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產教融合的“食品產品與開發”課程教學體系建設研究

2024-02-26 12:18李珍妮余永建朱圓圓李奕璇
現代面粉工業 2024年1期
關鍵詞:課程內容案例食品

李珍妮, 余永建, 王 柯, 朱圓圓, 李奕璇

(江蘇科技大學糧食學院, 江蘇 鎮江 212100)

新產品開發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尤其是食品產品大多生命周期較短,更新換代較快。食品企業源源不斷開發新產品,打造“生產—儲備—開發—構思”產業鏈條尤為重要?!笆称樊a品與開發”課程是面向高等學校食品類專業大三、大四學生開設的專業課程,具有實踐性強、綜合性突出、與企業聯系緊密等特點[1]。通過學習“食品產品與開發”課程,學生應達到以下三方面目標。一是知識目標,理解產品及新產品的概念,能從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方面,評價食品新產品開發過程;二是能力目標,能應用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技法,獨立開展食品新產品的設計與實物開發,并綜合分析食品新產品開發過程;三是素養目標,具備科學思維和法制觀念,養成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以及勇于突破的創新意識。

課程中有很多食品新產品開發案例,傳統的教學方法多是照本宣科,學生感性認識不足,缺少動手實踐機會,教學效果不太理想。為提高高?!笆称樊a品與開發”課程教學效果,課題組進行了探索,構建了基于產教融合的“食品產品與開發”課程教學體系,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1 重新建設課程內容并實施動態更新運行機制

1.1 課程內容的整合提升

整合提升后“食品產品與開發”課程內容包含三個部分,即項目案例的知識分解、食品新產品實物開發與評價及輔助課程資源。

1.1.1 項目案例的知識分解

“食品產品與開發”課程內容的建設首先是以產學研項目為基礎案例,授課教師將項目案例導入到理論課程中,并對案例中涉及到的與課程相關的知識點進行逆向分析與解構,具體有食品產品開發思維訓練、創造性技法及標準法規等內容,涵蓋科學概念、技術原理、應用要點等專業知識,這些元素共同構成理論教學的課程內容[2]。在實施理論教學中,會根據新產品開發項目中涉及到知識難度、不同授課班級學生的學情差異適當調整。

1.1.2 食品新產品實物開發與評價

食品新產品開發經歷產品概念、創意、創新、開發、生命周期管理等5個階段,理論教學內容與食品新產品開發創新創業所需的知識點相契合。在實踐階段,組織學生根據行業、企業提出的需求課題,開展研究分析、產品設計、實物開發與制作、產品評價與改進等系列實踐活動。通過此過程,學生發現自身專業理論與創新應用能力的不足,從而自覺主動地學習專業知識、理解工程原理、學會應用方法,并通過綜合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的知識,提出解決復雜問題的方案。由此,學生“重新發現”和建構了自己的知識體系,是知識應用、高階思維能力提高和素質拓展的過程[3]。

1.1.3 輔助課程資源的開發

輔助課程資源主要包含兩個部分,一是通過提煉的思政元素,另一是線上輔助教學資源。在項目案例進行知識分解的過程中,同時提煉其蘊藏的思政教育元素。如:新產品開發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要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設計方案的構思以及新產品的制作包含科學家精神、工匠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及職業道德等[4];項目案例中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提升學生專業認同感、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等等。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將思政元素與課程知識點緊密結合、有機融合,做到潤物無聲。線上輔助資源主要是由典型案例分析中所涉及的加工原理及技術要點等重難點內容組成,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服務和教學資源,提高學習時間和空間的靈活性,提高學習效果。

1.2 課程內容動態持續更新機理

課程內容建設始于一個或多個技術產品項目案例。對案例中知識進行分解構成課程“演繹要素”;對項目案例中的科學規律和技術原理總結、歸納和知識聚合構成課程“歸納要素”;學生通過理論知識學習,將知識應用到產品開發的實踐過程,構成課程“實踐要素”。其中優秀的研發成果可更新到課程教學的項目案例庫中,涉及的知識點經系統梳理后,可充實更新理論教學和線上輔助教學資源[2]。課程建設的三要素相互銜接、互相促進,共同構建成一個完整和持續更新的“食品產品與開發”產教融合課程體系(圖1)。

圖1 課程內容建設與動態更新運行機理

2 “三位一體”教學方法的實施

“食品產品與開發”課程以產學研合作項目為基礎,由學校和企業教師共同開展課程教學,具體教學實施分成兩部分(圖2)。

圖2 “三位一體”教學方法實施

2.1 理論教學

理論教學主要以學校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并與合作企業保持密切的科研合作和技術交流。學生需要完成的是知識理解和記憶,并適當進行知識遷移。

2.2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

教學實施過程中,將企業產品開發案例中的實際問題引入課堂,針對學生在新產品實物制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難點,及時調整教學側重點,引導學生形成市場化思維,學生也可以通過線上教學資源自主學習,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

2.2.1 第一階段:產品創意和市場調研

第一階段以學校教師課堂講授為主,企業教師則以自身產品開發為例進行實踐教學。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建構并確定所需開發的產品,然后深入市場或企業進行實地調研,綜合評價產品的開發過程,形成待開發產品的創意設計書。

2.2.2 第二階段:產品開發與分析

學校與企業教師針對學生在這一階段學習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與答疑,并針對性開展集中講授與研討,保障學生知識應用的時效、專業和落地。學生則需將產品設計方案通過動手操作開發實物產品,并形成市場化思維。

3 基于產教融合的“食品產品與開發”課程教學實施效果

校企雙方通過“虛擬教研室”教學平臺,共同開展具有鮮明產教融合特色的教學工作,實施效果同行專家評價均為優秀,學生評教均分位居同類課程前列。

3.1 創新知識生產模式,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課程以校企合作案例為載體,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邊學邊做”。學生可以針對企業提出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設計方案和產品制作,并對實踐結果進行評價和改進。此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專業理論知識和創新應用能力的不足,從而主動學習,最終提出解決方案。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完善了知識體系,也提高了知識應用能力。學習效果最終以實物產品和開發報告等形式展現,也增強了學生自豪感和專業認同感[5]。

3.2 授課班級學生該課程學習成績提升明顯

通過近2年課程建設與實踐,“食品產品與開發”課程授課班級學生平均成績、優良率及課程目標達成度明顯提升。2022年度學生平均成績為84.8分,優良率為86.8%,分別比2021年度提高2.5分和13.1%(圖3),2022年授課班級學生課程目標1達成度87.6%,課程目標2達成度82.3%,分別為比2021年度提高2.9%和1.8%(圖4)。顯然,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得到有效地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圖3 近兩年學生平均成績及優良率

圖4 近兩年課程目標達成度

教學實踐中發現,盡管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技法得到較好的鍛煉與提升,但在食品新產品分析評價能力等方面還很欠缺,這是以后該課程教學體系需要完善提高的地方。

3.3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助推食品企業良性發展

通過此種教學模式,教師深入企業進行工程實踐達到全覆蓋,教師教學能力與技術創新能力明顯提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水平不斷提高。構建的課程資源不僅服務于授課班級的學生,同時也是合作企業技術人員的培訓素材,有助于食品企業的良性發展[6]。

猜你喜歡
課程內容案例食品
基于“課程內容六要素”的繪本文本解讀路徑探析
國外如何進行食品安全監管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食品造假必嚴懲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竟然被“健康食品”調戲了這么多年
一個模擬案例引發的多重思考
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內容的構建
依標明辨 巧用萃取——談如何將文本內容萃取成課程內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