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核安全的理論內涵與實施路徑

2024-02-29 08:40魏方欣劉潔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魏方欣 劉潔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Journal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Jan. 2024Vol.38 No.1 Sum No.137

DOI:10.16255/j.cnki.ldxbz.2024.01.001

[收稿日期]? 2023-11-30

[基金項目]? 北京市屬高等學校高水平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支持計劃項目(BPHR20220228)。

[作者簡介]? 魏方欣(1979—),男,山東鄆城人,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研究員,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核與輻射安全。

[通訊作者]? 劉潔(1983—),女,河南林州人,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發展管理與戰略管理。E-mail:jie.liu@buu.edu.cn

[摘? 要]? 核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核安全高質量發展實現高水平核安全對我國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科學認知和公眾認知兩個角度對核安全的內涵進行闡述,提出核安全是一種客觀存在,安全與不安全均具有明確邊界,但不同群體在不同時間和空間條件下對邊界的認知存在差異。新時代我國高質量發展對核安全提出了新要求,包括全球最高安全要求,確保萬無一失、絕無一失,構建核安全命運共同體以及提升核安全監管效能。要實現核安全高質量發展,需要深入研究核安全邊界,構筑更加嚴密的標準體系;開展核安全監管效能評估,推動建立長效機制;實施核安全循證決策,提升決策科學性;開展包容性公眾溝通,提高公眾認知度;構建國內國際核安全命運共同體,提升國內國際兩個層面的核安全整體水平。

[關鍵詞]? 高質量發展;核安全;核安全命運共同體;循證決策

[中圖分類號]? TL 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5-0310(2024)01-0001-06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for Nuclear

Safe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WEI? Fangxin1, LIU? Jie2

(1.Nuclear and Radiation Safety Centre,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Beijing 100082, China;

2.Business Colleg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5, China)

Abstract:? Nuclear safet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national security, and achiev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uclear safe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a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What is nuclear safety” is elabor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cientific cognition and public cognition. It is proposed that nuclear safety is an objective existence, and there are clear boundaries between safety and unsafety.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cognition of boundaries among different groups under different time and spatial conditions. In the new era, China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nuclear safety, including the highest global safety requirements, absolute safety,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nuclear safety,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nuclear safety supervision.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uclear safety,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nuclear safety boundaries and build a more rigorous standard system; conduct an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nuclear safety supervision and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ong-term mechanism; implement nuclear safety? evidence-based policy making in order to enhance its scientificity; carry out inclusive public communication and enhance public awareness; build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nuclear security,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level of nuclear security at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evels.

Keyword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nuclear safety;nuclear safety community;evidence-based policy making

0? 引言

隨著核科學與技術的快速發展,核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已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國家戰略利益、人民生命健康、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密切相關。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強化經濟、重大基礎設施、金融、網絡、數據、生物、資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體系建設[1]。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上提出理性、協調、并進的核安全觀,強調發展和安全并重[2],并在2016年華盛頓核安全峰會上倡導打造全球核安全命運共同體[3]。在國家核安全觀的引領下,基于半個多世紀的核安全管理和監管實踐,我國構建了以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人才支撐、文化引領、社會參與、國際合作為主體的核安全治理體系,核安全防線更加牢固[4]。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24年1月第38卷第1期魏方欣等: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核安全的理論內涵與實施路徑

然而,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我國核安全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5]。第一,國家對核安全的要求更加嚴格。國家安全不容有失,黨中央、國務院多次提出,安全是核電發展的生命線,要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建設新機組,按照最新安全標準改進已建機組,強化全鏈條全領域安全監管,確保萬無一失、絕無一失[6]。第二,核電發展規模不斷增大。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國大陸在運核電機組54臺,居世界第三,在建機組24臺,居世界第一,核電發展速度遠超國際平均水平[7]。同時,核電機組類型眾多,部分新堆機組事件頻發,安全監管面臨巨大挑戰。第三,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放引起公眾對核危害的關注度顯著提高。日本福島核事故對核能發展帶來重創,引發國際社會對核電安全性的質疑,核污染水排放問題進一步加重了國內公眾對核輻射

的恐懼和排斥心理,核安全的認知基礎面臨巨大沖擊。第四,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加劇了我國核安全面臨的外部壓力。日趨嚴峻的國際環境對我國核電“走出去”帶來不利影響,也使核安全成為限制我國核電發展的因素之一。

核安全兼具科學和社會學特征,事關國家和經濟發展大局,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關于核安全的新要求,做到萬無一失、絕無一失,是一項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并需要持續研究的科學和認知問題。目前,國內相關研究尚在初步摸索階段,研究基礎較為薄弱。本文從科學認知和公眾認知兩方面對核安全進行分析闡述,并總結提出核安全的理論內涵和實施路徑,以期為提升公眾認知、助力核電安全的有序發展提供有益思路。

1? 核安全的科學認知

1.1? 核反應與射線

核能和核技術的利用來自原子核發生核反應時產生的能量和原子核自身衰變釋放的射線,同時這也是核安全風險的來源。這是核的一體兩面,在供給人類能量、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會產生潛在危害。與核相關的安全風險主要來自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的來源主要有兩方面。

一種來源是自然界存在的放射性同位素。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內有不同數量的質子和中子,通常所講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對于同一種元素,不同的中子數代表不同的同位素。某些元素同位素的原子核是穩定的,有些則不穩定,會自發衰變,釋放出粒子,轉變成另一種同位素或元素。這些不穩定的同位素稱為放射性同位素,釋放出的粒子包括α、β、γ等。這些粒子均具有一定的能量,一旦與人體接觸將造成細胞損傷。

另一種重要來源是核反應,即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核反應包括核裂變和核聚變,目前已在民用工業中應用的是裂變能,如核電站。鈾

-235的原子核在中子的轟擊下裂變成兩個或多個中等質量的原子核,同時將損失的質量轉化為能量釋放出來。1g鈾-235完全裂變釋放的能量約等于燃燒2.8t煤。要維持這種核反應,使其持續提供能量,一是要有初始中子的轟擊,二是在核反應發生后要有穩定的中子供給。初始中子通常由外部中子源提供,如锎-252中子源。核反應發生后的中子來自鈾-235自身裂變過程中釋放的兩三個中子,這兩三個中子觸發其他鈾原子核發生新的裂變,再次產生的中子又觸發新的裂變,持續反復,形成鏈式反應。一旦中子數量減少,鏈式反應將會減弱直至停止。因此,中子及其數量與核反應的發生和持續直接相關,控制中子數量也就控制了核反應的進程。

在核反應堆中,控制棒用于實現對中子數量的控制,控制棒由銀-銦-鎘合金等可以吸收中子的材料制成。將控制棒插入反應堆芯中,控制棒將大量吸收中子,導致堆芯的中子數量急劇減少,使鏈式反應最終停止;拔出控制棒,核反應重新啟動。

1.2? 放射性危害與風險

放射性粒子對人體的危害源自其將能量傳遞給有機體所造成的改變,即生物學效應,這種效應表現在細胞的變化上。放射性粒子攜帶的能量改變了原子和分子,對細胞造成損傷。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強度可用活度來度量,表示每秒鐘衰變的次數。人體吸收的粒子能量可用劑量進行度量,劑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對細胞損傷的程度。在效應發生的機理方面,這種生物學效應分為確定性效應和隨機性效應。確定性效應與劑量大小有關,放射性核素的劑量如超出某一閾值將對細胞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可致人死亡或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隨機性效應與劑量大小無關,可改變細胞,引發癌癥或產生遺傳效應。

放射性同位素的存在是核安全問題的源頭,但并不是必然帶來安全問題,主要原因為:一是放射性影響具有一定的空間范圍,如γ射線在空氣中的傳輸距離約為50m,X射線約為30m,α和β

射線則更短,并且設置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將其阻擋;二是人體接觸的放射性粒子數量超出一定數值才會帶來需要關注的健康影響;三是由于自發衰變,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危害會隨時間衰減,直至可以忽略的水平。

1.3? 核安全的控制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現有的安全要求和安全導則,核安全與核安保領域具有7個不可或缺的支柱:無論是反應堆、燃料池還是放射性廢料貯存庫,都必須得到維護,保證核設施的物理完整性;所有安全保障系統和設備必須在任何時候都能充分發揮作用;作業人員必須能夠履行各自的安全和保安職責,并有能力在不受不當壓力的情況下作出決定;所有核設施必須從電網獲得安全的場外電力供應;必須有不間斷的物流供應鏈和運輸;必須有有效的

場內和場外輻射監測系統以及應急準備和反應措施;必須與監管機構和其他人員進行可靠的溝通。

國際原子能機構提出,核安全的基本安全目標是保護人類和環境免受電離輻射的有害影響[8]。為實現上述目標,核設施及核活動的實施需要滿足“合理可行盡量高”的國際安全標準,主要措施包括[8]:對人員可能受到的輻射照射和向環境釋放的放射性物質進行控制;對可能導致反應堆堆芯區域、鈾燃料鏈式核反應、放射源或任何輻射源發生失控事件或事故的可能性進行限制;一旦發生上述事件或事故,應減緩或降低其后果的危害性。

在基本安全目標之下,核安全的實施需遵守10條基本原則[8]。

1)安全責任。對于可能產生放射性危害的設施和活動,其負責人或組織須對設施和活動的安全問題負有主要責任。

2)政府職責。必須設立和維持有效的立法及政府安全體系,包括具有獨立性的安全監管機構。

3)對安全的組織與管理。在可能導致放射性危害的設施和活動中,以及在與放射性危害相關的組織內,必須建立和維持對安全的有效組織與管理。

4)設施和活動的正當性??赡軐е路派湫晕:Φ脑O施和活動所獲得的收益必須大于付出的代價。

5)防護的最優化。必須就輻射防護實施最優化措施,以達到“合理可行盡量高”的安全水平。

6)限制對個人造成的危害。對放射性危害的控制措施必須保障任何人員均不會受到不能承受的危害。

7)保護當代和后代。必須保護當代和未來的人員及環境不會受到放射性危害。

8)事故的防范。必須采取實質性的措施以防范和減緩核事故或輻射事故的發生。

9)應急準備與應急響應。必須就核事故或輻射事故進行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的安排。

10)采取必需的防護行動減小當前或未納入監管控制的放射性危害。必須證明為減小當前或未納入監管控制的放射性危害而采取的防護行動的正當性并對采取的行動進行優化。

這些基本安全目標和基本原則構成了核安全的國際治理體系,從國際層面提供了核安全體系的基本架構。

2? 核安全的公眾認知

2.1? 核安全的本質屬性

在嚴格細分的科學范疇,通常根據安全問題涉及的領域、安全控制措施的主動或被動屬性、安全問題發生與演變的特征,以及放射性后果的性質與大小等方面的不同,將與放射性相關的安全問題分為核安全、輻射安全、放射性廢物安全和運輸安全4大類。此處的核安全是指由核反應直接導致的安全問題,以是否有可能發生核反應事故作為核安全概念的邊界,如福島核事故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但從一般的公眾認知角度看,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機制和后果才是區分安全的本質因素,所有在影響機制和后果方面與放射性相關的安全問題均應歸于核安全問題。安全是與對人和環境產生危害后果的性質密不可分的,對于同樣是由放射性(放射性核素)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人為區分是否發生核反應或者來源領域的不同并沒有實質性意義。

因此,從公眾認知角度看,核安全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所有與放射性所致危害相關的安全問題均是核安全問題,這是由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機制這一本質原因決定的,也可以稱之為核安全的本質屬性。

2.2? 安全邊界的不統一

雖然國家制定了安全標準,但公眾和社會對安全標準即“什么是安全的”存在不同的認知。在評估某類物質、設施或活動是否安全時,通常存在3種概念:一是考慮危害的絕對值邊界,即最大能造成多大危害,不管發生概率的大小,如核電站;二是考慮危害發生的可能性,即事情一旦發生就構成了安全問題,不管造成的后果有多嚴重、值不值得關注,如核電站某個管道出現停堆或安全標準之下的異常排放、汽車發生剮蹭等;三是同時考慮危害發生的概率和造成的后果,即風險的概念。美國核監管委員會(NRC)和有關國際社會認為,只有使用風險概念,才能建立一個讓公眾、核行業與監管當局均能理解并達成共識的邏輯自洽的認知體系。風險受對象、時間、空間等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的認知體系中,對風險的認識也各不相同。普遍來說,風險可能是某一特定事件導致非預期后果的概率,也可能是為達到某一特定目標需要消耗成本、付出代價的非預期增加,還可能是以上兩種情況的疊加。

無論是公眾與社會認知,還是在科學與管理范疇內,安全都是一個絕對的概念,安全與不安全具有明確邊界,是一種客觀存在。安全不等于零風險,只有發生的不利后果超過某個數值才構成安全問題,這個數值即是一種邊界。對邊界的認知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同群體在不同環境和不同時期,對同類事物邊界的認知可能是不同的。從風險角度來看,這個邊界反映的是對風險的接受程度,不同群體對風險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

2.3? 安全目標是概率與后果的綜合考量

NRC于1986年制定了關于核電安全的政策聲明——《核電安全目標》,核心內容是兩個定性安全目標[9]。核電廠運行應為公眾提供充分保護,使公眾不會承受明顯的附加健康風險;與其他發電技術相比,核電廠在運行期間,對公眾健康帶來的風險應當處于相當或更低水平,且沒有明顯的附加風險。

為了提高上述定性目標在實踐中的可操作性,NRC提出相應的量化目標:對于

核電廠鄰近區域的公眾人員,核事故導致的立即死亡風險不應大于其他事故所致立即死亡風險總和的千分之一;對于核電廠周邊的公眾人員,核電廠運行導致的癌癥死亡風險不應大于其他原因所致癌癥死亡風險總和的千分之一。上述定量目標分別對應于放射性的確定性效應和隨機性效應。

在概率安全分析的基礎上,NRC要求反應堆安全殼應具有可靠性能,核電廠向環境大規模釋放放射性物質的概率應小于10-6/堆年。這一目標表征的是對環境影響的總后果,即核事故發生的概率和

將放射性物質大規模釋放到環境中所致后果的綜合效應。因此,在國際社會中,核安全是對安全事件或事故發生概率與預計后果的綜合考量。

3?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核安全的新要求

3.1? 全球最高安全要求

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建設新核電機組是在核電領域落實安全第一理念的舉措之一,體現了我國對人民健康和環境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面對日趨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以及國際社會對我國核電持續發展、規??焖僭鲩L的高度關注和對核安全可能持有的質疑態度,唯有實施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才能抵御來自國際社會及國內不同聲音的沖擊。

實施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是我國從核大國向核強國、從并跑到領跑邁進的必由之路。按照目前核電的發展規模和速度,我國將在10年內成為在運在建核電機組均位居世界第一的國家,同時也是全球核燃料循環鏈條最全、核技術利用市場規模最大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與之相匹配的安全要求必然是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我國不僅要實施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更要制定最高安全標準。

3.2? 確保萬無一失、絕無一失

萬無一失、絕無一失,體現了安全要始終可控的理念。安全不等于零風險,不等于不出事,但事故要處在可控范圍內。首先,要對安全邊界有科學的認識。對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及其后果和影響有全面的了解,針對不同的安全問題,有可行的應對措施。其次,要建立對安全風險的早期預警機制。抓小抓早,快速發現和鑒別風險信號,將安全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阻斷從小問題演變成大問題的路徑。再次,要將安全融入日常管理的每個細節,形成核安全文化。齊抓共管,營造人人有責、人人參與,全行業全社會共建共享的核安全氛圍,將核安全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要讓管理機制、管理體系充分發揮作用。讓完善、高效的管理體系運轉起來,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核安全的韌性。

3.3? 努力打造核安全命運共同體

核安全命運共同體體現的是榮損與共的理念。核事故的發生從來不是一國之事,它影響的是全球核能事業。面對核安全風險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置身事外[10]。美國三哩島核事故、蘇聯切爾諾貝利

核事故及日本福島核事故都對全球核電發展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福島核事故,不只在核事故發生后的幾年內,部分國家

的核電發展可能或停滯,或降低核電規模,而且由于核污染水的排放問題,

其不利影響可能持續幾十年之久。我國核安全是全球核安全的一部分,受全球核安全形勢的影響,同時也影響著全球核安全形勢的發展。我國必須堅持胸懷天下,堅持公平原則,本著務實精神推動國際社會攜手共進、精誠合作,共同推進全球核安全治理,構建核安全命運共同體[10]。

共建核安全命運共同體不只是從全球

層面提出的要求,也是從國內層面對核電集團和核電廠業主的要求,即建立國內核安全命運共同體。隨著核電規模的不斷增加,補齊短板并提高國內核電整體安全水平是必然要求,同時也避免付出更大代價。我國要進一步促進核安全的國際合作,建立公平、合作、理性、共贏的國際核安全體系,開展國際、國內核電安全管理的同行評估;在加強自身核安全及其有關體制建設和技術升級的同時,積極與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完善經驗反饋機制,從國際和國內兩個維度提升核安全整體水平。

3.4? 提升核安全監管效能

高效、規范的安全監管是確保核安全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公眾信心的保障。安全監管的目的是通過制定周密的安全要求及科學、全面的監督體系預防事故的發生,為此付出的代價遠小于事故發生后進行處理所付出的代價。因此,應著力提升安全監管的能力和效率,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建立并維持科學、標準化的監管方法,通過監管體系的良好運轉實現核安全狀態的可控,

并最大限度地減小個人能力對監管成效的影響;另一方面,應將監管資源更多地分配到安全風險較大的領域,基于風險大小實施分類監管,優化監管資源。

做好與核安全相關的公眾溝通和知識普及,提升公眾對核安全的認知水平,也是提升安全監管能力的體現。安全監管的使命是維護公眾健康和環境安全,應與公眾權益保持一致。加強公眾溝通工作,建立監管機構與公眾的溝通渠道,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了解公眾對核安全的關注點,以便更好地調整監管方向和重點;另一方面,將核安全的知識和成效傳達給公眾,使公眾更直接地獲得正確的知識和信息,促進公眾與監管機構之間形成信任的橋梁。

4?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核安全的實施路徑

4.1? 深入研究核安全邊界,致力構筑更加嚴密的核安全標準體系

國家核安全標準主管部門應組織核電行業、監管機構和相關研究機構開展系統全面的研究,充分考慮人員的受照劑量和環境容量,構建決策者、監管者、從業者、科學界和公眾等均能理解并形成普遍共識的核安全邊界,為在平衡安全與發展的基礎上制定體現全球最高安全要求的標準提供科學基礎。

目前,我國的核電堆型種類繁多,存在多個系列的標準體系,因此,需要以統一的安全標準為統領,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核電工業標準體系,使各堆型

的核電機組均能達到并保持在最高安全水平。同時,建立安全標準的反饋機制,以適應實踐的不斷更新和變化。

4.2? 開展核安全監管效能評估,推動建立監管長效機制

深入開展我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能力評估,建立長效機制,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對標核強國和國際良好實踐,從監管政策、體系和工具等方面檢視監管能力是否適應核電高質量發展水平;基于監管機構的使命,以萬無一失、絕無一失的要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研究建立多層級的監管能力評估指標體系;通過評估發現不足,補短板、強弱項,切實建立科學合理、規范高效的安全監管體系和機制,推進國家核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4.3? 實施核安全循證決策,著力提升安全決策的科學性

核安全目標的實現需要科學決策的支撐。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數據海量增加,監管決策面臨嚴峻挑戰。因此,我國可借鑒決策技術的最新發展,結合美國核管理委員會在循證決策方面的實踐,推動建立基于證據的核安全決策方法;制定并實施國家核安全決策證據建立計劃,將數據轉化為決策

依據,挖掘并充分利用數據的價值。由此確保決策的科學性,最大程度地避免

重要安全決策受決策者個人經驗、慣性思維等主觀因素的影響,以循證決策賦能我國核安全決策,提高核安全的韌性。

4.4? 開展包容性公眾溝通,推動形成對核安全認知的普適性

在公眾和社會層面,開展包容性公眾溝通。每個核電廠都應建立公眾溝通和信息平臺,支持環保公益組織在核設施廠址周邊持續開展生態環境狀況調查,并在周邊社區開展人文環境長期調查,使公眾參與其中,增強公眾對核安全的信心;鼓勵企業設立專項基金,開展有關核安全成就美好生活的公益性活動,打造深入人心的公眾宣傳品牌,讓公眾能夠看得見、感受到核安全的成效。

4.5? 構建國內國際核安全命運共同體,全面提升核安全整體水平

在國內國際層面,按照集中統一、科學謀劃、統分結合、協調行動、精干高效[11]的原則,建立國家主管部門、監管機構、各核電集團共同參與的國內核安全命運共同體,其中,統分結合、協調行動是處理核安全的基本方法;依托國內建立的國際原子能機構協作中心等平臺的作用,組織國際合作項目,支持加強核安全的多邊努力,促進核安全的國際交流合作,推動我國核安全先進理念融入并主導國際核安全發展,打造國際核安全命運共同體。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2-53.

[2]? 習近平.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上的講話[EB/OL].(2017-04-14)[2023-11-15].https://nnsa.mee.gov.cn/qmgjanjyr/ldjh/201704/t20170414_411582.html.

[3]? 習近平.加強國際核安全體系 推進全球核安全治理——在華盛頓核安全峰會上的講話[EB/OL].(2016-04-02)[2023-11-15].http://www.scio.gov.cn/gxzl/srxxxjptzglz/zyjh/202207/t20220727_256878.html.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EB/OL].(2019-09-03)[2023-11-15].http://www.scio.gov.cn/gxzt/dtzt/2019/zgdhaqbps/bps_21543/202209/t20220921_435491.html.

[5]? 核能安全利用的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編寫組.新形勢下中國核能安全利用的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20-22.

[6]? 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N].人民日報,2023-08-01 (1).

[7]?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Nuclear power reactors in the world

[M].2023 ed. Vienna: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2023:7.

[8]?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Fundamental safety principles: IAEA-SF-1[S].Vienna: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2006.

[9]? 湯搏.核電安全的基本概念[J].領導科學論壇,2017(8):57-71.

[10]? 董保同.統籌發展和安全 奮力推進核安全工作高質量發展[J].新安全,2023(1):26-33.

[11]? 李建偉.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論要義闡釋[J].政治與法律,2021(10):65-78.

(責任編輯? 白麗媛;責任校對? 柴? 智)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
關于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思考
加快建設適應與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工業經濟
加快發展現代種植業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大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完善制度體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