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疆綠色治理:概念內涵、體系構建與運行機制

2024-02-27 03:38史云貴
思想戰線 2024年1期
關鍵詞:主體綠色體系

史云貴

邊疆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古往今來大國崛起的諸多案例表明,邊疆治理成效往往會直接影響到國家興衰。(1)徐亮:《帝國興衰與帝國邊疆的崩塌》,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1-9頁。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強邊疆地區建設,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進入新時代以來,邊疆治理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當中國式現代化所描繪的美好圖景映射于邊疆地區,就會發現目前的邊疆治理對標國家“高位求進”的整體狀態而言,短板效應比較明顯。因此,“邊疆治理研究須要全面深化”。(3)周平:《邊疆治理研究須要全面深化》,《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23年第1期。綠色治理作為一種新的治理范式,是“當代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內容、基本目標和基本途徑”。(4)陳石明:《論當代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綠色向度》,《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探索具有綠色意涵的邊疆治理,體現著新時期特定的治理理念、價值選擇和對治理結果的期盼,而相關研究尚付之闕如。本文從邊疆綠色治理的概念內涵出發,探討邊疆綠色治理的體系構建與運行機制,為以綠色治理推進邊疆地區實現現代化提供理論支撐與實踐啟迪。

一、邊疆綠色治理的概念內涵

欲明其理,先知其意。在史籍中,“邊疆”一詞最早出自《左傳》?!蹲髠鳌こ晒辍份d:“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闕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帥我蟊賊,以來蕩搖我邊疆?!?5)左丘明:《左傳》,郭丹,程小青,李彬源譯,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第975頁。此處的邊疆,指的是歷史上“有疆無界”時期長期沿襲的“中心—邊緣”模式下遠離國家統治核心區的邊緣性區域?,F代民族國家實現了“政治的和領土的,歷史的和文化的兩種不同的結構和原則的融合”。(6)[英]戴維·米勒,韋農·波格丹諾:《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528頁。因此,當下的邊疆已成為一個確定的行政區域,是國家疆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斑吔侵赣嘘懙剡吘尘€的省級行政區?!?7)方盛舉:《邊疆治理現代化視域下的文化戍邊方略》,《思想戰線》2019年第6期。在歷史性范疇之外,還可以從結構性角度來理解邊疆,即將其作為一個功能要素的集合體,包括地理邊疆、政治邊疆、經濟邊疆、文化邊疆等??傊?,邊疆是一個立體性復合型概念,需要在不同時空條件下加以詮釋。為了契合邊疆的可治理性,我們認為,宏觀層面的邊疆是國家行政區劃中位于陸地邊境線附近的省級行政區域,中觀微觀層面的邊疆則是實際具有陸地邊境線的市級縣級行政區域,它是集特殊的地理位置、政治環境、行政運作、文化習俗、民族結構、利益關系等于一體的空間場域。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任何治理行為都基于一定的治理觀念。邊疆治理觀念在邊疆治理行為中發揮著“元動力”的導向作用?!斑吔^是有關邊疆的性質、地位、意義的較為穩定的認識,對邊疆治理的實踐發揮著根本性的影響?!?8)周平:《中國邊疆觀的挑戰與創新》,《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王朝國家時期受地理阻隔和文化差異的影響,歷代統治者普遍奉行“守中治邊”的邊疆經營策略。在“一點四方”的邊疆觀指導下,邊疆治理處于邊緣性的地位,以解決族際關系問題為主要面向,以和親制度、羈縻制度、土司制度、屯墾戍邊等為主要手段。邊疆與國家核心區的關系呈現若即若離的狀態?!敖y一時期的邊疆治理,指中央政權對控制薄弱的少數民族地區所采取的防范和治理措施。分裂時期的邊疆治理,指在政權與政權之間的對峙地區和對邊遠少數民族地區所采取的防范措施?!?9)馬大正:《中國古代的邊疆政策與邊疆治理》,《西域研究》2002年第4期。近代以來,民族危機不斷加深,西方民族國家理論東漸我國,邊疆開始被賦予主權屬性。領土邊疆觀下,邊疆治理的主要內容轉變為國家以剛性的邊界確定邊疆并通過大規模的實邊建邊行動達到穩邊固邊的目的。與此同時,邊疆治理受歷史上路徑依賴以及陸地邊疆與民族人口分布格局高度重合的雙重影響,因襲了“族際主義”的邊疆治理取向。全球化時代的強流動性突出了邊疆的非邊疆化特征,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各種資源的注入使得邊疆日益成為區域的中心和新的增長引擎。新時代的邊疆治理成為“一個運用國家權力并動員社會力量解決邊疆問題的過程”。(10)周平:《我國的邊疆與邊疆治理》,《政治學研究》2008年第2期。在此基礎上,邊疆治理的研究重心逐漸由“族際主義”轉為“區域主義”。由于“區域主義”存在把邊疆治理特殊化和封閉化的不足,目前的邊疆治理轉型更加強調“國家在場”,要求從“‘邊疆本位’轉向‘國家本位’”,(11)楊明洪:《新時代我國邊疆治理現代化的邏輯轉換困境與轉換路徑》,《學術界》2022年第10期。通過國家權力的整合功能使得邊疆成為“強國家空間”。(12)朱金春:《“空間層化”與秩序重塑:邊疆治理的空間意象與邏輯機理》,《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2期?!斑吔疅帷焙汀爸卫頍帷笔沟眠吔卫硎艿綄W界的廣泛關注?!安煌瑢W科對邊疆治理概念的截取、解構和演繹,對這一核心概念的解釋力產生了消解和削弱效應?!?13)孫保全,趙健杉:《“邊疆治理”概念的形成與發展》,《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3期。實際上,在“最低共識”層面,邊疆治理應在國家治理范疇內使用;在“最大延展”層面,邊疆治理應是盡可能面向更多的治理目標,調動更多的治理資源,解決更多的邊疆問題,以實現更好的治理效果的活動及過程。

綠色本意指一種物理意義上的顏色分類,后被通過隱喻方式將其顏色的直觀含義抽象出人們耳熟能詳的生命、健康、低碳和環保等深層次意涵。西方國家賦予綠色以“生態、社會正義、基層民主、非暴力、權力下放、社群為本的經濟、女性主義、尊重多樣性、個人與全球責任、可持續性”(14)[美]丹尼爾·A.科爾曼:《生態政治:建設一個綠色社會》,梅俊杰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年,第96頁。等價值取向。綠色從顏色描繪向治理模式的拓展經歷了綠色思潮、綠色政治到綠色行政的演化。在中國共產黨持續探索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過程中,綠色因其“美好生活的基礎、人民群眾的期盼”(15)習近平:《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求是》2019年第3期。的意義表征受到廣泛重視。作為“一種由治理主體參與、治理手段實施和治理機制協同的‘公共事務性活動’”,(16)李維安,徐建,姜廣?。骸毒G色治理準則:實現人與自然的包容性發展》,《南開管理評論》2017年第5期。綠色治理是“多元治理主體以綠色價值理念為引導,基于互信互賴和資源共享,合作共治公共事務,以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持續和諧發展的美好生活的活動或活動過程”。(17)史云貴,劉曉燕:《縣級政府綠色治理體系的構建及其運行論析》,《社會科學研究》2018年第1期。盡管學界對綠色治理的概念詮釋各有洞見,但在綠色治理的適用范圍和運作方式層面還是達成了基本共識。一方面,以綠色為導向的治理活動已超出單一的生態環境治理邊界,其適用范圍正拓展至全部的治理領域。另一方面,綠色治理運作方式是治理主體多元、治理工具多樣、治理結果有效的系統行為。

實現綠色向度的邊疆治理轉型,從其發生維度來看體現著必要性與可能性的有機統一。第一,綠色治理的高位性統合邊疆治理的多樣性?!熬G色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鮮亮底色?!?18)鄔曉燕:《中國綠色現代化的探索歷程、理論意蘊與基本經驗》,《教學與研究》2023年第1期。綠色治理是新時期黨和國家根據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要求進行頂層設計的結果,凸顯著鮮明的國家意志。作為國家治理行為,綠色治理體現著全局性、長遠性與戰略性。長期以來,邊疆治理受到多重分析范式的影響,在具體實踐中往往表現為治理內容碎片化和治理觀念片面化,導致顧此失彼和主次失序。綠色治理通過自上而下的政治勢能構造,既為不同治理模式提供統一的價值遵循,又在尊重不同治理模式基礎上為其有效運轉創造空間和可能。第二,綠色寓意的豐富性匹配邊疆治理的復雜性。必要多樣性定律認為,只有多樣性才能摧毀多樣性。地緣政治、經濟交流和生態環境等傳統與非傳統風險交織于邊疆,使得邊疆地區成為合作與沖突的多發之域。各國之間唯有達成一定的共識才能有效保障邊疆安全,而綠色派生出的和平與正義等全人類共同價值正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資源。綠色“一帶一路”和全球綠色發展等具有綠色底蘊的溝通話語使得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綠色治理”成為可能,(19)余瀟楓,王江麗:《“全球綠色治理”是否可能?——綠色正義與生態安全困境的超越》,《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這有助于為邊疆治理提供相對安全的外部環境。我國邊疆地區多處大河源頭、高山峽谷或戈壁荒原,生態脆弱與資源富集并存,兼之民族聚居、文化多元、相對貧困,共同構成了邊疆治理的復雜內容。綠色治理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邏輯起點,旨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契合于邊疆治理的人民性底色。綠色寓意的豐富性綜合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樣性、廣泛性和遞增性,通過綠色治理技術維度的操作促進各方面均衡發展,有助于邊疆治理復雜問題的高效解決。

基于此,我們嘗試將邊疆綠色治理界定為:邊疆各級黨委政府立足于中國式現代化科學內涵中的綠色要求和綠色標準,領導多元治理主體,秉持綠色價值理念,進行綠色話語表達并形成綠色共識,凝聚成共治邊疆公共事務的綠色合力,推動邊疆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包容、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全方位綠色化,以實現邊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和滿足邊疆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系列活動或活動過程。具體來看,邊疆綠色治理的內涵體現了下述五個方面的特征。一是邊疆綠色治理范圍是整體性與局部性的統一。邊疆綠色治理從空間尺度來看建構于國家的邊疆地區,因此對于邊疆地區而言邊疆綠色治理具有整體性。而相較于國家綠色治理來看,邊疆綠色治理是國家綠色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梢?,邊疆綠色治理范圍的整體與局部是相對的。國家綠色治理的普遍性價值和經驗通過政治與社會雙重嵌入引導并規范邊疆綠色治理,邊疆綠色治理的特殊性實踐探索則為國家綠色治理提供邊疆方案。二是邊疆綠色治理主體是多元性與一體性的統一。治理本身即是強調多元主體參與的一種合作活動,邊疆綠色治理事務的公共性為多元參與和一體協作奠定了基礎?,F代生活中,“每個人都認為他和一切公共事務有著利害關系,有權形成并表達自己的意見”。(20)[德]尤爾根·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曹衛東,王曉玨,劉北城等譯,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第112頁。同時,交往互動的便利使得多元治理主體“通過行為語境尋求溝通,把他們的行為計劃和行為協調起來”,(21)[德]尤爾根·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行為合理性與社會合理化》,曹衛東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4頁。形成一體化合力。三是邊疆綠色治理客體是異質性與互補性的統一。邊疆綠色治理客體是綠色公共事務或公共事務的綠色化活動。具體而言,包含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等異質性內容。從結構功能主義視角來看,多維內容并存與相互聯系構成了一個處于不斷變動之中的有機體,每個部分都有其存在價值并相互補充,缺少或削弱任何一部分都會導致有機體的不完整,從而直接影響邊疆人民的生存和發展。四是邊疆綠色治理過程是獨立性與銜接性的統一。邊疆綠色治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綠色理念普及、綠色話語輸入、綠色共識凝聚、綠色政策制定、綠色行政實施、綠色績效反饋等一系列相對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過程。這一系列過程通過嵌套銜接構成持久穩定的綠色鏈條,最終實現邊疆綠色治理目標。綠色鏈條的構建并非是自然發生的,需要不同過程之間形成合適的接口。這就需要多元主體圍繞綠色公共事務進行溝通和博弈,在相互信任基礎上對相對獨立的過程進行整合。五是邊疆綠色治理目標是可及性與美好性的統一。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制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問題在邊疆地區尤為明顯。作為與時代相契合的治理模式,邊疆綠色治理結果應以問題解決和人民滿意為落腳點,必須具有現實性和可及性。同時,邊疆綠色治理有著多維集成的美好目標指引,通過繪就理想藍圖賦能多元主體追求美好生活。

二、邊疆綠色治理的體系構建

體系一般被認為是若干有關事物合理聯系從而聚散為整的產物。從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角度來看,體系與要素既相互依賴又相互作用,要素作為基本單元構成并通過自身特征不斷影響著體系,而體系決定要素的變化并具備要素所不具備的功能。在不同層級體系中,低層級體系作為構成更高層級體系的要素,實現體系與要素的相互轉化。據此,體系在本研究中指“構成要素及要素間邏輯關系的總和”。(22)史云貴:《縣級政府綠色治理體系構建與質量測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第160頁。體系構建的過程即是明晰其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邏輯進行要素整合的過程,解構邊疆綠色治理體系的基本要素及其邏輯關系是進一步分析運行機制的必要前提。

邊疆綠色治理體系可以理解為國家治理體系的在地化、一般性邊疆治理體系的綠色化以及理念性綠色治理體系的實踐化三個方面的相互交織。從國家治理體系來看,“有效的國家治理涉及三個基本問題:誰治理,如何治理,治理得怎樣。實際上就是國家治理體系的三大要素,即治理主體、治理機制和治理效果”。(23)俞可平:《國家治理體系的內涵本質》,《理論導報》2014年第4期。從邊疆治理體系來看,“邊疆治理體系由主體、主體間關系、行動規則和行為方式等構成”。(24)方盛舉,劉華林:《邊疆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黨建治邊方略》,《云南社會科學》2020年第3期。從綠色治理體系來看,綠色治理體系指“治理主體開源、治理過程持續、治理手段多元、治理客體共生、治理結果分享”。(25)楊達,李超:《“一帶一路”生態環境風險防范的綠色治理路徑創新——以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為例》,《探索》2019年第5期?;诓煌卫眢w系要素的分析,結合邊疆綠色治理的概念,可以將邊疆綠色治理體系定義為:在邊疆綠色治理共同體為滿足邊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進行綠色治理的活動或過程中涉及的有關要素及諸要素間關系的總和。邏輯指涉思維的規律,邏輯關系指體系要素之間的依賴關系、順序關系以及互相影響的關系。邊疆綠色治理體系要素遵循著“圍繞什么目標治理—在何種空間環境治理—由誰來治理—如何治理—治理作用于什么—治理結果如何評價”的邏輯關系,構成“邊疆綠色治理目標—邊疆綠色治理場域—邊疆綠色治理主體—邊疆綠色治理方式—邊疆綠色治理客體—邊疆綠色治理效果”的邏輯框架。

一是邊疆綠色治理目標。目標是預期要達到的境地或要實現的愿景,涉及的是邊疆綠色治理“向何處去”的問題。為此,我們需要回顧邊疆綠色治理“從何處來”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邊疆治理目標的底層邏輯即是不斷滿足邊疆人民在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經歷了生存目標、生活目標到美好生活目標的演化升級過程,而邊疆綠色治理目標正是匹配新時代邊疆人民美好生活目標的集中體現。滿足邊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既是邊疆綠色治理的目標,又是實現邊疆綠色治理的保障。目標可以分解為不同的標準。在目標設定層面,由于“邊疆人民衡量自身發展水平最核心的參照標準就是內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26)方盛舉,王志輝:《我國邊疆治理的一般客體與特殊客體》,《思想戰線》2015年第5期。因此邊疆綠色治理的目標設定既要基于綠色價值理念,又要參照內地綠色治理的實際發展情況。在目標作用層面,作為統攝性要素,目標對其余體系要素的價值塑造和行動向度發揮著重要引領作用。邊疆綠色治理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能夠發揮普及綠色理念、弘揚綠色價值和塑造綠色氛圍的功能。在此基礎上,多元主體綠色重疊共識得以凝聚,綠色行動能力得以提升。在目標梯次層面,前一階段邊疆綠色治理結果經過效果檢驗為下一階段目標制定提供依據,形成邏輯循環。

二是邊疆綠色治理場域?!爸卫韴鲇蚴腔诘乩砘蜃h題形成的制度生活空間”,(27)李姚姚:《治理場域:一個社會治理分析的中觀視角》,《社會主義研究》2017年第6期。涉及的是邊疆綠色治理“在何處治理”的問題。一方面,不同層次的邊疆行政區域天然形成了邊疆綠色治理的空間場域。另一方面,錯綜復雜的邊疆形勢表現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等多種事務共生于邊疆,使得邊疆綠色治理場域成為聚焦不同公共事務綠色化的場所。首先,邊疆綠色治理場域是綠色構想的勾勒場。邊疆綠色治理多元主體活動于這一公共領域之中,利用自身資源和認知進行理性對話,從而整合不同來源和不同意向的綠色話語,進行邊疆綠色治理圖景勾勒、路線規劃和標準厘清。其次,邊疆綠色治理場域是綠色共識的傳遞場。綠色共識通過語言和文字等符號形式在傳遞中完成社會化表達。邊疆綠色治理場域為綠色共識傳遞提供場所并加以規范。最后,邊疆綠色治理場域是綠色行為的實踐場。綠色構想凝聚成綠色共識并最終轉化為可以被感知到的綠色行為,實現邊疆物理空間和公共事務的綠色發展。

三是邊疆綠色治理主體。主體作為有認識和實踐能力的行動者,涉及的是邊疆綠色治理“由誰來治理”的問題。邊疆綠色治理主體就是邊疆綠色治理共同體。由于這一共同體中的綠色角色共擔綠色治理風險、共創綠色治理價值和共享綠色治理利益,所以是合作意識和依存關系較強并力圖考慮“第二步該做什么才能使參與者的互動保持旺盛勢頭,創造出動量和變革的可能性”的共同體。(28)[美]查爾斯·J.??怂?,休·T.米勒:《后現代公共行政——話語指向》,楚艷紅,曹沁穎,吳巧林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126頁。從主體構成來看,包括中央、邊疆各級黨委和政府、邊疆社會組織、邊疆企業、邊疆群眾、邊疆媒體以及對口協作地區黨委和政府、社會組織和企業等均應被納入邊疆綠色治理的主體范疇。從主體結構來看,各主體并非以均質綠色能量發揮均質綠色治理功能??v向層面,“中央政府與邊疆地方政府同為‘元治理者’的雙核治理”模式正在逐漸形成。(29)曹亞斌:《全球時代的邊疆治理:新特質、新結構、新空間》,《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2期。橫向層面,邊疆各級黨委是邊疆綠色治理共同體的領導核心。從合作原則來看,共同體成員秉持綠色價值理念,以共建共治共享為原則,以實現邊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目標,在相互信任與彼此尊重中通過持續平等的溝通實現共同體合作。從職能履行來看,共同體成員基于主體架構中的不同位置履行著不同的職能。各級黨委發揮領導職能,在邊疆綠色治理的戰略制定、進程控制和行動協調中總攬全局。各級政府發揮行政職能,主要負責邊疆綠色治理的政策執行、服務提供和績效考核等。邊疆企業、邊疆群眾和邊疆媒體等作為重要參與者分別發揮著追求綠色利潤、參與綠色決策和推廣綠色話語的重要作用。

四是邊疆綠色治理方式。方式指開展治理活動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涉及的是邊疆綠色治理“如何治理”的問題。治理方式展開需要以資源支撐作為基礎,不同治理方式需要汲取和整合不同的資源。邊疆綠色治理方式需要輔之以相應的綠色治理資源。具體而言,包括基于科層制的綠色治理權力資源和財力資源,基于地方性的綠色治理文化資源和社會關系資源,基于現代性的綠色治理技術資源和信息資源等。邊疆綠色治理資源的多樣化為邊疆綠色治理方式的多樣性提供了可能。按照不同維度,可以將邊疆綠色治理方式歸納為不同的類型。一方面,按照綠色治理的專門性程度可以分為專項治理和常規治理。前者如一系列綠色項目落地邊疆;后者如邊疆綠色屏障的持續性建設等。另一方面,按照綠色治理的約束程度可以分為柔性治理和剛性治理。前者如發揮綠色道德和綠色文化的教育引導功能,提升整體的綠色認知并預期做出相應行為;后者如制定符合綠色價值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等,以硬性要求方式推動邊疆綠色治理實施。同時,在各種智能化技術日趨成熟的當下,應當將智能化理念和工具融入邊疆綠色治理的全過程之中。

五是邊疆綠色治理客體??腕w指治理活動指向的對象,涉及的是邊疆綠色治理“作用于什么”的問題。邊疆綠色治理必須以治理主體自身的綠色化為前提,也就是主體的客體化轉向。首先,邊疆各級黨委要勇于自我革命,營造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其次,邊疆各級政府要按照清正廉潔高效的要求,不斷推進自身“綠色化”建設。再次,邊疆企業要通過綠色技術的革新、應用和推廣實現低碳節能環保的綠色發展。最后,邊疆群眾要不斷學習綠色知識和綠色文化,了解相關綠色政策,提升自身的綠色認識。邊疆綠色治理的客體是問題導向型的,具體而言就是制約邊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括事務性的和地域性的。事務層面主要是發展不充分的問題。邊疆地區一度粗放的發展方式不僅威脅生態環境,而且對政府和群眾綠色認識提升以及經濟綠色轉型提出了挑戰。邊疆綠色治理的事務性對象大多綠色發展程度不充分,治理形勢嚴峻。地域層面主要是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邊疆與內地以及邊疆不同地區之間的差距影響著邊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獲得感,而邊疆綠色治理力圖通過對協調發展的聚焦縮小區域差距。

六是邊疆綠色治理效果。效果指治理活動產生結果的優劣程度,涉及的是邊疆綠色治理“結果如何評價”的問題。從效果測評的主體來看,其組成結構與邊疆綠色治理共同體相契合,通過多元參與有助于保障測評工作的公開、公正和公平,避免陷入互不信任的“塔西佗陷阱”。在此基礎上,直接利益相關者應在測評工作中予以回避。從效果測評的標準來看,邊疆綠色治理的實際效果需要參照科學嚴謹的量化指標。在不斷滿足邊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標導向下,邊疆綠色治理的效果追求可以具體化為經濟低碳發展、政治風清氣正、文化包容多樣、社會健康和諧、生態綠水青山等不同維度。每一個維度都可以細化為更完善和更易測量的指標并賦予相應的權重,使效果測評的結論更為客觀。從效果測評的流程來看,其本身要按照綠色高效的原則開展活動。同時,效果測評的流程應保持閉環運作,測評結束后應將結論及時且直觀地進行反饋。從效果測評的應用來看,效果測評結論通過對邊疆綠色治理結果優劣和進度快慢的真實反映,有助于形成新的階段性目標。

三、邊疆綠色治理的運行機制

“機制是在人們交往過程中的某個場域內,通過某種動力促使參與主體通過某種方式、途徑或方法趨向或解決目標的過程?!?30)霍春龍:《論政府治理機制的構成要素、涵義與體系》,《探索》2013年第1期。作為一種實現目標的方法,通常與反映動態變化狀況的運行概念聯系在一起,稱為運行機制。邊疆綠色治理基于邊疆綠色治理體系的合理構建,而“體系要想實現有效的運行就不得不需要一套系統的運行機制”。(31)史云貴,孟群:《縣域生態治理能力:概念、要素與體系構建》,《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因此,邊疆綠色治理運行機制是指在把握和運用邊疆綠色治理體系各要素之間有機聯系和相互作用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符合綠色價值理念的方式方法,引導和驅動邊疆綠色治理體系的良性循環和健康運行,實現以邊疆綠色治理不斷滿足邊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目的。邊疆綠色治理運行機制的內涵表現為:首先,邊疆綠色治理的運行機制秉持綠色價值向度和行為邏輯,以不斷滿足邊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其次,邊疆綠色治理的運行機制通常外顯為推動邊疆綠色治理體系運轉和實現邊疆綠色治理根本目的的某些方法或途徑。最后,邊疆綠色治理的運行機制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強調一系列機制的相互銜接和互為補充,形成整體性的機制設計,即機制譜系?!敖∪屯晟凭G色治理機制譜系,是推動綠色治理體系運轉的重要保障?!?32)史云貴,劉曉君:《綠色治理:走向公園城市的理性路徑》,《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3期。具體而言,邊疆綠色治理運行機制是由作為“發動機”的動力機制,作為“行進輪”的過程機制,作為“優化素”的創新機制和作為“穩定器”的保障機制所組成的四維一體的機制譜系。

(一)邊疆綠色治理運行的動力機制

動力機制是驅動邊疆綠色治理有效運行的力量源泉。從動力來源看具有多樣性,由初始動力、需求動力和先驗動力三部分構成。

首先,邊疆綠色治理的正當性是其運行的初始動力。正當性是指“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和人民的利益”。(33)呂世倫,文正邦:《法哲學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295頁。因此,邊疆綠色治理的正當性突出表現為對邊疆人民美好生活的促進性。作為一種治理價值,邊疆綠色治理與時俱進描繪著邊疆人民的美好生活圖景。作為一種治理形式,邊疆綠色治理強調打造合作基礎上的多元主體有序參與格局,具有顯著的公共性。作為一種治理工具,邊疆綠色治理致力于通過綠色化手段推動公共問題的解決,有助于提升邊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正當性是邊疆綠色治理獲得邊疆人民群眾認同和支持的關鍵因素,進而成為推動其運行的初始動力。

其次,不同主體基于不同需求采取的相應行動是邊疆綠色治理運行的需求動力。作為使命型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而是以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作為自身的使命需求。面對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現實挑戰,綠色治理是黨實現為人民謀幸福使命需求的重要抓手。邊疆各級政府則有著自身的責任需求和競爭需求。一方面,政府的責任需求表現為政府應當積極回應和滿足人民群眾關于綠色空間的正當要求,通過綠色行政維持自身合法性和公信力。另一方面,“競爭是橫向府際關系常態”。(34)唐興和:《基于博弈模型構建的橫向府際競爭研究》,《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5年第4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地域壁壘不斷被打破,各種資源的流動性持續增強。本就處于區位劣勢的邊疆各級政府為了獲取更優質的資源,自然會形成由競爭需求驅動的邊疆綠色治理運行動力。邊疆企業有其利潤最大化的需求,而“綠色治理雖然不能帶來短期利潤,但有助于提升企業的長期價值”。(35)李維安,張耀偉,鄭敏娜等:《中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及其評價研究》,《管理世界》2019年第5期?!叭藗優橹畩^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3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87頁。邊疆群眾的利益需求層次隨著時代進步和公民意識的覺醒而漸次提升,演化為復合型的美好生活需求。

最后,綠色治理先驗實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邊疆綠色治理運行的先驗動力。綠色治理是不斷發展著的治理形態,人們對它的認識也經歷了由淺入深的過程。擴散效應往往產生于被擴散物自身具有的擴散價值。綠色治理擴散的過程就是其倡導的價值和行為的有效性不斷被認可的過程,如貴州通過“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37)楊達,康寧:《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一帶一路”綠色治理的中國經驗》,《江西社會科學》2020年第9期。形成了有效的區域綠色治理經驗,從而為邊疆綠色治理運行提供了先驗動力。

(二)邊疆綠色治理運行的過程機制

過程機制是驅動邊疆綠色治理有效運行的綠色程序。邊疆綠色治理的運行并非是盲目無序的,需要完善的過程機制予以保障。邊疆綠色治理運行的過程機制主要指邊疆綠色治理體系各要素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基礎上,按照“輸入—轉換—輸出—反饋”(38)[美]戴維·伊斯頓:《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王浦劬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8頁。的政治系統實現良性有序運行的過程。

首先,邊疆綠色治理的多元主體依據綠色價值理念生產綠色話語并輸入政治系統。綠色價值理念規定了綠色話語生產的原則并借助具體的綠色話語表達出來,而綠色話語唯有符合綠色價值理念才能實現有實質性貢獻的輸入。綠色話語輸入具體表現為綠色要求輸入和綠色支持輸入。綠色要求輸入主要包括滿足邊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邊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綠色話語。綠色支持輸入主要包括多元主體對實施邊疆綠色治理的認同并承諾為之提供相應資源的綠色話語。在全過程人民民主背景下,綠色話語輸入方式包括直接與間接兩種。多元主體可以利用開放的話語交往平臺直接進行綠色話語輸入,也可以通過黨委領導下的多樣化表達渠道間接進行綠色話語輸入。

其次,綠色話語凝聚為綠色共識并通過賦形完成可操作性轉換。綠色話語來源多樣,不同主體可能僅認同其中的部分價值。因此,不同綠色話語需要通過互動整合凝聚成最廣泛的綠色共識從而獲得更大關注并進入公共決策程序。邊疆綠色治理共同體按照綠色決策理念優化決策流程,根據邊疆綠色治理中的實際問題規劃決策事項。具有綠色屬性的公共決策為制度設計、政策制定、法律完善和道德更新等不同治理方式進行綠色賦形,推動其轉換為具有可操作性的具象化的邊疆綠色治理抓手。

再次,邊疆綠色治理的多元主體受不同綠色治理方式合力的影響,扮演綠色角色并輸出綠色行為。多樣化的綠色治理方式使得多元主體感知與定位自身所應扮演的綠色角色,為其付諸實施轉化為綠色治理效能奠定了基礎。作為輸出綠色行為的參與者與合作者,多元主體在共同執行綠色政策、遵守綠色道德等綠色治理方式的過程中,可能因價值理解、激勵方式等因素的不同出現碎片化和選擇性的執行。為了確保綠色行為輸出的系統性和可持續性,實現邊疆治理全方位的綠色化轉型,應當不斷完善由不同方式組成的綠色治理網絡,強化執行共識。

最后,綠色行為產生的治理結果經效果測評反饋給以綠色話語為載體的邊疆綠色治理目標,完成過程機制的邏輯閉環。在對治理結果進行效果測評的評估環節,需要建立并完善評價指標,保證測評結論的科學性。在對效果測評結論進行反饋的環節,需要增強透明度和及時性。進行反饋的意義在于,一方面可以通過對實際結果的評估反映多元主體綠色行為輸出的質量,另一方面可以根據預期目標與實際結果的差異,進一步修正和完善邊疆綠色治理的階段性目標,形成新的綠色話語。

(三)邊疆綠色治理運行的創新機制

創新機制是驅動邊疆綠色治理有效運行的優化要素。作為一種新的治理形態,邊疆綠色治理依靠創新引領得以不斷發展。具體而言,邊疆綠色治理共同體要通過推動文化創新,深化綠色治理理念;推動合作創新,積聚綠色治理能量;推動技術創新,更新綠色治理方式。

首先,推動文化創新,深化綠色治理理念。文化是更深沉持久的力量。具有綠色向度的文化創新在普及和深化綠色治理理念,塑造全社會綠色價值觀,引導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綠色文化創新包括“黨內政治文化、廉潔行政文化、社會公共文化、生態環保文化”等。(39)史云貴,唐邇丹:《論中國特色綠色治理文化體系的構建》,《行政論壇》2019年第2期。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地方資源進行綠色文化培育。邊疆地區自然資源豐富,聚居于此的各族人民形成了諸多包括生態保護和敬畏自然在內的區域性知識,有待深入挖掘。另一方面,要在知行合一中推動邊疆綠色治理實踐。綠色文化創新的落腳點在于化知于行,形成多元主體的綠色行動自覺。

其次,推動合作創新,積聚綠色治理能量。合作是治理的基本要求,也是綠色的重要意涵。面對治理主體漸趨多元、利益結構不斷分化的現實情況,亟須通過合作創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邊疆綠色治理格局。合作創新包括創新合作關系和提升合作能力兩個基本面。一方面,創新合作關系要求理順合作主體并強化合作深度。當前,很多合作主體在綠色治理過程中僅是邊緣化的有限參與。為此,需要科學劃定不同主體的權責邊界,形成實質意義上的合作關系。另一方面,提升合作能力要求積極引導多元主體成為具有自主性的合作力量。

最后,推動技術創新,更新綠色治理方式。技術創新既是時代的要求,也為邊疆綠色治理提供持續不斷的技術支持。一方面,邊疆地區相對而言技術基礎薄弱,應當通過加強東西協作、加大資源投入以及加快成果轉化等手段推動綠色技術創新。另一方面,要把握技術創新對多元主體進行綠色治理的不同作用。對政府而言,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有利于優化綠色治理流程,更好地實施綠色行政和提供綠色服務。對個人而言,技術創新通過構建智慧化綠色治理平臺,便利了綠色話語表達,降低了參與成本。

(四)邊疆綠色治理運行的保障機制

保障機制是驅動邊疆綠色治理有效運行的穩定支撐。邊疆綠色治理是一項長期工程,在高度復雜和高度不確定的邊疆治理中面臨著一系列風險。從現實來看,需要通過健全法制、強化績效考核、加強社會監督等手段,保障邊疆綠色治理的有效性。

首先,健全法制,推動邊疆綠色治理依法運行。法制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征,也是邊疆綠色治理的制度性保障。一是要堅持科學立法,構建系統完備的法律體系,明確不同治理主體的權利和義務,為綠色治理行為提供法律依據。二是要堅持嚴格執法,通過嚴守“法律紅線”保障“綠色底線”。三是要堅持公正司法,對破壞綠色發展原則的違法行為依法處置。四是要堅持全民守法,要使“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40)[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第202頁。

其次,強化績效考核,推動邊疆綠色治理高效運行?!耙⒕G色治理績效評價體系”,(41)劉治彥:《習近平總書記的綠色治理觀》,《人民論壇》2017年第25期。通過問責、激勵、容錯和糾錯等多重功能發揮“指揮棒”作用。一是要糾正既往片面的績效觀,重新確立基于綠色價值理念的綠色績效觀。二是要明確績效考核不僅是對治理結果的考核,也是對治理過程中各種機制能否有效發揮作用以及機制間能否有效銜接的考核。因此,要建立從過程到結果的全方位考核體系,優化績效考核流程。三是由于邊疆地區內部呈現非均衡發展的格局,因此要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自然資源稟賦、區域功能定位等因素,設置差異化、階段性的考核內容。

最后,加強社會監督,推動邊疆綠色治理機制透明運行。邊疆綠色治理需要“乘眾人之智,用眾人之力”,自然也需要接受社會監督?!吧鐣O督是外部監督,包括民主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42)趙園園,張明軍:《協同監督的現實困境及拓展路徑》,《行政論壇》2020年第4期。邊疆群眾、社會組織和媒體等應充分行使對綠色治理活動進行全過程監督的權利。邊疆各級黨委政府要將社會監督納入綠色監督體系之中,通過開放式的交往平臺,就綠色治理相關問題與社會監督主體進行平等對話以達成共識,形成“政府與公眾間的知識共享機制”(43)孫斐,葉烽:《公眾參與政府績效管理的可持續性:一個系統性文獻綜述》,《行政論壇》2020年第1期。和社會監督機制。

圖1:邊疆綠色治理機制運行模型(44)此圖為筆者自制。

四、結 語

邊疆綠色治理是邊疆多元主體對邊疆治理綠色化的科學回應,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在邊疆治理中的綠色表達。邊疆綠色治理是邊疆綠色治理共同體依據綠色價值理念形成綠色共識并輸出綠色行為的一系列活動或過程?!澳繕恕獔鲇颉黧w—方式—客體—效果”等是構建邊疆綠色治理體系的基本要素。邊疆綠色治理的生命在于有效運行。因此,要科學把握邊疆綠色治理體系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充分發揮動力機制、過程機制、創新機制和保障機制所構成的四維一體綠色治理運行機制譜系的重要作用。邊疆綠色治理對實現邊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和不斷滿足邊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鳴謝:云南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徐沛坤對本文有一定的貢獻,特致謝。

猜你喜歡
主體綠色體系
綠色低碳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論多元主體的生成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翻譯“主體間性”的辯證理解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三位一體”建體系 長治久安防哮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