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閬中的古蜀道

2024-02-28 01:37李蕾
文史雜志 2024年2期

李蕾

摘 要:地處嘉陵江中游、秦巴山南緣的閬中,自古就是由秦入蜀的交通要津。多條古蜀道,包括古蜀水路交匯于此,使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至今還透溢出歷史文化的魅力。

關鍵詞:巴山通道;重要節點;水上蜀道

古蜀道不僅是穿越秦巴天險的重要通道,也是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的文明通道。地處嘉陵江中游、秦巴山南緣的閬中,自古就有“巴蜀要沖、巴漢明珠”的美譽,在古蜀道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理位置,史家稱其“北控秦隴、南達荊湘”。閬中不僅在歷史上發揮過重要的作用,更是古蜀道上一座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

眾所周知,四川盆地四面都是群山崇嶺,確有交通不便的問題;但是,生活在四川盆地內的古代巴蜀人,并沒有被群山崇嶺所束縛,很早就開始了開辟道路,加強與外界溝通、聯系的活動。像“五丁開山”一類的傳說,其實就是古代巴蜀人開辟古蜀道的寫照。

閬中自古就是由秦入蜀的交通要津。它東枕巴山余脈,西倚劍門雄關,多條蜀道在此交匯,成就了閬中獨特的地理優勢和區位優勢。蜀道的北段是秦嶺通道,南段是巴山通道。巴山通道的要義是翻越大巴山。大巴山成為聯結四川盆地與漢中盆地的紐帶。翻越大巴山可以由漢中直通中原,或從漢中進入四川。正是因為漢中與四川的關系很緊密,很特殊,所以在歷史的大多數時期,漢中都屬于四川。

翻越大巴山的蜀道主要有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等等,其中的金牛道、米倉道都與閬中有關系。所以,閬中是多條文化線路上的一個交匯點,不僅有陸路,還有水陸運輸形成的水陸碼頭,由此帶來了多元文化的和諧共處。成書于天順五年(1461年)的《大明一統志》在卷六十八“輿地·形勝”中非常準確地描述了閬中重要的戰略地位:

棧道千里通于蜀漢,井絡坤垠界山為門。閬中在劍南巴峽群山磽角中,郡在梁洋梓益之沖,前接關表后處劍北。益昌于蜀最為都防,控蜀之吭四集之國,梁山之險蜀所恃以為外戶。

其后的《大清一統志》、(康熙)《四川總志》均持上說。

閬中是古蜀道上的重要節點。古蜀道的路線以金牛道為主線,金牛道的正線是:成都→廣漢→德陽→綿陽→梓潼→武連→劍閣→昭化→廣元→朝天(峽)→寧強(寧羌)→勉縣→漢中;金牛道的潼川支線是:成都→廣漢→中江→三臺→鹽亭→閬中→巴中;金牛道的南路(唐時開辟)是:利州(廣元)→閬中→三臺→中江→成都;金牛道的東延線是:劍閣(翠云廊)→香城鎮→閬中思依→閬中古城。古蜀道的米倉道的路線是:閬中→蒼溪龍山→恩陽→巴中→米倉山→漢中。這說明,古蜀道與閬中的關系非常密切。

現在研究古蜀道者往往只注重陸路,其實古蜀道也包括水路,尤其是在古代,水路比陸路更重要——天然形成,開拓成本低,運載量大。閬中地域上有嘉陵江及其支流渠江,嘉陵江是長江最重要的支流之一,因流經陜西省鳳縣東北嘉陵谷而得名。其自北向南縱貫四川盆地中部,于重慶朝天門碼頭注入長江。嘉陵江古稱“閬水”,是因為該水流經閬中之故。嘉陵江與渠江,在古代都是重要的航運通道,屬于水上蜀道。

據《閬中縣志》,經由閬中的陸上蜀道,“一為驛道共有7條,長約224公里;二為民間通行大路,共15條,長約596公里”[1]。7條古驛道分別是:閬中至成都驛道,閬中至廣元驛道,閬中至劍閣驛道,閬中至南部驛道,閬中至巴中驛道,閬中至蒼溪驛道,閬中至儀隴驛道。這樣看來,古代閬中的蜀道確實四通八達。

有人說:“一部巴蜀史,半部在蜀道;一部蜀道史,半部在閬中?!盵2]這個說法雖然有點夸張,但閬中境內的古蜀道遺址以及其他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相關典籍記載與傳說故事卻是無聲的證言。它們至今還透溢出誘人的歷史文化的魅力。

注釋:

[1]閬中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閬中縣志》第十八篇《交通》,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480頁。

[2]劉海天、張曉東:《閬苑千葩傳蜀道,嘉陵波動歷史聲》,據人民網-四川頻道2023-08-2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