎勇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北京 100027)

0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產業鏈供應鏈是現代經濟的重要形態,其韌性和安全水平反映一國、一個產業經濟抵抗風險能力的大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糧食、能源、重要資源上要確保供給安全,要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為我國棉紡織產業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指明了方向。

1 棉紡織產業演進一般規律

1.1 先進科技的試驗場與策源地

棉紡織產業從來都是先進科學技術的試驗場與策源地。一般認為,自近代科學誕生以來世界上發生過5次科技革命,其中2次為科學革命、3次為技術革命,也直接催生了歷次工業革命,棉紡織產業都深度參與其中,是截止目前僅有的經歷全部4次工業革命的產業。4次工業革命的標志,即:瓦特蒸汽機(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力和內燃機(第二次工業革命)、信息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第三次工業革命)與智能制造(第四次工業革命)。這些技術全部鮮明地應用到棉紡織產業中,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

市場和科技相互推動的動態過程,是工業革命的基本邏輯,棉紡織產業成為世界主要國家工業化的起點。當時作為一個新興的,但發展相對落后的產業,棉紡織產業無疑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領頭羊,也是世界工業革命的開端,使英國開始成為“世界工廠”,其發展模式將世界帶入以現代性為特征的歷史發展新階段,也成為19世紀全球體系最為顯性的精妙縮影。18世紀中期以前,世界各地的棉紡織業均屬于手工業經濟。英國率先突破傳統技術瓶頸,嘗試一連串機械化操作,機械聯動裝置上的發明、有關新型能源的利用以及與化學有關的新工藝等3類技術變革,推動了英國棉紡織產業的飛速發展,以致棉紡織史學家愛德華·貝恩斯稱這一時期為“發明的時代”。此后,世界主要國家的工業革命也是抓住了上述基本邏輯,以棉紡織業為切入口,開啟自身的工業化進程,歐洲其他國家、美國、日本、韓國、巴西、埃及、墨西哥均是如此。

1878年上海機器織布局建立,成為我國棉紡織史上第一家官督民辦的大規模棉紡織企業,使紡織工業成為近代中國主要的民族工業之一。新中國成立后,棉紡織成為我國工業化進程的母親行業,迎來了全新發展時期。截至1978年,我國建成了以“上青天”為代表的一批棉紡織生產基地,與1952年相比,全國棉紡錠數增長了2.1倍,棉紗產量增長了4.4倍,布產量增長了3.4倍,奠定了棉紡織產業長遠發展的深厚基礎。如今中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進程中“彎道超車”,有史以來首次在工業革命浪潮中站在世界最前沿,進而創造技術與資本的“虹吸效應”。當前我國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5G研發、超級計算、納米材料、量子科學等多個領域都處在與發達國家同一階梯位置,有的領域甚至更為領先。隨著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產生重大突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智能制造技術、先進制造技術等相互融合步伐加快,棉紡織產業正加速向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

1.2 成本導向的產業遷移與布局

長期來看,在科學技術獲取機會相對均等化的前提下,產業遷移與布局的主要脈絡是基于成本導向的,因勞動力、棉花資源優勢的變化以及貿易便利性而產生相應的地域遷移與產業布局。一般認為,近代英國棉紡織產業的興起源于對東方(以印度為代表)棉織品需求帶來的“進口替代”,以內在激勵機制、持續涌現的技術發明以及專業化的工廠制度等為代表的內部驅動力,極大地提高了棉紡織產業的勞動生產率與擴張潛能,使其具有高效率規模經濟的特征。而進出口貿易克服了國內原料稀缺、市場不足等固有的稟賦矛盾,雙向的拉動效應也就統攝起棉紡織產業鏈的諸多要素。從18世紀中期開始,英國棉紡織產業發展與貿易結構逐漸在世界范圍內引發了前所未有的廣泛的經濟、政治和社會聯系,其間蘊含的棉花原料和產品流動、資本往來、勞動力流動以及工業生產方式的傳播等,對世界經濟的整合與全球體系的形成具有意義非凡的作用,棉布成為最早的全球化商品。這也就重塑了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形成了新的世界版圖,對全球體系的演進產生了重要影響,棉紡織產業也由此成為全球化最早、參與程度最深的工業部門。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美國憑借得天獨厚的土地資源和勞動力優勢大力發展棉花種植和棉紡織產業;日本選擇棉紡織業與絲織業作為工業化第一代主導產業部門??梢园l現,發軔于棉紡織產業的全球紡織業中心經歷了數次更迭,從英國到美國,美國到日本,日本到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再到中國大陸,現在部分產能又遷移到東南亞國家,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經濟體的快速發展,棉紡織產業鏈的分工情況以及貿易格局不斷發生改變。廉價勞動力在中國20世紀工業化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在棉紡織產業中的表現尤為突出。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棉紡織產業積極順應時代潮流,抓住了全球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優勢,“三來一補”外向型經濟迅猛發展。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棉紡織產業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所有制結構開始發生重大變化。寬松的經濟政策和穩定的市場環境使民營企業大量涌現,競爭力不斷提升。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我國棉紡織產業因綜合要素成本的優勢,進入發展“快車道”,迎來產業“黃金期”,在世界紡織價值鏈中的地位穩步提升,所占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影響力與話語權持續增強。截止目前紡紗設備保有量為1.1億錠,織造設備保有量為98萬臺,分別占全球的50%和45%以上,產業規模居于世界領導地位,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紡織業中心。

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世界開始進行第五輪產業轉移,我國產業轉型升級與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是這次產業轉移的重要原因,還疊加了貿易沖突、地緣政治等復雜因素。在這些因素驅動下,產業轉移布局主要分為兩個方向:一是附加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東盟國家或地區轉移,二是技術含量較高的部分制造業開始回流到發達國家。其實,近些年的產業轉移主體,從傳統以勞動力密集型為特色的紡織服裝等產業,開始向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電子信息產業蔓延,具有普遍規律性,以印度、越南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更具有代表性。

一般而言,產業轉移的背后,無非是人口紅利和勞動力成本轉換的結果,歐美日韓等國走過同樣的歷程,但只要能牢牢把握價值鏈上游,這些轉移就不足為懼。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引導產業向人力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區有序轉移與布局,同時促進中國制造向價值鏈上游升級,無疑是重中之重。

當然,在前期的地域轉移過程中,資本的力量也不可忽視。著名經濟史學家斯文·貝克特在《棉花帝國》中提出,棉花產品在長達500年的資本主義歷史中,始終是核心產品之一,并且通過棉花串聯起來的產業發展和科技革命,帶動的是全球化過程中西方資本主義共同的特征,即:使用暴力、對外領土資源的占用、對不同國家資源的空間重組以及資本與“國家”權力的結盟。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跨國公司開始出現,從全球采購產品并貼標成為其品牌商品,向全球消費者銷售,其關注點從如何動員勞動力、組織原料生產加工,向如何在全球范圍內找到最便宜的供應商、打造品牌、推動銷售來轉變,不斷將(代工)生產轉移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地區。全球資本也將依舊按照以往“棉花帝國”的運行邏輯流動,其中的關鍵是在產業鏈全球配置過程中盡力降低成本、牢牢抓住最具利潤環節,維持對高利潤產業鏈條的控制。這其中,歐美服裝巨頭和零售商在棉花產業鏈的突出地位是不能忽視的,他們的成功除了得益于自身的現代化經營管理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全球范圍內組織生產的能力,以及創造品牌產品和銷售渠道,讓全球范圍內的消費者購買這些產品的能力。

1.3 產業基礎高級化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客觀來看,一個國家或地區某一產業的生命力,其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取決于產業基礎高級化與產業鏈現代化的程度,亦即產業升級成功與否。產業基礎高級化,是產業基礎能力高度化、結構合理化和質量鞏固化的統一,對產業發展質量、發展潛力、可持續性及對產業鏈價值鏈的控制都具有決定性影響。產業鏈現代化,是指在開放的經濟體系中,基于分工理論的產業關聯鏈條能夠充分利用當代先進科技成果,發揮比較優勢,保持獨立并融入全球產業分工協作體系,使產業鏈具備高端鏈接能力、自主可控能力和領先于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水平。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紡織工業基本實現了《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相關目標,絕大部分指標已達到甚至領先于世界先進水平,建立起世界規模最大、最完備的現代紡織制造體系,生產制造能力與國際貿易規模長期居于世界首位??萍紕撔聫母?、并跑進入并跑、領跑并存階段,節能減排、污染防治、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人才建設有效支撐行業創新和進步。我國紡織工業不斷夯實制造基礎,完善從纖維材料生產、紡織染整加工到終端產品制造的全產業鏈制造體系,產業基礎高級化與產業鏈現代化程度不斷提升,并強化科技創新,聚焦基礎創新與應用創新,著力提升打造現代化產業鏈的保障能力。

紡織工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始終占有重要地位。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0年以來,全國規上紡織企業營業收入占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的比重保持在3%~10%,2022年比重為3.81%(見圖1)。棉紡織產業是紡織工業中最大的基礎性行業。2000年以來,規上棉紡織企業營業收入占規上紡織企業營業收入的比重持續保持在20%以上,最高占比達到31.01%,2022年占比為21.06%(見圖2)。

圖1 紡織行業營業收入及其占全國工業的比重

圖2 棉紡織產業營業收入及其占紡織行業的比重

我國紡織工業是世界紡織服裝產業鏈供應鏈平穩運行的核心力量,并依舊居于穩固的地位,為國家外匯儲備和經濟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棉紡織產業更是我國紡織工業國際貿易的主力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占全球比重從2000年的15.06%,上升至2021年的34.93%(見圖3);我國棉制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占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0%以上,2022年占比為31.77%(見圖4)。

圖3 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情況

棉紡織產業規模和裝備逐步調整優化,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統計,截至2022年,我國紡紗產能達1.1億錠,織機90萬臺,分別占世界50%和45%以上(見圖5);設備生產效率提高,紗、布產量基本穩定,2010年以來我國紗產量平均1895萬t,布產量平均585億m(見圖6)。

圖5 我國棉紡織產業設備保有量情況

圖6 我國棉紡織產業紗、布產量情況

我國棉紡織產業纖維加工量約占紡織工業的1/3,對國計民生貢獻巨大?;w短纖憑借產能供應及科技進步優勢,獲得產業鏈及終端消費者青睞(見圖7)。非棉纖維用量繼續提高,消費市場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的需求得到更好滿足。

圖7 我國棉紡織產業原料結構

從整體看,我國棉紡織產業具備剛柔并濟的基礎實力,產業規模、配套能力、市場容量、硬件設施是剛性的一面,企業家精神、勞動者素質、創新創造活力、營商環境是柔性的一面。相較于其他國家,我國棉紡織產業體系的完備程度與產業發展的韌性活力仍然是具有比較優勢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可以判斷棉紡織產業在中國的發展還具備極強的生命力。

2 面臨的突出問題

2.1 總需求不足成為突出矛盾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弱復蘇下全球主要經濟體衰退風險有所增加,行業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0%,其中,發達經濟體的增速將從2022年的2.6%降至2023年的1.5%,2024年則進一步降至1.4%??傂枨蟛蛔愠蔀槲覈徔椃b產業鏈供應鏈面臨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現在外貿訂單縮減并向其他國家轉移,內需恢復動力仍然較弱。

2.2 產業安全存在隱患

從國際看,一些國家采取的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等不斷沖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進一步凸顯。從國內看,棉花產業高度集中,發生產業安全問題隱患的可能性增加,如何平衡新疆與內地的棉花產業比重,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所謂“涉疆法案”影響仍在持續,棉制紡織品服裝是重點關注的高執法優先級產業領域。2022年6月以來,我國棉制紡織服裝產品進入美國及國際供應鏈受阻,在美歐等西方國家市場所占份額持續下降,對我國紡織產業整體利益造成損害。同時,以東盟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甚至一些發達國家,正在以各種方式發展和強化其本土棉紡織產業鏈供應鏈。

2.3 生產要素成本上升

國內勞動力、土地、能源、資金等要素供給趨緊,棉花等大宗原料穩定安全供給存在挑戰,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升,我國棉紡織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優勢有所減弱,對行業發展持續造成影響,對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與韌性形成一定制約。目前,我國全要素生產率較西方發達國家偏低,如何有效提高技術、人才等要素質量和資源配置效率,是擺在棉紡織產業面前的關鍵問題。

2.4 從業人員結構性矛盾凸顯

隨著就業觀念的轉變,棉紡織產業從業人員緊缺情況凸顯。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布的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中,紡紗工、織布工長期在列。年輕從業人員嚴重緊缺的矛盾突出,技能人才隊伍尚不穩定,一線員工大齡化趨勢明顯,研發和技術管理人員的老化與流動加速,高技術人才所占比例與一些新興高科技產業存在一定差距。

2.5 研發投入強度偏低

棉紡織科技創新能力從跟跑、并跑階段向領跑階段邁進,甚至在某些領域已經進入“無人區”,但行業平均研發投入強度與工業增加值率依然偏低。2021年,棉紡織產業平均研發投入強度約為1%,明顯低于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2.4%以上水平。同時,部分核心關鍵技術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先進紡紗、織造等核心技術依然由國外領跑,仍然面臨“卡脖子”隱患。

2.6 棉花管理體制仍需完善

棉花管理體制市場化改革方面依然有提升空間。配額方面,在發放數量、發放節奏、關稅配額外進口棉花滑準稅率等方面,仍有調整優化空間。儲備棉方面,輪入輪出市場化運作程度,棉花儲備庫布局、庫管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升。棉花纖維檢驗方面,公檢指標尚未與下游生產完全結合,例如,企業在投入生產之前往往還需對棉花進行一次檢驗。

3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涉及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活力、優化升級、現代化水平以及國際競爭力等多個方面。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并呈現本地化、多元化、區域化發展趨勢,給各國產業鏈供應鏈運行帶來新的挑戰,棉紡織產業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重要性明顯上升。鞏固并提升我國棉紡織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可以從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科技、時尚、綠色屬性,加強原料保障、人才建設、產業布局等方面入手,開展工作。

3.1 增強科技屬性

產業鏈供應鏈的科技屬性決定了其生命力??萍几锩钱a業變革和技術進步的先導和源泉,棉紡織產業作為傳統產業,要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新材料等科技革命成果,在傳統制造優勢的基礎上發展先進制造技術,加速向智能化、數字化、服務化、綠色化轉型,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科技屬性,帶來業態更新與價值延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一方面,要加快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另一方面,要與產業地位相匹配,我國棉紡織產業亟需形成創新能力的“引力場”,催生顛覆性、革命性技術,創立新賽道,開辟新領域,引領新需求,實現新領跑??傮w上,這都需要提升研發投入強度,需要多方努力。

3.2 增強時尚屬性

時尚既是生活方式,也是文化現象,與功能一樣,也是商品與消費者的最佳鏈接通路。棉紡紗線、織物是過程產品,為下游服裝、家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提供基礎原材料,堪稱終端產品的芯片,在時尚基因的植入方面具有先天性的優勢。在消費者個性化、多元化消費需求迭代加快的潮流下,在建設從原料到終端商品一體化生態圈成為主流商業模式的背景下,棉紡織產業鏈供應鏈需要順應外延式擴張到內涵式發展的轉型升級邏輯,打造以創意設計為核心、科技創新為支撐、流行趨勢為引領、品牌建設為抓手、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的時尚創新生態體系。一方面,講好產品的時尚故事,面對國內外不同的文化與市場,通過紗線、織物流行趨勢等形式,突出產品時尚表現,支撐終端商品引領消費潮流,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另一方面,講好產業的時尚故事,展示中國棉紡織產業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產業形象,更新社會輿論,改善企業綜合發展環境。

3.3 增強綠色屬性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國家戰略、全球共識,正在影響中國和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綠色化、低碳化發展,增強綠色屬性,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必答題”。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做好頂層設計,以數字化、智能化推進綠色化、低碳化。一方面,要繼續完善棉紡織綠色制造體系,主要包括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綠色制造評價機制等方面,在建設完善過程中各有側重,協同推進;另一方面,從本質上做好產品,推出更多綠色產品,實現產品綠色設計與制造一體化,加強綠色原料應用與廢舊紡織品再利用,并完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體系,為下游產業特別是有影響力的時尚品牌,提供更多綠色低碳的紗、布產品,保障綠色產品供給,引導綠色消費。此外,還應該提早開展工作,積極有效應對碳關稅問題。

3.4 加強原料保障

原料成本占棉紡織品成本的60%~70%,原料供給與價格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棉紡織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需要聚焦原料供給的風險因素,堅持問題導向,全力解決短板領域和堵點難點,保障棉紡織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一方面,進一步推進棉花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推進宏觀調控與市場調控相結合的方式,促進棉花目標價格優質優補、常態化儲備棉輪入輪出、進口棉配額管理、種植棉面積合理優化等多政策的聯動,發揮穩定市場的作用,保障用棉需求及產業安全;另一方面,促進非棉纖維廣泛應用,提供新原料替代與補充,并以其高品質、多功能、柔性化、較低成本的優勢,來提高附加值、實現新價值,形成長效安全的原料保障機制。此外,還要繼續完善棉花品質指標體系,推動提升棉花種植加工水平,推動減少或消除異纖的技術研發和推廣,滿足高質量棉紡織產品的需求。

3.5 做好國際產業布局

構建穩定、安全、高效的國際化供應鏈體系,牢牢把握產業安全發展主動權,成為國際紡織產業合作和全球產業治理的重要引領者,是中國紡織工業的必然使命。以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為基礎,發展先進制造,鞏固棉紡織產業的規模和體系優勢,繼續擔當保障國際供應鏈穩定運行的核心力量。一方面,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合作并提升國際化水平,持續強化自主研發及制造能力,掌握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及布局調整的主動權。有實力的企業可以產業資本為主導,打造“中國總部+重點國家”(主要是東南亞、非洲地區)制造基地布局模式的跨國供應鏈,保持并提升我國棉紡織產業在生產制造環節的國際領先優勢;另一方面,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內需市場優勢,加強全球資源整合能力,對產業鏈兩端環節進行全球范圍內的垂直延伸和掌控,打造以我國棉紡織產業體系為資源配置中心的自主品牌與全球生產營銷網絡,帶動我國棉紡織產業整體上向價值鏈高端演進,提升國際市場影響力。

3.6 建設強大人力資源

人才是第一資源。充分發揮人才第一資源對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支撐作用,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棉紡織產業人才隊伍,既是行業健康永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又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必要條件。一方面,針對行業人才老齡化的突出問題,需要繼續弘揚企業家精神、創新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高等院校、廣大企業之間,機制化協同,多維度推進,培養一批高水平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培育更多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與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企業要高質量發展,產業工人是最可依靠的力量,針對“用工荒”“招工難”“技工荒”問題,需要想出務實的辦法,加大力度培育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營造精益求精的工業文化,建設因地制宜的企業文化,講好棉紡織故事,用較好的經濟待遇、溫暖的人文關懷和人性化管理,建設一支穩定強大的產業工人隊伍。

4 結語

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與產業體系現代化的方向是一致的,同時對經濟社會現代化進程具有更強的基礎性、鏈接性和支撐性作用。而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是推動其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面對國際風云變幻和新的競爭格局,在推進棉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要堅持系統觀念、底線思維,更好統籌協調發展和安全的關系,既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提升國際競爭力,又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和有效運行,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猜你喜歡
棉紡織產業鏈供應鏈
2021年《棉紡織技術》主題索引
海外并購績效及供應鏈整合案例研究
“饸饹面”形成產業鏈
為什么美中供應鏈脫鉤雷聲大雨點小
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棉紡織技藝
產業鏈條“鏈” 著增收鏈條
中棉行協發布主營業務收入百強榜
益邦供應鏈酣戰“雙11”
益邦供應鏈 深耕大健康
產業鏈春之奏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