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析學情細分層 嚴抓管理促發展

2024-02-29 10:43王晶梁慧孫付利
新校園 2024年1期
關鍵詞:任課教師分層學科

王晶 梁慧 孫付利

2020級的學生趕上了三年疫情和多輪次的線上教學,面對線上學習的互動效果與氛圍營造不夠理想,任務落實與復習效果感覺不夠扎實,班內學生間發展不夠均衡的現象,為了能看見生生間復習差異,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滿足各層次學習需求,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激活師生的在場狀態,東城逸家中學嘗試“師生走班式”分層教學,力求因材施教,尋求最優發展。

一、內涵解讀

分層走班是根據每個學生自身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接受能力和潛力傾向,合理科學地分成不同層次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進行教學。在原有行政班的基礎上,以走班的形式,所有學科相近層次的學生接受與其能力水平接近的有效教學。

“師生走班式”分層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師生、生生的交互合作,使課堂活躍有序,并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學習目標,得到充分發展。

二、原則遵循

(一)精細層次要求厘清教學設計邊界

要處理好“同”與“不同”的關系,即教學進度相同,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以及學生能力要求等方面,要體現差異化的要求。

(二)精準分析學情保證分層依據科學

要處理好“總”與“分”的關系。我們將六個班級分在兩個樓層,以三個班級為一個基礎單位,充分考慮學生學習基礎與情緒狀態,以單個學科九上期中、長卷、一模診斷校內排名作為基數,確保分層依據科學有效。

(三)精研幫扶策略明確走班指導方式

要處理好“放”與“扶”的關系。以“放”為主, “放”中有“扶”,橫向拓寬與縱向加深,夯實基礎與鼓勵創新,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其知識、思維、能力等各方面提升。以“扶”為主,“扶”中有“放”, 引導學生主動夯實基礎,在老師的幫扶下實現能力提升,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激勵學生向高階訓練進軍。

三、實施路徑

(一)規劃籌備

學校管理層面,出臺《“師生分層式”走班教學管理規范》,強化各部門的分工,教導處抓好備課管理、作業管理與教師管理,政教處做好學生管理、活動管理與班主任管理,總務處做好教室管理、設施管理與安全管理,級部完成成績分析、名單確定與各類協調工作。與此同時,注重各團隊的協作,干部每日的值班巡課與學科包干相結合,實現齊抓共管,教研團隊做好每日集體備課中的分層教學設計,班主任團隊嚴抓考勤紀律、關注學生狀態,任課教師團隊打造高效課堂,要看見每一個學生。

教師安排層面,結合教師的個性特點與業務專長,明確分層的教學任務,努力尋找最優組合??紤]到文科特點,語文與英語學科,強基層為一位教師,提升與固本層兩位老師兼顧,而對于理科的數學與化學學科,三位老師分列三個層次,考慮到物理僅有兩位教師,我們將政史學科與物理學科組合,以物理學科的層次作為基礎,組織分層走班教學。

學生名單安排層面,以學生單科三次成績為依據,真正考慮學生的學科需求,確定學生5個學科分別在提升、強基與固本的安排,定期滾動管理,通過綜合評定,給予分層指導。

(二)宣傳預熱

學校的管理機制、教師分工與學生名單確定后,隨即步入面向教師、學生與家長的宣傳預熱階段。教師動員會上,全體教師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做好分層走班準備;家委會暢談會中,努力轉變家長固有分層觀念,明確分層走班的目的、實施與價值;學生的主題班會里,印發《自主提升任務單》,結合成績與意愿選擇層次,做好個別交流。

(三)過程管理

在過程管理中,通過集體備課管理流程要求再細化、教學模式管理課型構建再深化、教師業務管理全員曬課再強化,確保分層走班走向精細、專業、高效。

集體備課在原有“日集備,周教研”的工作流程基礎上,針對分層設計提出了進一步具體化的備課要求,通過濟南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打造電子備課視導平臺。

圍繞“三段五學”教學模式的實施推進,在模式建構的第二階段研討七門學科三輪復習三個層次的課型模式流程圖。我校劉龍霞老師,代表初三數學組,在遙墻中學參與同課異構活動,展示了我校一輪復習強基層課型流程展示課,推進課型構建再深化。

與此同時,語數英物化政史七門學科,每兩周一個輪次,凸顯模式構建與層次設計,實施備課觀課評課一體化,提升教師業務水平。

(四)流動調整

半月一次的流動調整,以測試成績與近期表現為依據,通過分學科教師座談、學生個別談話,不斷激勵鼓舞與喚醒。特別是經過一模與二模學生區域名次的比對分析,在整體上升的趨勢中,也有部分層次呈現出一定的下滑現象,與教師做個別交流,研討接下來學生狀態提升舉措。

通過最初的規劃籌備,面向教師、家長與學生三個層面的宣傳預熱,抓好過程中對集體備課、模式構建以及教師全員曬課的精細化管理,同時定期以測試數據為依據,結合學生的發展意愿,做出層次間人員的流動與調整,確保了“師生分層式”走班教學的順利實施。

四、發展評價

(一)學生層面

注重課堂上的評價內容與形式應與分層目標相適應,通過對課堂評價環節進行分層設計,讓每一個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從相應的及時評價中獲得成就感,以此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

提升層學生應在“強起來”中保持前進的動力。他們是資優生,需要夯實基礎的同時發展核心素養,要盡可能通過評價為學生自主復習提供導向。評價的內容除了探究過程和數據分析等知識的綜合應用,還應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提升。

強基層學生應在“慢下來”中穩步提升。他們的學科基礎較為扎實,但思維的深度、廣度與高度存在缺陷,故教師務必減緩教學節奏,尤其在課堂評價時,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學習思考的時間,引導其深入分析、整理探究過程和結果,實現對科學方法和技能的鞏固。

固本層學生應在“降下來”中扎實進步。他們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相對較弱,教師可在評價時適當降低難度,通過基礎的形成性練習評價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而達成深化鞏固的目的,促成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最終落實。

(二)教師層面

1.重個人發展提升。實行各教學班成績單獨考核和走班學生回行政班綜合考核的辦法,重點考核學生的成績提升幅度,強調比貢獻(教師個人任教學科在年級中的貢獻程度:個體與群體比)、比進步(教師個人任教班級學科進步情況:個體與個體比),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

2.重團隊整體考核。采用學科組整體與教師個體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以校、區統考的成績為依據,重點考核學科組的整體水平,重點關注提升層(A)尖子生的發展情況,強基層(B)優生的變量,固本層(C)學困生的轉化成效。

五、問題與對策

(一)學情與教情的配合度

走班期間教學班的教師能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非走班時段想要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成了一道難題,而教師開展教學的基點是以學定教,走班后出現的學情與教情的分離成為分層走班的一大軟肋。對此,學校要求行政班班主任時刻關注學生非走班時段的學習,并把學生在非走班時段的學習情況反饋給教學班的任課教師。

(二)學生分層后狀態不適應

分層后,部分學生會出現不適應任課教師、不適應教學難度等問題。不論參照什么標準,最初的分層只能是相對合理。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會出現與層次不相適應的情況,這就要求任課教師與行政班班主任及時發現問題。此外,學生會將分層后的新教師與原來的教師進行比較,這就需要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調適與積極適應。

(三)換課與代課問題

由于在走班時段,同一學科的教師同時在上課,因此,當其中一位教師需要出差、培訓等時,就會出現換課牽連大、代課困難多等問題。 隨著學生能力的提升,任課教師可以嘗試培養小老師,通過多角度的培訓,提供預學案、錄制微課等方式做好應急處理。

(四)部分家長的誤解

部分家長會把分層走班與分快慢班聯系在一起,對學校的這項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持反對意見。這就要求學校通過家長會、座談會、熱線電話等渠道作好解釋說明工作,讓家長知曉分層走班的目的是希望學校和學生都能有更好發展,學校與家長始終在同一戰線,努力的方向高度一致。

“以人為本”是學校教育管理的靈魂,激勵、鼓舞與喚醒是我們始終秉持的教育藝術。中考百日當天,學校組織了百日誓師活動,孩子們喊出錚錚誓言,老師們送出溫情囑托,特別是為了孩子們分層走班方便攜帶學習資料,王晶校長為每一個初三的孩子準備了帆布手袋作為備考禮物,當他們高舉帆布袋,大聲喊出“日新月異、決勝中考、旗開得勝、金榜題名、美夢成真、前途似錦”的口號時,全體初三師生的內心充滿了無限前行的信心與力量。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只有真正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給予他們最適切的教育,教育才能溫暖,才會有溫度,才能稱作為了孩子的教育。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東城逸家中學將繼續以提高辦學質量為中心,精誠團結,精準發力,目標堅定,行穩致遠,不負社會的期待,不負家長的信任,讓東城學子在學考中達成所愿,盡如所期!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東城逸家中學)

猜你喜歡
任課教師分層學科
【學科新書導覽】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一種沉降環可準確就位的分層沉降儀
雨林的分層
班主任與任課教師合作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論高職班主任與任課教師的協作與溝通
有趣的分層
“超學科”來啦
要善于樹立任課教師的威信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