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蹲下去”就能更好“站起來”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調研報道的觀察思考

2024-02-24 03:15姜希倫
傳媒評論 2024年2期
關鍵詞:觀察點總臺新聞報道

文_姜希倫

在萬物皆可“云”的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渠道日益多元,輿論格局深刻調整,輿論生態深度演變,優質內容更為稀缺,更需要新聞輿論工作者眼睛向下、腳步向下,真正“蹲下去”,才能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才能打破“信息繭房”,讓新聞報道站得住、傳得開、叫得響。蹲點調研作為一種經典調研方法,運用深入的“蹲”來“解剖麻雀”、挖掘“點”的價值,是做好新聞報道的優良傳統,在全媒體時代的今天不僅沒有過時,反而變得更為重要。作為黨的意識形態重鎮和國家廣播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力弘揚這一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在蹲點調研中創作了一大批新風撲面的精品節目報道,策劃推出了一大批耳目一新的媒體活動,起到了有力有效的示范效應。

脫掉“皮鞋”、穿上“草鞋”,“蹲下去”讓新聞報道更加熱氣騰騰

調查研究是一門致力于求真的學問,一種見諸實踐的科學,也是一項講求方法的藝術。對于新聞輿論工作者來說,調查研究更是立身立業之本,是對理想信念和業務能力的雙重鍛煉。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庇浾哒{研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媒體的大力倡導??偱_對調查研究和基層實踐工作高度重視,制度建設上,研究制定總臺調研工作管理辦法等工作制度,在“深、實、細、準、效”上持續下功夫,推動調研工作常態長效。2023年主題教育伊始即制定實施《總臺2023 年調研工作方案》,組織實施調研課題百余個,深入一線摸實情、謀良策、解難題,取得一批高質量調研成果。機制建設上,創新蹲點調研工作機制,設立“CMG金融街觀察點”“鄉村振興觀察點”“共同富裕示范區觀察點”等一批觀察點,進行定點跟蹤、實時記錄,分享經驗、傳播成果。人才培養上,把基層一線作為練兵場,常態化組織“根在基層”調研實踐活動,引導總臺青年發揚“自找苦吃”的精神,更好地把握國情民情、增進群眾感情,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青年業務骨干“蹲苗”歷練常態化機制,實施“新入職大學生五年培養計劃”,組織青年記者赴地方總站鍛煉,在基層一線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到實踐里去“淘寶”,到一線中去“識珠”。有的青年記者入職第一年在西藏下基層鍛煉期間,就隨“前輩”們一起登上海拔5200 米的珠峰大本營進行現場報道。有的入職不滿一年便赴抗洪現場,第一次迎戰突發事件報道,在積水中堅定信念、磨練意志、提升本領。

2024年《新春走基層》系列報道中,總臺記者赴多個受災地區蹲點記錄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恢復進展

一系列舉措讓總臺記者既常喝理論“墨水”,也常沾基層“泥水”、常流苦干“汗水”,策劃推出了《一線調研》《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咱們村的年輕人》《新征程上看中國》《現場深鏡頭》《駐站觀察》等一大批精品專欄和節目報道,以小切口展現大主題,以“小人物”講好“大道理”,不斷提升新聞報道效果。2023年“新春走基層”活動中,總臺出品的《北緯53°守衛零下50 度的中國》《大山里的快遞員:我為村民投遞“幸?!薄返?9 件優秀作品獲得通報表彰。2023 年12 月中旬,總臺記者在遼寧營口大集上開展“新年新愿”蹲點海采,敏銳捕捉到一位憨態可掬、熱情洋溢的“餅干小哥”,展現他熱情笑容的視頻于2024年1月1日通過《新聞聯播》播出,熱氣騰騰的“煙火氣”感染了全國觀眾。

好的新聞作品來源于受眾,更服務于受眾,俯下身、沉下心才能打造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系列短視頻《萬千氣象》將“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重大主題扎根泥土之中,每一個嚴謹的論點背后都是充分的論據和扎實的論述。通過深入細致的“田野調查”,記者采訪了殘疾人、老人、少數民族兒童、工人等多個群體,用普通人的故事增加代入感,讓受眾看得懂、聽得明白,全網總瀏覽量突破3億。在《智造中國》系列報道中,記者以蹲點觀察方式報道了四川德陽一座重型裝備生產車間的智能化改造,通過直播、特寫等形式帶領觀眾一起蹲點工廠一線。在傳遞工業之美的同時,還挖掘出兩代工程師制造葛洲壩機組的故事,有超越、有傳承,有情懷、有溫度,既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邁出的堅實步伐,也詮釋了大國工匠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的可貴品質。

身臨一線、心沉一線,“在現場”讓新聞報道更加可知可感

真實是新聞報道的生命,對于事件真實性的探尋是每一名新聞輿論工作者的價值追求。新媒體傳播環境下,一些自媒體“流量至上”的思維助長了浮躁傾向,“搬運工”“剪刀手”“標題黨”“新聞反轉”等現象屢見不鮮,受眾對權威一手的現場信息更加渴望。

突發熱點事件公眾關注度高,只有深入現場、沉到一線去獲取一手的真實情況和豐富細節,才能增加新聞報道的權威性和影響力。2023 年夏季多地遭遇洪澇災害,總臺記者聞“汛”而動,奔赴北京、河北、天津、黑龍江、吉林等地救災一線,并駐守有關政府部門,通過蹲點報道及時播發來自現場的權威畫面消息,有效發揮了主流媒體“定音鼓”“壓艙石”的作用。在全網牽掛因大雨而被困在行駛途中的K396 次列車之時,8 月1 日下午總臺記者跟隨武警北京總隊的先頭救援力量,徒步12 公里到達落坡嶺,利用一切機會核實情況、匯總信息、搜尋信號,真實記錄核心現場的感人事跡和具體細節,推出微紀錄片《愛在落坡嶺》等報道,傳遞有序高效的救援過程和團結互助的正能量,引發受眾共鳴。

新媒體帶來了“人人都有攝像頭”“人人都是麥克風”的傳播新形態。作為媒體記者,應以更近的鏡頭、更近的角度傳遞新聞現場的情景、氣氛,給受眾以見其形、聞其聲的立體感受??偱_新媒體訪談欄目《相對論》通過積極探索實踐,形成了“真問題、有求解、高關注、紀實風”的“蹲點訪談”的鮮明風格,更加突出記者進入熱點事件的第一現場。在畫面呈現上,轉變了傳統訪談節目記者和嘉賓分屬畫面兩側的“面對面”模式,而是開著機進入現場、開著機去找采訪對象,盡可能使對話雙方居于畫面同一側形成“肩并肩”式采訪,使采訪對象的情緒形象更飽滿地呈現。蹲在一線、人在現場,就能有更多“看不見”的獨家發現?!断鄬φ摗凡邉澩瞥龅摹抖c招工團》《蹲點外貿檔口》《蹲點水后涿州》等一大批“蹲點”訪談,直面社會關切,爆款產品頻出,獲得廣泛好評。

2023年4月21日,總臺在浙江杭州啟動《“縣”在出發》大型融媒體行動,助推縣域發展,助力共同富裕

好記者不是在現場就是在去往現場的路上,“現場感”是提升新聞報道感染力的重要因素。在首個“全國生態日”特別報道中,總臺記者以蹲點觀察方式報道了杭州市余杭區青山村生態建設的案例,從為螢火蟲“熄燈”這樣的小細節切入,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宏大主題。節目名稱《“青山”留我在江南我為青山“換新妝”》巧借村名、一語雙關,引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這一主題,從一個青山村看萬千青山綠水、遇見美麗中國。節目同步在新媒體端創新推出新媒體評論產品“財經記者說”,記者結合鮮活生動的案例,就著采訪的熱乎勁和現場感,將在一線的所見所聞娓娓道來,風格清新、用心用情,大屏小屏一體聯動,引發了受眾共鳴。

深度挖掘、深耕細作,“新創意”讓新聞報道更加生動鮮活

做好新聞輿論工作,“腳板底下”出好新聞的道理永不過時。而在互聯網時代,“蹲點”的內涵不斷拓展延伸,不僅在線下也在線上,不僅在田野泥土里也在網絡空間里?!澳_板底下”不僅能出好新聞,更能出好創意、金點子,讓媒體的節目產品火起來、熱起來。

新媒體的競爭是創新創意的競爭,只有“深入一線抓活魚”,通過大量扎實細致的調研,挖掘豐富的“新聞”富礦,才能更好把握傳播規律,捕捉跳動脈搏,更好以新技術新手段創新表達方式、提升報道效果。為推動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走深走實,總臺浙江總站聯合浙江省委宣傳部在浙江省部分縣、市、區設立觀察點,通過蹲點記錄觀察策劃推出了《觀察點日記》《共同富裕中國實踐》等一大批鮮活生動的節目報道,形成強勁宣傳聲勢。在做好觀察報道基礎上,總臺不斷創新傳播路徑,2023 年4 月21 日主辦的“共建共享共謀發展——推動共同富裕浙江實踐研討會暨媒體行動”在杭州舉行,包含一線調研、專家研討、直播互動等環節,傳播效果顯著。當天推出“共富行動‘縣’在出發”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5 小時接力直播,總臺10 位主持人攜手10 位共富觀察員,分赴10 個共同富裕示范區觀察點,帶領受眾感受浙江創新創業的活力、縣域發展的生機,以“思想+藝術+技術”融合傳播為縣域經濟賦能。在2024 新年特別節目第一天,總臺記者實地探訪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通過“雙機位+景觀直播”“航拍+全程第一視角”等手段,推出了一批熱度高、網感強的融媒體產品。為進一步擴大傳播效應,策劃推出《遇見冬日:約會“爾濱”云賞奇趣冰雪世界》景觀直播,與全國網友一起“云蹲點”,上線后15 個小時總觀看量突破800萬。

調查研究既要重調查、又要重研究,二者互為表里、相輔相成。只有把調查“前半段”和研究“后半篇”結合起來,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才能多想“金點子”、頻出“好創意”、變換“新打法”??偱_成立“鄉村振興觀察點”蹲點創作隊,建立蹲點創作制度,記者從田間地頭找答案、找故事、找創意,實現由單向觀察記錄向多維互動融合轉變,策劃推出“村BA”鄉村籃球全國挑戰賽以及“17 聯縣”“千行百品就業行”“豐收中國”等系列媒體活動,邀請“農大丁同學”“田鼠大嬸”等“三農”領域典型人物觀看春晚彩排,受到網友廣泛好評。為助力擦亮城市名片、賦能消費升級,總臺創新開展《金牌新字號》融媒體活動,在長沙首設“夜經濟觀察點”,推出“24小時不打烊!長沙夜未央”等互動直播,蹲點記錄消費新業態。

調查研究是永不過時、歷久彌新的傳家寶,“蹲點”永遠在路上。

猜你喜歡
觀察點總臺新聞報道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成立五周年座談會召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召開青年英才座談會
我省4家農民合作社被列為部級觀察點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評出2019年國內十大體育新聞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民政部聯合攝制的《中國地名大會》開播
淺析如何在新聞報道中彰顯以人為本
清明節期間全國祭掃民眾達1338.7萬人次
深化“走轉改”在新聞報道中踐行群眾路線
如何讓新聞報道鮮活起來
新聞報道要求真實的細節描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