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線面體”四維驅動,讓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議題式教學有效落地

2024-02-29 10:43林華
新校園 2024年1期
關鍵詞:議題價值觀核心

林華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教師要積極探索基于素養本位的教學方法,“積極探索議題式、體驗式、項目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與體驗,促進感悟與建構”。議題式教學是新課標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提出的新要求,那么該如何開展議題式教學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呢?本文以部編版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五課第二節《凝聚價值追求》一課為例,淺談在議題式課堂教學中,如何找準指向內容的“點”,抓住發展思維的“線”,把握核心素養的“面”,建構教學評一體化,以點帶線,以線拓面,以面建體,從而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

一、找點——找準“兩個支點”,優化議題設計

議題是議題式教學的關鍵,引領教學的開展。教學議題的設計可以依據教學重點、難點、疑點等可探究點,它是知識化的生活情境和情境化的理論知識有機統一。議題的設計應以結構化的學科內容為基礎,通過對知識內容進行概括、總結、提升,圍繞主題,整合多種思維指向的問題序列,凝練出具有一定知識厚度、思想高度、價值深度的議題。

(一)探尋教學重點,讓議題更顯真實

① 聚焦正能量。教師重點關注理想信念、愛國情操、品德修養、綜合素養等正能量議題。

② 注重發散思維。教師引導學生能從某議題發散思考,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思考。

③ 整合哲理感悟。教師根據學科特點,設計出能引領學生有序參與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感悟哲理的議題。

教學中首先應聚焦正能量,注重發散思維的培養。例如在《凝聚價值追求》一課的議題式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價值和作用、構筑中國價值的意義,筆者將中心議題設計為:如何凝聚價值追求,守望精神家園?子議題1:如何認識民族脊梁,高揚民族精神?設計的哲理性標題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子議題2:如何構筑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設計的哲理性標題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二)回歸教學原點,讓議題走向鮮活

① 貼近學生生活。議題要針對教學活動設計、引領學生參與模擬活動、角色扮演、情境體驗、主題研討、社會調查等。

② 貼近科技生活。議題要結合最新科技熱點,探究科學發展規律,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③ 貼近社會生活。議題要直面社會的時事熱點問題、難點問題,探討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案。

《凝聚價值追求》一課議題二的探究活動是“復興強國必有我”。讓學生觀看視頻《非凡十年》,了解祖國的發展變化,讓學生感知到社會生活的變化,使其認識到我們的社會主義是拼出來的,干出來的,拿命換來的。讓學生感悟到:作為中學生應該從當下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自覺高揚民族精神,創造精彩人生。

二、連線——抓住“三條主線”,貫穿課堂教學

在整個議題式教學設計中,要抓住三條主線,即情境線、任務線、活動線。情境是議題式教學的載體;活動是議題式教學的路徑;任務是議題式教學的引擎。

(一)嵌入情境線

情境是議題式教學的載體。在議題式教學過程中,情境往往不是單獨出現而是系列出現的。在《凝聚價值追求》一課議題教學中,情境線由“金剛川戰疫中的人橋—港珠澳大橋—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非凡十年—中西方抗疫的不同表現方式—雙百人物宣誓視頻”等環節構成,其復雜程度或結構性逐漸增加。

(二)搭建活動線

活動是議題式教學的路徑。議題式新授課教學中“議”的過程是學生學會建構的過程,它貫穿于課堂教學始終,主要包括材料搜集、課堂討論和成果展示。

《凝聚價值追求》一課議題式教學中,議題二的探究活動四“思不同筑中國價值”,通過讓學生依據表格里的情境設計內容(見下表),討論中西方抗疫具有不同表現的原因有哪些,使得學生認識到中西方不同表現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價值觀不同。中國人民戰疫過程中展現出來的中國價值,其背后是歷久彌新的中華文化基因。中華文化強調“民為邦本”,而我們黨的發展思想就是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體現了價值觀是文化最深層的內核。

(三)鋪設任務線

任務是議題式教學的引擎和旨歸。議題任務的設計要有梯度、由簡到繁、由已知到未知,讓學生在能夠“夠到”目標的基礎上,逐步提升對任務的探究能力。議題式教學要讓學生能循序漸進地完成“理解”“應用”和“遷移”的任務。例如在《凝聚價值追求》一課的議題式教學中,“是什么”之議環節是讓學生在情境探究中完成“愛國主義的本質和民族精神的內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的理解和梳理任務,“為什么”之議環節是讓學生通過自主觀看、學習視頻《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完成知識的應用任務,“怎么樣”之議環節是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知識遷移的任務。

三、拓面——延展課堂寬度,發展核心素養

課程標準指出:“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眱r值觀的引領要求教師將議題式教學置于“立德樹人”的目標之下,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養成必備品格要求教師將議題式教學設計指向“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友愛互助、擔當、公平、正義和誠實”等品格的形成;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師在議題引領中培養學生的知識建構能力、在問題解決中培養學生的思考表達的能力、在活動參與中培養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在情境探究中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任務驅動中培養學生的目標達成能力、在啟發領悟中培養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等。

《凝聚價值追求》一課的教學中,筆者會根據情境主題和知識主題,為每一個知識點預設素養目標,讓學生在情境體驗和知識建構中提高政治認同素養。例如本節課的目標一為:通過觀看《金剛川》電影和港珠澳大橋成就的材料能表述出中華民族精神內涵、核心;通過觀看《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視頻能感悟出中華民族精神的品格及價值,增進中華民族的價值認同。

四、建體——達成“教學評一體化”,強化素養培育

落實新的課程標準,不僅需要教師會“教書”,更要懂“育人”,明晰“為什么教”和“為誰教”的時代要求,深刻理解道德與法治課程育人價值,在教學中應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實到具體教育教學活動中。

對此,可以從構建教學評一體化入手,努力實現“教—學—評”一致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教的、學生學的和師生評的要共同指向同一個教學目標。教學評價要統領整個教學的設計與實施?!赌蹆r值追求》議題式教學中,筆者在各個議題、環節都注重目標、任務、評價的一致性,例如子議題二 “如何構筑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的設計就是為了完成目標二:通過分析中西方抗疫的不同表現的材料,對比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意義。如此,學生在心中自然達成價值認同,從而自覺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為完成目標二又設計了三個評價活動:活動一“復興強國必有我”,讓學生認識到弘揚民族精神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活動二“思不同筑中國價值”,讓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及重要性”;活動三“品初心聚中國力量”,讓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從而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

那么在議題式教學中,當我們準確把握了內容的點——這粒生機勃勃的種子,抓住發展思維的“線”把它變成充滿營養的土,讓核心素養的“面”變身絢爛的陽光,讓教學評一體幻化成潤物無聲的細雨,等待我們的一定會是群英吐秀,處處生香。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市文登第二中學)

猜你喜歡
議題價值觀核心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我的價值觀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例談群文閱讀中議題的確定
科學議題歡迎君子之爭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關注制藥企業環保議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