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年捕捉新聞“生態魚”

2024-02-24 03:15吳峰平
傳媒評論 2024年2期
關鍵詞:慶元慶元縣麗水

文_吳峰平

浙西南革命老區麗水,是浙江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也是中國生態第一市。在這片紅色熱土上,我31年奔走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麗水新聞采編一線,從一名退伍軍人成長為高級記者,自喻為辛勤的“漁夫”,一心一意捕捉新聞“生態魚”。

從一則失實報道到始終沖在最前沿

從初中開始,我就喜歡抄抄寫寫,在學校負責出黑板報。高考落榜后,我替在鄉郵電所工作的媽媽分發報紙,對散發著油墨清香味的報紙愛不釋手。我嘗試著給慶元縣廣播站、麗水青年報、麗水日報投稿,居然有“手機殼”“香煙盒”篇幅的文章刊播。

1986 年秋的一天,我從電話中聽說,有一輛乘載48 人的客車剎車失靈,司機往山邊排水溝開出一公里多救了一車人,便寫稿投給了麗水日報。后編輯來電指正,事故是司機酒后駕車所致。因報道失實,我受到停發6個月新聞的處罰。這成為了我刻骨銘心的教訓。從此以后,我凡采寫新聞,必“親到現場,耳聞目睹”。

1989年3月,我成了武警江西總隊新聞中心報道員。1991年,一輛裝有2.4噸劇毒化學品的貯罐車在上饒縣沙溪鎮發生嚴重事故,造成43人死亡,650 多人受傷。武警江西上饒地區支隊、消防支隊火速趕到80 多公里外的災區搶運傷員,維護秩序,對污染區進行全面沖洗消毒。經首長特批,我隨隊采訪。由我采寫的報告文學《毒區“敢死營”》在《解放軍報》和《人民武警報》上發表,我榮獲三等功。1992年春,我退伍回到家鄉,成為浙江慶元廣播站的記者、編輯。

1997年隆冬,上百菇農聚集在慶元縣政府大門,拉橫幅要求處理千萬“菌棒”腐爛事件元兇。當年,國務院正部署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要求力爭到20世紀末最后的7年內基本解決全國800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這一傷農事件的發生,無疑給剛解決溫飽問題的菇農當頭一棒。臨近過年,我踏著比高筒鞋還高的積雪,挨家挨戶走訪統計。起初,菇農們認為廣播是“風吹耳朵外”的媒體,播不播一個樣。但是,看到我不但在冰雪中采制錄音,還把他們遺棄在田間地頭和倒入小溪中的大量腐爛“菌棒”拍照取證,他們開始向我敞開心扉。最終,我采寫了慶元千萬“菌棒”腐爛原因調查:《慶元100 萬段“菌棒”腐爛縣委、縣政府組織調查組作專項調查》,《慶元100萬段“菌棒”腐爛原因調查組認為某批產品不符質量要求同樣應該承擔民事責任》。報道刊登在浙江日報。不僅事件得到妥善處理,還在全縣掀起了解放思想大討論。同年,我被《浙江日報》評為優秀通訊員。

以新聞悟力張網捕“大魚”

記者抓選題,悟性很重要。悟力是記者從事件中提取重點、產出新聞的能力,有悟力的記者能更精準地把握選題,更好地“抓活魚”。悟力的培養,來自學習取經,來自團隊協作,更來自工作實踐。

作品《油茶“香飄”浙閩5 鄉25 村邊界山區留守老人有了“共富賬本”》就是我的“悟力”實踐。浙江最偏遠的山村——慶元縣上杉坑村,一鄉賢公司準備在年前給當地留守老人一次性發放600 多萬工資和分紅。法律上規定工資應按月發放,為什么到年底才發?怎么會有這么多的工資?一系列的問題引發了我的關注。經過調查證實,該公司工資按月結算,但因這里存取款難,老人們主動要求用多少支多少,把剩余的錢存在公司,公司年終結賬時本息一次性發還,此舉惠及浙閩邊界山區5 鄉鎮25 個村的留守老人。為了抓住這條“生態魚”,我率慶元縣融媒體中心的同事夜宿杉坑村,深入村民家中、基地、鄉鎮、縣政府等點位,采訪到了許多真實故事和感人細節,積累的錄音長達兩個多小時,文稿達上萬字,為現場新聞特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22 年12 月29日,公司舉行年終工資發放儀式,記者抓住這一新聞契機,采制這篇現場新聞特寫。作品第一時間播發后,得到80多家中央、省、市主流媒體的持續關注,并被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社、新華網、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等新媒體平臺轉載發布。截至2022 年12月31 日,微博話題熱搜榜一度躍升至全國前20,穩居麗水同城榜第一名,累計閱讀量1.2 億,微信指數也達到峰值6800 萬。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總閱讀量破1.5 億,成為現象級爆款產品。作品發表后,中共麗水市委于2023 年1 月7 日就“留守老人共富”到實地專題調研。

新聞調查《麗水農民資產為什么能變為資本——中國首個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的啟示》獲評2012 年度浙江新聞獎重大主題報道獎一等獎。這條游動在青山綠水間的“大魚”,自2007年4月麗水開展全國首個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地區以來,我前后跟蹤了5年,積累了不少珍貴錄音素材。麗水創新農村金融改革,以“三劑良藥”為牽引,即林權抵押貸款、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助農刷卡取現,破解了農村“金融貧血”的瓶頸,使麗水的農村金融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被稱為“麗水模式”,成為全國示范。2012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和浙江省政府在麗水召開現場會前夕,我再次深入麗水9縣(市、區)調研,重點推出了新聞調查《“九問”麗水農村金融改革》、系列報道《麗水——中國“金改”的標本》及22 篇評論。2012 年10 月,我還趕到百里外的試點村蹲點報道,并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行長來麗水調研時采訪到領導、專家的權威錄音,高質量地完成了這一長篇新聞調查。作品突出麗水經驗的針對性,深刻揭示了麗水啟動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工作的深遠意義。

“有心、有情、有智”抓“活魚”

好新聞是用鐵腳板跑出來的,“有心、有情、有智”,才能抓到“活魚”。

浙閩邊界的松溪河流經浙閩兩省,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慶元縣造紙廠、染化廠等高污染企業的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松溪河,給下游閩江流域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危害。在松溪河流經的第一個村莊,至今還有200多口廢棄的水井。1996年3月,福建省松溪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等5 位官員進京告“御狀”,引起中央、閩浙兩省的關注,合力督查,開始了長達18年的接力治水。2008 年6 月,慶元縣又取消了東部13 個鄉鎮的工業考核指標,舍棄上千萬元的財政收入。特別在“五水共治”行動中,慶元這個年財政收入只有2 億元左右的貧困縣,毅然投入了1.66 億元,并明確要求全縣“三公”經費壓縮30%,全部用于“五水共治”。

2013年春,我多次深入浙江省慶元縣與福建省松溪縣,走訪當年為松溪河污染問題而奔走的福建省的離退休老同志、沿河村民干部、兩地黨委政府官員以及權威專家等80多人,及時跟蹤報道村民簽訂邊界治水協議、“親水亭”落成等動態消息,光采集的錄音就達17 個小時,先后播發了2 萬多字的系列報道和評論。國慶期間,為了能采集到漁民捕魚的現場錄音,我連續4 天在破曉之前便跟隨漁民下河捕魚;為了再現當年慶元縣委書記單天戍為治污企業轉型升級上門求助的細節,我又懇請央廣駐浙江記者站協助,采訪到了當時的華東制藥廠總裁李邦良。播發的《見證浙閩兩省共同治水的“親水亭”今天在慶元新窯村落成》獲評2014年度浙江新聞獎一等獎。新聞專題《一河清水融親情》獲評2014 年度浙江新聞獎重大主題報道獎二等獎。此后,采制的廣播連續劇《親水碑》也獲評“浙江省五個一工程”獎。

新聞特寫《高山上的生日派對》獲評2021年度浙江新聞獎二等獎。浙西南革命老區——麗水市蓮都區峰源鄉正岙門村農家婦女葉美英,56 年間挑壞了20 多根扁擔,磨爛了100 多雙鞋子,行走山路6 萬多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赤道一圈半),免費給高山部隊送去相當于28 輛10 噸車載貨量的新鮮蔬菜,被一批又一批的部隊官兵親切地稱為“老娘”。葉美英榮獲全國愛國擁軍模范、浙江驕傲榮譽稱號,受到浙江省委表彰。為深入挖掘這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國擁軍故事,我9次赴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部隊,先后10多次采訪葉美英及其家人、鄉村干部、群眾等70人,還電話采訪了全國各地60 多名轉業、退伍官兵。每當來到“老娘”家,“老娘”就遠遠地叫“小吳兄弟、小吳兄弟,你來了”。我在采寫麗水市蓮都區舉行“擁軍路”命名揭幕儀式和退役軍人回部隊慶“八一”時,抓錄到久別重逢歡聚一堂的官兵們開心地慶?!袄夏铩?0 歲生日,《高山上的生日派對》水到渠成。

新聞專題《人生的賬本——追記景寧縣鸕鶿鄉副鄉長梅振盈》獲評2016 年度浙江新聞獎重大主題報道二等獎。2016 年5 月11 日晚,景寧縣鸕鶿鄉梅振盈副鄉長倒在夜訪農家的路上。2014 年8 月,因50年一遇的山洪暴發,仁字坑村沈金根的甲魚基地防洪堤壩被沖毀,損失慘重。梅振盈得知后,讓妻子到麗水碧湖娘家籌了53600 元錢,幫助沈金根重建基地。沈金根只還出了10000元,一直感到羞愧。當我得知沈金根與15個行政村60多名畬漢群眾日夜輪流為梅振盈守靈的消息后,便蹲點在縣殯儀館。5月18日出殯當天,800多名鄉親天還沒亮就自發趕到縣殯儀館,送梅振盈最后一程,沈金根大哭,道出了欠賬的細節。以此為新聞由頭,我寫下了新聞專題《人生的賬本——追記景寧縣鸕鶿鄉副鄉長梅振盈》,2016 年5月18日刊播在廣播新聞綜合頻率《城市在線》。

這些技能你get了嗎?

■記者須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才能挖深本地新聞

■“有心、有情、有智”,才能不斷發現“活魚”

■始終堅信調研是記者的“財富”,也是帶動隊伍走向“共富”的密鑰

猜你喜歡
慶元慶元縣麗水
曹慶元
慶元縣舉行《靈韻菇鄉》一書首發儀式
麗水發現新物種
慶元縣舉行《蕈山客》專著首發式
慶元縣野生大型真菌資源調查報告
浙江麗水郵儲扶貧助古村美麗蝶變
慶元縣美術教師作品選登
百善孝為先
浙江麗水:打好劣V類水剿滅戰
從《麗水日報》、麗水網實踐看地方媒體網絡問政著力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